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末练兵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练兵处是清末新政前期军事改革的重要领导机构,从1903到1906年存在了三年时间。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全国军事领导机构。成立这个机构是为了实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而这是传统的军事机构——兵部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练兵处的机构组织和主要负责人员真正符合了现代化军事改革的要求,而兵部则是完全传统的以文职官员为主的机构。因此可以说练兵处成立本身就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个进步。然而练兵处与兵部的权力争夺大大降低了练兵处的效率,其中夹杂的满汉矛盾更是为练兵处后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练兵处在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章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总体上规划中国现代化军制改革的总纲——营制饷章。营制饷章既涉及军事制度改革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规定了中国新式陆军的军队建制和军队薪饷。除了营制饷章外还有各个方面的军事改革章程,包括了军官级别、教育、后勤、训练、武器等。这些章程基本是以西方的军事制度为模板,同时也考虑了中国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既体现了现代化的特点,也融入了国情。这些章程总体上构成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军事现代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练兵处按照所颁布的章程积极的参与到了全国各地新军编练的实践活动中。练兵处大臣袁世凯身体力行大力编练北洋新军,在其任职练兵处会办大臣期间取得了很高的练兵成就。而张之洞作为地方督抚代表也努力实现练兵处各个章程的要求,在新军编练上成效不小。另外练兵处还亲自主持参与了两次由新军参与的现代化军事演习,引起了国内外的注目。监督指导各地建立陆军学堂,催促各地设立督练公所,派遣大员考察各地新军编练情况,统一各地武器标准和军服样式,这些也都是练兵处参与全国新军编练的重要内容。
     练兵处最终因为满汉权力斗争而被归入了陆军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既为中国军事现代化改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因为当时的各种复杂情况留下了不少遗憾和值得吸取的教训。现在回过头去看看那个时代,既痛心于当时中国悲惨的命运,也为一批批爱国者努力改变中国的命运而受到鼓舞,更深感那个时代现代化改革的艰险和不易,从而倍加珍惜当代这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Late Qing previous military reform lead agency for three years from1903-1906. It is the first with modern national military leadership.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instit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military institutions-the Ministry of War impossible task, because of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and principal officers are truly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military reform, while the Ministry of War is completely traditional civilian officials based organizations. Therefore we can say that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establishment itself is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 improvement. However, the power struggles of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Ministry of War has reduced the efficiency of military training at which a mixture of Manchu contradiction is planted a hidden danger for the fate of the military training at.
     Issued a series of military reform charte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 in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the planned military reform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Master-camp system rates Chapter. Rates Chapter of the camp system, both involving all aspects of military reform, but also provides for new Army military establishment and the army Xinxiang. In addition to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the camp system rates Chapter also all aspects of military reform, including the officer level, education, logistics, training, weapons and so on. Thes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is the basic Western military system as a templat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some modifications that reflects the modern features, integrated in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hes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in general constitut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Military training at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itution promulgated by the practice across the country to train a new army. Yuan Shikai practicing vigorously to train a Northern New Army, and achieved a high level of achieve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Office of the Minister during his tenure. Zhang Zhidong 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local governors to achieve the requirements of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various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new army is not small. Other military training at personally presided over involved in two new army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military exercises by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cern.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established throughout the Army School, urg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rmy training hall around, to send high-ranking officials investigated all over the new army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unified around the weapons standards and uniform style. These are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ional New Army training.
     Military training at the end because of the Manchu power struggle be included in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y completed its historical mission. It made its own contribution to the reform of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but also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complex left a lot of regret and the lessons to be learned. Now go back and look at that era, both distressing was the tragic fate, but also be encouraged to group after group of Patriots efforts to change the fate of the Chinese, but also deeply dangerous and difficult of modernizing reforms of that era, so cherish. results of the reform is not easy.
