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思想的历史考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执政以来党的利益整合思想为考察主线,以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知识结构为支撑,采用理论推演、归纳概括、文献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思想的演变轨迹和特点,旨在阐明党的利益整合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和利益整合利益理论的创造性贡献,以及它对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指导作用。本文结构框架由导论和正文构成。
     本文结构框架由导论和正文七章构成。导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及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一是对本文所涉及利益、整合以及利益整合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二是揭示了利益与政党的关系,指出政党具有利益表达、利益综合的功能,是实现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工具。三是分析了利益整合对执政党的意义。这是本文立论的基础理论和立论的依据。第二章:执政以来党的利益整合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资源。本章主要系统梳理、归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西方社会思想家、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家关于利益和利益整合主要观点和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作为执政以来党的利益思想的提出理论依据。第三章:党在过渡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本章主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利益思想的提出的背景、概括其主要内容、分析其主要特点。第四章: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主要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归纳这一时期党的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其总体特征。第五章:党在从计划经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变化,中国同质同构社会结构的逐步解构,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的新变化。本章着重归纳这一时期党的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其主要特点。第六章: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确立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伴随着“四个多样性”,出现了社会新阶层,利益主体多样化,中国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矛盾开始显现。本章概括了这一时期党的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其主要特点。第七章:十六大以来党的利益整合思想的创新。重点分析十六大以后共产党所处的执政环境所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阐明十六大以来党对利益整合思想创新之处。
     论文最后由一个简短的结束语收尾。结束语简要回顾和总结了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思想演变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四点启示:一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利益整合的价值取向。二是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三是利益整合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利益整合的制度和机制。四是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This thesis based on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utilizes CPC's thoughts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which emerge after CPC in power as the main clue.And this thesis uses political science,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other knowledge as background. By using theoretical deduction, inductive generaliz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s,this thes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how CPC's thoughts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change and what the characteristic they have.This thesis aimed at clarifying the innovative contribution that 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s bring to the Marxism interest and interest integration theory and its major role in guiding us to promot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structural framework constituted by the introduction and text
     This thesis's framework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and seven chapters.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basi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outlining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priorities and basic idea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innovations. Chapter1:interest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Firstly,define and explain the core concept in the thesis,such as "interest""interest integration" and so on. Secondly,this chapter reveals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est and political party, pointing out that political party has interest expressed function and benefits integrated function and is the tool to achieve the interest of a particular class or stratum.thirdly, this chapter analysis of the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to the ruling party. This is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is paper's argument. Chapter2:the theory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of 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s since the ruling. This chapt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nterest and interest integration ideas and thoughts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thinkers of Western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ests social thinkers as well as the ideas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in CPC's partial ruling period.Using this part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which CPC used to put forward its interest theory since the ruling. Chapter3:The 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PC's interest theor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summarizes its main contents and analyzes its main features. Chapter4: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s in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change of Chinese social interest structure and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after the socialist system established, especiall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nned economic system.Then, this chapter sum up the party's interest thoughts in this period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Chapter5:CPC's interest thoughts during the time of transi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at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because of the changes in ownership and distribution, causing Chinese homogeneity and isomorphic social structure gradual de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est of Chinese society has undergone new changes. And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its main features of CPC's interest thoughts in this period.Chapter6: The 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s during the time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reliminary established. Along with "four diversity ", the emergence of new social strata, diverse stakeholders, Chine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nterests beca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gan to emerg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is period the main interest thoughts of the CPC and summarizes its main features. Chapter7:the innovative thoughts of 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s after16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This chapter emphatically analyzes profound and complex changes of the ruling environment after16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 and clarifies the innovation of 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s after16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
     This thesis makes a closeout by a brief conclusion. Conclusion briefly reviewed and summed up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CPC's interest integration thoughts since the ruling and puts forward four revelations on this basis.Firstly, Set represen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majority of people in china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Secondly, Correctly reflect and take into accoun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and guide the masses to express the appeal of interest in rational and legal form.Thirdly, The key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is to set up a reasonable system and mechanism.Finall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ost real, the most care about, the most direct interest problems of the masses and slove them.
