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民办武术学校作为改革开放后重新面世的一个事物,在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聚积了大量的成果、经验和智慧,尤其在政府管理民办教育日趋规范化的情势下,民办武术学校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出发,梳理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生发展,剖析民办武术学校改革过程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等问题,坚定民办教育未来12年发展方向以找寻可以解决战略重点问题的具体对策及措施,由此拟分为四个部分予以论述:
     第一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个案研究—登封市民办武术学校总体发展良好,局部规模结构失调。与全国武校相比,整体大武校经营者要根据本身及当地现有条件适度扩张与发展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结构,转型期不易偏大,坚实而出彩就好;中武校可借助联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办出精品,注重内涵发展,是发展后劲,小规模武术学校需要调节与转型,均在办学质量、学校生源与办学效益上下功夫,积极协调三者之间关系;
     第二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研究—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属于民办学校范畴且以武术教育为特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办武术学校为武术的传承、武术的发展、武术的传播、武术的宣扬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实践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间办学之路,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功不可没。
     第三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依据—民办武术学校要与国家及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到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以谋求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精神与物质水平的逐步提升,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国家政策、市场机遇以提升学校硬软件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第四部分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发展路径—秉持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调整办学结构,坚定“以文为主,突出行业特色”办学方向,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关系,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教育环境,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时时检视自身办学行为而倾心于优质教育,政府应在资金上扶持、在政治上赋予学校应有得社会地位。
Private Wushu Schools only came into being after the reform-and-opening up policy, but accumulated large amounts of results, experiences and wisdom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ducation. And with the increasing standardization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on private education, Private Wushu Schools will face new opportunities and great challenges. In view of the above, this study will take the basic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in China as an entry point, to portrait and outline the fundamental, comprehensive and long-term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in order to define its orientation in the next 12 years and find out the specific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key strategic issues. Five parts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PartⅠCase studies on Private Wushu School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in Dengfeng City is great on the whole, but imbalanced on local-scale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Wushu schools, the large-size should be expanded and developed on school size, school level and school structure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local conditions. It doesn't have to be too large, but firm and extraordinary during its transition period. The middle-size can take the advantages of the Union and make common developm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self-development and develops specially, which is the potential of all the private Wushu School. The small-size need to be adjusted and transformed, requiring an active coordination of the quality, school size and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PartⅡ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in China
     Private Wushu School in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hrived at the early 1980s. It provides a firm platform for the transition, development and transmission of Wushu and has explored its ways of schooling according to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which play an extraordinary and irreplaceable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e.
     PartⅢ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should coordinate with the society,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accords with social demands and times, catching any opportunit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gradual upgrade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the promotion of people's mental and physical levels, Private Wushu Schools ought to take advantage of geography, culture, national policies, marke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schools'hardware standard for better self-development;
     PartIV Development route of Private Wushu Schools in China
     Uphold the idea of running "School People Satisfied",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firmly adhere to "Text-based, highlighting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s the direction of schools; make overall plans with the mutual coordination of size, quality, structure and benefit; enhance services, optimize its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nspect itself according to state educ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optimal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gives financial support and endows the schools with social status politically.
