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肇始于清末“修律”的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已臻成熟。南京国民政府的民事诉讼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清末民初的民事诉讼立法成果,学习和借鉴了国外民事诉讼立法的最新经验。在22年的时间里,通过三部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正,使民事诉讼法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七章,通过史论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围绕南京国民政府的三部民事诉讼法典,对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从清末和民初继承的民事诉讼立法遗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及其对民事诉讼立法实践的贡献,南京国民政府三部民事诉讼法典的立法过程及条文变迁,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的特别法,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条例》的比较,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的实施等问题,分专题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是对南京国民政府之前的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发展历程的回顾。首先,重点考察了清末修律运动中的民事诉讼立法,对《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民事诉讼暂行章程》、《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的立法过程及其主要争议作了具体分析。其次,对民国初期民事诉讼立法的艰难探索做了简要的梳理,在阐述民国初年民事诉讼立法承袭清末立法成果的基础上,特别介绍了北洋政府的《民事诉讼条例》和广州军政府的《民事诉讼律》,进而总结这一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重要成就与局限。通过对清末民初的民事诉讼立法的回顾,我们可以对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的国内渊源,对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民事诉讼立法时的民事诉讼法制的现状及其前因后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第二章梳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并分析了其对民事诉讼立法的贡献。
     第一节简单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学专业教育中的民事诉讼法学情况。从1906年京师大学堂讲授民事诉讼法之后,民事诉讼法学作为法政学堂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民事诉讼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程序法课程,在法学专业教育和课程建设中得到保障。民事诉讼法在整个民国时期并不是一个热门的法律领域,较之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甚至刑法来说,有些显得沉寂。
     第二节介绍了法学学术期刊及其对民事诉讼法学问题的研讨情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法学学术期刊的兴盛时期,与立法进程和司法实践相对应,当时许多有关民事诉讼法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疑难,都被法律学术期刊所关注和讨论。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法学发展对立法实践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总结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首先,通过对这一时期几部代表性民事诉讼法学著作的对比,总结了当时关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所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其次,概括总结了关于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探讨情况,充分肯定了司法界围绕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的诸问题展开实质性探讨,对立法实践的重要推动作用和对繁荣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意义。第三,总结了当时关于民事诉讼具体制度的讨论,尤其是介绍了对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讨论。第四,总结了当时对民事诉讼法典的讨论情况,指出对民事诉讼法典的比较研究和文本分析,是推动民事诉讼法制定和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第五,介绍了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情况,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主要表现在纵向的国内民事诉讼立法原则及基本内容的对比分析,以及横向的中外民事诉讼立法及法典体例的比较和借鉴。
     第四节在赞同何勤华教授对整个民国时期民事诉讼法研究水平及其特点的评价的基础上,肯定了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法学对立法实践的四大贡献:
     一是民事诉讼法学的争鸣讨论,为民事诉讼立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做好了思想准备。二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队伍的壮大,为民事诉讼立法实践培养了专业人才。三是民事诉讼法学诸问题探讨,为立法奠定了基本框架。四是民事诉讼法学的价值理念,为民事诉讼立法确立基本的发展思路。
     第三章是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概述。首先,肯定了南京国民政府对《民事诉讼条例》、《民事诉讼律》批判继承的成功经验。其次,梳理了1930~1931年、1935年、1945年先后公布的三部《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背景、立法过程、修订原因,并分别结合同期公布的《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施行法》(1945年没有施行法)进行解读;第三,对每一部《民事诉讼法》对前法的修订内容,做了全面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对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中的特别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国民政府“围剿”苏维埃根据地之后,为了恢复旧秩序而在原“苏区”实施的特别民事法规。国民政府在制定这些特别民事诉讼法规时,并没有完全从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根据民事纠纷的性质及其解决特点,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些较为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文章对此进行了肯定。其次,文章对南京国民政府为因应抗战时期的特殊历史环境而制定的特别民事诉讼法规,包括《战区巡回审判民刑诉讼暂行办法》、《非常时期民事诉讼补充条例》、《训示办理民事案件对于诉讼法规应特别注意事项令》和《指示办理有关征属之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令》,分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适应抗战结束的新情况,而对战时民事诉讼特别法规作出相应调整的《复员后办理民事诉讼补充条例》,也一并进行了介绍。第三,对《民事调解法》制定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归宿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论述。
     第五章选取了具有前后继承关系的南京国民政府第一部民事诉讼法,与原北洋政府的《民事诉讼条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笔者的研究是自条文而原则和制度,论述则是自原则、制度而条文。透过比较,我们发现以《民事诉讼条例》为蓝本制定的南京国民政府第一部《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在基本继承了《民事诉讼条例》的原则和制度的同时,也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层面,体现在辩论主义和干涉主义、处分主义、当事人进行主义和职权进行主义和三级三审制上。在具体内容的层面,则体现在“证书诉讼程序”、“嗣续诉讼程序”、检察官参与人事诉讼制度等的废除、“督促程序的扩张”以及其他100余条条款的修改上。通过这些比较研究,我们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价值取向、立法技术的进步,甚至是立法的主要内容,都有了清晰的了解。
     第六章考察了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实施的具体概况,不仅对民事诉讼法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而且伸展到对整个司法体制处理民事诉讼的效率与民众满意度开展调查,以期对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的实际效果作出准确判断;本章大量引用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审判统计数据,借此对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的一个侧面进行了量化分析的尝试。
     第七章总结了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的主要成就和缺陷。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立法是中国法律近现代化进程中间的重要步骤和基本法域,在批判继承中外优秀立法成果的基础上日臻完善,奠定了中国民事诉讼法发展的基本价值和理论框架。从确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来看,它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切实以保护当事人权益为宗旨。从具体诉讼制度方面来看,它确立了我国现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及其框架,成就显著。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局限,这一时期的民事诉讼立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主要的缺陷有两个,其一是个别条文存在因为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现象,其二是对个别旧法之原有规定取舍不当。
     结语介绍了1949年后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延续和发展。由于这一部分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文章没有展开论述。
The Chinese modern civil procedure law, originated from the "Law Revis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developed mature during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period. And the Chinese modern civil procedure law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ix-Law" system. The law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legislation achievement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and also learned and profited from the latest experiences of foreign legislation in civil procedure law. During the period of 22 years,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had been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by the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ree civil procedure codes consecutively.