引文
①(《列宁全集》第16卷,1988版,人民出版社,第136页。)
    ①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179页。
    ②《湖南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
    ③《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利益整合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⑤夏立忠(《阶层分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1期。
    ⑥李腊生、詹爱霞(《论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与利益整合》,《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⑦唐棣宣、吴光会(《当代利益群体多元化与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的优化》,《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①王彦坤、下会敏:《利益整合: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课题》,《河北学刊》2002年第6期。
    ②陶晴:《利益整合的原则》,《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③路小昆:《建立转轨时期利益整合机制的探讨》,《中国党政十部论坛》1997年第5期。
    ④陈定洋:《论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的机制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⑤李清华:《利益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理论前沿》2005年第1期。
    ⑥韩承鹏、潘明《和谐社会与利益整合》,《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⑦杨超:《利益整合与党的执政基础》,《上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⑧丁卫华:《党内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加强》,《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2期。
    ⑨金怡顺:《党内和谐运行机制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
    ①[捷]奥塔·锡克:《纤济—利益—政治》,王福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
    ②[捷]奥塔·锡克:《经济—利益—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03页。
    ③[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1987年版,第199-273页。
    ④[美]戴维·伊斯顿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3页。
    ⑤[德]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
    ⑥[德]托马斯·海贝勒,诺拉·绍斯米卡特,“西方公民社会观适合中国吗?”,《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年第2期。
    ①转引自陈晓编写,“中国与新自由主义的对抗”,《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10期。
    ② Tony Saich,:Governance and Politics of China, Palgrave 2001,
    ③[德]杨·威尔戈斯,徐宏亮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1期。
    ①苏宏章著:《利益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②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
    ③郑杭生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30-31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④张江河著:《论利益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⑤张兴国,《利益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955页。
    ⑦谭培文:《利益范畴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解读》,《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⑧王伟光著:《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①[捷]奥塔·锡克:《经济、利益,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
    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1987年第4期,中央编译出版社编,第34页。
    ②刘晓凯著:《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10页。
    ③《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77页。
    ④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Longman House. Edition published 1987.《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546页。
    ①李晓明:《略论思维的共时性整合》,《哲学研究》1988年第5期。
    ②张一兵:《实践整合:人类总体行为有序互动的功能机制》,《求是学刊》1989年第5期。
    ③袁阳:《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整合性及其对现代化的社会负功能分析》,《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6期。
    ④邹成效:《整合是什么》,《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⑤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⑥王志勇、周汝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①王长扛:《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1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5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
    ①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页。
    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第361页。
    ①[意]G·萨托里著,于明进,《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管,2006年版,第56页。
    ②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1987年版,第212页。
    ③[日]冈泽宪夫:《政党》,耿小曼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①[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7页。
    ①[美]塞缪尔p亨延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2-53页。
    ②[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77页。
    ③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页。
    ④《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民出版社,1957年,第1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9页。
    ④《那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初版社,1960年,第28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初版社,1995年,第7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9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③《那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⑤《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75-276页。
    ①《那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73页。
    ②同上。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社,第674页。
    ④同上。
    ⑤《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②同上。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人民出版社,第48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6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贞。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④同上。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28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3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28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3页。
    ①《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1984年版,第192页。
    ②《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1987年版,第109页。
    ③《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3页。
    ①《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1984年版,第552-553页。
    ②《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1984年版,第353页。
    ③《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1985年版,第169页。
    ④《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1995年版,第237页。
    ⑤《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1995年版,第569-570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0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页。
    ③《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④《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8页。
    ⑤《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页。
    ⑥《列宁全集》第6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2页。
    ⑦《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页。
    ①《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335页。
    ②列宁:《《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4页。
    ③《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2页。
    ④《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0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4-355页。
    ②《斯大林全集》,1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18页。
    ①《斯大林选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28页。
    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09页。
    ③《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35页。
    ④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7页。
    ⑤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8页。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29页。
    ②亚里士多德:《尼番马克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34-135页。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0-21贞。
    ④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47页。
    ①选自《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
    ②《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5页。
    ③霍布斯·利维坦:《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67页。
    ④[英]霍布斯:《论人》,应星等译,贵州人民初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①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8页。
