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探析艺术人文频道发展思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媒体产业化进程加快。纵观电视荧屏,“娱乐化”、“低俗化”、“商业化”浪潮扑面而来。人们为了“娱乐”的快感,逐渐变得浮躁,大多已无法静下心来收看高雅的文化节目,在这种电视文化“沙漠化”的现状中,我们该何去何从?艺术人文频道不得不面对文化价值和商业利益的冲突,要解决这个矛盾,本文认为,一方面管理者必须坚守以引领先进文化的公共服务功能为己任;另一方面,迫切需要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行品牌化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实现播出效果最优化,引进专业频道的运作机制,提升频道的影响力,使频道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结合公共频道和专业频道的管理理念,应用于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管理,是我国科教频道的首次探索。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形成一个引领型、品牌型、市场型、频道型的文化专业频道,打造浸润心灵的“绿色收视”,构建“文化地标”,为社会提供更加有品位、有质量的栏目,传递文化的力量,感召人文的精神。
     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研究背景、目的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界定了相关概念,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二部分,通过阐述对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竞争和机遇四个方面分析了艺术人文频道的生态环境,从品牌、资金、人才三个方面指出了艺术人文频道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艺术人文频道在公共频道和专业频道的双重角色下,如何在坚持公共文化传承功能并兼顾商业性;作为专业频道又如何解决“窄众化”与“大众化”的矛盾。
     第四部分,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专业频道管理理论,提出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生存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树立引领观念、清晰品牌定位、转变经营思路、完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艺术人文频道的进一步发展。
In recent years, The reform of Chinese media system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media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enthusiastically. Throughout the TV screen, the waves of "entertainment", "vulgarization" and "commercial" are erushing toward us. People who become impetuous gradually because of the pleasure of entertainment are unable to watch the exquisite cultural programs. What could we do in this situration? In this thesis, in order to end the conflict, firstly, the Art Channel's manager can not insist on advertisements'profits but spreading advanced national culture as their du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annel can not operated outside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and branding management. The channel's manager should optimize the effect on TV with around resource 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channel.
     Combining with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public and special channels and applying on SMG Art and Humanities Channel is the first research in our country.Th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s helpful to forming a professional culture channel which has great reputation in the market and providing better programs for the society.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e dissertation:
     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ntenti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relative concepts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frames.
     2.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brand, funding and HR in A&H channel through SWOT theory.
     3. The A&H channel has two roles,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how to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public welfare and commerciality in A&H channel; As a professional channel, how to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public" and "minority"
     4. On the basis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public products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channel management theory,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A&H channel should build their advanced view points, clear their own brand position, change the strategy and improve management manchanism so that the channel could improve continuous.
引文
1、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2、刘燕南:《电视传播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詹姆斯G.韦伯斯特等著,王兰柱,苑京燕译:《视听率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
    4、黄勇:“中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建设”,《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4月。
    5、陈刚:《解密DISCOVERY—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1月。
    6、陶志峰:《M-MBA媒介战略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7、胡正荣、李继东:《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8、唐亚明、王凌洁:《英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
    9、王彩平、池建新、李洁:《频道先锋—电视频道运营攻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0、邵培仁、章东轶:《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11、阚乃庆、谢来:《最新欧美电视节目模式》,中国广播出版社,2008年1月。
    12、鲍晓群:《节目模式报告》,学林出版社,2008年1月。
    13、倪宝祥、邵雯艳:《纪录片专题片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14、黄勇:《发达国家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15、张海潮:《电视节目整合评估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6、于丹,《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2月。
    17、郭敬宜主编:《交锋人文》系列丛书,学林出版社,2004年。
    18、王利芬:《对话美国电视》,中信出版社,2006年5月。
    19、张宏:《媒介营销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0、[美]本杰明·M·康佩恩、道格拉斯·戈梅里著,詹正茂等译:《谁拥有媒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1[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6年3月。
