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生物技术时代。基因科技,尤其是人体基因科技,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基因检测、基因治疗、胚胎干细胞研究、基因复制器官以及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人们可以根据基因偏好选择新的生命;目前被视为绝症的遗传性疾病和癌症有可能被治愈;通过体细胞研究可以复制任何需要的器官,器官移植的来源不再紧缺;长生不老不再是梦想,死去的人也可以“复活”。人体基因科技能够对人的出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进行干预和操控,人类将僭越“上帝”的权力,人人健康长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人性尊严、生命权、健康权、平等权、身体完整权、隐私权、知情同意权、专利权等为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以及基本的宪政秩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家们问的是:什么是能够做的?而伦理和法律问的则是:什么是应该做的?允许做的?显然,技术上能做到的并不都是应该做的,需要伦理和法律对行为设定边界,进行规范。只是伦理属于道德范畴,主要靠内心自律,而法律则具有国家强制力,更为有效,属于他律。在人体基因科技研究中,有两大对垒的宪法法益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一方面是人体基因科技研究的自由;另一方面是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究竟如何进行规制才能够使人体基因科技的良性发展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这已经成为当代法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规制,具体可分为立法规制、行政规制以及司法规制,其中立法规制无疑是首要前提,并且决定着其他规制的实施。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重构符合人体基因科技发展的伦理规范进行约束的同时,纷纷制定相应的人体基因科技法律、法规等进行规制。其路径有二:一是对传统的法律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人体基因科技的发展要求;二是制定专项人体基因科技法,以对某项基因技术的实际研究和应用进行规范和保障。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基因科技立法规制建设。但是,随着人体基因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有法律越来越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并且已有的法律、法规多关注于动物、植物、转基因食品、农业等的安全问题,而很少注重对关涉生命和健康的人体基因科技立法;并且,已有人体基因科技的法律层次比较低,多数是法规或规章,需要提高法律位阶。随着人体基因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应用,又带来很多新的伦理、法律问题,很多领域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存在大量“法律调整的真空”,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尝试着对人体基因科技的立法规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人体基因科技对法律的挑战及其立法规制的必要性;阐述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的伦理基础与法理基础;在考察国外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和我国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人体基因科技规制法律体系,拟定其核心内容《人体基因科技基本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
     导论部分,主要叙述基因科技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人类医疗、素质以及寿命带来的影响,提出研究问题和意义;介绍我国目前研究的现状、本文研究范围与文章整体思路;最后说明研究方法和几个创新点。人体基因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后果,如何进行规范和控制才能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造福人类减少负面影响?各国在重构相适应的伦理规范的同时,纷纷立法进行规制。本论文专门对人体基因科技的立法进行水平层面的系统研究。
     第一章,关于人体基因科技对法律的挑战及其立法规制必要性。首先,人体基因科技由于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人类遗传物质的修饰和操纵,它对法律最根本、最深层次的挑战体现在对人性尊严方面;其次,在人体基因科技研究条件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法律主体“自然人”不再是毫无争议,什么是“人”?人的生命始于何时?胚胎是否享有尊严和权利等都需要作出明确界定;再次,生命健康权、平等权、隐私权、知情权、专利权等各项基本权利和法律秩序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应对新型生命社会关系、促进人体基因科技良性发展、防范人体基因科技的滥用,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立法规制。
     第二章,关于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的伦理基础。首先,分析人体基因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及论争,主要围绕着基因生殖、基因检测与治疗以及基因克隆技术引起的优生、基因隐私与歧视、技术异化等问题展开。指出对人体基因科技进行伦理调节的必要性和对其问题解决的伦理途径;其次,分析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中的伦理价值冲突及选择;再次,用康德义务论、功利主义后果论等伦理学基础理论,以克隆人为例进行伦理分析,指出对克隆人进行立法的伦理依据;最后,提出了适应人体基因科技发展的伦理原则。
     第三章,关于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的法理基础。首先,介绍了人体基因科技研究自由的涵义及结构;其次,分析人体基因科技发展引发的法益之间的冲突,主要包括人体基因科技研究自由与人性尊严之间的冲突,人体基因科技研究自由与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其他基本权利之间的冲突,以及基因本身引起的财产法益与人格法益之间的冲突;再次,分别阐述对人体基因科技研究自由的保障和对其限制的宪法和法律依据及界限,主要包括维护人性尊严的内在限制、遵守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目的原则等。
     第四章,关于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的国外考察。首先,分析国外对基因科技进行立法规制的几种模式,包括单独立法模式、制定管理标准和规则模式、结合立法模式和无单独立法,依其他部门法规范模式;其次,以基因治疗、胚胎干细胞和克隆三种人体基因科技为例对国外的立法规制进行了考察;最后,对国外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与借鉴。
     第五章,关于我国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现状及不足。首先,介绍我国人体基因科技的历史发展及其立法概况;其次,介绍我国目前几个核心人体基因科技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我国目前人体基因科技立法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缺乏核心理念、立法层次低、系统性不强、新型权利保护缺位及存在法律漏洞等五个方面。
     第六章,关于我国人体基因科技规制法律体系构建。首先,应确立人性尊严为人体基因科技立法规制的核心理念,在宪法中明确人性尊严保护条款,以及保护人体基因科技引起的新型相关权利规定,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人体基因科技规制法律体系;其次,应当制定专门的《人体基因科技基本法》作为人体基因科技规制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并指导其他人体基因科技专门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的制定,以刑法为最后底线共同构成我国人体基因科技规制法律体系;最后,规划和设计《人体基因科技基本法》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拟定《人体基因科技基本法》的主要条款。
The 21 century is an era of biotechnology, with gene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it. Human gene technology (gene technology related to human, abbreviated HGT hereafter in the disser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re, in the sense that it brings about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human life. With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netic testing, genetic therapy, stem cell research, genetic organ copy and gene cloning technology, people can choose descendants with excellent gene "borne"; genetic diseases and cancer viewed as incurable in the past could be cured; people can obtain any requisite organ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body cell, and the shortage of transplantable organs is no longer a problem; longevity is no more a dream of human beings, and dead people could "come back to life" again; with the capability of intervening and controlling human's whole life, from birth to death, humans are going beyond the power of "God"; everyone enjoys longevity and health, and quantity of life is highly enhanced too. However, in the meanwhile, the basic human rights and constitutional orders, as well as interests protected by constitution, such as dignity, life, health, equality, body's integrity, privacy, informed consent and patent, are all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threat. While scientists ask "what can we do",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ethics and law ask, "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is permitted to do?" Obviously, what people can accomplish technically is not necessarily what they are permitted to do. We need ethics and law to define and regulate such behavior. The main difference lies in this:ethics belongs to moral scope, relying on inside control mainly, while law is more effective with the national power behind, belonging to the category of the control outside. In the research of HG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constitutional interest in conflict: the freedom right of HGT research and the basic right of citizens. How to, by means of regulation, keep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GT and the basic constitutional right of citizen? It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for modern legal system. Regul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legisl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justice. Legislation definitely is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 among them, and decides the enforcement of other regulation activities. Many countries and districts have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human gene technology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govern resp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HGT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constructing ethical norms to restrain. Two ways are generally adopted:to adjust and rectify traditional law to meet the demand of developing HGT, and/or to formulate specific law of HGT to regulate and protect the prac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ny gene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HGT's legislation in china starts in the 1990's.