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万历《福州府志》探研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代福州的方志编纂较为繁荣,同一朝代连续编纂5部《福州府志》,在福州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本文以万历《福州府志》为研究对象,从地方志记载的内容切入,以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指导,就修志人员素养、修志体例和修志思想方面来分析万历《福州府志》的特色,并评述其独具一格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此外,从万历《福州府志》记载的相关史料中窥探明朝福州的社会现实,特别表现在海防建设和海上贸易、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灾荒赈济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万历《福州府志》的研究,主要再现地方志“资治、教化、存史”之功用,以期引起人们重视,为福州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Local Records of the Ming Dynasty is more prosperous in Fuzhou, there are five successive collections of "Fuzhou Historical Records"in the period.the history is relatively rare in Fuzhou. In this paper, Wanli "Fuzhou Historical Rec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chronicles of the contents of a strategy to history, philology, and other relat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s a guide to Local Records staff quality, Local Records Style and Local Records thought up of Wanli "Fuzhou Historical Recor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view its unique style of historical value and literature value. In addition, Wanli "Fuzhou 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the historical data in the social reality of Fuzhou, especi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coastal and maritime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ural disaster and famine relief and so on. Based on the Wanli "Fuzhou Historical Records, "the study, the main reproduction of local history as the function of "governance, cultivation, storage history ",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t of the research of Fuzhou local literature, to develop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Fuzhou region.
引文
[1]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8月,第926页。
    [2]转引自张天禄:《福州方志史略》,海风出版社2007版,第9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
    [1]徐景熹:乾隆《福州府志》卷六,山川二,第17页。见于《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集第1册,第113页。
    [1]曾巩:《道山亭记》卷十八,第315页。
    [2]《太平寰宇记》卷100,江南东道·福州·土产。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二,杂事志一·古迹,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5页。
    [4]章潢:《图书编·八闽形势》。
    [1]司马迁:《史记》卷114、列传第54《东越列传》。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六,舆地志六·水利,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6页。
    [2]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本,第1064页。
    [3]黄仲昭:《八闽通志》上册,卷二十二,食货志,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8页。
    [4]黄仲昭:《八闽通志》上册,卷之四,地理志,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九,第2096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五,杂事志四·时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页。
    [3]薛菁《闽都文化若干问题探研》,《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杨琮:《闽越国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68-469页。
    [2]《杨贤江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14页。
    [3]梁克家:《三山志》,卷26《人物类一·科名》,经闽都文化专家薛菁核实,实为43人,引自《闽都文化》第201页。
    [4]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6页。
    [5]薛菁:《闽都文化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3页。
    [1]见于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计结果。
    [2]《宋史》卷163,《职官志三》“兵部·职方郎中员外郎”条。
    [1]梁克家:《三山志》序,第2页,见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6卷,第516页。
    [2]同上。
    [3]钱大听《潜研堂文集》卷二九《三山志跋》。
    [4]转引自《四库全书总目》卷68。
    [5]刘伟毅著:《中国地方志》,地方志神州文化集成丛书。见于张天禄著:《福州方志史略》,海风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林烃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旧志序·张孟敬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3]杜应芳修,张文德篡:《河间府志》旧志序,明万历刻本,第1页,见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稀见中国地方志丛刊》第3册,中国书店1992年影印本,第3页。
    [4]何文渊:正统《广昌县志》序,转引自饶展雄、程慧:《明代方志与方志学的发展》,见于《广东史志》1996年第1期。
    [5]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旧志序·沈桐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6]卢廷选:万历《南昌府志》序,转引自饶展雄、程慧:《明代方志与方志学的发展》,见于《广东史志》1996年第1期。
    [1]何彦:《惠安县志》序,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
    [2]严嵩纂:《袁州府志》序,明正德九年刻本影印本,载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出版。
    [3]同上
    [4]唐胄纂:《琼台志》凡例,明正德十六年刻本影印本,载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出版。
    [5]王宗伊《浮梁县志》序,转引自饶展雄、程慧:《明代方志与方志学的发展》,见于《广东史志》1996年第1期。
    [6]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旧志序·沈桐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7]范涞修,章潢篡:《新修南昌府志》序,第2页,见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稀见中国地方志丛刊》第25册,中国书店1992年影印本,第16页。
    [8]范涞修,章潢篡:《新修南昌府志》旧志序,第1页,见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稀见中国地方志丛刊》第25册,中国书店1992年影印本,第15页。
    [1]方献夫:《广东通志》序,转引自饶展雄、程慧:《明代方志与方志学的发展》,见于《广东史志》1996年第1期。
    [2]王僖征修,程文篡:《句容县志》后序,1963年据明弘治九年刻本影印本。载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出版。
    [3]张天禄《福州方志史略》海风出版社2007版,第42页。
