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张廷玉之沉浮看雍乾时期汉族士大夫在清廷的地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张廷玉是清代前期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在雍、乾二朝长期居汉官之首,是有清一代汉族大臣中惟一配享太庙的人。一方面,张廷玉深得雍正帝的信赖,在雍正时期荣宠达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张廷玉在有恩于乾隆的情况下,仅以小过,却受到了乾隆的无情打击,名誉扫地。纵观雍乾两代皇帝对待同一个汉族大臣,反差天壤之别,这其中的缘由很值得思考和研究。
     剖析张氏与满洲最高统治者的关系,是研究雍、乾两朝政治史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习见的材料,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来考查造成张廷玉仕宦沉浮的根源,并从中窥视当时的满汉关系,探究汉族大臣在清廷的地位。全文正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雍正为什么会置“尊崇满洲”的祖制于不顾,打击满洲贵族,优宠汉官,甚至不惜使汉人势力膨胀做大。接着考查张廷玉有何德、何能、何功,何以如此受雍正皇帝的抬爱和垂青。最后评估雍正打击满洲勋贵,优宠汉官的做法,在背离祖制的道路上走了多远。
     第二部分:首先考查张廷玉对乾隆初政的作用和影响。接着通过重点分析乾隆的君权思想及其民族观,鄂、张党争产生的原因、规模、对皇权的危害程度,以及在配享太庙的风波中乾隆和张廷玉君臣的双向互动情况等来揭示乾隆和张廷玉矛盾冲突的根源。
     本文从考查满汉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清朝的民族政策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色彩,清朝皇帝向来所宣扬的满汉一体,民族平等不过是一种宣传口号,仅仅是他们的统治策略而已。本文将采撷具有说服力的史实来证明,作为在清廷汉臣地位最高的张廷玉,对清朝统治者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却依然受到统治者的猜忌和排挤,导致其晚年的境遇如此不堪。清朝统治者由于不能做到完全信任汉人,有意处处防范汉人,严重阻滞了满汉关系的正常发展,满汉矛盾也就一直存在,若隐若现,张廷玉的悲剧根源也就在于此。
Zhang Tingyu is a very important politician during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e took the first place among the Han officials during the Yongzheng and Qianlong periods,and was also the only person who deserved the 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 On the one hand, Zhang Tingyu won the trust of Emperor Yongzheng. 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Zhang Tingyu ever bestowed favors to Emperor Qianlong, he was greatly beated mercilessly and discredited by him only because of some small mistakes. Considering the attitudes that the two generations of emperors treated the same minister, there is a greatly contrast of which is worth pondering and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ng Tingyu and the supreme ruler of Manchuria, is the key to study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Yongzheng and Qianlong dynasty. This thesis seeks the reason why Zhang Tingyu was on the ups and downs to be a official by way of comparison,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 People and Manchu and the position that Han official.There are two parts in this thesis.
     Part I:First of all,this part analyses that why Emperor Yongzheng was against the ancestral system "respecting Manchuria",and deduced the power of the Manchu nobility,while developed the Han official,and even expanded the Han forces bigger to the cost.Secondly, this part examines the capability, moral and contribution of Zhang Tingyu, and finds out the reason why he was deeply appreciated by Emperor Yongzheng.At last, it assesses how far Emperor Yongzheng stepped along this way.
     Part II:First of all,it focuses on the effect that Zhang Tingyu did to Qianlong's policy.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monarchical ideology and national policy of Emperor Qianlong, analyses the reason、scale and harm to the Rights of the Emperor from the two political groups by E and zha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anlong and Zhang Tingyu in the problems of the 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 This article will reveal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onflict beween the Emperor and Zhang.
     Finally,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reveal a strong national policy of ethnic discrimination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Manchu emperor had always preached integration and equality, which were just their slogan and strategy. Among the Han officials,Zhang Tingyu devoted all to the authority. However, he was still marginalized by the rulers, and led to the situation of such a miserable state of the old ages.The rulers could not fully trust the Han offecials,and were always keeping watch on them. Thus, conflict between the Manchu Chinese and the Han Chinese had been esisting.The source of Zhang Tingyu's tragedy was from this.