     There are seven chapters in the dissertation beside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three civil procedure laws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by the historical method, analytical method and comparative study method. These problem includes the legislation heritage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and its contribution of the practice in civil procedure law legislation, the legislation course and the content change of the thre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he special law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legislati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and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In the first chapter, I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modern China before the period of the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First, I focus on the legislation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Law Revision Movement"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analyze comprehensively the legislation course and major dispute of "The draft of criminal and civil procedure law of Qing", "The Civil procedure interim Regulations" and "The Draft of Civil Procedure Law of Qing". Secondly, I simply unscramble the hard explore to the legislation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n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 especially introduce the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of Beiyang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Guangzhou Military government on the basic of the exposition of the fact that the legislation civil procedure law in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herited the legisla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Moreover, I also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s and limits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legisl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legisla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 could have a clearly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omestic origi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and the condition, context of civil procedure law when the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formulated civil procedure law.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and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for the legislation of civil procedure.
     The first quart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legal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After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was offered as a course in Peking university from 1906, it got wide atten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re curriculum in legal school. And as an independent course of procedure law, civil procedure law was admitted in legal education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was not hot in legal field in the whol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a little quiet when compared with constitution, administrative law,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nd criminal law.
     The second quarter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 of the relative legal academic periodicals and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Legal academic periodicals were hot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and compared with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legal practice, many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practice difficulty in the field of civil procedure law were discussed and focused on by legal academic periodicals which inflec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aw promoted the practice of legislation.
     The third quarter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research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Firstly, I summarize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the basic theory of civil procedure law at that time by comparing several typical civil procedure law works. Secondly, I summarize the legislation condi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affirm that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civil procedure law did promote the legislation and was significant. Thirdly, I summarize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system of civil procedure, especially several one about the hot problems. Fourthly, I summarize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point out that the comparative study and text analysis were the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legisl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Fifth, I introduce the condition of the research of comparativ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he research of the comparative civil procedure law mainly focus on the domestic legislation principle of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ont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civil procedure legislation and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of legal system.
     The fourth quarter affirms the four contributions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o the legislation practice and agrees with professor He Qinhua's comments on the research level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whol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first contribution was the discuss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laid the theory foundation and prepared well for the legislation of civil procedure. The second one was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earch team of civil procedure law turned out the experts for the legislation practice of civil procedure. The third one was the discussions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established the basic framework for legislation. The last one was the value idea of civil procedure law deter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islation of civil procedure.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civil procedure legislation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First, I affir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o critically inherit the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and "Civil Procedure Law"; Secondly, I introduc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legislation, the course and the revision reason of the thre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ere successively announced in 1930-1931,1935 and 1945, and comprehend them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re was no implementation in 1945.) in the same period; Thirdly, I comprehensively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vision content of every "Civil Procedure Law".
     The fourth chapter researches on the special law in the civil procedure legislation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Firstly, I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special civil regulations in the "Soviet Area" which was made after the Citizen's Government "encircle and suppress" the Soviet base to recover the old order. When the Citizen's Government formulated these special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they proposed som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civil disputes rather th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deology of class struggle. Secondly, I briefly introduce the special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which were made by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y are "The interim measures of the civil and criminal procedure and the circuit trial in war zones",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civil procedure in unusual period", "The order that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ivil case hearing", and "The order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ivil cases relating to military persons'relatives". In addition, I also introduce "The supplementary regulations of the civil procedure for discharged" which adjusted the special civil procedure law in war time to adapt the new condition after war. Thirdly, I elaborate the background, the cours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legislation of Civil Mediation Law.
