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200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如何处理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和域内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昆明城市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此问题始于战国时期环滇池地区城市出现之时,只是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的核心略有不同而已。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滇池流域城市的发展,流域内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滇池流域的生态承载力与昆明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制约昆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很多生态指标失去了自我修复的功能,生态系统进入了恶化期。对20世纪50年代至现在的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城市发展进行历史学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揭示这种关系在当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变迁的原因、表现的内容和形成的特点,而弄清楚这些问题是定位流域内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论文分析的时间段是1949-2009年。
     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原由和意义,论题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论文中使用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交待,为全文的展开提供知识基础。
     正文分为六章,从内容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与昆明城市历史发展的简单背景考察,第二部分为1949年后60年流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第一章主要考察了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变迁历史、城市发展史,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一种知识背景。第二章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昆明城市发展与滇池流域生态的关系。这个时期滇池流域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当时城市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特别是提供了城市发展中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资源。但同时,人们在获取最大化的物质利益驱动下,对滇池流域生态系统进行了大量盲目的开发利用,如流域内森林的乱砍乱伐与土地的盲目开荒等。第三章分析了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政治运动主导了社会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加上当时特有的战略考量,在流域内大量兴建工业、对滇池进行围海造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这些活动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表现在20世纪60-70年代,流域内工业点源污染突出,有的水体污染开始严重,破坏了流域内部生态的自我净化能力,导致1970年开始,滇池流域进入了人为治理流域污染的时期。第四章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流域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滇池流域的城市,特别是昆明主城区起到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加上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滇池流域生态恶化加剧。决策者开始注意到了城市发展中流域生态对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制约,并采取了大量的行动。然而,整个社会治理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考量下,治理工作更多是政治宣言式的表态,缺少执行的决心,效果很差,根本没有遏制住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第五章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开始成为阻碍流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整个流域生态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成为流域城市发展的关键。政府治理力度加大,具体表现在两个规划的出现以及治理计划投资额的增加。然而,在对经济发展数量的追求下,整个治理工作无法遏制城市扩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污染的速度,导致整个流域出现污染速度与治理速度并进,且污染速度超过治理速度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已不能承受流域内城市发展之重。第六章总结了21世纪前10年,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状况,在全国各地城市竞争驱动下,决策者重新定位了昆明城市的性质,想在流域生态恢复与都市化的蓝图中找到两者的平衡。于是,在城市快速发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推进,各种污染物数量在排放上与前期相比得到遏制。不过,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在城市激剧扩张中仍然无法实现成功的修复。
     结语认为,当代滇池流域城市发展与滇池生态关系经历了人为破坏、无序发展到人为恢复、协调生态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复杂过程。时间上,可以分为1949年至1979年前30年和1980年至2009年后30年。前30年流域生态环境基本能自我净化,为流域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资源支持。当然,前30年的无序发展,为后30年生态环境恶化的埋下伏笔。后30年在滇池流域生态系统的治理上,虽然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少,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分析,当代滇池流域城市发展与生态关系的特点有六个方面:反复多变的城市功能定位;理想的规划与城市现实发展无法合拍;城市发展对滇池流域自然资源的超限消耗;掠夺式的发展与脆弱的生态体系冲突严重;生态理想与城市扩张难以融合;滇池流域生态变迁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正向关联。笔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滇池流域的城市发展中采用的是一种行动的理性,而不是理性的行动。笔者提出,在滇池流域的城市发展中必须采用一种理性的行动,在整个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下规划城市发展的规模,放弃昆明城市发展规划中采用近代数量标准为指标的城市模式,而应采用一种生态宜居的指标作为提升昆明城市的影响力,让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在良性运行下培育出云贵高原中真正宜居的生态城市。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and the city's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is the core of Kunming urban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 came into being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en cities appeared in the area around Dianchi Lake, and the core differed slightly in different periods. With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after the 1950's, the population grew explosively, the industry developed fast, the city scope and the economical scale expanded in the basin, especially from 1990 to 2009,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and Kunming urban development became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Kunming urban region. The supporting capacity had already reached the limit in the 1990's, many ecology targets lost self-repair function, and the ecosystem entered the worsened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icissitude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from the 1950's until now, for the investigation can reveal the cause, the content of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vicissitude of the rela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at the present time. Therefore, to clarify these relations is prerequisite to locate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and is essential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areas.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1949 to 2009 as the time section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h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mai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rovides the dissertation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that explain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selec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t insufficiency of this topic and that tells the basic research thought and methodology of this dissertation as well as the key words.
     The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 6 chapters,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 2 major parts in the light of the content structure, i.e. the simple background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basin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rea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basin and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60 years since 1949. The first chapter provides a kind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which simply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vicissitude history of Dianchi Lake basin as well as the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second chapter researches the relation between Kunming urban development and Dianchi Lake basin ecology in the 1950'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f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provided good support, especially the needed important material resources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randomly cut down forest and blindly reclaimed land in the basin resulted from blindly exploiting in order to gain maximum material interest from Dianchi Lake basin ecosystem.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period since the 1960's to 1970's, during which, lots of heavy industries were constructed, plenty of land was reclaimed from Dianchi Lake as a result of political movements'lead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hoices plus special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at that time. While developing economy, these activities exerted a destructive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The industrial pollution had already had serious negative consequence in the basin in the 1960's and 1970's, destroying self-purification ability of the internal ecology in the basin, and leading to the artificial treatment of Dianchi Lake pollution started from 1970. The fourth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period of the 1980's, which witnessed th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basin as a resul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ities in the basin especially the main urban area of Kunming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urban scale expanded fast, thus the ecology worsening of Dianchi Lake basin was aggravated. The policy-makers started to note that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the basin ecology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ntire basin region, hence they took substantive actions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However, the treatment of Dianchi Lake was no more than a political manifesto-like statement in consideration of "tak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ral task", which lacks the executive determination, so the effect was very bad, and the deterioration tendenc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was not prevented at all.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period of the 1990's. Sinc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started to become the factor that hindered the urban development, it is crucial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that the ecosystem of the entire basin operates normally. The enlarged treatment dynamism manifested in two programs'coming into being and the investment of treatment increased. However, in order to pursu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ntity, the treatment can not curb the speed of ecological pollution as a result of urban expansion,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speed of appearance of pollution in the whole basin and that of treatment advanced together, and the speed of pollution overtook that of the treatm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could not support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in the 1990's. The six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first 10 years in the 21st century, during which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exploded the infinite strength under the urbaniz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after the policy-makers reoriented for the basin city--Kunming municipality's nature, what w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and the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makers wanted to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basin ecology and the blueprint of the urbanization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So the treat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advanced powerfully, the number of pollutant fell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in previous years. Nevertheless, the whole eco-environment cannot realize the successful restoration because of the rapid urban expansion.
