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河南红枪会研究(1913-1953)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红枪会起源于河南。它在民初经历产生和初步发展,二十年代中期以后迅速成长,“中外驰名”。①红枪会的活动对河南乃至整个华北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国初年社会秩序动荡,尤其是地处中原的河南政权迭次更替,“战事频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天灾水旱,无年无之,一般民众,既苦军阀之重敛,又遭土匪之骚扰,彼等于无可如何中,不得不设法自卫”,②加上“文化闭塞,风气卑陋,无教育无实业”,③尚武的乡风习俗等原因,红枪会因之产生。
     红枪会的组织制度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程序性。内容大体包含成员构成、组织结构、暗语誓词、禁忌会规、仪式派别等方面。从职能上,红枪会组织分文、武两团部。其信仰在各地不一,总的来说信仰多神。其宗旨随着时势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卫、防御再到进攻、索取,继而叛乱的演化过程。
     大革命时期的河南红枪会迅速崛起,出现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河南民众遭受天灾人祸,受打击力度尤其沉重,其中军费庞大、苛捐杂税是直接原因,官绅支持是间接原因。组织类型有民众自发组织、地主豪绅组织和受政党影响组织三种,集中分布于豫西和豫南。河南红枪会传教抗官御匪,名声“大噪于一时”,④与各派政治势力的重关系纷繁复杂,尤其是和北洋军阀之间的关系更是忽敌忽友,不断穿插变化。在国民政府及中共的积极策动下,河南红枪会在北伐和农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中共最终没有能够通过“拿得住”红枪会这个群众势力,⑤来实现对农民阶级的领导,农民运动在国民党新军阀的残酷镇压之下最终失败,红枪会走向沉寂。
     土地革命时期的河南“兵灾迭成,灾役频降,创钜痛深”,致使民众“水深火热之孑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⑥因为前期的巨大影响,散居各地的红枪会仍然有不断的活动。中共河南党组织在开辟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红枪会这个最大的民间革命势力采取了积极灵活的策略原则,争取了其中最大多数来支持革命。这样不仅壮大了革命阵营,而且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最终形成了正确的枪会工作策略总方针,成功发动豫南信阳一带红枪会参与地方暴动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
     抗战时期的河南半壁江山沦入敌手,河南民众在水深火热中倍受蹂躏。同时,“年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河南成为“无灾不备”、“集合了各种灾难的大成”的省份。①面对天灾人祸,河南当局节节败退,留下来的也只知贪污腐败,加重盘剥,造成各地政权“真空”,土匪横行。这一切使得红枪会不仅迅速“复活”,发展迅猛,而且由于国民党、共产党及日本侵略军三方政治势力的介入,出现了大分化、大组合。抗战初期的河南红枪会战绩显著。由于没有进步的思想指导,加上武器窳败,在敌人的军事压迫、政治引诱和收买下,抗战中期以后,除根据地的红枪会被成功改造,瓦解消亡以外,敌占区红枪会(除却浚县天门会)在日军的策动下逐渐失去抗日革命性,大都发展成为反动组织。同时期,冀鲁豫边区党委的枪会工作理论和实践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共河南党组织枪会工作日益成熟。
     抗战胜利以后,红枪会的生存空间变小,自身势力日益削弱,加上国民党大肆收编地方武装,并沿习前期对红枪会的庇护和利用政策,勾结河南红枪会进一步特务化、匪化,扮演反共反人民的角色,红枪会最终沦落为“反动会道门”甚至“土匪”的代名词,在河南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全面取缔。
     综观河南红枪会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因为动荡的社会背景,及红枪会众自身无智识,领导权多被地主豪绅或国民党顽固派窃取,会众自身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不能明辨去从,一直改变不了被人利用的命运。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除却解放战争时期),河南红枪会也起过一些进步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红枪会在两个发展高峰期——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一直面临来自国共两党的争取。和国民党不能与之展开有效的“合作”相比,中共枪会工作实践成就巨大,其实践经验的不断提升与枪会政策的日益成熟相辅相成,两者经历了一个交替互动的上升过程。一方面出台了相当多的策略细则,为最大范围内争取红枪会众,促进其组织的最终消亡作了很好的铺垫;另一方面,中共河南党的枪会工作实践也经历了从主动争取会首到发动会众再到组建革命性枪会的过程。另外,日本侵略军对河南红枪会的拉拢,建立在对华北农村的大量调查之上,通过对中共的策略分析,把中共视之为真正的对手,不惜与中共展开争取红枪会的拉锯战,争取民心的持久战。对日本侵略军的枪会政策及其实践演变,需要全面考察,科学分析。红枪会的发展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The Red Spears was a people's self-protection organization for resisting bandits in the early days of Republic China. It had inherited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dopting religion, preaching by the predecessors of Golden bell cover and the Boxers. It originated in Henan. From the early days of Republic China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had brought enormous revolutions to the Henan society. With the change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it had converted into semi-political organizations inclining to different factions. There was no doubt that it ha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nan society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munists.
     This thesis constitutes6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Henan Red Spears' background of its origin, including the factors of religion, warrior spirit, natural calamity, collective bustup, government's corruption and conscription, backward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culture.
     Chapter two deals with the Red Spears'belief and framework, including blackart, mystification, disciplines, uniforms, weapons, and many similar groups, and etc. Its aim had undergone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from the defensive to claim to rebel process.
     The last four chapters talks about Henan Red Spears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especially in its two peaks,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s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it wa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political fac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ertain political faction and Henan Red Spears was delicate. It didn't have any reliable ally.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ive cooperation and the KMT could not make and the Red spears, the Communists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accomplishment in i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improving and the strategies increasingly mature were mutual. A new strategy for considerable promoted its organizational demise. Practice through a process that took the initiative to the first to launch the congregation to form a revolutionary Red Spears. It needs to be focused that Japanese invaders eventually concluded the Communists was his real rivals after a lot of investigation of rural area of North of China. Nevertheless。After many years'seesaw battles for the Red spears between the Communists, Japanese invaders was defeated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invaders'policy and practice.
     During the Liberation War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completely controlled by the KMT to resist the communists by means of organizing the Red Spears.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social conduct, all superstitious organizations must be dissolved. Eventually, the Red Spears was defended by the Communis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nan Red Spears'fate depended on the others'strategy, not on its own nature.
引文
① 绮园:暴动新年,《布尔塞维克》,第17期,第551552页,1928年2月13日出版
    ② 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在信阳遂平间工作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8日
    ③ 陈己生演讲河南情形,《申报》1921年1月31日,第10版
    ④ 明生:元代的红枪会,《现代评论》1927年,第7卷第158期,第27页
    ⑤ 河南省委报告——关于目前政治状况、党内工作情形及枪会问题决议(1927年9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81——89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3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申报》1930年11月5日,第14版
    ①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10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① 莱丁:奋起保卫祖国的红枪会,《新语周刊》第1卷第4期,第74——75页,1938年
    ② 《洛宁县志》卷二,风俗,贾毓鹗等修,1917年铅印本
    ③ 莱丁:奋起保卫祖国的红枪会,《新语周刊》第1卷第4期,第74——75页,1938年
    ④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24卷21期,1927年11月10日日出版,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51——52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⑤ 《申报》1930年5月1日,第12版
    ① 《申报》1929年3月28日,第17版
    ① 林冰吉:关于红枪会运用的诸问题,《时事类编》第16期,1938年特刊,第37页
    ① 扶湘:红枪会的研究,《双十月刊》第5期,1928年
    ② 王永仁:大刀会,《逸经》第二十五期第7677页,1937年3月出版
    ③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24卷21期,1927年11月1O日
    ④ 《申报》1930年11月5日,第14版
    ⑤ 林冰吉:关于红枪会运用的诸问题,《时事类编》第16期,1938年特刊,第37页
    ① 目前的政治形势与边区党的任务——信锡华在冀鲁豫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4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58——25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陈独秀:《红枪会与中国的农民暴动》,《向导》第158期,1926年6月
    ① 据《郏县文史资料》第一辑记载,郏县吴堂村民在1910年就已开始练习硬肚。
    ②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16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③ 豫人御匪之金钟罩,《晨报》,1921年1月16日
    ④ “红枪会在洛之势力”,《晨报》,1925年9月22日
    ⑤ 为简略见,本文一概统称为红枪会。
    ⑥ 扶湘:红枪会的研究,《双十月刊》第5期,1928年
    ⑦ 郑振宇:河南农民状况报告,1927年3月19日汉口《民国日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41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⑧ 李见荃:天门会始末记,民国《林县志》卷十四·大事记,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
    ① 1912——1949年河南省军政长官更迭一览表,《河南文史资料》第5辑,第156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3月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军事》(三),第738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③ 代省长就职受阻,《中州钩沉》,第47——48页,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编,上海书店,1994年4月
    ④ 袁世凯家的狗,http://bbs.tiexue.net/post_3165329_1.html
    ⑤ 《安阳文史资料》第三辑,第9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年
    ① 《自由报》1912年8月19日,转引自《河南现代史》,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2——33页
    ② 魏少游等:关于赵倜的几件事,《河南文史资料》第31辑,第15115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9年
    ③ 两任督军两重天,《中州勾沉》第48页,上海书店,1994年4月;《河南现代史》,第40页,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① 李炳之:跟张福来任参谋长的回忆,《河南文史资料》第33辑,第6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0年
    ② 皖系军阀段祺瑞统治时期的河南议会,http://bbs.tiexue.net/post_2_2921057_1.html
    ③ “学究省长”,《中州勾沉》第47页,上海书店,1994年4月
    ④ 1912——1949年河南省军政长官史迭一览表,《河南文史资料》第五辑,政协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3月版,第154页。
    ⑤ 汴梁旅游记,《晨报》1920年5月1日,第六版
    ① 《许昌县志》卷四,民政,风俗,第335页,王秀文修,1923年石印本
    ② 《项城县志》卷五,地理志,风俗,第443页,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
    ③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确山县农民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7月1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重修滑县志》(1),卷七,民政第四,风俗,第525页,王翰园修,1932年铅印本
    ⑤ 《林县志》卷十,风士,第564页,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
    ⑥ 委员劝办实业河南,《申报》1907年8月18日,第12版
    ⑦ 《林县志》卷十,风土,第564页,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
    ⑧ 吴世勋:《河南》,第36页,中华书局,1926年,转引自贾贵浩:河南近代农村集市的特点与作用,http://www.hprc.org.cn/cnki/zdsj/200906/t20090610_7662.html
    ⑨ 《林县志》卷十,风土,第565页,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
    ⑩ 《洛宁县志》卷二,风俗,商贾,第222页,贾毓鹗等修,1917年铅印本
    11 《巩县志》卷七,风俗,第397页,刘莲青、张仲友修,1937年刊本
    ① 《项城县志》卷五,地理志,风俗,第443页,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
    ② 《许昌县志》卷四,民政风俗,第335页,王秀文等修,1923年石印本
    ③ 《重修滑县志》(1),卷七,民政第四,风俗,第527页,王翰园修,1932年铅印本
    ④ 《泌阳县志》卷三,风土志,第165页,倪明进修,道光4年刊本
    ⑤ 《重修卢氏县志》卷二,地理风俗,第164——165页,贵泰等纂,1933年刊印本
    ⑥ 调查豫省实业报告,《晨报》1920年4月5日,第10版
    ⑦ 吴贼治下之郑州,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6日
    ⑧ 国学论坛》经济史论》浙江省河南商会:近代河南工商业的发展,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54622
    ⑨ 陈己生演讲河南情形,《申报》1921年1月31日,第10版
    ⑩ 《申报》1926年3月30日,第9版
    11 总指挥部政治部在西平、郑州间工作概况之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1日——2日
    12 河南社会近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9日
    13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在豫工作之报告,曾广兴、王全营:《北伐战争在河南》第342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① 《扶沟县志》(1-4),卷十,风土志,风俗,第557页,熊灿修,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
    ② 《巩县志》卷七,风俗,第397页,刘莲青、张仲友修,1937年刊本
    ③ 《光山县志约稿》卷一,风俗志,晏兆平编,1926年铅印本
    ④ 胡健关于军委工作的报告,1927年10月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141143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3413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小元巡视河南给中央的综合报告——工农情况、党群工作,1931年7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1932年),甲5,第45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⑥ 胡健关于军委工作的报告(1927年10月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141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3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⑦ 《安阳县文史资料》第5辑,第6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4年
    ① 《项城县志》卷五,地理志,风俗,第444445页,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
    ② 中共鄂豫边给中共中央的报告边‘字第一号——政治经济、群众斗争、党务概况、特委成立经过及今后工作计划,1930年1月10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5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③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第51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④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经济形势和党的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31年10,《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175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⑤ 《舞阳县志》卷六,道光15年刊本
    ⑥ 《泌阳县志》卷十二,艺文志,泌阳训俗俚言六十首,第871页,倪明进修,道光4年刊本
    ⑦ 《申报》1920年12月14日,第10版
    ⑧ 信阳党的组织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8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29029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陈己生演讲河南情形,《申报》1921年1月31日,第10版
    ① 总指挥部政治部在信阳、遂平间工作概况之报告,1927年5月28日汉口《民国日报》,曾广兴、王全营:《北伐战争在河南》,第318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
    ② 《辉县市志》第789——790页,辉县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③ 《唐河县志》第650页,唐河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④ 河南社会近况(续),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30日,第一张第三页
    ⑤ 《偃师县风土志略》第119页,乔荣筠等撰,1934年石印本
    ⑥ 总指挥部政治部在西平、郑州间工作概况之报告,1927年7月1日——2日汉日《民国日报》,《北伐战争在河南》,第325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
    ⑦ 总指挥部政治部在西平、郑州间工作概况之报告,1927年7月1日——2日汉日《民国日报》,曾广兴、王全营:《北伐战争在河南》,第324页、325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
    ⑧ 陈少敏:冀南通讯,《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一辑(上)1921,7——1937,7,第96页,本书编辑组,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① 《林县志》卷七,教育,第469页,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
    ② 总指挥部政治部在信阳、遂平间工作概况之报告,1927年5月28日汉口《民国日报》,曾广兴、王全营:《北伐战争在河南》,第318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
    ③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在豫工作之报告,《北伐战争在河南》第341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
    ④ 《光山县志约稿》,卷二,教育,第203页,晏兆平编,1926年铅印本
    ⑤ 《巩县志》卷七,风俗,第395页,刘莲青、张仲友修,1937年刊本
    ⑥ 《许昌县志》,卷四,民政风俗,第335页,王秀文等修,1923年石印本
    ⑦ 《续荥阳县志》卷五,学校,第283页,张向晨修,1934年铅印本
    ⑧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141页、第173页、第10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⑨ 汴梁旅游记,《晨报》1920年5月1日,第六版
    ⑩ 陈己生演讲河南情形,《申报》1921年1月31日,第10版
    ① 《确山县志》(1——2),第361页,李景堂纂,1931年排印本
    ② 向云龙:红枪会善后问题,1928年2月7、8 日《晨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56——158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③ 郁青:河南彰德的农民概况,《安阳文史资料》第2辑,第169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1987年
    ④ 《申报》1920年12月14日,第10版
    ⑤ 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1925年10月10日),转引自庞守信: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9、20、2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通史》,第4卷,第106页——10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⑦ 《河南建设月刊》,创刊号,《丛录》,第2页,转引自《河南通史》,第4卷,第287页,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⑧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20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⑨ 《扶沟县志》(14),卷十,风土志,风俗,第557页,熊灿修,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
    ① 杂记,《续安阳县志》卷末,第1681页,1933年铅印本
    ② 巩县自然灾害,《巩县文史资料》第15辑,第30——3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巩县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
