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写实”的深化与变异——八九十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现代主义叙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The In-depth and Making a Variation That "Write or Paint Realistically"--The Modernism of the Native Soil Novel Has Narrated Since the 80s and 90s
  • 作者:张丽慧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现当代文学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张福贵
  • 学科代码:050106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中国是个泱泱农业大国,乡村中国是作家最根本的人生处境,乡土文学非常繁盛,其中写实的现实主义之作占了多数。但在形式的探索上,乡土小说比都市小说要滞缓得多,形式感薄弱,作品形式粗糙。有人认为,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是从“重意义的故事”到“重意味的形式”,从故事到非故事,从全知叙述到隐匿叙述,叙事是推动小说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许多乡土作家认识到,吸收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充满智性魅力的安排叙事者、叙事视角、时空关系、结构、语调,总之,在各个方面激活形式,使之陌生化、新鲜化,这是现实主义发展深化的条件,而非仅仅以悲剧的故事力量打动读者,或仅仅以各种冲突事件的安排牵扯人心。近年来,许多乡土作家既不忘关注现实,又在努力实现着对现实的超越。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部上,乡土小说呈现出了崭新的风貌,既具有沉甸甸的切合中国农村处境的真实性,又在形式层面上不乏飞升的斑斓魅力。本文具体分析了一些既不逃避现实又讲究形式意味的作品,着重探讨如何缝合乡土小说的形式美学与意义深度,分析如何在强调技术的同时又自觉的把技术与现实结合,使内容形式化,形式本体化,从而为乡土小说创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一点经验。
    
    本文大致从三个方面对具体文本加以分析,力图清晰的展现出乡土小说向现代叙事转化的脉络。
    叙述的探索
    “对于现代小说来说,‘叙述’决不仅仅是一个技巧性的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小说的观念、小说的审美形态、小说的哲学思维和小说的形态建构的一个大问题。”传统的乡土小说主要采取全知的视角,以顺时序的叙述结构展开故事。在叙事中,作者积极介入作品,使作品的
    
    
    主观性、抒情性、议论性特征突出。现代的乡土小说大多采用“内聚焦模式”,使叙述者与叙述对象叠合,或者采用“外聚焦模式”,让叙述者隐身,以达到减少叙述干预的目的。作品中少有全知全能的叙述,更多客观化的表现,强调实录性、原生态化。作者一般“退出”小说,不再大发议论。现代理论认为,“存在”中的事件不仅仅处于线性发展的时间关系中,它同时还处于多层次的复杂多样的空间关系之中。现代小说认识到传统小说中的讲究因果关系的线性时间顺序已无法表达这多维的时空范畴,因此他们在同一时间里抒写多个层次的行动和情节,小说视点因此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时间有停滞的特点,于是空间展示出了纷繁纵横的一面。
    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以情节为重的结构模式受到了冲击。大量描写人的感觉、印象、情绪、幻觉、梦幻、联想、内心独白、潜意识等,意识流小说的心理结构被大量采用,打破了时空的一维性,故事时空的顺延性,不再完全束缚于传统叙事的时空秩序和情节结构的因果链,心理时空、现实时空交叉多维,呈现变化之美,使叙述容纳了更多信息,并在各个层面形成了张力。按照心理活动的某些规律重建时空关系,直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层面。
    受现代主义绘画流派影响,借鉴了视觉形式,以色调与色块来渲染强烈的主体情感的块状结构受到了重视。块状结构具有超越情节,参与叙述的能动作用。
    许多乡土小说的文本具有深厚的象征意蕴,象征给文本带来了深层结构。
    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抽象化、象征、隐喻以及夸张、变形、荒诞、魔幻及审丑化的描写、意识流等在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中大量涌现,给乡土小说增添了许多
    