     The conclusion believe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and the ecology of Dianchi Lake underwent a complex process from artificial destruction and disordered plundering type development to artificial restoration and coordinating relation between ecology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previous 30 years (from 1949 to 1979) and the latter 30 years (from 1980 to 2009). In the previous 30 years, the eco-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could basically self-purify, and provid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basin with fine natural resources. Of course, the disordere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revious 30 years laid down the foreshadowing of the eco-environment worsening in the latter 30 years. The treatment of Dianchi Lake ecosystem during the latter 30 years did not bring ideal effect although the investment was not a few.5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in present Dianchi Lake basin and ecology can be discovered by analyzing:repeatedly changeable location of urban function; serious conflict between the plundering type development and the fragile ecological system; urban development consumed natural resources without limits in Dianchi Lake basin; the ideal plan and the urban realistic development do not step well together; the ecology ideal and the urban realistic goal are difficultly coordinated. The author argues that since 1950's, a kind of action rationality instead of a kind of rational action was adopted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we must adopt rational action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and plan the urban development scale under the ecology supporting capacity of the entire Dianchi Lake basin. We must abandon the urban pattern that takes the modern quantity standard as the target when planning Kunming urban development, we should adopt the target of soft strength as the influence to promote Kunming urban area, and make the eco-environment of Dianchi Lake basin cultivate the ecology city under the benign movement which can be really livable in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引文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49页。
    ②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2010年云南省人口总数为4596.6万,国民生产总值为7220亿。
    ③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上报稿),内部资料。
    ④《滇池流域34万亩“农”转“林”》,载《昆明日报》2011年1月17日。
    ①《滇池社会化治理思辨:全流域控制取代工程治污》,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6月19日。
    ②张荣明主编:《现代新昆明建设案例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152页。
    ③[清]鄂尔泰:《修浚海口六河疏》。见(雍正)《云南通志》卷29《艺文五》,乾隆元年(1736)刻本。
    ①“一湖四片”:“一湖”是指滇池,“四片”是指昆明主城北城、呈贡东城、晋宁南城和海口西城。
    ②高鹭张宏业:《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2期。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99-403页。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①[唐]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卷2《山川江源》,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页。
    ②[唐]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卷2《山川江源》,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7页。
    ①在今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附近。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65-378页;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129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页,
    ①郭慧光:《滇池地区生态经济考察综合报告》,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考察课题组编写:《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②顾朝林等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页。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5页。
    ②张增祺著:《滇国与滇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9-10页。
    ③[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30页。
    ④[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4页。
    ⑤[唐]向达校注,[唐]樊绰:《蛮书校注》卷6《云南城镇》,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8页。
    ⑥向达校注,[唐]樊绰:《蛮书校注》卷6《云南城镇》,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8页。
    ⑦[清]周季凤纂修:《云南志》卷2《志二·云南府》,云南大学图书馆藏本。
    ⑧向达校注,[唐]樊绰:《蛮书校注》卷6《云南城镇》,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6页。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97页。
    ②朱荣惠校注,[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校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18页。
    ③袁嘉谷:《滇绎》卷2《都会》,载《袁嘉谷文集》第三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④[宋]范晔:《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年1965版,第2846页。
    ⑤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99页。
    ①古永继校点,[明]刘文征:(天启)《滇志》卷24《艺文志第十七·南诏德化碑》,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②[唐]樊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卷6《云南城镇》,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5-136页。
    ③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2《古代之二》,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159-161页。
    ④张增祺著:《云南建筑史》,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页。
    ⑤[唐]樊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卷6《云南城镇》,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8页。
    ①马可波罗著,梁生智译:《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②[明]宋濂:《元史》卷4《本纪第四·世祖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9页。
    ①[明]宋濂:《元史》卷167《张立道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916页。
    ②程金:《海口碑记》。转引自方国瑜:《滇池水域的变迁》,载《滇史论丛》(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1页。
    ①[明]方良曙:《重浚海口记》。见《新纂云南通志》卷139《农业考》,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②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00页。
    ③鄂尔泰:《修浚滇省海口六河疏》,载《皇朝经世文编》118《工政二十四·各省水利五》。见《魏源全集》第19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559页。
    ④李寿、苏培明著:《云南历史人文地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5页。
    ⑤[清]倪蜕,李埏校点:《滇云历年传》卷5,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⑥[明]宋濂:《元史》卷167《张立道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916页。
    ⑦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219页。
    ①[清]张廷玉:《明史》卷88《河渠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21页。
    ②[清]倪蜕,李埏校点:《滇云历年传》卷5,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③[明]方良曙:《重浚海口记》。见《新纂云南通志》卷139《农业考》,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④[清]王继文:《请修六河疏》,见《续修昆明县志》卷2《政典志》,载《昆明市志长编》卷5(古代之五),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197-198页。
    ⑤《续修昆明县志》卷2《政典志》。载《昆明市志长编》卷5《古代之五》,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198页。
    ⑥《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7。
    ⑦《续修昆明县志》卷2《政典志》。载《昆明市志长编》卷5《古代之五》,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199页。
    ⑧《清实录》·高宗宪皇帝实录》卷341。
    ①《新纂云南通志》卷139《农业考》,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②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3《古代之三》,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11页。
    ③载[明]鄭顒修,[明]隙文纂:《云南图经志书》卷1《云南府》,云南大学图书馆藏本。
    ④“五华”即五华山;“三市”指的是中庆城的中心正义路南三市街;“双塔”是祖遍山上的东西二塔;“一桥”系云津桥,即今德胜桥。
    ⑤[清]范承勋、张毓碧修,谢俨纂:《云南府志》卷3《建设志·城池》,清康熙三十五年(1969年)刻本。
    ⑥张增祺著:《云南建筑史》,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①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6《近代之一》,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331页。
    ②张增祺:《云南建筑史》,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页。
    ①[清]张敏碧修,谢严纂:《云南府志》卷3《建设志》,清康熙三十五年(1969年)刻本。
    ②陈庆江、成文章:《清代前期昆明城的街道》,载《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①日本外务省通商局编:《云南概况》第一编第四章,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7《近代之二》,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270页。
    ②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第317-319页。
    ③省档案馆:《伪云南省交涉署(外交厅、外交部)行政纪实》第2卷《昆明县长及议事会分别呈内务司文件》,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第319-321页。
    ①《中国城市》编辑部编:《当代中国城市·昆明》,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4页。
    ②沈长泰:《继往开来,温故知新——抗战期间昆明城市建设二、三事》,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1993年刊印本;谢本书、李江主编:《昆明城市史》(第1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221页。
    ③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①谢本书、李江主编:《昆明城市史》(第1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8-69页。
    ②《云南经济》第十五章,第30-31页。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
    ③《云南经济》第十五章第二节《纺织工业》,第44页,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
    ④《云南概览》(建设),第78页,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
    ⑤《云南经济》第十五章,第43页,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1983年版。
