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前文人入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宋前文人入闽研究》是一篇选取宋代以前入闽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本文的研究领域实质上是属于中古时期的福建区域文学研究,其切入点为中古时期的入闽文人群体。文章通过对宋前入闽文人在闽地的文化活动和文学创作的全面考察,藉以探求中古时期的福建地区文学生发与演变的情况,找寻二者之间的联系,揭示出宋前入闽文人对福建地区的文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福建地区的文学是从唐代开始的,而从唐前就开始陆续入闽的域外文人,无疑对闽文学的产生起了不小的助推作用,特别是唐五代时期形成的几次文人入闽的高峰时期。无论是唐前还是唐五代时期,入闽文人的闽地创作和交游酬赠等文学活动都直接催生了福建本土文学幼芽最终在唐代的破土而出。因而,闽文学的产生不仅是入闽文人精心浇灌和培育的结果,这也直接影响了闽文学的艺术特质与整体风貌。
The study of paper is a selection before song dynasty fujian inbound scholars group for research object doctoral thesis. This research field in essence is to belong to medieval fujian regional literature studie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fujian inbound scholars groups. This article, on the fujian inbound scholars before song dynasty in fujian of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in order to seek the middle period in fujian area and evolution of the literature, looking fo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fujian inbound scholars before song dynas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fujian area the positive influence. The literature of fujian area from the start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from tang began before the foreign scholars in fujian, without doubt, fujian literature produce up a lot of thrusting role, especially in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several scholars of fujian inbound peak. Whether before or tang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period, fujian inbound scholars of fujian creation and friends with and other literature activities for all direct gave birth to the fujian native literary bud eventually in the subjects and the tang dynasty. Therefore, fujian literature not only is the generation of fujian inbound scholars watered and the result of cultivating carefully, this directly affected the fujian literatur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l style.
引文
[1]三明万寿岩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J].福建文博.2002年第2期
    [1]朱俊明.古越族起源及与其他民族的融合[A].//百越民族史论集[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278页
    [1]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郡考[M].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34页
    [2][唐]房玄龄.晋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61页
    [1][明]邱溶.人学衍义补[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13-755页
    [1][汉]司马迁.史记·东越王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75页
    [2][汉]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72页
    [1][汉]班固《汉书·严助传》,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2782页
    [1]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4页
    [1]蔡湘江.闽南《拍胸舞》探源.舞蹈[J],1996年第3期,第57页
    [2][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0164页
    [1][明]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3页
    [1][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191页
    [1][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地理形胜[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5页
    [2]朱维斡.福建史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l][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717页
    [1][汉]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274页
    [2][清]翁天祜.浦城县志[M].//中华方志从书[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178页
    [1][清]翁天祜.浦城县志[M].//中华方志丛书[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177页
    [1][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64页
    [2][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07页
    [1][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785页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黄巢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454页
    [2][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45页
    [1][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至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页
    [1][汉]袁康.越绝书[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63-104页
    [1][宋]乐史.太平寰宇记[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70-100页
    [2]朱维斡.福建史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3]南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平地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719页
    [4]南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平地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722页
    [1][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至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2][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建制沿革[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3][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至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1][宋]欧阳修.新五代史·闽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45页
    [1][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赋税[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2][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赋税[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3][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王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98页
    [4][清]吴任臣.十国国春秋·王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99页
    [1][明]周瑛,黄仲昭.重刊兴化府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478页
    [1][晋]常璩.华阳国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63-179页
    [2][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29页
    [1][汉]班固.汉书·严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87页
    [2][汉]班固.汉书·严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81页
    [1]南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平地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2][唐]李延寿.南史·侯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09页
    [1][汉]班固.汉书·严助传fMl.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75页
    [2][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863页
    [1][唐]姚思廉.梁书·羊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57页
    [1]吴春明.福建秦汉墓葬文化类型及其民族史意义[J].东南文化.1988年增刊
    [2][汉]班固.汉书·严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79页
    [1][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247页
    [1][清]王琛.邵武府志[M].//中华方志丛书[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第147页
    [2][唐]李延寿.南史·萧子懋传[Ml.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12页
    [3][清]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44页
    [4][清]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44页