     The fifth chapt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first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of Beiyang government. The research of the author is from the articles to the principles and systems, while the elaboration is from principle and systems to the articl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first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which was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also changed a lot while inherited the principles and systems from the "Civil Procedure Regulations". At the level of principle and basic system, these changes came through in adversary doctrine and interventionism, party doctrine and official principle, the system of "three levels and three trials". At the level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the changes inflected in "Certificate litigation procedure", "Si Xu litigation Procedure", and the abolishment of the system that the prosecutors can participate in personal rights cases, "the expansion of supervision procedure" and the other revision of more than 100 articles. Through these comparative researches, we can have a clearly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value orientation, the progress of legislation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legisla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he six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he chapter not only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extends to the survey of the satisfaction and efficiency of civil procedure, which in order to make the accurate judgment to the actual result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egislation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his chapter has massively quoted the judicial trial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which attempts to analyze from one side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The seven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the flaws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s legislation. The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s civil procedure legislation was the important step and the fundamental law territor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aw. And it was better and better in the foundation of critically inheriting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legislation achievements, in addition, it also had established the core value and the theory frame of Chinese civil procedure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ivil procedure, it can give dual attention to fair and the efficiency, and practically protects the litigant rights and intere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rete lawsuit system, it had established basic system and the frame of modern civil procedure law in our country, whose achievement was remarkable. Certainly as a result of various limit, this time's civil procedure legislation also inevitably had some flaws. There were mainly two flaws; first, the individual article improperly chose the old regu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law since it neglected the fair when pursuing efficiency
     The conclusion introduces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njing Citizen's Government civil procedure law in Taiwan area after 1949. Because this part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out of the study range, the dissertation has not launched the elaboration.
引文
1何勤华:《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
    2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75—506页。
    3吴泽勇:《动荡与发展:民国时期民事诉讼制度述略》,《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
    1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历程》(第一卷、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李政:《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赵蕾:《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谱系的开端》,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3王立民:《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学术季刊》1996年第2期。
    4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五卷《诉讼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56页起。
    5张生:《民国初期的大理院;最高司法机关兼行民事立法职能》,《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张道强:《大理院判例、解释例——民国初期司法机构“立法”》,《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7月(专辑);赵晓耕、马晓莉:《于急变中求稳实之法——民国最高法院关于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解释例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6张仁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司法体制改革及其流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7吴燕:《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基层司法实践问题——对四川南充地区诉讼案例的分析》,《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王志强:《民国时期的司法与民间习惯——不同司法管辖权下民事诉讼的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4期。
    8欧阳湘:《对于民国前期新式法院数量的核实》,《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5期。