    
    魅力。
    余华在《活着》这部作品中对事件和背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处理,在简化的同时又运用了重复的叙事手法,一个个人物的死亡构成了情节重复的周期,所以虽然其整体情节是具象性的,却带有隐喻性的内涵,具有象征力。徐福贵的命运,反映了四十多年中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表现了农民与苦难抗衡的韧性。
    而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中对于红萝卜所进行的意象性的描写给文章蒙上了一层迷人的薄雾,红萝卜象征了人性的美好?暗喻了黑孩心智中性的萌芽?文中还出现了鸭子对话,议论岸上的人类活动的超现实的情节,增添了另一种叙述角度,平添了几许嬉笑色彩。这些非现实的因素使作品显示出了崭新的风貌。
    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丙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物形象,他有时是主角,是一个性格化角色,推动情节的发展,但他还是一个十足符号化的人物,难以概括。丙崽这一形象具体可感,奇妙逼真,但却经过了超长变形,充满了非理性、非逻辑的意味,在他身上写实和象征,传说和寓言结合。具象的象征物,却有着准确深刻的现实抽象意义。
    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的意象极为复杂丰富,充满了不确定性,它形神兼备,诱发、提供着多种解释和深延的可能性,并和小说中的人物发生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它闪烁着神秘的色彩,负载了吉祥、自由、农耕文化的涵义,形成了混沌而迷蒙的艺术图象。
    刘震云在《故乡相处流传》中所写的故事荒诞不经,不再具有写实的风貌。时间被颠覆,历史被解构,人物不再完整、清晰,而是抽象、怪诞、支离破碎,他们死而复生,超历史、时代而存在。历史的杂乱通过混乱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阎连科在《耙耧天歌》和《年月日》中对尤四婆和先爷的塑造突破了唯理性的限制,故事被渲染得
China is a cast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rural China is writer's situation in most basic life, native soil literature grows prosperity very much, among them the naturalistic one has made and taken the majority realistically. But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form, the native soil novel is much slower than the city novel, the form sense is weak , the form of the works is coarse . Someone think novel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from " serious story of meaning " to " form meant again " roughly, to story from story, from knowing to narrate completely to is it narrate to hide, it is the important strength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rt of the novel to narrate. How absorb narration skill of modernism, full of sex arrangement person who narrate of glamour intelligently , narrate the visual angle , time , intonation, it is a condition deepened in realistic development, but not only move readers with tragic story strength, or only involve the heart with various kinds of arrangements of conflict incident. The writer needs to activate the form on all respects , such as visual angle , time , space , structure , tactics , language ,etc. of narrating, make it melt , melt strangly freshly. In recent years, what a lot of native soil writers are not only forget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reality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realize to reality but also is surmounted . On realism and combination department of modernism, native soil novel demonstrate brand-new style and features, have suiting China rural authenticity of situation heavy , lack gorgeous glamour risen to fly at form aspect. Have analysed that some try to escape reality stresses the works that the form mean as well as with this stationery body, discuss emphatically how to sew up the form aesthetics of the native soil novel and depth of meaning, how while emphasizing technology does it analyse and combining technology with reality conscientious, make content formalization, form noumenonn, thus it is deep to develop to be that novel create for native soil, offer a little experience.
    This text analyse from three respect to concrete text , try hard showing native soil novelling to modern train of thought that narration transformed clear roughly.
    "To modern novel, ' narrate ' is not merely a skill small problem, but an idea , aesthetic form , philosophy thinking of the novel and form of the novel of the novel of involving the novel build a big problem constructed . " Traditional native soil novel adopt visual angle that know all mainly, in order to launch the story along the narration structure of time sequence. In not
    
