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之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下随着媒体频频曝光各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已然成为民众关心的核心话题。作为典型的大规模侵权的情形,一方面这些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广大受害者(包括已知和潜在的)因受到了严重侵害却没法获得应有的及时的合理赔偿和补偿。出于更好地完善我国现有食品安全事故赔偿制度之考虑,本文将着手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特征、产生根源以及现行相关食品安全的赔偿制度之立法沿革、现状和分析探讨,综合联系比较境外现行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赔偿制度以及部分国内学者之建议,思考在我国现有食品安全之产品责任赔偿体系基础上,补充以行业互助基金为主,国家保障之补充责任为辅的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实践性和法理依据。
     除前言和结束语之外,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章内容:
     第一章是我国食品安全赔偿制度之概述。主要介绍了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总结了历来发生之食品安全事故所具有的特征,并概括了我国食品安全赔偿制度之历史沿革、现状与法理依据,突出在这一赔偿制度中对国家角色的定位和作用的分析,进而点出了这一现有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造成了食品安全事故中受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和实质赔偿或补偿。
     第二章是境外制度与案例之比较。本部分中,笔者结合对境外部分地区或国家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赔偿领域的一些案例与制度、规定的介绍,分析境外通行的并值得借鉴的积极主动保护消费者的原则、“侵权企业主体责任、基金联合与国家责任担当”这一有机结合的赔偿制度。
     第三章是对现有食品安全赔偿制度之完善。本部分,笔者先通过摘选国内学理界探讨的几种建言,分析其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之观点,并逐一点评其优与劣,进一步论证了为了让受害人能得到及时救治和实质赔偿或补偿,除需要现行行政、司法手段继续发挥其有效作用外,还需要创新与补充。其后通过对互助基金概念、性质以及其与保险、信托之比较的概述,笔者详细介绍了所建议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赔偿互助基金之制度,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法律规则与运作程序;此外,该部分中,笔者也通过对国家保障之补充责任的概念介绍、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分析,提出了在我国确立食品安全事故之国家保障补充责任的方案,进而提出在现有基础之上构建食品安全赔偿领域互助基金为主、国家保障之补充责任为辅的赔偿制度这一观点,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Due to the more frequent exposures of food safety issues in the media, Food Safety gradually becomes a core topic and is now highly focused by citizens. Being as a typical condition of mass tort, such food safety accidents bring seriously negative impact to the society in one hand, and in other hand, there are still plenty of victims (include the already known and potential) cannot acquire its deserved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nsummating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on food safety accid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current China’s food safety status, its feature, cause of occurrence, existing relevant legislation of food safety compensation system, its evolution and legal theory, and comparing with other territories’present legislation on food or medicament safety accident compensation system as well certain domestic research opinions, the paper intends to, base on present compensation system, reflect about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legal theory to set up a proposal to supplement current system, which is the Industrial Loan Society of Food Safety and Supplemental Liability of the Country.
     Besides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the paper has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the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compensation system upon food safety.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feature of past food safety accidents,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food safety compensation system as well its evolution and legal theory, especially evaluates the posit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government, furthermore it points out such deficiencies which cause the victims cannot be timely rectified and materially compensated..
     Chapter two: researching and comparing of foreign system upon food or medicament safety compensation. It introduces some foreign cases and legislations on food or medicament safety compensation. It also analyzes the foreign practice of positive protection on consumers and“accountability by tort subject associated with funds and government negative shoulder”, which is also worth for China to transplant.
     Chapter three: discussions on consummating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compensation system. This part first introduces, analyzes and evaluates certain domestic opinions on consummating the food safety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further proves that besides present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manner, we need more innovation on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so as to warrant victims be timely rectified and materially compensated. Then it makes an overview and particular introduction of Industrial loan society system, and analyzes its feasibilities and provides a necessary rules design for realizing its operation. Furthermore this part also,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pplemental liability of Country Safeguard and analysis on it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raises the point and further proves to set up a new combined system, which is the Industrial Loan Society of Food Safety and Supplemental Liability of the country.
引文
1游劝荣主编:《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2朱岩:《从大规模侵权看侵权责任法德体系变迁》,载《人大法学报》2009年第3期。
    3参见《中国食品安全报告》2007绿皮书。
    4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伦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5杨立新著:《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司法实务》,新时代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
    6游劝荣主编:《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296页。
    
    7游劝荣主编:《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297页。
    8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对大规模侵权的举措》,载《法学家》2011年第4期。
    9朱岩著:《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10期。
    10赵庆鸣、孟研:《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大规模侵权案之救济》,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版,第571页。
    12《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增订版,第769页。
    14百度百科:“制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78391.htm,(访问日期2011年9月2日)。
    15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151页。
    16朱力宇、张曙光主编:《立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17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18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7页。
    19参见《元史》卷103《刑法志二》。
    20高文著:《人身侵权法律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27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著:《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509页。
    28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著:《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510页。
    29王淑焕著:《产品责任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30参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31张佩霖著:《中国民事法律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71页。
    32王利明:《论产品责任中的损害概念》,载《法学》2011年第2期。
    33杨立新著:《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34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4页。
    35尽管《侵权责任法》43条后款又规定了销售者若无过错的,赔偿后可向生产者追偿,但是从条文上我们可以解读,这仅仅是连带责任方内部的追偿,与其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无关,否则也并无“赔偿后”一说。
    36刘静著:《产品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37奚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304页。
    38楼丙录:《我国产品责任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9谭玲主编:《质量侵权责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40刘雪荣、刘立霞:《论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
    41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著:《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322页。
    