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GT, existent legal system has fallen behi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technology. In addition, most current laws focus on such categories as the safety of food from animal, plant, modified food and agriculture application, and rarely pay attention to the HGT legislation which is most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y. Furthermore, the efficency of HGT law are to be improved, most of which are regulations or rules. With improved application of HGT in reality, many new ethical and legal problems have followed,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new type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different fields. This results into a "vacuum of legal regulation", which is disadvantageous to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and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s basic rights. Thus, in consideration of such background, the author of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do som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legislative regulation of HGT to analyze the challenge to law from HGT and the necessity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and elaborate on the ethical and legislative bases of HGT regulation. In addition,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egislative regulation on HGT and the domestic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constitute the legislative regulation system on HGT in China, with the framework and major content of Basic Law of Human Gene Technology as the focus.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introduction, body text and epilogue, and the body text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In the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mainly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gene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e on medical science, human quality and human longevity, to foreground the focu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s the present research circumstance, research scope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whole dissertation, and further on defines methodology and several innovations of this dissertation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HGT brings about huge healthy benefit for peopl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atastrophic outcome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HGT so that it can benefit human beings to the maximum and reduce its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minimum?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specific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legislation of HGT, 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udies on the legislation of HGT.
     The first chapter elaborates on the challenges to law from HGT and its necessity to legislative regulation. First, owing to its realization of decorating and manipulating human's inheritance on the level of molecule, HGT has brought about a most fundamental and profound challenge to legal system - the challenge to human dignity. Second, in the context of HGT, the legal subject "natural person" who enjoys rights and takes responsibility is no longer a concept without controversy. What is "human being"? When does a person's life begin? Does embryo possess dignity and rights"? All these questions need to be clarified definitely. Third, the basic rights of human life such as health, equality, privacy, informed consent, patent and legal order are all confronted with unprecedented impact. Thus, it is urgent to enforce legislative regulation to secure a new type of social relationship of human life, as well as to guarantee the right orientation of HGT development and to defend against the abuse of HGT.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ethical foundation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of HGT. Firstly,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ethical problems and arguments which HGT puts forth. These mainly include the problems of eugenics, genetic privacy and discrimination, technical alienation which are brought about respectively by genetic reproduction, genetic test and therapy, gene cloning technology. The dissertation therefore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ethical regulation for HGT and the possible ethic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Secondly, it puts forward the ethical value conflict and choice of HGT legislative regulation. Thirdly, taking human cloning as an example, it provides ethical foundation for human cloning legis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Kant's Deontology, Benthamic Consquentialism and Confucianism. Last but not least, this chapter also tries to constitute ethical principles applying to HGT development.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legal foundation of HGT. First, it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dom right of HGT research, then it analyzes the interest conflict resul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HGT, namely the conflict between freedom of HGT research and some basic human rights, such as human dignity, life right, health right, and body right. This chapter also respectively elaborates on the protection, as well as constitutional and legal restriction of HGT and the validity of restriction, including the inner restriction for human dignity, and the legal observation of reservation principle, proportion principle and purpose principle.
     The forth chapter is the foreign investigation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for HGT. First, it analyzes several models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concerning gene technology from aboard, including independent legisl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criteria and rules,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legislation, and some relevant legal regulation without independent legislation. Then, it investigates the foreign legislative regulation for HGT, based on three of HGT, gene therapy, stem cell research and gene cloning, and finally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udy with foreign legislation as a contrast.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of china's HGT. First,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overview legislation situation of gene technology, and then introduces central contents concerning HGT legislative regulation. Finally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for HGT. Main problem are expresses as absence of core idea, lower level of legislation, weaker systemization, lack of new right protection and insufficient legal coverage.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First, it points out that human dignity should be taken as the core idea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of HGT, which should also be added as a new provision in the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other basic right protection formulating in the constitution related with HGT. All these efforts might help to guideline the construction of legislative regulation system of HGT. Second, the special basic law of HGT should be enacted as core content of the legislative regulation system of HGT, together with other special law, regulation, rules and criminal law as the bottom line also. Finally, it introduces the framework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core legislation, "basic law of HGT", and tentatively designs some items of the law.
引文
①王廷华,董坚,齐建军:《基因克隆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①胡唯元:《2004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科技日报》,http://www. wfstc.gov.cn/wfast/shownews.asp?newsid=144.访问时间2009-11-5.
    ①参见张春美:《DNA的伦理地位》,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②子言:《基因:讲述生命的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③谈大正:《生命法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④See Eric S.Grace:Better health through gene therapy,The Futurist,jan-Feb 1998,32(1):p.39-43.
    ①[美]米·里夫金:《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付立杰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
    ②[美]米·里夫金:《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付立杰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①参见叶俊荣、雷文枚等:《天平上的基因》,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20页。
    ② Charles R. Cantor, Cassandral L. Smith:Genomics-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hind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 Wiley-Interscience Pulication,1999. p.440-447.
