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话语转变中的执守与宿命—论丁玲小说创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丁玲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前后话语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女性话语转变为政治话语。对此,本文认为丁玲在话语转变中仍有自己的执守,即对女性生存、女性命运的关注。这一点是丁玲小说最独特的价值。同时本文认为丁玲话语转变的结果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她创作本身的价值,故对她话语转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宿命”,即不可逆转性。
     论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执守篇”,从话语角度入手,重在文本分析。意在强调丁玲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同时通过话语转变前后的对比,指出话语转变后丁玲创作的遗憾:文学价值下降。下篇“宿命篇”,分三部分。紧承上篇,探讨丁玲话语转变的原因,文学价值下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丁玲自身的悲剧命运做出了诠释。三部分整体上都是从时代历史和个人两个角度进行阐释。具体到每一部分则是:“话语转变的宿命”重在哲学探源;“文学自身的宿命”重在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分析;“宿命中的沉浮”重在对丁玲心态的探析。
Ding Ling is a distinctive novelist. From her early period to later, a great change took place in her novel creation: from female discourse to political discourse. Though such change, Ding Ling still had her concern, that's the concern about female existence and female fate. This is her unique special worth. However, the consequence of the change weakened the value of her works to different extend.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ason of such change. The conclusion is fatalism, that's to say irreversibility.
    The paper include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Persistence. From the angle of discourse, i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ext to emphasize the special value of Ding Ling's works. Meanwhile, by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early and the later perio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result of the change-the decline of the value of works. The second part is Fatalism, which is divided into S section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rst part,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 of her discourse and the decline of the value of the works. Based on this, the second part also makes explanation on the tragic fate of Ding Ling herself. Integrally, the S sections explain the above point from era background and individual. Concretely, the first section-The fatalness of the change of discourse-emphasizes on the philosophic reason; the second--The fatalness of literature-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ry rule; the third-Up and down in fate-concerns about the study of Ding Ling's mentality.
引文
[1]东方未明:《丁玲的<母亲>罚难?卷3号,转引自——严家炎《开拓者的艰难跋涉——论丁玲小说的历史贡献》,《文学评论》1987年第4期
    [2]转引自——徐岱:《边缘叙事——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个案批评》第12页,第14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3]丁玲:《<“牛棚”小品>龅墓适隆贰抖×嵛募返谖寰淼?3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一个幸存的作家》转引自——孙瑞珍,王忠忱编:《丁玲研究在国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
    [5]袁良骏:《褒贬毁誉之间——谈谈<莎菲女士的日记>罚琜北京]《十月》,1980年第1期
    [6]张永泉:《沉思集》第303页,[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版
    [7][8]丁玲:《丁玲全集》第三卷第59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9]丁玲:《丁玲全集》第三卷第71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10]冬晓:《走访丁玲》载香港《开卷》杂志 1979年5月
    [11]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第20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12]丁玲:《我的创作生活》《丁玲全集》第七卷第16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3]丁玲:《韦护》《丁玲全集》第一卷第100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4]徐岱:《大视野与小格局:论丁玲》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7期第129页
    [15][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第228页,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16](Yi-tsi Mei Feuerwerker,Ding Ling's Fiction(Cambrige;Harvard UP),p114)转引自——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第176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9月版
    