    1王健:《说说中国近代的法律期刊》,《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刘馨:《民国时期高等院校学术期刊的出版与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
    2胡雪莲:《民国广州报纸婚姻案件报道中的法律词语——从法律变革的视角看》,《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何勤华:《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法学》2003年第12期;何勤华:《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法学论坛》2004年第6期。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995—996页。
    1何志辉:《清末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背景研究》,载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第一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2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以上均见赵彬纂辑:《诉讼法驳议部居》,载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第一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9-199页。
    1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三九八,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徐立志:《沈家本等订民刑诉讼法草案考》,载杨一凡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七卷◎清代法制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2-655页。
    1《大清宣统政纪》卷之三十二,成文出版社出版。
    2陈刚、何志辉、张维新:《清末民事诉讼立法进程研究》,载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第一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138页。
    1《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为民事诉讼律草案编纂告竣折》,载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江苏省商业厅等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1919-1928),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页。
    2欧阳湘:《对于民国前期新式法院数量的核实》,《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5期。
    1张生:《民国初期的大理院:最高司法机关兼行民事立法职能》,《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
    2姚震:《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序》,《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大理院编辑处编,1919年12月。
    3司法部参事室司法例规编纂处《司法部例规补编》,司法公报发行所发行,民国8年。
    1《中华民国法令大全》第八类《司法·民事诉讼费用征收规则》,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2丁察盒编:《现行法令全书》(上册)第二编《司法·修正民事管辖办法》,中华书局1921年版。
    3《中华民国法令大全》第八类《司法·民事诉讼费用征收规则》,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1《中华民国法令大全》第八类《司法·大理院民事诉讼费规则》,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2《中华民国法令大全》第八类《司法·修正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三条》,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3《中华民国法令大全》第八类《司法·民事非常上告暂行条例》,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1《中华民国法令大全》第八类《司法·司法部拟订民事执行条例并核准京师地方审判厅所拟各项规则饬文》,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2《中华民国法令大全》第八类《司法·私诉暂行规则》,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3丁察盦编:《现行法令全书》第二编《司法·民刑事诉讼条例施行全国令》,中华书局1922年版。
    1金绶:《民事诉讼条例详解》,北京中华印刷局1923年版。
    2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上),司法部发行所,1922年版,自序。该书1922年5月初版,1924年5月再版,1927年5月三版,1930年5月第四版,2006年中国方正出版社将原上中下三册合为一册出版。
    3郑爰诹、朱鸿达:《民事诉讼条例汇览》,世界书局1923年版。
    4金绶:《民事诉讼条例详解》,唐纪翔《序》,北京中华印刷局1923年版。
    1熊才:《婚姻诉讼程序》,《法律周刊》第22—30期,1923年。
    2司法院参事室编:《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附录《民事诉讼律》,1931年印行。
    1国民政府法制局编:《国民政府现行法规》下《司法类·民事诉讼律实施细则》,太平洋印刷公司印刷,1928年5月。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84—990页。
    1张生:《民国初期的大理院:最高司法机关兼行民事立法职能》,《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
    2张道强:《大理院判例、解释例——民国初期司法机构“立法”》,《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7月(专辑)。
    1唐纪翔:《中国国际私法论》,“例言”,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2胡雪莲:《民国广州报纸婚姻案件报道中的法律词语——从法律变革的视角看》,《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75页。
    2金绶:《民事诉讼条例详解》,唐纪翔《序》,北京中华印刷局,1923年7月。
    1李政:《我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2石志泉:《民事诉讼法释义》,好望书店1937年版,第1页。
    3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法律》,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00页。
    4江伟、傅郁林:《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
    1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2—110页,
    2《政法月刊》第1卷各期“拟判”栏目。
    3程燎原:《中国近代法政杂志的兴盛与宏旨》,《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
    1刘馨:《民国时期高等院校学术期刊的出版与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
    2王健:《说说中国近代的法律期刊》,《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
    3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78页。
    1王宠惠:《今后司法改良之方针》,《最高法院公报》1929年第3期。蒋铁珍:《论司法经费归中央负担问题》,《法律评论》第11卷第34期(1934年);林廷柯:《整顿司法与复兴民族》,《法轨》(1935)第2卷第1期。
    2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78—480页。
    1石志泉:《民事诉讼法释义》(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讲义),好望书店1937年版,第1页。
    2李怀亮:《民事诉讼法讲义》(北京大学讲义),1940年刊印。
    3邵勋:《中国民事诉讼法论》(上卷),北平朝阳学院1935年版,第1页。
    4施霖:《民事诉讼法通义》,上海法学编译社1935年版,第1页。
    5吴学义:《民事诉讼法要论》,正中书局,1942年版,第1页。
    6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4页。
    7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6页。
    1张学尧:《中国民事诉讼法论》,1946年,中华法学社出版社,第7—8页。
    2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13页。
    1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14页。
    2张学尧:《中国民事诉讼法论》,中华法学社1946年版,第4页。
    3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17页。
    4张学尧:《中国民事诉讼法论》,中华法学社1946年版,第6页。
    1吴学义:《民事诉讼法要论》,正中书局1942年版,第3—4页。
    2章庆澜:《诉讼标的与诉讼原因》,《震旦法律经济杂志》第2卷第9期(1945)。
