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区生态旅游开发与居民参与实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分析回顾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证文献之后,本文对当前生态旅游和社区参与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些反思与探讨,并对一些容易混淆、误读的相关概念尤其是英文翻译词汇进行了区分与重新界定。同时选取了社区生态旅游这一目前被视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案例是位于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县的哈玛谷村。
     本文介绍了哈玛谷进行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背景及基本概况,对当地的社区生态旅游模式进行了细致描述与探讨,并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参与机制(归纳概括了6个基本层面:旅游规划、管理决策、环境保护、旅游经营、收入分配及相关教育培训)、居民参与的态度与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因素三个大的方面对当地居民的参与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最后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并综合个人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的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参与模式。
Based on extensive review and research 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case studies, the paper reflects on and explore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on ecotourism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attempts to differentiate and redefine some easily confused and commonly misunderstood concepts. The paper also does a positivist study of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CBET), a model of ecotourism deemed as the best for tourism sustainability, using Hamagu Village located in Shangri-La County, Di Qing Prefecture as the case for study.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xts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Hamagu Village, delineates and discusses local CBET models, and then does a throug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local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from three primary aspects, i.e., 1)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six subcategories of tourism plann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relevant training/education), 2) attitude of local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3)factors affecting their participation.
引文
Bramwell, Bill and Angela Sharman,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Tourism Plarming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ase of the Hope Valley," in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ipment, eds. Greg Richards and Derek Hall, London: Routledge, 2000.
    David A. Fermell, 1999, 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 Routlege Press, London.
    Elizabeth Boo, 1992, The Ecotourism Boom: Planning fo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ashington, WWF.
    Skelcher, C., Involvement and Empowerment in Local Public Services, in Public Money and Management, 1993, 13(3).
    Tosun, Cevat, 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ourism Management, 2000, vol. 21.
    Willis, K, Imposed Structures and Contested Meanings—Politic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95, 30 (2).
    保继刚、文彤,2002,“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
    陈秀琼、黄金火,2003,“略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3,《迪庆藏族自治州志》,云南民族出版社,第1版。
    丁元竹,1995,《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何艺玲,2002,“如何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泰国HuayHee村社区生态旅游(cBET)的经验”,《旅游学刊》,第6期。
    胡善风,2003,“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综述”,《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胡志毅、张兆干,2002,“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第2期。
    黄万纶、邰霖主编,1994,《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1版。
    蒋艳,2004a,“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意识分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 2期。
    蒋艳,2004b,“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勒安旺堆,2003,《牦牛岁月》,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
    黎洁、赵西萍,200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旅游学刊》,第4期。
    黎熙元、何肇发,1998,《现代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李明华、金玲等,2004,“丽水竹业:社区参与的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浙江林学院学报》,第7期。
    刘纬华,2000,“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旅游学刊》,第1期。
    刘纬华,200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兼与黎洁老师商榷”,《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卢云亭、王建军,2001,《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
    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主编,2000,《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第1版。
    马勇、舒伯阳,1999,《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南开大学出版社,第1版。
    木霁弘、陈保亚、李旭、徐涌涛、王晓松、李林,1992,《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云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
    潘秋玲、李九全,2002,“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人文地理》,第4期。
    彭兆荣,2002,“‘东道主’与‘游客’:一种现代性悖论的危险——旅游人类学的一种诠释”,《思想战线》,第6期。
    齐扎拉、勒安旺堆,1999,《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揭密》,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
    全华,2004,“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综述”,生态学报,第6期。
    斯洛博丹·翁科维奇,2003,《旅游经济学》,商务印书馆,第1版。
    宋瑞,2004,“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唐顺铁,1998,“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地理研究》,第2期。
    王春雷、周霄,2003,“从人类学视角探析区域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规划师》,第3期。
    王辅仁,1983,《西藏佛教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
    王恒杰,1995,《迪庆藏族社会史》,中国藏学出版社,第1版。
    王铭铭,1997,《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王铭铭,2004,《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
    王宁,1999,“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社会学研究》,第6期。
    王瑞红、陶犁,2004,“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形成及内涵”,《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韦弗(澳),2004,《生态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
    吴晓萍,2003,《民族旅游的社会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
    吴毅,2002,《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版。
    武春友、卢小丽、柳振万,2004,“社区生态旅游研究述评”,《管理学报》,第1期。
    徐新建,2000,“开发中国:‘民族旅游’与‘旅游民族’的形成与影响——以‘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为案例的评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7期。
    徐永祥,2000,《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杨桂华、王跃华,2000,“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经济地理》,第1期。
    余振、郭正林主编,1999,《中国藏区现代化——理论·实践·政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1版。
    袁亚愚,1990,《乡村社会学》,四川大学出版社,第1版。
    张广瑞,2004,“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建萍,2003a,《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第2版。
    张建萍,2003b,“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肯尼亚生态旅游成功经验分析”,《旅游学刊》,第1期。
    张进福,2004,“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展”,《旅游学刊》,第5期。
    赵福祥、方曦来等,2003,“社区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期。
    折晓叶、陈婴婴,2000,《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版。
    郑群明、钟林生,2004,“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旅游学刊》,第4期。
    郑向敏、刘静,2002,“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哈木村生产队,2003年2月,《关于保护现有森林、湿地草原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合同协议书》。
    哈玛谷民间生态文化保护中心,2004年4月,《哈玛民间生态文化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
    哈玛谷民间生态文化保护中心,2004年6月,《中国云南香格里拉哈玛谷生态文化保护区基本情况》。
    哈玛谷民间生态文化保护中心,2004年10月,《哈玛谷民间自然生态与藏文化保护区》。
    哈玛谷民间生态文化保护中心,2005年1月,《哈木谷原生态文化游》。
    迪庆州旅游局,2003年10月,《迪庆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