    ③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16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④ 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1909年5月13日,《列宁全集》第2卷,第37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⑤ 守愚:直系余孽对河南民众之剥削,《向导》第五集第186期,1927年1月31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99——20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郑振宇:河南农民状况报告——在(武昌)河南武装农民代表大会上,1927年3月19日《汉口民国日报》,转引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41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⑦ 向云龙:红枪会善后问题,1928年2月7、8日《晨报》,转引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54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⑧ 《申报》1927年8月4日,第16版
    ①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126、133、141、16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② 豫省剿匪之无效,《申报》1918年5月16日,第7版
    ③ 《重修滑县志》(4),卷二十,大事记,纪事,土匪纪略,第16481655页,王翰园修,1932年铅印本
    ④ 常永海、杜明道:淇县灭匪始末,《淇县文史资料》第5辑,第9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淇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4年
    ⑤ 《申报》1927年8月4日,第16版
    ⑥ 《申报》1935年12月30日,第8版
    ⑦ 时评,豫匪,《申报》1922年10月31日,第3版
    ⑧ 郑振宇:河南农民状况报告——在(武昌)河南武装农民代表大会上,1927年3月19日《汉口民国日报》
    ① 《重修滑县志》(1),卷七,民政第四,风俗,第525页,王翰园修,1932年铅印本
    ② 《光山县志约稿》卷一,风俗志,晏兆平编,1926年铅印本
    ③ 《项城县志》卷五,地理志,风俗,第442页,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
    ④ http://blog.163.com/jj901019@126/blog/static/17185724820109298109739/
    ⑤ 危拱之:关于豫南武装工作补充报告,1940年6月17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899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⑥ 时评,豫匪,《申报》1922年10月31日,第3版
    ⑦ 《申报》1925年11月12日第5版
    ⑧ 红枪会在洛之势力,《晨报》,1925年9月22日
    ⑨ 老梅:论北方民众的潜势力,1927年5月16日上海《民国日报》,《星期评论》,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54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⑩ 豫东红枪会的反抗斗争,《新闻报》1926年5月25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77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扶湘:红枪会的研究,《双十月刊》第5期,1928年
    ② http://baike.baidu.com/view/78391.htm
    ③ 《申报》1929年3月28日,第17版
    ④ 霁帆:“介绍河南的红枪会”,《中国青年》第六卷第一号(126期)第917页,1926年6月10日
    ⑤ 莱丁:奋起保卫祖国的红枪会,《新语周刊》第1卷第4期,第7475页,1938年
    ⑥ 孟惕:红枪会,《新北方》(月刊)(1931年),第2卷第2期,第68页
    ① 振振:河南的红枪会,1928年12月8、9、10、14、1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64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②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24卷21期,1927年11月10日出版,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51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③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69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④ 枕薪:河南之红枪会,《国文周报》第4卷,第24期
    ①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确山县农民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日——7月19日
    ② 霁帆:“介绍河南的红枪会”,《中国青年》第六卷第一号(126期)第917页,1926年6月10日
    ③ 纪直南各县红枪会,1927年4月1日天津《大公报》
    ④ 子贞:反奉战争中之豫北天门会(四月二十九日通信),《响导》周报第五集第17期第21632164页,1927年6月8日出版,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65167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崔振荣等:忆林县东油村天门大会农民武装起义,《中共林县党史资料》第3442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44344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孟惕:红枪会,《新北方》(月刊)(1931年),第2卷第2期,第68页
    ① 鄂豫皖军委会对红枪会的策略,1931年9月11日,《鄂豫皖根据地》第二册,第499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文灰辑:红枪会,《逸经》第25期,第77页,1937年3月
    ③ 红枪会实习记,《晨报》,1928年1月30日
    ④ 豫省黑枪会之内幕,《申报》,1929年1月9日,第10版
    ⑤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70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⑥ 红枪会实习记,《晨报》,1928年1月30日
    ⑦ 赵一浩:“红枪会”、“绿枪会”,《上蔡文史资料》,第1辑,第6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⑧ 红枪实习记,《晨报》,1928年1月30日
    ⑨ 振振:河南的红枪会,1928年12月8、9、10、14、1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⑩ 王永仁:大刀会,《逸经》第25期第7677页,1937年3月
    11 知非:红枪会之分析及其观念之错误,《农村月刊》1930年第14期,第15页
    ① 河南各省邪教之流行——有红枪硬肚等教,性质与义和团无异,1923年2月15日《晨报》
    ② 孟惕:红枪会,《新北方》(月刊)(1931年),第2卷第2期,第35页,
    ① 枕薪:河南之红枪会,《国闻周报》第4卷,第24期。
    ② 红枪实习记,《晨报》1928年1月30日
    ③ 中外大事记:南北匪患:红枪会之真像,《兴华》第24卷,第39期,4344页,1927年
    ④ 文灰辑:红枪会,《逸经》第25期第77页,1937年3月
    ① 红枪会实习记,《晨报》1928年1月30日
    ② 振振:河南的红枪会,1928年12月8、9、10、14、1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63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③ 王永仁:大刀会,《逸经》第25期,第7677页
    ④ 练功法术真相——拿刀方法:左手握刀把后部,一直往下平放,严禁前后推拉,更忌向有棱角的地方砍。刀过之后,皮肤出现一道白线,稍过一时就变成红色。也有一时不慎,被砍得皮破血流的,则敷以黄表纸,以符水喷之,黄表有止血作用,当时不至露出马脚。排枪事先必须在没人的地方把子弹的火药大部取出,留下的火药以能把弹头退出枪筒并使人听到响声为限度。柴化周:洛阳地区红枪会的兴起与消灭,《河南文史资料》第10辑,第6869页;或是用钢枪先用真了弹打靶,后将了弹头拔去再来试人,自然打不着人;如用十枪土炮,先用充足的火药打靶,后用少许药量打人,因为药少子送不到,自然中途坠落于地;把枪架在枪架上,打靶时则瞄准命中,打人时则将枪头昂起,使了弹从人顶上打过去。鄂豫皖区军委会对红枪会的策略,1931年9月11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50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振振:河南的红枪会,1928年12月8、9、10、14、1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① 振振:河南的红枪会,1928年12月8、9、10、14、1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② 文灰辑:红枪会,《逸经》第25期,第77页,1937年3月
    ③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7273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④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24卷21期,1927年11月10日
    ⑤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737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⑥ 霁帆:“介绍河南的红枪会”,《中国青年》第六卷第一号(126期)第9--17页,1926年6月10日
    ⑦ 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在信阳遂平间工作概况,1927年5月28日,《汉口民国日报》
    ⑧ 振振:河南的红枪会,1928年12月8、9、10、14、1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①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24卷21期,1927年11月10日
    ② 何谓红枪会——发源地河南荥阳县之实地调查,1926年8月24日《晨报》
    ③ 河南红枪会大械斗,烧杀六百余家,《申报》1926年1月11日,第5版
    ④ 豫南红黄绿三枪会大决斗,1926年7月8日长沙《大公报》
    ⑤ 《陕县志》第1册·大事记,欧阳珍修,1936年铅印本
    ⑥ 《申报》1927年8月4日,第16版
    ① 王永仁:大刀会,《逸经》第二十五期第76——77页,1937年3月出版
    ② 枕薪:河南之红枪会,《国闻周报》第4卷,第24期,
    ③ 郭堪波:大名一带红枪会,1928年4月3、4日《晨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60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④ 黄德柱整理:汝南红枪会,《汝南文史资料》第4辑,第4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汝南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⑤ 西报之河南新讯——红枪会之性质,上海《民国日报》,1922年4月13日
    ⑥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67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⑦ 王永仁:大刀会,《逸经》第二十五期第7677页,1937年3月
    ⑧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68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⑨ 韩晓亭:通许、杞县、睢县一带红枪会活动纪实,《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6236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豫省黑枪会之内幕,《申报》1929年1月9日,第10版
    ② 孟惕:红枪会,《新北方》(月刊)(1931年),第2卷第2期,第8页
    ③ 红枪实习记,《晨报》1928年1月30日
    ④ 黄德柱整理:汝南红枪会,《汝南文史资料》第4辑,第4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汝南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⑤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7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⑥ 栗文飞、尚庆恩:黄旗会长汪怀秘,《安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189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市委员会文史 资料研究会,1989
    ① 红枪会会规秘诀,《安阳市区会道门汇集》(内部资料),编号:0113,安阳市公安局,1988年7月
    ② (日)末光高义:《支那之秘密结社与慈善结社》,转引自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第119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③ 李大钊:《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1926年8月8日,《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8页,河南 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84年10月
    ① 老梅:论北方民众的潜势力,1927年5月16日上海《民国日报》《星期评论》,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53——154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② 枕薪:河南之红枪会,《国闻周报》第4卷,第24期,
    ③ 指黄河以北,非指河北省。下同。
    ④ 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在信阳遂平间工作概况,1927年5月28日,《汉口民国日报》
    ①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24卷21期,1927年11月10日
    ② 匡济:冯玉祥统治下的河南,《布尔塞维克》第二卷第三期第122页,1929年1月4日
    ③ 吴贼治下之郑州,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6日
    ④ 《申报》,1926年3月30日,第9版
    ① 郑振宇:河南农民状况报告——在(武昌)河南武装农民代表大会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19日
    ② 靳云鄂横征暴敛,《新中州报》1927年3月13日
    ③ 《重修信阳县志.兵事》卷18,第777778页,陈善同等修,1936年铅印本
    ④ 豫西人民绝食——红枪会军队混战中巩洛一带成人间地狱,天津《大公报》1927年5月9日
    ⑤ 河南省农民报告(1926年6月),《中国农民》第2集第8期,1926年,《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9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靳军统治下的豫南惨状,《晨报》1927年5月5日
    ⑦ 河南民众反对苛捐之奋起,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7日
    ⑧ 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现代史》,第75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⑨ 中央巡视员郭树勋巡视豫南报告,1929年10月22日,《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286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⑩ 守愚:直系余孽对河南民众之剥削,《向导》第5集第186期,1927年1月31日
    11 老梅:论北方民众的潜势力,上海《民国日报》,1927年5月16日;红枪会纪略,《重修滑县志》卷二十·大事·纪事八,第1646页——1648页,王翰园修,1932年铅印本
    ① 《申报》1920年12月14日,第10版
    ② 《安阳县文史资料》第3辑,第97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2年
    ③ 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宣言,《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24日——25日,《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9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守愚:直系余孽对河南民众之剥削,《向导》第五集第186期,1927年1月31口
    ⑤ 河南政治形势与党的策略决议案——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决议,1928年2月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8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⑥ 《重修滑县志》(1),卷七,民生第四,风俗,第545--546页,王翰园修,1932年铅印本
    ⑦ 《重修卢氏县志》卷二,地理风俗,第165页,贵泰等纂,1933年铅印本
    ① 孟广文:五四前后安阳社会概况,《安阳县文史资料》第三辑,第101页
    ② 《河南安阳县志》,第1001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③ 唐世奎:对大革命时期荥阳农民运动是回忆,《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41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红枪会与豫乱——胡取宽大主义,《晨报》1925年4月8日,转引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26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⑤ 洛阳特约通信员羽君:红枪会在洛之势力,1925年9月22日《晨报》
    ⑥ 河南红枪会大械斗,烧杀六百余家,《申报》1926年1月11日,第5版
    ⑦ 洛阳特约通信员羽君:红枪会在洛之势力,1925年9月22日《晨报》
    ⑧ 山雨:南直豫北民众反抗奉军情形,《响导》周报,第188期,第20182019页,1927年2月16日
    ① 子贞:反奉战争中之豫北天门会(四月二十九日通信),《响导》周报,第5集,第17期,第21632164页,1927年6月8日出版
    ② 红枪会之组织及小史,《新中州报》,1926年1月17日
    ③ 子贞:反奉战争中之豫北天门会(四月二十九日通信),《响导》周报,第5集,第17期,第21632164页
    ④ 豫红枪会与官军开战,《晨报》,1926年5月18日
    ⑤ 素怀:河南军事状况与政治前途八月十日开封通讯,《响导》周报,第169期,第1713页1927年8月29日出版,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02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⑥ 豫红枪会与官军开战,《晨报》,1926年5月18日
    ⑦ 仁静:河南卢氏县人民对军阀之反抗,《响导》第69期,第551552页,1924年6月11日
    ⑧ 中共三门峡市党史办公室:《崤山风云录》,第38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① 河南省农民报告(1926年6月),《中国农民》第二集第八期1926年,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89——9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河南之民气——豫西红枪 豫北天门 聚众抗捐 兵匪均怕,天津《大公报》,1927年1月17日
    ③ 洛阳红枪会与张治公部激战,天津《大公报》1927年5月13日
    ④ 素怀:河南军事状况与政治前途 八月十日开封通讯,《响导》周报第169期,第1713页,1927年8月29日
    ⑤ 豫南红黄绿三枪会大决斗,1926年7月8日长沙《大公报》
    ⑥ 豫红枪会与官军开战,1926年5月18日《晨报》
    ⑦ 豫南红枪会与驻军周旋,《东方杂志》24卷9号《时事日志》
    ⑧ 豫省民变,1927年3月13日北京《晨报》
    ⑨ 豫南九县为红枪会占据,1927年5月14日天津《大公报》
    ⑩ 北京与河南镇守使2,http://bbs.tiexue.net/post_2343672_1.html
    11 豫南红枪会匪猖獗 田维勤率队进剿,1924年4月30日《晨报》
    12 土匪活动的摇篮:河南土匪的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0277b0100y87r.html
    13 常永海、杜明道:淇县灭匪始末,《淇县文史资料》第5辑,第9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安县委员会文史资 料研究会,1994年
    ① 李见荃:天门会始末记,《重修林县志》卷十四.大事记,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子贞:反奉战争中之豫北天门会(四月二十九日通信),《响导》周报第五集第17期第21632164页,1927年6月8日出版:水深火热之中州,1926年10月12日天津《大公报》
    ② 柴化周:洛阳地区红枪会的兴起与消灭,《河南文史资料》第10辑,第70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4;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66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③ 包书亮:红枪会大战龙王庙,《许昌县文史资料》第5辑,第98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许昌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2
    ④ 孟志吴:新安红枪会活动忆述,《新安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15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年
    ⑤ 梁声望、江禄章收集整理:党开展农运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红枪会”,《光州文史资料》第3辑第20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⑥ 崔祖泽:天门会在辉县,《河南文史资料》第11辑,第818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4;里丁:辉县天门会的兴衰,《辉县文史资料》第1辑,第141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
    ⑦ 姚颂年:大李村的红枪会,《临颍文史资料》第7辑,第13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颍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① 周济然:杞县红枪会统述,《杞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77、80、8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杞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② 孟裕民:陕县“红枪会”片段,《三门峡文史资料》第4辑,第14414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③ 子贞:反奉战争中之豫北天门会(四月二十九日通信),《响导》周报第五集第17期第2163——2164页
    ④ 转引自乔培华著:《天门会与共产党》,第828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⑤ 梁声望、江禄章收集整理:党开展农运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红枪会”,《光州文史资料》第3辑第2526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光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① 以上资料引自:《土地革命时期河南武装起义——概述、概况》,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编写办公室,1994年12月,未刊稿
    ② 河南发现硬肚之邪教,1921年7月24日《晨报》
    ③ 相天吉整理:1927年彰德枪会情况的调查,《安阳县文史资料》第一辑,第86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县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④ 任铁松:登封红枪会的兴起和抗暴斗争,《登封文史资料》第1辑,第3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登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年
    ⑤ 柴化周:洛阳地区红枪会的兴起与消灭,《河南文史资料》第10辑,第69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① 李振山:镇嵩军“二师”剿灭红枪会在洛河南抢掠纪实,《洛阳文史资料》第7辑,第137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
    ② 孟裕民:陕县“红枪会”片段,《三门峡文史资料》第4辑第14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三门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③ 《光山县志约稿》卷二·大事记,晏兆平编,1926年铅印本
    ④ 振振:河南的红枪会,1928年12月8、9、10、14、17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62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⑤ 常护国:信阳红枪会兴衰初探,《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48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信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⑥ 水深火热之中州,天津《大公报》,1926年10月12日
    ① 侯武昭遗稿:天门会始末纪略,《河南文史资料》第11辑,第60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4
    ② 子贞:反奉战争中之豫北天门会(四月二十九通信),《响导》周报第五集第17期第2163——2164页,1927年6月8日
    ③ 林县天门会猖獗——已杀逐四县知事,《晨报》,1927年5月16日
    ④ 林县天门会被庞炳勋部解决,《晨报》,1928年4月12日
    ⑤ 林县天门会及其首领韩欲明,1932年《林县志》卷十四.大事表,张凤台等编,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
    ⑥ 1926年1月23日《申报》,第5版
    ⑦ 孟志吴:新安红枪会活动忆述,《河南文史资料》第27辑,第113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⑧ 豫省最近之情形,1927年4月18日上海《民国日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90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⑨ 豫西各县军民一再冲突——王振报炮轰于先 吴佩孚部大杀于后 新安焚掠三十余村巩县死伤甚重,1927年5月3日天津《大公报》
    ⑩ 河南民众反对苛捐之奋起,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7日
    ① 河南各县抗捐潮,1927年3月8日天津《大公报》