    3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20—22页。
    4宁敦武编:《法学概论》,南强书局1929年版,第50页。
    5陈允、康焕栋:《民事诉讼法论》,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版,第10页。
    6石志泉:《民事诉讼法释义》(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讲义),好望书店1937年版,第5页。
    7李怀亮:《民事诉讼法讲义》(北京大学讲义),1940年刊印,第5页。
    1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25—26页。
    2吴学义:《民事诉讼法要论》,正中书局1942年版,第7页。
    3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刊印,第27—30页。
    1包荣第:《民事诉讼法》,好望书店1931年版,第14—17页。
    2郭杏邨:《民事诉讼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0页。
    3包荣第:《民事诉讼法》,好望书店1931年版,第10页。
    4过守一:《民事诉讼法要义》,上海法学书局1934年版,第9页。
    1郭杏邨:《民事诉讼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2—13页;吴学义:《民事诉讼法要论》,正中书局,1942年版,第7—10页。
    2郑方济:《中国法学著作的公式化》,《震旦法律经济杂志》1945年第1卷第4期。
    1《中国法治励行社征求社员及组织分社宣言》,《法治旬刊》1934年第1卷第1期(创刊号)。
    2李友仁:《我国司法制度亟应改善之商榷》,《法治旬刊》1934年第1卷第1—8期。
    3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发刊词,《法学专刊》1933年第1期。
    4杨熠:《<中华民国民法典>典权制度中国家立法与民事习惯的博弈》,《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8期。
    1《各法院对于民刑各种法令得失应尽量贡献意见令》(1937年7月7日司法院训令司法行政部第497号),《司法行政法令辑要》第五编《民刑诉讼》第一章《通则》,司法部编辑室1939年版。
    2《法学丛刊复刊词·敬告司法当局》,《法学丛刊》1933年第2卷第1期。
    3《中华民国现行司法法令例言》,《中华民国现行司法法令》,商务印书馆1914年。
    4郭卫:《大理院解释例全文》之《编辑缘起》,会文堂书局1931年版。
    1赵晓耕、马晓莉:《于急变中求稳实之法——民国最高法院关于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解释例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司法院解释例要旨汇览》,世界书局1931年版,第17页。
    3《国内要闻·征集各省法官对于强制执行事件之意见》,《中华法学杂志》1931年第2卷第1期。
    1李光夏:《法院组织法论》,大东书局1946年版,第37—39页。
    2李光夏:《法院组织法论》,大东书局1946年版,第40—41页。
    1徐百齐编:《法律专册》第六编《法制改进方案》,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39—1141页。
    1徐百齐编:《法律专册》第六编《法制改进方案》,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32页。
    2王锡周:《新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条例之异点》,《法令周刊》1931年第27期。
    1杜岷英:《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几个意见》,《法律评论》(1948)第16卷第3期。
    2庄志龄、何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档案与史学》2004年第6期。
    3宝道:《判决之假执行》,《法学杂志》(1934)第7卷第4期。
    1徐百齐编:《法律专册》第六编《法制改进方案》,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31页。
    2王安详:《论新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之不当》,《政法月刊》1933年第9卷第2期。
    1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235页。
    1王锡周:《新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条例之异点》,《法令周刊》1931年第27期。
    2曲绎和:《新旧民事诉讼法事物管辖之研讨》,《法律评论》1931年第9卷第8期。
    3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03—506页。
    1许藻溶:《简易审判机关要论》,《法律评论》第137期,1926年2月。
    1石志泉:《民事调解制度》,《法学专刊》1935年第5期。
    2陈盛清:《抗战七年来的法律学》,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编:《中国战时学术》,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90—105页。
    1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221页。
    2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220-1221页。
    3石志泉:《新民事诉讼法评论》,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1932年版,第1页。
    1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222页。
    2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222-1223页。
    1金绶:《民事诉讼条例详解》之《附施行条例》,北京中华印刷局1923年版。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95—996页。
    2《立法院公报》第18—19期《立法院各委员会议事录》,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3郭元觉辑校:《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版。
    1《立法院公报》第25期,院令,第480、第481号训令,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2《立法院公报》第26期《立法院各委员会议事录》,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3郭元觉辑校:《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版。
    4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232页。
    1王锡周:《新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条例之异点》,《法令周刊》1931年第27期。
    2吴经熊编辑:《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录编》,上海法学编译所1948年版,第1001页。
    1吴泽勇:《动荡与发展:民国时期民事诉讼制度述略》,《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
    2石志泉:《新民事诉讼法评论》,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出版1932年版,第4页。
    3余和顺:《新旧民事诉讼法之比较》,《中华法学杂志》1935年第6卷第2号。
    1吴泽勇:《动荡与发展:民国时期民事诉讼制度述略》,《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
    2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235页。
    3上海法学编译社校:《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之附录:“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要旨”,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
    4本文发表于《中华法学杂志》1935年第6卷第2号。
    1本文发表于《震旦法律经济杂志》1945年第2卷第3期。
    2[日]染野义信:《转变时期的民事裁判制度》,林剑锋译,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版,第167页。
    1最高法院判例编辑委员会编:《最高法院判例要旨》第二辑:民国21年至29年,大东书局民国35年版,第196页。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5页。
    1最高法院判例编辑委员会编:《最高法院判例要旨》第二辑:民国21年至29年,大东书局民国35年版,第209页。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7页。
    2余和顺:《新旧民事诉讼法之比较》,《中华法学杂志》1935年第6卷第2号。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9页。
    2余和顺:《新旧民事诉讼法之比较》,《中华法学杂志》1935年第6卷第2号。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0页。
    1郭卫(校勘):《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书局1934年版,第15页。
    2徐宝鲁:《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版,第20页。