引文
①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晚晴中国史》下卷,444~44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②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4期。
    ③拉尔夫·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149-17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④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48~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①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4期。
    ②罗尔纲:《晚晴兵志·陆军志》,192~197、223-230页,中华书局,1997年。
    ③王建华:《半世雄图:晚晴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61~166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④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册,160-167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⑤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161-162页,中华书局,2009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七册,14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七册,172~17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六册,14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163页,中华书局,1978年。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179页,中华书局,1978年。
    ②中国史学会主编:《义和团》(三),332、3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③中国史学会主编:《义和团》(三),3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①赵尔巽等撰:《清史稿·职官一》第十二册,3285~3286页,中华书局,1976年。
    ①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刘凤翰:《晚晴新军编练及指挥机构的组织与变迁》,《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九期,205页。
    ①陈宝琛等撰:《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七)》第五十八册,702页,中华书局,1987年。
    ②拉尔夫·尔·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14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③《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张文襄公全集》卷54,8-9页,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
    ④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中册,719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①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中册,536~53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九册,32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242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④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4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①《练兵处机构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4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练兵处办事简要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480~4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九册,34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册,6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东方杂志·时评》,42页,1904年第7期。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九册,34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朱彭寿:《旧闻备徵·安乐康平室随笔》,185-186页,中华书局,1982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98-9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4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①张亚斌:《晚晴陆军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册,15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东方杂志·军事》,31~32页,1905年第2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32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32~33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53~54页,1905年第2期。
    ②拉尔夫·尔·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③《东方杂志·军事》,54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54-55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55页,1905年第2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56-57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59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60-61页,1905年第2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61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65~66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67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62-63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63-64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64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68~69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69-70页,1905年第2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70-71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73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73-74页,1905年第2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74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75-76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76页,1905年第2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76~77页,1905年第2期。
    ④《东方杂志·军事》,55、80-81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77页,1905年第2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78~84页,1905年第2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85~88页,1905年第2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88-89页,1905年第2期。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册,22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朱寿彭编:《光绪朝东华录》(五),光绪三十年107页,总5255页,中华书局,1984年。
    ①朱寿彭编:《光绪朝东华录》(五),光绪三十年108页,总5256页,中华书局,1984年。刘凤翰:《晚晴新军编练及指挥机构的组织与变迁》,《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九期,222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2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朱寿彭编:《光绪朝东华录》(五),光绪三十一年114页,总5398页,中华书局,1984年。
    ①《东方杂志·军事》,270~271页,1905年第6期。
    ②刘凤翰:《晚晴新军编练及指挥机构的组织与变迁》,《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九期,222页。
    ①《东方杂志·军事》,14-17页,1906年第1期。
    ②朱寿彭编:《光绪朝东华录》(五),光绪三十一年114页,总5398页,中华书局,1984年。
    ①《东方杂志·军事》,70页,1906年第4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70~72页,1906年第1期。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庆亲王奕劻等为筹定陆军行营礼节是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25、53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陆军行营礼节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31~53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册,15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东方杂志·教育》,274页,1904年第12期。
    ③《东方杂志·教育》,274-278页,1904年第12期。
    ①《东方杂志·教育》,275~278页,1904年第12期。
    ②《东方杂志·教育》,278-279页,1904年第12期。
    ①《东方杂志·教育》,279页,1904年第12期。