    ② 确山县红枪会与军队冲突,1927年3月9日《新中州报》
    ③ 红枪会众围攻任应岐部,《正阳县志》卷三·大事记,魏松声修,1936年铅印本
    ④ 常护国:信阳红枪会兴衰初探,《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49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信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⑤ 信阳通信:信阳民变记——红枪会包围十一师团长阵亡死伤甚众第二十二旅被缴械血战三次相持五日,1927年3月19日天津《大公报》
    ⑥ 《重修信阳县志.兵事》卷18,第777——778页,陈善同等修,1936年铅印本
    ⑦ 邹连洲:魏益三军队在游河的情况,中共信阳党史资料汇编《丰碑》第5辑,第61页,中共信阳地区党史资料汇编,中共信阳地委编印,1984
    ⑧ 豫人豫匪之金钟罩,1921年1月16日《晨报》
    ① 河南之匪祸可忧,惊心动魄之老洋人军队,《申报》1923年5月17日,第7版
    ② 河南各县邪教流行,1923年2月15日《晨报》
    ③ 豫省之军队与土匪,1923年4月26日《晨报》
    ④ 河南红枪会大械斗,烧杀六百余家,《申报》1926年1月11日,第5版
    ⑤ 老梅:论北方民众的潜势力,1927年5月16日上海《民国日报》《星期评论》
    ⑥ 《禹县志》卷二·大事记,王琴林等纂修,1931年刊本
    ⑦ 《陕县志》第一册·大事记,欧阳珍修,1936年铅印本
    ⑧ 《上蔡县志》卷二·地理志·宗教,1944年石印本
    ⑨ 陈立武:我所知道的枪会及一贯道,《博爱文史资料》第3辑,第76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⑩ 陈华斋遗稿:唐河枪社概况,《河南文史资料》第14辑,第9697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
    11 王春德整理:民权东北部的红枪会,《民权文史资料》第2辑,第17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权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
    ① 梁心明:大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天门会,《河南文史资料》第11辑,第1718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4
    ② 明生:元代的红枪会,《现代评论》1927年,第7卷第158期,第27页
    ③ 孟惕:红枪会,《新北方》(月刊)(1931年),第2卷第2期,第23页
    ④ 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第5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⑤ (苏)阿.瓦勃拉戈达托夫(当时苏联派到中国来的军事顾问——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45946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豫西会匪溃窜匪首被极刑,《晨报》,1926年2月25日
    ⑦ 《陕县志》卷一,大事记,第6566页,欧阳珍修,1936年铅印本
    ① 河南省农民报告(1926年6月),《中国农民》第2集第8期,1926年,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8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霁帆:“介绍河南的红枪会”,《中国青年》第6卷第1号(126期)第917页,1926年6月10日
    ③ 河南之民气——豫西红枪豫北天门聚众抗捐 兵匪均怕,天津《大公报》,1927年1月17日
    ④ 何谓红枪会——发源地河南荥阳县之实地调查,《晨报》,1926年8月24日
    ⑤ 豫省灾祸可尤——荥阳红枪会猖獗,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12月6日
    ⑥ 豫省匪患之猖獗,《申报》1925年12月29日,第六版
    ⑦ 督署禁止红枪会布告,《新中州报》,1926年2月8日
    ⑧ 李铭西遗稿:洛阳红枪会之起落,《洛阳文史资料》第1辑,第18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
    ⑨ 省军两长布告令各县禁习邪教,《新中州报》,1923年2月7日
    ⑩ 吴佩孚禁红会,《新中州报》,1924年7月23日
    11 省军两长布告令各县禁习邪教,《新中州报》,1923年2月7日
    12 李省长禁红会,《新中州报》,1924年5月6日
    13 吴佩孚禁红会,《新中州报》,1924年7月23日
    ① 直鲁豫巡阅使发出布告禁入邪会,《新中州报》,1924年7月28日
    ② 豫南红枪会匪猖獗田维勤率队进剿,《晨报》,1924年4月30日
    ③ 红枪会首罹法网,1924年8月2日《新中州报》
    ④ 李铭西遗稿:洛阳红枪会之起落,《洛阳文史资料》第1辑,第18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
    ⑤ 潇湘:河南红枪会被吴佩孚军队屠杀之惨状,《响导》周报第158期第15451546页,1926年6月16日
    ⑥ 河南省农民报告(1926年6月),《中国农民》第二集第八期1926年,《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9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⑦ 国民军第二军之失败,《响导》周报,第147期第1369页,1926年3月27日
    ⑧ 向云龙:红枪会的起源及其善后,《东方杂志》第24卷21期,1927年11月10日
    ⑨ 河南陕军失败之现况及其原因,长沙《大公报》1926年3月17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7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⑩ 吴军洗剿红枪会——并好百姓而枪击之,1926年5月21日上海《民国日报》
    11 河南陕军失败之现况及其原因,长沙《大公报》1926年3月17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7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12 河南省农民报告(1926年6月),《中国农民》第2集第8期,1926年,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9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13 靳云鄂横征暴敛,《新中州报》1927年3月13口
    ① 任可澄莅汴后之善后表示,1926年3月23日长沙《大公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28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84年12月
    ② 潇湘:河南红枪会被吴佩孚军队屠杀之惨状(五月二十五日河南通信),《响导》周报,第158期,第15451546页,1926年6月16日
    ③ 豫东红枪会已被击散,《晨报》1926年5月19日
    ④ 河南省农民报告(1926年6月),《中国农民》第2集第8期,1926年,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8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豫红枪会势猖獗,1926年6月4日上海《民国日报》
    ① 国民军第二军之失败,《响导》周报,第147期第1369页,1926年3月27日
    ② 霁帆:介绍河南的红枪会,《中国青年》第六卷第一号(126期)第917页,1926年6月10日
    ③ 河南民众反对苛捐之奋起,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7日
    ④ 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8日
    ⑤ 河南革命势力新发展,1926年12月16日长沙《大公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76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84年12月
    ⑥ 红枪会众与吴佩孚算账,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8册,第139页,
    ⑦ 国民军第二军之失败,《响导》周报,第147期第1369页,1926年3月27日
    ⑧ 吴军洗剿红枪会——并好百姓而枪击之,上海《民国日报》1926年5月21日
    ⑨ 寇英杰解散红枪会之因果——在豫沟通樊钟秀在秦反抗刘镇华,《新申报》1926年7月28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44145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⑩ 河南省长公署致省议会公函,1926年5月21日《河南公报》2013号“公电”,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29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11 王印川疏通红枪会以利军事进行,《晨报》1927年2月27日
    12 总指挥部政治部在西平、郑州间工作概况之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1 H——2日
    13 河南战事中 奉军伤亡六万,上海《民国日报》1927年6月12日
    14 直豫红枪会为奉军南下之大障碍,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8日
    ① 奉系军阀之手忙脚乱,《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1日
    ② 豫北红枪会大举进攻奉军,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6日
    ③ 河南战事中 奉军伤亡六万,上海《民国日报》1927年6月12日
    ④ 守愚:河南军事近状,《响导》周报第188期第2017页,1927年2月16日出版
    ⑤ 红枪会与奉军战于亢村,《申报》1927年3月6日
    ⑥ 豫北奉军与天门会冲突,《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1日
    ⑦ 奉军未敢渡河,1927年3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
    ⑧ 于珍注重军纪 严禁兵士骚扰,《晨报》1927年3月6日
    ⑨ 奉军与红枪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日
    ⑩ 战区农民运动一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11日
    11 河南战事中 奉军伤亡六万,1927年6月12日上海《民国日报》
    ① 贺正中关于河南政治情况和工作情形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8月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8528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② 匡济:冯玉祥统治下的河南,《布尔塞维克》第二卷第三期第122123、126128页,1929年1月4口
    ③ 冯玉祥在河南的白色恐怖,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7778页,第80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崔振荣等:忆林县东油村天门大会农民武装起义,《中共林县党史资料》第3442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44645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李见荃:天门会始末记,《林县志》卷十四·大事记,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
    ⑥ 战区农运委员会之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2日
    ① 武汉国民政府颁发解除豫民痛苦之布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13日
    ② 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布告,1927年5月,河南省博物馆存件,《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25725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武汉国民政府慰劳河南军民代表团宣传大纲,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3日
    ④ 慰劳河南军民代表团沿途工作情形——于树德呈报军委会全文,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2日
    ① 河南慰劳士兵大会近况——中央农民部代表罗绍征之第二次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5日
    ② 罗绍徽函告河南慰劳士兵大会消息,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30日
    ③ 总指挥部政治部在西平、郑州间工作概况之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1门——2日
    ④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在豫工作之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18日至7月4日
    ⑤ 驻马店近讯,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6日:总指挥部政治部在信阳、遂平间工作概况之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8口5月28口——6月8日
    ⑥ 袁达时电告宣传列车倍受豫民欢迎,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29日
    ⑦ 确山县之军民联欢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6日
    ⑧ 总政治部在信阳召集民众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6日
    ⑨ 驻马店人民纪念五一节,《革命弥漫之河南》,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6日
    ⑩ 河南慰劳士兵大会近况——中央农民部代表罗绍征之第二次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5日
    11 四军通讯社:豫东武装农民之声势,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7日
    12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在豫工作之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18日至7月4日
    ① 武装农民欢送北伐军过前线,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6日
    ② 河南社会近况——红枪会完全拥护革命军,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9日
    ③ 老梅:论北方民众革命精神之表现,上海《民国日报》1927年6月3日
    ④ 郑振宇:河南农民状况报告——在(武昌)河南武装农民代表大会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19日;全国农民运动概观,《中国农民问题》1927年1月,《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1314页,转引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6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⑤ 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后,设立中央农民部。1924年7月起至1925年12月,以农民部的名义先后举办了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从第四届开始扩大到其他省份。此期农民运动都是在国民党的名义下开展,直接负责人多是共产党员。1926年1月,国二大通过农民问题议决案,设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以毛泽东、林伯渠、阮啸仙、肖楚女等九人为委员。27年3月起,先后设立战区农委、河南军民慰劳团、政治部办事处等组织专门协调军民关系,协助农民运动。
    ⑥ 河南农运报告——对枪会运动之分析(1927年8月30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78页,转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2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⑦ 河南的农民运动,《中国的农民问题》1927年1月出版
    ① 转引自:胡文澜:李大钊与河南农民运动,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zyldz/2007.9/18/content_8909529.htm
    ② 潇湘:河南红枪会被吴佩孚军队屠杀之惨状,《响导》周报第158期,第1545页
    ③ 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争斗。应该把原始的、自然的农民反抗引入自觉组织的经济和政治争斗。具体方法可在国民党名义之下以农民协会的组织去团结农民。宣传口号须切合与当时当地农民所可行的需要,并须于行动之前,应有充分的宣传与预备。鼓动民团农民脱离土豪地主,加入农民自卫军。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6/4428268.html
    ④ 《河南公报》1910号,1926年1月26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73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⑤ 唐世奎:对大革命时期荥阳农民运动的回忆,《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408——4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胡伦:对大革命时期的回忆,《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85——387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⑦ 杀害张虎臣全家之凶手被处决,《豫红枪会首被枪毙》,《晨报》1926年2月6日
    ⑧ 信阳成立两平民团体,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8月25日
    ① 信阳董柏村农民协会成立宣言,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9月17日
    ② 郑州区农民协会成立宣言,《新中州报》1925年11月20日,转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6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郑州农民之崛起,《新中州报》1925年11月19日,转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60——16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豫东农民之结合,《河南通俗教育报》1925年12月25日出版,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6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张海峰(曾任中共杞县特支书记、杞县地委书记、杞县农民协会主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情况的回忆》,《中共河南党史资料》,第1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23页
    ⑥ 韩晓亭:通许、杞县、睢县一带红枪会活动纪实,《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6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⑦ 杞县东冉贤区农民协会成立之盛况,《新中州报》1926年1月27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7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⑧ 豫东农民之结合,《河南通俗教育报》1925年12月25日出版,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6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⑨ 张海峰(曾任中共杞县特支书记、杞县地委书记、杞县农民协会主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情况的回忆》,《中共河南党史资料》,第1辑,第12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
    ⑩ (苏)阿.瓦勃拉戈达托夫(当时苏联派到中国来的军事顾问——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459——46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11 《京报》,1925年10月12——13日
    ① 豫东各县武装收枪风潮,《晨报》1926年1月21日第5版
    ② 河南的农民运动,《中国的农民问题》1927年1月出版,《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80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③ 杞县、荥阳、信阳等地农民协会联名通电讨吴,上海《民国日报》1926年2月19日,《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7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张海峰(曾任中共杞县特支书记、杞县地委书记、杞县农民协会主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情况的回忆》,《中共河南党史资料》,第1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123页,
    ⑤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汝南的农民运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7月1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阮啸仙:全国农民运动形势及其在国民革命的地位,《中国农民》第十期第39——42页,1926年12月出版,转引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38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⑥ 神州:国民军第二军之失败,《响导》周报第147期第1369页,1926年3月27日出版
    ① 陈独秀:《红枪会中国的农民暴动》,《向导》第158期,1926年6月16日
    ②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27年4月,《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3辑第57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6月,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5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第53页,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
    ① 对于红枪会运动之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议决案,一九二六年九月,http://www.xj71.com/2011/3930/630211.shtml
    ② 李大钊: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一九二六年八月八日,原载《政治生活》1926年,80·81期合刊,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58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③ 邓演达:河南的农民问题,《中国农民》第二集第二卷第一期第4页,1927年6月出版;把整个的红枪会变成革命的势力,《晨报》1927年7月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7页,第32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豫区关于军运、农运及国校工作的报告(1926年10月初),《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18——21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9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河南的农民运动,《中国的农民问题》1927年1月出版,《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81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② 阮啸仙:全国农民运动形势及其在国民革命的地位,《中国农民》第十期第39——42页1926年12月出版,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38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③ 河南省农民报告(1926年6月),《中国农民》第二集第八期1926年,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8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豫区关于军运、农运及国校工作的报告(1926年10月初),《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18——21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9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据1926年全国农民协会会员统计表计算出,统计表原载《农民运动》周刊,1926年8月1日出版,摘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第1718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10月出版,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8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转引自:庞守信: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7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河南通史》第4卷,第265——266页,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② 相天吉:1927年彰德枪会情况的调查,《安阳县文史资料》第1辑,第89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③ 豫区关于军运、农运及国校工作的报告(1926年10月初),《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18——21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9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河南全省红枪会联合会总部告汴民宣言,1927年7月28日《晨报》,原题为《北方治乱与红枪会》,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48——49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② 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29日
    ③ 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17日