引文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1992年10月12日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4]李清刚,熊少严.我国民办基础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湖北社会科学,2008,(4)
    [5]童地轴.对安徽省部分武术馆校的考察调研报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
    [6]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7]刘肃.科学发展观研究[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8]潘玉君.可持续发展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庞振超.关于我国民办教育当前发展的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河南大学,2002
    [10]俊荔.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观的演变及其启示[D]:硕士论文.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6
    [11]吴立新.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D]:硕士论文.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8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2005
    [13]曾家华.发展风险论[D]:硕士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0
    [14]王伟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J].理论前沿,2004,(02)
    [15]历宁.国家专利发展战略概念辨析[J].知识产权,2002,(02)
    [16]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D]:博士论文.美国哈佛大学,1945
    [17]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1962
    [18]切伊.深渊在前[M].1969
    [19]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1970
    [20]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M].1997
    [21]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M].1973
    [22]梅萨洛维奇、彼斯特尔.人类处在转折点上[M].1974
    [23]康恩、布朗、马特尔.下一个二百年[M].1976
    [24]莱斯特·R·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25]布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M].1987
    [26]刘东辉.从“增长的极限”到“持续发展”.1994
    [27]王军.可持续发展[M].科技潮,1997,(3)
    [28]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J].生态经济,1997
    [29]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2000
    [30]王忠民,任保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反思.2002
    [31]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4
    [32]阳素云.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缘起-八大前后毛泽东思想研究:[硕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8
    [33]郭友聪.科学发展观:[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7
    [34]张扬.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科技信息,2008,(2)
    [35]郭祥,孔祥明.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J].市场周刊,2005,(8)
    [36]唐善茂,张瑞梅.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审读[J].桂海轮丛,2009,(1)
    [37]席成孝.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缺陷与科学发展观的超越[J].常州理工学院学报,2008,(7)
    [38]尹怀斌.论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9]詹玉华.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进:[硕士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07
    [40]王漩.从科学发展观看四川高载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1]魏曼华.国外私立学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若干思考[J].教育史研究,2009(9)
    [42]宁本涛.论民办学校的范畴和性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43]王希华.在历史回顾中看现代私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1)
    [44]王希华.在历史回顾中看现代私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1)
    [45]张玉明.市场经济与民办学校[J]..教育与经济,1996(3)
    [46]邓忠.浅议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J].教育管理,2009(2)
    [47]叶沈良.中国民办学校发展轨迹[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8]邓忠.浅议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J].教育管理,2009(2)
    [49]吴华.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前景[J].民办教育研究,2008(1)
    [50]胡卫.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策略框架[J].教育研究,1999(5)
    [51]叶沈良.中国民办学校发展轨迹[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3)
    [52]张志勇.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4
    [53]徐长发.关于目前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9)
    [54]赵敏、何华宇.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09(4)
    [55]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6]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57]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
    [58]陈忠联.教育经费筹集的新思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9]吴开华.论私立学校的性质——兼与厉以宁商榷[J].民办教育动态,2000(3)
    [60]邸鸿勋、张定.民办教育的概念性质与功能[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
    [61]龚明斌.中外私立学校比较[J].外国教育资料,1995(1)
    [62]王冬桦.中国民办教育与国外私立教育比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3)
    [63]张志远.国外的私立学校[J].中国教育报,1995(1)
    [64]徐春毅,卫志强.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8)
    [65]周惠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术科学,2004,(10)
    [66]曹华.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2)
    [67]乔正霞,刘敬丽.从“天人合一”看武术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
    [68] 王国琪,任海,黄凌海等.我国武术馆校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4-27
    [68]王国琪,任海,黄凌海等.我国武术馆校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4-27
    [69] 曾于久,陈兴胜等.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70]李勇,赵珍.我国武术学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27-29
    [71] 刘海超.对我国民办武术教育沿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5):78-80
    [72] 童地轴.对安徽省部分武术馆校的考察调研报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02):9-12
    [73]王庆丰.区域民办武术学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武术科学,2004
    [74]爨逢春.河南省武术馆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05
    [75]马宇峰.民办武术学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4):24-26
    [76]刘泳等.山东省武术(馆)学校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406-1408
    [77]江百龙,黄治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兴起的社会学原因探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78] 李松仁.福建省民办武术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体育学院,2007
    [79]董植寿,段秀兰,蒲李周等.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7,19(5):17-19
    [80]郑强芬.陈家沟武术学校现状调查与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57-59
    [81] 张文晋.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办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8
    [82]胡容娇,江百龙,黄治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2)
    [83]朱奋飞.武术学校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6)
    [84]郝士儒.新世纪河北省武术馆校发展战略研究.博士、硕士论坛,2008
    [85]安徽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公安厅文件《安徽省社会武术管理办法》.皖体[1998]5号,1998
    [86]江百龙,黄治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兴起的社会学原因探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2):70
    [87]登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登封市武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登封市体育局2003年元月十八日
    [88]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鹏1997年7月31日
    [89]登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登封市武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登封市体育局2003年元月十八日
    [90] 《关于加强我市武术馆校的招生的秩序的通知》.登封市体育局.登体字[2006]17号文件
    [91]关于印发《登封市武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登封市教育体育局2002年3月1日
    [92]《关于加强武术馆校管理的通知》.1990登封市政府.登政字[1990]32号文件
    [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第11条
    [94]《登封市武术馆校集中整顿工作方案》.登封市体育局.2002年3月27日
    [95]《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鹏1997年7月31日
    [96]公安部、教育部、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2000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公通字(2000)62号发布)
    [97]激发少林武术优势壮大文化演艺经济大力发展少林武术演艺产业.登封市体育局2007年7月1日
    [98]登封市武术学校情况汇报.登封市体育局2008年7月4日
    [99]激发少林武术优势 壮大文化演艺经济大力发展少林武术演艺产业.登封市体育局2007年7月13日
    [100]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082409.
