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诗意的航行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争议的作家”,沈从文研究可谓是异彩纷呈,但作为文艺家的沈从文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沈从文还写了许多文论。在这些文论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对写作所涉及到的一般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体现了丰厚的写作学思想。本文侧重的是写作学研究。本文认为,作家兼写作教师的沈从文对写作、写作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实践,探究他的写作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写作、写作教学将不无裨益。况且,对沈从文写作思想的研究也是从一个侧面补充、丰富对他的成就的认识。
     沈从文的写作思想体现了浓浓的诗意,抓定了事物“最美丽与最调和的风度”。他向往自由的王国,超功利地看待世界,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内心充满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他认为写作要源于信仰,要把写作奉为事业,不做“作家”,怯于发表,追求美感;认为学习写作应尊重耐性,注重拓展心灵;他“随意”讲课,让学生“自由”作文,“爱心”执教。
     沈从文写作思想也有其局限。他的见解大多源于自己的写作经验,显得较感性。总体来看,他属于“作者型”的写作教师,有写作理论的欠缺和对教学规律研究的欠缺两大缺陷。
Shen Congwen was a disputed writer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e studies on him and his works are rich and colorful, but the research about him as a writer of literary theory hasn't got due attention. In fact, Shen wrote many essays on literary theory, many of which are summary of his writing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probing of some general writing problems, reflecting his rich thoughts of writing theory. This thesis lays emphasis on the research of Writing Subject. This paper holds that, Shen, as a writer and writing teacher, had some original views and practice on writing and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Investigating his thoughts on writing theory does good to today's writing and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Moreover, the research is also to replenish and enrich the recognition of his achievement from a profile.
    Shen's writing thoughts is poetic, grasping "the most beautiful and the most harmonious bearing". He looks forward to the kingdom of freedom, treats the world beyond utility, and persists in pursuing the beautiful. He is sympathetic, loving, idealistic and romantic. He believes that writing must originate from one's belief .One should look writing as a cause rather than play the "writer". He should be prudent in publishing his writings and pursue aesthetic feeling; he thinks that when one learns to write, he should be patient and put a premium on expanding the mind. He gave lectures casually, let the student write "freely", teaching whole heartedly.
    But Shen's thoughts on writing have their limitations. As his views mostly come from his own writing experience, they seem to be perceptual .On the whole, he belongs to the " author-type" writing teacher and lacks a systematic writing theory and the study on the laws of teachings.
引文
1 《从文自传·附记》,见《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5页。
    2 参见尼姆·威尔士:《现代中国文学运动》,《新文学史料》1978年第1期。
    3 吴蕴东:《新时期以来〈边城〉研究述评》,载《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3期。
    4 [日]小岛久代:《沈从文研究在日本》,见《沈从文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4页。
    5 关于沈从文研究现状,笔者还参阅了以下文献。尚礼、刘勇主编:《20世纪中国文
    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第九章“沈从文研究”部分,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
    版;晓行:《关于几位中国现代作家研究综述》,载《作品与争鸣》1984年第5期;
    赵学勇:《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近年来沈从文研究述评》,载《文学评论》1986
    年第6期;云冬:《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研究述评》,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
    文·社科版)1995年第4期;邓琼:《90年代沈从文研究综述》,载《南开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5期;杨瑞仁:《近二十年来国内沈从文与外国文学比较研
    究述评》,载《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杨瑞仁:《域外学者关于沈从文与
    世界文学比较研究述略》,载《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等等。
    6 《从文自传·女难》,见《沈从文散文》第2集,中国广播电视公司出版社1994年版,第82页。
    7 [德]海德格尔著 郜元宝译 张汝伦校:《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8 《从文自传·学历史的地方》,见《沈从文散文》第2集,中国广播电视公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页。
    9 严文井:《谁也抹煞不了他的存在》,见凌宇编:《湘西秀士——名人笔下的沈从文 沈从文笔下的名人》,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62页。
    10 巴金:《怀念从文》,见《湘西秀士——沈从文笔下的名人 名人笔下的沈从文》,第174页。
    11 《水云集·水云》,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国内版),第294页。
    12 黄永玉:《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见《湘西秀士——名人笔下的沈从文 沈从文笔下的名人》,第61页。
    
    
    13 《水云集·水云》,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265页。
    14 《〈长河〉题记》,见《沈从文散文》第三集,第404页。
    15 黄永玉:《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湘西秀士——名人笔下的沈从文 沈从文笔下的名人》,第62页。
    16 《新晴集·喜新晴》,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357页。
    17 《水云集·水云》,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276页。
    18 《水云集·水云》,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279页。
    19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见《沈从文散文》第2集,第14—15页。
    20 汪曾祺:《与友人谈沈从文》,见范用编:《晚翠文谈新编》,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69页。
    21 王英琦:《用整体人格向世界说话》,载《写作》2001年第6期。
    22 樊斌:《“写作精神”谈》,载《写作》2003年第4期。
    23 《序跋集·〈篱下集〉题记》,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4页。
