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大众消费行为的伦理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问题。消费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消费理念、消费方式等诸多伦理问题的变迁和觉醒。“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体现了我党科学发展和谐之美的治国理念。当人们的消费行为被引导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消费方式时,才会在意识上真正关注消费行为的积极性。
     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研究,立足“十八大”有关消费指导的伦理学新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立场出发,以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化背景为切入点,在多学科消费理论基础上,将当代人消费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评价为研究内容,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消费领域面临的重大前沿性问题进行综合性剖析,揭示消费与社会、消费内部各主体之间的道德关系,明确社会消费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建立消费价值观、消费方式、消费文化、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几方面的协调机制,通过其良性运作促进中国社会消费的伦理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是实现传统消费伦理范式的科学转换,构建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伦理规范与评价。
     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首先,从“自然资源在人类毫无节制的消费中几近枯竭”的全球性灾难的阐述,到我国发展现状的分析可见,消费行为存在诸多的伦理矛盾困惑,使人们难以对个人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消费和谐”是自然生态和谐、社会生态和谐的基础,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其次,对国内外消费行为的伦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可借鉴的有价值的参考。再次,针对问题研究,指出此项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之处,并设计出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概念的界定。消费伦理是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以善恶和促进社会进步为标准来评价、调节消费主体在消费中的相互关系和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品质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其次,对马克思主义消费伦理思想和西方消费伦理思想的追溯,对彼此的共性和各自的独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不同社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等伦理问题的社会影响。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提供可借鉴的伦理理论指导和发展决策思路。
     第三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困境。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存在的伦理问题表现特征的阐述。首先,将大众消费行为在生态发展、文化传承、价值选择、政府职责、消费理念、消费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伦理问题现状呈现出来。其次,阐述上述问题的具体表现特征和伦理评价标准的争议焦点。
     第四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困境的根源。针对第三章的提出的伦理困境,运用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困境根源的结论。
     第五部分,中国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走出困境的路径。针对居民消费行为在生态发展、文化传承、价值选择、政府职责、消费理念、消费教育等方面存在伦理问题的分析结论,提出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致力于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深化消费伦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中西方消费基本理论的研究、评价和借鉴,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多元视角,深化理论研究内涵,扩充学科研究外延,满足消费伦理时代评价标准的现实需求;针对我国大众消费行为在伦理评价方面的几个争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The first part is problem introduction. At beginning the author explained a global catastrophe concerning the unbridled consumption of human beings cause an enormous waste of resources. Then autho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our country, it shows that there are many ethical consumer behavior contradictory confusion which lead to people can hardly have a moral evaluation of there consume behavior."Consumer harmony" is the basic of harmony of natural ecology andsocial ecology, also the major premise in constructing "Beautiful China". Secondly, autho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ethical 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between domestic and abroad to find out valuable reference. Finally,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main contents, research priorities,diffculty, innovation of this research and work out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etho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is research. At the beginning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In the entire consumer activities, consumption ethics refers to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as a standard to evaluate,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umption and consumption subje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behavior, the quality should be followed on the sum of ethical principles and ethics. Second, tracing consumption ethics thought of Marxism and western consumer ethics, analyze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ther to compare their respective uniqueness, looking for different society and era background of the consumption idea,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ethical issues such as social influence. This provides referential theory of ethics guidance and development decis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consumption ethic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sumption ethics dilemma i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worked out the explanation of our country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about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 the mass consumer behavior i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choic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consumption status of ethical problems of education, etc. Secondly, the paper expound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above issues and ethical evaluation standard focus of controvers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source of Chines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ethics plight. The third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ethical dilemma,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academic ethics, economics,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ind the conclusion related to origin of difficulty.
     The fifth part is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ethics out of the predicament in China. The author figured out the ethical problems with a conclusion for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which related to following aspect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choic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consumption idea and consumer education. And finally point out a way to solved those existing problems.
引文
① [英]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① 徐新主编《现代社会的消费伦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① 王宁主编《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② 黄维梁主编《消费者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③ 于光远主编《经济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83页。
    ④ 林白鹏主编《消费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第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①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6页。
    ② [圭那亚]施里达斯·达尔夫:《我们的家园——地球》,夏堑堡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③ 王小锡主编《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
    ① [美]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李宝恒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0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①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①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27页。
    ① [德]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王燕平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1页。
    ① The consumer society:myths and structures, SAGEPub,1998.
    ② Baudrillard, Jean. The consumer society:myths and structures, SAGEPub,1998.