    ①颜厥安:《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
    ②上官丕亮: 《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 《江苏社会科学》2008第2期。
    ①参见邱格屏:《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对“全人类共同财产”的一点反思》,《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1期。
    ②徐振雄:《后人类社会的人权通识教育:人类尊严的变异与操控》,《实践通识学报》2003年第1期。
    ①邱仁宗:《论“人”的概念》, 《哲学研究》1998第9期。
    ①关于生命始于何时,学者之间争议很大。有的认为,生命始于精卵结合那一刹那,有的生命至少在怀孕后第十四存在,如德国第一次胚胎判决和英国人类授精与胚胎学法案,还有的认为怀孕二十周时才具有人的意义。
    ②蔡维音:《“拟似权利主体”之法律意涵——重新建构人类基因之法律定位》,《成大法学》2001年第24期。
    ①甘绍平: 《克隆人: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 《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①李见恩: 《基因科技面临的人权困境及出路》, 《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第9期。
    ②颜厥安:《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126页。
    ③罗玉中、焦洪涛、鄢斌:《基因·克隆·法律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④王利明:《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①刘丽群:《基因研究中的知情权探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②陈传夫:《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①生物技术专利保护面临挑战,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网,http://www.jxstc.gov.cn/ReadNews.asp?NewsID= 1003.访问时间2010-2-24.
    ②谢卫群:《基因产业,能与微软比肩?》,《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0-07-12,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0/988/140342.html访问时间2009-11-5.
    ①甘绍平、叶敬德: 《中国应用伦理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①参见蔡宗珍:《程序导向的基因科技立法必要性及其规范内涵初探》,《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1年第9期。
    ①参见倪正茂: 《要重视生命法学的研究》, 《文汇报》,1997-07-14.
    ②吴学安:《国际法律框架中的基因技术应用》,《检察风云》2008年第2期。
    ③参见吴学安:《国际法律框架中的基因技术应用》,《检察风云》2008年第2期。
    ④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①参见倪正茂、刘长秋:《生命科技法学论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②[法]埃得加·莫兰(Edgar Morin):《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SCIENCE ARIHEME CONSCIENCE)》,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①吴学安:基因技术应用呼唤法律介入,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访问时间2009-11-5.
    ②参见《制订(基因法)趋利避害》,《上海法制报》2001-03-12.
    ①沈铭贤:《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沈铭贤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53页。
    ①[德]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②参见邱仁宗:《人类基因组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科技与法律》2000年第3期。
    ①颜厥安:《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②[日]池田大作:《走向21世纪的人与科学》,北大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340页。
    ③贾民伟、刘耀胜:《面临科技挑战的伦理对策》,《科技进步与政策》2001年第4期。
    ①参见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摘译——外国自然科学哲学》遗传工程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①参见沈铭贤:《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沈铭贤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89页。
    ①参见[德]乔治·恩德勒:《经济伦理学大辞典》,王淼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73-574页。
    ②孙伟平:《事实与价值——休谟问题及其解决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9页。
    ③参见陈爱华:《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的历史生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④郊广银:《伦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页。
    ⑤张展,王家宝:《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5期。
    ①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②参见[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页。
    ①[德]H·马尔库塞:《单面人》,张传译,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编:《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88页。
    ②吴国盛:技术与人文,http://www. people.com. cnGB/14738/27939/27984/27985/1895930. Html.访问时间2010-03-29.
    ③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
    ①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8-129页。
    ①参见[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②郭亚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①参见[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①参见姚大志:《人类有权利克隆自己吗》,《哲学研究》2003年第1期。
    ②李瑞全:《儒家生命伦理学》,鹅湖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128页。
    ③沈清松:《有何伦理判准支持复制人?》,《中外医学哲学》1998年第3期。
    ①高兆明:《克隆人权利及其诉求问题——与甘绍平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①参见[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后民族结构》,曹卫东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2-228页。
    ② See 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 Cloning Human Beings, (Rockville, MD: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1997,p.64-65.
    ③[德]康德:《道德形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④[德]康德:《道德形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①范瑞平:《人的复制与人的尊严:多元化的社会与儒家道德共同体》,《中外医学哲学》1998年第3期。
    ②《中庸·第二十章》
    ③参见吴国盛:《生命的飘逝》,《读书》1997年第8期。
    ① See Lee M. Silver:"Cloning, Ethics, and Religion”, in Michael C. Brannigan(Ed.), Ethical Issues in Human Cloning,(New York, NY:Seven Bridges Press,2001, P.100-105.
    ② Harries, John:“1999, Clones, Genes, and Human Rights", in J. Bueley (ed.), the Genetic Revolution and Human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68.
    ①参见邱仁宗:《人的克隆:支持和反对的论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②See A. Huxley:A Brave New World, London:Granada,1982.
    ①很多道德争议的产生是基于不同的伦理学学理取向,尤其是在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之间,但是道德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普遍性的特性,即使不同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之间,也会存在共通的原则,比如尊重,不伤害,公平原则等。虽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重点或方式,不同的国家、社会表现这些原则的方式可能不同,甚至在人体基因科技发展条件下有若干争议,但是整体上共通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即存在-种普遍认可和客观上得到承认的道德原则。
    ②赵迎欢、陈凡:《现代伦理学视角与基因技伦理原则的建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①邱仁宗、翟晓梅:《生命伦理学概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See H.T.Engelhardt: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2th edition,1996,p.126.
    ③参见孙幕义、徐道喜、邵永生:《新生命伦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①See H.T.Engelhardt: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2th edition,1996,p.330.
    ①参见《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草案》,范冬萍、张华夏:《基因与伦理》附录,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版。
    ②张学金、仇逸等:《基因研究遭遇伦理规范》,《瞭望新闻周刊》,2002-04-22.
    ①[英]哈尔(R.M.Hare):《道德语言》,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版,第91页。
    ①[美]格特(Bernard Gert):《道德规则:对道德的一个新的理论论证》,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版,第14页。
    ②[美]格特(Bernard Gert):《道德规则:对道德的一个新的理论论证》,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版,第14页。
    ③参见陈朝汆:《论生物技术伦理原则》,《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8期。
    ①参见陈朝氽:《论生物技术伦理原则》,《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8期。
    ①参见百科全书网站,http://en.wikipedia.org访问时间2010-03-07.