    24 《讲演录·小说作者和读者》,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295页。
    25 《新废邮存底·二十》,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58页。
    26 《讲演录·小说作者和读者》,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294页。
    27 《创作杂谈·给志在写作者》,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08页。
    28 《创作杂谈·给志在写作者》,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09页。
    29 《水云集·致唯刚先生》,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262页
    30 《水云集·水云》,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273页。
    31 《序跋集·〈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5页。
    32 《讲演录·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314页。
    33 《续文学论·抽象的抒情》,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113页。
    34 《续文学论·抽象的抒情》,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113页。
    35 《续文学论·抽象的抒情》,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113页。
    36 《讲演录·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314页。
    37 金介甫:《沈从文论》,见荒芜编:《我所认识的沈从文》,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28页。
    38 金介甫:《沈从文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326页。
    
    
    39 《烛虚·长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292页。
    40 《续文学论·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86页。
    41 《烛虚·烛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271页。
    42 巴金:《怀念从文》,见《沈从文笔下的名人 名人笔下的沈从文》,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176页。
    43 贺仲明:《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44 《水云集·致唯刚先生》,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261页。
    45 金介甫:《沈从文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29页。
    46 《金蔷薇·第一篇短篇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37页。
    47 池莉:《写作的意义》,载《文学评论》1994年第5期。
    48 潘新和:《站在写作教育的制高点上——对中国写作教育史的宏观思考》(代前言),见《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49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新乐府序》,见张声怡、刘九洲主编:《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50 《文学运动杂谈·文学者的态度》,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50页。
    51 《续废邮存底·职业与事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59页。
    52 《续废邮存底·职业与事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60页。
    53 《新废邮存底·二十一》,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61页。
    54 《续废邮存底·职业与事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60页
    55 《新废邮存底·二十一》,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62页。
    56 《续废邮存底·职业与事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60页。
    57 《续废邮存底·职业与事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59页。
    58 《续废邮存底·职业与事业》,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60—361页。
    59 《续废邮存底·学习写作》,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55—356页。
    60 《新废邮存底·十二》,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40页。
    6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第1616页。
    6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第1153页。
    63 《创作杂谈·给志在写作者》,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10页。
    64 吴立昌:《“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65 金介甫:《沈从文论》,见荒芜编:《我所认识的沈从文》,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15页。
    66 王凯符、张会恩主编:《中国古代写作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67 曹丕:《典论·论文》,见《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9页。
    68 《艺术教育·滥用名词的商榷》,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242页。
    69 《续文学论·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83页。
    70 《文学运动杂谈·文学者的态度》,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51页。
    71 《文学运动杂谈·文学者的态度》,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51-152页。
    72 《文学运动杂谈·文学者的态度》,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52页。
    73 《序跋集·〈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5页。
    74 《续废邮存底·给一个军人》,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53页。
    75 《讲演录·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见《沈从文散文》第3集,第310页。
    76 汪曾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见《晚翠文谈新编》,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47页。
    77 《新废邮存底·七》,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26页。
    78 《新废邮存底·二十》,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58页。
    79 《废邮存底·给一个写小说的》,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05页。
    80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见《古人论写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9页。
    81 刘勰:《文心雕龙·指瑕第四十一》,见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4页。
    82 梁章钜:《退庵学文》,转引自许树棣:《历代名家写作经验介绍》,语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页。
    83 裴显生主编:《写作学新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98页。
    84 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451页。
    85 见《中国古代写作学》,第295页。
    86 韩寒:《零下一度·自序》,见《零下一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87 谢有顺:《写作的恐惧》,见《我们并不孤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5页。
    
    