    [1]沈勖《普安州志》旧序,载于龙尚学《贵州地方志序跋凡例选录》,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1984年版。
    [2]参见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志》第7册,第3篇“文化·史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
    [1]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志》第7册,第3篇“文化·史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
    [2]同上。
    [1]王应山纂:《闽都记》序,清道光十一年刊本。
    [1]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期-明时期(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04月版,第74页。
    [2]盛继:《隆庆福宁州旧志序》,见于李拔:《福宁府志》,旧志序附,清光绪庚辰郡署刊本,第2页。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旧志序·张孟敬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4]陆贾:《陆子》,商务印书馆1939年12月版,第15页。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七,传记类,四库全书本。
    [2]张天禄:《福州方志史略》,海风出版社2007版,第62-63页。
    [1]张天禄:《福州方志史略》,海风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1]李思悦:万历《重修寿昌县志》,《大明永乐十年颁将凡例》,其中八、九、十三项阙,据正德《莘县志》增补。《重修寿昌县志》和《莘县志》均见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方志)。
    [2]王应山:《闽都记》,序。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
    [3]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四《淳熙三山志》跋。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凡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2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凡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凡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凡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凡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页。
    [5]同上。
    [6]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林烃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7]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林烃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3页。
    [8]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林烃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页。
    [9]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林烃序,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4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七,食货志二·土田,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八,食货志三·税粮,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9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九,食货志四·纲派,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三十三,食货志八·鱼课,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4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三十四,食货志九·商税,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4页。
    [5]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十九,兵戎志一·卫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页。
    [6]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一,兵戎志三·海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5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五,舆地志五·山川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5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一,兵戎志三·海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5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六十九,人文志十七·列女,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6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六十,人文志八·孝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8页。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六十,人文志八·孝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7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六十八,人文志十六·邪佞,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7页。
    [5]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一,艺文志二·著述,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3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六十二,人文志十·文苑,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0页。
    [2]笔者据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一,艺文志二·著述统计得出的结果。
    [3]施闰章:《安福县志》序,施愚山先生学余文集,.清康熙47年刻本。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十二,建置志五·街市,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8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五,杂事志四·时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0-12页。
    [2]以上转引自李国祥、杨昶主编:《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第464-468页。
    [3]《明史》卷一二六《汤和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册,第3754页。
    [4]胡宗宪:《筹海图编》卷十二《御海洋》,见《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第34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1]陈寿祺:《福建通志》卷267,外纪,第5068页。
    [2]《明世宗实录》卷487,第1页。
    [3]徐家斡:《海防说略》卷下《防海说》,光绪十三年义宁徐氏刊本,第5-6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一,兵戎志三·海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2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一,兵戎志三·海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页。
    [2]茅元仪:《武备志》卷二一四《海防六》,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兵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966册,第46页。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一,兵戎志三·海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一,兵戎志三·海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5]卢建一:《闽台海防研究》“明代福建沿海卫所表”和“明代福建沿海巡检司表”,第78-79页。