    22、[美]索思威克著,吴贤纶译:《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月。
    23、[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译:《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3月。
    24、邵培仁:《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叶家铮:《电视媒介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26、罗明、胡运芳:《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
    27、黄生明:《中国电视市场报告》,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1、肖河:“梳理中外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北京日报》,2007年10月2日。
    2、宋文娟:《不能承受之重?电视台的收视率之惑》,《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第7期下半月。
    3、张建凤:“境外公共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策略——以美国公共电视网(PBS)为例”,《新闻前哨》,2006年第1期。
    4、钟海帆:“美国媒体集团发展的趋势及思考”,《南方电视学刊》2001年第4期。
    5、李文:“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艺术人文频道以研讨形式祝贺开播一周年”,《文艺报》,2009年1月第3期。
    6、陈静:“花钱看电视你乐意吗?”,《北京青年报》,2003年8月29日。
    7、郝静静:“专业化、商业化、制片人制——探索(DISCOVERY)频道的成功要素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3期。
    8、冷淞:“中西方电视频道专业化比较”,《声屏世界》2004年第8期。
    9、尹蔚虹、程春玲、王海:“分众时代与专业频道”,《新闻前哨》2003年第9期。
    10、孟洋:“高度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从CCTV10看电视媒体的专业化选择”,《广告大观》,2005年第11期上旬刊。
    11、罗霆:“从美国有线电视业看专业频道的运营”,《现代传播》第118期。
    12、赵瑜:“专业频道的迷思与突围——2005中国传播论坛“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现象”研讨会综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8期。
    13、程刚:“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建构”,《艺术研究》,2006年第3期。
    14、熊仕顺:“试论‘迎合观众’与‘引导观众’的关系”,《东南传播》,2007年第1期。
    15、谢颖、王平:“从CCTV10的成功看专业频道的假日编排策略”,《大市场(广告导报)》2006年第11期。
    16、李准:“时代使命·文化自觉——上海文广集团艺术人文频道感言”,《中国电视》,2009年第3期。
    17、宋祖华、李程骅、戴文红:“试论传媒品牌战略”,《新闻爱好者》2006年第12S期。
    18、马国伟、沈德新:“专业频道的包装运作”,《中国记者》2003年第12期。
    19、孟繁树:“提高电视文化的艺术品位——有感于上海文广集团艺术人文频道”,《中国电视》,2009年第3。
    20、李寒清:“上海文广集团艺术人文频道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1期。
    21、戚晓通:“我眼中的绿色收视率和绿色收视率体系”,《声屏世界》2006年第11期。
    22、孙玉胜:《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电视研究》2002年第3期。
    23、陈信凌,刘西平:《探析国内电视公共频道概念的模糊性》,《新闻大学》2005年3月30日。
    1.刘竹筠:“从CCTV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2.徐晖:“中国教育电视台3频道发展策略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3.周宁:“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3月30日。
    4、陈瑶:“专业频道娱乐化现象探讨”,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1日。
    5、于溢:”论电视频道专业化“,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1日.
    6、宁耕:”省级卫视频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1日.
    7、周芳:“电视专业频道品牌化建构初探”,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1日。
    8、英:“中国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分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10日。
    9、周雅琦:“公共电视的节目策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1日。
    10、琚若圩:“我国公共电视的定位游离分析”,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26日。
    11、曲元春:“我国电视公共性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1日。
    12、潘利天:“品牌就是力量”,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18日。
    13、李晓彦:“对我国电视科教节目传播现状的思考”,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25日。
    14、刘晶晶:“我国纪录片频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1日。
    15、朱赢:“解读《百家讲坛》”,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1日
    16、芮跃峰:“教育电视节目的定位与创作理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6月1日。
    1、《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俗称“17号文”),2002年7月2日,来源:法规网。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年10月24日,来源:新华社。
    3、《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26日,来源:新华社。
    4、《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0年4月28日,来源:中国人大网。
    5、《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15日,来源:新华社。
    6、《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0年4月28日,来源:中国人大网。
    7、《2009-2012年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2009年8月,来源:中国报告大厅网。
    8、《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9、《2009年6月SMG收视率排名报告》2009年7月,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
    10、《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
    11、《国内外公共电视、文化频道研究报告》2007年10月,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
    12、《艺术人文频道09开年收视简报》2009年4月,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
    13、《艺术人文频道研究报告》,2009年12月,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
    14、《央视深化频道品牌化战略坚持倡导“绿色收视率”》,2006年3月15日,来源:央视国际网站www.cctv.com。
    15、《“品牌化”改革再传捷报央视收视份额突破40%》,2006年1月24日,来源:央视国际www.cctv.com。
    16、李德刚:《Discovery席卷全球的背后》,2002年11月28日,来源:清华大学网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cbx/cft/xinxi/zw/xinxi-3.htm。
    17、《娱乐致死——电视节目庸俗化的终结》,2005年7月27,来源:央视国际网站http://www.cctv.com。
    28、邵培仁、周星:《反对电视节目庸俗化》,来源:央视国际www.cctv.com。
    29、胡锦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2010年8月12日,来源:中国经济网。
    30、《艺术人文频道2010年上半年收视简报》,2010年9月,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
    31、《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方案》,2002年6月,来源:中央电视台总编室。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中国民政部网http://www.mca.gov.cn.
