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元代温州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蒙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统治曾对中原及江南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以元代温州路为研究对象,探讨蒙元统治下温州的政治、经济、学术、社会、文化等情况,借助温州这个有代表性的区域,将自然环境、历史因素和元代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元代的基础统治状况,有助于我们更丰富、立体和深入了解元代。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附录四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六章。
     宋元易代的家国变迁曾给温州带来的巨大冲击,战争带来的混乱局势使温州社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倒退,温州精英追随陈宜中转战各地,或流寓全国各地,而经过战争之后,不少温州士人成为遗民。
     就元代温州政务而言,了解温州路的户口变化、赋税、盐课征收,在民众中实行的诸色户计制,如何征发差役。温州对于元代的重要角色是协助海运,将粮食从各地运往大都,完成南粮北运的任务。作为南宋以来的重要港口城市,温州的交通和商业贸易继续发展。温州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制造业等在元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为保障农业生产,温州官方和士大夫还营建了大量重要的水利工程。温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官府和当地富户都会采取措施救灾,但在地方财政匮乏,吏治腐败情况下,政府赈济多有名无实。在基层社会控制上,元代设置军事力量加强地方控制,防范民众起事。在交通要道和偏远地区设置巡检司,负责捕盗和严禁私盐贩卖。由于官员腐败和贪污贿赂严重,元代司法审判中存在冤假错案和积案累积情况。元代温州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儒学教育水平比之南宋有所下降,但温州儒学教育仍然在全国居于优势地区。
     朱子学在元代温州的继续传播,元代思想界中高度价永嘉学派,本文重点论述了该学派在元代沉寂的原因。
     本文还从家庭、宗族、群体间关系三方面论述元代的温州士大夫在面对蒙元统治的挫折下,如何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努力进入仕宦之途,参与地方事务。
     元代尊崇宗教的政策,使得元代温州佛教和道教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寺院和道观大量营建,高僧与大道辈出,同时宗教世俗化也带来诸多矛盾。宗教宽容政策使得异域宗教也有所发展。
     元末温州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元朝在温州统治崩溃,方国珍割据温州大部,周嗣德占据南部平阳州,至正二十七年后温州正式归属朱元璋政权,元朝在温州统治正式结束。元末群雄割据和连绵数年的战乱,给温州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创伤,明初温州士人大多选择了隐逸。
     通过考察,本文认为虽然元代温州带有蒙元统治的色彩,但整体延续着汉族社会原有的传统。尽管元朝统治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温州经济资源的掠夺,诸色户计制度加强了人身奴役,吏治腐败一定程序影响元代政策的执行,但延续南宋以来的基础,温州继续保持着全国重要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城市的地位。温州教育水平仍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科场中举人数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宋元之际的战乱和朱子理学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定,南宋以来全国影响力的永嘉学派衰落,但元代以“兼容并包”为特色,温州士人在戏剧、绘画、医学等方面取得成就。蒙元统治下的温州士人,面对政治地位的改变,虽然遭遇沉重打击,但很快就调整处世的态度,在家庭、宗族和地方乡里事务上积极参与。
Yuan Dynasty is First Unified Dynasty in China History Established by Minority, The Rule of The Yuan Dynasty have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South of Yangzte River.In my dissertation,I focus on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districts,research about WenZhou's Economic,Politics,Culture,Education,Religious and Other Content.Up to now,some scholars have written monographs and papers dealt with WenZhou region under Yuan Dynasty's rule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angles of views.However,there is nobody to study WenZhou region under the Yuan Dynasty's rule as a special subject.I will combine the local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e local history with the contemporary reign in that area.I try to investigate the reign of that area in Yuan Dynasty,so as to understand Yuan's local society more accurately, deeply and exuberantly.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preface,Mian body of six chapters,an epilogue.
     The first chapters focuses on Mongol army how to enter WenZhou,Yuan Dynasty conversion take to the enormous impact on WenZhou,the war lowered the production level of societ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After the end of the war,many of WenZhou local gentry refused to cooperate with Yuan Regime,Some were unable to achieve an identification with Yuan dynasty,keeping a distance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Second chapters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of local regime,analyze the economic in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Taxes and Corvee,Transportation,Water construction,Salt tax.As an important port city, trade traffic and business continue to develop.As a result of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in Wenzhou,officials and local well-off will take measures to aid victims,Shortage of local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case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 relief.To enhance the control of local people,In remote areas and transport routes set up inspection Division.Also As a result of official corruption,that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exist in a large number of miscarriage.A diversified trends in wenzhou education,Although the decline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the number of take part in imperial examination are still Maintain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country
     The Third chapters focuses on Ideological content of WenZhou people's Humanistic spirit,discuss about ZhuXi's school how to Spread in WenZhou during Yuan Dynasty,Scholars how to appraise the YongJia's school and focuses on the reasons for YongJia's school silence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The fourth chapters try to From the family,cl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elite groups to discuss local elite how to Face the Setbacks take by Yuan Regime,to maintain the status of their family,acts as a hing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ultitude.Meanwhile,it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society running and the smooth rule order thanks to its strength.
     The fifth chapters about Buddhism and Taoism in WenZhou region under the Yuan Dynasty's rule,Buddhism and Taoism in WenZhou Region under the Yuan Dynasty's rule had gone through new changes and deep effect on local society.The dissertation will investigate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Sixth chapters about collapse of Mongol rule,In the late Yuan dynasty,ethnic conflict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creasing intensify,Fang-GuoZhen occupy most parts of WenZhou and Zhou-SiDe occupied PingYang Regin in southern Wenzhou.In 1367,wenzhou Formal vested to Zhu-YuanZhang forces.In the late of Yuan Dynasty fell to the years of the war brought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losses in WenZhou, Most of WenZhou local elite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chose seclusion
     Generally Speaking,Although WenzZhou rule by the Mongols,Is Still maintained AS a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Although to some extent,the rule of the Yuan Dynasty add to plunder the economic resources of Wenzhou,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physical slavery,Corrupt officials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Continuation of the economic base has always had its own,WenZhou continue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city and an important foreign trade port city.WenZhou Confucian education level in the country still has a dominant position.Although the influence of Yongjia school dropped,Wenzhou People are still in the theater,painting,medicin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lthough the decline in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Wenzhou People,Soon they Actively adjust the attitude towards life
引文
1 萧启庆:《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1-58页
    1[明]王瓒等:《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建置沿革》引《祥符温州图经》,《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32册影明弘治刻本,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第28页
    2[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下《江浙行中书省》,《宋元地理志丛刊》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20页
    3[明]宋濂:《元史》卷六十二《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498页,
    4 同治八年(1869年)孙诒让著有《温州建置沿革表》一卷(温州图书馆藏本)。此书改“明朝以来图经所载沿革表舛忤不足据”的弊病。
    1[宋]楼钥:《攻娩先生文集》卷三十九《谢源明直焕章阁知温州制》,《中华再造善本》影宋四明楼氏家刻本。
    2 吴松弟:《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提到了移民对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第149-246页。
    3[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文集卷二十五《刘知县墓志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019页
    4[清]戴咸弼、孙诒让等:《东瓯金石志》卷十《温州路重建庙学记》,《续修四库全书》第911册影光绪九年瑞安孙氏刻本,第402-403页
    5[宋]周行己:《浮祉集》卷七《沈子正墓志铭》,永嘉丛书本
    6[宋]林季仲:《竹轩杂著》卷六《朱府君墓志铭》,永嘉丛书本
    1[清]孙锵鸣:《孙锵鸣集》卷七《瑞安重建先师庙碑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10页
    2[清]宋恕:《宋恕集》卷五《外舅孙止庵师学行略述》,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324-325页
    1 谭其骧:《元福建行省建置沿革考》,《长水集》,第146-149。人民出版社,1987年。
    2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第239-306,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许怀林:《论元朝的江西地区》,载《元史论丛》第7辑,第111-122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邱树森:《元代文化史探微·元代岭南文化研究》,南方出版社,2001年。
    5 林欣慧:《蒙元时代关中士人的仕宦与社会生活》,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6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李治安教授指导,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
    1 《潮学研究》第一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5-52页
    2 马明达:《元末潮州路总管那木翰事迹考述》,载《潮汕文化论丛初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元代潮州路总管王玄恭事略》,载《潮学研究》第二辑,第83-105页。
    3 《潮学研究》第三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1-108页
    4 黄挺、马明达:《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马明达:《元代潮州路金石文字辑目》,载《潮学研究》第五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55-174年;
    马明达:《元修〈三阳图志〉和〈三阳志〉》,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总第一百九十五期)潮汕文化专号
    5 所谓“江南”,在历代都有不同的定义,不过大抵是以长江中下游区域为范畴,讨论元代江南时,常常指南宋故地,但不包括四川地区。尤其处于长江下游的江浙行省,更是江南的核心区域。
    6 吴小红:《元代抚州乡绅研究》,高荣盛教授指导,南京大学历史系2004年博士论文,第6-9页。
    7 《元史论丛》第七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页1-19
    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1 《元代江南书院的发展》,萧启庆指导,台湾清华大学1998年硕士论文
    2 《元代东南地区商业研究》,邱树森指导,暨南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3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
    4 《没落与重生:论元代四明地区的文人与家族》,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1997年硕士论文。
    5 《元末明初浙东士大夫群体研究》,浙江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6 《元代至明初骛州作家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7 《元代的集庆路》,台湾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1985年硕士论文。
    8 《元代集庆城--从政治、经济、社会三面向探讨》,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9 吴小红:《元代抚州乡绅研究》,高荣盛教授指导,南京大学历史系2004年博士论文。
    1 许守泯:《蒙元统治下士人的顿挫与转折--以婺州为中心》,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
    2 苏力:《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为研究中心》,尚衍斌教授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2007年。
    1 《林景熙的爱国诗作》,《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
    2 《林景熙的生平和诗歌评价》,《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林景熙集的版本流传及其他》,《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林景熙事迹作品辨疑》,《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3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4 《〈林景熙集〉版本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5期。
    5 周全:《宋遗民志节与文学研究》,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3。同氏《宋遗民林景熙与唐珏》,《台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6月第12期。
    6 邱创华:《林景熙及其诗文研究》,台湾政治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7 《略谈杨维桢诗歌的特点》,《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8 黄仁生《杨维桢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第五章《领军人物的诗歌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论铁崖诗派的形成》,《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论李孝光的诗歌创作及其在 诗坛地位的变迁》,《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试论元末“古乐府运动”》,《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
    1 《李孝光集校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李孝光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成就》,《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 刘念兹(《南戏新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金宁芬《南戏研究变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
    3 《董每勘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侯百朋《高则诚与琵琶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琵琶记资料汇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唐湜《民族戏曲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孙崇涛、徐宏图《青楼集笺注》,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胡雪冈《温州南戏考述》,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
    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第二章《元代戏剧学的兴起》,对南戏理论遗产进行系统梳理。
    5 《瑞安高明传》,《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卷3期。
    6 张宪文、胡雪冈辑校:《高则诚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高则诚生平行实新证》,《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2 金璇惠:《高则诚及其琵琶记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论文,1981年。
    3 《元〈竹西楼记〉摩尼教信息辨析》,载林悟殊著《中古三夷教辨证》,中华书局2005年6月版。
    4 《宋元温州选真寺摩尼教属性再辨析》,《中华文史论丛》第8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 《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4期。
    6 《世界宗教研究》2007第1期
    7 《温州基督教史》,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部,1998年。
    8 黄子刚:《元代基督教研究》,邱树森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1[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一十八《陈宜中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2[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盖用太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之句,一时人称其善于押韵,自此登师宪之门云。”(《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95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811页)
    1[元]佚名撰:《宋季三朝政要》卷五,《中华再造善本》据元皇庆元年陈氏余庆堂刻本影印。
    2[宋]文天祥:《文山先生文集》卷四《集杜诗》第399页,《宋集珍本丛刊》第88册影明景泰刻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
    3 《文山先生文集》卷四《苏州第五十四》,第404页。
    4 《文山先生文集》卷四《出使第五十六》,第404页。
    5 《宋史》卷四十七《瀛国公纪》,第939。