    [6]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四十四,官政志七·名宦(下)·武功,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 页。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乱,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40页。
    [2]陈寿祺纂:《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七《海禁》,第17页,载《庄亨阳禁洋私议》,清道光九年修,同治七年正谊书院刊本。
    [3]《安海志》编修小组编:《安海志》卷之十二《商贾》,晋江印刷厂1983年版,第133页。
    [4]张翰:《松窗梦语》卷四,第23页,见[清]丁丙辑《武林往哲遗著》第37册,光绪二十三至二十六年钱塘丁氏嘉惠堂刊本。
    [1]《明史》卷三〇四《郑和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6册,第7766-7767页。
    [2]沈成国、陈九鼎等纂:《长乐县志》卷之三《港》,乾隆二十八年刊本,第26页。
    [3]巩珍:《西洋番国志》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页。
    [4]徐恭孙:《明初福建卫所与郑和下西洋》,纪念郑和下西洋59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1]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编:《中国载籍中南晋史料汇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929-930页。
    [2]李国祥等:《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第245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九,建置志二·公署,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9页。
    [2]李金明:《漳州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51-52页。
    [3]姚士麟:《见只编》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第50-51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六,食货志一·户口,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七,食货志二·土田,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七,食货志二·土田,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七,食货志二·土田,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4-5页。
    [5]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六,舆地志六·水利,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6页。
    [6]叶溥、张孟敬纂修:《福州府志》卷六,地理志·水利,明正德十五年刊本,第20页。见于福建师范大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1册,第302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四十三,官政志六·名宦(中),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3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舆地志七·土风,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页。
    [3]释如一:《福清县志述略》卷二上,土产,第211页,《日本藏中国罕见方志丛刊》影印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4]夏允彝:崇祯《长乐县志》卷十一,丛谈志,明刊本,第2页。
    [5]王应山:《闽大记》卷十一,食货考,福建社会科学院藏抄本,第1页。
    [6]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舆地志七·土风,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页。
    [7]王世懋:《闽部疏》,第2页,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
    [8]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三十七,食货志十二·物产,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页。
    [9]林昂等:乾隆《福清县志》卷十一,艺文志,第444页。
    [1]周亮工.闽小纪.·卷三“番薯”,第51页。
    [2]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台湾文献丛刊第4种.卷三·赤嵌笔谈,第58页。
    [3]阳思谦:万历《泉州府志》卷三,物产,第40页。
    [4]夏允彝:崇祯《长乐县志》卷四,下,物产,崇祯十四年刊本,第66页。
    [5]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一,物产三,第283页。
    [6]朱彤等:《崇武所城志》,生业,第42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三十四,食货志九·矿业产,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2]刘日肠等:万历《古田县志》卷五,银矿,明万历刊本胶卷。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三十二,食货志七·盐课,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页。
    [4]袁业泗:万历《漳州府志》卷九,赋役下·盐法考,第2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二十二,兵戎志四·戎器,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3页。
    [2]涂泽民:《与京中诸公书》,《明经世文编》卷三五三,涂中丞军务集录一,第3801页。
    [3]萧崇业:《使琉球录》,台湾文献丛刊本,第93页。
    [4]徐景熹:乾隆《福州府志》卷二十六,物产二,第8页。见于《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集第1册,第535页。
    [1]王应山纂:《闽大记》卷十一,食货考,第1页。
    [2]伯来拉《中国报道》第1页,见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华书局1990年版。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五,杂事志四·时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7页。
    [2]李国祥、杨昶主编:《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武汉出版社]993年版,第322页。
    [1]陈道修,黄仲昭纂:《八闽通志》下册,卷八十一,祥异,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2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五,杂事志四·时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5页。
    [3]陈道修,黄仲昭纂:《八闽通志》下册,卷八十五,拾遗,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4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十五,杂事志四二·时事,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7-9页。
    [1]施鸿保:《闽杂记》卷一·虹占风雨,转引自王振忠:《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2]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四十三,官政志六·名宦(中),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4页。
    [3]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四十三,官政志六·名宦(中),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13页。
    [4]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四十三,官政志六·名宦(中),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32页。
    [5]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四十三,官政志六·名宦(中),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40页。
    [1]喻政修,林烃、谢肇淛纂:《福州府志》卷七,舆地志七·土风,明万历四十一年刊本,第2页。
    [2]谢肇淛:《五杂俎》卷六,转引自王振忠:《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3]石峻:《胡适论学近著》,第638页。