    ⑥《中国城市》编辑部编:《当代中国城市·昆明》,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①《云南行政纪实》第二编《昆明市政》,第1-2页,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第316-317页。
    ②《两岁之昆明》,载《孟晋》第一卷第三号。
    ③昆明市人委档案室存《省政府议决案卷》,载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卷9《近代之四》,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版,第326页。
    ④谢本书、李江主编:《昆明城市史》(第1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①雷加明:《1931-1949年云南金融的繁荣与衰落》,载云南省经济研究所编:《云南近代经济史文集》,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1988年版,第238页。
    ②勇桂龙:《昆明市金融市场的回顾与前瞻》,载云南省经济研究所编:《云南近代经济史文集》,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1988年版,第239页。
    ③雷加明:《1931-1949年云南金融的繁荣与衰落》,载云南省经济研究所编:《云南近代经济史文集》,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1988年版,第272页。
    ①袁嘉谷:《滇绎》卷3《滇海》,载《袁嘉谷文集》第三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91页。
    ③[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93页。
    ④《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46页。
    ⑤[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4页。
    ①刘文征:《[明]刘天启滇志》卷24《艺文志第十七·南诏德化碑》,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②张增祺著:《滇国与滇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70-72页。
    ③王修勇:《滇池渔业资源的演变及其评价》,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考察课题组编写:《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④[清]鄂尔泰:《修浚海口六河疏》。见(雍正)《云南通志》卷29《艺文五》,乾隆元年(1736)刻本。
    ⑤[明]宋濂:《元史》卷167《张立道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916页。
    ⑥[唐]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卷6《云南城镇》,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8页。
    ①[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4页。
    ②[明]徐霞客,朱荣惠校注:《徐霞客游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年版,第818页。
    ③袁嘉谷:《滇绎》卷2《都会》,载《袁嘉谷文集》第三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④[明]刘文征撰,古永继校点:(天启)《滇志》卷24《艺文志第十七·南诏德化碑》,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⑤袁嘉谷:《滇绎》卷2《都会》,载李春龙主编主点:《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700页。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99-403页。
    ②[明]宋濂:《元史》卷167《张立道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916页。
    ①王超男:《滇池及其流域水平衡和水资源问题的初步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②昆共(63)字第6号文件:《关于综合利用滇池水面发展水生动植物生产的报告》(1963年5月13日),编号:滇池3634306,昆明市档案馆。
    ③赫维人:《滇池渔业资源的演变及其评价》,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①刘复华:《滇池地区森林效益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②滇池流域总面积以2920平方公里计算。
    ③王修勇:《滇池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
    ④昆明市建设局:《昆明市城市初步规划计划(草案)》(1953年),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委会议秘书组:《昆明市工业系统三年大事记》(1961年7月27日),编号:工业3537473,昆明市档案馆。
    ②昆明市委:《尽快把昆明市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1959年3月21日),编号:工业539593,昆明市档案馆。
    ③昆明市建设局:《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1959年,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9页。
    ①昆明市委:《尽快把昆明市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1959年3月21日),编号:工业539593,昆明市档案馆。
    ①昆明市委:《尽快把昆明市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1959年3月21日),编号:工业539593昆明市档案馆。
    ②市委办公室:《昆明市三年来工业生产中几个主要比例关系变化资料》(1961年7月28日),编号:工业537479,昆明市档案馆。
    ③昆明市统计局:《昆明奋进的四十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8》),昆明市统计局1989年编印。
    ①《昆明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商业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5页。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昆明市经济研究所:《昆明市情》,1987年刊印本,第148、179、181页。
    ②谢本书、李江主编:《昆明城市史》(第1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2页。
    ③昆明市委会议秘书组:《昆明市工业系统三年大事记》(1961年7月27日),编号:工业3537473,昆明市档案馆。
    ④昆明市委办公室:《大跃进工业部分资料之二·(一)大跃进前昆明市工业基础薄弱的一些材料》(1961年7月31日),编号:工业35357479,昆明市档案馆。
    ①昆明市统计局:《昆明奋进的四十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8)》,昆明市统计局1989年编印。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③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1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37-442页。
    ②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3-454页。
    ③昆明市政府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9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
    ②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3页。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1页。
    ②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7页。
    ③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页。
    ①刘复华:《滇池地区森林效益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8页。
    ②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06页。
    ③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3-454页。
    ④郭慧光:《滇池地区生态经济考察综合报告》,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⑤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2页。
    ①市委工业部:《1959年规划》(1962年3月20日),编号:工业3539600,昆明市档案馆。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49页。
    ②昆明市政府:《昆明市城市十年建设规划(1962-1972年)》(1961年),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②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第37页。
    ①昆明市统计局:《昆明奋进的四十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8》,昆明:昆明市统计局1989年编印;《当代中国城市·昆明》编辑部编:《当代中国城市·昆明》,改革出版社出版1990年版等。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7页。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页。
    ③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9页。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9-200页。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页。
    ③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1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39-441页。
    ②昆明市重工业局:《1964-1965年两年调整规划摘要》(工字第3号),编号:工业3625267,昆明市档案馆。
    ③昆明市手工业管理局:《1961年工作总结》,编号:工业3647190,昆明市档案馆。
    ①《当代中国城市·昆明》编辑部编:《当代中国城市·昆明》,改革出版社出版1990年版,第119页。
    ①郭慧光:《滇池地区生态经济考察综合报告》,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②王超男:《滇池及其流域水平衡和水资源问题的初步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四分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9页。
    ①刘复华:《滇池地区森林效益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②刘复华:《滇池地区森林效益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页。
    ③郭慧光:《滇池地区生态经济考察综合报告》,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④王超男:《滇池及其流域水平衡和水资源问题的初步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①王超男:《滇池及其流域水平衡和水资源问题的初步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②王超男:《滇池及其流域水平衡和水资源问题的初步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①王超男:《滇池及其流域水平衡和水资源问题的初步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②郭慧光:《滇池地区生态经济考察综合报告》,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8页。
    ②七河是盘龙江、大观河、船房河、明通河、运粮河、新河和王家堆渠。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0页。
    ③谢本书主编:《昆明城市史·附录·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第1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8页。因为住宅投资中缺少1989年的数据,所以比例上应高于此。
    ④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6页。
    ⑤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城市建设与管理”章,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6页。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一分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2页。
    ①图表的价格是当年的价格。数据来自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国城市》编辑部编辑:《当代中国城市:昆明》,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页。
    ①郭有安:《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载《水资源研究》2003年第4期。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5页。
    ③昆明市水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④因为五华、盘龙区是城区,农业生产方面不存在,主要数据是官渡、西山二区和呈贡、晋宁两县。
    ⑤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272页。
    ①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279页。
    ①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295页。
    ②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300页。
    ①昆明市利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②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图表笔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①昆明市利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页。
    ②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③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①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页。
    ②昆明市利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08页。
    ②郭有安:《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载《水资源研究》2003年第4期。
    ③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3页。
    ④郭有安:《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载《水资源研究》2003年第4期。
    ⑤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448页。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3页。
