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梅里词人王庭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初,梅里一地号称“词薮”,词的创作非常繁荣。王庭是清初梅里词派的先驱之一,他和梅里词派的作家一起,削弱了明末《花间》、《草堂》所带来的浮靡浓艳词风对清初词坛的影响。
     第一章介绍王庭的生平与词集。王庭读书时期,主要在梅里一地活动,与梅里词人互相唱和,提高了他在梅里一地的影响。王庭自顺治六年任广州知府后,先后任广东乡试同考官,广西左江道按察副使,川北道布政使,四川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山西右布政使。为官时期以民为本,以“清惠”著称。致仕以后,王庭讲学于希圣堂二十余年,并编有《理学辨》,定宋儒得失。其词集《秋闲词》广为时人称颂,并被众多词选选录。
     第二章考证王庭与梅里词人的交往。王庭与梅里词派的先驱、中坚及后继者皆有交往。本章主要考证王庭与曹溶、王翃、朱彝尊、朱一是的交游。曹溶作为清初的词学大家,王庭对他是推崇的,二人不仅是同乡,而且《秋闲词》中和韵和得最多的就是曹溶的词作。王翃是王庭的族兄,二人自小就诗词唱和,王庭的词风自然很受王翃的影响。朱彝尊为梅里词派的中坚,王庭咏物词受其影响很大。朱一是与于庭交往二十年且受到王庭词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论述王庭《秋闲词》中的愁、酒、梦。王庭生于明代,却仕宦清廷,频繁的调动和仕途的不顺,使他的词中表现出国破之愁,仕宦之愁,忧民之愁;与愁相关的是解愁的酒。《秋闲词》中的“酒“不仅具有浇愁的功能,而且也具有节日饮酒和以酒交友的社会功能。《秋闲词》中的“梦”也是王庭得以实现心理平衡的媒介之一,也是对“愁”的一种慰藉。
     第四章论述《秋闲词》与《古今词统》。《古今词统》突破了《花间集》、《草堂诗余》偏重小令、香艳绮丽之词的选词标准,提倡“婉约”与“豪放”等多种词风并存的选词标准,引导了清代词坛词风的丰富多样。《秋闲词》对《古今词统》的接受主要表现在继承《古今词统》小令与长调并重,词中的脂粉气已经基本祛除和主情的词学主张。
     第五章论述《秋闲词》与“稼轩风”。《秋闲词》中“稼轩风”的形成,与当时清廷对嘉兴一地实行的高压政策,如“薙发令”、“科举案”、“奏销案”以及“《明史》案”有关。《秋闲词》中对“稼轩风”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广泛运用《稼轩词》中的词调,且中长调居多、多咏史怀古之作、多用辛弃疾的词韵、化用前人诗句四个方面。
Qing, Meri one place known as "word Tau", the word is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Qing Wang Ting is one of the pioneers Ci Meri, Meri word and sending him and the writers together, completed Late flowers, floating cottage brought the word gaudy extravagant style changes.
     The first chapter of his life and words referred Shao Wangting set. Ting-study period, the main activities in one place in the Merry, Merry words and sing to each other, has increased his influence in the Merry one place. Junji six years since the King of the Court of Guangzhou prefect, the chairman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Examination has the same examiner, Guangxi left River Road Azechi Fushi, North Sichuan Road, lieutenant-governor of Sichuan provincial judge, lieutenant-governor of Jiangxi Right, Right lieutenant-governor of Shanxi. Serving official time to "clear benefit" with. Resignation after Ting Xi lecture at the church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nd compilation of the "Science Debate", will be Song gains and losses. The word set "Autumn idle word" is too widely lauded, and was included in many Ci.
     The second chapter research contacts with the Merry Ci. Ci Wang Ting and Merry pioneer and successor Jieyou backbone contacts. This chapter research Ting and Cao Rong, Wang Hong,, Zhu Yizun, Zhu First Intercourse. Qing Cao Rong words as we learn, the king is respected for his court, two is not only a fellow, and "Autumn idle words," and in rhyme and get the most is the word for Cao Rong. Wang Hong, Wang is tribunal Zuxiong, two childhood to sing poetry, the words Ting Wang Hong, the wind of popular nature. Zhu Yizun the backbone for the Merry Ci Wang Ting chanting word affected greatly. Zhu first two decades of contacts and Wang Ting Wang Ting and by the poetic thought of.