    ① 拥护中国国民党及国民政府通电,《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01——10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反对奉鲁军阀决议案,《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103——10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发展河南农民协会组织议决案,《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104——10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统一河南武装农民组织案,《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07——10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3辑,第57页,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82年
    ⑥ 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29日
    ① 汉口《民国月报》1927年6月11日
    ② 刘明佛对豫西工作视察报告——关于郑州、洛阳、渑池、陕州的工农运动及政治状况(1927年7月1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78——80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18——11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河南农运报告——对枪会运动之分析(1927年8月3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78——80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2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河南省委报告——关于目前政治状况、党内工作情形及枪会问题决议(1927年9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81——89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30——13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河南省委对于枪会的决议,1927年9月2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1927年)第103——106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32——13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林县志》,第86页,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④ 河南农运报告——对枪会运动之分析(1927年8月3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78——80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2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安阳县志》第733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① 《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2——1926)第1515页,转引自:庞守信: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的河南农民运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慰劳河南军民代表团沿途工作情形——十树德呈报军委会全文,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2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28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常护国:信阳红枪会兴衰初探,《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49150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5
    ④ 信阳党的组织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8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29029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河南信阳县农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406407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23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常护国:信阳红枪会兴衰初探,《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50页,第15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5
    ① 河南慰劳士兵大会近况——中央农民部代表罗绍征之第二次报告,1927年5月5日《汉口民国日报》,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92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② 常护国:信阳红枪会兴衰初探,《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5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5
    ③ 河南信阳县农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406——407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239页,第24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汝南的红枪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7月1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北伐战争时期的汝南(下),http://bbs.tiexue.net/bbs196-0-1.html
    ⑥ 《重修汝南县志》卷一·大事记,陈博嘉修,1933年铅印本
    ① 黄德柱整理:汝南红枪会,《汝南文史资料》第4辑,第47——48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汝南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年
    ② 汝南农民与我军绝对合作(驻马店通讯),《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2日
    ③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汝南的农民运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7月1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北伐战争时期的汝南(下),http://bbs.tiexue.net/bbs1960-0-1.html
    ⑤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汝南的农民运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7月1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4——32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北伐战争时期的汝南(下),http://bbs.tiexue.net/bbs1960-0-1.html
    ⑦ 黄德柱整理:汝南红枪会,《汝南文史资料》第4辑,第50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汝南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年
    ① 韩晓亭:通许、杞县、睢县一带红枪会活动纪实,《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6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四军通讯社:豫东武装农民之声势,《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7日
    ③ 张海峰(曾任中共杞县特支书记、杞县地委书记、杞县农民协会主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情况的回忆》,《中共河南党史资料》,第1辑,第136——1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
    ④ 李泽青:大革命时期的确山农民暴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7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刘明关于确山暴动工作报告,1927年11月,省档案资料,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37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确山县农民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7月1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李则青:大革命时期的确山农民暴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74页、第37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庞守信、王全营:河南省最早的县农工政府,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147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② 李则青:大革命时期的确山农民暴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77——37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河南慰劳七兵大会近况——中央农民部代表罗绍征之第二次报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5日
    ④ 李则青:大革命时期的确山农民暴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8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⑤ 十一军政治部前方工作报告——确山县农民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47月19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20页——32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林壮志:回忆大革命时期的确山农民暴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7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31日
    ③ 饶秉凡:信阳风暴——北伐战争时期信阳人民反对军阀的武装斗争,信阳县《党史资料》第15期,1985年8月26日,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43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李则青:大革命时期的确山农民暴动,《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383——384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可注意之鄂北红枪会问题,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7日,第二张第四页
    ② 麻城反动势力勃发之经过,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6日,第二张第四页
    ③ 麻城惨案续讯,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日,第二张第四页
    ① 《红安县志》第198页,红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与光山红会周旋始末,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31日,第二张第四页
    ② 危机四伏的黄安,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13日,第二张第四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3),第188——18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
    ① 河南省委报告——关于目前政治状况、党内工作情形及枪会问题决议(1927年9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81——89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29——13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② 河南省委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1927年9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1927年)第117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2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③ 河南省委报告——关于目前政治状况、党内工作情形及枪会问题决议(1927年9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81——89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3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④ 常护国:信阳红枪会兴衰初探,《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53页,政协信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年
    ⑤ 河南省委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1927年9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1927年)第117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2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① 《申报》1930年11月5日,第14版
    ② 冯总司令布告——红枪等会一律改为民团实行自卫文,《河南行政月刊》第3期第2931页,1927年9月30日
    ③ 河南省委通告第七号——河南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7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47——24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冯玉祥在河南的白色恐怖,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81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 案馆,1984年2月
    ①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形势及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3月2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2212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② 冯玉样在河南的白色恐怖,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81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形势及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3月2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22——12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河南省委通告第二十九号——目前河南形势与我们的策略,1928年1月18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62——6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⑤ 刘明佛对豫西工作视察报告——关于郑州、洛阳、渑池、陕州的工农运动及政治状况(1927年7月1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年——1927年)第43——58页,转引自《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第11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年11月
    ⑥ 段继武:《温县志稿》,民国22年稿本,转引自《河南通史》第4卷,第312页,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⑦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形势及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3月2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23——124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⑧ 河南代表关于豫南工作的报告,1928年6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2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⑨ 冯玉祥在河南的自色恐怖,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81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⑩ 《申报》1928年12月30日,第6版
    11 《申报》1930年9月17日,第6版
    ① 《申报》1930年9月20日,第17版
    ② 《冯玉祥统治下的豫省东南部》,1929年2月21日,《红旗》第14期
    ③ 河南代表关于豫南工作的报告,1928年6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2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冯玉祥统治下的豫省东南部》,1929年2月21日,《红旗》第14期
    ⑤ 中共鄂豫皖特委综合报告——边区政治经济情形,党、政、军工作及工运、妇运,青运情况,1930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11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⑥ 中共鄂豫皖特委曾中生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931年2月10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17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⑦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形势及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3月2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22——12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⑧ 河南代表关于豫南工作的报告,1928年6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2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⑨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形势及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3月2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22——12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⑩ 上海《大晚报》1935年6月28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
    11 《申报》1930年5月19日,第4版
    ①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经济形势和党的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31年10,《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167——16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② 河南省委关于巡视豫南的报告——政治经济状况和党的工作情形,1933年12月2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甲6,第39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③ 河南工委会报告第三十一号——豫西政治经济状况及目前工作布置,1933年5月27日;河南工委会关于城乡群众斗争及党组织领导问题的报告,1933年10月28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甲6,第160页;第290——29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④ 河南工委会报告——关于目前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斗争情况,1933年11月2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甲6,第35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① 邢汉三:《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第2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
    ② 河南省委通告第七号——河南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7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49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河南省委关于河南日前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1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380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河南省委接受中央粉碎第三次“围剿”后新任务的决议,1931年11月1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19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⑤ 河南工作委员会报告第十三号——关于豫西的工作,1933年2月19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甲5,第4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⑥ 河南工委会报告——关十目前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斗争情况,1933年11月2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甲5,第36136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⑦ 《申报》1929年7月18日,第14版
    ②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大事记》,第329页、第331页、第33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 杂记,《续安阳县志》卷末,第1681页,方策修,1933年铅印本
    ④ 知非:红枪会之分析及其观念之错误,《农村月刊》1930年第14期,第12页
    ⑤ 豫省黑枪会之内幕,《申报》1929年1月9日,第10版
    ① 河南省委巡视员巡视豫北的情况报告,1932年,《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45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② 河南省委关于河南目前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1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384——38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文件,1929年12月2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29——3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④ 中共鄂豫边特委综合报告——边区政治经济情形,党、政、军工作及工运、妇运、青运情况,1930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13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⑤ 中共中央给鄂豫皖边界特委的指示信——关于形势任务、策略路线和群众工作问题,1930年3月22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册,第96——9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⑥ 《河南通史》第四卷,第340页,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⑦ 中共鄂豫皖特委曾中生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政治经济形势,苏维埃运动,党、团工作,工、农、妇运,军事、财政情况,1931年2月10日,《鄂豫皖革命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169页
    ① 河南各地党部工作报告,1931年2月27日——3月2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24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② 河南省委关于河南目前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1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381——38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河南省委关于河南目前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1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374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申报》1928年6月14日,第12版
