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运行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Study o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 作者:张俊峰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法律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徐卫东
  • 学科代码:030101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股份合作制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股份合作制企业数量的大量增加,国家也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广泛关注。它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全文共分为四部分,采用渐进的论证方式探讨了我国股份合作制这一经济形态的法律运行机制。
    第一部分是关于股份合作制的一般概述。
    股份合作制经济形态是我国农民率先创立的,在随后的发展中突破了城乡的界限,形成了城乡并存的格局。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几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同时还是我国政府及立法部门及时引导的产物。股份合作制既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又符合中国的国情。它实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它是由企业全体职工入股,以劳动入股和投资入股相结合,在自愿联合的基础上,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实行民主管理和决策,具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特征的独立法人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应属于股份制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第二部分是对股份合作制与其他企业制度的比较研究。
    本篇的前半部分通过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合作制、合伙制以及股份合作制企业与独资企业之间的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深入阐述了股份合作制的特殊性。
    
    股份合作制吸收了股份制某些作法,但是又与股份制有显著的区别。二者在基本宗旨、股权设置的限制、管理机制、分配机制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
    合作制的基本属性是互助合作性,以促进成员的经济与社会进步为目标。它和股份合作制有较大的不同。二者在宗旨、开放性程度、管理制度以及分配机制方面都有区别。
    股份合作制企业与独资企业在法律地位、财产来源、管理机制以及分配机制方面都不尽相同。
    股份合作制与合伙制在法律地位、财产来源、管理机制、分配机制也不尽相同。
    在本部分最后还就股份合作制与罗虚代尔原则以及蒙德拉贡工人合作社进行了详尽的对比,深入挖掘了他们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了股份合作制的特性。
    第三部分是关于股份合作制企业运行机制的法律规范。
    文章首先对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运行机制的内涵及现状进行了考察。其次对现行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运行机制进行了检讨。
    对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否为独立法人,在我国现在主要存在着两种规范类型,一种是任意型,即法人和非法人的选择性规定。另一种是明确型,明确规定其为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这两种类型,各有其考虑,是针对不同领域而设定的。随后笔者又从股权设置和股权行使两个方面考察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机制,并用详尽的篇幅探讨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治理机制以及分配和退出机制问题。在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运行机制在很多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股份制与合作制在产权关系、股权设置上还存在矛盾,企业架构立法的不统一制约了横向交流,劳动与资本等效在理论论证上的困难以及公有股的不规范设置和欠缺配套的
    
    
    法律、法规都是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运行机制呈现较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第四部分对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运行机制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为促使股份合作制企业在运行机制制度的设计上达到和谐、统一、科学、合理。我们必须确立一些宏观上的原则作为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在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中,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使法律呈现相对的稳定和较大时空的适用性。同时要明确前提,并一以贯之。其次是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统一并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共存。
    在具体探索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律运行机制构建上,本文将这一复杂的课题分解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地位、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结构、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治理机制以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分配机制四个子课题进行了充分详细的研究。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地位,本文认为应当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其是否应成为一种独立于其他企业形态的企业制度,二是其是否应当成为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法人。文中首先列举了支持和反对股份合作制企业为独立企业形态的多种观点,然后对其一一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是否为独立企业形态,关键是看在运行机制方面是否存在有别于其他企业形态的特殊东西。在此分析的基础之上,又对股份合作制企业能否独立承担责任,即是否为法人进行了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
    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的实质是借助于股份联合的形式进行劳动联合,把股份制的形式运用于合作制中。文章通过股份合作制股权设置中的公有股问题、职工个人股与劳动股问题探讨了企业股权的实质和股份管理问题。
    在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治理机制方面,首先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内部管理缺陷进行了的深入分析,然后探讨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治理模
    