    ②刘凤翰:《晚晴新军编练及指挥机构的组织与变迁》,《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九期,220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01~50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06、508-50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06~50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④《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09~51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13-5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14-51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18-52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④刘凤翰:《晚晴新军编练及指挥机构的组织与变迁》,《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九期,220-221页。
    ⑤《东方杂志·教育》,278-279页,1905年第11期。
    ①《东方杂志·教育》,279~280页,1905年第11期。
    ②《东方杂志·教育》,280-282页,1905年第11期。
    ③《东方杂志·教育》,282~283页,1905年第11期。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册,25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2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60-16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东方杂志·教育》,321-325页,1905年第12期。
    ②《东方杂志·教育》,324~325页,1905年第12期。
    ③《东方杂志·教育》,325~328页,1905年第12期。
    ④《东方杂志·教育》,328-329页,1905年第12期。
    ⑤《东方杂志·教育》,329~330页,1905年第12期。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3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丁进军编选:《清末练兵处厘定的游学任职等章程》,《历史档案》,1997年第3期。
    ①《东方杂志·教育》,296~298页,1906年第11期。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3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丁进军编选:《清末练兵处厘定的游学任职等章程》,《历史档案》,1997年第3期。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东方杂志·军事》,111页,1905年第3期。
    ①《东方杂志·军事》,111-112页,1905年第3期。
    ②《东方杂志·军事》,112页,1905年第3期。
    ③《东方杂志·军事》,171~173页,1905年第4期。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二册,10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南洋兵事杂志·公牍》,6-7页,第一期。
    ③《南洋兵事杂志·公牍》,7-8页,第一期。
    ①《练兵处为厘订常备军退伍试办章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618~61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练兵处为厘订常备军退伍试办章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62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练兵处为厘订常备军退伍试办章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621~62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中册,914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①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124页,中华书局,2009年。
    ②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245~246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③《拟编湖北常备军制折》,《张之洞全集》第3册,第1617~1624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军务》,第五十三辑,441~442页,中华书局,1995年。
    ①《陆军会操南北两军编制清单》《练兵大臣袁世凯等为陈校阅陆军会操情形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68~569、57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练兵大臣袁世凯等为陈校阅陆军会操情形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64-56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陆军会操南北两军编制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7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④《练兵大臣袁世凯等为陈校阅陆军会操情形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66~56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⑤《练兵大臣袁世凯等为陈校阅陆军会操情形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6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陆军会操战状评训词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98~5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陆军会操战状评训词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99~6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陆军会操战状评训词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600-60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④《练兵大臣袁世凯等为陈校阅陆军会操情形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练兵大臣袁世凯等为陈校阅陆军会操情形事奏折》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5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冯玉祥:《冯玉祥自传·我的生活》,60、62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③冯玉祥:《冯玉祥自传·我的生活》,61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④冯兆基:《军事现代化与中国革命》,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一册,17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申报》,1906年3月31日,1906年4月1日、9日、13日,7月27日。
    ②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38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二册,13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394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东方杂志·军事》,138页,1906年第8期。
    ①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389~1390、1396-139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②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405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406-140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本馆特派员随观九月初六日南北军炮队等营遇战报告》《申报》,1906年11月8日。
    ①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407~1408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本馆特派员九月初七日随观察南北两军步炮等营会战报告》《申报》1906年11月10日。
    ②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392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392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④冯玉祥:《冯玉祥自传·我的生活》,64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
    ⑤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下册,1393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①《申报》1905年5月11日、28日,6月14日。
    ②《申报》1905年4月10日,5月26日,6月3日,8月11日、13日。1906年4月9日。
    ③《申报》1906年3月10日,8月6日。
    ④《申报》1905年8月23日,10月31日,11月18日、22日,12月3日。1906年1月5日。
    ①《申报》1906年1月29日,2月24日,3月22日,7月26日,10月6日、15日。
    ②《申报》1906年1月18日,2月24日,5月2日,7月2日。
    ③《申报》1905年4月9日,5月12日。1906年3月22日。
    ④《申报》1905年4月27日,6月12日。1906年1月29日,4月14日,9月10日。
    ①《申报》1905年4月17日,9月26日,12月24日。1906年5月30日,8月7号、13日。
    ②《论练兵处两议游学武备生事》《申报》1904年2月25日
    ③《申报》1906年7月20日。
    ①《申报》1905年4月9日,6月9日、22日,8月11日,9月14日,12月3日,1906年2月18日,3月17日
    ②《申报》1906年8月28日,10月15日。
    ③《申报》1905年11月22日、12月5日。
    ①《申报》1905年3月8日,6月30日。
    ②《申报》1905年7月20日。
    ③《申报》1906年2月18日,4月6日。
    ④《申报》1905年4月10日,5月22日,7月17日。1906年1月11日。
    ①《申报》1906年2月16日、18日,3月29日,4月3日,7月11日,9月2日、6日、16日、22日,11月3日。
    ②《申报》1905年3月12日,5月8日、24日,6月13日。1906年4月13日,5月6日,6月25日,7月6日、8日、16日,8月28日,12月10日。