    1徐宝鲁:《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版,第143-145页
    1吴泽勇:《动荡与发展:民国时期民事诉讼制度述略》,《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
    1徐百齐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965页。
    2徐百齐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951页。
    1司法行政部编:《司法法令汇编》(第一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46年版,第55—61页。
    2司法行政部编:《司法法令汇编》(第一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46年版,第82—85页。
    1司法行政部编:《司法法令汇编》(第一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46年版,第19—24页。
    2司法行政部编:《司法法令汇编》(第一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46年版,第61—66页。
    1童振海编:《现行工商民刑事调解法规集解》,上海法政学社1931年版,第157页。
    2赵建蕊:《民国时期的民事调解制度》,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15页。
    3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3—1034页。
    4郭卫编:《现行六法全书》上海法学书局1935年版,第1398—1399页。
    5郭卫编:《现行六法全书》上海法学书局1935年版,第1402—1403页。
    1郭卫编:《现行六法全书》上海法学书局1935年版,第1399—1402页。
    1《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为民事诉讼律草案编纂告竣折》,载陈刚《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历程》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载陈刚《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历程》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104页。
    2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页。
    1[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7页。
    1张卫平:《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1该文发表于《法令周刊》1931年第27期。
    1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2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1吴经熊编:《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录编》,上海法学编译社1948年版,第147页。
    2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页。
    3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2页。
    1法学词典编辑委员会编:《法学词典》(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721—722页。
    2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522页。
    1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律制度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0页。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0页。
    1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1页。
    1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418页。
    1吴经熊编:《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录编》,上海法学编译社1948年版,第5页。
    1余和顺:《新旧民事诉讼法之比较》,《中华法学杂志》第6卷第2号。
    1本文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2期。
    1《大公报》,1927年10月21日。
    2李光夏编著:《法院组织法论》,大东书局1946年版,第28页。
    3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200页。
    4张仁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司法体制改革及其流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58页。
    1王奇生:《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2居正:《二十五年来司法之回顾与展望》,《居正先生全集》(上),第266页。
    3王用宾:《过去一年之司法行政概要》,《中央周报》第394、395、396期合刊,1936年1月6日出版,专载第1页。
    4李光夏编著:《法院组织法论》,大东书局1946年版,第29页。
    5张仁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司法体制改革及其流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2居正:《司法党化问题》,《东方杂志》第32卷第10号,第11页。
    1陈祥军:《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历史考究》,转引自“论文天下论文网lunwentianxia.com"上传时间:2007年11月22日,访问时间2008年8月15日。
    1吴经熊编:《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录编》,上海法学编译社1948年版,第831页。
    2数据来源:《最高法院司法工作》(民国16年12月至18年2月16日)。
    1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6页。
    2宝道:《中国诉讼法改良之意见》,载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版,第399页。
    1《三年来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1934年编,第6页。
    2宝道:《中国诉讼法改良之意见》,载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版,第400页。
    3宝道:《中国诉讼法改良之意见》,载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版,第399页。
    1阮毅成:《所企望于全国司法会议者》,《东方杂志》第32卷第10号,1935年5月15日出版。
    2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85页。
    3《县长兼理司法之弊病》,载《法光时报》1937年,第7页,原文未署作者。
    1谢冠生:《民国二十五年度司法统计·上册》。
    1《县长兼理司法之弊病》,载《法光时报》1937年,第7页。
    2阮毅成:《所企望于全国司法会议者》,《东方杂志》第32卷第10号,1935年5月15日出版。
    3本案选自郭卫:《最高法院判例汇编》第22集,上海法学编译社,民国22年3月16号民事(声字第269号)。
    1本案源于《浙江省民事债务请求救助》,南京中国第二理事档案馆,全宗号七,案卷号1050,转载于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09页。
    1本案来源于上海档案馆,卷宗号Q93-1-813,民国33年度上字第446号。
    1本案来源于上海档案馆,卷宗号Q93-1-813,民国32年度上字第401号。
    1吴经熊编辑:《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录编》,上海法学编译所1948年版,第889页。
    2吴经熊编辑:《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录编》,上海法学编译所1948年版,第1111页。
    1[日]染野义信:《转变时期的民事裁判制度》,林剑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1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145页。
    1《四川:法院将“快审快结”农民工追薪诉讼》,载“新华网”2007年1月8日,访问时间2008年10月5日。
    2《上海高院宣布:8月1日起打官司最快只需一天》,载“新华网”2002年7月20日,访问时间2008年10月5日。
    3赵春兰,揭明:《我国民事速裁程序适用中需明确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4徐昀:《非正式开庭视角下的程序与法官》,《开放时代》2006年第6期。
    1王安祥:《论新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之不当》,《政法月刊》1933年第2期。
    2金绶:《民事诉讼条例详解》,中华印刷局1923年版,第72页。
    3施霖:《民事诉讼法通义》之(附修正案),上海法学编译社1948年版。
    1许士宦:《新修正民事诉讼法上程序保障之新开展-以民事诉讼法总则编之修正为中心》,《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6)。