    1[宋]郑思肖:《心史》卷下《文丞相叙》,《宋集珍本丛刊》第90册影明崇祯十二年刻本,第475页。
    2 《心史》卷下《大义略叙》,第499-500页。
    3 《宋史》卷四百一十八《陈宜中传》,第12532页。
    4 《心史》卷下《大义略叙》,第506页。
    1 《文山先生文集》卷四《景炎拥立第二十八》,第401页。
    2[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上《二王入闽大略》,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21页
    3 《宋史》卷四十七《瀛国公纪》,第939页。
    4 《心史》卷下《大义略叙》,第500页。宁波地区方志《敬止录》亦有记载,并明确指出陈宜中亦同至明州。“丞相陈宜中,承宣使张世杰挟二王浮海奔浙东,泊明州、定海。”([明]高于泰撰,[清]徐时栋辑:《敬止录》卷三十七《荟从考》,《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8册影清烟屿楼抄本,第640页)
    5[元]梅屋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一,《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77册影元至
    1[宋]文天祥:《北归宿中川寺》,《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十二,第1241页。
    2 《文山先生文集》卷四《杜大卿浒第一百三十二》第414页。
    3 《文山先生文集》卷四《南剑州督第六十四》,第406页。
    4 《文山先生文集》卷四《至福安第六十二》,第405-406页。
    5 《心史》上卷《二唁诗·丞相陈公宜中》,第454页。
    6 元代平阳道士陈镐,号玄逸子,出身于当地望族塘下陈氏,其祖父陈元咸淳辛未右科进士,承节郎江陵副都统司差遣,后居陈宜中幕府中,死于景炎之难,赠武义郎督府参议。([明]苏伯衡:《苏平仲集》卷十四《玄逸子碣铭》,四部丛刊影明正统刊本)陈宜中之弟陈自中,同秀王赵与檡逃至浙闽交界地分水关,力战而死。(《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一《人物二·忠义》,第467。) 凶攒槊格官吏,起莘走免,而公(陆梦发,字太初,宝祐四年进士)与贼战,遂没于水。”临事而逃,坐见同僚遇害,蔡起莘可谓“弱”极。
    1 闽、广等地士人中追随南宋王朝就有区仕衡,字邦福,……以天下为己任,尝上书论贾似道误国,不报,德祐二年,端宗幸闽、广,衡陈恢复策,亦不见用,归讲学九峰书院,从游甚众。区仕衡《上陈丞相书》为陈宜中谋划闽广局势,恢复之策,其中有“温州非用武之地,势不得不航海,福州非驻足,势不得不入广,上初即位,丞相首登,台席式百,辟宪万邦,天下喁喁望焉。”([宋]区仕衡:《九峰先生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320册影道光二十年伍氏诗雪轩刻粤十三家集本,第624页)区仕衡和流亡朝廷中的乐清人刘敲交往密切,早在临安就有交游,其现留诗关于刘黻的就有《黄恺、刘黼、赵蕃、王元野会讲祜国僧舍》、《送刘声伯赴南安军羁置》、《喜声伯谪还》(见《九峰先生集》卷三),刘黻病卒罗浮之前,还为区仕衡讲学授徒的九峰书院撰《九峰书院记》(《蒙川先生遗稿》补遗,《宋集珍本丛刊》第86册,第577页)
    2 关于南宋王朝在粤、港、澳地区的活动,请参见邱树森教授《宋元崖山之战与粤、港、澳》,《元史论丛》第七辑,第72-75页
    3 《宋史》卷四百一十八《陈宜中传》,第12532页
    4[清]曾唯辑,张如元补:《东瓯诗存》卷九《如占城经吴川极浦亭》,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400页
    5 邓昌友:《宋朝与越南关系研究》第五章第三节,第128页,暨南大学历史系2004年博士论文。
    6 《心史》卷下《大义略叙》,第504页
    7[越南]黎崩:《安南志略》卷十,《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159册,第57页。
    1 《文山先生别集》卷四《陈宜中第四十》第402页。
    2[越南]黎崱:《安南志略》卷十,《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159册,第57页。
    3 《心史》卷上《二唁诗序》,第454页
    4[明]黄淳:《崖山志》卷六《马南宝》,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10-711页
    5 《心史》卷上《二唁诗序》,第454页
    6[元]刘赓:《永嘉陈氏世德碑》,[清]李琬、齐召南等:《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十八《艺文》,《中国方志丛书》第480号影清乾隆二十五刊本,第2432页
    7[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七《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陈公神道碑》,《中华再造善本》据元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8 至于暹国,据泰国黎道纲先生《陈宜中走暹》(《东南亚学刊》1998年第3期)一文考证,
    1[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杂俎篇》,《明代笔记小说》第18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543页。
    2 《宋史》卷四十七《瀛国公纪》,第941页:“(德祐二年)十有一月,参政阿剌罕、董文炳将兵至处州,李珏以城降。”可见李珏是由温州调往处州。
    1[明]刘畿、朱绰等:《嘉靖瑞安县志》卷八《忠义》,《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18册影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第766页。《东嘉姓谱》(旧题鹿田子辑,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旧抄本)卷一《陈寿孙》:“元兵至,率市人御之,被执不屈死。”
    2 《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二《忠节》,第50页
    3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二《隐逸》,第579页
    4 《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二《忠节》,第50页
    5 《永乐乐清县志》卷七《忠义》,《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20册影明永乐刻本,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
    6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七《灾异》,第773页:“(至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飓风大雨潮入城,堂奥可通舟楫。”此次瘟疫,概为台风后伴生灾。
    1[元]元明善:《清河集》卷六《河南行省左丞相高公神道碑》,第29页
    2[明]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卷五五《元纪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一辑十四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643页
    3 《霁山先生文集》卷二《蜃说》,第636页。《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卷一《避地海寇》,第573页,章祖程注云:“庚寅岁,山寇为祸,先生避地仙口作也。”
    4 《苏平仲集》卷十三《韩君墓志铭》
    5[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六《阙里谱系序》,《历代画家诗文集》第3册影元至正沈氏刻本,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第265-266页:“鲁国孔君文升以书抵仆,示以阙
    1 关于林景熙生平,参见温州大学陈增杰教授《林景熙的生平和诗歌评价》,载《杭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第134-141页。
    2[明]瞿佑:《归田诗话》卷中《陆秀夫殉国》,《续修四库全书》第1694册影印明刻本,第618页
    3 《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卷二《杂咏十首酬汪镇卿》,第586页
    4 《霁山先生文集》卷四《故国子正郑公墓志铭》,第645页
    1[宋]何梦桂:《潜斋集》卷七《吴愚隐诗序》,《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第397册,第168页
    2[宋]连文凤:《百正集》卷中《寄常州簿郑宗仁》,《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第397册,第458页
    3 《清颖一源集》卷一
    4 《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卷三,第592页
    1[宋]柴望等:《柴门四隐集》卷一《江心寺》,《宋集珍本丛刊》第86册影清钞本,第81页
    2[宋]谢翱:《晞髪集》卷六附录方凤《谢君阜羽行状》,《宋集珍本丛刊》第91册明嘉靖三十四刊本,第55页
    3 《柳待制文集》卷十《方先生墓碣铭》。《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十年余阙浦江刻明永乐四年柳贵补修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4 《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一《东塘处士墓志铭》,第588页。[宋]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四十六《祭丰山陈国器》,《四部丛刊》影吴兴刘氏嘉业堂明弘治刻本
    5[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南窗陈居士》,四部丛刊本影上海涵芬楼藏赐砚堂抄本。
    6 《霁山先生文集》卷四《贡士晋斋先生陈公墓志铭》,第649页
    1 《霁山先生文集》卷三《宋景元诗集序》,第639页
    2 《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卷二《酬谢皋父见寄》,第587页
    3 《霁山先生文集》卷三《顾近仁诗集序》,第643页。[元]陈高:《不系舟渔集》卷十三《愚翁墓志铭》(《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8册影民国敬乡楼丛书本,第411页)有关顾力行生平:“第三子讳力行,才特俊迈,学者宗之号南江先生。遭宋革命,文运未兴,赍志以殁,有诗万余篇,曰《小惭集》,尤工骈丽语,多为人所传诵,其弟讳某,号牧坡先生,为诗文亦清丽,伯仲间声誉。”
    4 《霁山先生文集》卷四《故国学内舍蘧君墓志铭》,第651页
    5[元]王汉老:《右文殿修撰居安王公圹志》,《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
    1 《霁山先生文集》卷四《故待制吏部侍郎应公墓志铭》,第648页
    2[宋]张公辅:《故通守朝散项公墓志铭》,《东瓯金石志》卷十,第401页
    3[清]谢梦览辑:《鹤阳谢氏家集》卷一,温州图书馆藏敬乡楼抄本。
    4[元]王顺孙:《王澄原墓志铭》,《东瓯金石志》卷十一,第413页
    5 《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87页
    6 《霁山先生文集》卷四《故国学内舍蘧君墓志铭》,第651页
    1 《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故庸斋吴君墓志铭》
    2 《柳待制文集》卷十一《故宋宣教郎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林公墓碑铭并序》。
    3 《霁山先生文集》卷四《贡士晋斋先生陈公墓志铭》,第649页
    4[宋]林千之:《寿安桥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10页。
    1 《霁山先生文集》卷一《重修阴均斗门记》,第625页
    2 《霁山先生文集》卷二《永嘉忠烈庙记》,第634页
    3 《霁山先生文集》卷二《公溥堂记》,第633页
    1 《霁山先生文集》卷三《送松存弟序》,第640页
    2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理学》,第422页。
    3[元]陈岳《九峰先生行状》,引永嘉《桥头戴氏宗谱》,《浙南谱牒文献年汇编》,第232页
    4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理学》,第424页,《阁巷陈氏清颖-源集》卷一有陈识时《寄黄石礀》诗注。
    5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理学》,第423页。
    1[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一四《东越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第2980页
    2[宋]谢梦符:《鹤阳谢氏宗支记》,《鹤阳谢氏家集》卷五《内编杂文》。
    1 《隆庆乐清县志》卷三《赋税》
    2[元]吴海:《闻过斋集》卷五《元故翰林直学士林公墓志铭》,《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8册影嘉业堂丛书本,第279页
    3 陈高华:《元代税粮制度初探》,《元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9页。
    1 《隆庆乐清县志》卷三《赋税》
    2[元]杨维桢:《元故朝请大夫温州路总管陈公墓碣铭》,《名迹录》卷三,《文津阁四库全书》第227册,第549页
    3[元]林永年:《君子堂记》,《永乐大典》卷七二三五,引《洪武温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4册,第308页
    4[元]朱晞颜:《瓢泉吟稿》卷四《送陆撝谦教授序》,《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5册,第366页
    1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公署》,第63页。“永嘉县治,……元至元间以县治为织染局,二十七年复以旧皇华馆并县治,二十九年改为廉访分司,现徙于旧酒务。元贞元年分司毁,大德元年孙尹复为县治。”
    2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之《吏部卷三·典章九》,第347页
    3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之《吏部卷三·典章九》,第331页
    4 关于元代役法,读者可参见陈高华研究员《元代役法简论》,载《元史研究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1-46页。
    5 《隆庆乐清县志》卷三《徭役》
    6 《不系舟渔集》卷三《征妇怨》,第330页
    7 《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1[元]刘埙:《水云村稿》卷四《义犬传》,《文津阁四库全书》第399册,第388页
    2 《弘治温州府志》卷七《差役》,第257页。
    3 《青华集》卷二《役法陈言》
    4 《宋学士文集》卷七十三《元嘉议大夫泉州路总管朱公墓志铭》
    5[元]柳贯:《柳待制文集》卷十七《送赵永嘉序》。
    6 《青华集》卷二《又赋役陈言书》
    1 《青华集》卷二《役法陈言》。今检《万历温州府志》卷七《秩官上》,第629页,元代任平阳州知州兼劝农事张姓多人,然泰定年间则为张懋无疑。
    2 《元史》卷二十八《英宗纪二》,第630页。
    3[明]王祎:《王忠文公集》卷二十二《元中宪大夫佥庸田司事致仕王公行状》,第397页
    1 陈高华:《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见《元史研究论稿》,第67-98页。
    张国旺《元代海盐问题研究》(孟繁清教授指导,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关于元代浙江盐政,有林树静:《元代的浙盐》,《浙江学刊》,1991年第3期。
    2[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十九《两浙转运使分司记》,《中华再造善本》影元刻本
    3 《青华集》卷二《代言盐法书》
    4 《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见《元史研究论稿》第68页。
    5 有两浙盐运司官员仕宦之故而迁居温州者,如闽人林龙。《介庵集》卷九《信宜知县林君墓志铭》,第48页:“世居闽,高祖讳龙,仕元,至浙江两淮盐运司副使,巡历抵温,爱其地胜俗淳,遂迁居于郡之乐清东奥,并海而居。”
    6 《永乐乐清县志》卷四《盐场》。《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一《宜人郑氏墓志铭》,第580页:“天富北监在海玉环岛上”
    7[明]王叔杲、王应辰等:《嘉靖永嘉县志》卷三《食货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18册影嘉靖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第571页。
    8 《嘉靖瑞安县志》卷二《建置志》,第670页
    9[清]金以埈、吕弘诰等:《康熙平阳县志》卷二《建置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18册影康熙刻本,第860页
    1 《苏平仲文集》卷七《陈氏祠堂记》:“平阳陈君谦,邑之故家也,其先五季时自长溪来居南监,元大德间南监沦于潮。”《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88页:“大德丁酉海溢,(沙塘陡门)与附近盐场俱荡。”
    2 河北广平县人程良士曾为温州路永嘉场典运。“程君讳翔,字鹏举,以孝友闻于州里……世家广平,大墓在城西南……君弟之子良能,松江府横浦场司丞,良士,温州路永嘉场监运。”(《清容居士集》卷二十九《磁州知州程君墓志铭》)
    3[元]郑僖:《瓢泉吟稿序》,《瓢泉吟稿》卷首,第353页
    4 《元史》卷九十七《食货五》,第2495页。
    5 《元史》卷九十一《百官七》,第2313页。
    6 《元史》卷九十二《百官八》,第2337页。
    7[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七《方茂才严孺人墓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3册影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第182页
    8[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九《永嘉县重修海堤记》。
    9 《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五引《温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5册,第202页
    1 平阳人林均翁在至正十年(1350年)时在温州郡城捡到十六道盐引,并将其归还处州人商人王文兴,时人目为义举,可见数十道盐引价值不匪。(《苏平仲集》卷十二《敏斋处士林君碣铭》)
    2 《明太祖实录》卷十二,癸卯年闰三月辛未朔丁丑条,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150页
    3[清]李登云修、陈坤等纂:《光绪乐清县志》卷五《田赋·盐法》,《中国方志丛书》第477号影清光绪二十七年修、民国元年补刊本,第979页
    1 《闻过斋集》卷五《故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林公行状》,第274页
    2 《青华集》卷二《代言盐法书》
    3 《青华集》卷二《代言盐法书》
    4 《青华集》卷二《代言盐法书》
    1 《青华集》卷二《上盐禁书》
    2 《元史》卷一百八十四《王克敬传》,第4233页。
    3[元]程鉅夫:《雪楼集》卷十五《温州路达噜噶齐拜特穆尔德政序》,《丛书集成续编》第108册影湖北先正遗书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第194页
    4 《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韩君墓志铭》
    5 《青华集》卷二《上盐禁书》
    6 《宋景濂未刻稿》卷下《元故朝列大夫同知婺州路总管府事致仕赵侯神道碑铭》,第192页
    1 《青华集》卷二《上宪司陈言书》
    2 《青华集》卷二《上盐禁书》
    3 陈高华:《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元史研究论稿》,第87页
    1 默书民:《元代大都的粮食来源和消费》,《元史论丛》第九辑,第65-78页
    2 《元史》卷二十三《武宗纪》,第528页
    3 元朝末期,海运时断时续,此期间,温州大部为方国珍占据,南部平阳州为周嗣德占据,双方为自保,交好元朝,都曾和将本地出产粮食海运供应大都消费,详第六章《元明之际的温州》。
    1[明]解缙等:《永乐大典》卷15949,《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71册影明钞本,第139页
    2 《永乐大典》卷15949,第139页
    3 《至顺镇江志》卷十九《仕进》,第2863页
    4 《永乐大典》卷15949,第146页
    1 《永乐大典》卷15949,第139页
    2 《永乐大典》卷15949,第139页
    3[元]程端礼:《畏斋集》卷五《庆元绍兴等处海运千户朱奉直去思碑》,《丛书集成续编》 籍珍本丛刊》第95册影弘治九年张习刻本,第813页
    1[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五《松江嘉定等处海运千户杨君墓志铭》。
    2[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九《吴府君碑》
    3 《苏平仲文集》卷十二《元故广德路平准行用库副使郭君墓志铭》
    4[元]李士瞻:《经济文集》卷五《赠戴氏序》,《丛书集成续编》第110册影湖北先正遗书本,第328页
    5[元]刘仁本:《羽庭集》卷六《郑节妇汤氏节孝传》,《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6册,第295页
    1 《永乐大典》卷15950,第145页
    2[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十一《昭毅大将军平江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管内劝农事黄头公墓碑》
    3 《不系舟渔集》卷九《送章好德还京二首》,第365页
    1 《嘉靖永嘉县志》卷二《山川·城西北水》,第555页
    2 《光绪永嘉县志》卷二《舆地·叙水》,第49页。
    3[元]宋褧:《燕石集》卷四《又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第92册影清钞本,第145页
    4[明]赵谏:《东瓯诗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97册影明刻本,第53页
    5 《光绪永嘉县志》卷三三《艺文》,第3374页
    1 《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卷一《商妇吟》,第571页
    2 《不系舟渔集》卷三《商妇吟》,第330页
    3[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之《总叙》,《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97册,第121页
    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二四《外国五·暹罗》,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397页
    5[宋]王之望:《汉滨集》卷七《温州遗火乞赐降黜奏札》,《丛书集成续编》第104册影湖北先正遗书本,第96页
    6 《不系舟渔集》卷十二《清芬阁记》,第395页
    1[宋]赵屼:《温州通判厅壁记》,《温州历代碑刻集》第3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五《古迹》第732页:“造船场在州治东,又有解割场”。
    2[宋]罗濬等撰:《宝庆四明志》卷三《造船官》,《中国方志丛书》第575册影宋宝庆年间抄本,第160-161页
    3[宋]梅应发等:《开庆四明续志》卷六《三郡隘船》,《中国方志丛书》第576号影咸丰四年刊本,第5424-5425页
    4[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三十一《吏部巩公墓志铭》,《宋集珍本丛刊》第75册清影宋抄本,第290页
    5 《万历温州府志》卷九《治行》,第656页。《心史》卷下《大义略叙》,第501页“逆臣杨镇,使臣夏若水,尽逼取福王及子侄。”盖夏若水为杭州人,南宋联络元朝的使臣,后降元,为重用,任“温州路总管”。
    6 《青华集》卷一《送平阳镇守千夫长东平忽都达尔公序》
    1 《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名宦》,第353页
    2 《苏平仲文集》卷三《王铭传》。王铭,字子敬,和州人,洪武五年九月莅任。《明史》卷一三四有传。
    3 《苏平仲文集》卷六《报恩光孝天宁禅寺大佛殿记》
    4 《介庵集》卷四《益斋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册影《敬乡楼丛书》本,第577页
    5[明]章纶:《前郡守何公祠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96-997页。
    6[明]王叔杲重辑:《东嘉英桥王氏族谱》卷四《将仕郎梦竹王公墓志铭》,温州博物馆藏万历六年抄本
    7[明]黄璨:《旌表永嘉徐浚常尚义石背记》,《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40页,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黄璨,字蕴和,黄淮之孙,号大罗山人,永嘉人,官至中书舍人兼修国史。
    1[宋]徐松:《宋会要辑稿》卷四四《职官》,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3375页。《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五《古迹》第732页:“市泊务,在龙首桥北。”
    2 《宋会要辑稿》卷四四《职官》,第3376页
    3 《宝庆四明志》卷六《市舶》,第265-266页
    4[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蔡陈市舶》,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79页
    5[元]苏天爵:《元文类》卷四十《市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541页
    6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之《户部卷八·市舶》,第945页
    7 元代市舶司设置一直不稳定,即使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庆元市舶司也多少撤并。“庆元 市舶提举司,至元十五年立提举庆元市舶使司,大德七年例革,至大元年再立,至大四年例革,延祐元年复立,延祜七年再例革”。(《延祐四明志》卷三,第6178页)