    ⑤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经济形势和党的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31年10,《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16716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⑥ 河南省委关于河南目前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1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380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⑦ 鄂东北特别区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政治经济、群运、党务、军事情况及对中央的请求,1929年9月8日,第143页,《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⑧ 《申报》1928年1月26日,第8版
    ⑨ 王春德整理:民权东北部的红枪会,《民权文史资料》第2辑,第17页,政协民权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1990年
    ⑩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经济形势和党的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31年10,《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18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① 中共鄂豫边特委报告,1930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117页,第498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500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③ 鄂东北特别区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政治经济、群运、党务、军事情况及对中央的请求,1929年9月8日,第139——140页,《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④ 鄂东北特委何玉林给中央的报告,1929年5月7日,湖北省档案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第49页,《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五册,1986年6月
    ① 麻城县委报告——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情况、党务问题,1929年5月,《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244——245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② 黄安县委报告——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情况、党务问题,1929年,《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213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③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第194页
    ④ 黄安县委报告——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情况、党务问题,1929年,《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213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⑤ 麻城县委报告——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情况、党务问题,1929年5月,《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244——245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⑥ 麻城县委报告——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情况、党务问题,1929年5月,《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247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⑦ 鄂东北特别区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政治经济、群运、党务、军事情况及对中央的请求,1929年9月8日,第150页,《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⑧ 贺正中关于河南政治情况和工作情形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8月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8528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⑨ 河南省委通告第十九号——政治状况与工作,1928年8月7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96——29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⑩ 河南省军委关于河南组织状况给中央军委的报告,1931年2月2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1415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11 河南省委通告第二十四号——目前政治状况及工作方针的决议,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 3)第49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① 河南省委关于政治形势及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3月2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4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② 岳凌云、张芸生关于目前情况及今后工作意见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5月1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88--190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林县天门会及其首领韩欲明,1932年《重修林县志》卷十四.大事表,转自《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67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④ 李见荃:天门会始末记,1932年《重修林县志》卷十四.大事记。关于韩欲明的结局,学术界一致公认以上说法,然而笔者在2010年7月采访东油村相关人士,却得出大相径庭之结论。韩欲明并没有被刘惠心杀害,只是找了替身韩了民而已。理由之一,是刘惠心和韩欲明本是结拜兄弟,目前笔者能够接触到的史料还不能证实二人的这层关系。理由之二,1932年韩欲明曾和刘惠心一起回东油村,这一点亦无从考证。韩欲明后代一致认为,此次韩又被张学良所救,被送至日本终其一生,最有力的证据则是藏于梁旺兴(其奶奶是韩欲明的大姐韩龙妞)家中的一张照片(见附录)。1988年,林县曲山水泥厂与日本建立业务关系。一日,有人托西油村的销售科长郭永吉将照片给田贵仓(韩欲明外甥),却无人能识照片中人。后来,照片传至梁清泰(曾任天门会警务营营长,韩欲明侄女婿、堂外甥)手中,他一眼认出,信中西装革履的老人“一脸寒气”,就是韩欲明!并推算韩欲明当时已经有84岁。后人对照田贵仓,果然很像,都说外甥随舅,一点不假。笔者也拿着照片见到了东油村已90岁的田贵仓,二人的确神似。另有一说,韩欲明大姐去收殓韩尸时,因为官方怕天门会众暴乱,故意安排在晚上,因有看门人指认,她并没有认证韩欲明真假,即匆匆下葬。后来找到当地巫师,算出韩并未死。算来韩欲明在80年代的确已入古稀,他如果健在,为何不明示后人呢?笔者认为可能是韩已无意再卷入政治纷争,只是通过这样一种隐晦的方式,告诉后人他还在人世罢了。
    ① 陈传海、徐有礼:《河南现代史》第100——101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②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斗争史简编》,第20页,谭克绳等主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
    ① 《土地革命时期河南武装起义——概述、概况》(未刊本),第34——35页,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编写办公室,1994年12月
    ② 河南省委报告——巡视豫南、豫北之情形,1928年1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7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① 河南省委报告——巡视豫南、豫北之情形,1928年1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7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② 河南省委报告——巡视豫南、豫北之情形,1928年1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75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河南省委报告——巡视豫南、豫北之情形,1928年1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74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贺克寒关于河南工作现状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5月27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01——205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⑤ 鄂豫边革命委员报告——革委会成立经过,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和红军情况等,1930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8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⑥ 鄂豫边革命委员报告——革委会成立经过,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和红军情况等,1930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8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⑦ 鄂东北特委何玉林给中央的报告,1929年5月7日,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40页,第43,45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① 《新县志》第122页
    ② 黄安工作报告——关十黄麻暴动的经过,1927年12月14日,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112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③ 鄂豫边革命委员报告——革委会成立经过,政治经济形势,群众斗争和红军情况等,1930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8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① 梁声望、江禄章收集整理:党开展农运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红枪会”,《光州文史资料》第3辑第25——26页
    ② 光山县境内有山名弦山,故以为光山为中心,分为弦东、弦西、弦南三个区。弦南即为柴山堡。
    ① 以上资料引自:《土地革命时期河南武装起义——概述、概况》,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编写办公室,1994年12月,未刊稿
    ② 河南政治形势与党的策略决议案——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决议,1928年2月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87——8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黄安工作报告——关于黄麻暴动经过,1927年12月14日,《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第5册,第7页,湖北省档案馆,1986年6月
    ① 《鄂豫皖根据地》第4册,31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鄂豫皖根据地》第2册,497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③ 《鄂豫皖根据地》第2册,第122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④ 王树声、陈再道、詹才芳:从黄麻起义到鄂豫边割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4册,第32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① 鄂东北各县第二次联席会农民运动决议案,1929年6月9日,《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108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②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3册,第73页,第75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③ 谭克绳等主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第66页,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① 中共鄂豫边特委关于成立鄂豫边革命委员会经过的报告,1930年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50—5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岳凌云、张芸生关于目前情况及今后工作意见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5月1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 年甲3)第180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① 晓征给君畏兄的信——河南兵运、枪会、土匪工作及游击队问题,1931年9月12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48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② 河南省委巡视员巡视豫北的情况报告,1932年,《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459——461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③ 河南工作委员会报告第十六号——工委会对于一、二月份工作的检查及三月份的工作计划,1933年3月6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甲6,第60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④ 河南工委会报告——关于目前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斗争情况,1933年11月2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甲5,第371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① 福坦关于河南形势、路线错误、群运工作的报告,1931年3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47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220页,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③ 农民协会及其他农民组织——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底议决案,1928年7月9日,《六大以来》,第13页,中共中央书记处编,人民出版社,1981
    ④ 对迷信与半迷信的农民武装组织(红枪会)之关系——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底议决案,1928年7月9日,《六大以来》,第14页,中共中央书记处编,人民出版社,1981
    ⑤ 中共中央给鄂豫皖边界特委的指示信——关于形势任务、策略路线和群众工作问题,1930年3月22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册,第96——98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① 河南省委通告第二十四号——目前政治状况及工作方针的决议,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4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② 河南省委通告第二十四号——目前政治状况及工作方针的决议,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48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河南省委通告第二十四号——目前政治状况及工作方针的决议,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49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湖南省委关于各县工作决议案,1928年2月,《简史》第129页,
    ⑤ 河南省委通告第二十九号——目前河南形势与我们的策略,1928年1月18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64——6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⑥ 绮园:暴动新年,《布尔塞维克》第十七期第551——552页,1928年2月13日出版,史志,119——220页
    ⑦ 河南省委通告第二十四号——目前政治状况及工作方针的决议,1928年1月,《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5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⑧ 鄂东北特别区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政治经济、群运、党务、军事情况及对中央的请求,1929年9月8日,第165页,《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① 河南政治形势与党的策略决议案——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政治决议,1928年2月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01——103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② 河南省委关于组织问题决议案——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组织问题议决案,1928年2月3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15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③ 河南省委通告第十九号——政治状况与工作,1928年8月7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98——302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④ 岳凌云、张芸生关于目前情况及今后工作意见向中央的报告,1928年5月10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188——191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⑤ 河南省委通告第七号——河南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7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56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⑥ 河南省委给许昌中心县委的指示——关十游击战争、群运、干部问题,1932年4月1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351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⑦ 河南省委关于兵运工作的决议,1931年6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107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⑧ 河南省委关于士兵工作的指示信,1932年1月25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229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⑨ 中央军委巡视员王觉夫来信——豫南政治形势及军事工作布置,1932年2月9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1932年),甲5,第486——487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5月
    ① 河南省委通告第七号——河南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7月4日,《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甲3,第257页,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1984年2月
    ② 《布尔什维克》第十八期第580页,1928年8月20日出版,史志,120页
    ③ 中央巡视员郭树勋巡视豫南报告,1929年10月22日,《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第304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④ 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文件,1929年12月2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1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⑤ 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文件,1929年12月2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1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⑥ 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文件,1929年12月2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2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① 中共鄂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文件,1929年12月2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29——30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① 鄂豫皖区军委会对红枪会的策略,1931年9月11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册,第501——502页,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湖南省社科院等编:《湘鄂赣苏区史稿》,第56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① 林冰吉:关于红枪会运用的诸问题,《时事类编》第16期,1938年特刊,第37页
    ②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10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③ 《河南抗战简史》,第7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④ 《红安县志》第29页红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⑤ 《河南抗战简史》,第95页、第97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① 陈传海等:《河南全民抗战》,第17117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②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③ 《河南抗战简史》,第7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④ 《濮阳县志》第129——130页,濮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华艺出版社,1989年
    ① 《荥阳市志》,第624页,荥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
    ②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65——46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④ 晋冀鲁豫的生产建设,1944年2月25日,《晋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第270——271页,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
    ① 《河南抗战简史》第16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② 《河南抗战简史》,第104——10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③ 晋冀鲁豫边区八年抗日战争中人民遭受损失调查统计表,1946年1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第285——286页,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