    ①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231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②《申报》1906年1月39日、18日,4月1日,5月19日、30日,7月11日,10月18日。
    ③《申报》1906年3月5日,6月2日,8月13日,9月6日、10日,9月19日。
    ④《申报》1906年4月15日,10月5日。
    ①《申报》1905年7月26日,8月15日、21日,9月2日,12月22日、24日。1906年2月18日。
    ②《申报》1905年7月3日,12月16日。1906年3月13日,5月1日、19日,6月2日、18日。
    ③《申报》1905年5月4号,7月25日。
    ④《申报》1905年2月20日,5月28日。1906年4月16日。
    ①《申报》1905年5月28日,11月8日。
    ②《申报》1905年6月13日。1906年2月11日,1906年3月31日。
    ③《练兵处办事简要章程清单》收于来新夏编:《北洋军阀》(一),4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①《申报》1904年9月24日。1905年5月31日,7月11日,9月18日。1906年2月19日,5月8日,6月30日,7月29口,9月7日,9月22日。
    ②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下卷,821~822、825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册,113、13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钦差大臣铁侍郎良奏请试办八省土膏统捐并派员经理情形折》《申报》1905年1月26日。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下,854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③朱彭寿:《旧典备徵·安乐康平室随笔》,192~193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④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下卷,839、858~859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①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下卷,809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②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下卷,836、893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①冯兆基:《军事现代化与中国革命》,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申报》1905年4月13日。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二册,12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二册,12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申报》1906年10月21日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三十二册,19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拉尔夫·尔·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17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④朱彭寿:《旧典备徵·安乐康平室随笔》,187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⑤冯兆基:《军事现代化与中国革命》,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⑥首都师范大学张亚斌2009年的硕士论文《晚晴陆军部研究》表格3《练兵处各科长官表》
    ①张华腾:《新政、革命与清末民初社会研究》,5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②张华腾:《新政、革命与清末民初社会研究》,7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①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161页,中华书局,2009年。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九册,32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桑兵:《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
    ②桑兵:《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影印。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8年。
    中国史学会主编:《义和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殊批奏折》,中华书局1995年影印。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刘锦藻编:《清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86年版。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陈宝琛等撰:《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
    《申报》1903—1906年。
    《东方杂志》1904—1906年。
    《南洋兵事杂志》1906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廖一中、罗真容编:《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冯玉祥:《冯玉祥自传·我的生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朱彭寿:《旧闻备徵·安乐康平室随笔》,中华书局1982年版。
    沃丘仲子:《近现代名人小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美]鲍威尔著:《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澳]冯兆基著:《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罗尔纲著:《晚清兵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
    王建华著:《半世雄图: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施渡桥著:《晚清军事变革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皮明勇:《中国近代军事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
    姜克夫:《民国军事史》第一卷,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施渡桥撰:《中国军事通史》第14卷《清代后期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张玉田编著:《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糜振玉等著:《中国军事学术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
    姜国柱著:《中国军事思想通史》清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徐勇著:《近代中国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
    来新夏等著:《北洋军阀史》,南开大学书版社2000年版。
    张华腾、苏智良、邵雍主编:《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华腾著:《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一1911)》,中华书局2009年版。
    张华腾著:《新政、革命与清末民初社会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刘凤翰:《晚清新军编练及指挥机构的组织与变迁》,《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九期,1980年7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练兵处主要官员履历》,《历史档案》1997年第3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末练兵处厘定的游学任职等章程》,《历史档案》1989年第3期。
    丁进军:《清练兵处及其档案》,《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亚斌:《晚清练兵处初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增刊。
    舒习龙:《晚清练兵处述论》,《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
    舒习龙:《晚清练兵处的设立及其绩效与不足》,《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1期,2010年2月。
    舒习龙:《晚清练兵处经费筹措与角力》,《兰台世界》2010年8月上。
    舒习龙:《张之洞与晚清练兵处》,《西华大学学报》第29卷第6期,2010年12月。
    施桥渡:《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述评》,《军事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张华腾、苏全有:《清末练兵处述略》,《光明日报》1999年5月7日。
    张华腾:《河间、彰德会操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
    腾新才:《良弼、铁良与清末政局》,《文史杂志》94年第3期。
    宫玉振:《铁良南下与清末中央集权》,《江海学刊》94年第1期。
    张亚斌:《晚清陆军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桑兵:《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3期。
    崔永军:《试论晚清军事现代化一以向德国学习为案例》,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姚琦:《论清末的军事学校》,《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
    华强、马洪涛:《清末军事学堂与近代军人集团》,《“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王逸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苏州大学2000年硕士毕业论文。
    李彦群:《袁世凯与近代军事教育改革》,《兰台世界》2009年9月上。
    沈继成:《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公孙訇:《冯国璋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军事历史研究》1989年第2期。
    陈向阳:《90年代清末新政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4期。
    张广宇、韩文琦:《晚清军事变革研究述评》,《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茅海建、刘统:《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