    ① 周笑冰:《消费文化及其当代重构》,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215页。
    ①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全球化的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页。
    ②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版,第118页。
    ①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① [兰]吉尔·利波维茨基:《永恒的奢侈-从圣物岁月到品牌时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② [美]大卫·里思曼:《孤独的人群》,王昆、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① Earl Peter, Lifestyle Economics:Consumer Behaviour in a Turbulent World. Wheatsheaf Books Ltd.,1986,pp.76.
    ① [英]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 [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毕聿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① [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
    ①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
    ②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① 自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毕聿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
    ② [印度]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页。
    ①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① Earl Peter、Lifestyle Economics:Consumer Behaviour in a Turbulent World. Wheatsheaf Books Ltd,1986,pp.55.
    ①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程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
    ①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页。
    ①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程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② J. Schor, The Overspent American:Why we Want what we don t Need (New York:Harper,1998,pp.89.)
    ① [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① Miller, Daniel.(1987),Material Culture and Mass Consumption,oxford:Blaekwell.
    ①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② [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① Miller, Daniel.(1987),Mnerial Culture and Mass Consumption.oxford:Blaekwell.
    ② Baudrillard,J.1981,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St Louis:Telos Press.
    ① 武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② Mead,G.H:《心灵、自我与社会》,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① [圭亚那]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
    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分册,1998年版,第250页。
    ① 《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
    ② [关]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① [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分析、规划、执行和控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7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341页。
    ① [美]比尔·麦克本:《自然的终结》,马树林、孙晓春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① [英]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① 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00页。
    ① 杨伯峻、杨逢斌注释:《论语·雍也篇》第六,长沙:岳簏书社2000年版,第65页。
    ② 曲格平:《我们需要一场变革》,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页。
    ① 地界自然保护同盟等:《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页。
    ①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① 蔡元培:《孔子之精神生活》,南京:江苏教育1935(5)年版第9页。
    ①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3页。
    ② [美]H.马尔库塞、E.弗洛姆:《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陈学明等编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7页。
    ① [美]H.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56页。
    ② [美]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① 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25页。
    ② 程秀波:《消费主义及其伦理困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第77-80页。
    ① 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6-57页。
    ① 青木贞茂:《商品的符号学》,台北:远流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② 成伯清:《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北京: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版,第3页。
    ① 王建平:《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消费行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① 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页。
    ① 郝梅瑞: 《对我国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问题的思考》,南京: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2),第11-1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60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6页。
    ② 柳杨青、杨文进:《产业演进中的循环经济》,北京:新华文摘2009(4),第51-55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列宁专题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于光远著《经济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6]厉以宁著《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7]尹世杰著《尹世杰选集》第二卷,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周中之著《消费伦理》,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杨家栋、秦方兴著《可持续消费引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0]卢风著《应用伦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1]王宁著《消费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2]林白鹏著《消费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姚建平著《消费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伍庆著《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5]黄维梁著《消费者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何小青著《消费伦理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17]王小锡著《经济伦理的当代理念与实践上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8]武庆著《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9]蔡元培著《中国伦理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20]田晖著《消费经济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魏英明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陈荣耀著《企业伦理:一种价值理念的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梁丽萍著《政治社会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25]丛日云著《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26]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7]谭培文著《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8]严洁等《公民文化与和谐社会调查数据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9]沈明明等《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31]吴潜涛等《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2]石亚军等《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3]郑永廷等《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4]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35]袁贵仁著《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6]陈志尚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金元浦等《中国文化概论》,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8]舒志定著《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39]张静著《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40]赵卫华著《地位与消费: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消费状况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1]郑红娥著《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阎云翔著《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3]于良春著《企业·居民·市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4]王建平著《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消费行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45]王宁著《消费的欲望: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46]王宁著《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中国城市消费制度、劳动激励与主体结构的转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7]姜彩芬著《面子与消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8]欧阳志远著《最后的消费:文明的自毁与补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9]杨慧娟著《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评析》河南:河南大学2008年版。