    ②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7页。
    ③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7页。
    ①数据来自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第475-476页。
    ①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44页。此处数据是昆明市内的,1991年后包含东川、寻甸两地。
    ②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44页。此处数据是昆明市内的,1991年后包含东川、寻甸两地。
    ③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44页。此处数据是昆明市内的,1991年后包含东川、寻甸两地。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9-480页。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第479-480页。
    ③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0页。
    ①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9页。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1989年《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纲要》,内部资料。
    ③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2页。
    ④汤承彬:《滇池流域的水七流失》,载《云南环保》1991年第1期。
    ⑤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6页。
    ⑥汤承彬:《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载《云南环保》1991年第1期。
    ①《新编昆明市情》编委会编:《新编昆明市情》,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585页。
    ②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
    ③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①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②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9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6页。
    ②这23件污染事故分别是:1984-1987年三次昆明市轧钢厂污水事件、1987年废染料污染水源事故、1988年农用水被污染事故、1984年群牛中毒事故、工厂被污染事故、果木被污染事故、鱼塘被污染事故、农业损失赔偿、城区污染纠纷、昆明市翻胎厂污染扰民事故、省冶金研究所废气污染纠纷、喷水沿电厂污染纠纷。这23件污染事故涉及到方方面面,说明滇池流域地区的污染已表现在多个方面。
    ①昆明市利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②昆明市利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1982年《昆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1989年《滇池综合整治大纲》,内部资料。
    ③要对20世纪80年代滇池流域的治理进行评价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始于1988年,很多是1989年才开始实施,两个重要规划的时间都在1989年,所以在评价上只能纳入20世纪90年代。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2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7页。
    ②《中国城市》编辑部编:《当代中国城市·昆明》,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第71页。
    ③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第二分册)2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7页。
    ④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1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5页。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1989年《滇池综合整治大纲》,内部资料。
    ①《新编昆明市情》编委会编:《新编昆明市情》,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页。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0-351页。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1996年《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0页。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9页。
    ②连芳、楼艺婵:《昆明城市原规划指标全面超标》,载《春城晚报》2003年1月25日。
    ③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8页。
    ①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②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③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①《新编昆明市情》编委会编:《新编昆明市情》,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152页。
    ②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③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④图表的价格是当年的价格。
    ①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②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昆明城市史(第二卷)》(送审稿),第58页,内部资料。
    ③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昆明城市史(第二卷)》(送审稿),第65页,内部资料。
    ④《新编昆明市情》编委会编:《新编昆明市情》,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4页。
    ⑤因为按老区划分,图表中五华区和盘龙区没有农业生产区。
    ⑥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笔者根据相关年份的类目数据编制。
    ①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295页。
    ②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300页。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内部资料。
    ①郭有安:《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载《水资源研究》2003年第4期。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1997年《滇池水污染防此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第五稿简本),内部资料。
    ③昆明市人民政府:200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报审稿),内部资料。
    ④《昆明年鉴》编辑部:《昆明年鉴1999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⑤朱宝琛:《昆明年鉴2000年》,云南科技出版2000年版,第247页。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内部资料。
    ③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内部资料。
    ①连芳、李璐丹:《昆明松华坝水质明显下降》,载《春城晚报》2005年3月12日。
    ②昆明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页。
    ③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内部资料。
    ①徐晓梅、和树庄:《昆明城市下水道体制对滇池的影响》,载《滇池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编制材料与大纲。
    ①潘珉、高路:《滇池流域社会发展对滇池水质变化的影响》,载《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第6期。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1989年《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纲要》,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1989年《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纲要》,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9页。
    ②朱宝琛:《昆明年鉴2000年》,云南科技出版2000年版,第246页。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年-2005年)》(报审稿),内部资料。
    ②《昆明年鉴》编辑部编辑:《昆明市年鉴1994年》,云南年鉴杂志社1994年版,第260页。
    ③昆明市人民政府编:《昆明市年鉴1992年》,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45页。
    ①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1992年》、《昆明统计年鉴1993年》、《昆明统计年鉴1994年》、《昆明统计年鉴1995年》、《昆明统计年鉴1996年》,昆明市统计局1993年-1997年版。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编:《昆明市年鉴1992年》,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45页。
    ③以上不同年份数据分别来自同年的年鉴
    ④《昆明年鉴》编辑部:《昆明年鉴1999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200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200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内部资料。
    ③《新编昆明市情》编委会编:《新编昆明市情》,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第587页
    ①《昆明年鉴》编辑部编辑:《昆明市年鉴1994年》,云南年鉴杂志社1994年版,第263页。
    ②朱宝琛:《昆明年鉴2000年》,云南科技出版2000年版,第250-251页。
    ③《昆明年鉴》编辑部:《昆明年鉴1999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
    ④《昆明年鉴》编辑部编辑:《昆明市年鉴1995年》,云南年鉴杂志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⑤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编:《昆明城市史(1992-2009年)》(报审稿),第99页,内部资料。
    ①宋书琛:《昆明年鉴2000年》,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第247页。
    ②《昆明年鉴》编辑部:《昆明年鉴1999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第2页,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第4页,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第4页,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第6-7页,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第4-5页,内部资料。
    ②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昆明市人民政府编:《再造昆明-新昆明发展创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①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1年》、《昆明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10年版。
    ①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的决定》[昆发(2008)12号],2008年3月23日印发,内部资料。
    ②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发[2008)15号],2008年4月8日印发,内部资料。
    ③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1年》、《昆明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09年版。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内部资料。
    ①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仇和同志文稿选编(2009年1月-2009年6月)》,第344页,(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内部资料,后面正文中已点明是“十五”计划的内容,不再备注。
    ②昆明市环保局:《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内部资料,后面正文中已点明是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再备注。
    ①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具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昆发[2008]23号],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内部资料。
    ①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仇和同志文稿选编(2009年1月-2009年6月),第219页,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内部资料。
    ①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仇和同志文稿选编(2009年1月-2009年6月),第262页,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内部资料。后面在正文中己点明是十一五规划的内容,不再注。
    ①李超、叶小雷:《记者“一日游”体验滇池湿地昔日臭鱼塘今日换新颜》,载《云南网》2011年5月1日。
    ②秦聪俊、蒋若梅:《松华坝水源核心区移民搬迁将创39平方公里生态区》,载《云南网》2011年7月18日。
    ③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内部资料。
    ④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政府办公厅:《王文涛同志在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昆明市政府办公厅通讯》2005年第2期(总30期),第1-3页。
    ②熊明、李秋:《松华坝水源区筑起绿色屏障》,载《云南日报》2009年5月19日。
    ①和光亚、刘云周:《万亩“农改林”让松华坝水清岸秀》,载《云南日报》2007年9月4日。
    ②黄河清:《盘龙40个生态湿地改善松华坝水质》,载《昆明日报》2011年2月17日。
