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业性·人民性·传奇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98年元旦冯小刚因推出中国内地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而一炮走红。此后,他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等影片均连连告捷,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从而在不景气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创造了不俗的票房奇迹。尽管中国电影早已经开始走向市场,但作为电影本性之一的商业性,在中国的影视批评圈里仍旧得不到该受的礼遇。因此,与观众争相先睹为快相反,某些圈内人士和学术批评对冯小刚及其电影保持了一种含义丰富的沉默。但不可否认的是冯小刚对于挽救中国商业电影市场的低靡现状尤其是在与国外进口大片的抗衡中所做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在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的情况下,他对中国商业电影在创作和运作方面做出的探索对于中国电影人更加具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冯小刚电影的市场策略与叙事策略的分析,探究冯氏电影成功的质素,以此真诚期待中国电影有更好的发展。
In 1998, Feng Xiaogang got famous for his first comedy narrative "The Two Parties". After this, his many movies such as "Be There or Be Square", "Sorry Baby", "Sigh", "Big Shot's funeral" win him a lot of audience and gain high hits of box-office. These movies stimulate the depressed Chinese movie market and create a high earning. Although yeas before Chinese movie had walked up to market, this phenomenon is still not welcomed by the Chinese critique circle of movie and TV. Although many audiences liked Feng's films, some critics and academic authorities in the film circle keep silence to Feng Xiaogang and his movies. But it's an undeniable facts that Feng Xiaogang do a lot to save the depressed status quo of Chinese commercial movie market and his movie do compete with those Hollywood movies. Now China had entered WTO 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movie market is more severe. Investigate his explor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hinese commercial movie is more important and have more significant. T
    his essay tries to taste in exploring films directed by Feng Xiaogang using the market tactics and narrative tactics. The author hope Chinese film has a batter future.
引文
[1][2][35] 杨君《笑语:与媒体英雄面对面》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年版 第14-15页
    [3] 郭刚《由冯小刚说起——也谈中国电影现状》电影创作 2002年第1期 第68页
    [4][5][9] 尹鸿 《贺岁片:国产电影的救命稻草?》 视点 2000年4期 第20页
    [6] 李世梅 《商业成功的背后——大众文化语境与娱乐文本的严密缝合》人大复印·影视艺术 2002年第3期 第17页
    [7][8]戴锦华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478-479页
    [10][15][18][26][28][29][31][32]潭政访冯小刚《我是一个市民导演》电影艺术2000年第2期 第46-48页
    [11][13][33]转引自林洪桐 《〈大腕〉表演三则》当代电影 2002年第2期 第50页
    [12] 胡克 《〈不见不散〉的导演》 当代电影 1999年第1期 第50页
    [14] 李宝光 《“一声叹息”——围绕〈一声叹息〉与冯小刚的直率对话》电影创作2000年第6期 第68页
    [16][17]转引自饶朔光 《社会文化转型与电影的分化及组合——90年代电影研究论纲》 当代电影 2001年第1期 第22页
    [19][21][22][23] 周星 《论新中国喜剧电影的艺术变迁》 电影艺术 1998年第5期 第26页
    [20] 王广谊 《从〈不见不散〉看冯小刚的导演艺术》电影艺术 1999年第3期 第58页
    [24][25]余馨 《与冯小刚谈〈不见不散〉》 当代电影 1999年第1期 第45-46页
    [27] 转引自张铭勇 艾尤 《〈大腕〉一场游戏一场梦》电影评介 2002年 第2期 第28页
    
    
    [30] 冯小刚 《这是一个喜剧时代》 戏剧电影报 1999年1月8日第3版
    [34] 马智访冯小刚 《要特别注意观众喜欢什么》 电影艺术 1998年第3期 第62页
    [1]苗棣 周靖波主编 《拓展中的影像空间》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版
    [2]陈默著 《影视文化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3]金丹元著《影视美学导论》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4]蒲震元 杜寒风主编 李胜利副主编 《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5]胡智锋著 《影视文化论稿》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6]袁玉琴等著 《电影文化学诗》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年版
    [7]杨远婴 潘桦章著 《90年代的“第五代”》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版
    [8]峻冰著 《电影的论说》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年版
    [9]胡克 张建勇 陈默主编 《中国电影美学》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年版
    [10]张会军 谢小晶 陈温主编 《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年版
    [11]张健主编 《声电光影里的社会与人生——影视艺术导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2]周安华主编 《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版
    [13]尹鸿著 《世纪转折期的中国影视文化》 北京出版社 1998年版
    [14]高小康著《狂欢世纪——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