    [50]罗红光著《不等价交换:围绕财富的劳动与消费》,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1]郭景萍著《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52]王宁等《消费社会学的探索——中、法、美、学者的实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3]范周、齐骥等《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54]刘毅著《转型期中产阶层消费特征——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5]卢嘉瑞著《消费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6]成伯清著《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北京: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版。
    [57]高文武、关胜侠著《消费主义与消费生态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8]班建武著《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9]王易著《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60]高瑞泉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1]朱晓慧主编《新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批判理论》,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版。
    [62]徐新主编《现代社会的消费伦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3]曾文婷主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64]安启念主编《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5]李可主编《马克恩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6]李惠斌主编《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67]杜秀娟主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8]董娅主编《困惑与超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版。
    [69]罗刚、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0]周中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71]周中之:《消费的自由与消费的社会责任》《道德与文明》2007(02)。
    [72]尹世杰:《消费和谐与和谐社会》,《消费经济》2007(02)。
    [73]周中之:《现代消费伦理视野中的节约观》,《消费经济》2006(05)。
    [74]高兆明:《“伦理秩序”辨》,《哲学研究》2006(06)。
    [75]周中之、顾燕丽:《“现代消费伦理与都市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消费经济》2006(01)。
    [76]苏令银:《探讨都市文化视阈中的现代消费伦理—“现代消费伦理与都市文化研究”学术 研讨会综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77]孙玉霞:《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浙江学刊》,2006(01)。
    [78]刘春雷:《和谐发展:反对消费主义》,《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79]郭金鸿:《国内消费伦理研究综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05)。
    [80]徐祯、张敏:《中国公民消费价值观与闲暇价值观比较分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
    [81]龙翠红、陈赤平:《消费理念的重构与和谐消费观的树立》,《消费经济》2006(05)。
    [82]朱庆宝:《树立和谐的消费观》,《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1)。
    [83]张梦霞:《奢侈消费的界定及其价值观动因研究》,《经济管理》2006(12)。
    [84]黄艳玲:《浅析<管子>的消费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安康师专学报》2006(03)。
    [85]徐建:《关于可持续消费的伦理思考》,《长江论坛》2006(02)。
    [86]李琴:《当代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唯物史观思考——消费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学术界》2006(02)。
    [87]张容南、卢风:《消费主义与消费伦理》,《思想战线》2006(02)。
    [88][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9][英]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0][美]西利亚·卢瑞:《消费文化》,张萍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1][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9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3][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程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94][英]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5][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6][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98][美]比尔·麦克本:《自然的终结》,马树林、孙晓春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9][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毕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0][美]比尔·麦克本:《自然的终结》,马树林、孙晓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1][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02][圭亚那]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4][德]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王燕平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5][美]H.马尔库塞、E.弗洛姆:《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陈学明等编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7][美]大卫·里思曼:《孤独的人群》,王昆、朱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8][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9][美]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0]L. Sklair. 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 Harvester Wheatsheaf,1991.
    [111]Peter N. Stearns. Consumerism in World History: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 of Desire, London:Routledge,2001.
    [112]RogeneA. Buehholz. The Ethics of Consumption Activities:A Future Paradigm,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8:17.
    [113]Sarah Marie Hall, "An ethnography of the ethics of family consumption", Geoforum, Volume 42, Issue 6, (November 2011)
    [114]Partha Dasgupta, "Population, consumption and resources:Ethical issues",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ume 24, (February-March 1998)
    [115]Katja H. Brunk, "Exploring origins of ethical company/brand perceptions — A consumer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ume 63, (March 2010)
    [116]Dena M. Camarena. "Influence of ethnocentrism and neo-phobia on ethnic food consumption in Spain. " Appetite, Volume 57, (August 2011)
    [117]Gianni De Fraja, "The origin of utility:Sexual selection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Volume 72, (October 2009)
    [118]Gabriela Oliveira de Paula, Rachel Negrao Cavalcanti. "Ethics:essence for 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8, (April 2000)
    [119]Paresh Kumar Narayan, " A panel data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oil consumption:The case of Australia", Applied Energy, Volume 86. (December 2009)
    [120]Paul Kingsbury, " Did somebody say jouissance On Slavoj Zizek, consumption, and nationalism", Emotion, Space and Society, Volume 1, (October 2008)
    [121]Woodward M.,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in the Scottish Heart Health Study follow up:conflicting relations with coronary risk factors, coronary disease,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Volume53, (August 1999)
    [122]Bill Hook, "Accomplishment and consumption:ethics for a new millennium", Technology in Society, Volume 22, (November 2000)
    [123]David Evans, "Reflections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n a changing economic climate", Geoforum, Volume 42, (September 2011)
    [124]Alexander James Nicholls, Peter Cullen, "The child-parent purchase relationship: 'pester power', human rights and retail ethics ",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Volume 11, (March 2004)
    [125]L. Michaelis, "The Oxford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11, (December 2003)
    [126]Jouni Paavola, "Economics, Ethics and Green Consumerism", Explor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2001
    [127]Ulrich Hampicke, " Ethics and economics of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Volume 67,1994
    [128]Diego Azqueta, Gonzalo Delacdmara, "Ethics,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ume 56,April 2006
    [129]A. Randall, "Environmental Ethics for Environmental Economists", Reference Module in Earth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rom Encyclopedia of Energy,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Volume 3,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