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宗教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民族的凝聚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含有民族和宗教两重特性,宗教文化上的统一和认同感,往往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上统一的思想文化基础。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宗教信仰,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不可回避的因素。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既符合新时期对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需要,又符合正确处理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现实国情。
     本论文的题目为《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尝试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的有益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2、从现实层面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如何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贡献。
     3、尝试提出少数民族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路径选择。
     论文共五章,分为导论和正文两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问题。
     正文部分:第一章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特点作了大致阐述,并结合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鲜明的民族化特征;宗教信仰形态多样同时并存;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等三个特点进行论述。
     第二章对和谐社会理论与宗教和谐理论进行探讨,阐述两种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内涵。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是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宗教和谐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联系起来,有利于宗教与社会形成协调关系,有利于宗教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三章论述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民族即一母所生兄弟的和睦思想;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环保思想;多元信仰和平相处的思想。少数民族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所以,在其原始信仰或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因此,挖掘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和谐资源,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信仰实践加以创新发展,使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成为更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
     第四章少数民族宗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层面论述少数民族宗教对国家统一、民族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正确处理民族宗教与国家间的关系: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对宗教进行合法的管理与控制。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理想,需要既有力又理性的社会控制。
     第五章从现实层面探讨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研究,归根究底是要研究如何使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所以对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探讨不可或缺。本章首先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内涵,引用宗教学界提出的前沿理论宗教与文化生态平衡观点,来分析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其在维系中国宗教文化生态平衡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其次尝试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选择:兴边富民的理念、宗教信仰和谐思想的引导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国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影响着中国的少数民族。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也应适应社会辅助政治,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不同的民族宗教之间固然有差异,但其追求和谐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历史已充分展现了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为宗教与和谐社会之间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的资源。
China's minority religion with the feature of both ethnic and religion is defined under the conception of nation.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fifty five minorities in China have religious beliefs. The three major religions have followers in China as well. Religion as a part of minorities'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national cohesion and development.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ic objective propo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2004. Cultural harmony is an integral par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religion is part of the culture, the unity and identity about religious culture is often the unification basis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about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a multi ethnic community, so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Chinese minority is a factor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o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minority religion and building socialist harmony society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ory needs about ethnic religion study in new era but also accord with realistic national condition of correctly dealing with relationship among religions, religion and socialism society.
     This thesis entitled "Research of China's Minority Religions and Harmonious Society" attempts to study the following issues:1, by theoretical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neficial factors in Chinese minority religion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2, on the practical level to discuss how minority religions make their own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3, to propose the way choice of minorities relig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The thesis includes introduction and main body that is inclusive of fiv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explains topic selection,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innovation points, and etc.
     Chapter1summarizes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inority religions.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religions summarized as follows:1, characteristic of ethnic features about religious beliefs are vivid;2, various forms of religious beliefs coexist;3, the unity of religious beliefs and ethnic psychology, culture, and customs.
     Chapter2discusses theories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religious harmony, and summarizes historic context and connotation of these theories above. The governing philosophy of social harmony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stability. The theory of religious harmony is a practi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Building the link between China's minority religious 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 to coordinat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s good for religious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society's long-term stability.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harmony ideology in the cultural of minorities' religious. It is described from three aspects:first, the harmony ideology of that nation means brothers with same mother; seco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 ideology of that human and nature united together; third, ideology of that diverse beliefs get along each other peacefully. Minorities'religion has a tradition of pursuing for peace and harmony. Therefore, there are so much discipline and inspiration about harmony in their original faith or religious rules. So it should be a goal that making avocation and pursuing of harmony to become popular values and ideals by exploring harmony resource in Chinese minorities'religious, combined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beliefs practical innov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with title of minorities'religious and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discusses that how minorities'religion ha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unity and ethnic development from historical aspec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religion and nation correctly. That means it should be done that both insisting on religious beliefs freedom and keeping leg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ling for religious. If there is no stable, there is no harmony, so it needs both powerful and reasonable society control method to make the dream of build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becoming reality.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ethnic religious and socialist hannonious society from realistic aspect. The essence of research on Chinese minority religious beliefs is to study how to adapt them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socie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do some study about ethnic religious and socialist hannonious society. This chapter firstly describes inner means about harmonious society built in minority area and then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inorities' religion and ethnic culture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 ecological balance by referring frontier theory in religion academe which is the view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Then this chapter tries to propose the way choice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minority area, this ways include that idea of constructing boundary area and making people rich up, introduction of religious beliefs harmonious thought and adapting religion to socialist society.