    ④ 苏振华:开辟敌占区工作初步总结,1941年4月7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55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⑤ 纪西关于密县地委工作的综合报告,1940年,《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453页,45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⑥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34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⑦ 《扶沟县志》第8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① 《太康县志》,第92——93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② 王岗关于河南政治形势、党的工作及组织问题给长江局的报告,1938年1月3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3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③ 陈传海等:《河南全民抗战》,第17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④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40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⑤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99——10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① 纪西关于密县地委工作的综合报告,1940年,《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45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② 张翼关于仁字地委的工作报告,1940年5月30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287——28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③ 张唯尊关于豫中地委工作报告,1940年5月,《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31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④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99——10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⑤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38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①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39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②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10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③ 张翼关于仁字地委的工作报告,1940年5月30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28728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T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④ 中共豫西党委关于白象店的调查报告,1948年7月20日,《河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第46947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⑤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40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⑥ 《林县志》第119页,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⑦ 张震:东征以后,1939年7月1日,《新四军文献1》第483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从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88
    ① 《扶沟县志》,第93——9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② 《河南抗战简史》第16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③ 张守初:论河南政治现状(1932——1938),1938年4月18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544——54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① 张守初:论河南政治现状(1932——1938),1938年4月18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54654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② 《申报》,1937年6月3日,第9版
    ③ 《太康县志》,第93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④ 窦楼战斗详报,1938年10月27日,《新四军文献1》,第468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从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
    ① 《林县志》第106页,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皮定钧:中岳狂飙,《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第11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③ 窦楼战斗详报,1938年10月27日,《新四军文献1》第468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88
    ④ 彭雪枫关于与肖望东部会合后用游击支队名义致周恩来、叶剑英电,1938年10月11日,《新四军文献1》第467页
    ① 《申报》1937年6月3日,第9版
    ② 《申报》1937年8月11日,第6版
    ③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10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④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36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⑤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38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①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40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② 巩县自然灾害,《巩县文史资料》第15辑,第30——35页,政协巩县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
    ③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41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④ 《河南抗日战争史》第104页,王全营、赵保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⑤ 《河南抗日战争史》第109页,王全营、赵保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① 林冰吉:关于红枪会运用的诸问题,《时事类编》第16期,1938年特刊,第37页
    ② 北鸥:抗战中的红枪会问题,《抗战》第67号
    ③ 《新华日报》1938年6月29日
    ④ 彭真:论冀鲁豫红枪会工作,原载《群众》第一卷第22期第377——378页,1938年5月出版,《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第1417页,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员会编,1984年12月
    ⑤ 北鸥:抗战中的红枪会问题,《抗战》第67号
    ⑥ 程之汉:红枪会抗击日军片段,《孟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13——14页,政协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1990
    ① 《浚县志》第726——727页,第751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② 《浚县文史资料》第1辑,第48——49页,政协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年12月
    ③ 《河南抗战简史》,第7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版社,2005年6月
    ④ 《新华日报》1938年11月3日
    ⑤ 《申报》1938年11月14日
    ⑥ 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现代史》,第21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⑦ 秦文勤:关于“黄学”抗粮斗争情况的回忆,《社旗文史》第3辑,第136——137页
    ①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6046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扈桦:宜阳红枪会史,《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8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③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39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④ 此外,也有些人,或时机未遇,或条件不合,或头目别有所图,没有走上前三条路而按照自己计划与敌周旋。如永城县王化荣,拥有人枪千余。在永城境内从事抗日活动,中共虽对他尽力争取联合,他终未响应。他的大头目蔡某想带着部队投向国民党,他也反对,始终左右摇摆,总想自行其是。1939年冬,自己带着一部分亲信逃到国统区周家口去了。邢汉三:《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第4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⑤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⑥ 苏振华:开辟敌占区工作初步总结,1941年4月7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56556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今井武夫:《近代的战争:与中国的斗争》,转引自《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第5章,第2页(电子书)
    ② 王岗关于河南政治形势、党的工作及组织问题给长江局的报告,1938年1月3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3637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③《申报》1937年7月10日
    ④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9449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王晓华等:《国共抗战大肃奸》第134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
    ② 《申报》1938年12月25日,第7版
    ③ 《华北治安战》(下)第216220页,日本卫厅战史室编,天津政协编译,1982
    ④ 王晓华等:《国共抗战大肃奸》第135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
    ① 欧阳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第322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②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的军情报告,1941年7月,《八路军参考资料2》,第377378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1992
    ③ 邢汉三:《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70页
    ④ 陈传海等:《河南全民抗战》,第8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⑤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⑥ 陈廉编写:《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第201202页,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① 王顺堂整理:河南天仙庙道朱金刚支派的兴灭,《河南文史资料》第19辑,1986年9月,第99——101页
    ② 胡凤山:汤阴县东部地区的剿匪斗争,《豫北战斗》387388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从书,第11册,1988年
    ③ 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委会编:《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第107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
    ④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94—49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⑤ 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第34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⑥ 《浚县志》,第749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① 杨天吉:抗战时期安阳县的地方势力——局子,《安阳县文史资料》第四辑,第96页,1993年11月
    ① 杨天吉:1942年安阳县反动会门暴乱,《安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41147页
    ② 王善增:南乐红枪会的兴起与消亡,《南乐文史资料》第2辑,第5559页,政协南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1987
    ③ 陈传海等:《河南全民抗战》,第8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④ 《安阳县志》,第682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⑤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⑥ 《华北治安战》(下)第219页,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政协编译,1982
    ⑦ 皮定钧、徐了荣关于豫西敌、伪、顽情况和工作部署向集总的报告,1944年12月10日,《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第484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⑧ 和宝镜:杨贯一的戎马生涯,《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162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① 杨贯一:我与天门会;乔培华:天门会与共产党,《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33、137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② 黄友若:回忆抗战时期我在卫西的工作情况,《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240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③ 目前的政治形势与边区党的任务——信锡华在冀鲁豫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4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5825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④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443444页,荣孟源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⑤ 推进各省边区党务办法,1937年2月18日,《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443页,荣孟源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⑥ 皮定钧、徐子荣关于豫西敌、伪、顽情况和工作部署向集总的报告,1944年12月10日,《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第45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⑦ 王岗关于河南政治形势、党的工作及组织问题给长江局的报告,1938年1月3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3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⑧ 危拱之:关于豫南武装工作补充报告,1940年6月17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9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 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遍《政治》(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415页,转引自《河南抗日战争史》第80页王全营、赵保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② 陈传海等:《河南全民抗战》,第16——1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③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62——46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④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65——46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河南抗战简史》,第63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②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9749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6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④ 河南省我党领导下的武装联络情况和发展该省工作意见,1938年6月9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⑤ 谷相乾、田国芳:杨俨与直南红枪会,《濮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51页,政协濮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⑥ 和宝镜:,《浚县文史资料》第2辑,第4页,政协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⑦ 全国政协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0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3年,第134135页,转引自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第8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① 拟请在已沦陷区域树立新政治机构案,1938年3月31日,《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490——491页,荣孟源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喏 刘佩甫:浚民夜袭驻码头日本侵略军,《浚县文史资料》第1辑,第5053页,政协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③ 《浚县志》第746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① 王顺堂整理:河南天仙庙道朱金刚支派的兴灭,《河南文史资料》第19辑,第97——98页,1986年9月
    ② 皮定钧、徐子荣关于豫西敌、伪、顽情况和工作部署向集总的报告,1944年12月10日,《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第48——4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③ 《河南民国日报》1938年4月17日
    ④ 谷相乾、田国芳:杨俨与直南红枪会,《濮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51页,政协濮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⑤ 杨贯一:我与天门会,《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136——137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⑥ 和宝镜:杨贯一的戎马生涯,《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162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① 抗战中的浚县天门会,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第127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② 李先贤:发展人民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回忆中共卫西工委和四县边工委,《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227229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③ 抗战中的浚县天门会,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第122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④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⑤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8——13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⑥ 王善增:南乐红枪会的兴起与消亡,《南乐文史资料》第2辑,第5558页,政协南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1987
    ① 中央为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567页
    ② 王全营、赵保佑:《河南抗日战争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③ 《新四军文献1》第74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88
    ④ 中共河南省委保卫河南宣言,1938年2月6日《风雨》周刊第18期,《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15715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⑤ 加强河南的防卫,1938年1月26日,《风雨》周刊,第16期,《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18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⑥ 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1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⑦ 怎样处理地方武装,《新华日报》1938年6月5日
    ① 彭雪枫:目前河南应该做些什么?1938年6月14日《新华日报》
    ② 莱丁:奋起保卫祖国的红枪会,《新语周刊》第1卷第4期,第7475页,1938年
    ③ 《解放》第3卷第45期,1938年7月15日
    ④ 刘少奇: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解放》第43、44期,1938年7月
    ⑤ 彭真:论冀鲁豫红枪会工作,《群众》第一卷第22期第377378页,1938年5月
    ⑥ 刘少奇: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解放》第43、44期,1938年7月
    ⑦ 邓小平: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1月27日,《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第43页,4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⑧ 中共河南省委保卫河南宣言,1938年2月6日,《风雨》周刊第18期,转引自《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15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① 彭真:论冀鲁豫红枪会工作,《群众》第1卷,第22期,第377——378页,1938年5月
    ② 彭真在中共冀鲁晋省委活动分子会议上的讨论,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1卷,第117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③ 彭雪枫:目前河南应该做些什么?1938年6月14日《新华日报》
    ① 林冰吉:关于红枪会运用的诸问题,《时事类编》第16期,1938年特刊,第37——39页;危拱之:关于豫南武装工作补充报告,1940年6月17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9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② 北鸥:抗战中的红枪会问题,《抗战》第67号
    ③ 彭雪枫:目前河南应该做些什么?《新华日报》1938年6月14日
    ④ 怎样处理地方武装,《新华日报》1938年6月5日
    ⑤ 彭真在中共冀鲁晋省委活动分子会议上的讨论,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1卷,第117——118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① 北鸥:抗战中的红枪会问题,《抗战》第67号
    ② 刘少奇: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文献选编》抗日战争时期(一),第155页,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资料丛书,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
    ③ 第一二九师关于对红枪会的策略致韩东山电,1938年10月22日,《八路军文献》,第244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④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1月,《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第4546页,
    ① 目前的政治形势与边区党的任务——信锡华在冀鲁豫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4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5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苏振华:开辟敌占区工作初步总结,1941年4月7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55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④ 彭雪枫:论在敌人后方工作,1938年7月2日,原载《解放》第48期,转引自《文献选编》抗日战争时期(一),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资料从书,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第162页
    ⑤ 邓小平:时局和几个政策问题,1941年3月,《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一卷,第188——18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① 苏振华:开辟敌占区工作初步总结,1941年4月7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55757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林冰吉:关于红枪会运用的诸问题,《时事类编》第16期,1938年特刊,第37页