引文
①散见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3—6卷,中华书局,1992年。
    ②《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中华书局,1987年,1044页。
    ①《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8-1039页。
    ①徐凯:《论雍乾枢要之臣张廷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91-98页。
    ②赵秉忠:《桐城张氏父子并跻相位论》,《清史研究》,1995第4期。
    ③方宁胜:《张廷玉的吏治思想及其实践》,《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80-80页。
    ④宋希斌:《浅谈康雍乾重臣张廷玉》,《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70—71页。
    ①《清史资料》第4辑《大义觉迷录》卷1,中华书局,1983年,10-11页。
    ②《清世宗实录》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史资料》第4辑《大义觉迷录》卷1,11页。
    ④并见《清世宗实录》卷45,雍正四年六月甲子;又见《永宪录》卷四。
    ①《清世宗实录》卷45,雍正四年六月甲子。
    ②《清世宗实录》卷40,雍正四年正月戊辰。
    ③《清史资料》第4辑《大义觉迷录》卷1,45页。
    ④孟森:《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孟森政论文集刊》,中华书局,2008年。
    ⑤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收在《康雍乾三帝评议》,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247页。
    ①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神秘的面纱》,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25页。
    ②冯尔康:《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③《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谕。另见《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一册,83—84页。
    ④王锤翰:《清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9年,49页。
    ⑤《上谕内阁》,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谕。
    ⑥王锺翰:《清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9年,50页。
    ⑦《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⑧王锺翰:《清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9年,51页。
    ①《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②姚念慈:《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收在《燕京学报》第二十六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1页。
    ③姚念慈:《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收在《燕京学报》第二十六期,140页。
    ④《清史资料》第4辑《大义觉迷录》卷3,121页。
    ⑤《清史资料》第4辑《大义觉迷录》卷3,121页。
    ⑥《清史资料》第4辑《大义觉迷录》卷3,121页。
    ①《清世宗实录》卷87,雍正七年十月丁未。
    ②《上谕内阁》,雍正四年十月初二日。
    ①《清圣祖实录》卷291,康熙六十年三月乙丑。
    ②《上谕内阁》,雍正七年八月十八日谕。
    ③《清世宗实录》卷23,雍正二年八月乙亥。
    ④陈寿祺辑《尚书大传》卷1下《虞夏传》。
    ⑤《朱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六年十二月初八日折及朱批。
    ⑥《上谕内阁》,雍正七年正月初九日谕。
    ①《清高宗实录》卷1,雍正十三年八月戊子,141页。
    ②《清高宗诗集》第5集,卷91《游狮子园》。
    ③郭成康:《乾隆大帝·上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146页。
    ④《啸亭杂录》卷1,圣祖识纯皇条,13页。
    ⑤《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①白新良:《乾隆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444页。
    ②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387页。
    ③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398页。
    ④《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谕。另见《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一册,83—84页。
    ⑤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507页。
    ①《清高宗实录》卷1066,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乙未。
    ②《清世宗实录》卷65,雍正六年正月庚辰。
    ③《上谕内阁》,雍正三年三月十三日谕。
    ①《上谕内阁》,雍正三年九月三十日谕。
    ②《上谕内阁》,雍正四年十月初五日谕。
    ③《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
    ④《清史资料》第4辑《大义觉迷录》卷3,129页。
    ⑤《上谕内阁》,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谕。
    ⑥《上谕内阁》,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谕。
    ⑦《上谕内阁》,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谕。
    ①《清世宗实录》卷44,雍正四年五月乙巳。
    ②《清高宗实录》卷5,雍正十三年十月己丑。
    ③《上谕内阁》,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谕。
    ④《上谕内阁》,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谕
    ①《清世宗实录》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丙午。
    ②《清世宗实录》卷7,雍正元年五月庚子。
    ③《宫中档·朱批奏折·民族事务类》,岳钟琪雍正元年五月初九日折朱批。
    ④《永宪录》卷3,208页。
    ⑤《上谕内阁》,雍正三年七月十二日谕。
    ⑥沈日富《沈端恪公年谱》之《沈端恪公遗书》。
    ①《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五年初五日条。
    ②冯尔康:《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126页。
    ③宫中杂件,第331卷,第1-4号,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上谕。
    ④《清太祖实录》卷8,天命七年三月乙酉。
    ⑤姚念慈:《多尔衮与皇权政治》,收在《清初政治史探微》,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262页。
    ①姚念慈:《多尔衮与皇权政治》,收在《清初政治史探微》,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03页。
    ②《清圣祖实录》卷236,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巳。
    ③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389页。