     The third chapter, "the word free fall" in the unhappy, wine, dreams. Wang Tingsheng in the Ming Dynasty, but the Qing court official career, frequent mobility and career of the flow, the performance of his words in the breaking of worry to go abroad, official career of the worry, concern for the people of sorrow; and sorrow is drowned their sorrows in alcohol-related. "Autumn idle word" the "wine" is not only the function of pouring sorrow, but also has a wine festival with friends drinking and social functions. "Autumn idle word" the "Dream" is also Ting psychological balance can be achieved one of the mediums, but also to "worry" of a consol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free fall of the word" and "Ancient and Modern Orthodox." "Ancient and Modern Orthodox," has broken the "Hua Jian", "Cao Tang Shi Yu" emphasis Xiaoling, a pin beautiful words in the standard choice of words, to promote "graceful" and "bold" and other words the standard choice of words co-existence of the wind, Ci Ci Qing guided the rich diversity of style. "Autumn idle word" on "Ancient and Modern Orthodox," the acceptance mainly in carrying o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rthodox" Long Song Xiaoling and both, the word of the powder and the main gas situation has been basically eliminate the idea of Ci.
     Chapter V discusses the "free fall of the word" and "Jiaxuan style." "Autumn idle word" in "Jia Xuan Feng" formation, and did the Court of Jiaxing one place to implement the high-handed policy, such as "issuing the order," "imperial case" and "played to close the case" and "" Ming Dynasty "case" on. "Autumn idle word" to "Jiaxuan wind" mainly in the widely accepted use of "Ci" in the words tone, and in the long transfer mostly for multi-Wing of the history of nostalgia, many words rhyme with ji, before use of one verse four.
引文
①王庭《秋闲词自序》,见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61页。
    ②顾茂伦《松陵绝妙词选序》,转引自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38页。
    ③杨谦《梅里志自序》,《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页。
    ④孔尚任《平铁斋诗序》,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75页。
    ⑤杨谦《梅里志自序》,《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页。
    ⑥王庭《梅里社稿》,见《杨谦梅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02页。
    ⑦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267页。
    ①吴熊和《〈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2页。
    ②陈雪军《梅里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③吴熊和《〈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2页。
    ①王庭《王介人传》,王翃《王介人集》,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②王庭《二槐诗存序》,见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57页。
    ①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陆象山全集》,中国书店1992年版,第175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杨谦《梅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41页。
    ①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60页。
    ②王晫《今世说》,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143页。
    ③余霖《梅里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76页。
    ④余霖《梅里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76页。
    ⑤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77页。
    ⑥余霖《梅里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76页。
    ⑦余霖《梅里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77页。
    ⑧王世祯《池北偶谈》,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
    ①《清史列传》卷七十《文苑传》(一),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14页。
    ②王庭《理学辨》,见于准《先儒正修录》,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第515页。
    ③王庭《理学辨》,见于准《先儒正修录》,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第516页。
    ④王庭《理学辨》,见于准《先儒正修录》,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第515页。
    ⑤王庭《理学辨》,见于准《先儒正修录》,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第516页。
    ⑥同上。
    ⑦同上。
    ⑧同上。
    ⑨同上。
    ⑩同上。
    ①余霖《梅里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76页
    ①聂先《百名家词钞》,见《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45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575页。
    ②同上。
    ③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见唐圭璋编《词话从编》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5页。
    ④沈雄《古今词话》,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39页。
    ①薛廷文《梅里词绪·序言》,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稿本。
    ②吴熊和《(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2页。
    ③朱彝尊《静惕堂词序》,见陈乃乾辑《清名家词》第1卷,上海书店1982年版。
    ④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见唐圭璋编《词话从编》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30页。
    ⑤同上。
    ①陈雪军《梅里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页。
    ②曹溶《摸鱼儿·答王迈人》,《全清词·顺康卷》第2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846页。
    ①王庭《王介人传》,王翃《王介人集》,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②王庭《秋闲堂文稿》,见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46页。
    ③王庭《一丛花·梦旧游》,《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0页。
    ④王庭《王介人传》,王翃《王介人集》,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⑤王庭《青玉案·围棋解嘲》,《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8-309页。
    ①沈雄《古今词话》,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34页。
    ②王庭《江城子·喜得介人手写诗余》,《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0页。
    ③王庭《槐堂词存序》,见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58页。
    ④王庭《秋闲词自序》,见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61页。
    ⑤同上。
    ⑥朱彝尊《送王援入蜀省其尊人观察庭》,《曝书亭集》,张元济等辑《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68页。
    ⑦朱彝尊《王先生言远诗序》,《曝书亭集》,张元济等辑《四部从刊初编·集部》,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318页。
    ①朱彝尊《曝书亭著录序》,《曝书亭集》,张元济等辑《四部从刊初编·集部》,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301页。
    ②许灿《梅里诗辑》卷4,浙江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