     The idea of harmonious culture while maintain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eeply affects china's minority religions. The ideology of "regarding harmony as good" makes China's minority religion easily adapt society and help politics in new era's condition and become positive energy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llowi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o maintain their own religious belief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asically,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religions, but they have same target that seeking harmony. Chinese history has fully embodied the hannonious relationship among religions, has also provide much resource that worth to study between relig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引文
①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31页。
    ①盛炜:《试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信访工作的体制与机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09年。
    ①学诚法师:《构建和谐社会与宗教的理论审视》,《中国宗教》2005年第10期。
    ②胡诚林:《试谈道教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道教》,2006年02期。
    ①余振贵:《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及其走势》,《中国宗教》,2005年08期。
    ②赵建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及其走势》,《中国宗教》,2005年08期。
    ④曹圣洁:《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国宗教》,2006年03期。
    ①黑格尔:《宗教哲学》载《思想的盛宴》,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499—450页。
    ①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科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7页。
    ①梁庭望、柯琳:《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教》,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①关于辛饶弥沃的出生年代说法不一,外国学术界以及苯教的典籍认为辛饶出生于公元前16017年,即距今一万八千多年前。国内学术界的学者们认为辛饶生于距今4000年前左右。
    ① [美]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周卫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3-284页。
    ② 李进新:《萨满教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遗留》,《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①牛清臣:《原始达斡尔族的崇拜与信仰》,《学理论》,2011年14期。
    ②任宗权等:《道教与云南少数民族》,《中国道教》,2004年01期。
    ① 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道教法术探析》,《中国道教》,2008年01期。
    ② 完德才让:《浅谈藏传佛教五大派别》,《学理论》,2010年28期。
    ① 唐吉思:《藏传佛教对蒙古族民间宗教的影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①李国平、王璐:《藏传佛光辉映下的卫拉特蒙古民间精神空间》,《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①丁宏:《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①《中华归主》,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483-485页。
    ②张坦:《“窄门”前的石门坎》,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第75页。
    ①殷秀峰:《基督教与西南信教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1840—1949)》,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②唐戈:《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传播——鄂温克族与拉祜族比较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③唐戈:《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传播——鄂温克族与拉祜族比较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①唐戈:《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传播——鄂温克族与拉祜族比较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①贾仲益、赵建利:《略论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与研究方法》,《中国民族》,2004年11期。
    ①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第6页。
    ① [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译,三联书店,1988年。
    ② 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的基本特点》,《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①苏健:《略论“和谐”的西方古典哲学渊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②江灏、钱宗武译注:《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4页。
    ③江灏、钱宗武译注:《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3页。
    ①刘红梅:《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道家思想资源》,《传承》,2008年06期。
    ②《老子》第25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① 策勒尔:《希腊哲学史》,第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85页。
    ② 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3页。
    ③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19页。
    ①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8-119页。
    ②柏拉图:《柏拉图全集克里托篇》,第1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③柏拉图:《克里托篇柏拉图全集》,第1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④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1页。
    ⑤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5页。
    ①朱光潜:《艺文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86—187页。
    ②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28页。
    ③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0页。
    ④[英]汉默顿:《思想的盛宴》,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37页。
    ①[英]汉默顿:《思想的盛宴》,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184—187页。
    ②[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80页。
    ③[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80—181页。
    ④[德]黑格尔:《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9页。
    ⑤[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27页。
    ⑥[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27页。
    ⑦[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80页。
    ①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79页。
    ② 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2卷,商务印刷馆,1979年,第15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1—122页。
    ①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一(2005年2月19日),载《人民日报》,第1版,2005年6月27日。
    ②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
    ① 牟钟鉴:《宗教和谐论》载《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①《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2页。
    ①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90页。
    ②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27—828页。
    ③《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16页。