    ②参见赵迎欢、陈凡:《现代伦理学视角与基因技术伦理原则的建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①杨丽娟、陈凡:《高技术立法规制问题的哲学探讨》,《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
    ①储昭华:《自由的敞开与权利的“延异”—海德格尔的自由观及其启示意义》,《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8页。
    ③周兴芳:《学术自由及其边界》,《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④曾祥华:《人权宣言》中的行政法思想,雅典学园,http://www.vadian.cc/index.asp访问时间2010-04-01.
    ⑤卢建平:《科学研究自由的法律评价》,《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②参见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
    ③张宗琦:《学术自由对我国国立大学组织设计与财务制度的规范要求》,国立台北大学2005年法学硕士论文。
    ①参见卢建平:《科学研究自由的法律评价》,《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②如李步云、杨海坤、王德志教授等。
    ①周双娥:《析思想自由权的法律意蕴》,《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②《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③参见许育典:《宪法》,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218-224页。
    ④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13页。
    ⑤下文中如无特别注明,研究自由均指人体基因科技的研究自由。
    ①参见《“大法官会议”解释汇编》,三民书局1999年版,第379页。
    ②许庆雄:《宪法入门》,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83页。
    ③参见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72页。
    ④参见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4页。
    ②周慧,何生根:《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初探》,《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③参见[日]芦部信喜:《宪法》,李鸿禧译,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01页。
    ①薛现林:《科学研究自由权利研究》,《河北法学》2004年第9期。
    ② Ronald Dworkin:" We Need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in Louis Menand (ed.),The Future of Academic Freedo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p.184-185.
    ③参见许崇德:《宪法》,中国人民林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142页。
    ④[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⑤[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①杨海坤:《宪法学基本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②[日]宫泽俊义:《日本国宪法精解》, 董潘舆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第225页。
    ①谢海定:《作为法律权利的学术自由权》,《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
    ②参见黄叔铃:《论基本权之第三人效力与保护义务-以关之家判決为例》,东吴大学2008年法律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硕士论文。
    ①关于人性尊严,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其更多的是一种价值,有的认为是项具体的基本权利,还有的认为是所有基本权利的起点与核心,此处既指一种价值,也可以是一项基本权利。
    ②《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300页。
    ③Paul Proctor: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 Group Lid.1979, p.305.
    ④参见陈寿灿:《宪政的伦理基础及其社会价值需求》,《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3期。
    ①[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03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7页。
    ③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6页。
    ④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6页。
    ⑤《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第二十六节。
    ⑥[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玛丽·格雷格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9页。
    ①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0页。
    ②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③参见[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④参见法治斌,董保城:《宪法新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02页。
    ⑤江玉林:《人性尊严与人格尊严---大法官解释中有关尊严论述的分析》,《月旦法学教室》2004年第20期。
    ①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宪政时代》1992年第1期。
    ②许志雄等著:《现代宪法论》,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48页。
    ③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修订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3页。
    ④参见司法院大法官书记处:《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判选辑(八)——人性尊严与人格发展自由》,天松印刷文具有限公司 1999年版,第274-275页。
    ①参见周志宏:《学术自由与科技研究应用之法律规范》,《李鸿禧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544页。
    ②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页。
    ③梁慧星:《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73页。
    ④易顶强:《科技进步的宪法思考》,《岭南学刊》2008年第3期。
    ⑤韩德强:《论人的尊严》,山东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0页。
    ⑥参见[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104页。
    ①余溯:德国基本法“人性尊严”条款之分析,http://www.frchina.net/data/detail.php?id=13957.访问时间2009-11-0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页。
    ①参见李震山:《基因科技发展与基本权利保障,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之保障为中心》,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388-389页。
    ②参见李惠宗:《死后取精——基本权与人性尊严的冲突》,《月旦法学教室》2005年第37期。
    ①原告患有发细胞白血病,这种疾病的特征在于患者血液与骨髓中网状细胞的表层有许多像头发般的辐射、并且患者脾脏会大幅胀大。增殖,也就是把遗传物质从它的原初细胞加以移植并且接合到一个微有机体,科学家之所以要进行这种接合是因为从身体取得的原初细胞通常很快就死亡,然而微生物体却可以继续无限制地繁殖,这样把遗传物质永续化就使较长的检查与实验成为可能。
    ②参见颜厥安:财产、人格,还是信息?论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faxuelilun/060521/08464941-18.html.访问时间2010-1-16.
    ①王泽鉴教授倾向于认为基因属于身体权;陈文吟教授持人类基因属于财产权或物的观点;颜厥案教授认为基于基因之上既有财产权又有人格权的内容。
    ②周光礼:《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①[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282页。
    ① World University Service,Academic Freedom 2:A Human Rights Report, edited by John Daniel, Frederiek de Vlaming, Nigel Hartley, Manfred Nowak, Zed Books Ltd.1993, "Introduction".
    ②参见王伟:《我国学术自由的宪法规范分析》,《前沿》2009年第7期。
    ①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页。
    ②薛现林:《科学研究自由与知识产权制度》,《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2期。
    ③参见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2页以下。
    ④参见贺海仁:《自我救济的权利》,《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⑤ See David M. Rabban:"A Functional Analysis of‘Individual'and'Institutional'Academic Freedom Under the First Amendment",53-SUM LAW& CONTEMP.PROBS.1990, p.231.
    ①赵静:《宪法诉讼与人权保障》,《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①参见周志宏:《学术自由与高等教育法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22页。
    ②参见刘练军:试论作为宪法权利的人格权,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44468&Type=mod.访问时间2010-3-22.
    ③参见董保城:《课程自主、考试评量与学术自由——以司法院大法官第380、382号解释为题》,《教育法与学术自由》,月旦出版1997年版,第21页。
    ①参见法治斌、董保城:《宪法新论》,元照出版公司么刃礴年版,第177-178页。
    ①赵颂平:《宪法的平衡品格》,《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②张翔:《基本权利限制的思考框架》,《法学家》2008年第1期。
    ①韩大元:《论现代科学技术对宪法学的影响》,《科技与法律》1996年第1期。
    ①李惠宗:《行政法要义》,五南书局2000年版,第42页。
    ①陈新民:《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上册),元照出版公司 2002年版,第211-238页。
    ②参阅陈敏:《行政法总论》,自刊2007年版,第88页。
    ①程明修:《论基本权保障之“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宪法体制与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1998年版,第237页。
    ①参见应用伦理与职业道德: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www.cvae.com.cn/www/y(?)/zhyj/09-09-11/746.html.访问时间2010-2-23.