    ③黄河清:《冷水河水质连续10月达Ⅰ类》,载《昆明日报》2011年9月15日。
    ①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仇和同志文稿选编(2009年1月-2009年6月)》,第219页。
    ②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内部资料。
    ①刘波:《滇池湿地建设取得突破建成湖滨带4.7万亩》,载《昆明日报》2010年1月2日。
    ②《孥定信心闯难关创新书写“水”文章》,载《昆明日报》2010年6月5日。
    ③昆明市委组织部:《昆明城市史(第二卷)》(送审稿),第225页,内部资料。
    ④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内部资料。
    ①浦美玲《滇池污染底泥疏挖二期工程清除总氮1万多吨》,载《云南日报》2010年10月4日。
    ②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内部资料。
    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昆明市环境承载力研究(简本)》,第4页,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5年》、《昆明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2010年版。
    ②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5年》、《昆明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2010年版。
    ①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8年》、《昆明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2010年版。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201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上报稿),内部资料。
    ②何思平:《云南滇池治污13年:耗费46.1亿的争议与启示》,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18日。
    ③曹华:《滇池流域污水处理-年实现翻番 达110.5万吨/天》,载《人民网》2009年12月23日。
    ④昆明市人民政府:201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上报稿),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201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上报稿),内部资料。
    ③丁文荣、苏怀、李丽、付磊:《变化环境下的滇池流域水资源安全研究》,载《人民黄河》2010年第6期。
    ④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总体规划》(第二分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吴劲松:《昆党代会报告解读: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新格局》,载《昆明日报》2011年8月16日。
    ①连芳、楼艺婵:《昆明城市原规划指标全面超标》,载《春城晚报》2003年1月25日。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1997年《滇池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第五稿简本),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报审稿),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规划(2011-2015年)》(报审稿),内部资料。
    ③昆明市人民政府:200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报批稿),内部资料。
    ④丁文荣、苏怀、李丽、付磊:《变化环境下的滇池流域水资源安全研究》,载《人民黄河》2010年第6期。
    ⑤郭有安:《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载《水资源研究》2003年第4期。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201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上报稿),内部资料。
    ①潘珉、高路:《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滇池水质变化的影响》,载《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第6期。
    ②昆明市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③段永蕙、张乃明:《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分析》,载《自然生态保》2003年第4期。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200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报审稿),内部资料。
    ②昆明市人民政府:200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报批稿),内部资料。
    ③李志杰:《滇池流域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载《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①高浒:《滇池污染治理流域人口总量控制研究》,载《经济论坛》2007年第4期。
    ②两图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昆明统计年鉴》1980-2010及相关官方公布的一同时期的数据收集整理而成,以反映一种动态的变化。
    ①张荣明主编:《现代新昆明建设案例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②李益敏等:《滇池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载《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年第4期。
    ③图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昆明统计年鉴》1980-2010及官方公布的不同时期的相关数据收集整理而成,以反映一种动态的变化。
    ④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内部资料。
    ①昆明市人民政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上报稿),内部资料。
    ②图表数据是笔者根据《昆明统计年鉴》1980-2010及相关官方公布的不同时期的数据收集整理而成,以反映一种动态的变化。
    ①董俊明:《滇池围湖造田经济效益评价的初步探讨》,载《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
    ②昆明市水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③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昆明城市史(1992-2009年)》(报审稿),第97页,内部资料。
    ④《滇池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意见公布昆明绿化将攻坚克难》,载《昆明日报》2008年8月2日。
    ①丁文荣、苏怀、李丽、付磊著:《变化环境下的滇池流域水资源安全研究》,载《人民黄河》2010年第6期。
    ①李浚:《昆明市机动车突破130万辆尴尬迈进“130”时代》,载《昆明日报》2010年11月3日。
    ②马仁锋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昆明都市区发展模式》,载《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3.《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4.《昆曲玉楚滇中城市群规划》。
    5.《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6.《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7.《“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
    8.1989年《滇池综合整治大纲》。
    9.滇池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组:1997年《滇池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10.2001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1-2005年)》。
    11.2007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
    12.2010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大纲“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13.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滇池流域水质分析报告》。
    14.1940年《昆明市中心工作计划书》。
    15.1941年《昆明市建设计划纲要》。
    16.1953年《昆明市城市初步规划设计(草案)》。
    17.1957年《昆明市城市初步规划》。
    18.1959年《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19.1962年《昆明市城市十年(1962-1972年)》。
    20.1982年《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
    21.1987年《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大纲(1981-2000年)》。
    22.1996年《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23.《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
    24.《滇池保护条例》。
    25.《昆明市城镇绿化条例》。
    26.《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
    27《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纲要》。
    28.《昆明市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29.《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
    30.《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
    31.《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2.《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3.《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34.2009年《昆明市环境承载力》。
    35.《昆明市云龙水库保护条例》。
    36.《昆明生态市建设规划规文本(2008年—2015年)》。
    37.《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38.《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的实施意见》。
    39.《昆明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40.《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41.《现代新昆明建设总体规划》。
    42.《昆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43.《昆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规划》。
    44.《昆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划》。
    45.《昆明主城绿地建设规划(2006-2020)》。
    46.《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年规划(2007-2011)》。
    48.《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49.《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行动计划》。
    50.国家高原湿地中心,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滇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2010年)》。
    51.1980年后的《昆明市年鉴》等。
    52.1980年后的《昆明市统计年鉴》等。
    53.1990年后的《政府工作报告》等。
    1.(清)戴炯孙纂:道光《昆明县志》,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1)刻本翻刻。
    2.(清)裘琏撰:《昆明池》,民国20年(1931)。
    3.(民国)陈荣昌纂:《昆明县志》,1925年刻未定样本。
    4.(民国)张维翰、童振藻等纂:《昆明市志》,1924年铅印本。
    5.(民国)倪惟钦等修,陈荣昌、顾视高等纂:《昆明县志》,1943年铅字排印本。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八辑:文明街历史街区专辑》,政协昆明市委文史委员会,2002年刊印。
    7.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志长编》(13卷),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1984年刊印。
    8.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志》(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昆明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室编:《昆明历史资料汇辑草稿》(上下册,内部印行本)。
    10.王定明主编:《昆明山川风物传说》,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11.昆明市计划委员会等编:《昆明社会发展概览及展望》,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12.龙东林主编:《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版。
    13.昆明市民政局编:《昆明市民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14.昆明市官渡区水利局编:《官渡区水利志》,云南地质矿产局印刷厂1997年版。
    15.姜朝松等编著:《昆明市地面沉降》,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16.昆明市志编委会编:《昆明的地理概况》,昆明市志编委会1964年刊印。
    17.秦桂珍:《昆明民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18.地质矿产部等编:《昆明盆地晚新生代地质与沉积演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19.昆明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编:《昆明人口历史资料》,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
    20.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产办编:《昆明三万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昆明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城池人物墓葬考:昆明历史资料汇辑附册》,昆明志编纂委员会,1964年刊印。