    ④《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①《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3,54页;另见《清高宗实录》卷1,雍正十三年八月庚寅条。
    ②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收在《康雍乾三帝评议》,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239页。
    ①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收在《康雍乾三帝评议》,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256页。
    ②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59页。
    ③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62—65页。
    ④《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1,19页。
    ①《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3,45页。
    ②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收在《康雍乾三帝评议》,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236页。
    ③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收在《康雍乾三帝评议》,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236页。
    ④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清史论丛》第6辑,1985年。
    ①《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卷1,6页。
    ②《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卷1,6页。
    ①《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卷1,7页。
    ②《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3,43页。
    ③《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1,19页。
    ①《朱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四年八月初六日折朱批。
    ②《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1,18页。
    ③《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1,19页。
    ④《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3,45页。
    ⑤徐凯:《论雍乾枢要之臣张廷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91页。
    ①《清世宗实录》卷82,雍正七年六月癸未。
    ②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十三《张文和公事略》。
    ①《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2,34页。
    ②杨珍:《明清皇权高度集中与强化的历程——以明内阁、清军机处为中心》,《中国史学》第九卷,1999年。
    ①《清史稿》列传75《张廷玉传》。
    ②《清世宗文集》卷8《朱批谕旨序》。
    ③《清史列传》卷12《觉罗满保传》。
    ①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对传统说法之质疑,兼析奏折制之源起》,《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21页。
    ②熊良钟:《中国古代宰相传》之《张廷玉》,广东旅游出版社,2010年。
    ③《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4,69页。
    ①《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2,29页。
    ②《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2,32页。
    ③《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3,43页。
    ④《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3,44页。
    ⑤《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5,47页。
    ⑥张廷玉:《澄怀园文存》卷9《国朝馆选录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影印本,1997年。
    ⑦《郎潜纪闻》卷13,628条张文和历主试事。
    ①《清高宗实录》卷156,乾隆六年十二月乙未。
    ②《郎潜纪闻》卷5,197桐城张氏六代翰林,93页。
    ③《清史列传》卷18《刘统勋传》,1386页。
    ④《上谕内阁》,雍正六年八月初九日谕。
    ⑤《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卷5,84页。
    ⑥《啸亭杂录》卷4,汉人任满缺条,112页。
    ①《上谕内阁》,雍正六年八月初九日谕。
    ②《文艺从编》第1辑,《允撰允禟案·穆景远口供》。
    ①《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2,20页
    ①《澄怀园文存》卷7《御制乐善堂全集序》。
    ②《澄怀园文存》卷7《御制乐善堂全集序》。
    ③《乐善堂全集定本》,卷27。
    ①《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3,53页。
    ②《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3,54页。
    ③《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3,54页;另见《清高宗实录》卷1,雍正十三年八月庚寅,146页。
    ④《清高宗实录》卷1,雍正十三年八月庚寅,146页。
    ⑤《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3,55页。
    ⑥《郎潜纪闻》卷五,217条,101页。
    ①《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4,69页。
    ②《清高宗实录》卷22,乾隆元年七月甲午。
    ③《郎潜纪闻》54条,另见《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亦见《澄怀园文存》卷3《三老五更议》。
    ④《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7页。
    ①《清高宗实录》卷1,雍正十三年八月戊子。
    ②朱诚如:《清史图册·乾隆朝·政务篇》,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3页。
    ③周远廉:《乾隆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9页。
    ④冯尔康:《乾隆初政与乾隆性格》,《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39页。
    ⑤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438页。
    ①《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②《清高宗实录》卷184,乾隆半年二月癸巳。
    ③《清高宗实录》卷184,乾隆八年二月癸巳。
    ④《清高宗实录》卷411,乾隆十七年三月辛巳。
    ⑤白新良:《乾隆朝文字狱述评》,《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3期。
    ①《资治通鉴》卷245,唐文宗太和八年十月。
    ②《清高宗实录》卷114,乾隆五年四月甲戌。
    ①张廷玉:《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5,47页。
    ②汪由敦:《桐城张公墓志铭》,收在《张廷玉年谱》附录,103页。