    ①参见锤芳桦、黄舒芃:《德国与奥地利基因科技法之初步比较》,《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0第5期。
    ①参见王岳:《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年第2期。
    ②参见RKI:http://www.rki.de/GENTEC/GENENG/GENTEC E.HTM访问时间2009-11-05.
    ④ See J. W. Vesting:Legal Aspects of Genetic Therapies in Germany, i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Gene Therapy-Leg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
    ① See BfArM:http://www.bfarm.de/de_ver/aufgaben/;PEl:http://www.pei.de/inh_info.htm访问时间2010-1-16.
    ②See http://www.fda.gov/opacom/laws/phsvcact/phsvcact.htm.访问时间2009-11-05.
    ③See http://www.fda.gov/opacom/laws/phsvcact/phsvcact.htm.访问时间2009-11-05.
    ④See H.Ghoi:“Is there a Demandforthe Worldwide Regulation of Gene Therapy?", i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Gene Therapy-Leg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p.167.
    ⑤ See FDA:http://www.fda.gov/opacom/morechoices/mission.html.访问时间2010-03-05.
    ⑥ See CBER:http://www.fda.gov/cber/inside/mission.htm#mission.访问时间2009-03-05.
    ① See A. J. Grant:Regulation of GeneticTherapy-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GeneTherapy-Leg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 p.168.
    ② See A. J. Grant:Regulation of GeneticTherapy-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GeneTherapy-Leg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 p159.
    ③ See A. J. Grant:Regulation of GeneticTherapy-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GeneTherapy-Leg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 p.158.
    ④参见陈丽娟:《欧洲共同体法导论》,五南图书1997年版,第150页。
    ①参见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网页,http://www.coe. fr/eng/legaltxt/ebio.htm.访问时间2009-11-05.
    ①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ct 1990 (c.37)
    ① Department of Health, Review of the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ct,2005, p.64.
    ②参见李素华:《英国通过人类胚胎研究法律修正案》,《科技法律透析》2001年第4期。
    ③参见英国颁发第一份克隆人类胚胎执照,http://www.people.com.cn/GB/keji/1056/2707894.html.访问时间2009-11-05.
    ①丰富潜能干细胞是指能够成长为人体大多数器官的细胞,而不是可能成长为完整人的细胞。
    ②参见陈英钤:《德国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管制:干细胞法的意义》,《应用伦理研究通讯》2002年第22期。
    ① See NIH FACT SHEET ON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 RESEARCH GUIDELINES, http://www.nih.gov/news/stemcell/stemfactsheet.htm.最后访问日期2009-11-05.
    ① See Gregory J.Downing,A Reseacher‘s Guide to Federally Funde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d,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Humana Press Inc,Totowa,NJ,2003,p.30.
    ② See Gregory J.Downing,A Reseacher‘s Guide to Federally Funde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d,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Humana Press lnc,Totowa,NJ,2003,p.30.
    ③参见奥巴马明日将签署命令斛除干细胞研究限制,http://news.163.com/09/0308/10/53SKI13V0001121M.html.访问时间2009-11-05
    ①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82页。
    ①德国1990年6月20日颁布的《德国基因科技法》,并于1993年、1997年修正。
    ②钟芳桦、黄舒芃:《德国与奥地利基因科技法之初步比较》,《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0年第5期。
    ①这里的前后是指德文原文表述中的两个“人”。
    ②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宪政时代》1992年第1期。
    ③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④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2页。
    ①参见甘绍平: 《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年6期。
    ①参见韩跃红、孙书行:《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尊严释义》,《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②参见蔡维音:《人类基因科技下之法益保护体系-“拟似权利主体”之提案与相关法制雏形》,收录于当代公法理论(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诞辰祝寿论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726-750页。
    ① Ernst Benda:"The Protection Of Human Dignity",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53,2000, p.453.
    ①高兆明:《克隆人权利及其诉求问题——与甘绍平先生商榷》,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②[法]诺埃勒·勒努瓦:《世界各国与生物伦理学法规》, 《卫生与社会法评论》1995第2期。
    ①参见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年6期。
    ②这里指柏林Humboldt人学著名的公法、法哲学、国家哲学教授Hasso Hofmann。
    ①参见蔡维音:《“人性尊严”作为人类基因工程之基础法律规范理念—人性尊严作为法律概念其内涵开展之可能性》,http://mvweb.ncku.edu.tw/-weintsai/Doku/HumanDienity.pdf.访问时间2010-04-01.
    ②张宇飞:《人性尊严的解释方法及其问题——以克隆人宪法争议为例》,《法学论坛》2009年第4期。
    ③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宪政时代》1992年第1期。
    ①参见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年6期。
    ②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年6期。
    ③康德:《道德形面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7页。
    ④[日]岩崎允胤:《人的尊严、价值及实现》,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22页。
    ①李震山:《“复制人”科技发展对既有法律思维与制度之冲击》,《中外法学》2002年第5期。
    ②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③转引自李龙主编:《人本法律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贝。
    ④龚向和:《人的尊严:中国农民人权的兴起》,《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①夏勇:《宪法之道》,《读书》2003年第3期。
    ①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②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8页。
    ③韩大元:《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页。
    ①刘志刚:《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①罗纳德·贝里:论人的尊严,吴万伟译,光明网,http://www.reason.com/news/show/118608.html.访问时间2010-01-13.
    ①陈斯彬:《克隆技术的宪政视角》,《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②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③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宪政时代》1992年第1期。
    ①参见蔡宗珍:《程序导向的基因科技立法必要性与规范内涵初探》,《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1年第9期。
    ②蔡维音:《“人性尊严”作为人类基因工程之基础法律规范理念—人性尊严作为法律概念其内涵开展之可能性》,http://myweb.ncku.edu.tw/-weintsai/Doku/HumanDienity.pdf.访问时间2010-04-01.