    [5][唐]李延寿.南史·萧子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129页
    [1][梁]沈约.宋书·傅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36页
    [1][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16页
    [2][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96-581页
    [1][明]叶溥.福州府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第364页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515页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526页
    [1][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90页
    [2][元]脱脱.宋史·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250页
    [3][宋]释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80页
    [1]陈春.福建早期佛教文物考[J].福建文博.1992年第1期
    [2][明]黄仲昭.八闽通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84-528页
    [4][明]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
    [5][唐]姚思廉.陈书·虞寄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259页
    [6][明]黄仲昭.八闽通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84-528页
    [1]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Ml.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62页
    [2][梁]沈约.宋书·州郡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92页
    [1][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王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453页
    [2]南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平地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4页
    [3][唐]李延寿.南史·虞愿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11页
    [1][唐]李延寿.南史·向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84页
    [1][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84-292页
    [2][唐]姚思廉.梁书·范缜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64页
    [3][唐]李延寿.南史·范缜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21页
    [4][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97-701页
    [1][唐]姚思廉.梁书·王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268页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3][宋]李防.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95-436页
    [4][明]黄仲昭.八闽通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唐]姚思廉.梁书·范缜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71页
    [6][唐]姚思廉.梁书·到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68页
    [1][唐]姚思廉.·梁书·范缜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69页
    [2][唐]李延寿.南史·陆倕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93页
    [3][唐]李延寿.南史·到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78页
    [1][唐]姚思廉.梁书·王僧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470页
    [2]刘璠.梁典[M].//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411页
    [3][梁]萧统.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唐]姚思廉.梁书·王僧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470页
    [1][唐]姚思廉.梁书·何逊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93页
    [2][唐]房玄龄.晋书·王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1][唐]房玄龄.晋书·王彬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2][唐]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94页
    [3][唐]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94页
    [4][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01-463页
    [5][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01-577页
    [1][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01-598页
    [2][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01-664页
    [3][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01-269页
    [4][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01-597页
    [1][梁]萧统.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梁]萧子显.南齐书·王思远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765页
    [2][宋]李防.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唐]姚思廉.梁书·褚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90页
    [4][梁]萧子显,南齐书·王思远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766页
    [5][清]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54页
    [1][唐]姚思廉.陈书·谢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279页
    [2][唐]姚思廉.梁书·谢举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31页
    [1][唐]姚思廉.梁书·文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99页
    [2]f梁]钟嵘.诗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3页
    [3][唐]李延寿.南史·吴均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97页
    [1][唐]李延寿.南史·王僧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60页
    [2][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00-633页
    [1][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8-293页
    [2][梁]沈约.宋书·后废帝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9页
    [3][唐]姚思廉.梁书·何敬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31页
    [4][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004页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62页
    [2][唐]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83页
    [1][唐]姚思廉.梁书·儒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62页
    [1][梁]萧子显.南齐书·徐孝嗣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772页
    [2][唐]姚思廉.梁书·谢举传fMl.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30页
    [3][唐]李延寿.南史·周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895页
    f1][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95-452页
    [2][唐]姚思廉.梁书·徐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86页
    [1][唐]姚思廉.梁书·徐勉传[Ml.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83页
    [2][唐]姚思廉.梁书·徐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87页
    [1][清]赵翼.廿二史劄记[Ml.北京:中国书店,1987年版,第245页
    [2][唐]姚思廉.梁书·萧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89页
    [3][唐]姚思廉.梁书·萧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87页
    [1][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95-464页
    [2][唐]姚思廉.梁书·萧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89页
    [3][唐]姚思廉.梁书·萧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589页
    [1][唐姚思廉.梁书·安成康王秀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42页
    [2][唐]姚思廉:梁书·萧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45页
    [3][唐]姚思廉.梁书·南浦侯推传[Ml.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46页
    [4][唐]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9页
    [1][梁]裴子野.雕虫论[M].//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版,第3873页
    [2][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98-259页
    [3][宋]李昉.太平御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95-459页
    [4][唐]姚思廉.梁书·侯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842页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985页
    [1][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7页