    ③汪由敦:《桐城张公墓志铭》,收在《张廷玉年谱》附录,101页。
    ④《澄怀园语》卷1,第九。
    ⑤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3,48页。
    ①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2,34页。
    ②韦庆远:《论雍乾交替与治道同异》,《史学集刊》,1991年第1期,42页。
    ①郭成康:《乾隆大帝·上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242页。
    ②白新良:《乾隆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235页。
    ③《啸亭杂录》卷6,张文和之才条,183页。
    ④《啸亭杂录》卷1,不喜朋党条,20页。
    ①《啸亭杂录》卷1,不喜朋党条,20页。
    ②《清史列传》卷十九《张照传》,1452页;另见《清高宗实录》卷1,雍正十三年八月庚寅,146页。
    ③《清史列传》卷十九《张照传》,1452页;另见《清高宗实录》卷1,雍正十三年八月庚寅,146页。
    ①《清高宗实录》卷156,乾隆六年十二月乙未。
    ②《清史稿》列传89《刘统勋传》。
    ③《清史列传》卷18《刘统勋传》,1386页。
    ①《清史列传》卷22《讷亲传》,1633页。
    ②《清史列传》卷18《刘统勋传》,1386页。
    ③《清史列传》卷18《刘统勋传》,1386页。
    ④《郎潜纪闻》卷5,197条,桐城张氏六代翰林。
    ⑤《清史列传》卷18《刘统勋传》,1386页。
    ①《清高宗实录》卷180,乾隆七年十二月丙申。
    ②《清史列传》卷22《讷亲传》,1640页。
    ③《清史列传》卷22《讷亲传》,1641页。
    ④《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5,84页。
    ⑤《清史列传》卷22《讷亲传》,1641页。
    ⑥《清史列传》卷20《傅恒传》,1489页。
    ①《啸亭杂录》卷1,傅文忠条,22页。
    ②韦庆远:《论雍乾交替与治道同异》,《史学集刊》,1991年第1期,43页。
    ③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6,95页。
    ①《郎潜纪闻》卷五217条,101页。
    ②《清史稿》列传十三《扬古利传》。
    ①《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7页。
    ②《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4-1035页。
    ①《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8页。
    ②《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8页。
    ③《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7页。
    ④《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6页。
    ⑤《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7页。
    ⑥《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8页。
    ⑦《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8-1039页。
    ①《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卷2,34页。
    ②《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9页。
    ③《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0页。
    ④《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0页。
    ⑤《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1页。
    ⑥《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4页。
    ⑦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卷五,80页。
    ⑧《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4页。
    ①《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4页。
    ②《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4页。
    ③《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4页。
    ④《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38—1039页。
    ①《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5页。
    ②《清史列传》卷14《张廷玉传》,1046页。
    ①徐凯:《论雍乾枢要之臣张廷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98页。
    [1]萧爽:《永宪录》,中华书局,1959年。
    [2]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3]蒋良琪:《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
    [4]王先谦:《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
    [5]昭琏:《啸亭杂录》,何英芳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
    [6]黄本骥:《历代职官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7]《大义觉迷录》载《清史资料》第4辑,中华书局,1983年。
    [8]陈康祺:《郎潜纪闻》,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9]《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年。
    [10]赵翼:《檐曝杂记》,中华书局,1984年。
    [11]梁章矩:《枢垣纪略》,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12]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年。
    [13]《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14]《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15]《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16]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
    [17]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1991年。
    [18]张廷玉:《张廷玉年谱》,中华书局,1992年。
    [19]《雍正朝起居注册》,中华书局,1993年。
    [20]钱仪吉纂《碑传集》,中华书局,1993年。
    [21]张廷玉:《澄怀园语》,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
    [22]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
    [23]张廷玉:《澄怀园文存》,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
    [24]《上谕内阁》,浙江书局刊本。
    [25]弘旺:《皇清通志纲要》,清抄本,国家图书馆藏。
    [26]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光绪十年湘阴李氏刻本。
    [1]孟森:《清史讲义》,中华书局,2007年。
    [2]王锺翰:《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
    [3]王云五:《清代政治思想》,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
    [4]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三联书店,1980年。
