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评价与建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统计,从1979年至2001年6月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7.6061万家,协议外资金额71123.06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3712.79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外商的投入,在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增加就业、培植税源、完善市场等方面起了推动作用。但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主要手段是税收优惠,这种单一的手段已在多年的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已不符合“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指出的“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现国民待遇”的要求。
     本文在较翔实地总结我国涉外税收优惠体系的基础之上,客观评价了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认为其设置的实际效果表明并未实现利用外资目标,而且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但是,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还会长期存在,这是由于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了效率和公平,是一国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税收竞争的态势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放弃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因此,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必须进行动态调整,最后本文分析了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因素,根据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来选取相应的直接或间接优惠工具,并结合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给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写作得到了我的导师梁蓓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借此机会,我要向梁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她在三年研究生期间给予我在学习、生活、工作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诲,这使我终生受益。
引文
1、窦清红:《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2、郑榕:《涉外税收优惠理论述评》,税务与经济,1998年第6期
    3、葛开珍:《税收优惠的负效应分析》,当代财经,1997年第6期
    4、张道庆:《正确认识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的作用》,税务与经济,1998年第5期
    5、刘剑文,熊伟:《国民待遇与外资税收优惠政策之改革》,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6、汤鸿:《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
    7、胡凌,谢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及启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2期
    8、王劲颖:《国际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税率下降趋势及其一体化进程》,经济科学,2001年第2期
    9、储敏伟等:《国际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及中国对策》,财经研究,第26卷第1期
    10、刘小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税收优惠国际协调》,科技与经济,1998年12月第11卷(增刊)
    11、四川省国际税收学会课题组:《涉外税收优惠应体现国民待遇原则》,经济学家,2000第6期
    12、邓力平等:《效率、公平、主权、协调—对税收国民待遇的再认识》,涉外税务,1997年第9期
    13、金芳:《外国直接投资激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14、杨志清:《国际税收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
    15、朱清:《论所得税的国际竞争》,http://www.cnjj.com.cn
    16、杨灿明:《浅析国际间的税收竞争》,http://www.cnjj.com.cn
    17、Mihir A, Desai: "FDI IN A WORLD OF MULTIPLE TAXES", http://www.nber.org/papers/w8440
    18、Jacques Morisset: "How Tax Policy and Incentives Affe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ttp;//www.oecd.org
    19、梁蓓:《国际投资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马栓友:《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21、刘文华:《WTO与中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22、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中国加入WTO与税收改革》,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23、[美]马丁·费尔德斯坦:《税收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4、杨志清:《国际税收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赵黎明:《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税收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