    1[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五十七《故朝列大夫饶州路治中王公碑铭》,第293-294页
    2[元]危素:《危太朴文续集》卷五《从仕郎襄阳路谷城县尹彭君墓志铭》,《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7册影刘氏嘉业堂刊本,第542页
    3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七《蕃航》,第825页
    1[元]尹廷高:《玉井樵唱》卷下《送永嘉宰王吉卿满任》,《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1册,第768页
    2[元]李仕兴:《抵楚门诗》,《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十二《词翰四》,第1249页。
    3 《不系舟渔集》卷九《即事漫题十首》,第366页
    4 《清颖一源集》卷一《覆舟行》
    5 《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57页。
    1[明]张孚敬等:《嘉靖温州府志》卷三《名宦》。[唐]韩愈:《昌黎先生集》卷二十六《银青光禄大夫守左散骑常侍致仕上柱国襄阳郡王平阳路公神道碑铭》,《中华再造善本》影宋咸淳廖氏世彩堂刻本
    2 《嘉靖温州府志》卷三《名宦》
    3 《万历温州府志》卷二《舆地下》,第508页
    4[宋]王宾:《赵公塘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六
    5[明]王瓒:《便止亭记》,《光绪永嘉县志》卷二十三,弘治十五年刻碑,第2257页
    1[宋]袁燮:《挈斋集》卷十三《龙图阁学士通奉大夫尚书黄公行状》,《文津阁四库全书》第386册,第679页
    2 《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十九《温州重修南塘记》
    3 《嘉靖瑞安县志》卷二《斗门》,第688页
    4 《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十九《重修石岗陡门记》
    1[明]蔡芳:《平阳万全海堤记》,《民国平阳县志》卷七《建置志》,第68页。
    2 《万历温州府志》卷二《舆地下》,第512页
    3[宋]徐谊:《重修沙塘陡门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886-887。
    4[宋]宋之才:《沙塘陡门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857页。
    5[宋]徐谊:《重修沙塘陡门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888。
    6[宋]杨简:《慈湖遗书》卷二《永嘉平阳阴均堤记》,《文津阁四库全书》第386册,第522页
    1 王培华:《元朝水利机构的建置及其评价》,载《史学集刊》,2001年第1期,第28-33页。
    2 《雪楼集》卷十五《温州路达噜噶齐拜特穆尔德政序》,第194页
    3 《万历温州府志》卷九《治行》,第662页
    4 《宋景濂未刻稿》卷下《元故朝列大夫同知婺州路总管府事致仕赵侯神道碑铭》第192页
    5[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九《永嘉县重修海堤记》
    6 《闻过斋集》卷五(?)故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林公行状》,第274页
    1 《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官职》,第276页:元代温州路达鲁花赤兼管内劝农事,至元十八年有兀沙诺良臣,当即此人。
    2 《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63页
    3[宋]楼钥:《攻娩先生文集》卷一百三《集英殿修撰致仕赠光禄大夫曾公神道碑》,《中华再造善本》影宋四明楼氏家刻本。
    4 《万历温州府志》卷二《舆地下》,第512页
    5 《霁山先生文集》卷二《公溥堂记》,第633页
    1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二《人物三》,第562-563页。
    2 《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64页
    3 这一点上南宋做的比较好,甚至于使得地方水利建设具有连续性,特例地方官不予迁转,原官升迁。“(淳熙元年)五月六日诏,温州瑞安知县特转两官任满与通判差遣,以浙东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刘孝韪言:恕□开运河,溉民田,又遍诣诸乡,浚治河泾与建塘泺、斗门,故有是命。”《宋会要辑稿》第六册,第5935页。
    4 《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70页
    5[明]周正:《修筑四塘记》,《隆庆乐清县志》卷五《职官》
    6 《永乐大典》卷三五二六引洪武《温州郡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2册,第236页
    7 《霁山先生文集》卷一《重修阴均斗门记》,第625页
    8[元]陈高《陈君惠泽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四,第654页。
    1 《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62页
    2[元]李孝光著,陈增杰校注:《李孝光集校注》卷四《原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21页
    1 洪诚志:《宋代地方公共事务:以台州、温州为例》,黄敏枝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 《水心先生文集》卷十《东嘉开河记》,第472页
    3 《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水利》,第173页
    4 《万历温州府志》卷二《舆地下》,第507页
    5 《苏平仲文集》卷六《平阳县重修江口斗门记》
    1 《民国平阳县志》卷七《建置志》,第75页。
    2 《霁山先生文集》卷一《重修阴均斗门记》,第625页
    3[元]陈高:《陈君惠泽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四《文征内编》,第654页
    4 《永乐大典》卷三五二六引洪武《温州郡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2册,第236页
    5 《青华集》卷三《重修古堰序》
    1[明]林诚祖:《阴均水门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八《建置志》,第82页
    2 《苏平仲文集》卷六《平阳县重修江口斗门记》
    1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七《灾异》第774页
    2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6-57页
    3 马蓉:《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第695页引《温州志》,原载《永乐大典》卷913,第1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4 《永乐乐清县志》卷六《墟》。元代沿袭宋代,还有常年恤老机构养济院。“在(乐清)县治西偏迎恩桥下,宋宣和间废为民居,元延祐立于县北石塘奥溪西。”
    1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卷三《圣政二·救灾荒》,第82页
    2 《隆庆乐清县志》卷三《贮积》
    3 《元史》卷二十九《泰定帝一》,第652页。
    4 《青华集》卷四《代颂常平》
    5 《永乐大典》卷七五零七引《温州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5册,第124页
    6 《青华集》卷一《常平仓诗序》
    1 《青华集》卷四《代颂常平》
    2 《青华集》卷四《代颂常平》
    3 《青华集》卷一《常平仓诗序》
    1 关于元代流民问题给元代社会造成的冲击,参见陈高华研究员《元代的流民问题》,见《元史论丛》第四辑,第132-147页。
    2[元]尹廷高:《玉井樵唱》卷下《永嘉书所见》,第767页
    3 《不系舟渔集》卷三《秋成大水伤稼悯农有作》,第333页
    4 《弘治温州府志》卷九《兵卫》第367页:“温州卫指挥使司,在府治东,元为万户府。”
    1[明]蔡芳:《重建瑞安千户所公署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1044页。
    2 《青华集》卷一《送张权府序》
    3 《青华集》卷一《送平阳镇守千夫长东平忽都达尔公序》
    4 《至正集》卷七十七《正始十事》,第390页
    5 《青华集》卷一《送平阳镇守千夫长东平忽都达尔公序》
    1 《不系舟渔集》卷三《感兴》,第324页
    2 有关元代巡检司的研究参见,李治安《元代巡检司考述》,见《元代政治制度研究》第二章,页221-24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永乐乐清县志》卷四
    4[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六《送刘德刚赴三尖寨巡检序》,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89-90页
    1 申万里:《元代学官选注巡检考》,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 《滋溪文稿》卷六《送刘德刚赴三尖寨巡检序》,第90页
    3[元]贡师泰:《玩斋集》卷四《送黄季亨赴永嘉松山巡检》,第195页
    4 《青华集》卷二《上宪司陈言书》
    5 《至正集》卷五十七《故朝列大夫饶州路治中王公碑铭》,第293页
    1 《青华集》卷二《上宪司陈言书》
    2 《青华集》卷二《上盐禁书》
    3[宋]林千之:《寿安桥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910页。林千之,字能一,宋进士,历南康江阴教授,元初居故里,以翰墨自娱,著有《云根痴庵集》。
    1[元]程端学:《积斋集》卷二《送姜子明平反序》,《丛书集成续编》第109册影四明丛书本,第455页
    2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之《台纲二·体察体覆·察司体察体例》,第140页
    3 《宋学士文集》卷六十一《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
    4 《吴礼部文集》卷十三《朱敏平反狱事记》,第386页
    5[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九《项止堂墓志铭》,《四部丛刊》影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正统间戴统刊本
    1[元]陈高:《陈君惠泽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四《文征内编》,第654页。
    2 《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故庸斋吴君墓志铭》
    3 《闻过斋集》卷五《故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林公行状》,第274页
    1 关于杨琏真迦的事迹,读者可以参见陈高华研究员《略论杨琏真迦和杨暗普父子》,见《元史研究论稿》,第385-400页(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2[元]佚名纂:《庙学典礼》卷三《郭签省咨复杨总摄元占学院产业》,《文津阁四库全书》第216册,第447页
    3 《万历温州府志》卷九《治行》,第657页
    4[宋]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二《呈吕使君二首》,《文津阁四库全书》第398册,第632页
    5 《松雪斋文集》卷三《赠捏古伯》,第141页
    6 《水云村稿》卷四《义犬传》,第388-389页
    1 关于元代教育方面的研究,读者可以参见武汉大学申万里副教授《元代教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6年。
    郭德静《元代官学研究》,(杨德华教授指导,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陈高华研究员有《元代地方官学》(《元史论丛》第5辑),徐梓《元代书院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等。
    2 关于元代文教政策的演变,见《元代教育研究》第一章《蒙元政权的建立和文教政策》。
    3 《不系舟渔集》卷十二《平阳州儒学增田记》,第389页
    4 《雪楼集》卷十五《温州路达噜噶齐拜特穆尔德政序》,第194页
    1 《万历温州府志》卷三《学校》,第520页
    2[宋]叶适:《温州新修学记》,《水心先生文集》卷十,第470页。[清]戴咸弼、孙诒让等:《东瓯金石志》卷十《温州路重建庙学记》,《续修四库全书》第911册影光绪九年瑞安孙氏刻本,第402-403页
    3 《永乐大典》卷一二零七二引《温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8册,第240页。关于元代的官学建筑,参见胡务《元代庙学的建筑结构》(《元史论丛》第八辑),(日)牧野修二《元代庙学和书院的规模》,赵刚译,《齐齐哈尔学报》1988年第4期,申万里《元代教育研究》第四章《元代儒学的建筑布局》,第297-347。
    4 《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学校》,第71页
    5 《东瓯金石志》卷十《温州路重建庙学记》,第402页
    1 《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名宦》,第352页
    2[元]赵凤仪:《养源堂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27页
    3[元]赵凤仪:《稽古阁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18页
    4[元]赵凤仪:《大成殿先师像石碣》,《东瓯金石志》卷十,第405页
    1[元]曾悦道:《温州路增修儒学记》,[清]周天锡辑:《慎江文征》卷二十五,温州图书馆藏永嘉区征集乡先哲遗著委员会钞本
    2[元]黄溍:《文昌祠记》,[明]顾清等纂修:《正德松江府志》卷十三《学校下》,《中国方志丛书》第455号影明正德七年刊本,第559页
    3[元]曾悦道:《温州路增修儒学记》,《慎江文征》卷二十五
    4 《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学校》,第71页
    5[明]刘觐:《重修温州府庙学碑》,《光绪永嘉县志》卷二十三《金石》,第2170页
    1 《介庵集》卷四《重修永嘉县庙学记》,第588页
    2 《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学校》,第73页
    3[元]柳贯:《柳待制文集》卷十四《永嘉县新学记》
    4 《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5[宋]焦千之:《初建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1[宋]刘祖向:《义学田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2[宋]林季仲:《重建学记》,《竹轩杂著》卷六,永嘉丛书本。
    3[宋]钱文子:《乐清新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4[元]李孝光:《重修乐清县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5 《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学校》,第78页
    6[元]李孝光:《重修乐清县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1[元]傅庸:《重修县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2 《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学校》,第78页
    3[宋]许景衡:《温州瑞安迁县学碑》,《横塘集》卷十八,《宋集珍本丛刊》第32册影清钞本,第341页
    4 《止斋先生文集》卷三十九《重修瑞安县学记》,
    5[宋]叶适:《瑞安县重修县学记》,《水心先生文集》卷十,第466页。
    6 《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学校》,第76页
    1[元]高旸:《重修儒学记》,《民国平阳县志》卷九《学校志》,第93页
    2[宋]戴栩:《平阳新修学记》,《东瓯先正文录》卷五,[清]陈遇春辑,道光十八年永嘉博古斋刻本
    3[宋]刘居安:《重修平阳儒学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06页
    4 《民国平阳县志》卷九《学校志》,第93页
    5[宋]应节严:《重建大成殿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0页
    6 《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学校》,第79页
    7 《不系舟渔集》卷十二《平阳州儒学增田记》,第389页;《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
    1[宋]叶适:《温州新修学记》,《水心先生文集》卷十,第470页。
    2[宋]林季仲:《重建学记》,《竹轩杂著》卷六,永嘉丛书本。
    3[宋]刘祖向:《义学田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4 《庙学典礼》卷二《江南学田与种养》,第439页
    5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卷三十一《学校一·崇奉儒教事理》,第1181页
    6 《不系舟渔集》卷十二《平阳州儒学增田记》,第389页
    1[元]孙以忠:《温州路儒学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25页
    2[元]韩绍昌:《平阳州学田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0页
    3 《不系舟渔集》卷十二《平阳州儒学增田记》,第389页
    4 《东瓯金石志》卷十《温州路重建庙学记》,第402页
    5[元]曾悦道:《温州路增修儒学记》,《慎江文征》卷二十五
    6[元]黄滔:《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七《从仕郎绍兴路诸暨州判官致仕蒋府君墓志铭》
    7[元]孙以忠:《温州路儒学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25页
    8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人物》,第446页:“宋眉年,字寿道,永嘉人,庆之子。从林石室(一龙)学,弱冠领胄荐。宋亡元初,部使者完颜卓征起为郡学录,升学正,转兴化、赣州教授,主政和薄,有能声,年未七十即告归,有《存稿集》。”
    1[元]宋眉年:《温州路儒学复田记》,《慎江文征》卷二十五
    2[元]韩绍昌:《平阳州学田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0页
    3 《不系舟渔集》卷十二《平阳州儒学增田记》,第389页
    4[元]高旸《重修儒学记》,《民国平阳县志》卷九《学校志》,第93页
    5[元]韩绍昌:《平阳州学田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0页
    1[元]宋眉年:《温州路儒学复田记》,《慎江文征》卷二十五
    2 《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楼学录序》,第387页
    3[元]韩绍昌:《平阳州学田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0页
    4 《元史》卷三十《泰定纪二》,第682页。
    1[元]韩绍昌:《平阳州学田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1页
    2[元]宋眉年:《温州路儒学复田记》,《慎江文征》卷二十五。这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有学田二十七顷,后增加十余顷,共计37顷多,而收佃采取货币租形式,是中统钞一百五十贯,大约每顷收佃中统钞四贯多,后来为脱佃二十九贯,大约被讹夺八顷多耕地。
    1 《元史》卷八十一《选举一·学校》。
    2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卷三十一《礼部四·蒙古学·学生员学粮》,第1176页
    3[元]孙以忠:《温州路儒学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25页
    4[元]韩绍昌:《平阳州学田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0页
    1[元]赵凤仪:《稽古阁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19页
    2[元]郑元祐:《侨吴集》卷九《颍昌书院记》,第787页
    3[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十六《方先生诗集序》。
    4[元]赵凤仪:《元延佑五年刻四书章句集注题词》,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02页
    5[元]李世安:《伊洛渊源录后叙》,《光绪永嘉县志》卷三十二《艺文》,第3243页 其所未备者。”(《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十《词翰》,第1119页)
    1[元]冯福京:《乐清县志序》,《光绪乐清县志》卷十一《经籍志》,第1997页
    2[元]柳贯:《柳待制文集》卷十四《永嘉县新学记》
    3[元]李孝光:《重修乐清县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4 《不系舟渔集》卷十二《平阳州儒学增田记》,第389页
    1[宋]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温州州学会拜》,第679页
    2 《永乐大典》卷一二零七二引《温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8册,第240页
    3[元]赵凤仪:《稽古阁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919页
    1[元]傅庸:《重修县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2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引《温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9册,第188页
    3[元]曾悦道:《温州路增修儒学记》,《慎江文征》卷二十五
    4[明]徐一夔:《始丰稿》卷九《元故将仕郎建宁路录事兼防御事韩君墓志铭》,《丛书集成续 编》第111册影武林往哲遗著,第202页。[元]陈廷珪:《居竹轩集》卷二《送韩致用之温州教授》,《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6册,第359页:“祖帐倒余双玉尊,轺书催发五云门,喜为太府诸侯客,犹是前朝宰相孙,讲座昼闲书满屋,学田秋熟稻盈村,遥应东壁圃书府,迟子抽毫共讨论。”
    1 《瓢泉吟稿》卷四《送陆撝谦教授序》,第366页
    2 顾宏义:《教育政策和宋代两浙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17-131页
    3 关于元代学官制度,读者参加申万里《元代教育研究》第六章《元代学官制度》,论述极详。
    4 《吴礼部文集》卷六《送严生教谕乐清》,第261页
    5[元]郑玉:《师山集遗文》卷一《送王伯恂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7册
    1[元]陈岳:《九峰先生行状》,《浙南谱牒文献汇编》第232页
    2 《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楼学录序》,第387页
    3[元]钱惟善:《江月松风集》卷三《江心寺分韵得风字送陈辅贤之温州教》,《丛书集成续编》第110册影海宁钱氏清风室清光绪八年刻本,第361页。陈辅贤,富春人。曾任乐清宗晦书院山长,柳州路兴宁县主薄,[元]朱晞颜《瓢泉吟稿》卷三《太常引送乐清宗晦山长陈辅贤》,第361页,与温州学人李孝光酬赠较多。《李孝光集》中有卷七《北风寄陈辅贤》,卷九《次陈辅贤游雁山韵》,卷十《和陈辅贤见寄雁山韵》,卷十三《送辅贤出山作首尾吟二首》,卷十四《送陈辅贤上柳州兴宁薄》。
    4 《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楼学录序》,第387页
    5[明]郑真:《荥阳外史集》卷五十四《杨时敏拟招词》,《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12册,第354页
    6 《吴礼部文集》卷十五《送吴学录序》,第430页
    1 《青华集》卷二《上宪司陈言书》
    2 有关儒学和儒籍的研究,读者可参见台湾清华大学萧启庆:《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载《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
    黄连清:《元代户计的划分及其政治社会地位》,《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报》,1974年第2期,第113-137页等。
    申万里:《元代教育研究》第一章《蒙元政权的建立和文教政策》,第39-47页。重点讨论儒户和儒学制度对元代儒学教育的影响。
    3[明]谢道宁:《先考清白先生墓志》,《鹤阳谢氏家集》卷五《内编杂文》
    4[元]李孝光:《重修乐清县学记》,《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1 《庙学典礼》卷五《行台坐下宪司讲究学校便宜》,第455页
    2 《青华集》卷二《上宪司陈言书》
    1[元]孙以忠:《温州路儒学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25页
    2[元]吴当:《学言稿》卷二《送丁太初温州蒙古字学正》,《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6册,第573页
    3 《清容居士集》卷二十八《翰林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公墓志铭》
    4[元]邵亨贞:《野处集》卷三《元故柳州路马平县都博镇巡检曹君墓志铭》,《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6册,第73页。关于瑞安许峰曹氏迁至华亭一支世系,可参见[元]贡师泰:《玩斋集》卷十《贞素先生墓志铭》,《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6册,第241页:“先生讳知白,字又玄,号云西。先世有讳霭者,在唐中叶自闽之霍童山徙居温之许峰。没而为神,有驱厉捍患之功,祀久不绝,其族益蕃衍。若文肃公叔远、文恭公豳,皆其后也。宋宣和中,十八世孙景修,始迁华亭长谷之西。”曹知白(1272-1355)字贞素,号云西,元代著名画家。
