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我国档案鉴定思想的辩证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的档案鉴定思想蕴含于档案鉴定实践。在我国档案工作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出现的有关档案鉴定的定义、原则、鉴定标准、制度及组织等问题,是档案鉴定实践进步的标志,是档案鉴定理论创新的基本方面,也是档案鉴定思想的构成基础。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关系到档案的存毁、馆藏的优化以及档案价值的实现,对档案工作的效益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理论研究中,它始终是档案学的核心理论问题。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鉴定实践与鉴定理论的辩证关系出发,把我国档案鉴定思想的研究放在我国档案工作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即从档案实践的发展史中解释鉴定思想的进步,又从鉴定思想的变化反观档案工作的巨大变革,关注对我国档案鉴定实践和理论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本文采用分阶段研究的方式,将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工作中蕴含的档案鉴定思想作为背景,然后分别对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及八十年代之后三个阶段的档案鉴定思想进行研究。在各阶段的论述中,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发展两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理论层面主要是从各个历史时期档案学著作中归纳分析出该阶段的档案鉴定理论原则和基本思想;实践层面则侧重于该时期的具体档案鉴定工作的法律、法规、原始条文、保管期限表及鉴定方法等等。在归纳的基础上,客观认识每个时期档案鉴定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鉴定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对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档案鉴定工作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The practice of archives appraisal contains the thoughts of archives appraisal. Inthe long developing process, the issues, about archives appraisal definition、principle、standard、institution and organization, appear in the archives work. They are the markof appraisal practice development, the basic aspect of new appraisal theory, and theform foundation of appraisal thoughts. In practice, these issues impact the quantityand quality of archives. They also have effect on archives value achievement, and thebenefits of archives work. In theory research, these issues are the core questions ofarchives theory all along.
     The paper use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guiding ideology. It starts from the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rais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study, it putsthe research about appraisal thoughts into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archives work. Itus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appraisal practice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appraisal thoughts. Observing the tremendous changes of archives work bases onappraisal thoughts' changes as well. So as to concentrate on the problems which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ppraisal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bases on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na. It uses theappraisal thought which is shown in the feudal society's archives work forbackground. Then researching the appraisal thoughts of three periods respectively, thethree periods are the Republic of China(about 1912-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founded to the end of 1970s(about 1949-1979)、after 1980s(about 1980-).In thediscussion of these periods, we do concrete conclusion from theory field and practicefield separately. In theory field, we mainly sum up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 and basicthoughts about archives appraisal. The data is from the archives writings of differentperiods. And in practice field, we pay attention on specific laws and regulations、original clauses、the list of archives appraisal and appraisal methods, etc. They alsoappear in different periods. Basing on the work above all, first we should form objective recognition about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raisal theory andpractice of each period, then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appraisal thoughts contain inthem, in hope that they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appraisal theory and the strategy of archives appraisal practice.
引文
①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6.
    ② 韩玉梅,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98.
    ① 韩玉梅,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99.
    ② 韩玉梅,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2.
    ③ 韩玉梅,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4.
    ④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19.
    ⑤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0.
    ① 韩玉梅,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7。
    ② 谢伦伯格,黄坤坊等译.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3:22.
    ③ 米耶.菲斯本.国家文献鉴定观[J].美国档案工作者,1970,4月号.
    ④ 埃尔西.弗里曼.芬奇.观众眼中:从利用者角度看档案管理[J].美国档案工作者,1984,1月号.
    ⑤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1.
    ⑥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2.
    ⑦ 同上.
    ⑧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2.
    ① 汉斯.布姆斯.社会与文化遗产的形成[J].[加]档案,1987,2月号.
    ② 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C].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153.
    ③ 海伦.塞穆尔斯.谁操纵过去?[J].美国档案工作者,1986,1月号.
    ④ 转引自邓绍兴.中国没有档案鉴定理论吗?[J].档案,1999(3):5.
    ⑤ 同上.
    ⑥ 徐中舒.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档案的分析[J].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4,第2卷,第2期.
    ① 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240.
    ② 转引自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J].四川档案,1998(1):7.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460.
    ④ 周连宽.公文处理法与档案处理法[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29.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485.
    ⑥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86.
    ⑦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89.
    ① 邓绍兴.档案鉴定理论初探[J].档案与建设,1999(3):10.
    ② 王传宇.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一)—问题与形势[J].档案学通讯,2001(1):28.
    ③ 王岚.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二)—历史回顾[J].档案学通讯,2001(2):29.
    ④ 王传宇.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三)—价值鉴定与全面、辩证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1(3):27.
    ⑤ 姜之茂.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四)—制约因素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1(4):30.
    ⑥ 刘越男.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五)—对电子文件鉴定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1(5):35.