    [1][唐]姚思廉.陈书·萧乾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278页
    [2][唐]李延寿.南史·鄱阳忠烈王恢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95页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l.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423页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673页
    [1][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10页
    [2][唐]李延寿.北史·萧正表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58页
    [1](大业十年)六月辛未,贼帅郑文雅、林宝护等众三万,陷建安郡,太守杨景祥死之
    [2]开元甘一年(733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峒,搜罗得诸州避役百姓三千户,奏请设置州县。
    [3]朱维幹.福建史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页
    [1][宋]祝穆.方舆胜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71-674页
    [2][清]陈寿祺.重纂福建通志[M].正谊书院本
    [3][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331页
    [1][唐]独孤及,福州都督府新学碑铭[M].//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959年版,第3964页
    [2]林通《县图经》
    [1]《永泰县志》第二章“墓志”引道光十三年《重修墓志》铭文,第823页
    [2]永泰县志·学校志·陈鸣鹤重修儒学记[M].//中华方志丛书[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3]勅修陕西通志·人物志·直谏·常衮
    [4][唐]独孤及.廉吏李椅兴学记[M].//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65页
    [5][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建宁府[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莆田进士题名碑记》
    [1]吴树宝《唐代进士群体研究》的统计是根据清徐松《登科记考》和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为主要参考资料统计的,并结合了唐代诸家史书整理的,不包括籍贯不详者。本文福建地区的唐代进士及第的数量是根据福建各地的地方志统计的,数量上可能比前者要多一些
    [1]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2]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1][唐]韩愈.唐大家韩文公抄卷·欧阳生哀辞.//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23页
    [2][唐]韩愈.唐大家韩文公抄卷·欧阳生哀辞.//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24页
    [3][后晋]刘昫.旧唐书·欧阳詹传(汲古阁版)[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宋]欧阳修,宋祁.新诏书·文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26页
    [1]王友三.中国宗教史[M].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320页
    [2]林拓.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地域形态[J].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
    [1]邱明洲.中国佛教史略[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48页
    [1][唐]姚思廉.陈书·虞寄传[M].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262页
    [1]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317页
    [1][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84-481页
    [2][明]王应山.闽都记[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页
    [1]林伯谦.北传佛教与素食文化[J].东吴中文学报,1998年第4期
    [1]李竹深.漳州诗存·唐宋卷[M].漳州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2004年版
    [2][清]彭定求.全唐诗·诗人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唐]陈元光.修文语土民.//全唐诗[M].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416页
    [2][唐]陈元光.祀后土.//全唐诗[M].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416页
    [3][唐]陈元光.教民祭腊.//全唐诗[M].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416页
    [4][唐]陈元光.语半径庐居父老.//全唐诗[M].长沙:岳簏书社,1998年版,第416页
    [1][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M].//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2-561页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鲍防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49页
    [2][后晋]刘晌.旧唐书·鲍防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956页
    [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鲍防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50页
    [4][清]董诰.全唐文·鲍防碑[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5][元]脱脱.宋史·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6][后晋]刘昫,旧唐书·白居易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后晋]刘昫.旧唐书·常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45页
    [1][明]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5页
    ]2][唐]球场山亭碑阴[M].//[清]徐景熹.福州府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
    [1][后晋]刘昫.旧唐书·张文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187页
    [2][后晋]刘晌.旧唐书·张文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187页
    [3][后晋]刘昫.旧唐书·报文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187页
    [l][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85页
    [1][元]脱脱.宋史·钱昱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15页
    [2][元]脱脱.来史·钱昱传[M].北京:中华书局,J977年版,第13915页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韩偓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390页
    [1]霍松林,邓小军.韩偓年谱[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2][清]吴任带.十国春秋·韩偓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1页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黄巢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454页
    [1][唐]秦系.山中赠张正则评事.//[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2]《全唐诗补逸》卷十六
    [3][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后晋]刘昫.旧唐书·李德裕传f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510页
    [2][后晋]刘昫.旧唐书·李德裕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510页
    [3][后晋]刘昫.旧唐书·李德裕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510页
    [1][后晋]刘昫.旧唐书·李商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14页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欧阳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756页
    [2][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755页
    [1][元]辛文房.唐才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68页
    [1][清]孙冶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636页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79页
    [21杨琮.闽越国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3][晋]郭璞注,[清]毕沅校.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0页
    [41[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M].成都:成都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13页
    [5][宋]罗泌.路史[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83页
    [1][宋]王象之撰,李勇先校.舆地纪胜[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26页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399页
    [3][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487页
    [4][北齐]刘昼.刘子[M].//景E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48册247页
    [1]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7-243页
    [1][清]董诰.全唐文[Ml.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674页
    [2][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84-351页
    [1][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925页
    [1][梁]沈约.宋书[M][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721页
    [2][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84-210页
    [1][清]郑方坤.全闽诗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46页