    
    narrating, author get involved works actively, make subjectivity, getting lyrical, conspicuous characteristic of discussing etc. of works. Focus mode on in modern native soil novel adopt mostly " ", with narrate narrator target pile shut, or adopt " focusing on the mode outside ", narrators are stealth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and narrating intervening. Having few 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 narrations in the works, the behavior objectified more, emphasize the faithful record , original ecology . The author generally " withdraws from" the novel, no longer speak at a great length. The incident while " storing in " is not merely in the relation in the linear time for development, it is at the same time still in multi-level complicated and various spatial relationship. The modern novel realizes that the linear time order which stressed causality in the traditional novel has been already unable to express the category of this multidimensional space-time, so they describe the actions and plots of a lot of levels at one time, the view point of the novel is in changing constantly. There are stagnant characteristics the time in the realistic works of the magic, then the space shows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one side vertically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mode of putting plot first has been struck. A large number of describes people's feeling , impression , mood , illusion , illusion , association , heart monologue , subconscious ,etc., the psycholog
引文
[1]李运抟:《中国当代文学与伪现实主义》,[J].《文艺争鸣》,2000年第5期,第60-61页。
    [2]李洁非:《新时期小说两个阶段及其比较》,[J].《文学评论》,1989年第3期,第81页。
    [3]斯炎伟:《从“重意义的故事”到“重意味的形式”》,[J].《 当代文坛》,2003年第1期,第3页。
    [4][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7月第2版,第278页。
    [5][6][43][44]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M].(台北)学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50页,(代前言)第8-9页,第192页,第51-52页。
    [7][美] 马克·肖勒:《技巧的探讨》,《“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第174页。
    [8]吴义勤:《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人大复印资料,[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9期,第56页。
    [9]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10]周罡、刘震云:《在虚拟与真实间沉思——刘震云访谈录》,人大复印资料,[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9期,第120页。
    [11][12] 张宇:《疼痛》,[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页,第2页。
    [13] [30]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8年7月第1版,第212页,第55页。
    [14][16][18]刑建昌:《何申小说的意义与局限》,人大复印资料,[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5期,第150页。
    [15][28][29]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见《暗处的力量》一书,[M].(重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295页,第295页,第296-297页。
    [17]刘玉堂:《乡村温柔》,[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1-3页。
    [19][20]杨争光:《板兰她爸罗莫的最后一天》,见《黑风景》一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第42-43页,第43页。
    [21][25][26][美]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见《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书,周宪主编,秦林芳编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15页,第3页。
    [22]丁帆、徐兆淮:《新时期乡土小说的递嬗演进》,[J].《文学评论》,1986年第5期,第16页。
    [23]莫言:《枯河》,见《金发婴儿》一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15页。
    [24]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27] 吴义勤:《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人大复印资料,[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9期,第48页。
    [31][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朱雯 乔佖 朱乃长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第22页。
    [32]王安忆:《小鲍庄》,见《小鲍庄》一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第318页,第324页,第342页。
    
    [33]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见《透明的红萝卜》一书,[M].(长春)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版,第98页。
    [34]李星:《〈白鹿原〉:民族灵魂的秘史》,[J].《理论与创作》,1993年第4期,第26页。
    [35][美]鲁道夫· 阿恩海默:《抽象语言与隐喻》,《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第255-256页。
    [36]张炜:《古船》,张炜自选集,长篇小说珍藏卷 ,[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北京1版,第11页,第157页。
    [37][法]米歇尔·布托尔:《长篇小说的技巧》,《“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册,[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541页。
    [38]阎连科:《耙耧天歌》,见《耙耧天歌》一书,[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第48页。
    [39][俄] 什克洛夫斯基:《艺术旗帜上的颜色: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7月第1版,第75-76页。
    [40]刘恒:《狗日的粮食》,见《伏羲伏羲》一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年10月北京第1版,第2-3页。
    [41]刘恒:《伏羲伏羲》,见《伏羲伏羲》一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年10月北京第1版,第191-192页。
    [42]莫言:《丰乳肥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1月北京第1版,第685页。
    
    
    
    
    
    参考文献
    
    [1] 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2] 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林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 张学军:《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2版。
    [4] 康长福:《二十世纪中国乡土文学流变》,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5] 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6] 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7] 雷达:《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月北京第1版。
    [8] 张学正:《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9] 陈晓明:《小说时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10] [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
    [11] 杨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人民出版社,1998版。
    [12]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13] 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14] 陈思和、杨扬编:《九十年代批评文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年1月第1版。
    [15]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6]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17]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18] 雷达:《文学活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8月北京第1版。
    [19] 阎连科、梁鸿:《巫婆的红筷子——作家与文学博士对话录》,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0] 傅道彬、于茀 :《文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1]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