    ⑦ 王岚.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六)—框架与机制[J].档案学通讯,2001(6):11.
    ① 张斌.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七)—鉴定活动论:鉴定标准与价值判断[J].档案学通讯,2002(1):22.
    ② 姜之茂.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八)—更新观念,健全法制[J].档案学通讯,2002(2):27.
    ③ 王英玮.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九)—档案保管期限表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2(3):25.
    ④ 刘东斌.档案鉴定—为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一[J].档案管理,2006(2):26.
    ⑤ 刘东斌.档案鉴定—由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二[J].档案管理,2006(3):23.
    ⑥ 刘东斌.档案鉴定—挑选什么—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三[J].档案管理,2006(4):13.
    ⑦ 刘东斌.档案鉴定—鉴定什么—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四[J].档案管理,2006(5):17.
    ⑧ 刘东斌.档案鉴定—如何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五[J].档案管理,2006(6):15.
    ⑨ 冯桂珍.中外档案鉴定的比较[J].中国档案,2003(9):36.
    ⑩ 王吕.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山东档案,2002(3):4.
    ① 旧唐书.职官二.
    ② 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59.
    ① 转引自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32.
    ② 明会典.照刷文卷.
    ③ 光绪朝东华录[M].中华书局,第四册,总4789页.
    ① 转引自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37.
    ② 转引自邓绍兴.中国没有档案鉴定理论吗?[J].档案,1999(3):5.
    ③ 同上.
    ① 转引自邓绍兴.中国没有档案鉴定理论吗?[J].档案,1999(3):5.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黄彝仲.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M].南京:南京德新印书局,1947:49.
    ② 殷钟麒,张鉴虞.县政府档案管理办法[J].县政,1942(7).
    ③ 徐中舒.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档案的分析[J].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4,第2卷,第2期.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220.
    ② 转引自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05.
    ① 徐中舒.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档案的分析[J].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4,第2卷,第2期.
    ② 梁上燕.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M].中国行政研究社,1942:17.
    ① 梁上燕.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M].中国行政研究社,1942:18.
    ② 殷钟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M].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出版部,1949:241.
    ③ 转引自李中锋,应会琼.民国时期档案鉴定理论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第一期:85.
    ④ 同上.
    ⑤ 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240.
    ⑥ 殷钟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M].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出版部,1949:242.
    ① 梁上燕.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M].中国行政研究社,1942:18.
    ① 殷钟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M].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出版部,1949:242.
    ② 梁上燕.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M].中国行政研究社,1942:18.
    ③ 殷钟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M].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出版部,1949:242.
    ④ 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J].四川档案,1998(1):4.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296.
    ② 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J].四川档案,1998(1):5.
    ① 周连宽.公文处理法与档案处理法[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29.
    ① 梁上燕.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M].中国行政研究社,1942:1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1995:217.
    ①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1.
    ② 注:本章中所提到的《档案管理学》均指陈兆祦先生在196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档案管理学》一书.
    ① 注:本章中所提到的档案室将永久和长期保管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是建国后到1964年10月前的规定,到了1964年10月《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参考表》制订之后,规定档案馆只接收永久保存文件,在此作一说明,以免造成疑义.
    ②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
    ③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8.
    ④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7.
    ① 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51.
    ①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88.
    ②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89.
    ①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89.
    ②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8.
    ③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3.
    ①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9.
    ②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3.
    ①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277.
    ②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3.
    ①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3,105.
    ②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9.
    ③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6,107.
    ①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2.
    ①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100.
    ① 韩玉梅,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7.
    ①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103.
    ① 张斌.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七)[J].档案学通讯,2002(I):23.
    ① 转引自张斌.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七)[J].档案学通讯,2002(1):23.
    ①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4.
    ② 转引自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76.
    ① 章丹.论电子文件的鉴定[D].苏州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21.
    ① 章丹.论电子文件的鉴定[D].苏州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21.
    ②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23.
    ③ 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71.
    ① 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76.
    ② 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汇编[M].1992:147.
    ① 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80.
    ② 同上.
    ③ 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84.
    ④ 冯惠玲.电子文件的双重鉴定[J].档案学通讯,1998(3):32.
    ①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7.
    ② 陈兆禊,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93.
    ③ 杨冬权局长签署国家档案局第八号令发布《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2006-12-18].http://www.saac.gov.cn.
    ①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4.
    ① 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95.
    ① 邢元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76.
    ② 邢元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76.
    ① 邢元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76.
    ② 邢元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76.
    ① 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 会文件报告集[C].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161.
    [1] 梁上燕.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行政研究社,1942.
    [2] 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
    [3]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0.