    2黄国昌:《台湾民事诉讼法之新开展——理论突破与立法革新轨迹之一考察》,载《2006两岸四地法律发展(下)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台湾)新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22页。
    1、唐纪翔:《民事诉讼法》(中国大学讲义),1942年编印本。
    2、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清末民初时期.第一卷、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赵蕾:《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谱系的开端》,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5、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第五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杨一凡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姚震:《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大理院编辑处编印,1919年版。
    9、金绶编著:《民事诉讼条例详解》,北京中华印刷局,1923年版。
    10、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司法部发行所,1922年版。
    11、郑爰诹、朱鸿达编著:《民事诉讼条例汇览》,世界书局,1923年版。
    12、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1937年版
    13、唐纪翔:《中国国际私法论》,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
    14、石志泉:《民事诉讼法释义》(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讲义),好望书店,1937年版。
    15、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法律》,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6、王石磊:《民国时期法律教育课程设置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7、李怀亮:《民事诉讼法讲义》(北京大学讲义)1940年刊印。
    18、邵勋、邵锋:《中国民事诉讼法论》,北平朝阳学院1935年版。
    19、施霖:《民事诉讼法通义》,上海法学编译社1935年版。
    20、吴学义:《民事诉讼法要论》,正中书局,1942年版。
    21、张学尧:《中国民事诉讼法论》,中华法学社1946年版。
    22、宁敦武编:《法学概论》,南强书局,1929年版。
    23、陈允、康焕栋:《民事诉讼法论》,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版。
    24、包荣第:《民事诉讼法》,好望书店,1931年版。
    25、郭杏邮:《民事诉讼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6、过守一:《民事诉讼法要义》,上海法学书局,1934年版。
    27、李光夏编著:《法院组织法论》,大东书局,1946年版。
    28、徐百齐编:《法律专册》第六编《法制改进方案》,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9、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编:《中国战时学术》,正中书局1946年版。
    31、石志泉:《新民事诉讼法评论》,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1932年版。
    32、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郭元觉辑校:《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版。
    34、吴经熊编:《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录编》,上海法学编译社,1948年版。
    35、上海法学编译社校:《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
    36、[日]染野义信:《转变时期的民事裁判制度》,林剑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郭卫编:《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书局,1934年版。
    38、徐宝鲁:《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版。
    39、徐百齐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40、童振海编著:《现行工商民刑事调解法规集解》,上海法政学社,1931年版。
    41、赵建蕊:《民国时期的民事调解制度》,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2、郭卫编:《现行六法全书》上海法学书局,1935年。
    43、石志泉:《民事诉讼条例释义》(何勤华、殷啸虎主编:华东政法学院珍藏民国法律名著丛书[第二辑]),解锟、张平、朱怡点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44、[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5、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律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6、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居正:《二十五年来司法之回顾与展望》,《居正先生全集》(上)。
    48、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9、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版。
    50、最高法院编:《三年来之最高法院》,1934年版。
    51、阮毅成:《毅成论法选集》,正中书局,1936年版。
    52、谢冠生主编:《民国二十五年度司法统计》,司法部印行,1937年刊印。
    53、施霖:《民事诉讼法通义》之(附修正案),上海法学编译社1948年版。
    54、黄国昌:《台湾民事诉讼法之新开展——理论突破与立法革新轨迹之一考察》,载《2006两岸四地法律发展(下)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台湾)新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
    55、陈刚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2001年卷-2002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德]狄特.克罗林庚:《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7、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8、[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林剑锋、郭美松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9、[日]高木丰三:《日本民事诉讼法论纲》,陈与年译,洪冬英校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汤维建主编:《外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1、许藻溶:《法学论文集》,北平朝阳学院,1931年版。
    62、曾宪义主编:《台湾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3、展恒举:《中国近代法制史》,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73年7月版。
    64、周东白编:《民事诉讼条例》,世界书局,1923年版。
    1、何勤华:《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法律科学》2004年第2 期。
    2、吴泽勇:《动荡与发展:民国时期民事诉讼制度述略》,《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
    3、李政:《我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4、王立民:《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载《学术季刊》,1996年第2期。
    5、张生:《民国初期的大理院:最高司法机关兼行民事立法职能》,《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
    6、张道强:《大理院判例、解释例——民国初期司法机构“立法”》,《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7月(专辑)。
    7、赵晓耕、马晓莉:《于急变中求稳实之法——民国最高法院关于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解释例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8、张仁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司法体制改革及其流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9、吴燕:《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基层司法实践问题——对四川南充地区诉讼案例的分析》,《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3期。