    ②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9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37页。
    ④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457页。
    ⑤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536页。
    ⑥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第1963年版,第458页。
    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460页。
    ⑧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512页。
    ⑨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465页。
    ⑩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537页。
    [1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460页。
    ①边沁:《惩罚和奖赏的理论》,1826年巴黎版,第2卷,第230页。
    ②《马克思格斯拳击》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8-529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页。
    ④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页。
    ⑤[英]休谟:《人性论》(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62-563页
    ①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肖君、黄承业译,冯兴元、景德祥校,中国旧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21页。
    ①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03页。
    ②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62页。
    ③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④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02页。
    ⑤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⑥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66、500页。
    ⑦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①温家宝:《温家宝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人民日报》,2008年3月19日。
    ②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11、51页。
    ③《管子·牧民》)
    ④同上。
    ⑤《管子·治国》。)
    ⑥《管子·五辅》。)
    ⑦《管子·侈靡》。)
    ⑧《管子·揆度》。)
    ⑨同上。
    [⑩]《管子·国蓄》。)
    11《管子·揆度》。
    ①《管子·国蓄》。
    ②《管子·治国》。
    ③同上。
    ④《论语·里仁》。
    ⑤《论语·泰伯》。
    ⑥《孟子·粱惠王上》。
    ⑦《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七
    ⑧冯友兰:《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282页。
    ⑨《论语·季氏》。
    ①《韩非子·显学》。
    ②《汉书·董仲舒传》。
    ③《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
    ④《春秋繁露·度制》。
    ⑤《史记·货殖列传》。
    ⑥同上。
    ①《史记·货殖列传》。
    ②论衡·问孔篇》。
    ③《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七。
    ④《朱子语类》卷三。
    ⑤《李直讲集·原文》。
    ⑥《习学记言》卷二十三。
    ⑦《戊律并上孝宗书》。
    ⑧《习学纪要》卷二十三。
    ⑨《焚书·答邓石阻》。
    ①《正蒙注》卷四。
    ②《孟子字义疏正》(下)。
    ③《孟子字义疏正》上。
    ④《四书正误·大学》。
    ⑤《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37页。
    ⑥《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①《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34页。
    ②《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36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86、587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11-612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8贞。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1-892页。
    ③《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杜1983年版,第176-17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3-894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4-89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出版,第895页。
    ②李富春:《更向前一步》,《解放日报》1944年2月26日。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3页。
    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70-571页。
    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1061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7-59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7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767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1-282页。
    ②《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6贞。
    ①《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1、第262页。
    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初版社1991年版,第125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9页!
    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3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1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5-1286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页。
    ⑤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页。
    ⑥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10页。
    ⑦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5、第53页。
    ①《张闻天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25页。
    ②《张闻天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26页。
    ③《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年版,第132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③《张闻天文集》第4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6、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7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9页。
    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5页。
    ④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5页。
    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①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5页。
    ③参见陶鲁笳:《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71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89-590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页。
    ④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89-59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6-1427页。
    ③《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1481页。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6页。
    ①《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⑧《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页。
    ⑦《毛洋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贞。
    ②《张闻天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1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页。
    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4),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90页。
    ①《张闻天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第14页。
    ②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初版社1980年版,第18、22页
    ③《毛洋东文集》第6卷,人民初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④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9页。
    ⑤《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1254页。
    ③[美]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4-45页。
    ①《毛洋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0页。
    ②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57页。
    ③《辉煌的十年》编委会:《辉煌的十年》上册,人民日报出版社,1959年版,第27、28-29页
    ①马洪、孙尚清:《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1页。
    ②中共中央党校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共党史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③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0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伟大成就》,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6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2-1473页。
    ②《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0页。
    ①《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③薄一波:《若十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④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实践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⑤同上。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70、71-7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
    ①《陈云文选》(1949-1956)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28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综合卷,中国城市出版社1990年版,第325页。
    ①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4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5页。
    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2页。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5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5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6页。