    ① 湘西州党史办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② 湘西州党史办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77-80页。
    ③ 湘西州党史办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68页。
    ①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05页。
    ②湘西州党史办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117页。
    ①《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93页。
    ②《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82页。
    ③《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74页。
    ④《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74页。
    ⑤《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74页。
    ⑥《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59-374页。
    ①肖锋:《长征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8页。
    ②《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82页。
    ③周锡银:《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23页。
    ④李蓉:《论红军长征中民族政策的运用与发展》,《西藏研究》,2006年03期。
    ①《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22页。
    ②《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78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89年,第625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91年,第135页。
    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91年,第617页。
    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91年,第94页。
    ⑦《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18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第573—57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2页。
    ③《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978页。
    ①《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220—1234页。
    ②《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290页。
    ③《人民日报》,1949年9月26日,第2版。
    ①《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9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4页。
    ①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统一战线工作》,1951年,第6期。
    ②《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祝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14页。
    ①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统一战线工作》,1951年,第41期。
    ②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58页。
    ①李德洙主编:《中央第三代领导与少数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76页。
    ②《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4页。
    ③《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53--73页。
    ①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146—147页。
    ①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250页。
    ①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210页。
    ②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184页。
    ①《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213--221页。
    ②《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255页。
    ③《求是》:《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1999年,第3期。
    ①《人民日报》,2006年7月13日,第1版。
    ①《人民日报》,2010年1月13日,第1版。
    ②王作安:《宗教和谐:宗教关系的新境界》,载《中国宗教》,2010年,第1期。
    ①王作安:《宗教和谐:全球化时代的新理念》,载《中国宗教》,2010年,第11期。
    ①[美]汉默顿:《思想的盛宴》,九州出版社,2005年,第167页。
    ②王作安:《宗教和谐:宗教关系的新境界》,载《中国宗教》2010年,第1期。
    0牟钟鉴:《宗教和谐论》,载《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①《颜氏家训·归心》。
    ①孙浩然:《论宗教冲突的和谐转向》,载《武汉科技大学》(社科版),2013年,第1期。
    ②王作安:《宗教和谐:宗教关系的新境界》,载《中国宗教》2010年,第1期。
    ① 顾肃:《信仰多元化时代的宗教冲突、宽容与对话》,《学术界》,2008年06期。
    ①牟钟鉴:《宗教和谐论》,载《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②牟钟鉴:《宗教和谐论》,载《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① 牟钟鉴:《宗教和谐论》,载《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①牟钟鉴:《宗教和谐论》,载《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②游斌:《宗教和谐论开辟了中国宗教理论和工作的新境界》,载《中国民族报》,2012年1月17日。
    ① A.D.史密斯:《论民族与民族主义》,《民族译丛》,1986年O1期;
    ①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土家族瑶族壮族黎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52页。
    ②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土家族瑶族壮族黎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33页。
    ① 东人达:《西南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① 菅志翔:《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4—5页。
    ①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土家族瑶族壮族黎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36页。
    ①李本书《善待自然:少数民族伦理的生态意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①龙运荣、李技文、柏贵喜:《土家族传统技术及其价值利用与反思》,《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① 张桥贵:《云南多宗教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2期。
    ①张践:《中国“多族多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中国民族报》,第943期。
    ① 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982年。
    ① 王作安:《我国五大宗教的信教人数约超过一亿》,人民网,2011年3月10日。
    ② 李平晔:《对世界宗教发展趋势的展望》,卓新平主编《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① 唐鸣:《邓小平关于民族矛盾的基本理论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4期。
    ② 尹筑光、茆永福:《新疆民族关系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08页。
    ① 张践:《宗教·政治·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② 王作安:《关于当代中国政教关系》,《学习时报》,2009年11月24日。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等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1995年,第55页。
    ① 罗斯著:《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46页。
    ①罗斯著:《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32页。
    ②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01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
    ①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8日。
    ① 牟钟鉴:《宗教文化生态的中国模式》,载于《中国民族报》,2006年5月16日。
    ② 牟钟鉴:《宗教生态论》,《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1期。
    ①王爱国:《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对于宗教生态平衡机制的维系》,载于《云南日报》,2010年3月2日,第3版。
    ②牟钟鉴:《宗教生态论》,《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1期。
    ③王爱国:《宗教生态平衡与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佛缘网站,2010年10月23日。
    ① 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486f00100rdwe.html.