    5 《苏平仲文集》卷十三《宋君墓志铭》
    1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卷三十二《礼部五·设立医学》,第1197页。
    2[元]赵凤仪:《医学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923页
    3 《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
    4 《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二《神教志》,第469页。
    5 《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梅轩处士林君碣铭》
    6 陈高华:《元代地方官学》(《元史研究新论》第383页)认为:“成立阴阳学主要是将阴阳人集中管理,防止他们在民间和上层贵族处进行不利于元朝的活动”。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阴阳学教授的选日、历算、堪舆风水择葬等技能,对民众生活有很大影响,甚至于元代统治者也沉迷于星象之学,这方面例子在元代文献中时有所见。它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学员在出校之后很快满足民间对阴阳师的需求。如果单单是管理阴阳人,防止其为乱,那么和其他朝代一样,下令禁止传播其知识,禁止限制民间传习,不是更方便吗?何必费尽心思去发展阴阳学教育。元代大力发展阴阳教育,一方面体现社会对阴阳师的巨大需求,一方面也是元代社会的多元化决定的。
    1申万里:《元代江南隐士考述》,载《元史论丛》第十辑,第306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3[元]顾瑛辑:《草堂雅集》卷十二《送地理镏汉章》,第952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四《周君墓志铭》
    5《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方技》,第106页
    1[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七《袁廷玉传》
    2《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族弟祥游金陵序》,第383页
    3徐梓:《元代书院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张斐怡:《元代江南书院的发展》,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1997年硕士论文。
    4[元]黄浯:《文献集》卷七上《西湖书院田记》,《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4册,第142页
    5《万历温州府志》卷九《治行》,第656页
    1[明]李一中:《陶彦宏墓志铭》,《民国平阳县志》卷九二《文征外编》,第950页
    2《苏平仲文集》卷七《厚本亭记》
    3《介庵集》卷六《静菴徐先生墓表》,第6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1《弘治温州府志》卷十《理学》,第424页
    2申万里:《元代游学初探》,《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2期,第119-130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故庸斋吴君墓志铭》。
    4《始丰稿》卷十三《故元松江府儒学教授孔君墓志铭》,第247页
    5《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章氏二生游国学序》,第387页
    6[元]王沂:《伊滨集》卷一五《送张宗德序》,第722页
    7《苏平仲文集》卷九《遂初堂记》
    8《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缪应龙入京序》,第385页 在身边的弟子之一。
    1《弘治温州府志》卷四《理学》,第423页
    2《宋学士文集》卷三十三《林伯恭诗集序》
    3《弘治温州府志》卷十《理学》,第435页
    1《介庵集》卷六《静庵徐先生墓表》,第6页
    2[明]王裔,《自撰圹志》,《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
    3[明]袁应祺:《万历黄岩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万历刻本,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1),卷五《人物上》。
    4[明]王朝佐:《东嘉先哲录》(《温州文献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14页
    5[明]李一中:《陶彦宏墓志铭》,《民国平阳县志》卷九十二《文征外编》,第950页
    1《清容居士集》卷二十三《送周子敬序》。
    2[元]陈德永:《李五峰行状》,《李孝光集校注》附录二,第588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吴江州教授孔公墓志铭》
    4[元]欧阳玄:《圭斋集》卷九《许文正公神道碑铭》,《四部丛刊》影明成化七年刊本
    1[元]赵凤仪:《元延佑五年刻四书章句集注题词》,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202页
    2《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十七《送慈溪沈教谕诗序》
    3《王忠文公集》卷八《知学斋记》,第142页
    4《宋学士文集》卷十八《赠待仪舍人林成之序》
    1《王忠文公集》卷六《送顾仲明序》,第104-105页
    2[元]赵凤仪:《稽古阁记》见《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18页
    3[明]朱善:《朱一斋文集》卷四《送处州教授崔师立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5册影明成化二十二年朱维鉴刻本,第193页
    4《介庵集》卷四《重修永嘉县庙学记》,第588页
    5[明]范忠:《重修永嘉县儒学记》,《温州历代碑刻集》,第91页
    1[明]周旋:《畏庵周先生文集》卷六《送王廷贤先生致仕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34册影崇祯元年刊本,第41页
    2[明]徐宗起:《易本义集说序》,《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十《词翰》,第1118页。
    3赵良震,字伯起,号东谷,平阳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生平见苏伯衡《苏平仲集》卷十四《东谷先生赵君墓志铭》
    1《不系舟渔集》卷十《易书二经通旨序》,第371页。
    2《宋学士文集》卷二十五《通鉴纲目附释序》。
    3关于史伯璇《四书》学成就,读者可资参看廖云仙著《元代论语学考述》,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5年。书中第八章《史伯璇<论语管窥>》中对其生平、《四书管窥》版本、学术倾向均有论述、历代学者评论,惜其论述未见史伯璇之诗文集《青华集》。
    4《不系舟渔集》卷十《四书管窥序》,第372页。
    1[元]佐答纳失里:《青华集序》,《青华集》卷首。
    2[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卷36,第301页。
    3史公卒年五十六,以《青华集》卷一《续修四书管窥大意序》,“辛酉春秋二十三矣”推之,当生于大德戊戌二年(1298年),卒在至正甲午十四年(1254年)。廖云仙认为其入明,盖误矣。
    4《青华集》卷一《续修四书管窥大意序》
    1《青华集》卷一《续修四书管窥大意序》
    2《青华集》卷一《管窥外编序》
    3[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卷六,《温州文献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第203页
    1《宋史》卷一九三《儒林传》,第12894页
    2[元]苏天爵:《待制集序》,《柳待制文集》卷首。
    3[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六《送刘德刚赴三尖寨巡检序》,第90页
    1[明]解缙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影明钞本,济南:齐鲁书社,2001),卷12072,第240页。
    2[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一《国学议》,
    1[元]虞集:《雍虞先生道园类稿》(《中华再造善本》影元刻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卷十八《韩明善文集序》
    1[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四《送李敬心之永嘉学官序》,《四部丛刊》影明刊本
    3[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三《庐陵刘桂隐存稿序》
    4《元史》卷一百九十《儒学传》,第4343页
    1[元]程端礼:《畏斋集》卷三《送薛学正归永嘉序》,第48页
    2《王忠文公集》卷十二《座右铭》,第225页
    3《王忠文公集》卷八《沧江书舍记》,第140页
    1《王忠文公集》卷七《王氏迁论序》,第137页
    2《王忠文公集》卷六《送顾仲明序》,第104-105页
    1《水心先生文集》卷十《温州新修学记》,第203页
    2陈安金:《论永嘉学派与朱子学派的分歧》,《江汉论坛》,2004年第7期,第79-82页
    3见前注王宇《永嘉学派与南宋温州区域文化进展》,第五章,第145页
    4关于理学如何确定其在南宋社会的主流思想地位,无疑是个复杂的学术课题,读者可以参见范立舟教授系列论文《乾道、淳熙年间朝野对理学的批评》,《暨南学报》,2000年第4期:《理学在南宋宁宗朝的境遇》,《暨南学报》,2002年第3期;《南宋立国后的学术抉择与理学》,《中国文化月刊》,2004年总第287期等相关论文。
    1《桐江续集》卷三十二《送胡子游赴调序》,第689页
    2《青华集》卷二《上宪司陈言时事书》
    3何俊:《庆元党禁的性质与晚宋儒学的派系整合》,《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第109-117页
    1《水心先生文集》卷十四《陈彦群墓志铭》,第237页
    2[宋]刘宰:《满塘文集》卷十九《送黄竹涧序》,《宋集珍本丛刊》第72册影明万历刊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第327页
    3《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题周子实所录》,第382页
    4《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赠薛子长》,第384页
    5《霁山先生文集》卷二《薛先生文集序》,第640页。
    1《始丰稿》卷十一《寓斋类槀序》,第227页。
    2[明]宋讷:《西隐集》卷六《送叶子安还京序》,《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494页。
    3[明]宋濂:《文宪集》卷二十八《段干微言》,《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9册,第146页
    4《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十六《送曹顺甫序》
    1[元]赵汸:《东山存稿》卷三《潜溪后集序》,《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8册,第78页
    2《元史》卷八十一《选举志》,第2017页
    3《东瓯金石志》卷十《温州路重建庙学记》,第402页
    1[元]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卷十四《送郭以南为道士北游序》,《四部丛刊》影明刊本
    2资料来源于《清颖一源集》,道光刻本《阁巷陈氏大宗谱》。
    3《苏平仲文集》卷四《蔡氏重修族谱序》
    4《苏平仲文集》卷十三《谢氏西山阡表》
    1[元]朱德润:《存复斋续集》卷四《送强仲实之京师序》,《丛书集成续编》第109册影涵芬楼秘笈本,第837页
    2萧启庆:《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载《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第27页。
    3[元]李孝光:《故承直郎温州路乐清县尹王公行状》,[清]王祚昌编:《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
    1[元]许谦:《白云集》卷二《送林中川序》,《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0册,第753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三《吴府君墓表》
    3《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七《耽罗志略后序》,又《清江诗集》卷三《枢密院椽曹李至刚从帖木公守躭罗一年诏回京师遇风抵曹泾明年夏复蹈海北上诗以送之》,可见至正二十七年时李至刚又“蹈海北上”与元王朝相始终。《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五《兰芳轩记》可知,李至刚晚年又侨居钱塘(杭州)城东,辟室“兰芳轩”为休息之所,并请贝琼作记。
    4《宋学士文集》卷四十九《故赠奉议大夫磨勘司郑公墓志铭》
    1《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逸叟处士徐君墓志铭》
    2《清容居士集》卷十八《新修司狱司记》
    3《不系舟渔集》卷十三《愚翁墓志铭》,第410页
    4《不系舟渔集》卷十《顾氏文录序》,第372-373页
    5顾元龙为长洲教谕,尝与耆儒边景元劝前徽州路儒学教授陆德原创建长洲县学。[明]钱毅:《吴都文粹续集》卷五《苏州府长洲县重建儒学记》,《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63册,第112页。[明]王祎《王忠文公集》卷六《送顾仲明序》,第104页说顾元龙“由兰亭书院山长考满来入选集京师,调常熟教授,其南还也,士大夫成饯之以诗”,可见曾任兰亭书院山长,后赴京师侯选。[明]杨子器、桑瑜纂修:《弘治常熟县志》卷三《教官》(《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85册影清钞本,第127页。元代常熟州教授在顾元龙之前温州人有:薛舜举子君寿,温州人,至元二年任,朱枋,温州人(约至正年间),
    6[明]李昱:《李草阁诗集》卷二,《丛书集成续编》第111册影《武林往哲遗著》本,第401页
    1《不系舟渔集》卷十一《赠周元帅序》,第384页:“顾君仲明,君之懿戚也,来征予言为君赠。”此“周元帅”即是周诚德,周嗣德之弟。《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公讳嗣德,字宗道,姓周氏,平阳人,……妻顾氏,封永嘉郡夫人。”
    2[元]林弼:《林登州遗集》卷八《送孔善夫序》,《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9册影康熙十五年林兴刻本,第478页
    3《隆庆平阳县志》卷八<选举》,第410-421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
    5《苏平仲文集》卷十三《故元温州路同知平阳州事孔公墓志铭》
    6《隆庆平阳县志》卷八《隐逸》,第517页
    7[明]陶安:《陶学士先生文集》,卷十《送宗文山长孔子充秩满》,《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7册影明弘治十三年项经递修本,第154页
    1[元]吴澄:《吴文正公集》卷十四《送孔教授归拜庙序》,《元人文集珍本丛刊》第4册影明成化二十年刊本,第272页
    2《始丰稿》卷十三《故元松江府儒学教授孔君墓志铭》,第247页
    3[元]黄滔:《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送孔周卿序》。[明]王懋德、陆凤仪等:《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三《官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6册影明万历刻本,第663页。温州人担任过义务县学教谕的,除孔文栩,还有徐裕,吴文先等人。
    4《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
    5[元]袁桷:《延祐四明志》卷二《学官·庆元路教授》(《宋元方志丛刊》第6册)第6166页
    6孔庆杭主编:《孔子世家平阳派长支支谱》,2002年新修本。此谱编纂较粗糙,史料考订不严,多有错讹,读者需加辨识。
    7《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六《人物志》,第360-361页
    1《嘉靖永嘉县志》卷六《选举志》,第593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三《故元温州路同知平阳州事孔公墓志铭》
    3[元]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卷五《送沙可学序》
    4《元史》卷一百九十五《忠义二》,第4419页
    5《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七《人物志》,第372页。《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一《迂隐庵记》:
    1《青华集》卷一《送周天民序》
    2《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林希颜归永嘉序》,第377页
    3《不系舟渔集》卷三《行路难》,第331页
    4《庶斋老学丛谈》卷下,第96页
    5《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1《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林子植入京序》,第386页
    2《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徐天常入京序》,第386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逸叟处士徐君墓志铭》
    4关于江南行御史台作用,参见李治安《元代行御史台述论》,《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第375-421:李彩娟《元代监察制度述论》,林明教授指导,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四章《监察机构的职能》第25-34:徐欣薰《元代的集庆城--从政治、经济、社会三面向探讨》,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三章《政军功能》,第28-31。
    1《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吴起元之金陵序》,第377-378页
    2[元]陈基:《夷白斋稿(外集)》卷下《送郑君举游金陵序》,《四部丛刊》影铁琴铜剑楼藏明钞本
    3《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族弟祥游金陵序》,第383页
    4《不系舟渔集》卷七《送陈与恭入京》,第359页
    5《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林伯和归乡序》,第378页
    6《清容居士集》卷十九《亦乐斋记》
    1 《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刘仲彬序》,第385页
    2 丁崑健:从仕宦途径看元代的游士之风》,《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第653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故庸斋吴君墓志铭》
    4《不系舟渔集》卷十《徐氏族谱序》,第374页
    5《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
    6《苏平仲文集》卷十四《周君墓志铭》
    1《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2[元]王顺孙:《王澄原墓志铭》,《东瓯金石志》卷十一,第413页
    3《清江先生文集》卷二十五《来德堂记》
    4[元]陈岳《九峰先生行状》,《浙南谱牒文献年汇编》,第232页
    5[明]王奫:《自撰圹志》,《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
    6《苏平仲文集》卷八《静学斋记》
    1《东里续集》卷二十四《封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黄公神道碑铭》,第762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林县丞母吴夫人墓志》
    3《苏平仲文集》卷七《春晖亭记》
    4《苏平仲文集》卷四《黄母刘传》
    5《文宪集》卷二十四《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第101页
    6《苏平仲文集》卷四《黄母刘传》
    1《苏平仲文集》卷十四《孔教授夫人汪氏墓志铭》。
    2《弘治温州府志》卷十四《列女》,第693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周君墓志铭》
    4[明]王宜嘉:《先考妣幽堂记》,《丰湖王氏艺文钞略》
    1《苏平仲文集》卷三《金贞妇高传》
    2《苏平仲文集》卷十二《张母林夫人墓志铭》
    3《苏平仲文集》卷四《黄母刘传》
    4《苏平仲文集》卷四《陈节妇传》
    1《羽庭集》卷六《郑节妇汤氏节孝传》,第295页
    2《不系舟渔集》卷三《汪节妇诗三首》,第325页
    3《苏平仲文集》卷三《金贞妇高传》
    4《苏平仲文集》卷四《陈节妇传》
    5《弘治温州府志》卷十四《列女》,第690页
    1关于元代提倡养老和孝道,参见尚衍斌:《元代婚姻家庭礼俗和礼法文化》,载《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05-20页9。
    2[元]陈旅:《陈众仲文集》卷九《陈孝子墓记》
    2[元]冯福京:《旌忠庙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祠庙》
    4《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故庸斋吴君墓志铭》
    1《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2《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逸叟处士徐君墓志铭》
    3[元]李仲谋:《王孝子行述》,《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
    4[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三《元中顺大夫秘书监丞陈君墓志铭》
    1《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2《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梅轩处士林君碣铭》
    3《苏平仲文集》卷四《张正传》
    1《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逸叟处士徐君墓志铭》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赵州判官张君墓志铭》
    3《不系舟渔集》卷十三《处士彭公墓志铭》,第409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梅轩处士林君碣铭》
    5[元]柳贯:《柳待制文集》卷十一《故宋宣教郎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林公墓碑铭(并序)》
    6[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三《元中顺大夫秘书监丞陈君墓志铭》
    7[元]贡师泰:《玩斋集》卷十《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上骑都尉河南郡伯邱君墓志铭》,第242页
    1《苏平仲文集》卷七《同爱堂记》
    2[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九《项止堂墓志铭》
    1《苏平仲文集》卷四《林氏族谱序》
    2《鹤阳谢氏家集》卷五《鹤阳谢氏宗支记》
    3《不系舟渔集》卷十《族谱序》,第371页
    4《不系舟渔集》卷十《徐氏族谱序》,第374页
    5[宋]林景熙:《济南族谱旧序》,《浙南谱牒文献汇编》第17页
    6[元]沙可学:《鹤阳谢氏族谱序》,《鹤阳谢氏宗谱》卷首。
    1《不系舟渔集》卷十《吴氏世谱序》,第373页
    2[宋]林景熙:《济南族谱旧序》,引自平阳《济南郡林氏族谱》,见于《浙南谱牒文献汇编》,第17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书陈六分族谱后》
    4《不系舟渔集》卷十四《蔡氏族谱跋》,第420页
    5《苏平仲文集》卷四《蔡氏重修族谱序》
    1《不系舟渔集》卷十《太史氏家谱序》,第375-376页
    2《不系舟渔集》卷十《族谱序》,第371页
    3《苏平仲文集》卷四《林氏族谱序》
    1[宋]林景熙:《济南族谱旧序》,引自平阳《济南郡林氏族谱》,见于《浙南谱牒文献汇编》,第17页
    2[宋]谢梦符:《鹤阳谢氏宗支记》,《鹤阳谢氏家集》卷五《内编杂文》。
    3《青华集》卷一《重修陈氏族谱序》
    4《不系舟渔集》卷十《族谱序》,第371页
    1[元]吴澄:《吴文正公集》卷四十六《豫章甘氏祠堂后记》,第440页
    2[元]林藏英:《莲川徐氏祠堂碑记》,《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16-17页
    1《苏平仲文集》卷十三《谢氏西山阡表》
    2[明]解缙:《白云庵记》,《光绪乐清县志》卷二《邑里·冢墓》,第578页
    3常建华:《宗族志》(《中华文化通志·制度文化》之一)第二章第二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9页
    4《不系舟渔集》卷十二《林氏祭田记》,第392页
    1《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2《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二《隐逸》,第579页
    3《苏平仲文集》卷七《悫敬堂记》
    4《苏平仲文集》卷十四《周君墓志铭》
    5《清江先生文集》卷二十五《来德堂记》。《荥阳外史集》卷四十八《来德堂铭》,第339页:“买山将合葬,且构堂若干楹为庐墓计。”建立庐舍以为守墓之用。
    6《荥阳外史集》卷七《竹林庵记》,第234页。风水的本意当然是助人择葬,但是过度的信从反而产生诸多社会问题,拘泥风水之说,严重的就是等待吉地、停棺不葬。元末温州大儒史伯墙批评阴阳家的风水之说。他说:“至于阴阳之家,又倡为方向年月利害之说,以惑乱愚笨,不得及时营葬,亦当禁之。”(《青华集》卷二《上宪司陈言书》)停葬的风险是很大的,往往因为水火之灾而使得亲人遗体损伤,对于要求全尸而葬、爱惜父母遗体的儒家孝道观来说,绝对属于不能原谅的行为!