    22.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编:《昆明百年:1899-1999》,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李埏:《不自小斋文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26.吴晓亮:《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周昕:《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趋势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谢本书、李江主编:《昆明城市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龙东林主编:《昆明城市现代化建设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版。
    30.军超、朝真:《昆明的传说》,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31.吴光范:《昆明地名博览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2.昆明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地区的名胜古迹》,昆明志编纂委员会,1962刊印。
    33.王希信主编:《昆明都市文化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4.昆明市统计局:《昆明奋进的四十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8》,昆明市统计局1989年编印。
    35.彭晓主编、詹霖:《昆明官渡:遥远的滇池古渡》,云南美术出版2006年版。
    36.陆复初著:《昆明简史》(上下),昆明市志编委会,1983年刊印。
    37.泸西陈度撰:《昆明近世社会变迁志略》(三卷),云南省图书馆藏本。
    38.龙东林主编:《昆明历史文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版。
    39.张维桢主编:《昆明历史资料(第7卷》,昆明市志编委会,1989年刊印。
    40.张维桢主编:《昆明历史资料(第13卷)》,昆明市志编委会,1989年刊印。
    41.《中国城市》编辑部编:《当代中国城市·昆明》,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
    42.昆明市水利局水利志编写小组编:《滇池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3.昆明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4.昆明市政府志编纂委员会编:《昆明市政府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5.昆明市统计局编:《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46.《新编昆明市情》编委:《新编昆明市情》,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47.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会员会编:《昆明市志》(十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8.刘学主编:《春城昆明历史、现代、未来》,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49.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0.李孝聪著:《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英]尼格尔·泰勒著,李白玉、陈贞译:《1945年后西主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2.昆明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昆明目标:国际商旅城市》,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3.《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考察课题组:《滇池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考察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
    54.曾光宇主编:《昆明生态城市建设与水资源水环境论坛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5.钱易、陈吉宁:《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6.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编:《昆明市城市水资源精测评价与系统分析》,2001年刊印。
    57.高浒:《滇池富营养化治理障碍及对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8.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9.冯必均:《滇池流域环境遥感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
    60.杨煜达:《清代云南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编:《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2.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滇池富营养化调查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1.覃盟琳、吴承照:《生态版图——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的新视角》,《城市规划》,2011年第2期。
    2.张可云、傅帅雄、张文彬:《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31个省级区域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地理科学》,2011年第4期。
    3.陈梁、梁川、李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生态承载力评价》,《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4期。
    4.杨志峰、胡廷兰、苏美蓉:《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生态调控》,《生态学报》,2007年第4期。
    5.谷文明、赵睿明、徐太海:《区域开发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及其应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
    6.谭红武、杜强、彭文启、李靖:《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及其概念模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第2期。
    7.刘晓波、彭文启、董飞、吴文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与总量控制技术集成系统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第2期。
    8.王西琴、高伟、何芬、彭文启:《水生态承载力概念与内涵探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第2期。
    9.曾晨、刘艳芳、张万顺、汤弟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和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期。
    10.杨志峰、隋欣:《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1.黄青、任志远《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2期。
    12.王书转:《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探析》,《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第5期。
    13.李刚:《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唐都学刊》,2009年第6期。
    14.刘厚仙、汤海燕、简敏菲、倪才英:《生态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江西科学》,2006年第5期。
    15.许联芳、杨勋林、王克林、李晓青、张明阳:《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生态环境》,2006年第5期。
    16.张彦宇、韩晓卓、李自珍、苏敏:《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7.高鹭、张宏业:《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2期。
    18.李翔、许兆义、孟伟:《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9.石月珍、赵洪杰:《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人民黄河》,2005年第3期。
    20.孙楠、付强、戚颖、贺延国:《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年第4期。
    21.王玉敏、周孝德、冯成洪、李家科:《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第1期。
    22.冉圣宏、王华东:《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环境科学进展》,1997年第6期。
    23.杨卫国:《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中国环保产业》,2009年第5期。
    24.彭再德、杨凯、王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中国环境科学》,1996年第2期。
    25.李波:《元明清时期滇池水利的修建与昆明城的发展》,《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第2期。
    26.陈庆江、成文章:《清代前期昆明城的街道》,《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7.徐敬君:《昆明经济发展十年回顾与展望》,《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28.易琦、赵筱青、谈树成、何时香:《昆明城市化特征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12期。
    29.钱振伟、罗艳琳:《建设“大昆明”战略的经济数量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0龙东林:《昆明生态经济发展研究》,《学术探索》,2004年第2期。
    31.李安峰:《“大跃进”期间地方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以昆明为例》,《青岛农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2.王彦斌:《滇池环境保护中的个人态度与行为——对滇池流域千名调查对象滇池环保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33.潘珉、高路:《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滇池水质变化的影响》,《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第3期。
    34.袁国林、贺彬:《滇池流域地理特征对滇池水污染的影响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5期。
    35.邢可霞、郭怀成、孙延枫、贺彬、黄永泰:《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以滇池流域为例》,《地理研究》,2005年第4期。
    36.张燕、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磷素流失的土壤影响因子》,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第4期。
    37.丁一、赖珺:《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研究——以滇池流域农村水污染治理为例》,《农村经济》,2011年第4期。
    38.文航、蔡佳亮、苏玉、孙金华、黄艺、张远:《利用水生生物指标识别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9.文航、蔡佳亮、苏玉、王东伟、黄艺:《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湖泊科学》,2011年第1期。
    40.丁剑宏、谢飞帆、陈丽:《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分析》,《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第1期。
    41.赵世民、房晟忠、杨树平、李发荣、王彬:《滇池流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地球与环境》,2011年第2期。
    42.张加龙、郑传斌、王宇新:《基于GIS/R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地矿测绘》,2011年第2期。
    43.熊晶、冯庆:《滇池流域生态村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2期。
    44.李中杰、郑一新、徐晓梅、倪金碧:《滇池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规划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2期。
    45.丁文荣、苏怀、李丽、付磊:《变化环境下的滇池流域水资源安全研究》,《人民黄河》,2011年第3期。
    46.马勇、马玉春、吴怀里、丁晓曦:《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林业调查规划》,2011年第2期。
    47.高路:《滇池流域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8.邓义祥、郑一新、富国、雷坤、刘瑞志、张林波、李子成:《路径分析法在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应用》,《湖泊科学》,2011年第4期。
    49.古维迎、冯长春、沈昊婧、于书霞:《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4期。
    50.霍震、李亚光:《基于GIS的滇池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水土保持研 究》,2010年第1期。
    51.范弢:《滇池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及政策建议研究》,《生态经济》,2010年第1期。
    52.温庆忠、魏雪峰、孔德昌、赖兴会、李世成、丁福红:《滇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
    53.王璐璐、张征、李坚、牟向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维数及稳定性研究——以滇池流域为例》,《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2期。
    54.张德刚、陈永川、汤利:《滇池流域典型城郊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排放过程》,《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5.尹可锁、吴文伟、张雪燕、郭志祥、代雪芳、何成兴、徐汉虹:《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6.孙鸿雁、周红斌:《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探讨》,《林业建设》,2010年第2期。
    57.余艳玲:《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第3期。
    58.张德刚、陈永川、汤利:《滇池流域典型城郊降雨径流COD_(cr)及TSS污染负荷及贡献》,《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第3期。
    59.何佳,徐晓梅,陈云波,张琨玲,李跃勋,李中杰:《滇池流域点源污染负荷总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第3期。