    [4]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史教研室.中国档案史教学参考资料[M].1982.
    [5]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6] 谢伦伯格,黄坤坊等译.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3.
    [7]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
    [8] 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9] 周连宽.公文处理法与档案处理法[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1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11] 陈章亮,石国强,蒋士逵.新编历史唯物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2] [英]迈克尔.库克,朱国斌等译.档案管理[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13]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三)[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14]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四)[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
    [15] 何嘉荪.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6] 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汇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17] 陈兆祦,曹喜琛.档案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18] 董德刚.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19] 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0] 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1]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M],第五卷隋唐五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2]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M],第六卷宋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3]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M],第八卷元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4]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M],第九卷明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5]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M],第十卷清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6] 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文件汇集(五)[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7.
    [27] 韩玉梅,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8] 邢元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29] 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30]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1]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2] 葛荷英.档案鉴定—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33] 何嘉荪.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电子档案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4]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档案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 徐中舒.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档案的分析[J].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4,第2卷,第2期.
    [2] 米耶.菲斯本.国家文献鉴定观[J].美国档案工作者,1970,4月号.
    [3] 埃尔西.弗里曼.芬奇.观众眼中:从利用者角度看档案管理[J].美国档案工作者,1984,1月号.
    [4] 海伦.塞穆尔斯.谁操纵过去?[J].美国档案工作者,1986,1月号.
    [5] 汉斯.布姆斯.社会与文化遗产的形成[J].[加]档案,1987,2月号.
    [6] 邓绍兴.民国时期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J].中国档案,1994(7).
    [7] 倪道善.民国档案鉴定问题探讨[J].档案学通讯,1996(5).
    [8] 于力.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比较[J].档案学通讯,1997(4).
    [9] 戴光喜.依法治档促进鉴定工作[J].中国档案,1997(9).
    [10] 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C].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11] 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J].四川档案,1998(1).
    [12] 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续一)[J].四川档案,1998(2).
    [13] 冯惠玲.电子文件的双重鉴定[J].档案学通讯,1998(3).
    [14] 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报告(续三)[J].四川档案,1998(4).
    [15] 倪道善.民国档案的现状及其鉴定问题[J].档案学通讯,1998(6).
    [16] 邓绍兴.“片纸只字不得损毁”辨析—兼论民国档案的鉴定[J].中国档案,1998(10).
    [17] 邓绍兴.中国没有档案鉴定理论吗?[J].档案,1999(3).
    [18] 邓绍兴.档案鉴定理论初探[J].档案与建设,1999(3).
    [19] 傅荣校.从世界档案鉴定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档案鉴定现状[J].档案学通讯,2000(2).
    [20] 张斌.论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J].中国档案,2000(4).
    [21] 李中锋.民国时期档案鉴定理论概述[J].档案,2001(5).
    [22] 张斌.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七)[J].档案学通讯,2002(1).
    [23] 张玉岭,任荣.民国档案价值鉴定纵横谈[J].档案学研究,2002(2).
    [24] 王吕.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山东档案,2002(3).
    [25] 章丹.论电子文件的鉴定[D].苏州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
    [26] 傅荣校.档案鉴定理论发展规律论[J].档案学通讯,2003(6).
    [27] 冯桂珍.中外档案鉴定的比较[J].中国档案,2003(9).
    [28]李 中锋,应会琼.民国时期档案鉴定理论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29] 刘东斌.档案鉴定—为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一[J].档案管理,2006(2).
    [30] 刘东斌.档案鉴定—由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二[J].档案管理,2006(3).
    [31] 刘东斌.档案鉴定—挑选什么—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三[J].档案管理,2006(4).
    [32] 刘东斌.档案鉴定—鉴定什么—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四[J].档案管理,2006(5).
    [33] 刘东斌.档案鉴定—如何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五[J].档案管理,2006(6).
    [34] 杨冬权局长签署国家档案局第八号令发布《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2006-12-18].http://www.saac.gov.cn.
    [35] 王传宇.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一)—问题与形势[J].档案学通讯,2001(1).
    [36] 王岚.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二)—历史回顾[J].档案学通讯,2001(2).
    [37] 王传宇.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三)—价值鉴定与全面、辩证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1(3).
    [38] 姜之茂.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四)—制约因素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1(4).
    [39] 刘越男.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五)—对电子文件鉴定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1(5).
    [40] 王岚.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六)—框架与机制[J].档案学通讯,2001(6).
    [41] 张斌.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七)—鉴定活动论:鉴定标准与价值判断[J].档案学通讯,2002(1).
    [42] 姜之茂.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八)—更新观念,健全法制[J].档案学通讯,2002(2).
    [43] 王英玮.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九)—档案保管期限表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2(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