    ③同上。
    ④《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6-697页。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7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②1956年9月《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5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0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页。
    ①李青等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卷(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3-1044页。
    ②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共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409页。
    ③李青等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卷(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152页。
    ④《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44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307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薄一波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63-264页。
    ①1956年9月《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3贞。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页。
    ②《周恩来统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8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8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9页。
    ⑤《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1981年版,第426页。
    ⑥《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页。
    ⑦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52、5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6、697页。
    ②《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3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6-97页。
    ④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页。
    ①中共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360页。
    ②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3-524贞。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②《陈云文稿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4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9页。
    ①袁亚愚等著:《社会学家的分析:中国社会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页。
    ②赵人伟、李实等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
    ①《社会学家的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第213页。
    ②林毅夫、李周等:《中国的奇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③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198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④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⑤肖冬连:(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⑥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生存与发展》,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5页。
    ①转引自J《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3页。
    ②转引自《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3页。
    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贞。
    ④李慎之:《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的?》,《作家文摘》,1999年第1期。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②同上。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1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8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05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1贞。
    ⑧《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杜1999年版,第22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228页
    ③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340-34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②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266页。
    ⑤同上。
    ⑥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556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8),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94-495页。
    ②《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
    ③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8),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7-528页。
    ④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8),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8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70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贞。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③同上。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53-1957年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综合卷,787-788贞,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版。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24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⑦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8),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7页。
    ①《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②同上。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③《刘少奇论新中国纤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页。
    ④《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38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②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1-1124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43、148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08页。
    ④薄一波:《若十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93年版,第741-744页。
    ⑤转引自顾龙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山西经济出版社,第601页。
    ⑥同上。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577页。
    ②《党史研究资料》2001年第6期,第3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④袁伦渠主编:《中国劳动经济史),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87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74页。
    ①胡乔木:《中国为什么犯20年“左”的错误》,《中国党史研究》1992年第5期。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
    ③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3册,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62页。
    ②文正邦等:《共和国宪政历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页。
    ③(美)汉娜·阿伦特:《论革命》,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④转引自《二十世纪的中国经济建设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65页。
    ①赖德胜著:《先富!共富?——中国转型期的收入分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页。
    ①《贫富分化的社会学研究》第37页。)
    ②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390、391、40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9页。
    ①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77页。
    ②徐湘林:“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战略与管理》,2000年5期,第21页。
    ③《邓小平文选》地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14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1-35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17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⑤同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初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贞。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37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9-25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13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8-329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78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21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④《万里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页。
    ①萧功秦:“后全能体制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与管理》,2000年6期。
    ①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3-94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0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41页。
    ④同上。
    ⑤同上。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9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69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0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280页。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页。
    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①《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2页。