    ①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②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①《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中国网,2013年3月20日。
    ②邓光奇:《加快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中国民族宗教网,2012年9月9日。
    ① 世宗:《为什么说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教在线,2008年9月3日。
    (?)马克林:《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①[英]鲍柯克、汤普森编:《宗教与意识形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4—65页。
    ①冯永昌:《浅析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理论的发展过程》,《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① 徐万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2]陈声柏:《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3]郭树森,释纯一:《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4]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组:《中国五大宗教论和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
    [5]国际道德经论坛论文集:《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6]韩秉芳,李维建,唐晓峰等:《宗教之和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7]觉醒:《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8]吕大吉,何耀华:《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科集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9]罗斯;《社会控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10]牟钟鉴:《民族宗教学导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11]牟钟鉴:《探索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12]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3][美]汉默顿:《思想的盛宴》,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
    [14]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征文获奖卷:《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15]邵汉明:《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16]王英姿,黄可,粟迎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进程中的宗教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9年。
    [17]王作安:《宗教和谐:宗教关系的新境界》,北京:中国宗教,2010,(1)。
    [18]新纪元国际出版社汇编:《宗教与和谐社会》,澳门: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07年。
    [19]湘西州党史办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20][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21]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982年。
    [22]张践,齐经轩:《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5]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等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
    [27]卓新平:《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8]卓新平、许志伟:《基督宗教研究第十辑“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29]何明,钟立跃:《基督教信仰下的少数民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以云南三个苗族村寨调查研究为例》,学术探索,2007年05期。
    [30]贾仲益、赵建利:《略论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与研究方法》,中国民族,2004年第11期。
    [31]龙群,潘欣颂:《伊斯兰教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综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2]牟钟鉴:《宗教和谐论》,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20日。
    [33]牟钟鉴:《宗教生态论》,《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1期。
    [34]粟迎春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研究综述》,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5]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2期。
    [36]唐戈:《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传播——鄂温克族与拉祜族比较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37]唐吉思:《藏传佛教对蒙古族民间宗教的影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8]王作安:《宗教和谐:宗教关系的新境界》,《中国宗教》,2010年01期。
    [39]王作安:《宗教和谐:全球化时代的新理念》,《中国宗教》,2010年11期。
    [40]吴孟庆:《宗教与和谐社会》,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1]杨明,刘登科:《中国佛教伦理文化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道德与文明,2006年06期。
    [42]杨红:《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43]张世海:《论回族伊斯兰教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04期。
    [44]张继禹:《和谐社会:道教的人生祈愿》,中国道教,2005年02期。
    [45]周中之,汪志真:《道教伦理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伦理学研究,2007年02期。
    [46]曹兴:《民族宗教和谐关系密码:宗教相通性精神中国启示录》,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7]高润祥:《论我国宗教政策的发展演变》,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7年。
    [48]侯建霞:《我国宗教和谐问题初探》,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9]黄修建:《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0]王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