    1《苏平仲文集》卷七《厚本亭记》
    2《宋学士文集》卷七十三《平阳林氏祠学记》
    3杨国刚:《礼下庶人”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6期。
    1《家礼》卷一《通礼·祠堂》,《朱子全书》第7册,第875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梅轩处士林君碣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
    1《苏平仲文集》卷七《时思堂记》
    2《苏平仲文集》卷七《陈氏祠堂记》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4《苏平仲文集》卷七《陈氏祠堂记》
    1《前祠堂记》,《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21页,录自永嘉大源《芙蓉陈氏宗谱》
    2[元]贡师泰:《玩斋集》卷十《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上骑都尉河南郡伯邱君墓志铭》,第242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三《许君墓志铭》
    4《不系舟渔集》卷十二《林氏祭田记》,第392页
    1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0页
    2[宋]周行己:《浮沚集》卷七《蔡君宝(元龟)墓志铭》,永嘉丛书本。
    3《苏平仲文集》卷四《蔡氏重修族谱序》
    1按常建华《宗族志》第五章第二节《义田与义庄》,第325页引该文时,误认为是今天的湖南省桃源县,实为平阳县桃源乡,桃源乡地处平阳县中部,东连钱仓镇,西邻麻步镇,南面紧靠敖江镇。
    2《不系舟渔集》卷十二《义田记》,第393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
    4[元]王汉老:《李永孙圹志》,《东瓯金石志》卷十,第399页
    5《不系舟渔集》卷十三《处士彭公墓志铭》,第409页
    1《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韩君墓志铭》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故庸斋吴君墓志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梅轩处士林君碣铭》
    4《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敏斋处士林君碣》
    1[元]李作霖;《赈济碑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四《文征内编》,第652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两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三《许君墓志铭》
    4《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5《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二《人物》,第561页
    1《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敏斋处士林君碣》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两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4《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万历温州府志》卷二《桥梁》第500页,将军桥在平阳金乡卫。
    1《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敏斋处士林君碣》。《万历温州府志》卷二《桥梁》,第500页,四脚桥在平阳县城东门外。
    2《隆庆平阳县志》卷次《义行》,第481页
    3《民国平阳县志》卷五五《金石志》,第574页
    4《弘治温州府志》卷五《津渡》,第191页
    5[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八《飞云渡》,《四部丛刊》影吴县潘氏滂喜斋藏元刊本
    6《苏平仲文集》卷六《太平归元禅寺记》
    1[元]林淳:《山长陈公墓志铭》,《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二《文征内编》,第687-688页,引《下涝陈氏谱》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两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三《许君墓志铭》
    4[元]鲜于枢:《德泉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551页
    5[元]吴澄:《德泉》,《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十二,1247页
    1《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二十五《来德堂记》
    2《不系舟渔集》卷十三《愚翁墓志铭》,第411页
    3《宋学士文集》卷十九《水北山居记》
    4《李孝光集校注》卷三《再赋恰云诗》,第101页。华盖山东麓有道院名为容成道院,是元代温州最大道观和政府道教管理机构所在,因此林泉生命其堂后山为“容成之山”。
    5[元]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卷十八《怡云山房记》
    6《不系舟渔集》卷十四《休休室铭》,第416页
    1《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故庸斋吴君墓志铭》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周君墓志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
    4《苏平仲文集》卷十三《许君墓志铭》
    1《不系舟渔集》卷十二《碧山堂记》,第390页
    2《不系舟渔集》卷十二《清芬阁记》,第396页。娄氏在宋元是官宦大家,娄镐之祖先娄寅亮(字陟明,政和二年进士)宋时曾任监察御史。详见《浣川集》卷十《娄南伯墓志铭》,《文津阁四库全书》第393册,第209页。[明]项乔:《瓯东私录》卷二《青山娄氏族谱后序》,温州图书馆藏明嘉靖壬子刻本。
    3《不系舟渔集》卷三《近山轩燕集》,第321页
    1《不系舟渔集》卷七《三月十三日钱成夫寿旦,诸公会饮城南文秀园》,第357页
    1《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5页《罗浮塔碑》:“罗浮山,西晋元康乙卯曾立浮图”,碑刻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
    2[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文集卷二二《妙果院藏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942页
    3《永乐大典》卷一万三百九,引《温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66册,第440页
    1[宋]赵崇晖:《白鹤寺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天禧三年二月壬寅,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137页
    3[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江心寺震》,[清]阮元辑:《宛委别藏》第8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95页
    4[宋]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九《温州开元寺千佛阁记》,第460页
    5《国安院建塔碑》,《国安院建千佛石塔碑》,《国安院千佛塔碑》,见于《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5-14页
    6[宋]周行已:《浮沚集》卷六《净居寺盖造文》,永嘉丛书本
    7[宋]王十朋:《雁荡山寿圣白岩院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1[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十八《元时崇奉释教之滥》。《续修四库全书》第1151册影清乾隆五十五年湛贻堂刻本,第565页
    2[明]释智奫:《历朝纪事碑铭》,《康熙江心志》卷九《杂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45册影康熙四十六年刻本,第830页
    3[元]叶见山:《重建保寿禅寺记》,《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95册影明成化刻弘治嘉靖递修本,第535页
    1[宋]林景熙:《霁山先生文集》卷《永嘉县重建法空院记》,第631页
    2[明]释智奫:《历朝纪事碑铭》,《康熙江心志》卷九《杂著》,第830页
    1《宋学士文集》卷八《送觉初禅师还江心序》
    2《苏平仲文集》卷六《报恩光孝天宁禅寺大佛殿记》
    3《苏平仲文集》卷六《温州府开元教寺兴造记》
    4[元]林泉生:《极乐禅寺碑》,《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23页
    5[宋]林景熙:《霁山先生文集》卷《永嘉县重建法空院记》,第631页
    1[元]释宗岳:《重建广福天柱教院记》,《东瓯金石志》卷十,第408页
    2[元]释欣笑隐:《华山清辉院碑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1《不系舟渔集》卷十二《重建灵山寿圣寺记》,第405页
    2[元]释廷俊:《重修仙岩寺塔记》,《东瓯金石志》卷十一,第415页
    3[元]叶见山:《重建保寿禅寺记》,《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三,第535页
    4《苏平仲文集》卷六《太平归元禅寺记》。《不系舟渔集》卷五《游雅山寺二首乃吴德大长者所建》,第349页
    5《苏平仲文集》卷六《清泉庵记》
    1[明]王瓚:《惠日寺记》,《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60页
    1[明]释常慧:《罗峰寂照禅庵碑记》,《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29页
    2[元]释昙噩:《寿昌寺碑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1[元]林泉生:《极乐禅寺碑》,《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23页
    1[元]释廷俊:《重修仙岩寺塔记》,《东瓯金石志》卷十一,第415页
    2[元]释宗岳:《重建广福天柱教院记》,《东瓯金石志》卷十,第408页
    3[元]释欣笑隐:《华山清辉院碑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4《苏平仲文集》卷六《太平归元禅寺记》
    5[元]大昕笑隐:《蒲室集》卷十二《永嘉江心寺一山万禅师塔铭》,《中华再造善本》影元至正刻本
    1《苏平仲文集》卷六《太平归元禅寺记》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五《寺观》,第761-762页:“灵鹫讲院,在箭奥,中和三年建。”
    3[元]释昙噩:《寿昌寺碑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4[宋]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一一《郭氏种德庵记》,第473页
    1[元]叶见山:《重建保寿禅寺记》《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三,第536页
    2[元]释一原:《重建东塔疏》,《康熙江心志》卷八,第821页
    3《重建江心寺疏》,《康熙江心志》卷八,第821页
    4《苏平仲文集》卷六《清泉庵记》
    5[元]释欣笑隐:《华山清辉院碑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6[元]林泉生:《极乐禅寺碑》,《温州历代碑刻二集》,第23页
    1[元]释昙噩:《寿昌寺碑记》,《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寺观》
    2[元]释大欣:《笑隐大欣禅师语录》卷四《大悲经咒序》,《卍新纂续藏经》之《中国撰述·禅宗》第69册
    3[元]林泉生:《极乐禅寺碑》,《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册)第23页
    4[元]徐思敬:《元宣慰杨公报亲斋粮记》,天启《海盐县图经》卷三《方域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08册影明天启刻本,第377页。关于元代澉涌杨氏航运世家,读者可以参看陈高华研究员《元代的航海世家杨氏》,收于《海交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宋]林景熙:《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卷一《神山寺访僧》,第573页
    2《李孝光集校注》卷七《觉此山和尚新住持双峰作此赞之》,觉此山和尚为雁荡山双峰寺住持,卷七《和陈叔夏章字韵送此山师》,卷九有《游双峰赠觉上人》,卷十五《水龙吟·与此山觉公》。双峰寺在雁荡山北麓双峰山南,为雁山十八刹之一。能仁寺是乐清名刹,卷八《赠能仁寺建禅师》:“禅师识道理,杯酒得论文”。卷七有《赋绝照法师所畜砚屏山水》,绝照法师,为元代乐清华山清辉院寺僧,元大新笑隐《华山清辉院碑记》中:“妙传其徒悦可,可授清广,广授住山,绝照,敬明。”
    3《不系舟渔集》卷十《山中自云诗序》,第374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一《送玉上人游方诗序》。无暇是净明寺西庑主僧瑛师玉峰的徒弟,玉峰曾在寺旁构“苍雪轩”,“轩前凿池,池上植竹,碧干离立,翠叶敷茂”,陈高为之记。《不系舟渔集》卷十一《苍雪轩记》,第396页
    5《墙东类稿》卷十一《荆石和尚字说》,第585页
    6《草堂雅集》卷十四《题顾处士梅隐斋》,第1158页
    1[元]杜本:《释孤云诗序》,《珊瑚木难》卷八,第975页。除了留下姓名的诗僧外,在一些文集中还有赠送温州诗僧归乡的诗句,惜不能考其名。[元]丁复:《桧亭集》卷八‘送清凉寺友上人归永嘉》,《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3册,第674页:“江心旧作野客宿,石头今逢开士归,半夜落潮随棹发,十年残梦逐云飞。相逢接手话乡里,独老忍泪沾裳衣,新春亦有还家愿,会过石室推烟扉。”
    2[元]释来复:《澹游集》卷上,《续修四库全书》第1622册影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第257页
    3[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三《禅海集序》
    4《苏平仲文集》卷六《清泉庵记》
    5《玉井樵唱》卷上《永嘉精舍二首》,第760页
    1《李孝光集校注》卷一《始入雁山观石梁记》,第5页
    2《李孝光集校注》卷一《宿能仁寺东庵记》,第24页
    3《不系舟渔集》卷五《新岁忆曾子白》,第349页
    4《李孝光集校注》卷六《同靳从矩县尹游雁山天柱院》,第198页。天柱寺为雁荡山十八刹之一,在西内谷,宋太平兴国二年建。
    5《江月松风集》卷三《江心寺分韵得风字送陈辅贤之温州教》,第361页
    6[元]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九《次韵逯彦常游江心寺》,金华丛书本
    7#12
    1关于元代佛教世俗化,读者可以参见陈高华研究员《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元史研究论稿》,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62-384页。陈高华《略论杨琏真加与杨暗普父子》,同书,第384-400页。杨印民《方外交与元代寺观饮酒风习》,《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62-66页。马彩霞<元代僧人世俗化探析》,孟繁清教授指导,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不系舟渔集》卷三《感兴》,第323页
    3[元]韩绍昌:《平阳州学田记》,《康熙平阳县志》卷十一《艺文》,第980页
    1《诚意伯文集》卷五《送顺师住持瑞岩寺序》
    2《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八《窃据》,第248页
    3《霁山先生文集》卷一《永嘉县重建法空院记》,第631页
    1[元]虞集:《温州玄妙观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932页
    2[元]黄溍:《容成太玉道院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937页。该道院的建设还有来自民间的赞助。晚清时期道院古井上发现石刻题字曰:“至治癸卯菊月丙申朱善敬立庄严胜事。”(《光绪永嘉县志》卷二十二《金石》,第2137页)
    3《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仙释》,第115页
    4《道园学古录》卷四十五《大若岩广福灵真宫铭》
    1[元]林天任《水南林先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嗣教录》,《道藏》第7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19-20页
    1《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刘仲彬序》,第385页
    1[元]章赢:《东岳行宫碑》,《慎江文征》卷二十五。
    2《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
    3[元]傅若金:《傅与砺文集》卷三《江东神庙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2册影洪武十七年刻本,第695页说:“历唐、宋迄今,灵异益著,累封显仁元庆忠烈灵惠王,恒阴佑有国。而大庇覆于民人。其事具前后金石刻文。今南尽岭海,北达京师,莫不有庙食,而吴楚之间尤盛。”可见江东神主要在吴地和荆楚地区流行,温州原无此信仰。
    4《不系舟渔集》卷十二《江东王庙碑记》,第403页。
    5[明]吴沈:《横山孚德庙碑》,《光绪永嘉县志》卷二十三《古迹·金石》,第2160-2162页
    1温琼信仰早在宋代就已流行各地,他对民间功德主要是天早降雨,阻止温州瘟疫流行等,又为东岳大帝,掌地府之职。《地祗上将温太保传》,《道藏》第18册,第90页
    2[元]宋濂:《忠靖王庙碑》,《光绪永嘉县志》卷四《坛庙》,第404页。[清]赵嘉辑:《温忠靖王传略》,永嘉博古斋刻本
    3叶大兵:《俗海探微》,黄山书社1998年,第202页
    4[明]王时中:《孚惠王灵佑庙记》,见《温州历代碑刻集》,第84页,永乐二十二年刻
    5“有海神庙者在郡城东北隅海坛山之上,风之兴,长吏或躬往,或遣僚属祷之,或验或不验。……不唯风尔,至于水火之茁,旱蝗之宵,祷之多验。”[宋]赵屼:《谒海神庙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866页
    1[元]曹睿:《广济庙记》,《乾隆温州府志》卷九,第528页
    2郝时远、罗贤佑主编:《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49-167页。
    3《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坛场》
    4《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五《金石》,第574页
    5《永乐乐清县志》卷五《祠庙》
    6方明:《元代中国的三皇祭祀》,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姚大力教授指导。
    1《夷白斋稿》卷三十《重修三皇庙记》;《道园学古录》卷三六《吉安路三皇庙田记》。
    2《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二《神教志》,
    3《永乐乐清县志》卷六《庙》
    4[元]柳贯:《柳待制文集》,卷九《温州新建帝师殿碑铭(并序)》
    5《霁山先生文集》卷二《永嘉忠烈庙记》,第633-634页
    6[元]章矗:《东岳行宫碑》,《慎江文征》卷二十五。
    1《青华集》卷三《代太守牒城隍文》
    2[明]王袆:《王忠文公集》卷十六《元故弘文辅道粹德真人王公碑》,第285页
    1[元]虞集:《温州玄妙观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933页
    2[元]黄滔:《容成太玉道院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第936-937页
    3[元]陈旅:《陈众仲文集》卷十《毛先生墓志铭》
    4《道园学古录》卷四十五《大若岩广福灵真宫铭》
    1《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仙释》,第117页
    2《道园学古录》卷五十《非非子幽室志》
    3《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卷六《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第615页
    4《清颖一源集》卷一
    5《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七《神教志》第497页。林任真和当时温州遗民交往密切。除林景熙外,瑞安人陈得时亦有诗作酬赠。《清颖一源集》卷一《寄林横舟》:“晨霜清讌玉池宽,法鼓初通鬼胆寒,六月呈威行火檄,万妖馘首血霜坛。大书雷篆呼鹰犬,直上天衢驾凤鸾,想得广寒游月罢,徘徊玉臼觅仙丹。”
    6《霁山先生文集》卷三《龙源普渡纪胜诗序》,第641-642页
    1《九灵山房集》卷十九《抱一翁传》
    2《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九《项止堂墓志铭》
    3《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仙释》,第114页
    4《畏斋集》卷四《送郭芥庵归永嘉序》,第52页
    5《李孝光集校注》卷七有《送林彦清》,第247页:柯九思有《送林彦清归永嘉》:“忽遇雁山客,霞佩青莲冠,还入雁山去,玉髓供晨餐。报我旧游者,久待凌烟峦,吾患为有身,南望空长叹。”(《乾坤正气集》卷一):[元]郑元祜:《侨吴集》卷二《送林玄卿炼师归永嘉》,第732页:“有美一人岸青帉,来从东瓯东海滨,不笑不语寡戚忻,帝惊顾语仙圣群。”
    1《青华集》卷一《送张道人游七闽序》
    2《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道士邵润泉序》,第382页
    3《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刘仲彬序》,第385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四《玄逸子碣铭》
    1《剡源戴先生文集》卷十四《送郭以南道士北游序》
    2卿希泰、唐大潮《中国道教史》第四章《南宋金代道教》,第198-19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道藏》第7册《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之《嗣教录·水南林先生》,19-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1同上
    2[元]陈性定:《仙都志》卷下《高士》,《宋元地理史料汇编》影明正统道藏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44页
    3《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灵宝源流》,《道藏》第30册,第496页
    4卿希泰、唐大潮:《中国道教史》第五章《元代道教》,第253-25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5[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金蓬头传》,《道藏》第五册,第447-448页。谓月溪为全真道李志常之徒裔。[明]张宇初《岘泉集》卷四《金野庵传》,《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13册,第150页。则谓月溪为南宗白紫清(白玉蟾)之徒裔,盖为南宗入全真之道士。综合两说,概李月溪盖南宗人而又师事李志常者,并命其徒金志扬北上参李志常。
    1卿希泰、唐大潮《中国道教史》第四章《南宋金代道教》,第209-212;第五章《元代道教》,第249-253,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关于此处考证读者参见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卷三《大道篇》第94-102页。中华书局,1962年。袁冀《元代真大道教考》,《元史研究论集》第22-31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
    3《雪楼集》卷十七《郑真人碑》,第232-233页
    1《不系舟渔集》卷三《感兴》,第323-324页
    1《不系舟渔集》卷三《感兴》,第324页
    2《不系舟渔集》卷三《送董仲仁》,第327页