    ①参见王岳:《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年第2期。
    ②参见颜厥安:财产、人格,还是信息?论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faxuelilun/060521/08464941-18.html.访问时间2010-1-28.
    ①刘长秋:《论我国基因工程专利保护的必要性及其立法障碍与对策》,《安徽法学》2002年第5期。
    ①[美]保罗·库尔兹:《保卫世俗人道主义》,余灵灵等译,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52页。
    ②转引自寿在勇:《基因兴奋剂:科研自由与道德约束》,《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③吕耀怀:《信息伦理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①参见秦前红、韩永红:《宪法“基本权利核心概念”研究—基于中日比较的视角》,《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②有学者做宽泛意义解释,把隐私权也包含在此处人格权内,如莫纪宏、韩大元教授等。
    ③李煌:《人格尊严的特征及其社会进步的关系》,《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①马平:《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一个中国语境下的诠释》,《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2期。
    ②参见林来梵:《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③参见李震山:《台湾人权五十年回顾与前瞻》,《月旦法学杂志》1999年第44期。
    ④杜承铭:《人性尊严:作为民生之本的宪法权利》,《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①梁家平、蒋超、陈焜如:《“自证无罪”与人的尊严——兼论我国宪法人格尊严权利救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①梁如霞:《国家科技法律体系建设问题探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①德国1990年6月20日颁布的《德国基因科技法》,并于1993年、1997年修正。
    ②此处在人性尊严之外又加上身份,意为保持人类同一性身份,不允许克隆。
    ①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①周琼:《论人类基因及基因信息的法律地位》,《科技与法律》2006年第3期。
    ① George J. Annas, Leonard H. Glantz, Patricia A. Roche:《基因隐私法范本》,何建志译,《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0年第7期。
    ①赵智译:《关于人类基因组与人权问题的世界宣言》,《医学与哲学》1998年第3期。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关于人类遗传数据的国际宣言草案》,《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年第2期。
    ①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①参见杨秀仪:《不规范之规范—基因科技对当代法律体系之冲击与省思》,《基因治疗与基因改造食品之法律规范》(台北)研讨会会议记录,医事法学,2002年第1期。
    ①张春美:《DNA的伦理地位》,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②李品兰、邹爱平:《“医学新纪元:功能基因组学的兴起”》,收录于刘国奎主编《美国华裔科学家科普文集》第1卷生命科学专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③[美]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后人类未来——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杜默译,时代文化2002年初版,第109页。
    ①宋思杨、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②韩跃红:《护卫生命的第六尊严-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③刘长秋、刘迎霜:《基因技术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①此处在人性尊严之外又加上身份,意为保持人类同一性身份,不允许克隆。
    1、[美]威廉·R·克拉克(William R.Clark):《基因治疗——二十一世纪分子医学的希望和问题》,邵承工、蔡武城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米·里夫金:《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付立杰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法]埃得加·莫兰(Edgar Morin):《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SCIENCE ARIHEME CONSCIENCE)》,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德]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日]池田大作:《走向21世纪的人与科学》,北大出版社1992年版。
    6、[德]乔治·恩德勒:《经济伦理学大辞典》,王淼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8、[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9、[德]H·马尔库塞:《单面人》,张传译,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编:《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0、[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后民族结构》,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英]哈尔(R.M.Hare):《道德语言》,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版。
    14、[美]格特(Bernard Gert):《道德规则:对道德的一个新的理论论证》,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版。
    1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16、[日]芦部信喜:《宪法》,李鸿禧译,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17、[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18、[日]宫泽俊义:《日本国宪法精解》,董潘舆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
    19、[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0、[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玛丽·格雷格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22、[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日]岩崎允胤:《人的尊严、价值及实现》,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24、[美]保罗·库尔兹:《保卫世俗人道主义》,余灵灵等译,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5、[美]舍温·努兰(Sherwin B. Nuland):《生命的脸(How We Live)》,林文斌、廖月娟译,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26、[美]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后人类未来——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杜默译,时代文化2002年初版。
    1、王廷华,董坚,齐建军:《基因克隆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张春美:《DNA的伦理地位》,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3、子言:《基因:讲述生命的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4、谈大正:《生命法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叶俊荣、雷文枚等:《天平上的基因》,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6、颜厥安:《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王利明:《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陈传夫:《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甘绍平、叶敬德:《中国应用伦理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0、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1、倪正茂、刘长秋:《生命科技法学论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沈铭贤:《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沈铭贤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3、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摘译——外国自然科学哲学》遗传工程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4、孙伟平:《事实与价值——休谟问题及其解决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陈爱华:《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的历史生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郊广银:《伦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李瑞全:《儒家生命伦理学》,鹅湖出版社1998年版。
    20、邱仁宗、翟晓梅:《生命伦理学概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孙幕义、徐道喜、邵永生:《新生命伦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范冬萍、张华夏:《基因与伦理》,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版。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4、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25、许育典:《宪法》,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
    26、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27、《“大法官会议”解释汇编》,三民书局1999年版。
    28、许庆雄:《宪法入门》,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
    29、金耀基:《大学之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30、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2、许崇德:《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杨海坤:《宪法学基本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3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5、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6、法治斌,董保城:《宪法新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37、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修订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38、司法院大法官书记处:《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判选辑(八)——人性尊严与人格发展自由》,天松印刷文具有限公司1999年版。