    [103]汪青松.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J].国家社科基金项,2006(04)
    [104]袁贵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8年(08)
    [105]霓(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接受新华网专访,2009(1)
    [106]粟多树.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前沿,2006(9)
    [107]本法规因不符合已经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与深化体育改革的要求不相符合,已被2003年5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公布体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的通知》废止。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1992年10月12日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4]李清刚,熊少严.我国民办基础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湖北社会科学,2008,(4)
    [5]童地轴.对安徽省部分武术馆校的考察调研报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
    [6]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7]刘肃.科学发展观研究[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8]潘玉君.可持续发展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庞振超.关于我国民办教育当前发展的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河南大学,2002
    [10]俊荔.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观的演变及其启示[D]:硕士论文.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6
    [11]吴立新.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D]:硕士论文.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8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2005
    [13]曾家华.发展风险论[D]:硕士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0
    [14]王伟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J].理论前沿,2004,(02)
    [15]历宁.国家专利发展战略概念辨析[J].知识产权,2002,(02)
    [16]A.O.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1958
    [1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M].1962
    [18]伊戈尔·安索夫.公司战略[M].1965
    [19]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J].商业评论,2004,(1)
    [20]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1]刘夫力.中国竞技体育无形资产发展战略研究[D]:硕士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01
    [22]刘则渊.发展战略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23]罗归国. 关于发展战略概念的科学界定[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2(2)
    [24]历宁.国家专利发展战略概念辨析[J].知识产权,2002,(02)
    [25]杨立新、屠凤娜.社会发展战略要素及其策略选择[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05)
    [26]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D]:博士论文.美国哈佛大学,1945
    [27]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1962
    [28]切伊.深渊在前[M].1969
    [29]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1970
    [30]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M].1997
    [31]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M].1973
    [32]梅萨洛维奇、彼斯特尔.人类处在转折点上[M].1974
    [33]康恩、布朗、马特尔.下一个二百年[M].1976
    [34]莱斯特·R·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35]布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M].1987
    [36]刘东辉.从“增长的极限”到“持续发展”.1994
    [37]王军.可持续发展[M].科技潮,1997,(3)
    [38]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J].生态经济,1997
    [39]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2000
    [40]王忠民,任保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学反思.2002
    [41]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4
    [42]邓楠.《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9)
    [43]陈耀邦.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设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4)
    [44]黄顺基,吕永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9
    [45]赵丽芬,江勇.可持续发展战略学.2001
    [46]周光召,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3
    [47]阳素云.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缘起-八大前后毛泽东思想研究:[硕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8
    [48]郭友聪.科学发展观:[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7
    [49]张扬.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科技信息,2008,(2)
    [50]郭祥,孔祥明.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J].市场周刊,2005,(8)
    [51]罗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思考:[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4
    [52]唐善茂,张瑞梅.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审读[J].桂海轮丛,2009,(1)
    [53]席成孝.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缺陷与科学发展观的超越[J].常州理工学院学报,2008,(7)
    [54]尹怀斌.论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55]詹玉华.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进:[硕士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07
    [56]王漩.从科学发展观看四川高载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7]谢琼桓.从体育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的角度和未来[J].浙江体育科学,1998
    [58]凌平在.中国体育发展概念的变迁与前瞻[J].2003
    [59]谭世文.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墙报交流.