    ①王庭《为可堂集序》,见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58-859页。
    ②王庭《感皇恩·秋雁》,《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9页。
    ①王庭《玲珑四犯·哭朱近修》,《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9页。
    ②王庭《倦寻芳·和近修与旧闯姬人曹四》,《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0页。
    ③王庭《氐州第一·和近修题周半耳》,《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0页。
    ④王庭《醉花阴·和近修维扬舟次》,《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9页。
    ①曹植《释愁文》,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68页。
    ②戴复古《沁园春·自述》,黄昇《花庵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③王庭《水调歌头·解嘲》,《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6页。
    ④王庭《念奴娇·和杨犹龙用韵》,《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6页。
    ①王庭《洞仙歌·惊雷》,《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3页。
    ②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见《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4辑,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72页。
    ③王庭《望江南·喻怀》,《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4页。
    ④王庭《满江红·感怀》,《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2页。
    ⑤王庭《菩萨蛮》,《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8-329页。
    ⑥王庭《惜双双令·长水道中》,《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8页。
    ①王庭《醉春风·有怀》,《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6页。
    ②王庭《水调歌头·解嘲》,《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276页。
    ③王庭《六州歌头·伤雨》,《全清词·顺康卷》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273页。
    ④王庭《醉落魄·村家》,《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299页。
    ①刘熙《释名》,见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第65页。
    ②班固《汉书·食货志》,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82页。
    ③王庭《小重山·立春》,《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2页。
    ④宗懔《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①朱肱《北山酒经》,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②王庭《生日自笑》,《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8页。
    ③冯时化《酒史》,见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发行,第1页。
    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276页。
    ⑤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李白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
    ⑥王庭《暗香·汉口夜泊》,《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4页。
    ①王庭《阮郎归·旅况》,《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0页。
    ②王庭《酒泉子·悼钱柏园》,《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3页。
    ③王庭《卜算子·初至长安寓》,《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8页。
    ④王庭《贺新凉·初夏》,《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8页。
    ⑤王庭《朝中措》,《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3页。
    ⑥王庭《黄金缕·寓恒阳署后斋作》,《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30页。
    ⑦王庭《画锦堂·忆长安》,《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3页。
    ⑧潘光旦《明清时期嘉兴的望族》,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97页。
    ⑨杨谦《梅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32页。
    ⑩李明罄《祝同社王方伯言远七十》,《乐志堂诗集》,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8册,北京出版2000年版,第73页。
    11余霖《梅里备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343页。
    ①王庭《蓦山溪·襄璞年翁夜集,用秋岳韵》,《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7页。
    ②王庭《琐窗寒·集项嵋雪懒真堂饮》,《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9页。
    ③王庭《豆叶黄》其二,《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3页。
    ④尼采《悲剧的诞生》,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200页。
    ⑤王庭《望海潮·感怀》,《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9页。
    ⑥王庭《万年欢·过蒋丹崖村居》,《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8页。
    ⑦王庭《小重山·立春》,《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2页。
    ⑧王庭《浣溪沙·早舟过周贞可村居》,《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8页。
    ⑨钱钟书《管锥编》(二),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46页。
    ⑩汪继培《潜夫论笺》,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15页。
    ①王庭《鹊桥仙·秋夜》,《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9页。
    ②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35页。
    ③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38页。
    ④王庭《蓦山溪·襄璞年翁夜集》,《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7页。
    ⑤王庭《调笑·笑梦》,《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4页。
    ⑥王庭《摸鱼儿·自笑》,《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7页。
    ⑦王庭《望海潮·感怀》,《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8页。
    ⑧王庭《声声慢·夏日闲居》,《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9-290页。
    ⑨王庭《调笑·笑梦》,《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4页。
    ⑩王庭《思帝乡·旅思》,《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2页。
    11王庭《一丛花·梦旧游》,《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0页。
    ①王庭《倦寻芳·雨困》,《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0页。
    ②王庭《青玉案·春恨》,《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7页。
    ③王庭《巫山一段云·本意》,《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4页。
    ④王庭《绮罗香·萤火》,《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2页。
    ⑤方智范等《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
    ①聂先《百名家词钞》,《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45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575页。
    ②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5页。
    ③王士祯《花草蒙拾》,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85页。
    ④沈雄《古今词话》,见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32页。
    ⑤王昶《明词综序》,王昶《明词综》,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65页。
    ①孟称舜《古今词统序》,卓人月《古今词统》,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②徐士俊《古今词统序》,卓人月《古今词统》,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③孟称舜《古今词统序》,卓人月《古今词统》,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①陈雪军《梅里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②王庭《点绛唇·同介人访张深之金吾于贺桥别墅,舟中即事》,《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7页。