    
    [17][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第275,276页[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2月版
    [18]转引自——丁言昭:《在男人的世界里——丁玲传》第342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9]郭志刚 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版)下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20]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1]程光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版
    [22]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2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24]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6月版
    [25]周立波:《暴风骤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
    [26]丁玲:《生活、思想与人物》《丁玲全集》第七卷第433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7]王蒙:《我心目中的丁玲》《读书》1997年第2期
    [28][29]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全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30](法)苏珊娜.贝尔纳《会见丁玲》转引自——孙瑞珍,王忠忱:《丁玲研究在国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
    [3]]丁玲:《致宋谋锡》1981年6月4日《丁玲全集》.第十二卷第176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32]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33]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34]孟繁华:《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第27页,第28页,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5][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第229页,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36]丁玲:《早年生活片断》《丁玲全集》第十卷 第300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37]丁玲:《我的创作经验》《丁玲全集》第七卷第11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38]丁玲:《我的创作生活》《丁玲全集》第七卷第15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39]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载1928年2月《太阳月刊》第2期
    [40]丁玲:《关于左联的片断回忆》《丁玲全集》第十卷第241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1]陈微主编:《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第1-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
    [42]张永泉:《丁玲侧论》,《晋阳学刊》,[太原]1989年第4期
    [43]李洁非:《枪杆子,笔杆子——1940年前后延安的新景观》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8月
    [44][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第223页,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45]转引自——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第191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46]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丁玲文集》第五卷,第281页
    [47]肖思科:《延安红色大本营纪实》第327页,[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6月版
    [48]丁玲:《我门需要杂文》《丁玲全集》第七卷,第59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9][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第233页,第234页,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50][51][52][53]转引自——张永泉:《丁玲侧论》,《晋阳学刊》,[太原]1989年第4期
    [54]王明丽:《女性·革命·政治——论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化和超越》,《西北师大学报》2000年9月
    [55]傅书华:《论丁玲艺术个性转换的原因及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意义》,《山西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56]《杂说》李贽《焚书》卷三,中华书局 转引自《中国古代文论类编》 第39页,主编 贾文昭,副主编 程自信,海峡文艺出版社
    [57]丁玲:《我的创作经验》《丁玲全集》第七卷,第11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58]丁玲:《我的创作经验》《丁玲全集》第七卷,第1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59]吴尔夫:《一间自己的房子》第91页,转引自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60]何其芳:《何其芳选集》第一卷第24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年9月版
    [61]丁玲:《丁玲全集》第十一卷,第54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62]丁玲:《生活、思想与人物》《丁玲全集》第七卷,第43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63]晓风 晓山 晓谷:《我的父亲胡风》第56,57页,[沈阳]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
    [64]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前后后》1982年3月8日《丁玲文集》第五卷第272-273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1984年9月
    [65]丁玲:《丁玲文集》第六卷第230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1984年9月版
    [66]张京媛译:《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第24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1月版
    [67]丁玲:《风雨中忆萧红》《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丁玲文集》第五卷 第40-41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1984年9月版
    [68]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丁玲文集》第五卷
    
    第107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 1984年9月版
    [69]转引自——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第234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70]丁玲:《生活、思想与人物》《丁玲全集》第七卷第437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1]丁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丁玲全集》第七卷第108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2]丁玲:《东行日记》1947年5月29日《丁玲全集》第十一卷 第336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3]丁玲:《从哈尔滨到匈牙利》1948年12月3日《丁玲全集》第十一卷,第364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4]丁玲:《从沈阳到布拉格》1949年3月14日《丁玲全集》第十一卷,第368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5]丁玲:《在旅大》1952年10月26日《丁玲全集》第十一卷,第39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6]丁玲:《致楼适夷》 1953年8月16日《丁玲全集》第十二卷,第59页,[石家庄]河北人民版社,2001年12月版
    [77]邢小群:《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第59页,[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
    [78]丁玲:《嶂头村生活》1978年10月8日《丁玲全集》第十一卷,第447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79]丁玲:《致宋谋锡》1981年6月4日《丁玲全集》第十二卷.第176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80]邢小群:《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第59页,[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
    [81]林贤治:《左右说丁玲》 原载《南方周末》2001年3月8日转引自——汪洪编:《左右说丁玲》第27页,[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82]丁玲:《“三八节”有感》《丁玲全集》第七卷第437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丁玲:《丁玲全集》(1-12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2
    2、丁玲:《丁玲文集》(1-6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9
    3、袁良骏编:《丁玲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3
    4、袁良骏:《丁玲研究五十年》,[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10
    5、孙瑞珍,王忠忱编:《丁玲研究在国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3
    6、汪洪编:《左右说丁玲》,[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12
    7、杨桂欣编:《观察丁玲》,[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5
    8、丁言昭编选:《别了,莎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
    9、丁言昭:《在男人的世界里·丁玲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1
    10、周良沛:《丁玲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2
    11、宗诚:《风雨人生——丁玲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10
    12、[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2
    1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4、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北京]三联书店,1988中文版
    15、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2
    16、[美]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17、张京媛译:《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
    18、张永泉:《沉思集》,[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5
    19、徐岱:《边缘叙事——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个案批评》[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
    20、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2
    21、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10
    22、孟繁华:《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9
    23、[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张百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1
    24、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5
    25、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5
    
    
    26、苏春生:《中国解放区文学思潮流派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
    27、刘增杰:《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5
    28、金紫光总主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第十六卷《延安文艺丛书——小说卷》(上下册)(第二、三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10
    29、艾克恩编纂:《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1——1948.3),[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1
    30、肖思科:《延安红色大本营纪实》,[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6
    31、陈继会:《拯救与重建——20世纪中国小说文化精神》[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2
    32、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6
    33、黄昌勇:《王实味传》,[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5
    34、邢小群:《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
    35、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9
    36、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8
    37、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38、蒋光慈:《蒋光慈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6
    39、周立波:《暴风骤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
    40、晓风 晓山 晓谷:《我的父亲胡风》,[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