    3《宋学士文集》卷七十三《元嘉议大夫泉州路总管朱公墓志铭》
    4《不系舟渔集》卷十三《郑处抑先生行状》,第412页
    5《宋学士文集》卷十三《故义士胡府君圹铭》
    1《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八《寇警》,第252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
    3《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八《窃据》,第247页
    4[明]王祎:《王忠文公集》卷七《送胡仲渊参谋序》,第121页。[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三<大明故王府参军追封缙云郡伯胡公神道碑铭》。叛卒曾经一度想争取在城内士人中颇有民望的郑昂与其合作,郑昂逃至山中躲避,“先生臆其酋尝知吾,必且浼已,遂逃之山中, 既而求者果至,已失先生矣。居久始回城,酋款歇门求见,先生卒辞。”(《不系舟渔集》卷十三《郑处抑先生行状》,第412页)可见儒士虽对元朝统治不满,基于自己利益和社会认同考虑,大多拒绝与起事者合作。
    1《东嘉先哲录》卷十《名儒》,第115页
    2《宋学士文集》卷二十八《元故累赠奉训大夫温州路瑞安州知州飞骑尉追封乐清县男林府君墓铭》
    3《万历温州府志》卷九《治行》,第665页
    4《介庵集》卷九《乐清县尹李光传》,第54页
    5《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武烈》,第87页
    6《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敏斋处士林君碣》
    7《苏平仲文集》卷三《金贞妇高传》
    1[明]王祎:《王忠文公集》卷一《送宣十判官之平阳》,第32页
    2《不系舟渔集》卷十二《远山轩记》,第391页
    3《不系舟渔集卷》十二《梅湾小隐记》,第402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梅轩处士林君碣铭》
    5[明]姜淮:《岐海琐谈》卷一,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6《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八《寇警》,第253页
    1[元]陈高:《陈君惠泽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四《文征内编》,第654页。
    2[明]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第510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郭府君墓志铭》
    4《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32期,2003年12月,第86页。
    5史伯墙曾有诗送彭庭坚赴任,《青华集》卷四有《送彭庭坚赴沂州倅》:“两袖曾携月殿香,
    1《不系舟渔集》附录卷十六《子上自识》,第428-429页
    2《不系舟渔集》附录卷十六《陈子上先生墓志铭》,第427页
    3[明]苏伯衡:《跋陈子上书》,《不系舟渔集》附录卷十六,第428页
    4《不系舟渔集》卷首,第311页
    5《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曾子白员外序》,第379页
    1《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刘景玉赴金华县学教谕序》,第381页
    2《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子文张君之莆田主簿序》,第382页
    3[清]吴甸华等原修、吴子珏等续修:《黟县志》卷四《名宦》,《中国方志丛书》第725号影清嘉庆十七年修、道光五年续修,同治十年重刊本,第463页
    4[元]赵涝《东山存稿》卷五《江浙省都镇抚哈密公纪功之碑》,《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08册,第109页
    5《东山存稿》卷三《黟令周侯政绩记》,第92-93页
    6[明]陈让、夏时正纂修:《成化杭州府志》卷三十七《名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75册影明成化刻本,第535页
    1[元]蒋易:《送林伯恭元外还总省序》,《全元文》第48册卷一四六七,第124页,引自北京图书馆藏《鹤田集》钞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
    2《苏平仲文集》卷十二《元承德郎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都事郑公墓志铭》
    3《经济文集》卷五《赠戴氏序》,第329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三《故元温州路同知平阳州事孔公墓志铭》
    5关于高则诚生平卒年考证,是学术界的关注热点,黄仕忠《高则诚卒年考辨》肯定傅琮璇提出的高则诚卒于至正十九年的看法,见《琵琶记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页。浙江大学徐永明根据释来复《澹游集》新见材料和其他史料互证,认为高则诚卒于至正二十年。(《高则诚生平行实新证》,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第96-97。
    6《弘治温州府志》卷十《艺文》,第448页
    1《东山存稿》卷二《送高则诚归永嘉序》,第72页。
    2[明]黄润玉:《宁波简要志》卷四《人物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74册影清钞本,第749页:“高明,字则诚,温州永嘉人。……后因世乱,遂隐于鄞,后归卒于宁海。”
    3[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三《元中顺大夫秘书监丞陈君墓志铭》。
    4《苏平仲文集》卷十三《故元翰林侍讲学士陈公墓表》
    5《不系舟渔集》卷十三《郑处抑先生行状》,第412-413页
    1《苏平仲文集》卷九《遂初堂记》
    2[元]蒋易:《送王共之参谋归永嘉序》,《全元文》第48册卷一四六五,第38页
    3《永乐乐清县志》卷七《忠义》
    4[元]贡师泰:《玩斋集》卷六《送赵木仲东归序》,第209页
    5《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隐逸》,第86页
    1(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37页
    2[元]陈允文:《故从仕郎吉水州判官易府君圹志》,《名迹录》卷三,第552页
    3《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一,第289-291页
    4[清]沈季友:《檇李诗系》卷五《濮允中》,《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93册,第327页
    5[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三《武官可笑》
    6[清]顾嗣立辑:《元诗选三集》卷《庚集·陈秀民》,第427页
    1余尧臣在绍兴开菜园之事,多位友人曾加咏叹,羡其归隐之志。[元]陈基:<夷白斋稿》卷十二《谕圃文》:“永嘉余唐卿父寓于越,治圃号菜薖,夷白子为著谕圃文,俾执事者岁时申圃政,备菜薖氏掌故之一,菜薖氏之圃,在越桐桂里,岁仲春土膏脉起,将有事焉!”[明]徐贲:《北郭集》卷二《菜薖为永嘉余唐卿右司赋》,《四部丛刊》影江安傅氏双鑑楼藏明成化刻本:“远辞华盖居,来卜山阴宅,乍到俗未谙,久住地旋辟,屋庐尚朴纯,楹桷谢雕饰,高营踞山跗,深甃逗泉脉,檐将狼尾苫,门用鼠筅织,缺垣唯补萝,圮砌总蒙虉,编篱限迩邻,树枿表殊埸,本来是野性,岂是耽地僻。”[明]王行:《半轩集》卷一《拟玄》,《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11册,第387页:“永嘉余君唐卿夷圃萟蔬,守汉阴之节,乃名其居曰采,大夫士制诗文美之者众矣,来征余言,余方读太玄,因以采《拟玄》一首贻之。时至正乙已(1365年)孟秋朔。”
    2[明]高启:《凫藻集》卷二《送唐处敬序》,《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11册,第169页
    3[明]王行:《半轩集》补遗上《送唐君处敬序》,第436页
    4[明]张羽:《静庵集》卷一《续怀友》之《余左司》,《四部丛刊》影江安傅氏双鑑楼藏明成化刻本:“幽居古垣下,共彼嘉树阴,里邻岂无好,念子是同心,芳英带露折,清尊向月斟,欲往寻遗躅,荒园春草深。”
    5[明]高启:《大全集》卷十《答余新郑》,《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11册,第115页,此长篇七言古诗言余尧臣入明之事甚详,可补史书之阙。
    1《郁公谈纂》:“国初修《元史》者前后凡三十二人,皆天下之极选。而出于吴者五人,高启、傅著,王彝,谢徽,杜寅,而陈基,高逊志皆尝寓吴,考礼者十人,杨基、郑元、钱达皆吴仁,而张绅、余尧臣、姜渐亦尝寓吴。引自[清]孙衣言辑、张如元校笺:《瓯海轶闻》(下册)卷二十九《文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980页
    2[元]王逢:《梧溪集》卷五《俭德堂怀寄》,第546页
    3[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七十六《张明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47册影明万历刻本,第281页
    4[元]顾瑛辑:《玉山逸稿》卷二《芝云堂燕集分韵得歌字》,《丛书集成初编》第2276册据读画斋丛书本捧印,第15页:[元]顾瑛辑:《玉山名胜集》卷八,《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57册,第705页
    5《檇李诗系》卷六,第335页
    6《草堂雅集》卷五,第405页
    1[元]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卷七《剡韶诗序》
    2[明]莫旦纂:《吴江志》卷十四《集文》,《中国方志丛书》第446号影明弘治元年刊本,第571-572页,第544-546页
    3[明]李端修,桑悦等纂:《弘治太仓州志》卷七《隐逸》,《日本藏罕见中国地方志丛刊续编》第3册影宣统元年汇刻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176页
    4《草堂雅集》卷二,第189页
    5[清]胡文学:《甬上耆旧诗》卷三,《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93册,第103页
    6[明]冯汝弼、邓韨纂修:《常熟县志》卷九《寓人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7册影明嘉靖刻本,第220页
    1《宋学士文集》卷六十一《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
    2[明]陈策纂修:《正德饶州府志》卷四《人物》,《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44册影正德刻本,第654页
    3[清]潘绍诒修、周荣椿纂:《处州志》卷十九《忠义》,《中国方志丛书》第193号影光绪三年刊本,第660页
    4《万历温州府志》卷九《治行》,第665页
    5《不系舟渔集》卷十二《忠敬堂记》,第395页
    6[元]林彬祖:《重修温州路谯楼记》,《东瓯金石录》卷十一,第420页
    1《嘉靖永嘉县志》卷九《梅溪据守始末》,第637页。《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列女》,第93页
    2《介庵集》卷十三《乐清县尹李光传》,第54页
    3《宋学士文集》卷六十四《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
    4《明太祖实录》卷八十八,洪武七年三月壬辰条,第1564页
    5《羽庭集》卷五《送韩致用之福建谒先庙序》,第283页
    1《不系舟渔集》卷十四《陈太常飞白书帖》,第419页
    2《隆庆乐清县志》卷一《水利》
    3《经济文集》卷五《赠戴氏序》,第328-329页。卷六《赠戴氏诗》,第339页
    4[明]杨实等:《成化宁波郡志》卷七《职官考》,《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28册影明成化刻本,第115页。[明]张时彻等纂修:《嘉靖宁波府志》卷三十五《名宦》,《中国方志丛书》第495号影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第1912-1913页
    5[元]贡师泰:《玩斋集》卷十《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上骑都尉河南郡伯邱君墓志铭》,第242页
    6《明太祖实录》卷八十八,洪武七年三月壬辰条,第1564页
    1[明]朱右《白云集》卷六《清华樵隐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326册影明初刻本,第283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二《元承德郎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都事郑公墓志铭》
    3《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二《文学》,第68页
    4《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隐逸》,第85页
    5[明]季德基:《筼答书屋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65页
    6《苏平仲文集》卷十三《故元温州路同知平阳州事孔公墓志铭》
    1《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
    2《苏平仲文集》卷十三《故元承德郎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周公墓表》
    1《不系舟渔集》卷十一《赠周元帅序》,第384页
    2《苏平仲文集》卷十四《郭府君墓志铭》。[明]熊子臣、何镗纂修:《栝苍汇记》卷十一《治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93册影明万历七年刻本,第627页:“郭璞,平阳人,至正间以讨贼功授昭信校尉,缙云尉……兼瑞州判官,义兵千户。”
    3《苏平仲文集》卷十三《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4[元]孔旸:《谢千夫长陈君顺民率缮州城序》,《浙南谱牒文献汇编》第133页,引《平阳陈氏家谱》。
    5《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
    6[元]程世京:《元故枢密院判官周侯祠堂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五《神教志》,第474页。修建水利设施使其在士大夫中树立了威信。《青华集》卷三《谢周元帅作埭》:“名世耆 英,华邦元老,遂姬旦明农之志,犹在于勤民。兴邵父造陂之功,同归于泽物,用地之礼。不日而成。敢陈芜秽之词,仰答惠鲜之造。”
    1[元]贡师泰:‘玩斋集》卷六‘送曾仲衍之平阳州同知序》,第212页
    2《不系舟渔》卷十一《送曾子白员外序》,第379页
    3[元]曾坚:《题蔡氏族谱序》,《民国平阳县志》卷八十三《文征外编》第858页;《林氏孝感志》,引泰顺《泗溪林氏族谱》,《浙南文献谱牒汇编》,第157页
    4《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
    5《不系舟渔集》卷十一《送顾仲华督漕入京序》,第380页
    1《经济文集》卷三《与周宗道》,第314页
    2《经济文集》卷二《与平阳周同佥书》,第302页
    3《经济文集》卷二《与周宗道佥院书》,第310页
    4《不系舟渔集》卷六《题周氏二代碑铭》,第353页
    5《诚意伯文集》卷十三《赠周宗道六十四韵》。
    1《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
    2[元]程世京:《元故枢密院判官周侯祠堂记》,《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五《神教志》,第474页
    1《明太祖实录》卷十七,乙巳(至正二十五年)六月壬子条,第229页言:“参军胡海克温之乐清,擒方国弥,镇抚周清、万户张汉臣、总管张善等,械送建康,命释之,发戍常州。”
    2《宋学士文集》卷二《大明故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赵州判官张君墓志铭》
    4[清]曹抡彬等修、朱肇济等纂:《雍正处州府志》卷十一《忠义》,《中国方志丛书》第60号影清雍正十一年刊本,第1624页
    5[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九《方谷真》,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25页
    1《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八《元内附》,第245页
    2《万历温州府志》卷十三<义行》,第75页
    3《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七,吴元年十一月癸酉朔条,第409页
    4[元]谢振孙:《哭国彦曦》,见《鹤阳谢氏家集》卷一《内编》。
    5《宋学士文集》卷二《大明故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
    1[明]乌斯道:《春草阁诗集》卷二《翁妇行》,《丛书集成续编》第111册影武林往哲遗著,第496页
    2《嘉靖永嘉县志》卷九《梅溪据守始末》,第637页
    1《荥阳外史集》卷十一《耕云野趣轩记》,第247页
    2《介庵集》卷十三《乐清县尹李光传》,第55页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两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4《宋学士文集》卷六十四《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
    5《介庵集》卷三《送太仆寺丞吴性泉考满复职序》,第558页
    6《苏平仲文集》卷三《王铭传》,《谢成传》,卷四《谭济传》。《明太祖实录》卷七十八洪武六年春正月甲辰条,第1421页:“温州府民周党三等相结为盗,据瑞安万里林,守将领兵 掩捕,尽获之,遂即其地置淡洋巡检司。”
    1《苏平仲文集》卷十二《温州卫中左所千户马公墓碑》
    2《苏平仲文集》卷三《萧寿传》
    3《苏平仲文集》卷七《瞻云轩记》
    4《苏平仲文集》卷四《谭济传》。
    5《苏平仲文集》卷三《王铭传》
    6[元]孔旸:《王将军破倭寇序》,《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五《文征内编》,第668页
    1《苏平仲文集》卷三《谢成传》
    2《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七《人物志》第372页。《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一《迂隐庵记》:“其五十五世孙正夫以明经登元戊子进士第,……乃筑室昆山之麓,题之日迂隐,遂老而不复仕矣。”可见洪武初期不愿出仕之心。
    3第197册,第815页
    4《荥阳外史集》卷二十一《送渭南县主簿章宗盛朝觐复职序》,第260-261页
    1《荥阳外史集》卷二十四《送睢州学正永嘉刘贡寓上任序》,第268页
    2《苏平仲文集》卷四《缪氏埙篪集序》
    3《荥阳外史集》卷二十六《湖山旧隐辞并序》,第278页
    4《宋学士文集》三十五《著存轩辞》
    5《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二十六《游山诗序》
    6《苏平仲文集》卷十四《杨子瑜墓志铭》;卷七《商山旧隐记》
    1《瓯海轶闻》(下册)卷二十五《李真卿》,第812页,引《鹤阳谢氏宗谱》
    2《苏平仲文集》卷十三《故元温州路同知平阳州事孔公墓志铭》
    3《苏平仲文集》卷十四《东谷先生赵君墓志铭》
    4[明]李一中:《陶彦宏墓志铭》,《民国平阳县志》卷九二《文征外编》,第950页
    1[明]王奫:《自撰圹志》,《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
    2[明]王奫:《书戴思大传后》,《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
    3[明]章陬《云松巢诗集序》,见《云松巢诗集》卷首
    4[明]李阶编:《月泉诗派》,温州图书馆藏同治九年海日楼抄本,孙锵铭批校并跋
    5[明]季德基:《筼筜书屋记》,《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九《词翰》,第966页
    6《苏平仲文集》卷九《西枝草堂记》
    1陈高华:《元代文化史绪论》,《史苑》,2004年第4期。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中华再造善本》影宋咸淳廖氏世彩堂刻本
    [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宋]周行己:《浮祉集》,永嘉丛书本
    [宋]林季仲:《竹轩杂著》,永嘉丛书本
    [宋]袁燮:《挈斋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宋]许景衡:《横塘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清钞本
    [宋]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影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明弘治刻本
    [宋]吴泳:《鹤林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清翰林院抄本
    [宋]王之望:《汉滨集》,《丛书集成续编》影湖北先正遗书本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宋集珍本丛刊》清影宋抄本
    [宋]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明正统、景泰间刻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影上海涵芬楼藏赐砚堂抄本
    [宋]刘宰:《满塘文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明万历刊本
    [宋]楼钥:《攻娩先生文集》,《中华再造善本》影宋四明楼氏家刻本
    [宋]郑思肖:《心史》,《宋集珍本丛刊》影明崇祯十二年刻本,
    [宋]区仕衡:《九峰先生集》,《续修四库全书》影道光二十年伍氏诗雪轩刻粤十三家集本
    [宋]文天祥:《文山先生文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明景泰刻本
    [宋]戴栩:《浣川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宋]刘敲:《蒙川先生遗稿》,《宋集珍本丛刊》影永嘉丛书本
    [宋]林景熙:《霁山先生白石樵唱》,《宋集珍本丛刊》影明嘉靖十年刻本《霁山先生文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明嘉靖十年刻本《林景熙诗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宋]谢翱:《晞髮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
    [宋]柴望等:《柴门四隐集》,《宋集珍本丛刊》影清钞本
    [宋]何梦桂:《潜斋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宋]卫宗武:《秋声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宋]连文凤:《百正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宋]方回:《桐江续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宋]陆文圭:《墙东类稿》,《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常州先哲遗书》本
    [元]刘埙:《水云村稿》,《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刘将孙:《养吾斋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横川如珙:《横川如珙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
    [元]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影上海涵芬楼藏明刊本
    [元]任士林:《松乡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明刊修补本
    [元]大昕笑隐:《蒲室集》,《中华再造善本》影元至正刻本《笑隐大欣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之《中国撰述·禅宗》第69册
    [元]黄滔:《金华黄先生文集》,《中华再造善本》影元刻本 《文献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中华再造善本》影元刻本
    [元]郑元祐:《侨吴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明弘治九年张习刻本
    [元]元明善:《清河集》,《续修四库全书》影清光绪刻藕香零拾本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历代画家诗文集》影元至正沈氏刻本,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