    ③王国维著,马美信疏证《宋元戏曲史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①王庭《莺啼序·感小青传》,《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5页。
    ②王庭《浣溪沙》其二,《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0页。
    ①刘昫等《旧唐书·文苑》,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079页。
    ②张惠言《词选序》,张惠言编,李军注《词选》,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③王庭《十二时慢·云母灯》,《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1页。
    ①严迪昌《“稼轩风”’与清初词——兼论“稼轩风”的独异性与时代性》,见孙崇恩等主编《辛弃疾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艺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48页。
    ②严迪昌《“稼轩风”与清初词——兼论“稼轩风”的独异性与时代性》,见孙崇恩等主编《辛弃疾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艺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51页。
    ③《嘉兴之杀戮》,《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上海书店1981年版,第5页。
    ①引自金性尧《土中录》,上海书店1999年版,第16页。
    ②陈雪军《梅里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③王煜《清十一家词选·自序》,正中书局1936年版。
    ④陈水云,张清河《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29页。
    ①吴梅《词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0页。
    ②王易《中国词曲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219-220页。
    ③蔡镇楚等《唐宋诗词文化解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272页。
    ①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1978年版,第527页。
    ②辛弃疾《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33页。
    ①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08页。
    ②王庭《拜星月慢·秋夜》,《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23页。
    ③王庭《摸鱼儿·和唐济武梦赵韫退》,《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6页。
    ④王庭《琐窗寒·同人鸳湖舟集》,《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9页。
    ⑤王庭《水调歌头·解嘲》,《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6页。
    ①《渔父》,见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17页。
    ②王庭《摸鱼儿·与唐济武》,《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6页。
    ③王庭《凤箫吟·草》,《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9页。
    ④王庭《念奴娇·和杨犹龙用原韵》,《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6页。
    ⑤王庭《好事近·野步》,《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5页。
    ⑥王庭《摸鱼儿·己丑诸同年西湖公集》,《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6页。
    ⑦王庭《望远行·生日自笑》,《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8页。
    ①王庭《秋闲词自序》,见杨谦《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61页。
    [1]杨谦撰,《梅里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杨谦撰,《梅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
    [3]李康化撰,《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版
    [4]汪蔚林撰,《孔尚任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5]陈雪军撰,《梅里词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6]王翃撰,《王介人集》,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7]陆九渊撰,《陆象山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版
    [8]程千帆主编,《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9]王晫撰,《今世说》,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10]余霖撰,《梅里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
    [11]王世祯,《池北偶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12]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3]于准编,《先儒正修录》,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14]聂先编,《百名家词钞》,《四库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
    [15]陈永正编,《岭南历代词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7]薛廷文编,《梅里词绪》,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稿本
    [18]陈乃乾编,《清名家词》,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版
    [19]朱彝尊撰,《曝书亭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20]许灿编,《梅里诗辑》,浙江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
    [21]曹植撰、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984年版
    [22]黄昇编,《花庵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3]杨钟羲撰,《雪桥诗话三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版
    [24]班固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25]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6]朱肱撰,《北山酒经》,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27]欧阳修撰,《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版
    [28]李白撰,《李白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9]朱熹撰,《诗集传》,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版
    [30]潘光旦撰,《明清时期嘉兴的望族》,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版
    [31]李明嶅撰,《乐志堂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3]尼采撰,《悲剧的诞生》,北京:华龄山版社,1996年版
    [34]钱钟书撰,《管锥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35]王符撰、汪继培笺,《潜夫论笺》,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36]弗洛伊德撰,《梦的解析》,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
    [37]王昶编,《明词综》,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8]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9]聂先《百名家词钞》,《四库存目丛书补编》本,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
    [40]卓人月主编,《古今词统》,沈阳:辽宁教育山版社,2000年版
    [42]王国维撰、马美信疏证,《宋元戏曲史疏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刘昫等编,《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44]张惠言编、李军注,《词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45]小横香室主人编,《清朝野史大观》,上海:上海书店印行,1981年版
    [46]王煜编,《清十一家词选》,台北:正中书局,1936年版
    [47]吴梅撰,《词学通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8]王易撰,《中国词曲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49]蔡镇楚等撰,《唐宋诗词文化解读》,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50]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8年版
    [51]朱熹撰,《楚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2]方智范等撰,《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3]孙崇恩等编,《辛弃疾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文艺出版公司,1993年版
    [54]吴熊和撰,《(梅里词缉)读后——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55]刘琴撰,《古今词统》与明清词学中兴,浙江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