    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72页。
    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68页。
    ③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7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2页。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194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贞。
    ④同上。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0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①李实等:《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原因的经验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②汝信等主编:《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③苗树彬等:《寻找经济转轨与社会公平统一的发展道路——中改院“经济转轨与社会公平改革形势分析会”综述》,《光明日报》2004年8月17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45页。
    ②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007年2月1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69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④白天亮:“步正发:某些垄断行业工资过高要关注分配公平”,载《人民日报》2006年5月18日。
    ⑤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财政部报告称中国贫富分化加剧》,中新网,2003年6月16日。
    ⑥陈映芳:“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理论参考》,2004年第11期。
    ①参见200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200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①白暴力主编:《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7、48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06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12页。
    ①同上。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①曾业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性》,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87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9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664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17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15页。
    ③见《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0页。
    ①《十匕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1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51页。
    ②《人民日报》2006年6月16日第4版。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9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1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3卷),人民出版社,1956、1957、1960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全集》(1、3、4、16卷),人民出版社,1984、1988年版
    [5]《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初版社,1979年版
    [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文集》(3-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2、3、4、6、),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7]《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3年版
    [8]《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0]《陈云文选》(1949-1956),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陈云文选》(1956--1985),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编:《张闻天文集》(1-4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
    [1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6]《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7]胡锦涛:《在纪念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0]《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1]《十二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中、下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2]《十三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中、下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3]《十四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中、下卷),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年版
    [2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卷),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年版
    [2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版、2008年版
    [26]《十七大以来重药文献选编》(上、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2011年版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事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9]《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钱守云著:《中国共产党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胡鞍钢著:《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贾玉娇著:《利益协调与有序社会——社会管理视阈下下中国转型期利益协调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刘振华著:《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李君如,严书翰,叶庆丰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7]董根洪著:《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思想渊源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崔晓庚著:《中国共产党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陈学峰著:《和谐社会与执政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李建华等著:《执政与善政——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刘晓凯著:《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王峰著:《政党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何炼成,李忠民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4]陈小林等著:《科学发展观与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5]陈振明主编:《政治的经济学分析——新政治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闫东著:《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7]叶庆丰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论研究》,历史实践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版
    [18]严书翰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论研究》,前沿问题卷,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版
    [19]王金柱著:《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率与公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0]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郝云著:《利益理论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田克勤等著:《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23]张瑞敏著:《执政新理念:从阶层和谐走向社会和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4]李笃武著:《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25]董建萍著:《公正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社会公正若干问题研究》,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
    [26]石亚军主编:《中国政治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7]邢贲思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8]石仑山,马晓燕著:《政党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熊月之主编:《和谐社会论》,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
    [30]《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编:《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1]闵维力主编:《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申振东等著:《党的先进性建设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33]吴俊杰,张红等编著:《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
    [34]刘强,刘滨,刘剑兰著:《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5]刘建军主编:《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36]李增刚编著:《新政治经济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7]赵晓呼主编:《政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版