    1、[明]喻政、林纂修:福州府志七十六卷,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刊本。
    2、[明]潘颐龙纂修:福州府志三十六卷,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
    3、[明]叶溥、张孟敬纂修:福州州志四十卷,明嘉靖十七年(1583)刊本。
    4、[宋]梁克家纂修:三山志四十二卷,旧抄本。
    5、[清]徐景熹修:福州府志七十六卷,清乾隆十六年(1751)刊本。
    6、[明]陈道修,黄仲昭纂:八闽通志八十七卷,抄本。
    7、[明]王应山纂:闽大记五十五卷,抄本。
    8、[明]何乔远纂:闽书一五四卷,崇祯二年(1629)刊本。
    9、[清]金鋐修:福建通志六十四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本,上海师大。
    10[清]郝玉麟、户焯等修:福建通志七十八卷,乾隆二年(1737)。
    11、[清]杨廷璋、王杰修:福建续志九十二卷,乾隆三十三年(1768)刊本。
    12、[清]孙尔准、陈用光修:福建通志二七八卷,同治九年(1868)正宜书院刊本。
    13、李厚基修:福建通志五十一卷,民国十一年至二十七年(1922-1938)刊本。
    14、[明]袁业泗:万历《漳州府志》,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15、沈瑜庆、陈衍馔:福建通志凡例,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一册。
    16、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组编:福州地方志上下册,1979年。
    17、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
    18、[明]王应山纂:闽都记三十三卷,清道光十一年(1831)求放心斋刊本。
    19、[清]朱景星修、郑祖庚纂:闽县乡土志八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排印版。
    20、佚名纂:榕城志,手抄本,(河南历史所)。
    21、[明]刘日旸等:万历《古田县志》,明万历刊本胶卷。
    22、[明]夏允彝:崇祯《长乐县志》,物产四下卷,崇祯十四年刊本。
    23、[明]唐学仁修:永福县志,旧抄明万历四十年(1612)刊本。
    24、[明]夏允彝:《长乐县志》,明崇祯刊本。
    25、[明]释如一:《福清县志述略》,《日本藏中国罕见方志丛刊》影印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26、沈成国、陈九鼎等纂:《长乐县志》,乾隆二十八年刊本。
    27、[明]陈良谏纂修:罗源县志,万历刊本。
    28、[明]王世懋:《闽部疏》,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
    29、[宋]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本。
    30、[明]杜应芳修,张文德篡:《河间府志》,明万历刻本,见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稀见中国地方志丛刊》第3册,中国书店1992年影印本。
    31、[明]何彦:《惠安县志》,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
    32、[明]严嵩纂:《袁州府志》,明正德九年刻本影印本,载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出版。
    33、[明]唐胄纂:《琼台志》,明正德十六年刻本影印本,载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出版。
    34、[明]范涞修,章潢篡:《新修南昌府志》,见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稀见中国地方志丛刊》第25册,中国书店1992年影印本。
    35、[明]王僖征修,程文篡:《句容县志》,1963年据明弘治九年刻本影印本,载于《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影印出版。
    36、[明]沈勖:《普安州志》,载于龙尚学《贵州地方志序跋凡例选录》,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1984年版。
    37、施闰章:《安福县志》,清康熙47年刻本。
    38、胡宗宪:《筹海图编》,见《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39、徐家斡:《海防说略》卷下《防海说》,光绪十三年义宁徐氏刊本。
    40、茅元仪:《武备志》卷二一四《海防六》,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兵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页。
    4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42、《安海志》编修小组编:《安海志》,晋江印刷厂1983年版。
    43、张翰:《松窗梦语》,见[清]丁丙辑《武林往哲遗著》,光绪二十三至二十六年钱塘丁氏嘉惠堂刊本。
    44、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台湾文献丛刊。
    45、萧崇业:《使琉球录》,台湾文献丛刊本。
    46、《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1、张天禄:《福州方志史略》,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年。
    2、薛菁:《闽都文化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商务印书馆,1958年。
    4、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
    5、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中华书局,1962年。
    6、瞿宣颖:《方志考稿》(甲集),春天出版社,1930年。
    7、骆兆平:《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
    8、陈支平:《福建宗教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9、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时晓峰:《山海关历代旧志校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朱维斡纂辑,李瑞良增辑:《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12、高令印、陈其芳:《福建朱子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刘树勋:《闽学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14、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黄山书社,1988年。
    15、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
    16、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17、书目文献出版社:《日本藏罕见中国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
    18、殷梦霞:《日本藏罕见中国地方志续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19、方品光:《福建省九十六种地方志传记艺文志索引》,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年。
    20、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
    21、福建省天象资料组:《福建省地方志普查综目》,福建省天象资料组,1977年。
    22、福建师范大学古籍组:《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1986年。
    23、孙学雷:《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24、黄苇:《方志论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25、来新夏:《方志学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26、徐晓望:《福建思想文化史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27、朱维斡:《福建史稿》,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
    28、汪征鲁:《福建史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29、唐文基:《福建古代经济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30、曹子西, 朱明德:《中国现代方志学》,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年。
    31、林祥瑞、刘祖陛:《福建简史》,国际华文出版社,2004年。
    32、王耀华:《福建文化概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
    33、廖大珂:《福建海外交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34、中国地方志协会:《中国方志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5、林平,张纪亮:《明代方志考》,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36、上海书店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37、林金水:《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