    
    式。
    股份合作企业利润分配机制的有效确立,是该类型企业设立根本宗旨的最终落实和体现,借鉴股份制的成熟做法并加以适当修正是构建股份合作经济的一种合理选择。在?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first appeared in our country in the early 1980s. With the gradual in-depth of the reform, it demonstrates the vigorous situation. And with the increas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s, the country ha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newly born things too. Its appearance is a resul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of our coun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become the historical witn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o. This thesis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altogether, using the gradual demonstration way to make inquire into the legal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is economic form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first part is a general summary about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The economic form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was created first by the peasant of our country. It has formed the pattern that coexis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fter broke through the demarcation lin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fterwards. From several developing stages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we can find out: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is the result of our peasant under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 in china, it is also the timely guided result of our government and legislative depar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accords with the need of the large-scale social production, and accords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also. It realizes property right clear, right responsibility clear, separate government function f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t is a result of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 of china.
    All workers are shareholders, combined by working and investment together, on the basis of volunteer joint, manage and take risks together, implement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make policy altogether, it is an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s enterprise with shareholding system and co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belongs to a new form of the economy of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with the system of other enterprises.
    The first half part of this text i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with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cooperation system, partnership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and proprietorship, Hav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explai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deeply.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absorbed some aspects of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but there a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with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too.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 at basic aim, stock right set up restri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ssign mechanism.
    The basic attribute of the cooperation system is to help each other cooperatively, regard promoting the member's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as its goal. It has big differences with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at basic aim, opening degre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ssigning mechanism.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has differences with proprietorships at legal status, property source,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ssigning mechanism.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also has differences with the partnership at legal status, property 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ssigning mechanism.
    At last, the author also give detailed comparison with others, excav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deeply, mak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system clear further.
    The third part is the legal norm about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At first, give an observation to the intens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Secondly examin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As to whether the sha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 is an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tandard type in our country, one is wanton t
引文
[1]蒋金涛:《关于沧州地区股份式经济联合体调查》,载《经济问题探索》,1985年第11期,第32页。
    [2]周松山:《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载《浙江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第65页。
    [3]付卡佳、白津夫:《迈向21世纪:中国股份制》,工商出版社1998年版,第254页。
    [4]《中国乡镇企业年鉴》(1997年),中国农业出版社,第301页。
    [5]毛来、葛修禄:《股份合作制经济》,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
    [6]孔祥俊:《股份合作企业法概论——法律结构、操作原理、立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7]于光远主编:《经济大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07页。
    [8]金建编著:《中国股份经济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6页。
    [10]《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93页。
    [12]史正保:《试比较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不同特征》,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45页。
    [13]马跃进:《论股份合作企业的法律属性》,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第20页。
    [14]陈开梓:《论股份合作企业的立法规范》,载《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第8页。
    
    [15]马跃进:《论股份合作企业的法律属性》,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第21页
    [16][美]威廉姆?福特?怀特、凯瑟林?金?怀特:《创建蒙德拉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91年英文版,第3页。
    [17]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第68页。
    [18]张建民:《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113页。
    [19]孙智:《股份公司理论与实务》,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页。
    [20]王天义等:《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理论、实践与对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页。
    [21]王新红:《股份合作制企业若干问题浅探》,载《法学学刊》,2002年第8期,第33页。
    [22]谭黎明:《从经济法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辩证关系》,载《法学前沿》,第3辑,第41页。
    [23]毛卫民、贾庆祥:《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研究》,载《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13页。
    [24]葛立成:《劳动与资本的重叠——论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1期,第46页。
    [25]王新红:《股份合作制企业若干法律问题浅探》,载《法学学刊》,2000年第4期,第36页。
    [26]李东红:《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四个基本问题》,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23页。
    [27]陈世放:《论公平与效率》,载《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第27页。
    [28]王得民:《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民事主体地位的问题》,载《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7期,第39页
    
    [29]顾功耘:《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若干疑难问题研究》,载《法学》,1999年第3期,第53页。
    [30]柴振国、姜南:《股份合作制企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评述》,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第83页。
    [31]汪安亚:《略谈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属性》,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2期,第25页。
    [32]马俊驹主编:《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页。
    [33]孔祥俊:《民商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434页。
    [34][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吴珠华译:《论人力资本投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页
    [35]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36]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37]毛卫民、贾庆祥:《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研究》,载《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13页。
    
    
    
    
    参 考 文 献
    
    1、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孔祥俊:《股份合作企业法概论——法律结构、操作原理、立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杨坚争、罗晓静、詹启智:《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的理论与操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5、厉以宁、曹凤歧、张国有:《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企业》(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孔祥俊:《中国集体企业制度创新——公司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7、[美]萨缪尔森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8、[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美]威廉姆?福特?怀特、凯瑟林?金?怀特:《创建蒙德拉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91年英文版。
    10、马俊驹主编:《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天义等:《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理论、实践与对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12、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罗明义、雷晓明等:《中国股份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云南大学出版
    
    
    社,1993年版。
    15、洪远朋主编:《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载《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17、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8、戚建刚:《论股份合作企业立法科学性取向》,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5期。
    19、樊纲:《股份合作制改革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载《管理科学》,1998年第2期。
    20、晓亮:《股份合作制:性质、优越性、适用范围》,载《理论学刊》,1997年第6期。
    21、赵明:《试论我国股份合作制的法律定位》,载《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第6期。
    22、汪张林:《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2期。
    23、辛万鹏、尹洁:《股份合作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载《社科纵横》,2000年第5期。
    24、胡小红:《我国股份合作企业的制度设计及其利弊分析》,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