    [38]郭建宁主编:《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9]白琳著:《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40]衣芳,刘秀芬主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本质和规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1]李元书主编:《政治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2]郭亚丁著:《政党差异性研究——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比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3]李少斐著:《经济制度变迁与党的组织资源开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44]杨光斌著:《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5]周振华,杨宇立等著:《收入分配与权利、权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46]胡联合,胡鞍钢著:《繁荣稳定论——国家何以富强和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47]刘光岭著:《和谐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8]张炜著:《公民的权力表达及其机制建构》,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9]孙力著:《利益代表机制的政治分析》,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50]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编:《党的执政与和谐社会构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1]张丙宣著:《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以杭州J镇为个案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2]吴忠民,韩克庆等著:《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及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3]刘宗洪著:《执政党建设的新视野》,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54]谢俊春著:《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6]郭红梅著:《新兴社会阶层与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7]姜卫平著:《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58]蔡长水,高新民主编:《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9]常开霞,刘俊生著:《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60]萧超然,晓韦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1]吴玉章主编:《中国民间组织大事记》(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62]邓伟志主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63]张静著:《法团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4]窦玉沛主编:《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65]何建华著:《分配正义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6]王伟光著:《社会矛盾论——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67]顾丽梅主编:《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8]杨信礼著:《科学发展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9]孙云著:《“台独”理论与思潮》,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70]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卷,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71]麻宝斌著:《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72]辛鸣主编:《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73]李君如编:《中国共产党执政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4]徐强著:《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5]武力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949-2006),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76]李程伟著:《社会利益结构:政治控制研究的生态学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7]祁刚利著:《政党民主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78]金伟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79]王伟光著:《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0]王伟光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1]孙书行,樊勇,张仲华编:《党建与和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82]李君如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3]张越松,梁涌著:《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84]李东朗等著:《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第一卷(1921-1949),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5]罗平汉等著:《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第二卷(1949-1976),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6]卢先福,端木婕著:《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7]王志勇著:《转型时期我国政治整合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8]丁俊萍,罗永宽等著:《社会新阶层与统一战线》,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89]胡德坤,宋俭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0]赵凌云主编:《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1921-20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91]顾海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2]林尚立著:《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3]吕增奎主编:《执政的转新——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94]江建平著:《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分配思想演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95]杨光斌著:《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6]李汉林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7]陈君聪著:《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98]雍涛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9]高鹏程著:《政治利益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00]刘宗洪著:《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9
    [101]白永秀,任保平,何爱平等著:《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90年》,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02]林毅,张亮杰著:《新中国阶级阶层社会结构演变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103]武力,肜新春著:《中国共产党治国经济防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4]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5]张循理:《利益论九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106]苏宏章著:《利益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7]王伟光著:《经济利益、政治秩序、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层反思》,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08]顾杰善等著:《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09]袁惠民著:《当代中国经济利益结构矛盾新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0]王伟光、郭宝平著:《社会利益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1]张国钧著:《邓小平的利益观》,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12]洪远明著:《经济利益关系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3]洪远明著:《共享利益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4]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5]张玉堂著:《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6]谭培文著:《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7]桑玉成著:《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学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
    [118]张江河著:《论利益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9]周罗庚等著:《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120]袁峰著:《理想政治秩序的探求》,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121]张晓明著:《伟大的共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2]柳新元著:《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3]沈远新著:《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4]青连斌著:《分配制度改革与共同富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5]王伟光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126]彭劲松著:《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分析》,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7]朱鸣雄著:《整体利益沦—关于国家为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新时期利益关系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8]梁波著:《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9]李俊伟著:《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年版
    [130]郭彦森著:《变革时代的利益矛盾与社会和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131]靳江好、王郅强主编:《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32]郭建宁主编:《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33]谢炜著:《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关系研究》,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134]张炜著:《公民权利表达及其建构》,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5]杨清涛等著:《和谐之道: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解析》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6]孟祥仲著:《平等与效率思想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7]罗峰著:《嵌入、整合与政党权威的重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8]乔晓毅等著:《政治和谐新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39]汤志华著:《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能力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0]熊辉主编:《中国共产党统筹兼顾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41]王绍光著:《分权的底线》,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版
    [142]绍光著:《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3]李路路等著:《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4]毛寿龙著:《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5]赵渭荣著:《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6]邓正来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47]邓正来著:《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
    [148]李拓著:《和谐与冲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版