    [2]徐晓望.福建思想文化史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1][明]黄仲昭,八闽通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9页
    [2]王豫生.福建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l]陈支平.福建宗教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
    1.[汉]司马迁史记 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汉]班固 汉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宋]范晔 后汉书 北京:中华书局,1965
    4.[晋]陈寿 三国志 北京:中华书局,1982
    5.[唐]房玄龄晋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梁]沈约 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
    7.[梁]萧子显南齐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2
    8.[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
    9.[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
    10.[唐]魏征 隋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3
    11.[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后晋]刘昫 旧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宋]马令 南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清]吴任臣十国春秋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北京:中华书局,1974
    16.[宋]薛居正 旧五代史 北京:中华书局,1976
    17.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华书局,1962
    18.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9.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0.徐公持 魏晋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1.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2.刘师培 中古文学史讲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3.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4.乔象钟,陈铁民唐代文学史(下)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5.福建文学史(上中下) 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委会1961
    26.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7.朱水涌,周英雄 闽南文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8.王嘉良 浙江文学史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
    29.吴海,曾子鲁江西文学史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30.罗可群 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31.王永宽,白本松 河南文学史(古代卷)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32.刘登翰 台湾文学史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
    33.朱维干 福建史稿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34.徐晓望福建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35.施伟青,徐泓 闽南区域发展史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36.宋光宇 台湾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7.陈支平 福建宗教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8.林国平,邱季端福建移民史方志出版社2004
    39.王豫生 福建教育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40.诸葛计,银玉珍 闽国史事编年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41.林金水 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42.石方 中国人口迁移史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43.葛剑雄 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44.何绵山 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5.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福建戏曲剧种 福州:福建省戏曲研究所,1981
    46.郑尚宪,王评章 莆仙戏史论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7.[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 北京:中华书局,1992
    48.[宋]祝穆 方舆胜览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9.[宋]王存 元丰九域志 北京:中华书局,1984
    50.[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福州:福建省图书馆藏清抱山堂抄本
    51.[明]黄仲昭 八闽通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52.[明]何乔远 闽书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53.[民国]李厚基,沈瑜庆,陈衍福建通志福州:民国二十七年刻本
    54.[清]孙尔准,陈寿祺福建通志 正谊书院 同治七年
    55.[明]葛臣 固始县志 上海古籍书店 1963
    56.[清]施文(?),许灿 泰宁县志福建省泰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6
    57.[清]饶安鼎,邵应龙修,[清]林昂,李修卿纂福清县志福建省福清县志编纂委 员会
    58.[明]周瑛,黄仲昭,蔡金耀点校重刊兴化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59.[明]叶溥,张孟敬纂修 福州府志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海风出版社2001
    60.[明]喻政主修 福州府志 福州府志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海风出版社2001
    61.[清]徐景熹福州府志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海风出版社2001
    62.[清]林枫榕城考古略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风出版社2001
    63.[清]郭柏苍竹间十日话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风出版社2001
    64.[民国]郭白阳 竹间续话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风出版社2001
    65.[明]潘颐龙,林嫌福州府志北京:线装书局2003
    66.[明]陈让邵武府志 上海古籍书店1964
    67.[明]郑庆云,辛绍佐 延平府志 上海古籍书店 1961
    68.[清]黄任,郭庚武泉州府志泉州志编委会 1984
    69.[明]林有年仙游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2
    70.[明]林雷锋福清县志续略1992
    71.[明]汪佃 建宁府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72.[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北京:中华书局,1985
    73.[明]阳思谦、黄凤翔 泉州府志 《泉州志》编纂委员会据北图藏本和中科院南京研究所藏本1985年影印
    74.[明]罗青霄 漳州府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75.[清]张廷球主修、徐铣主纂 龙岩州志 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7
    76.[宋]胡太初修、赵与沐纂 临汀志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77.[宋]赵与泌主修、黄岩孙纂 仙豁志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78.[明]叶春及 惠安政书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79.[明]杨缙 归化县志 福建师范大学馆藏明正德抄本
    80.[明]马性鲁 顺昌邑志 宁波天一阁藏明正德本
    81.[清]李再灏、梁舆主修,江远青总纂 建阳县志 道光本
    82.[清]董天工编,方留章等点校 武夷山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
    83.[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北京:中华书局,2005
    84.逯钦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北京:中华书局,1983
    85.[清]彭定求 全唐诗 北京:中华书局,1960
    86.[清]董诰 全唐文 北京:中华书局,1983
    87.曾昭岷 全唐五代词 北京:中华书局,1999
    88.[清]何文焕 历代诗话 北京:中华书局,1981
    89.[清]郑方坤撰,陈节、刘大治点校 全闽诗话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90.[清]郑杰 全闽诗录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4
    91.[唐]欧阳行周集 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影印
    92.[唐]黄御史集 丛书集成初编本
    93.陈庆元 文学:地域的关照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3
    94.陈石怀 福建历代作家评传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95.吴廷燮 唐方镇年表 中华书局 1980
    96.朱玉龙五代十国方镇年表中华书局 1997
    97.陶敏 全唐诗人名汇考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98.杨义 中国叙事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99.鲁枢元 生态文艺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0.于文杰 艺术发生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101.郑工 20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04
    102.陈庆元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J],江海学刊1994/04
    103.熊辉 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学史的建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104.袁志成,唐朝晖 地域文学兴起的原因与表现形式[J],天府新论2009/04
    105.陈庆元 区域文学与地理环境[J],涪陵师专学报1999/01周晓风 区域文学——文学研究的新视野[J],中国文学研究2002/04
    106.李敬敏 地域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和文学[J],文学评论2002/04李圣华 明清区域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局限及走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