    39、周志宏:《学术自由与科技研究应用之法律规范》,《李鸿禧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40、梁慧星:《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2、李震山:《基因科技发展与基本权利保障,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之保障为中心》,李震山:《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
    43、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5、周志宏:《学术自由与高等教育法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46、董保城:《课程自主、考试评量与学术自由——以司法院大法官第380、382号解释为题》,《教育法与学术自由》,月旦出版1997年版。
    47、李惠宗:《行政法要义》,五南书局2000年版。
    48、陈新民:《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上册),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
    49、陈敏:《行政法总论》,自刊2007年版。
    50、程明修:《论基本权保障之“禁止保护不足原则”》,宪法体制与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1998年版。
    51、陈丽娟:《欧洲共同体法导论》,五南图书1997年版。
    52、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3、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4、李龙主编:《人本法律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韩大元:《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6、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7、吕耀怀:《信息伦理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8、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9、李传俊:《高科技与医学人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0、刘国奎主编:《美国华裔科学家科普文集》第1卷生命科学专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宋思杨、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2、韩跃红:《护卫生命的尊严-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3、刘长秋、刘迎霜:《基因技术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上官丕亮: 《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江苏社会科学》2008第2期。
    2、邱格屏:《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对“全人类共同财产”的一点反思》,《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1期。
    3、徐振雄:《后人类社会的人权通识教育:人类尊严的变异与操控》,《实践通识学报》2003年第1期。
    4、邱仁宗:《论“人”的概念》,《哲学研究》1998第9期。
    5、蔡维音:《“拟似权利主体”之法律意涵——重新建构人类基因之法律定位》,《成大法学》2001年第24期。
    6、甘绍平:《克隆人: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7、李见恩:《基因科技面临的人权困境及出路》,《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第9期。
    8、罗玉中、焦洪涛、鄢斌:《基因·克隆·法律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9、刘丽群:《基因研究中的知情权探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0、蔡宗珍:《程序导向的基因科技立法必要性与其规范内涵初探》,《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台湾)2001年第9期。
    11、吴学安:《国际法律框架中的基因技术应用》,《检察风云》2008年第2期。
    12、邱仁宗:《人类基因组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科技与法律》2000年第3期。
    13、贾民伟、刘耀胜:《面临科技挑战的伦理对策》,《科技进步与政策》2001年第4期。
    14、张展,王家宝:《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5期。
    15、范在峰、李辉凤:《论技术理性与当代中国科技立法》,《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6、郭亚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7、姚大志:《人类有权利克隆自己吗》,《哲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8、沈清松:《有何伦理判准支持复制人?》,《中外医学哲学》1998年第3期。
    19、陆树程:《克隆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生命伦理——兼与姚大志先生商榷》,《哲学研究》2004年第4期。
    20、高兆明:《克隆人权利及其诉求问题——与甘绍平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1、范瑞平:《人的复制与人的尊严:多元化的社会与儒家道德共同体》,《中外医学哲学》1998年第3期。
    22、吴国盛:《生命的飘逝》,《读书》1997年第8期。
    23、邱仁宗:《人的克隆:支持和反对的论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4、赵迎欢、陈凡:《现代伦理学视角与基因技伦理原则的建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5、陈朝氽:《论生物技术伦理原则》,《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8期。
    26、杨丽娟、陈凡:《高技术立法规制问题的哲学探讨》,《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
    27、储昭华:《自由的敞开与权利的“延异”—海德格尔的自由观及其启示意义》,《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28、周兴芳:《学术自由及其边界》,《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9、卢建平:《科学研究自由的法律评价》,《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0、周双娥:《析思想自由权的法律意蕴》,《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31、周慧,何生根:《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初探》,《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2、薛现林:《科学研究自由权利研究》,《河北法学》2004年第9期。
    33、谢海定:《作为法律权利的学术自由权》,《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
    34、陈寿灿:《宪政的伦理基础及其社会价值需求》,《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3期。
    35、江玉林:《人性尊严与人格尊严—大法官解释中有关尊严论述的分析》,《月旦法学教室》2004年第20期。
    36、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宪政时代》1992年第1期。
    37、易顶强:《科技进步的宪法思考》,《岭南学刊》2008年第3期。
    38、李惠宗:《死后取精——基本权与人性尊严的冲突》,《月旦法学教室》2005年第37期。
    39、王伟:《我国学术自由的宪法规范分析》,《前沿》2009年第7期。
    40、薛现林:《科学研究自由与知识产权制度》,《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2期。
    41、贺海仁:《自我救济的权利》,《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42、赵静:《宪法诉讼与人权保障》,《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3、赵颂平:《宪法的平衡品格》,《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44、张翔:《基本权利限制的思考框架》,《法学家》2008年第1期。
    45、韩大元:《论现代科学技术对宪法学的影响》,《科技与法律》1996年第1期。
    46、锺芳桦、黄舒芃:《德国与奥地利基因科技法之初步比较》,《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0第5期。
    47、王岳:《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年第2期。
    48、李素华:《英国通过人类胚胎研究法律修正案》,《科技法律透析》2001年第4期。
    49、陈英钤:《德国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管制:干细胞法的意义》,《应用伦理研究通讯》2002年第22期。
    50、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哲学研究》2008年6期。
    51、韩跃红、孙书行:《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尊严释义》,《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
    52、高兆明:《克隆人权利及其诉求问题——与甘绍平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53、[法]诺埃勒·勒努瓦:《世界各国与生物伦理学法规》,《卫生与社会法评论》1995第2期。
    54、张宇飞:《人性尊严的解释方法及其问题——以克隆人宪法争议为例》,《法学论坛》2009年第4期。
    55、李震山:《“复制人”科技发展对既有法律思维与制度之冲击》,《中外法学》2002年第5期。
    56、龚向和:《人的尊严:中国农民人权的兴起》,《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7、夏勇:《宪法之道》,《读书》2003年第3期。
    58、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59、刘志刚:《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60、陈斯彬:《克隆技术的宪政视角》,《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61、刘长秋:《论我国基因工程专利保护的必要性及其立法障碍与对策》,《安徽法学》2002年第5期。
    62、寿在勇:《基因兴奋剂:科研自由与道德约束》,《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63、秦前红、韩永红:《宪法“基本权利核心概念”研究——基于中日比较的视角》,《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4、李煌:《人格尊严的特征及其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5、马平:《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一个中国语境下的诠释》,《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2期。
    66、林来梵:《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67、李震山:《台湾人权五十年回顾与前瞻》,《月旦法学杂志》1999年第44期。
    68、杜承铭:《人性尊严:作为民生之本的宪法权利》,《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69、梁家平、蒋超、陈焜如:《“自证无罪”与人的尊严——兼论我国宪法人格尊严权利救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70、梁如霞:《国家科技法律体系建设问题探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71、周琼:《论人类基因及基因信息的法律地位》,《科技与法律》2006年第3期。
    72、周桂田:《基因科技的全球化与在地社会风险》,《科学发展》2002年第354期。
    73、周光礼:《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
    第1期。
    1. Eric S. Grace:Better health through gene therapy, The Futurist, jan-Feb 1998.
    2. Charles R. Cantor, Cassandral L. Smith:Genomics-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hind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 Wiley-Interscience Pulication,1999.