    [149]李培林等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50]李培林等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51]李培林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52]李春玲著:《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53]郑杭生主编:《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4]孙立平著:《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55]孙立平著:《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56]严励著:《秩序的中国解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57]吴波著:《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8]刘祖云著:《社会转型解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9]郭道久著:《以社会制约权力》,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0]段若鹏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1]吴忠民著:《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2004年版
    [162]吴忠民著:《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63]韩雪著:《从多元到和谐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64]王名著:《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5]李强著:《转型时期》,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版
    [166]谢立中著:《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变迁》,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7]贾西津等著:《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68]丁元竹著:《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69]金锦萍著:《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0]张伟著:《冲突与变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版
    [171]王建芹著:《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72]丛晓峰等著:《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3]张昕著:《转型中国的治理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4]贺立平著:《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5]张勤著:《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版。
    [176]方卫华著:《中介组织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77]张静主编:《转型中国:社会公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8]张静主编:《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79]景天魁著:《中国社会发展观》,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0]景大魁等著:《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81]邓伟志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2]王亚南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83]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年版
    [184]萧超然著:《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85]刘军宁等著:《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186]陶东明、陈明明编著:《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87]赵成根著:《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8]俞可平著:《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89]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0]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91]俞可平著:《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92]俞可平著:《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版
    [193]朱光磊等著:《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4]朱光磊著:《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95]朱光著:《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6]林尚立著:《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7]林尚立著:《政党政治与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8]林尚立等著:《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199]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0]李景鹏著:《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1]关海庭主编:《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2]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3]贺善侃著:《当代社会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204]徐湘林主编:《渐进政治改革中的政党、政府与社会》,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205]高新民、农华西著:《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6]张荣臣等著:《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0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8]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9]黄卫平等:《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版
    [210]王庆兵著:《发展中国家政党认同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1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12]林毅夫、李周等:《中国的奇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3]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198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
    [214]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中共中央出版社,1991、1993年版
    [21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下)2002年版
    [21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上、下)2011年版
    [217]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8]王长江著:《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9]王长江著:《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0]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1]周淑真著:《政党与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2]王勇兵著:《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基于基层和地方党内民主试点的实证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223]刘诚等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4]雍涛著:《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历史反思》,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5]祝灵君著:《一致与冲突—政党与群众关系的再思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6]杨绪盟著:《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结构与价值》,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227]李颖著:《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与探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28]孙秀民著:《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的构筑与完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版
    [229]任映红等著:《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30]戴立兴著:《政党与群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231]董石桂著:《改革开放时代参政党建设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232]吕书正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33]郑谦、庞松:《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概要》,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234]沈志华著:《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5][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
    [236][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著,张华青等译:《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37][英]米勒(Miller. David),波格丹诺(Bogdanor,Vernon)编,中国问题研究所等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38][德]罗伯特·米歇尔斯著,任军锋等译:《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40][英]戴维·米勒(DavidMiller)著,应奇译:《社会正义原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版
    [241][捷]锡克(Sik.O)著,十福民等译:《经济-利益-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4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43][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
    [244][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商务图书馆,1986年版
    [245][法]让·马克·夸克著,佟心平等译:《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246][美]艾伯特·奥.·赫希曼著,,李新华等译:《欲望与利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版
    [247][美]约·埃尔斯特主编,周艳辉译:《协商民主:挑战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248][英]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9][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50][美]安东尼·奥勒姆,董云虎等译:《政治社会学导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51][日]富永健一,严立贤译:《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52][美]C·E·布莱克,景跃进等译:《现代化的动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53][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作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54][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年版
    [255][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56][美]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57][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258][以]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59][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60][美]汉娜·阿伦特:《论革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261][美]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李景鹏:《当代中国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天津社会科学》,1994,(03)