    [元]吴澄:《吴文正公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明成化二十年刊本
    [元]张养浩:《归田类稿》,《中华再造善本》影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至正十四年刻本
    [元]危素:《危太朴文续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刘氏嘉业堂刊本
    [元]许谦:《白云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吴海:《闻过斋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嘉业堂丛书本
    [元]陈旅:《陈众仲文集》,《中华再造善本》影元至正刻明修本
    [元]欧阳玄:《圭斋集》,《四部丛刊》影明成化七年刊本
    [元]李孝光著,陈增杰校注:《李孝光集校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元]朱晞颜:《瓢泉吟稿》,《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柳贯:《柳待制文集》,《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十年余阙浦江刻明永乐四年柳贵补修本
    [元]释圆至:《筠溪牧潜集》(无卷次),《中华再造善本》影元大德刻本
    [元]朱德润:《存复斋续集》,《丛书集成续编》影涵芬楼秘笈本
    [元]邓文原:《巴西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清钞本,
    [元]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丛书集成续编》影海宁钱氏清风室清光绪八年刻本
    [元]蒲道源:《顺斋先生闲居丛稿》,《中华再造善本》影元至正十年刻本
    [元]邵亨贞:《野处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尹廷高:《玉井樵唱》,《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宋褧:《燕石集》,《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影清钞本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四部丛刊》影明景泰翻印元小子本《雍虞先生道园类稿》,《中华再造善本》影元刻本《道园遗稿》,《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元至正十四年金伯祥刻本《虞集全集》,王颋整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元]许有壬:《至正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清抄本
    [元]傅若金:《傅与砺文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洪武十七年刻本
    [元]贡师泰:《玩斋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吴师道:《吴礼部文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清抄本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四部丛刊》影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正统刊黑口本
    [元]郑玉:《师山集遗文》,《文渊阁四库全书》
    [元]吴当:《学言稿》,《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元]胡助:《纯白斋类稿》,金华丛书本
    [元]王沂:《伊滨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陈基:《夷白斋稿》,《四部丛刊》影铁琴铜剑楼藏明钞本
    [元]程端礼:《畏斋集》,《丛书集成续编》影四明丛书本
    [元]程端学:《积斋集》,《丛书集成续编》影四明丛书本
    [元]程钜夫:《雪楼集》,《丛书集成续编》影湖北先正遗书本
    [元]陈廷琏:《居竹轩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丁复:《桧亭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四部丛刊》影鸣野山房抄本
    [元]林弼:《林登州遗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康熙十五年林兴刻本
    [元]郑元祜:《侨吴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明弘治九年张习刻本
    [元]高则诚著,张宪文、胡雪冈辑校:《高则诚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元]铁关法枢:《铁关法枢禅师语录》,温州图书馆藏敬乡楼节录《宗门宝积录》抄本
    [元]古林清茂:《古林清茂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
    [元]张翥:《蜕菴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刘仁本:《羽庭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李士瞻:《经济文集》,《丛书集成续编》影湖北先正遗书本
    [元]朱希晦:《云松巢诗集》,温州图书馆藏道光十五年乐清瑶川朱氏活字本
    [元]史伯璿:《青华集》,温州图书馆藏旧抄本
    [元]释来复:《澹游集》,《续修四库全书》影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
    [元]陈高:《不系舟渔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民国敬乡楼丛书本
    [元]赵涝:《东山存稿》,《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王逢:《梧溪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元至正明洪武间刻景泰七年陈敏政重修本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影侯官李氏观槿斋藏明正德刊本《文宪集》,《文津阁四库全书》《宋景濂未刻稿》,《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王祎:《王忠文公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明嘉靖元年张齐刊本.
    [明]陶安:《陶学士先生文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明弘治十三年项经递修本
    [明]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四部丛刊》影上元邓氏群碧楼藏明正统壬戌刊本
    [明]万峰时蔚:《万峰和尚语录》,温州图书馆藏本
    [明]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影乌程许氏藏明洪武刊本
    [明]李昱:《李草阁诗集》,《丛书集成续编》影《武林往哲遗著》本
    [明]徐贲:《北郭集》,《四部丛刊》影江安傅氏双鑑楼藏明成化刻本
    [明]王行:《半轩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高启:《凫藻集》,《文津阁四库全书》《大全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张羽:《静庵集》,《四部丛刊》影江安傅氏双鑑楼藏明成化刻本
    [明]乌斯道:《春草阁诗集》,《丛书集成续编》影武林往哲遗著
    [明]朱右:《白云集》,《续修四库全书》影明初刻本
    [明]张宇初:《岘泉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刘基:《诚意伯文集》,《四部丛刊》影乌程许氏藏明刊本
    [明]徐一夔:《始丰稿》,《丛书集成续编》影武林往哲遗著
    [明]唐肃:《丹崖集》,《续修四库全书》影明末祁氏澹生堂抄本
    [明]郑真:《荥阳外史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宋讷:《西隐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蓝仁:《蓝山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朱善:《朱一斋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成化二十二年朱维鉴刻本
    [明]黄淮:《介庵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敬乡楼丛书》本
    [明]张著:《永嘉集》,《敬乡楼丛书》第三辑
    [明]周旋:《畏庵周先生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崇祯元年刊本
    [明]陈谟:《海桑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虞原璩:《环庵先生遗稿》,温州图书馆藏杨绍廉抄校本
    [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明]杨士奇:《东里续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项乔:《瓯东私录》,温州图书馆藏明嘉靖壬子刻本
    [清]孙锵鸣:《孙锵鸣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清]项霁:《且瓯集》,温州图书馆藏清咸丰三年刻本
    [清]宋恕:《宋恕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元]苏天爵:《元文类》,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
    [元]顾瑛辑:《草堂雅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玉山逸稿》,《丛书集成初编》据读画斋丛书排印《山名胜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赵谏:《东瓯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刻本
    [清]曾唯辑,张如元补:《东瓯诗存》,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清]周天锡辑:《慎江文征》,温州图书馆藏永嘉区征集乡先哲遗著委员会钞本
    [清]陈遇春辑:《东瓯先正文录》,道光十八年永嘉博古斋刻本
    [明]李阶编:《月泉诗派》,温州图书馆藏同治九年海日楼抄本,孙锵铭批校并跋
    [清]谢梦览辑:《鹤阳谢氏家集》,温州图书馆藏敬乡楼抄本
    [清]王祚昌编:《丰湖王氏谱艺文钞略》,温州图书馆藏旧抄本,孙锵鸣批校并跋《阁巷陈氏清颖一源集》(附《崇儒高氏家编》),温州图书馆藏道光五年瑞安陈锡三摆印本
    [明]朱存理:《珊瑚木难》,《丛书集成续编》影适园丛书本
    [明]曹学俭:《石仓历代诗选》,《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钱毅:《吴都文粹续集》,《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都穆:《铁网珊瑚》,《文津阁四库全书》
    [清]沈季友:《檇李诗系》,《文津阁四库全书》
    [清]胡文学:《甬上耆旧诗》,《文津阁四库全书》
    [清]顾嗣立辑:《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明]程敏政辑:《新安文献志》,《文津阁四库全书》郑笑笑、潘猛补主编:《浙南谱牒文献汇编》,香港出版社,2003年《浙南谱牒文献汇编》(诗词篇),香港出版社,2007年
    [明]李伯玛、冯厚编:《文翰类选大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成化刻弘治嘉靖递修本李修生等编:《全元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文津阁四库全书》第160册
    [宋]王存等,《元丰九域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宋]罗濬等撰:《宝庆四明志》,《中国方志丛书》影宋宝庆年间抄本
    [宋]梅应发等:《开庆四明续志》,《中国方志丛书》影咸丰四年刊本
    [元]脱因、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宋元方志丛刊》本
    [元]袁桷:《延祐四明志》,《宋元方志丛刊》本
    [元]杨譓:《至正昆山郡志》,《宋元方志丛刊》本
    [元]王思恭:《至正四明续志》,《宋元方志丛刊》本马蓉:《永乐大典方志辑佚》,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明]佚名:《永乐乐清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明永乐刻本
    [明]王瓒:《弘治温州府志》,《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影弘治十六年刻本
    [明]张孚敬等:《嘉靖温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明嘉靖刻本
    [明]汤日昭、王光蕴等:《万历温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温州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
    [清]李琬、齐召南等:《乾隆温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清乾隆二十五刊本
    [明]王叔杲、王应辰等:《嘉靖永嘉县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影嘉靖刻本
    [明]刘畿、朱绰等:《嘉靖瑞安县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影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
    [明]胡用宾、侯一元纂修:《隆庆乐清县志》,温州图书馆藏原瑞安玉海楼影抄明隆庆壬申刻本,孙诒让批校
    [明]朱东光等原修,万民华补遗,[清]万金和等增补:《隆庆平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隆庆五年刊、清康熙间增补本
    [清]金以竣、吕弘诰等:《康熙平阳县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影康熙刻本,
    [清]张宝琳、王棻等:《光绪永嘉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光绪八年刊、民国二十四年补刻本
    [清]李登云修、陈坤等纂:《光绪乐清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光绪二十七年修、民国元年补刊本
    [清]林鹗等纂辑:《泰顺分疆录》,《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光绪四年刊本
    刘绍宽等:《民国平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明]卢熊:《洪武苏州府志》,《中国地方志丛书》影明洪武十二年钞本
    [明]陈让、夏时正纂修:《成化杭州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成化刻本
    [明]高于泰撰,[清]徐时栋辑:《敬止录》,《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清烟屿楼抄本
    [明]黄润玉:《宁波简要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清钞本
    [明]杨实等:《成化宁波郡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明成化刻本
    [明]张时彻等纂修:《嘉靖宁波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明]毛德京、杨民彝、周茂伯纂:《嘉靖象山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影明嘉靖三十五年刻本
    [明]陈应宾、闵文振纂修:《嘉靖福宁州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影明嘉靖刻本,
    [明]王懋德、陆风仪等:《万历金华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万历刻本
    [明]杨子器、桑瑜纂修:《弘治常熟县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清钞本
    [明]冯汝弼、邓韨纂修:《嘉靖常熟县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明嘉靖刻本,
    [明]夏玉麟、郝维岳等:《嘉靖建宁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明嘉靖刻本
    [明]顾清等纂修:《正德松江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明正德七年刊本
    [明]王鏊纂:《正德姑苏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影明正德刻本
    [明]熊子臣、何镗纂修:《栝苍汇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万历七年刻本
    [明]莫旦纂:《吴江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明弘治元年刊本
    [明]李端修,桑悦等纂:《弘治太仓州志》》,《日本藏罕见中国地方志丛刊续编》影宣统元年汇刻本
    [明]袁应祺:《万历黄岩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万历刻本
    [明]黄淳:《崖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清]王永瑞纂修:《新修广州府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清抄本
    [清]张皇辅修、钱喜选纂:《青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康熙二十五年修,雍正六年增补刊本
    [明]赵瀛、赵文华纂修:《嘉靖嘉兴府图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嘉靖刻本
    [明]樊维城、胡震亨等:《天启海盐县图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天启刻本
    [明]陈策纂修:《正德饶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影正德刻本
    [清]卢蔚献修:吴道镕纂:《海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陈伯陶:《民国东莞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影民国十六年铅印本
    [清]吴甸华等原修、吴子珏等续修:《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嘉庆十七年修、道光五年续修,同治十年重刊本
    [清]曹抡彬等修、朱肇济等纂:《雍正处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清雍正十一年刊本
    [清]潘绍诒修、周荣椿纂:《处州志》,《中国方志丛书》影光绪三年刊本
    [清]卢蔚献:《海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影清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清]嵇曾筠等:《雍正浙江通志》,《文津阁四库全书》
    [清]释元奇:《康熙江心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康熙四十六年刻本
    [元]陈性定:《仙都志》,《宋元地理史料汇编》影明正统道藏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明]郭子章、释畹荃续辑:《明州阿育王山志》,《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藏外佛经》影明刻本,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宋元地理志丛刊》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越南]黎崱:《安南志略》,《文津阁四库全书》
    [清]戴咸弼、孙诒让等:《东瓯金石志》,《续修四库全书》影光绪九年瑞安孙氏刻本,
    金柏东编:《温州历代碑刻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吴明哲编:《温州历代碑刻二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明]朱珪:《名迹录》,《文津阁四库全书》
    [清]孙衣言:《郡志选举考正》,温州图书馆藏敬乡楼抄本
    [清]孙衣言:《郡志职官补正》,温州图书馆藏手稿本
    [清]孙诒让:《温州建置沿革表》,温州图书馆藏本
    俞光编:《温州古代经济史料汇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明]宋濂、王祎等,《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元]佚名撰:《宋季三朝政要》,《中华再造善本》据元皇庆元年陈氏余庆堂刻本影印
    [明]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四库未收书辑刊》影明吴中珩刻本
    [宋]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文津阁四库全书》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宋]李焘;《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影元刊本,1998年
    [元]佚名纂:《庙学典礼》,《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佚名纂:《明太祖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
    [明]程敏政辑:《宋遗民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88册影嘉靖年间程威刻本
    [明]应廷育:《金华先民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1册影明钞本,
    [明]王朝佐:《东嘉先哲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明]释明河:《补续高僧传》,《续修四库全书》影《卍新纂续藏经》本
    [明]箬庵通问、施沛汇集:《续灯存稿》,《卍新纂续藏经》第84册
    [明]南石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卍新纂续藏经》第83册
    [清]自融、性磊:《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卍新纂续藏经》第79册
    [清]自融、性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道藏》第七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清]自融、性磊:《地祗上将温太保传》,《道藏》第十八册
    [清]自融、性磊:《道法会元》,《道藏》本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道藏》第五册
    [清]赵嘉辑:《温忠靖王传略》,永嘉郭博古斋刻本
    [明]黄佐:《翰林记》,《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明]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续修四库全书》影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清]叶嘉榆著、刘绍宽订:《方国珍寇温始末》不分卷,瑞安瓯风社1933年刊本旧题鹿田子辑:《东嘉姓谱》,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旧抄本
    [清]僧照乘:《天后显圣录》,《台湾文献丛刊》影清刊本
    [元]梅屋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77册影元至正七年刻本
    [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续修四库全书》第519册影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绍基刻本》
    [清]王梓材、冯云濠辑:《稿本宋元学案补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清]孙衣言辑,张如元校笺:《瓯海轶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明]解缙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影明钞本