    88 谢有顺:《写作的恐惧》,见《我们并不孤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7页。
    89 参见[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43页。
    90 《创作杂谈·论技巧》,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04页。
    91 《沫沫集·论穆时英》,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203页。
    92 《创作杂谈·论技巧》,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105页。
    93 《沫沫集·论穆时英》,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203页。
    94 《新废邮存底·十五》,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46页。
    95 《孟子·离娄上》,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0页。
    96 (清)汪琬:《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6-257页。
    97 《庄子·寓言》,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0页。
    98 (明)陆时雍:《诗境总论》,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4页。
    99 (明)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6页。
    100 袁枚:《书茅氏八家文选》,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8页。
    101 (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八《诗法论》,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9页。
    102 (宋)吕本中:《夏均文集序》,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2页。
    103 (明)唐顺之:《董中峰侍郎文集序》,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3页。
    104 (宋)吕本中:《夏均文集序》,见《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第252页。
    105 矛盾:《关于艺术的技巧》,见《作家谈创作》(上卷),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第204页。
    106 巴金:《探索之三——随想录卅九》,见《讲真话的书》,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408页。
    107 巴金:《探索之三——随想录卅九》,见《讲真话的书》,第407页。
    108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萧望卿:《永远地拥抱作家的工作不放》等。
    109 《怯步集·沉默》,见《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61页。
    110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30页。
    111 《废邮存底·致〈文艺〉读者》,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18页。
    112 《续废邮存底·给一个大学生》,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34页。
    
    
    113 《新废邮存底·十五》,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46—47页。
    114 郑笑枫:《坚实地站在中华大地上——访著名老作家沈从文》,见《我所认识的沈从文》,第149页。
    115 潘新和:《站在写作教育的制高点上——对中国写作教育史的宏观思考》(代前言),见《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116 《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25页。
    117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见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8页。
    118 陆机:《文赋》,见《古代文论名篇详注》,第95、96页。
    119 《废邮存底·给一个读者》,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31页。
    120 《新废邮存底·二十五》,见《沈从文文集》第12卷,第72—73页。
    121 《废邮存底·谈创作》,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14页。
    122 《废邮存底·情绪的体操》,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29页。
    123 《废邮存底·情绪的体操》,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27页。
    124 《废邮存底·情绪的体操》,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30页。
    125 《废邮存底·情绪的体操》,见《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327页。
    126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见《沈从文散文》第2集,第20—21页。
    127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见《沈从文散文》第2集,第13页。
    128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0页。
    129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见《文心雕龙今译》,第250页。
    130 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转引自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4页。
    131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28页。
    132 胡适:《中学作文的教授》,转引自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页。
    133 陈平原:《吴宏聪与西南联大的故事》,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10日。
    134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34页。
    135 谢泳:《研究西南联大》,见《旧人旧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页。
    
    
    136、137 萧万卿:《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见巴金、黄永玉等著:《黄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
    137 萧万卿:《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见巴金、黄永玉等著:《黄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
    138 萧万卿:《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见巴金、黄永玉等著:《黄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页。
    139 韩大华:《科学、艺术、哲学是作文教学走向开放的支柱》,见《写作指引》,《语文学习》编辑部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140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40页。
    141 赵勇:《沈从文写作教学法的当代启示》,载《写作》2000年第3期。
    142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29—130页。
    143 邓云乡:《沈从文师》,见孙冰编:《沈从文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144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30页。
    145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30页。
    146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30页。
    147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见《汪曾祺文集·散文卷》,第130页。
    148 《从艾略特“诗人批评家”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见王润华:《沈从文小说新论》,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1、《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国内版)。
    2、刘一友、向成国、沈虎雏编:《沈从文别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