    [2]桑玉成:《建立利益分化基础上的社会机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重构”系列之五》《探索与争鸣》,1994,(11)
    [3]肖文涛:《利益分化迫切需要利益协调的新机制》,《探索与争鸣》,1995,(02)
    [4]郭灿鹏:《对利益矛盾与社会稳定关系的哲学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
    [5]沈学明:《试论新形势下的利益矛盾及其协调》,《甘肃理论学刊》,1996,(01)
    [6]王伟光:《论利益的类别》,《北京社会科学》,1998(04)
    [7]李景鹏:《再论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天津社会科学》,1999(01)
    [8]马西恒:《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毛洋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4)
    [9]李路路、李汉林:《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取与行动方式》,《东南学术》,2000(02)
    [10]王伟光:《正确认识处理新旧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01)
    [11]王邦佐:《社会整合: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学术月刊》,2001年01)
    [12]涂晓芳:《构建我国转新时期利益整合机制》,《理论导刊》,2002(03)
    [13]张荣洁:《浅析中国社会新兴利益群体》,《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14]朱平、龚廷泰:《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功能关系探析》,《学海》,2002(02)
    [15]宁健:《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分化问题的思考》,《学术论坛》,2003(04)
    [16]李庆华、梁丽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利益整合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03)
    [17]夏立忠:《阶层分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学习与探索》,2003,(01)
    [18]刘华安:《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分化与整合》,《攀登》,2004,(02)
    [19]庄锋:《试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02)
    [20]王彩波:《利益分化与中国渐进性政治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004,(04)
    [21]丁卫华:《党内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加强》,《理论与改革》,2004,(02).
    [22]吴梅芳:《论加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23]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课题组.:《论执政党要加强利益整合功能》,《党建研究》2004,(04)
    [24]李恩平、李沁生.:《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体现》,《前进》,2004,(12)
    [25]杨超:《试论转型期利益关系的协调与政治稳定》,《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05)
    [26]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3)
    [27]陶晴:《利益整合的原则》,《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01)
    [28]刘永志、王媚:《强化整合功能是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方略》,《求实》,2005(10)
    [29]梁妍慧:《探寻执政党协调利益、整合社会的崭新体制与方式》,《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02)
    [30]鲁昕:《构建和谐社会当前重点是构建分配制度》,《理论前沿》,2005,(10)
    [31]孔令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不断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南京社会科学》,2005,(03)
    [32]李清华:《利益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理论前沿》,2005,(01)
    [33]侯欣一:《社会转型与民主党派之整合功能》,《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4)
    [34]齐春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允分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5)
    [35]余逊达:《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浙江社会科学》2005,(03)
    [36]魏建国:《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制度协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06)
    [37]辛显文:《论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北方论丛》,2005,(02)
    [38]韩承鹏:《执政党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引擎》,《学术论坛》,2005,(09)
    [39]叶庆丰:《努力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求是》,2005,(23)
    [40]何玲利:《论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理论导刊》,2005,(11)
    [41]李尚清:《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及其整合》,《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02)
    [42]杨绪盟、王江燕:《论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5)
    [43]王丽华、岳长林:《增强利益整合功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44]周苏玉:《论稳定与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整合》,《党政干部论坛》,2005,(12)
    [45]蒋京议:《在调整利益结构中构建和谐社会》,《长白学刊》,2006,(03)
    [46]宋彩惠:《和谐社会视域下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问题探析》,《社科纵横》,2006,(01)
    [47]赵士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提高利益整合能力》,《学习论坛》,2006,(01)
    [48]张仲涛:《妥协:一种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基于阶层利益矛盾、冲突的思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04)
    [49]彭劲松:《当代中国的利益群体矛盾分析》,《理论导刊》,2006,(06)
    [50]汤志华:《增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03)
    [51]十玉云:《论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利益协调与力量整合功能》,《岭南学刊》,2006,(03)
    [52]杨清涛:《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53]李景鹏:《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的特点》,《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01)
    [54]张陟遥、张惠玲:《论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与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
    [55]包什国:《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冲突立论》,《学术论坛》,2006年(04)
    [56]王传宝:《试论第三部门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01)
    [57]青连斌:《妥善处理利益矛盾,健全利益整合机制》,《北京社会科学》,2006(01)
    [58]倪先敏:《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科学社会主义》,2006,(02)
    [59]倪先敏:《执政党利益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04)
    [60]叶麒麟:《利益秩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解析视角》,《求实》,2006,(09)
    [61]洪远朋、卢晓云、陈波:《协调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十大思路》(上),《社会科学研究》,2006(06)
    [62]刘勇:《从利益视角解读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特点》,《党政干部学刊》,2006,(09)
    [63]刘务勇:《协商民主一种新的民主观》,《甘肃理论学刊》,2006,(02)
    [64]薛维娜:《利益表达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及其完善机制》,《黑河学刊》,2006,(03)
    [65]梁丽萍:《论我国政党制度的和谐结构与和谐功能》,《理论探索》,2007(06)
    [66]刘涛:《利益和谐与和谐社会》,《齐鲁学刊》,2007(02)
    [67]蒋京议:《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山东社会科学》,2007,(02)
    [68]宋一:《现代政党的利益整合机制与启示》,《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05)
    [69]王奎清:《当前我国社会的利益冲突及其整合机制研究》,《学习论坛》,2007(05)
    [70]翟桂萍:《利益整合视域下的政治和谐》,《学术论坛》,2007,(06)
    [71]冯孝宝、黎见春:《浅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与利益整合机制的建构》,《甘肃理论学刊》,2007,(01)
    [72]肖贵清、贾绘泽:《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利益整合的探求》,《社会主义研究》,2007,(02)
    [73]赵蕾:《整合利益阶层分化的政策选择》,《湖北社会科学》,2007,(04)
    [74]冯繁:《当代中国政治利益表达的方式及其特征》,《当代中国研究》,2007年(04)
    [75]李红:《和谐社会亟待建立完善多元利益诉求表达协调机制》,《湖南社会科学》,2007,(04)
    [76]卢风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整合功能》,《求实》,2008,(04)
    [77]单华宝:《论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构建》,《党政干部论坛》,2008,(05)
    [78]齐春雷:《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社会生态考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2)
    [79]王长江:《重视对“党的利益”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4)
    [80]李玉兰:《党的利益”问题探讨》,《理论探索》,2006,(03)
    [81]刘晓根:《党的利利”问题再探讨——与李玉兰同志商榷》,《理论探索》,2006(05)
    [82]李美玲:《关于党的利益的几个问题》,《党政论坛》,2007,(10)
    [83]张书林:《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纵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6(01)
    [84]涂大杭:《论党的利益》,理论探讨,2001,(03)
    [85]易成:《论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性内涵的特点》,《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09)
    [86]朱前星:《社会整合与执政党的功能调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5)
    [87]朱联平:《转型期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理论与现代化》,2006,(02)
    [88]王臻荣、常轶军:《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利益表达》,《政治学研究》,2007,(02)
    [89]任远:《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诉求机制》,《探索与争鸣》,2006,(01)
    [90]郑海明、丁雷:《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02)
    [91]姚望:《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01)
    [92]戴卫平:《论利益表达与构建和谐》,《攀登》,2005,(05)
    [93]王经伦、温宪元、廖胜华:《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求是》,2005,(22)
    [94]黄建新:《协调与整合:城市社会中农民工的利益表达》,《社会科学家》,2006,(03)
    [95]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社会科学》,2003,(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