    3. 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 Cloning Human Beings,(Rockville, MD: 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1997.
    4. Lee M. Silver:"Cloning, Ethics, and Religion", in Michael C. Brannigan(Ed.), Ethical Issues in Human Cloning,(New York, NY:Seven Bridges Press,2001.
    5. Harries, John:"1999, Clones, Genes, and Human Rights”, in J. Bueley (ed.), the Genetic Revolution and Human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99.
    5. A. Huxley:A Brave New World, London:Granada,1982.
    7. H.T.Engelhardt:Principles ofBiomedical Ethics,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2th edition,1996.
    3. Ronald Dworkin:" We Need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in Louis Menand (ed.),The Future of Academic Freedo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9. Paul Proctor: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 Group Lid. 1979.
    10. World University Service,Academic Freedom 2:A Human Rights Report, edited by John Daniel, Frederiek de Vlaming, Nigel Hartley, Manfred Nowak,Zed Books Ltd.1993.
    11. David M. Rabban:"A Functional Analysis of'Individual'and'Institutional' Academic Freedom Under the First Amendment",53-SUM LAW& CONTEMP.PROBS.1990.
    12.J.W.Vesting:Legal Aspects of Genetic Therapies in Germany, i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Gene Therapy-Legal, Ethical and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
    13. H.Ghoi:"Is there a Demand forthe Worldwide Regulation of Gene Therapy?' in: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Gene Therapy-Leg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
    14. A. J. Grant:Regulation of GeneticTherapy-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GeneTherapy-Legal, Ethical and Scientific Aspects, Springer, Berlin,1997.
    15.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ct 1990 (c.37)
    16. Department of Health:Review of the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ct, 2005.
    17. Gregory J.Downing,A Reseacher‘s Guide to Federally Funde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d,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umana Press Inc,Totowa,NJ,2003.
    18. Ernst Benda:"The Protection of Human Dignity",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53,2000.
    1、胡唯元:2004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科技日报,http://www.wfstc.gov.cn/wfast/shownews.asp?newsid=144.
    2、生物技术专利保护面临挑战,见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网,http://www. ixstc. gov. cn/ReadNews. asp?NewsID= 1003.
    3、谢卫群:基因产业,能与微软比肩?,《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0-07-12,见人民网,http://www. people. com. cn/GB/paper40/988/140342. html.
    4、吴学安:基因技术应用呼唤法律介入,科学时报,http///www. sciencenet. cn/.
    5、吴国盛:技术与人文,http://www. people. com. cnGB/14738/27939/27984/27985/1895930.Html.
    6、韩跃红、王元昆:从克隆争论看尊重生命的原则,中国应用伦理学网,http:// www. aecna. com/1909. Html.
    7、百科全书网站,http://en.wikipedia.org.
    8、曾祥华:《人权宣言》中的行政法思想,雅典学园,http://www.yadian.cc/index.asp.
    9、余溯:德国基本法“人性尊严”条款之分析,http: //www.frchina.net/data/detail.php?id=13957.
    10、颜厥安:财产、人格,还是信息?论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faxuelilun/060521/08464941-18.html.
    11、刘练军:试论作为宪法权利的人格权,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 Detail.asp?ArticleID=44468&Type=mod.
    12、应用伦理与职业道德: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www.cvae.com.cn/www/yj/zhyj/09-09-11/746.html.
    13、http://www.fda.gov/opacom/laws/phsvcact/phsvcact.htm.
    14、FDA:http://www.fda.gov/opacom/morechoices/mission.html.
    15、CBER:http://www.fda.gov/cber/inside/mission.htm#mission.
    16、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网页,http://www.coe.fr/eng/legaltxt/ebio.htm.
    17、英国颁发第一份克隆人类胚胎执照,http://www.people.com.cn/GB/keii/1056/2707894.html.
    18、参见奥巴马明日将签署命令解除干细胞研究限制,http://news.163.com/09/0308/10/53SKI13V0001121M.html.
    19、我国干细胞治疗药物产品将首次进入临床研究,http://www.39kf.com/focus/yjdt/2005-02-03-39146.shtml.
    20、我国基因治疗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管理对策,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1040903.html.
    21、罗纳德·贝里/著吴万伟/译:《论人的尊严》光明网,http://www.reason.com/news/show/118608.html.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关于人类遗传数据的国际宣言草案》,2003年通过。
    2、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生物伦理普遍准则宣言草案初稿》,2005年通过。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1997年通过。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国际人类基因数据宣言》,2003年通过。
    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通过。
    6、欧洲理事会:《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1997年通过。
    7、欧洲理事会:《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生物医学研究附加议定书》,2005年通过。
    8、欧洲理事会:《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禁止复制人附加议定书》,1998年通过。
    9、德国:《人类胚胎授精法案(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ct 1990)》, 1990 年通过。
    10、澳洲:《基因科技法》,2000年通过。
    11、《Federal Lawrelating to Non-human Gene Technology》,瑞士联邦非人类基因科技法,2003年通过。
    12、《瑞士联邦人类基因检验法》,2004年通过。
    13、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项目组:《人类遗传资源库建设中伦理审查委员会工作程序》,2007年通过。
    14、英国:《人体组织和胚胎研究法》,2007年通过。
    15、丹麦:《基因改造生物的运输和进口法规》,2000年通过。
    1、倪正茂: 《要重视生命法学的研究》,《文汇报》,1997-07-14.
    2、《制订(基因法)趋利避害》,《上海法制报》2001-03-12.
    3、张学金、仇逸等:《基因研究遭遇伦理规范》,《瞭望新闻周刊》,2002-04-22.
    4、张宗琦:《学术自由对我国国立大学组织设计与财务制度的规范要求》,国立台北大学2005年法学硕士论文。
    5、黄叔铃:《论基本权之第三人效力与保护义务—以关之家判決为例》,东吴大学2008年法律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硕士论文。
    6、韩德强:《论人的尊严》,山东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7、《中庸·第二十章》。
    8、《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9、《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