    42高文著:《人身侵权法律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9页。
    43郎友兴:《商议性民主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以浙江农民抗议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
    44李仁玉著:《比较侵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45王泽鉴著:《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46游劝荣主编:《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299页。
    47参见保险法第49条第2款。
    48程啸著:《侵权责任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49林嘉:《社会保险对侵权救济的影响及其发展》,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50刘世国著:《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0页。
    51房绍坤、丁乐超、苗生明著:《国家赔偿法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52周友军、麻锦亮著:《国家赔偿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53参见中央政法委“政法【2005】52号文件”。
    54参见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第三条。
    55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66页。
    68王泽鉴著:《侵权行为法(1)基本理论、一般侵权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76程信和、杨春林、蒲夫生著,《投资基金法专论》,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77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ACT OF 1970,15 U.S.C $78aaa-111, as amended through December 4, 1987 */SECTION Page.
    78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242页。
    
    79丁风楚著:《保险法—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80吴小平主编:《保险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8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520页。
    82 Iredell Jenkins, Law and the Image of Man, in Social Order and the limits of law: a Theoretical Essa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p.314.
    83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82页。
    84蒋学跃著:《法人制度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
    
    85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页。
    86马俊驹著:《法人制度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6-78页。
    87赵庆鸣、孟研:《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大规模侵权案之救济》,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88孙晋、王菁:《论我国食品安全事故补偿基金制度的建构》,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89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3页。
    90李由义主编:《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609页。
    91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48页。
    
    92梁作民:《民事补充责任有关问题研究》,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4期。
    93邵世星:《侵权责任中的连带责任反思》,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94参见法发(1997)10号,1997年4月29日公布。
    95参见法释(2001)23号,2001年6月26日通过;法释(2004)10号,2004年8月10日发布。
    96杨小军著:《国家赔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46页。
    97根据张新宝教授与杨立新教授提出的方案归纳。
    98张新宝、唐青林:《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99游劝荣主编:《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版,第300页。
    1、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著:《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2、马栩生著:《侵权责任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马俊驹著,《法人制度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蒋学跃著:《法人制度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伦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9、贾敬敦、陈春明著:《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版。
    10、杨小军著,《国家赔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1、丁风楚著,《保险法——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
    12、曾隆兴著,《详解损害赔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高文著,《人身侵权法律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程信和、杨春林、蒲夫生著,《投资基金法专论》,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15、王泽鉴著:《侵权行为法(1)基本理论、一般侵权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美]格瑞尔德.J.波斯特马:《哲学与侵权行为法》,陈敏、云建芳译,北大出版社2005年版。
    17、[美]美国法律研究院,《侵权法重述第三版:产品责任》,肖永平、龚乐凡、汪雪飞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8、周友军、麻锦亮著:《国家赔偿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程啸著:《侵权责任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刘世国著:《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1、房绍坤、丁乐超、苗生明著:《国家赔偿法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李仁玉著:《比较侵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王泽鉴著:《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谭玲主编:《质量侵权责任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5、杨立新著:《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6、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刘静著:《产品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28、王淑焕著:《产品责任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9、张佩霖著:《中国民事法律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30、朱力宇、张曙光主编:《立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杨立新著,《侵权责任法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2、杨立新著:《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司法实务》,新时代出版社1993年版。
    1、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坛》,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2、游劝荣主编:《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3、朱力宇、张曙光主编:《立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吴小平主编,《保险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7、李由义主编:《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8、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奚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10、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梁作民:《民事补充责任有关问题研究》,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4期。
    2、孙晋、王菁:《论我国食品安全事故补偿基金制度的建构》,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邵世星,《侵权责任中的连带责任反思》,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4、杨立新:《论侵权责任的补充责任》,载《法律适用》2003年第6期。
    5、张新宝、唐青林:《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6、赵庆鸣、孟研:《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大规模侵权案之救济》,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7、林嘉:《社会保险对侵权救济的影响及其发展》,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8、刘雪荣、刘立霞:《论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
    9、楼丙录:《我国产品责任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0、王利明:《论产品责任中的损害概念》,载《法学》2011年第2期。
    11、朱岩:《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10期。
    12、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对大规模侵权的举措》,载《法学家》2011年第4期。
    1、卢国聪,《论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载于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242页。
    2、王方,《我国公益信托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载于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520页。
    1、朱琳:《大规模侵权赔偿机制的理性考量——“大规模侵权法律对策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http://www.legalinfo.gov.cn/index/content/2011-09/15/content_2605099.htm?node=7879,(访问日期2011年9月17日)。
    2、朱磊:《委员刘红宇: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国家先行赔偿制度》http://news.sina.com.cn/c/2009-03-06/075817348328.shtml,(访问日期2011年8月23日)。
    3、何颖:《他山之石——日本森永奶粉事件消费者的维权之路探略》http://www.chinalawedu.com/new/16900_175/2009_3_12_wa490583520121390021292.shtml,(访问日期:2011年9月2日)。
    4、找法网,《美国“麦当劳咖啡烫伤赔偿案”》, http://china.findlaw.cn/jiaotongshigu/jtsgpc/jtsgpcal/38520.htm, (访问日期2011年8月30日)
    5、百度百科:《森永毒奶粉事件》,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0450.htm#5,(访问日期:2011年8月30日)。
    6、张仁和:《德国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基金会解决方案简介》,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10518/367739.html,(访问日期:2011年8月24日)。
    7、百度百科:“制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78391.htm,(访问日期2011年9月2日)。
    1、郎友兴:《商议性民主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以浙江农民抗议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