    ② 陈冰岩关于河南政治形势及十部、群众武装情况的报告,1938年8月25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11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③ 豫西工作报告大纲,1938年45月,《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15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④ 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1937年10月16日,《刘少奇选集》L卷,第85、87页,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
    ⑤ 《八路军文献》第127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从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⑥ 直南指南乐、清丰、内黄、濮(阳)北、大名等县;豫北指汲县、封丘、滑县、濮阳、东明、长垣等县。
    ⑦ 《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第58页,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委会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
    ① 张赤民:一年来敌人对冀鲁豫边的“扫荡”与我们反“扫荡”的斗争,1940年1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5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李迅:论保卫河南的武装民众工作——武装民众的四项认识,八项工作方针,1938年3月,《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223——22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③ 《河南现代史》,第218页,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④ 彭雪枫:目前在河南应该做些什么?1938年6月6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14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⑤ 危拱之:关于豫南武装工作补充报告,1940年6月17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88——89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陈冰岩关于河南政治形势及干部、群众武装情况的报告,1938年8月25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110页,第11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① 河南省我党领导下的武装联络情况和发展该省工作意见,1938年6月9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朱理治:一年来的河南工作,1938年,《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30——3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陈冰岩关于河南政治形势及干部、群众武装情况的报告,1938年8月25日,《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第116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④ 《河南抗战简史》,第47——48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⑤ 《浚县志》第746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⑥ 《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第107页,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委会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
    ① 栗文飞、尚庆恩:黄旗会长汪怀秘,《安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193197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②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关于对日军斗争的指示,1941年6月18日,《八路军文献》661——663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③ 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对敌斗争委员会关于展开全面对日斗争的指示,1941年6月22日,《八路军文献》第666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④ 冀鲁豫边区党委根据北方局关于加强交通工作,党、政、军秘密交通工作而设。通往北方局的有四条地下交通线:北线(主要传送党内文件)、中线一(从濮县起,过清丰、内黄县、安阳县、林县,中间经过卫河、安阳河、平汉路封锁线,直达太行区之林县任村和磁县贾壁交通站,长达300余华里。此线主要传送党内文件)、中线二(从内黄井店起,过汤阴县、浚县、老关嘴、乔村、三角、青山、蚕姑,中间经过平汉路封锁线,直达太行林县临淇镇交通站。此线主要护送干部)、南线(主要传送党内文件)。这些交通线在沟通华中、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北方局、延安的联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经安阳地区地下交通线过往的人员即达万余人次,其中有党的重要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第159160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
    ① 《林县志》第129页,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安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100101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① 《林县志》第131134页,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 抗战中的浚县天门会,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第124——125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③ 《浚县志》第726——727页,第751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① 和宝镜:杨贯一的戎马生涯,《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163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② 抗战中的浚县天门会,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 增刊 民国会门武装》第123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③ 和宝镜:杨贯一的戎马生涯,《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164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① 抗战中的浚县天门会,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第124125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② 《浚县志》第752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③ 乔培华:天门会与共产党,《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50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① 李先贤:发展人民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回忆中共卫西工委和四县边工委,《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230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抗战中的浚县天门会,申仲铭编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第129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② 孙自省:在浚县天门会起义的另一个角落,《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第327页,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③ 目前的政治形势与边区党的任务——信锡华在冀鲁豫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4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5825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④ 陈廉编写:《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第201202页,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① 五个月的工作报告,1940年3月10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57——15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马国选:打垮红枪会保卫新政权,《濮阳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濮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③ 杨天吉:1942年安阳县反动会门暴乱,《安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41——147页
    ① 《安阳县志》第733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② 《林县志》第116页,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③ 管金复:孙真会的兴盛与覆灭,《豫北战斗》第357——361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④ 韩先楚:冀鲁豫根据地概况,1940年,《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02页,河南 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8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8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4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④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4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⑤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⑥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6646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7247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一年来路东军事总结,1939年12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2012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直南豫北工作报告,1941年1月2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62463页,第47147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五个月的工作报告,1940年3月10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8618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韩先楚:冀鲁豫根据地概况,1940年,《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40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④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4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⑤ 目前的政治形势与边区党的任务——信锡华在冀鲁豫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4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5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五个月的工作报告,1940年3月10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8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①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9——14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②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4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目前的政治形势与边区党的任务——信锡华在冀鲁豫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0年4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25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④ 日军第26师团师团长佐伯文郎关于维护占领区“治安”问题的笔记,《八路军参考资料2》,第569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1992
    ⑤ 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课参谋长寒川吉溢对1944年秋“治安”状况的忆述,《八路军参考资料2》,第570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1992
    ⑥ 《华北治安战》(下)第472页,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政协编译,1982
    ① 危拱之:关于豫南武装工作补充报告,1940年6月17口,《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第879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② 王从吾:如何进行会门工作,1940年1月3日,《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第139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③ 《河南通史》第4卷,第507页,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河南现代史》,第384页,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① 《中原解放区史》第280页,申志诚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② 《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下),第68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③ 张峰:解放前豫西的庙道会,《三门峡文史资料》第1辑,第58页,政协三门峡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④ 石陵庙道暴动与覆灭,《宜阳文史资料》第3辑,第1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⑤ 《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下),第68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⑥ 聂维鑫:栾川县解放前后庙道会的兴衰简况,《栾川县文史资料》第3、4辑,第125128页,政协三门峡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① 王顺堂:平息毛庄红枪会暴动,《汝州文史资料》第5辑,第165168页,政协汝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6
    ② 《申报》,1949年3月10日;3月23日
    ③ 《申报》,1949年3月11日
    ④ 《申报》,1949年3月18日
    ⑤ 《申报》,1949年3月13日
    ① 甘雨民:张轸、朱其平宴请红学首领,策动信阳会道门作垂死挣扎,《信阳文史资料》第5辑,第111——112页,政协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2010
    ② 《豫北战斗》第362——363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③ 刘伯承逃亡滑县,《申报》,1946年10月5日,第2版
    ④ 栗文飞、尚庆恩:黄旗会长汪怀秘,《安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198——199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① 《安阳县志》第733——744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孟广文、张一凡:安阳红枪会覆灭记,《豫北战斗》第351356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② 胡凤山:汤阴县东部地区的剿匪斗争,《豫北战斗》第387388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从书,第11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 陆仲伟:《中国秘密社会》第一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① 陆仲伟:《中国秘密社会》第一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
    ②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18页
    ③ 《河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第431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④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五省剿匪斗争记事,袁志刚:《中国西部大剿匪》,第422页,424页,425页,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
    ① 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3卷,第183——18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② 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委会编:《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18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45页,第547页
    ① 《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下),第68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② 《浚县志》第727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③ 《豫北战斗》第362——363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④ 王顺堂:平息毛庄红枪会暴动,《汝州文史资料》第5辑,第165——168页,政协汝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6
    ⑤ 石陵庙道暴动与覆灭,《宜阳文史资料》第3辑,第15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① 《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下),第6946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② 《中原解放区史》第280——285页,申志诚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③ 聂维鑫:栾川县解放前后庙道会的兴衰简况,《栾川县文史资料》第3、4辑,第128页
    ① 王顺堂:平息毛庄红枪会暴动,《汝州文史资料》第5辑,第165——168页,政协汝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6
    ② 常护国:信阳红枪会兴衰初探,《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第155页,政协信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③ 胡凤山:汤阴县东部地区的剿匪斗争,《豫北战斗》387——388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第11册,1988年
    ④ 《登封县志》第165——166页,登封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⑤ 《浚县志》第682——683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⑥ 孟广文、张一凡:安阳红枪会覆灭记,《豫北战斗》第351356页,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⑦ 《安阳县志》681,683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① 《浚县志》第682——683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② 《浚县志》第688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③ 《浚县志》第788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④ 《上蔡县志》第515页,上蔡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三联书店,1995年
    ⑤ 《浚县志》第828页,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⑥ 《郏县志》第517页,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① 《河南安阳县志》第1014页,1016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② 《郏县志》第594页,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③ 《河南安阳县志》第1017页,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
    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第7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1.冀鲁豫军区党委:《解决会门的经验交换》(未刊本),甲字0003,河南省档案馆
    2.中共安阳县委:《安阳会门问题总结》(未刊本),1946年3月23日,河南省档案馆
    3.中共安阳县委:《会门活动材料》(未刊本),1942年,河南省档案馆
    4.中共林北县委:《会门材料初步讨论小结》(未刊本),1942年1月10日,河南省档案馆
    5.太行五专署:《豫北国民党的一般情形》(未刊本),1943,河南省档案馆
    6.中共太行区党委:《会门活动材料》(未刊本),1942,河南省档案馆
    7.《安阳市区会道门汇集》(内部资料),编号0113,安阳市公安局,1988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1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12.《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2192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3月
    13.《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14.《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民国会门武装》,申仲铭编著,中华书局,1984年5月
    15.《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四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6.《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17.《六大以前》,中共中央书记处编,人民出版社,1980
    18.《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书记处编,人民出版社,1981
    1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人民出版社,1983
    20.《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21.《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4册,本书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
    22.《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5册,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 安徽档案馆,1986年6月
    23.《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鄂东北特委、豫东南特委文件》,(1927——1934),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1985年5月
    24.《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一辑(上)1921,7——1937,7,本书编辑组,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25.《湘鄂赣苏区史稿》,湖南省社科院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26.《中州钩沉》,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编,上海书店,1994年4月
    27.《河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甲8,中央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
    28.《河南史志资料第六辑·河南红枪会资料专辑》,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84
    29.《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1987