    [明]王叔杲重编:《东嘉王氏族谱》,温州博物馆藏明万历六年抄本
    [明]王叔杲重编:《阁巷陈氏大宗谱》,温州图书馆藏道光刻本
    [清]王作槐修:《吟州王氏宗谱》不分卷,光绪二十三年抄本
    [清]王作槐修:《钟氏宗谱》民国三十年丁亥重修本
    [清]王作槐修:《岱石陈氏宗谱》,光绪二十四年刊刻
    孔庆杭主编:《孔子世家平阳派长支支谱》,2002年新修本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文津阁四库全书》
    [宋]周密:《癸辛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明]叶子奇:《草木子》,《明代笔记小说》第18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文津阁四库全书》
    [元]长谷真逸:《农田余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万历间绣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
    [元]陶宗仪:《辍耕录》,《四部丛刊》影吴县潘氏滂喜斋藏元刊本
    [宋]洪迈:《夷坚甲志》,《宛委别藏》本
    [清]赵翼:《陔余丛考》,《续修四库全书》影清乾隆五十五年湛贻堂刻本
    [明]陆粲:《庚巳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明]姜淮著、蔡克骄点校:《岐海琐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明万历刻本
    [元]周密:《癸辛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明]陶宗仪:《说郛》,《文津阁四库全书》
    [明]瞿佑:《归田诗话》,《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刻本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支伟成:《吴王张士诚载记》,上海大中书局,1932年
    韩儒林:《元朝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陈得芝:《蒙元史研究丛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萧启庆:《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
    萧启庆:《蒙元史新研》,台北:允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萧启庆:《元朝史新论》,台北:允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萧启庆主编、许守泯协编:《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
    陈高华:《元史研究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陈高华:《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陈高华:《元史研究新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陈高华:《陈高华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吴松弟:《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辽宋金元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邱树森:《元代文化史探微》,广州:南方出版社,2001年
    王颋:《西域南海史地论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明荪:《元代的士人与政治》,台北:学生书局,1992年
    高荣盛:《元代海外贸易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申万里:《元代教育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卿希泰、唐大潮:《中国道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徐梓:《元代书院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廖云仙:《元代论语学考述》,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5年
    任宜敏:《中国佛教史》(元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桂栖鹏:《元代进士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
    桂栖鹏等:《浙江通史》(元代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胡珠生:《胡珠生集》,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
    李世众:《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潘清:《元代江南民族重组与文化交融》,南京:风凰出版社,2006年
    毛阳光:《元代宁波的历史与文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
    顾宏义:《教育政策和宋代两浙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徐永明:《元代至明初骛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杨光辉:《萨都刺生平及著作实证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黄仁生:《杨维桢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
    林悟殊:《中古三夷教辨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莫法有:《温州基督教史》,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部,1998年
    杨曾文:《宋元禅宗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袁冀:《元史研究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
    常建华:《宗族志》(《中华文化通志·制度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何孝荣:《明代南京寺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党宝海:《蒙元驿站交通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年
    陈学霖:《宋史论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沧海丛刊》本,1993年
    徐远和:《理学与元代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王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年
    郝时远等编:《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国灿、奚建华:《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刑永川主编:《中国家族谱纵横谈》,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董每勘:《董每勘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叶大兵:《俗海探微》,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
    杨镰:《元代文学编年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胡雪冈:《温州南戏考述》,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
    马明达:《元朝初期的潮州路》,《潮学研究》第一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
    马明达:《元代潮州路总管王玄恭事略》,《潮学研究》第二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
    马明达:《元末潮州路总管那木翰事迹考述》,载《潮汕文化论丛初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
    马明达:《元代潮州史事零拾》,《潮学研究》第三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
    马明达:《元代潮州路金石文字辑目》,载《潮学研究》第五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
    马明达:《元修<三阳图志)和<三阳志>》,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总第一百九十五期)潮汕文化专号
    黄挺、马明达:《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钱南扬:《瑞安高明传》,《浙江省通志馆馆刊》第1卷3期
    萧启庆:《元朝科举与江南士大夫之延续》,《元史论丛》第7辑
    萧启庆:《元明之际士人的多元选择》,《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32期,2003年12月
    萧启庆:《延祐二年与五年进士辑录》,《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4期,1999年12月
    范立舟:《乾道、淳熙年间朝野对理学的批评》,《暨南学报》2000年第4期
    范立舟:《理学在南宋宁宗朝的境遇》,《暨南学报》2002年第3期
    范立舟:《南宋立国后的学术抉择与理学之兴》,《中国文化月刊》2004年总第287期。
    黄连清:《元代户计的划分及其政治社会地位》,《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报》1974年第2期
    黄连清:《元初江南的叛乱(1276-1294)》,《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9本第3分,1978年
    邓绍基:《略谈杨维桢诗歌的特点》,《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申万里:《元代江南隐士考述》,《元史论丛》第十辑
    申万里:《元代游学初探》,《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2期
    申万里:《元代江南儒士游京师考述》,《史学月刊》,2008年第10期
    申万里:《元代学官选注巡检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韩致远:《元代私学初探》,《元史论丛》第九辑
    徐永明:《高则诚生平行实新证》,《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默书民:《元代大都的粮食来源和消费》。《元史论丛》第九辑
    王培华:《元朝水利机构的建置及其评价》,《史学集刊》2001年第1期
    侯百朋:《林景熙的爱国诗作》,《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
    陈增杰:《林景熙的生平和诗歌评价》,《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
    陈增杰:《林景熙集的版本流传及其他》,《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陈增杰:《林景熙事迹作品辨疑》,《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陈增杰:《李孝光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成就》,《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邱树森、王颋:《元代户口问题刍议》,《元史论丛》第二辑
    王颋:《林灵素事迹考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高荣盛:《元代海运试析》,《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1983年第7期
    顾永新:《(林景熙集)版本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5期。
    林树静:《元代的浙盐》,《浙江学刊》1991年第3期
    黄仁生:《论铁崖诗派的形成》,《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黄仁生:《论李孝光的诗歌创作及其在诗坛地位的变迁》,《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
    黄仁生:《试论元末“古乐府运动”》,《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
    林悟殊:《宋元温州选真寺摩尼教属性再辨析》,《中华文史论丛》第8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林顺道:《苍南元明时代摩尼教及其遗存》,《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4期
    林顺道:《摩尼教传入温州考》,《世界宗教研究》2007第1期
    唐代剑:《论林灵素创立神霄派》,《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
    吴松弟:《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成程和主要海塘、塘河的形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2期
    丁崑健:《元代的科举制度》,《华学月刊》第124期(1982年),第125期(1982年)
    姚大力:《元朝科举制度的行废及其社会背景》,《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6期(1982年)
    黄宽重:《宋代四明士族人际网络与社会文化活动--以楼氏家族为中心的观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3分,1999年
    [日]安部健夫:《元代的知识分子和科举》,收于《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五代宋元卷》
    桂栖鹏:《元代进士仕宦研究》,《元史论丛》第6辑
    陈建华:《元末东南沿海城市文化初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
    刘如臻:《元代江浙行省研究》,《元史论丛》第六辑
    刘晓:《宋元金溪吴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一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张健:《宋元时期温州海外贸易发展初探》,《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1期
    陈安金:《论永嘉学派与朱子学派的分歧》,《江汉论坛》2004年第7期
    陈得芝:《论宋元之际江南士人的思想和政治动向》,《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杨国刚:《礼下庶人”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6期
    邱树森:《宋元崖山之战与粤、港、澳》,《元史论丛》第七辑
    黎道纲:《陈宜中走暹》,《东南亚学刊》1998年第3期
    陈高华:《元代地方官学》,《元史论丛》第五辑
    陈高华:《元代的流民问题》,《元史论丛》第四辑
    陈高华:《元代的航海世家杨氏》,《海交史研究》1995年第1期
    陈高华:《元朝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籍册》,《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
    胡务:《元代庙学的建筑结构》,《元史论丛》第八辑
    许怀林:《论元朝的江西地区》,《元史论丛》第七辑
    (日)牧野修二、赵刚译:《元代庙学和书院的规模》,《齐齐哈尔学报》1988年第4期
    桑原陟藏:《历史上所见的南北中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
    羽田亨:《元代传驿杂考》,《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九卷
    孟繁清:《元代的学田》,《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
    何俊:《庆元党禁的性质与晚宋儒学的派系整合》,《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
    宋光宇:《中国地狱罪报观念的形成》,《台湾省立博物馆科学年刊》第26期,1983年
    杨印民:《方外交与元代寺观饮酒风习》,《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朝
    邓昌友:《宋朝与越南关系研究》,马明达教授指导,暨南大学历史系2004年博士论文
    许守泯:《蒙元统治下士人的顿挫与转折--以婺州为中心》,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
    吴小红:《元代抚州乡绅研究》,高荣盛教授指导,南京大学历史系2004年博士论文
    苏力:《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为研究中心》,尚衍斌教授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2007年
    王宇:《永嘉学派与南宋温州区域文化进展》,何俊教授指导,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2005年
    陈丽霞:《温州人地关系研究:960-1840》,包伟民教授指导,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朱海滨:《浙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周振鹤教授指导,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1998年博士论文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李治安教授指导,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
    王秀丽:《元代东南地区商业研究》,邱树森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黄子刚:《元代基督教研究》,邱树森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默书民:《蒙元邮驿研究》,邱树森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董刚:《元末明初浙东士大夫群体研究》,包伟民教授指导,浙江大学历史系2004年博士论文
    刘飞:《戴表元及其文学研究》,杨明教授指导,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4博士论文
    谷春侠:《玉山雅集研究》,杨镰教授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博士论文
    周全:《宋遗民志节与文学研究》,王梦鸥教授指导,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3年
    许慈晖:《元代科举与文学》,黄强教授指导,扬州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洪诚志:《宋代地方公共事务:以台州、温州为例》,黄敏枝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李文涛:《南宋时期温州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研究》,张全明教授指导,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李家豪:《没落与重生:论元代四明地区的文人与家族》,王德毅教授指导,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1997年硕士论文。
    席永春:《元代南部中国的宗族组织--读251篇元代谱序》,姚大力教授指导,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林欣慧:《蒙元时代关中士人的仕宦与社会生活》,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张斐怡:《元代江南书院的发展》,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1998年硕士论文
    陈志铭:《元代荒政之研究-以水旱灾为例》,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郭德静:《元代官学研究》,杨德华教授指导,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洪丽珠:《元朝晚期的政争-权力争夺与意识形态冲突》,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徐桂香:《元代的集庆路》,洪金富教授指导,台湾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1985年硕士论文
    徐欣薰:《元代集庆城--从政治、经济、社会三面向探讨》,萧启庆教授指导,台湾清华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邱创华:《林景熙及其诗文研究》,董金裕教授指导,台湾政治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金璇惠:《高则诚及其琵琶记研究》,李殿魁教授指导,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论文,1981年
    张国旺:《元代海盐问题研究》,孟繁清教授指导,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乌日乐格:《元代刑事诉讼制度研究》,周宝峰教授指导,内蒙古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胡兴东:《元代民法研究》,杨德华教授指导,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孙晓丹:《历史时期温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陈桥驿、汪波指导,浙江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李彩娟:《元代监察制度述论》,林明教授指导,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马彩霞:《元代僧人世俗化探析》,孟繁清教授指导,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王光成:《元代的地方神祗》,姚大力教授指导,复旦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方明:《元代中国的三皇祭祀》,姚大力教授指导,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马芳:《元代吏治研究》,胡小鹏教授指导,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何春根:《元末明初吴中文人研究》,饶龙隼教授指导,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王剑虹:《元代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孟繁清教授指导,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
    [清]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清]孙诒让著、潘猛补校补:《温州经籍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陆峻岭编:《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王德毅等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昌彼德等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台湾中央图书馆编:《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
    《中日现藏三百种明代地方志传记索引》,台北:大化书局,1986年
    栾贵明编著:《永乐大典索引》,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年
    栾贵明编著:《四库全书传记资料索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
    郑笑笑主编:《温州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郑笑笑主编:《浙江省地图》,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