    [5]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1980年。
    [6]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
    [7]冯尔康:《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
    [8]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华书局,1986年。
    [9]左步青选编《康雍乾三帝评议》,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
    [10]《清代外史》,在《清代野史》第1辑,巴蜀书社,1987年。
    [11]白新良:《乾隆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
    [12]周远廉:《乾隆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13]唐文基、罗庆泗:《乾隆传》,人民出版社,1994年。
    [14]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5年。
    [15]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6]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人》,学苑出版社,1997年第2版。
    [17]冯尔康:《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18]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
    [19]唐瑞裕:《清代乾隆朝吏治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20]陈捷先:《雍正写真》,远流出版社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21]陈捷先:《乾隆写真》,远流出版社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22]史景迁:《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时报文化出版企业,2002年。
    [23]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神秘的面纱》,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24]朱诚如:《清史图册·乾隆朝·政务篇》,3页,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25]郭成康:《乾隆大帝·上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
    [26]林乾:《康熙惩治朋党与清代集权统治》,台北正展出版社,2003年。
    [27]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
    [28]何龄修:《五库斋清史丛稿》,学苑出版社,2004年。
    [29]来新夏:《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年。
    [30]白新良:《清史考辨》,人民出版社,2006年。
    [31]姚念慈:《清初政治史探微》,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32]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33]王锺翰:《清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9年。
    [34]熊良钟:《中国古代宰相传》,广东旅游出版社,2010年。
    [1]史长青:《乾隆皇帝与张廷玉的恩怨》,《春秋》,1974年第9期。
    [2]冯尔康:《康熙朝的储位之争与胤禛的胜利》,《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
    [3]黄瑶:《试论康熙对民族关系的处理》,《贵阳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
    [4]李宪庆、白新良《康、雍之际继嗣制度的演变》,《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3期。
    [5]鄂世镛:《浅谈雍正用人》,《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6]阎学仁:《雍正并非篡位》,《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7]沈景鸿:《清代名臣张廷玉的晚节》,《故宫学术季刊》,1983年。
    [8]许曾重:《论康乾盛世的几个问题》,《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第1、3、4期。
    [9]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清史论丛》,1985年号。
    [10]戴逸:《乾隆初政和“宽严相济”的统治方针》,《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第1期。
    [11]左步青:《乾隆初政》,《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第4期。
    [12]黄十庆:《清代的引见制度》,《历史档案》,1988年第1期。
    [13]李新达:《乾隆帝与<贰臣传>》,《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
    [14]郭成康:《清乾隆朝疯汉文字狱探析》,《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第3期。
    [15]赵志强:《军机处成立时间考订》,《历史档案》,1990年第4期。
    [16]阎光亮:《论乾隆初期宽严济政策的形成》,《辽宁大学学报》,1990年第 4期。
    [17]韦庆远:《论雍乾交替与治道同异》,《史学集刊》,1991年第1期。
    [18]白新良:《乾隆朝文字狱述评》,《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3期。
    [19]徐凯:《论雍乾枢要之臣张廷玉》,《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20]赵秉忠:《桐城张氏父子并跻相位论》,《清史研究》,1995第4期。
    [21]姜相顺:《康熙帝晚年立储之谜》,《满族研究》,1995年第1期。
    [22]任青:《清初奏折探析》,《清史研究》,1996年第3期。
    [23]严文郁:《张廷玉配享太庙的风波》,《历史月刊》,1996年第4期。
    [24]高翔:《也论内阁、军机处和专制皇权——对传统说法之质疑,兼析奏折制之源起》,《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
    [25]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于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4期。
    [26]郭成康:《雍正密谕浅析—兼及军机处设立的时间》,《清史研究》,1998年第1期。
    [27]朱诚如:《清康雍乾宫廷内部矛盾与皇嗣制度改革》,《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3期。
    [28]杨珍:《明清皇权高度集中与强化的历程——以明内阁、清军机处为中心》,《中国史学》第九卷,1999年。
    [29]方宁胜:《张廷玉的吏治思想及其实践》,《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0]宋希斌:《浅谈康雍乾重臣张廷玉》,《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
    [31]郭成康:《帝王心理与文字狱》,《寻根》,2003年第2期。
    [32]陈捷先:《雍正即位是不是篡位》,《历史月刊》,2004年第8期。
    [33]樊树志:《“康乾盛世”的文化专制与文字狱》,《书摘》,2006年第9期。
    [34]冯尔康:《乾隆初政与乾隆帝性格》,《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5]姚念慈:《魏象枢独对与玄烨的反思》,《清史论丛》,2008年号。
    [36]姚念慈:《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燕京学报》第二十六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