    3、《沈从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范桥、吴子慧、小飞编:《沈从文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5、沈从文:《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沈从文、张兆和:《从文家书:从文兆和书信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7、河东编:《沈从文妙语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8、沈从文:《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
    9、沈从文等著:《湘西风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0、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1、凌宇编:《湘西秀士——名人笔下的沈从文 沈从文笔下的名人》,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12、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三联书店1985年版。
    13、[美]金介甫著 符家钦译:《沈从文传》,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
    14、[美]金介甫著 符家钦译:《凤凰之子:沈从文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
    15、[美]金介甫著 虞建华、邵华强译:《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编:《沈从文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7、尚礼、刘勇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8、林非主编:《沈从文名作欣赏》,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19、王保生:《沈从文评传》,重庆出版社1995年。
    20、糜华菱:《沈从文年表简编》,载《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3期。
    21、巴金、黄永玉等著:《黄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2、荒芜编:《我所认识的沈从文》,岳麓书社1986年版。
    23、龙冬主编:《沈从文:无从驯服的野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24、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5、吴立昌:《“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6、吴立昌:《沈从文作品欣赏》,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7、黄献文:《沈从文创作新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8、孙冰编:《沈从文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29、彭晓勇编著:《边城圣手——沈从文》,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
    
    
    30、陆建华主编:《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1、范用编:《晚翠文谈新编》,三联书店2002年版。
    32、[新加坡]王润华:《沈从文小说新论》,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33、吴小美:《中国现代作家与东西方文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4、贺仲明:《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35、《巴金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36、《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37、《写作指引》,《语文学习》编辑部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8、王克俭:《文学创作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9、刘国正、陶伯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名家作文论》,文心出版社1992年版。
    40、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1、张定远编:《作文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2年版。
    42、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3、《古人论写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4、刘锡庆主编:《中国写作理论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5、张声怡、刘九洲主编:《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46、王凯符、张会恩主编:《中国古代写作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7、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8、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9、潘新和主编:《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0、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1、祈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2、孙移山:《写作方法与技巧》,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3、于冰:《写作构思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54、裴显生主编:《写作学新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5、唐弢:《文章修养》,三联书店1998年版。
    56、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修订版。
    57、孙绍振:《审美形象的创造——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8、蔡毅:《创作之秘——文学创作发生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
    60、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6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3、谢有顺:《我们并不孤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4、雷体沛:《存在与超越:生命美学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5、[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6、[苏]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67、魏列萨耶夫著,蓝英年译:《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8、丹纳著 傅雷译:《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69、[德]瑙曼等著:《作品、文学史与读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70、[法]米·杜夫海纳著:《审美经验现象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71、[美]乔纳森·卡勒著 李平译:《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2、薛文华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3、李文阁 王金宝著:《生命冲动——重读柏格森》,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4、康健:《生命之约——重读尼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5、[美]N·沃尔斯托夫:《艺术与宗教》,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76、[美]韦德·巴斯金编:《萨特论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7、萨特:《词语》,三联书店1989年版。
    78、[德]海德格尔著 郜元宝译 张汝伦校:《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79、[德]M·海德格尔著 彭富春译 戴晖校:《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80、李辉:《李辉文集·往事苍老》,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
    81、谢泳:《旧人旧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2、《作家谈创作》,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