    60.谢波、周云、顾世祥、何大明、傅开道:《滇池流域气候变化及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第4期。
    61.王磊、张乃明、杨育华、杨振兴、张刚、崔红伟:《滇池流域花卉蔬菜废弃物对湖泊水质影响的模拟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第4期。
    62.严婷婷、王红华、孙治旭、吴德喜、宁旭明:《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第4期。
    63.曹雪艳、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王自林、龚文:《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3期。
    64.杜会英、冀宏杰、徐爱国、张认连、程波、张维理:《太湖和滇池流域保护地蔬菜氮肥去向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65.夏体渊、达良俊、年耀萍、章君果:《滇池流域蔬菜地土壤氮素分布与转移特征》, 《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第4期。
    67.李跃勋、徐晓梅、何佳、郑一新、张琨玲、陈云波、李中杰:《滇池流域点源污染控制与存在问题解析》,《湖泊科学》,2010年第5期。
    68.姚平、赵付竹、夏红云:《滇池流域气候特征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09年第3期。
    69.杨逢乐、金竹静、王伟:《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原位处理技术研究》,《环境工程》,2009年第3期。
    70.李温雯、焦一之、关轶、解明曙:《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5期。
    71.谭露、李满春、刘永学、蔡文婷:《生态环境保护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昆明市滇池流域为例》,《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2.张德刚、汤利、陈永川、管锡鹏:《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氮磷污染负荷定量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第5期。
    73.徐继先、戴丽、杨志新、佟岩、张聪:《滇池流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环境科学导刊》,2009年第6期。
    74.赵学敏、虢清伟、周广杰、许振成:《改良型生物稳定塘对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净化效果》,《湖泊科学》,2010年第1期。
    75.王震洪、吴学灿、李英南:《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控制面源污染生态机理》,《环境科学》,2006年第1期。
    76.太丽琼:《清代滇池流域的农业垦殖与环境破坏》,《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77.张乃明、李刚、苏友波、毛昆明、邓玉龙:《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硝酸盐累积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第2期。
    78.刘蜀治、李济纬、曹超、肖丁、王卫红、和兰娣:《滇池流域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对策研究》,《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第4期。
    79.刘蜀治,朱玉武,杨育华,和兰娣,韩敏:《滇池流域农村固废源头分类收集处理系统设计初探》,《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第4期。
    80.刘毅,陈吉宁:《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环境科学》,2006年第4期。
    81.王静、张维理、郑毅、张怀志、续勇波、李翠萍:《滇池流域环境友好作物轮作模式的选择》,《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82.胡万里、孔令明、段宗颜、卢昌艾、夏体渊:《滇池流域西芹保护地氮流失分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83.高明、杨浩:《滇池流域斗南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养分的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4期。
    84.邓辅唐、李强、邓辅商:《滇池流域湿地植物的引种繁育研究》,《中国园林》,2007年第1期。
    85.毛建忠、吴秀萍:《滇池流域农村面源问题浅析》,《环境科学导刊,2007年第4期。
    86.邱学礼、胡万里、段宗颜、卢昌艾、孔令明、夏体渊:《滇池流域西芹保护地氮氧化物排放量分析》,《云南农业科技》,2007年第4期。
    87.张乃明、李成学:《李阳红,滇池流域土壤磷累积特征与释放风险研究》,《土壤》,2007年第4期。
    88.张德刚、汤利、陈永川、朱元元、杨永春、朱贞彦:《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氮、磷特征分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
    89.王涛、张维理、张怀志:《滇池流域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施用有机肥对磷素流失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第6期。
    90.吴永红、胡正义、杨林章:《滇池流域居民-农田混合区面源污染控制集成技术(英文)》,《生态科学》,2008年第5期。
    91.张明礼、杨浩、林加加、高明、王小雷、徐从安、桑利娟、崔琚琰:《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土壤化学物质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生态环境》,2008年第6期。
    92.冯庆,王晓燕:《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第2期。
    93.邓丽仙,杨绍琼:《灰色系统理论在滇池流域干旱预测中的应用》,《人民长江》,2008年第1期。
    84.丁福红:《滇池流域台地植被恢复发展思路》,《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第4期。
    95.李红旭、马玉春、马勇、付磊、丁晓曦:《滇池流域采矿区植被恢复规划设计》,《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第2期。
    96.李志杰:《滇池流域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97.黄英娜、张天柱:《新制度时期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建议》,《生态经济》,2008年第3期。
    98.田鏖:《滇池流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浅析》,《环境科学导刊》,200年第5期。
    99.张德刚、汤利、陈永川、管锡鹏:《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COD_(Cr)TSS特征分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00.程文娟,史静,夏运生,张乃明:《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分析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第5期。
    101.张荣社、周琪、史云鹏、李旭东:《滇池流域农业区的暴雨径流特征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第1期。
    102.刘超翔、胡洪营、黄霞、施汉昌、钱易《滇池流域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设计》,《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第1期。
    103.段永蕙、张乃明:《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分析》,《环境保护》,2003年第4期。
    104.张乃明、余扬、洪波、陈建军:《滇池流域农田土壤径流磷污染负荷影响因素》,《环境科学》,2003年第3期。
    105.桂萌、祝万鹏、余刚、张鹏义:《滇池流域大棚种植区面源污染释放规律》,《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06.张曦、吴为中、温东辉、李文奇:《控制滇池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的沸石吸附技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07.刘岩、张天柱、陈吉宁、陈伟琪、洪华生:《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收费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08.沈满洪:《滇池流域环境变迁及环境修复的社会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6期。
    109.段永惠、张乃明、洪波、陈建军:《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探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第2期。
    110.莫剑锋、王志明、刘兴东、陈慧泉、田昆:《滇池流域台地土壤侵蚀控制技术及效能监测》,《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第2期。
    111.郭有安:《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第2期。
    112.李杰:《人与环境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以滇池流域地区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第6期。
    113.姚美香、李英南、汤承彬、胡玉洪、董林、李卓卿:《滇池流域冲沟和强侵蚀区水土和氮磷流失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云南环境科学》,2005年第4期。
    114.姚美香、胡玉洪、汤承彬、董林、李英南、李卓卿:《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及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滇池流域台地区呈贡大渔乡综合示范区》,《云南环境科学》,2005年第4期。
    115.刘志强、苗群、邵长飞、张建、李刚:《滇池流域村镇生活污水污染及处理技术》,《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16.高阳俊、张乃明:《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分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年第5期。
    117.陆轶峰、李宗逊、雷宝坤:《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第1期。
    118.李子海、张秀敏:《滇池流域分散园地土壤侵蚀研究》,《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第4期。
    119.袁国林、姚美香:《滇池流域水资源调控仿真框架研究》,《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第2期。
    120.和树庄、支国强:《滇池流域水污染控制工程系统效果分析》,《云南环境科学》,2004第2期。
    121.陈吉宁、李广贺、王洪涛:《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国水利》,2004年第3期。
    123.徐旌、张军、刘燕、杨效兰:《基于RS,GIS的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第2期。
    124.贺彬:《滇池流域水污染控制仿真系统研究》,《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第2期。
    125.张建、黄霞、施汉昌、胡洪营、钱易:《滇池流域村镇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设计》,《给水排水》,2004年第3期。
    126.雷宝坤、刘宏斌、段宗颜、张维理、杜彩艳:《滇池流域设施条件下氮磷对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27.段永蕙、张乃明、张玉娟:《施肥对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流失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第3期。
    128.李宗逊、陆轶峰:《滇池流域畜禽规模养殖粪便污染现状调查》,《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第6期。
    129.张乃明、张玉娟、陈建军、李成学:《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污染负荷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第5期。
    130.郭华明、李广贺、阎非、张大奕、张旭、卢昌艾:《云南滇池流域西芹种植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氮素污染》,《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第1期。
    131.石峰、杜鹏飞、张大伟、宋科、陈吉宁:《滇池流域大棚种植区面源污染模拟》,《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32.雷宝坤、张维理、段宗颜、卢昌艾、杜彩艳、孔令明:《滇池流域设施条件下生菜氮磷减控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33.李广贺、张大奕、张旭、郭华明:《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损失研究》,《地学前缘》,2005年第4期。
    134.李林红:《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135.李林红、陆浩、和树庄:《滇池流域环保活动对GDP贡献的绿色投入产出测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
    136.段泽文、龚涛:《滇池流域水资源与水污染问题》,《云南环境科学》,2002年第3期。
    137.蒋凯西:《滇池流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计量模型构想》,《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138.杨树华、闫海忠:《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2期。
    139.刘江、黎阳明:《滇池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云南环境科学》,2000年第4期。
    140.周俊杰、赵斌、朱熔钢:《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几点思考》,《云南环境科 学》,2000年第4期。
    141.吴泽宇、邱云生:《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滇池流域水利应研究解决的问题》,《中国农村水利水》,2001年第3期。
    142.侯军:《滇池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初步分析》,《云南水力发电》,2001年第6期。
    143.郑丙辉、郅永宽、郑凡东、李子成:《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
    144.尹魁浩、徐保华、关德华:《滇池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保护》,《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第4期。
    145.江东:《滇池流域生态农业的建设》,《林业建设》,1995年第1期。