    30.《北伐战争在河南》,曾广兴、王全营,河南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31.《河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32.《土地革命时期河南武装起义——概述、概况》,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编写办公室,1994年12月,未刊本
    33.《崤山风云录》,中共三门峡市党史办公室,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34.《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35.《抗战时期的河南省委》(二),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6.《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7.《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文献部分(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8.《日伪统治河南见闻录》,邢汉三,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
    39.《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美]约翰、亨特、博伊尔著陈体芳乐刻等译,商务出版社,1978年2月
    40.《国共抗战大肃奸》(上下),王晓华等,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
    41.《华北治安战》(上下),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天津政协编译,1982
    42.《八路军参考资料2》,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1992
    43.《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委会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7年8月
    44.《1号作战之河南会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天津政协编译委员会,中华书局,1982
    45.《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荣孟源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46.《新四军文献》(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88
    47.《文献选编》抗日战争时期(一),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资料丛书,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
    48.《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1卷,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49.《八路军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50.《豫北战斗》,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51.《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上下),赵嘉珠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5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3卷,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53.《河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1991
    54.《丰碑》,中共信阳地区党史资料汇编中共信阳地委编印,1984
    55.《民报》
    56.《申报》
    57.北京《晨报》
    58.天津《大公报》
    59.长沙《大公报》
    60.上海《民国日报》
    61.河南《民国日报》
    62.汉口《民国日报》
    63.《新中州报》
    64.《国闻周报》
    65.《新闻报》
    66.《新华日报》
    67.《自由报》
    68.《向导》周报
    69.《河南公报》
    70.《河南通俗教育报》
    71.《京报》
    72.《东方杂志》
    73.《中国农民》
    74.《兴华》
    75.《现代评论》
    76.《双十月刊》
    77.《时事类编》
    78.《群众》
    79.《抗战(上海)》
    80.《解放》
    81.《新语周刊》
    82.《布尔塞维克》
    83.《河南建设月刊》
    84.《逸经》
    85.《中国青年》
    86.《农村月刊》
    87.《新北方》
    88.《河南行政月刊》
    89.《共进》
    90.《吾友》
    91.《真光》
    92.《抗战建国大画史》
    93.《良友》
    94.《克敌周刊》
    95.《自修》
    96.《茶话》
    97.《寓言》
    98.《民意(汉口)》
    99.《民众周报(北平)》
    100.《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
    101.《改进》
    102.《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
    103.《法律评论(北京)》
    104.《西北论衡》
    105.《黄埔(重庆)》
    106.《妇女生活(上海1935)》
    107.《抗战画刊》
    108.《大同》
    109.《胜利》
    110.《燕京学报》
    111.《边讯》
    112.《警务月刊》
    113.《闽政月刊教育辑》
    114.《群言》
    115.《三六九画报》
    116.《新生活周刊》
    117.《安徽政治》
    118.《中共河南党史资料》,第1辑,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119.《河南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79
    120.《河南文史资料》第2辑,同上,1979
    121.《河南文史资料》第5辑,同上,1987
    122.《河南文史资料》第7辑,同上,1982
    123.《河南文史资料》第8辑,同上,1983
    124.《河南文史资料》第9辑,同上,1984
    125.《河南文史资料》第10、11辑,同上,1984
    126.《河南文史资料》第13、14、15辑,同上,1985
    127.《河南文史资料》第19辑,同上,1986
    128.《河南文史资料》第22、24辑,同上,1987
    129.《河南文史资料》第27辑,同上,1988
    130.《河南文史资料》第31辑,同上,1989
    131.《河南文史资料》第33辑,同上,1990
    132.《河南文史资料》第37、38辑,同上,1991
    133.《河南文史资料》第47辑,同上,1993
    134.《河南文史资料》第49辑,同上,1994
    135.《安阳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安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136.《安阳文史资料》第2辑,同上,1987
    137.《安阳文史资料》第4辑,同上,1989
    138.《安阳文史资料》第3辑,同上,1988
    139.《安阳县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安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140.《安阳县文史资料》第3辑,同上,1992
    141.《安阳县文史资料》第4辑,同上,1993
    142.《安阳县文史资料》第5辑,同上,1994
    143.《安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同上,1995
    144.《博爱文史资料》第3辑,政协博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145.《民权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民权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
    146.《淇县文史资料》第5辑,政协淇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4
    147.《上蔡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上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148.《洛阳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洛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
    149.《洛阳文史资料》第7辑,同上,1990
    150.《宜阳文史资料》第3辑,政协宜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151.《宜阳文史资料》第4辑,同上,1988
    152.《巩县文史资料》第15辑,政协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
    153.《上蔡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上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154.《汝南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汝南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155.《郏县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郏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156.《许昌县文史资料》第5辑,政协许昌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不详
    157.《新安县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新安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158.《登封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登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159.《光州文史资料》第3辑,政协潢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160.《辉县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
    161.《临颍文史资料》第7辑,政协临颍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162.《杞县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杞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163.《三门峡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三门峡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164.《三门峡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三门峡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165.《信阳文史资料》第5辑,政协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2010
    166.《信阳县文史资料》第6辑,政协信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1
    167.《丰碑——中共信阳党史资料汇编》第5辑,信阳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1984
    168.《濮阳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濮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169.《濮阳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濮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170.《孟县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
    171.《民权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民权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0
    172.《浚县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6
    173.《浚县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8
    174.《南乐文史资料》第2辑,政协南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7
    175.《栾川县文史资料》第3、4辑,政协三门峡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9
    176. 《汝州文史资料》第5辑,政协汝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96
    177.《社旗文史》第3辑,政协社旗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不详
    178.《河南通志稿》,1933年铅印本,河南省档案馆藏
    179.《正阳县志》,魏松声修,1936年铅印本
    180.《重修信阳县志》,陈善同等修,1936年铅印本
    181.《重修滑县志》,王翰园修,1932年铅印本
    182.《巩县志》,刘莲青、张仲友修,1937年刊本
    183.《汜水县志》,田金棋修,1928年铅印本
    184.《重修汝南县志》,陈博嘉修,1933年铅印本
    185.《郑县志》,周秉彝修,1934年铅印本
    186.《须荥阳县志》,张向晨修,1934年铅印本
    187.《密县志》,汪忠修,1924年铅印本
    188.《长垣县志》,宋静溪纂,1944年铅印本
    189.《光山县志约稿》,晏兆平编,1926年铅印本
    190.《项城县志》,施景舜等纂修,宣统3年石印本,成文出版社影印,1968
    191.《重修信阳县志》,王秀文等修,1923年石印本
    192.《重修卢氏县志》,贵泰、武穆淳等纂,嘉庆24年刊本,1933年铅印本
    193.《偃师县风土志略》,乔荣筠等撰,1934年石印本
    194.《许昌县志》,王秀文等修,1923年石印本
    195.《林县志》,张凤台等修,李见荃等纂,1932年石印本
    196.《安阳县志》,贵泰、武穆淳等纂,嘉庆24年刊本,1933年铅印本
    197.杂记,《续安阳县志》卷末,方策修,1933年铅印本
    198.《上蔡县志》,杨廷望纂修,康熙29年刊本
    199.《禹县志》,王琴林等纂修,1931年刊本
    200.《陕县志》,欧阳珍修,1936年铅印本
    201.《洛宁县志》,贾毓鹗等修,1917年铅印本
    202.《泌阳县志》,倪明进修,道光4年刊本
    203.《确山县志》,李景堂纂,张缙璜修,1931年排印本
    204.《扶沟县志》,熊灿修,光绪19年刊本,成文出版社影印,1968
    205.《辉县市志》,辉县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206.《唐河县志》,唐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07.《泌阳县志》,泌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08.《浚县志》,浚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209.《新县志》,新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210.《红安县志》,红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11.《濮阳县志》,濮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华艺出版社,1989
    212.《荥阳市志》,荥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新华出版社,1996
    213.《扶沟县志》,登扶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214.《太康县志》,太康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15.《林县志》,林县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216.《安阳县志》,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217.《登封县志》,登封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218.《上蔡县志》,上蔡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三联书店,1995
    219.《郏县志》,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蔡少卿:《中国秘密社会概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2.蔡少卿:《中国秘密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
    4.邵雍:《中国会道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陆仲伟:《中国秘密社会》第1卷、第5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6.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
    7.戴玄之:《红枪会》,台北食货出版社,1973
    8.戴玄之:《中国秘密宗教与秘密社会》,台湾商务出版社,1990
    9.戴玄之:《义和团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吴蕙芳:《民初直鲁豫盗匪之研究》(19121928),台湾学生书局,1990
    11.谭克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2.《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谭克绳等主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
    13.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10月
    14.乔培华:《天门会与共产党》,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15.程歗:《晚清乡土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6.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
    17.[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8.[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
    19.[美]柯文:《历史三调一——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0.[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21.[美]裴宜里:《华北的叛乱与革命者(18451945)》,池子华、刘平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22.[英]贝思飞:《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3.[日]三谷孝:《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年9月
    24.[日]长野朗著,朱家清译:《中国社会组织》,上海光明书局,1930
    2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
    26.刘汝明:《刘汝明回忆录》,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3
    27.蒋永敬:《鲍罗廷与武汉政权》,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
    28.杨愁春:《近代中国农村社会之演变》,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84
    29.刘平:《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商务印书馆,2002
    30.吴善中:《晚清哥老会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1.周建超:《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32.梁家贵:《民国山东教门史》,人民出版社,2008
    33.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三联书店,1957
    34.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书局,1931
    35.吴世勋:《河南》,中华书局,1926
    36.郭布舜:《喋血天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7.袁志刚:《中国西部大剿匪》,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
    38.《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陈廉编写,解放军出版社,1987
    39.《河南抗日战争史》,王全营、赵保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0.《河南抗战简史》,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河南人民版社,2005
    41.《河南全民抗战》,陈传海等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42.《河南通史》第四卷,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3.《河南现代史》,陈传海、徐有礼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44.《温县革命风云录》,温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印,2009
    45.《商城起义》,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46.《河南近代大事记》(18401949年),王天奖、庞守信、王全营、冯文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47.《中原解放区史》,申志诚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48.《抗战时期勃兴的会门社团劲旅——浚县天门会》,侯杏林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
    1.袁世凯家的狗,http://bbs.tiexue.net/post_3165329_1.html
    2.北京与河南镇守使2,http://bbs.tiexue.net/post_2343672_1.html
    3.北伐战争时期的汝南(下),http:/bbs.tiexue.net/bbs196-0-1.html
    4.胡文澜:李大钊与河南农民运动,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zyldz/2007.9/18/content_8909 529.htm
    5.皖系军阀段祺瑞统治时期的河南议会,http://bbs.tiexue.net/post_2_2921057_1.html
    6.贾贵浩:河南近代农村集市的特点与作用,http:/www.hprc.org.cn/cnki/zdsj/200906/t20090610_7662.html
    7.近代河南工商业的发展,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54622
    8.土匪活动的摇篮:河南土匪的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0277b0100y87r.html
    9.王向华:《国民革命时期红枪会分化原因探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0卷第1期
    10.吕书额:《国民军二军与红枪会关系述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
    11.朱金瑞:《枪会运动述议》,《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12.梁家贵:《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红枪会——以鲁、皖、苏为例》,《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2卷第4期
    13.郭小平:《论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的枪会》,《抗日战争研究》(季刊)1997年第4期
    14.倪侃:《略论大革命时期中共对红枪会的认识和策略》,《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年第3期
    15.朱晓玲:《抗战时期党对枪会认识改造的学理分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5卷第11期
    16.刘广明:《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河南红枪会的再认识》,《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2卷第4期
    17.王天奖:《近代河南枪会滋盛的社会历史原因》,《中州学刊》1997年第6期
    18.张俊英:《二十年代豫西红枪会发展原因探析》,《平顶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19.王文玉:《20世纪20年代河南红枪会述论》,《兰州学报》2004年第3期
    20.倪侃:《河南红枪会与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
    21.吴宏亮:《中国共产党与河南红枪会》,《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22.梁福烈:《北洋军阀时期河南红枪会的活动》,《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8期
    23.王全营:《大革命时期的河南红枪会》,《中州学刊》,1983年2月
    24.罗宝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河南红枪会》,《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3期
    25.陈士农、林浣芬:具有地方特点的工农武装割据政策——柴山保根据地的开辟初探,《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26.程艳、邵雍:《实用主义光环笼罩之下的河南红枪会》,《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7.申仲铭:《外国和台湾的“红枪会”研究》,《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3期
    28.张晓东:《民国河南红枪会研究(1916——1928)》,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9.吕书额:《西北军(国民军)与红枪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0.龙辉:《河南红枪会组织分化原因研究(1926——1929)》,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1.张仲秋:《北洋政府时期河南红枪会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2.梁福烈:《红枪会研究(1912——1951)》,南京大学博士毕业论文(未刊稿),1999年
    33.罗霄:《抗日战争时期红枪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