    38、林国平、邱季瑞:《福建移民史》,方志出版社,2004年。
    39、林蔚文主编:《福建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40、秦其明:《中国新编地方志总目提要》,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
    41、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42、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年。
    43、方宝川,陈旭东:《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44、福建省文史研究馆整理:《万历福州府属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
    45、来新夏,齐藤博主编:《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46、何绵山:《闽文化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7、清华大学图书馆编:《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1978年。
    48、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9、王德毅:《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公藏方志目录》,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5年。
    50、林贻瑞:《福建风光名胜》,海风出版社,1998年。
    51、福建省天文资料组:《福建省地方志普查综目》,编者,1977年。
    52、王振忠:《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53、周迅:《中国的地方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54、沙其敏,钱正:《中国族谱地方志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
    55、王晓岩:《分类选注历代名人论方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
    56、陈光贻:《中国方志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57、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
    58、仓修良:《仓修良探方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9、宋天瀚、刘廷祥:《论章学诚的方志理论与「方志学」》,台北县: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年。
    60、卢建一:《闽台海防研究》,方志出版社,2003年。
    61、杨琮:《闽越国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2、C·R·博克舍编注、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华书局1990年。
    63、《杨贤江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
    64、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65、刘伟毅著:《中国地方志》,地方志神州文化集成丛书。
    66、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
    67、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68、陆贾:《陆子》,商务印书馆1939年。
    69、巩珍:《西洋番国志》,中华书局1961年。
    70、徐恭孙:《明初福建卫所与郑和下西洋》,纪念郑和下西洋59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71、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编:《中国载籍中南晋史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72、李金明:《漳州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版。
    1、吴鸿丽:《郑和下西洋和福建》,漳州师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2、职方氏:《东南方志经眼录》,东南,1943年1月<1卷1期>。
    3、薛澄清:《闽南图书经眼录》,中大图书馆周刊,1928年7-10月。
    4、陈忠纯:《学风转变与地方志的编撰——道光《福建通志》体例纠纷新探》,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杨文新:《宋代方志<淳熙三山志>述评》,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6、庄琳芳:《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综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6期。
    7、林德忠:《略论地域文化和地方志》,保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8、薛菁:《闽都文化若干问题探研》,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9、江凌:《试论明清方志的特点及其国土学价值》,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0、米彦军:《日本藏中国方志及研究综述》,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7期。
    11、刘云军:《20世纪宋代方志研究、出版综述》,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2期。
    12、胡政平:《简论中国古今方志与编修》,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13、饶展雄、程慧:《明代方志与方志学的发展》,广东史志,1996年第1期。
    14、高金山:《地方志的起源与发展》,新疆地方志,2008年第3期。
    15、衡中青:《中国地方志索引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
    16、巴兆祥:《明清时期地方志东传日本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3期
    17、冯玉荣:《明末清初社会变动与地方志的编纂——以《松江府志》为例》,2008年第7期。
    18、王兆辉:《地方志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前沿,2008Ian第6期。
    19、梁滨久:《地方志的性质》,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5期。
    20、胡巧利:《论地方志的本质属性——兼与“官修性”说商榷》,中国地方志,2001年第1期。
    21、陈昊琳:《论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志》,云南档案,2007年第7期。
    22、朱煜峰:《长兴县地方志概述》,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年第4期。
    23、王德庆:《论传统地方志中“八景”资料的史料价值——以山西地方志为例》,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10期。
    24、胡树滨:《浅议地方志与地方史》,黑龙江史志,2007年第5期。
    25、范家全:《略论徽州地方志的特色》,沧桑,2007年第3期。
    26、来新夏:《地方志与文学研究》,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2期。
    27、刘世锋:《浅谈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4期。
    28、常建华:《试论中国地方志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
    29、王世兰:《浅析地方志资料的社会功能》,广西地方志,2006年第3期。
    30、李淑文:《中国古代地方志的著录》,图书与情报,2002年第3期。
    31、张颖:《略谈地方志在岭南文献辑佚工作中的作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
    32、孙文飚:《略论地方志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江苏地方志,2006年第2期。
    33、林衍经:《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及其利用》,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1期。
    34、孙天胜:《地方志的乡土教育功能》,中国地方志,2001年第6期。
    35、林衍经:《再论地方志的兴利功能》,中国地方志,2001年第6期。
    36、巴兆祥:《论明代方志的数量与修志制度——兼答张升《明代地方志质疑》》,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4期。
    37、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
    38、王迎喜:《明清时期安阳地方志的编修》,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9、张英聘:《日本现存中国大陆缺、残明代地方志考录》,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