    10、王志强:《民国时期的司法与民间习惯——不同司法管辖权下民事诉讼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4期。
    11、欧阳湘:《对于民国前期新式法院数量的核实》,《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5期。
    12、王健:《说说中国近代的法律期刊》,《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
    13、刘馨:《民国时期高等院校学术期刊的出版与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
    14、胡雪莲:《民国广州报纸婚姻案件报道中的法律词语——从法律变革的视角看》,《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5、何勤华:《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法学》2003年第12期。
    16、何勤华:《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法学论坛》2004年第6期。
    17、熊才:《婚姻诉讼程序》,《法律周刊》1923年第22—30期。
    18、江伟、傅郁林:《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法学》1999 年第6期。
    19、程燎原:《中国近代法政杂志的兴盛与宏旨》,《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
    20、王宠惠:《今后司法改良之方针》,《最高法院公报》1929年第3期。
    21、蒋铁珍:《论司法经费归中央负担问题》,《法律评论》1934年第11卷第34期。
    22、林廷柯:《整顿司法与复兴民族》,《法轨》1935第2卷第1期。
    23、章庆澜:《诉讼标的与诉讼原因》,《震旦法律经济杂志》1945年第2卷第9期。
    24、郑方济:《中国法学著作的公式化》,《震旦法律经济杂志》1945年第1卷第4期。
    25、《中国法治励行社征求社员及组织分社宣言》,《法治旬刊》1934年第1卷第1期(创刊号)。
    26、李友仁:《我国司法制度亟应改善之商榷》,《法治旬刊》1934年第1卷第1—8期。
    27、国立北平大学学报《法学专刊》发刊词,《法学专刊》1933年第1期。
    28、杨熠:《<中华民国民法典>典权制度中国家立法与民事习惯的博弈》,《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8期。
    29、《法学丛刊复刊词·敬告司法当局》,《法学丛刊》1933年第2卷第1期。
    30、《国内要闻·征集各省法官对于强制执行事件之意见》,《中华法学杂志》1931年第2卷第1期。
    31、王锡周:《新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条例之异点》,《法令周刊》1931年第27期。
    32、杜岷英:《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几个意见》,《法律评论》1948年第16卷第3期。
    33、庄志龄、何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档案与史学》2004年第6期。
    34、宝道:《判决之假执行》,《法学杂志》1934第7卷第4期。
    35、王安详:《论新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之不当》,《政法月刊》1933年第9卷第2期。
    36、曲绎和:《新旧民事诉讼法事物管辖之研讨》,《法律评论》1931年第9卷第8期。
    37、许藻溶:《简易审判机关要论》(原载《法律评论》第137期,1926年2月),《法学论文集》,北平朝阳学院,1931年版。
    38、石志泉:《民事调解制度》,《法学专刊》1935年第5期。
    39、余和顺:《新旧民事诉讼法之比较》,《中华法学杂志》1935年第6卷第2号。
    40、张卫平:《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41、王奇生:《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42、王用宾:《过去一年之司法行政概要》,《中央周报》1936年第394、395、396期合刊。
    43、居正:《司法党化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0号。
    44、佚名:《县长兼理司法之弊病》,《法光时报》1937年,第7页。
    45、阮毅成:《所企望于全国司法会议者》,《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0号。
    46、赵春兰,揭明:《我国民事速裁程序适用中需明确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47、徐昀:《非正式开庭视角下的程序与法官》,《开放时代》2006年第6期。
    48、王安祥:《论新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之不当》,《政法月刊》1933年第2期。
    49、许士宦:《新修正民事诉讼法上程序保障之新开展—以民事诉讼法总则编之修正为中心》,《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6期。
    50、范忠信、叶峰:《中国法律近代化与大陆法系的影响》,《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1、韩秀桃:《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历史影响》,《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2、洪锡恒:《德国民事诉讼法之修正与我国》,《中华法学会杂志》第1卷第6期。
    53、李贵连:《中国法律的近代化简论》,《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2期
    54、刘学在:《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之检讨》,《法学评论》2008年18卷6期。
    55、王春南:《民国司法黑暗管窥》,《人民论坛》2004年第12期。
    56、吴杰:《辩论主义与协同主义的思辨—以德、日民事诉讼为中心》,《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
    57、吴泽勇:《大清民事诉讼律修订考析》,《现代法学》2007年第4期。
    58、薛广文:《民国时期诉讼法律家与诉讼法律的近代变革》,《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年第21期。
    59、于真:《文法科系果应严格抑制耶?》,《现代社会》1935年第4卷第12期。
    60、诸盈之:《创设巡回审判制度私议》,《法轨》1935第2卷第1期。
    1、陈祥军:《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历史考究》,转引自“论文天下论文网lunwentianxia. com"上传时间:2007年11月22日,访问时间2008年8月15日。
    2、《四川:法院将“快审快结”农民工追薪诉讼》,载“新华网”2007年1月8日,访问时间2008年10月5日。
    3、《上海高院宣布:8月1日起打官司最快只需一天》,载“新华网”2002年7月20日,访问时间2008年10月5日。
    4、郭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下)》,载“中国民商法律网”,上传时间:2008年2月2日。访问时间:2008年6月16日。
    1、刘锦藻著:《皇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大清宣统政纪》卷之三十二,近代史资料丛刊本。
    3、江苏省商业厅等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
    4、司法部参事室编:《司法部例规补编》,1919年版。
    5、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编:《中华民国法令大全》,商务印书馆1917年增补再版。
    6、丁察盒编:《现行法令全书》上,中华书局1921年版。
    7、丁察盒编:《现行法令全书》下,中华书局1922年版。
    8、司法院参事室编:《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1931年印行。
    9、国民政府法制局编:《国民政府现行法规》,太平洋印刷公司1928年版。
    10、司法部编辑室编:《司法行政法令辑要》,1939年版。
    11、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中华民国现行司法法令》,1914年版。
    12、郭卫编:《大理院解释例全文》,会文堂书局1931年版。
    13、司法院参事室编:《司法院解释例要旨汇览》,世界书局1931年版。
    14、国民政府立法院编:《立法院公报》,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本。
    15、最高法院判例编辑委员会编:《最高法院判例要旨》第二辑:民国21年至29年,大东书局民国35年版。
    16、徐百齐编:《中华民国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7、司法行政部编:《司法法令汇编》(第一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46年版。
    18、童振海:《现行工商民刑事调解法规集解》,上海法政学社1931版。
    19、郭卫编:《最高法院判例汇编》第二十二集,上海法学编译社。
    20、《最高法院司法工作》(民国16年12月至18年2月16日)。
    21、教育部参事处公报室编:《教育法令汇编(续编)》,教育部1934年印行。
    22、李秀清点校:《新译日本法规大全》(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7年出版。
    23、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汇编》(内部印行),1980年刊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