    [60]鹿志海.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专业运动员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61]朱琪林.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62]刘明胜.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63]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64]陈钧.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01
    [65]徐春毅,卫志强.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8)
    [66]周惠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术科学,2004,(10)
    [67]曹华.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2)
    [68]乔正霞,刘敬丽.从“天人合一”看武术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
    [69]王国琪,任海,黄凌海等.我国武术馆校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4-27
    [70]曾于久,陈兴胜等.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71]李勇,赵珍.我国武术学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27-29
    [72]刘海超.对我国民办武术教育沿革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5):78-80
    [73]童地轴.对安徽省部分武术馆校的考察调研报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02):9-12
    [74]王庆丰.区域民办武术学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武术科学,2004
    [75]爨逢春.河南省武术馆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05
    [76]马宇峰.民办武术学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5,(4):24-26
    [77]刘泳等.山东省武术(馆)学校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406-1408
    [78]江百龙,黄治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兴起的社会学原因探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79]李松仁.福建省民办武术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体育学院,2007
    [80]董植寿,段秀兰,蒲李周等.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7,19(5):17-19
    [81]郑强芬.陈家沟武术学校现状调查与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5759
    [82]张文晋.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办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8
    [83]胡容娇,江百龙,黄治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2)
    [84]朱奋飞.武术学校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6)
    [85]郝士儒.新世纪河北省武术馆校发展战略研究.博士、硕士论坛,2008
    [86]魏曼华.国外私立学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若干思考[J].教育史研究,2009(9)
    [87]宁本涛.论民办学校的范畴和性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88]王希华.在历史回顾中看现代私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1)
    [89]王希华.在历史回顾中看现代私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1)
    [90]张玉明.市场经济与民办学校[J]..教育与经济,1996(3)
    [91]邓忠.浅议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J].教育管理,2009(2)
    [92]叶沈良.中国民办学校发展轨迹[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3)
    [93]邓忠.浅议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J].教育管理,2009(2)
    [94]吴华.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前景[J].民办教育研究,2008(1)
    [95]胡卫.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策略框架[J].教育研究,1999(5)
    [96]叶沈良.中国民办学校发展轨迹[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3)
    [97]张志勇.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4
    [98]徐长发.关于目前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9)
    [99]赵敏、何华宇.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09(4)
    [100]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1]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102]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
    [103]陈忠联.教育经费筹集的新思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4]吴开华.论私立学校的性质———兼与厉以宁商榷[J].民办教育动态,2000(3)
    [105]邸鸿勋、张定.民办教育的概念性质与功能[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
    [106]龚明斌.中外私立学校比较[J].外国教育资料,1995(1)
    [107]王冬桦.中国民办教育与国外私立教育比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3)
    [108]张志远.国外的私立学校[J].中国教育报,1995(1)
    [109]安徽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公安厅文件《安徽省社会武术管理办法》.皖体[1998]5号,1998
    [110]江百龙,黄治武.我国民办武术学校兴起的社会学原因探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2):70
    [11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082409.
    [112]30年的体育巨变.登封市体育局2008年10月13日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114]登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登封市武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登封市体育局2003年元月十八日
    [115]《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鹏1997年7月31日
    [116]登封市体育局关于印发<登封市武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登封市体育局2003年元月十八日
    [117]《关于加强我市武术馆校的招生的秩序的通知》.登封市体育局.登体字[2006]17号文件
    [118]关于印发《登封市武术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登封市教育体育局2002年3月1日
    [119]《关于加强武术馆校管理的通知》.1990登封市政府.登政字[1990]32号文件
    [1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公布.自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第11条
    [121]《登封市武术馆校集中整顿工作方案》.登封市体育局.2002年3月27日
    [122]《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鹏1997年7月31日
    [123]公安部、教育部、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2000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公通字(2000)62号发布)
    [124]激发少林武术优势壮大文化演艺经济大力发展少林武术演艺产业.登封市体育局2007年7月13日
    [125]登封市武术学校情况汇报.登封市体育局2008年7月4日
    [126]激发少林武术优势 壮大文化演艺经济 大力发展少林武术演艺产业.登封市体育局2007年7月13日
    [127]注青松.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J].国家社科基金项,2006(04)
    [128]袁贵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8年(08)
    [129]霓(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接受新华网专访,2009(1)
    [130]粟多树.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前沿,2006(9)
    [131]经营性武术组织管理规定.1995年12月8日国家体委发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