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我国政府规模理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政府便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也一直处于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政府规模的膨胀相应地引起了行政管理中诸如腐败、政府效能低下、社会运行不良、财政负担过重等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纷纷不断地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试图探寻最合理的政府规模理念。纵观我国的机构改革,我国的政府规模仍然经历了多次膨胀——缩小——再膨胀的循环。随着机构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关于政府规模的问题也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必须思考:到底怎样的政府规模才比较适合中国的发展。一定的政府规模理念指导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反过来说,机构改革的进程也反映着一定政府规模理念的发展。2003年3月6日上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我国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自此开始。论文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在对西方国家探索政府规模理念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第一章);探讨政府规模演变及政府规模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第二章);通过对比我国以往四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基础上,解读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第三章);从中窥探我国新时的政府规模理念,进而对写作中思索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第四章)。
The scale of government becomes a imperative issue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institution reform. Therefore, we have to take it into account that what kind of government scale match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 certain kind of principle of government scale guides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s institu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cess of the institution reform also 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government scale. It is the threshold of this thesis that the new institution reform set about on March 6th, 2003. Chapter 1 contains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his thesis - the public selection theory and the overview of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scale in western countries. Chapter 2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and reasons of government scale expanding. Chapter 3 analyzes the new institution reform contrasting the practice of previous reforms. The new principle of the government scale is concluded and some opinion is exposed in the final chapter.
引文
[1] 邓小平.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A].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3] 黄卫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纵横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2
    [4] 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2
    [5] 张国庆主编.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6] 张志坚主编.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7] 汪玉凯主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12
    [8] 马敬仁.行政改革述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8
    [9] 谢庆奎.中国政府体制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10]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11] 周世逑、苏玉堂.中国行政管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2
    [12] 汪玉凯.社会变革与科学进步——控中国科学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考察[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13] 吴刚.行政组织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2
    [14] 董崇山.政体论[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15] 徐理明.走向卓越的——中国公共行政[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16] 愈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
    [17] 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18] 胡代光.西方经济学名著精粹,第一卷[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9] 胡家勇.一只灵巧的手——论政府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
    [20] 吴佩纶.当代中国政府概论[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
    [21] 文建东.公共选择学派[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22] 吴春波.官僚制统治[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23] 张良.公共管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24] 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M].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5] 曾明德、罗德则等.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2
    [26]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
    
    
    [27] 王颖主编.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28] 李爱华.现代政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9] 马建堂.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6
    [30] 王传纶、高培勇.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上)[M].1995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1] 李道揆.美国政府机构与人事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2] 张雅林.适度政府规模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l(3)
    [33] 陈东琪.政府规模与机构改革[J].经济学家.1999,(3)
    [34] 世界银行.1997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35] 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6] 古诺德.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7] 夏尔·德巴什.行政科学[M].葛智强,施雪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4
    [38] 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第二版)[M].项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9] 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中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0] 哈罗德·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M].1992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1] 戴维·奧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中文版,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42] 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赵干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
    [43]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4] 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中文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5] V·奥斯特罗姆.美国行政管理危机[M].中文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46] 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中文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7]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8]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北京:商务书馆,1974.
    [49]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LM].第九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10
    [50] 戴维·比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1
    
    
    [5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2002.
    [52] 阿尔弗雷德·D·小钱德勒,托马斯·K·麦克科劳,理查德·S·特德劳.管理学历史与现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3] 斯蒂芬·哈格,梅鞭·卡明斯.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4] 乔·L·皮尔斯,约翰·W·纽斯特朗.管理宝典[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5] 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6] 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7] 马基亚维利.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版
    [58] 马丁·阿尔布罗.官僚制[M].阎步克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
    [59] 洛克.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60] 彼德·M 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M].郭庆旺,刘立群,杨越译,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1
    [61] 劳伦斯·J·彼得、雷蒙德·赫尔.升官病——彼得原理[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9
    [62] 阿伯巴奇.两种人官僚与政客[M].北京:求实出版社 1990.
    [63] 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中文版.北京:中国安全生产出版社,1991.
    [64]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65] 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6] 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66、97页
    [67] Charles Debbasch: Science Administrative, Maison d'Edition Dalloz. 19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