    147.杨文龙、杨树华:《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云南环境科学》,1996年第3期。
    148.贺彬:《滇池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云南环境科学》,1997年第1期。
    149.刘忠翰、彭江燕:《滇池流域农业区排水水质状况的初步调查》,《云南环境科学》,1997年第2期。
    150.王红:《防护林建设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云南环境科学》,1997年第3期。
    151.杨文龙、杨树华:《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湖泊科学》,1998年第4期。
    152.李林红、吴静溪:《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动态环境管理指标研究》,《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153.孟波:《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云南环境科学》,1998年第1期。
    154.邓晴:《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云南环境科学》,1998年第2期。
    155.尹魁、徐葆华、邹永庆、关德华、黄杰:《滇池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水系污染与保护》,1997年第2期。
    156.辜来章,郝淑英:《滇池流域营养盐发生量分布规律及模型化研究》,《水系污染与保护》,1997年第2期。
    157.辜来章、郝淑英:《滇池流域农田非点源负荷定量化的研究》,《水资源保护》, 1992年第2期。
    158.李素英、杜娟:《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功能分区及其社会经济分析》,《云南环境科学》,1992年第1期。
    159.刘晓海,杨文龙,龚季兰:《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途径探讨》,《云南环境科学》,1992年第2期。
    160.龚季兰,罗文彪:《滇池流域非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前置沉沙池研究》,《云南环境科学》,1993年第3期。
    161.汪丽,杨树华:《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及其对策》,《云南环境科学》,1993年第3期。
    162.龚季兰:《灰色系统理论在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研究中的应用》,《云南环境科学》,1993年第3期。
    163.闫自申,贺彬,姚美香,徐才俊:《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年第6期。
    164.阎自申、李森林、汪丽、施田昌:《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氮、磷)负荷模拟模型研究》,《云南环保》,1990年第4期。
    167.许春霞:《滇池流域森林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生态经济》,1990年第6期。
    168.辜来章、吴德玲、郝淑英:《滇池流域农田非点源负荷定量化的研究》,《云南环保》,1991年第2期。
    169.汤承彬:《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云南环保》,1991年第2期。
    170.杨桂华、姜汉侨、杨一光:《滇池流域土地类型的研究》,《山地研究》,1992年第2期。
    171.杨树华、杨桂华:《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生态评价的初步研究》,《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第3期。
    172.傅志兴、湛方栋、李元、祖艳群:《滇池流域玉米蔬菜套作对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影响》,《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173.郑丙辉、郅永宽、郑凡东、李子成:《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01年。
    174.李宗逊、陆轶峰:《滇池流域畜禽规模养殖粪便污染现状调查》,《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西南农业学报》编辑部出版,2004年。
    175.雷宝坤、段宗颜、张维理、杜彩艳:《滇池流域保护地西芹施肥研究》,《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西南农业学报》编辑部出版,2004年。
    176.张德刚、汤利、陈永川、朱元元、杨永春、朱贞彦:《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村镇排放污水氮、磷特征分析》,《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177.于丹、张克强、王风、李军幸:《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年。
    178.王志飞:《谷昌坝疏浚工程与松华坝水库水质保护》,《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第6期。
    179.王曦、张含:《城市非建设用地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6期。
    180.董铭、史正涛、李滨勇、明庆忠:《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81.关品高:《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森林植被类型及水源涵养量估算》,《山东林业科技》,2011年第2期。
    182.刘惠芳、王克勤:《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的输出规律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7期。
    183.牛芳兵、朱克西:《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人口容量分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84.陈梁、梁川、李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生态承载力评价》,《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第4期。
    185.姚琳、史正涛、刘新有:《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第1期。
    186.张瑞国、王克勤、陈奇伯、冉江华:《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利用类型坡地氮素输移规律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第2期。
    187.王晓伟、谭晓露、鲍江:《昆明松华坝水源保护与居民生产消费关系的解读及应对》,《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88.陈加莉、尹浩:《松华坝水库源区旱地生态修复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 年第4期。
    189.董铭、史正涛、李滨勇、明庆忠、于峰、谢飞帆:《松华坝水源区不同LUCC情境下地表径流深变化初步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第5期。
    190.薛亚东:《松华坝水库上游牧羊河氮、磷主要来源研究》,《水生态学杂志》,2009年第5期。
    191.何承刚、冯彦、李运刚:《松华坝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5期。
    192.张建林:《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第6期。
    193.孔桂芬:《松华坝水库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第6期。
    194.张建林、施永生:《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探讨》,《云南化工》,2006年第4期。
    195.刘楚文:《松华坝水库水源区面源污染的防治》,《水利规划与设计》,2006年第6期。
    196.何苗:《松华坝水库水体营养状况评价与污染控制》,《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第6期。
    197.王志飞:《松华坝饮用水源区补偿政策探讨》,《环境科学导刊》,2007年第3期。
    198.刘芳、张乃明:《松华坝库区土壤氮磷累积特征与流失风险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第3期。
    199.李宗逊、丁宏伟:《昆明市松华坝水库氮、磷主要来源的间接证据》,《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第3期。
    200.李宗逊:《水源保护区保护的概念框架——以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例》,《生态经济》,2007年第6期。
    201.谢国清、鲁韦坤、杨树平、杨常亮、戴丛蕊、徐虹:《阳宗海、松华坝和云龙水库流域土地利用与水质变化》,《水资源保护》,2007年第5期。
    202.刘楚文:《松华坝水库水源区面源污染的防治》,《水资源保护》,2007年第6期。
    203.姚琳、史正涛、刘新有:《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第6期。
    204.刘婷婷、史明昌、戴丽:《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以云南松华坝流域为例》,《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年第2期。
    205.刘勇:《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表土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第3期。
    206.赵璟、秦海龙、方小林:《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07.杨建荣、饶碧玉、张家荣:《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初探》,《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第6期。
    208.赵中昆:《松华坝库区水污染与防治研究》,《云南环境科学》,2005年第5期。
    209.刘波:《松华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第12期。
    210.陈忠暖:《松华坝水源区自然地理特征与资源利用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5期。
    211.邓新晏、张秀敏、陈小兰、张慧英、梅红:《昆明松华坝水库的浮游藻类与水体营养化程度的关系》,《西南农业学报》,1998年第2期。
    212.许正雄、夏云红:《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第5期。
    213.陈文尊、陈慧泉:《昆明市松华坝水源涵养林贮水功能的评价》,《云南林业调查规划》,1993年第2期。
    214.陈慧泉、陈文尊:《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涵养林贮水功能的分析》,《西南林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215.王丽达:《水源保护区的喜与忧——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十年建设述评》,《云南环保》,1991年第5期。
    216.田旭:《基于ArcSWAT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流域模拟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第3期。
    217.张克映:《昆明滇池对其周围地区温度的贡献及其特征》,《地理研究》,1986年第3期。
    218.潘军峰:《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应用》,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219.熊春梅:《西南生态敏感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220.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221.李小英:《滇池流域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及防控技术研究》,北京林业大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222.王宏哲:《昆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223.袁丽华:《清代昆明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24.陈伟:《对昆明城市再次规划的探索研究》,云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25.孙新新:《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26.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27.马丽珠:《昆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228.张萍峰:《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229.刘敬:《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及应用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30.雷宝坤:《滇池流域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环境风险》,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231.王绍春:《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32.段颖:《滇池流域水资源潜力开发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33.王涛:《滇池流域施用有机肥农田氮磷流失模拟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34.丰满:《基于GIS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分形特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235.章君果:《滇池流域油麦菜种植区氮磷分布、迁移格局与环境效应研究》,华东 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36.刘路明:《滇池流域城市河流与农业沟渠特征研究》,云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37.赖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38.牟向玉:《基于GIS的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9-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39.霍震:《基于GIS的滇池流域湿地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40.姚宏伟:《滇池流域水污染控制仿真系统研究》,哈尔滨工程大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241.黎江:《松华坝水源区典型林型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42.刘琳:《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业种植模式与面源污染控制研究》,云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45.柴艳:《昆明市饮用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浙江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