    3、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http://www.cctv.com
    4、上海广播电视台网站http://www.smg.cn
    5、国家地理频道中国发展史http://wenku.baidu.com/
    6、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http://www.bbc.co.uk/
    7、甘肃电视台官方网站http://www.gstv.com.cn
    8、湖南电视台官方网站http://www.hunantv.com.cn
    9、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www.cntv.cn
    10、中国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11、探索频道官方网站http://www.discovery.com
    12、国家地理频道官方网站http://www.natgeo.com.cn
    13、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jr.com.cn
    14、中华传播学会http://www.ccs.nccu.edu.tw
    15、中国知识管理网http://www.chinakm.com
    16、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http://www.csm.com.cn./indexl.htm
    17、传媒观察http://www.chuanmei.net
    18、央视市场研究http://www.cvsc.com.cn
    19、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20、媒介发展委员会http://www.ddm.gouv.fr
    21、少华艺术网http://www.yk023.cn
    22、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
    23、清华大学网http://www.tsinghua.edu.cn/
    3温家宝: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15日,来源:新华社。
    4蔡武:《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0年4月28日,来源:中国人大网。
    5黄勇:“中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建设”,《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4月,第2页。
    6胡正荣、李继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治理念与社会实践”,《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4月,第11页。
    7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8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网站http://www.smg.cn
    9同7。
    10陶志峰,《M-MBA媒介战略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77页
    11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76263.htm
    12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2009年6月SMG收视率排名报告》,2009年7月。
    13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14陶志峰:《M-MBA媒介战略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9页。
    15[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2006年3月,第30页。
    16[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6年3月第30页.
    17罗明、胡运芳:《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第7、37页。
    18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19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20来源: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http://www.cctv.com/advertisement/special/mediawave/03/index.shtml
    21来源:国家地理频道官方网站http://wenku.baidu.com/view/Oal ae9ccda38376bafl fae7f.html
    22刘竹筠:《从CCTV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23来源:《2009-2012年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2009年8月,中国报告大厅网。
    24陶志峰:《媒介战略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1页。
    25来源:《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362页。
    26[美]索思威克著,吴贤纶译,《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月第54至60页。
    27陶志峰:《媒介战略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1页
    28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29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30黄生明:《中国电视市场报告》,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6页。
    31刘竹筠:“从CCTC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32来源:《在DISCOVERY里探索中国纪录片下一程》,2009年7月1日,少华艺术网http://www.yk023.cn/ReadNews.asp?rid=683&p=4。
    33郝静静,“专业化、商业化、制片人制——探索(DISCOVERY)频道的成功要素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3期。
    34冷淞:《专访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常务副总裁史博恩》,2006年10月13日,来源: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0421/72379/4917085.html
    35陈信凌:“国内电视公共频道分析”,《中国记者》,2004年11月15日。
    36胡正荣、李继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治理念与社会实践”,《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2页。
    37唐亚明、王凌洁:《英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第134页。
    38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国内外公共电视、文化频道研究报告》,2007年10月。
    39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研究报告》,2009年12月。
    40陈信凌,刘西平:“探析国内电视公共频道概念的模糊性”,《新闻大学》,2005年3月30日。
    41胡锦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2010年8月12日,来源:中国经济网。
    42胡正荣、李继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治理念与社会实践”,《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3页。
    43同上,第11页。
    44刘竹筠:《从CCTC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45唐亚明 王凌洁:《英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第3页。
    46同上,第137页。
    47同43,第136页。
    48刘竹筠:《从CCTC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49胡正荣、李继东:“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治理念与社会实践”,《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2页。
    50唐亚明王凌洁:《英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第216页。
    51同47,第19页。
    52徐晖:“中国教育电视台3频道发展策略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53冷淞:“中西方电视频道专业化比较”,《声屏世界》,2004年第8期。
    54孙玉胜:《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电视研究》,2002年第3期。
    55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研究报告》,2009年12月。
    56尹蔚虹、程春玲、王海:“分众时代与专业频道”,《新闻前哨》,2003年第9期。
    57来源:甘肃电视台官方网站http://www.gstv.com.cn
    58来源:湖南电视台官方网站http://www.hunantv.com.cn
    59来源:中央电视官方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www.cntv.cn
    60冷淞:“中西方电视频道专业化比较”,《声屏世界》2004年第8期。
    61孟洋:“高度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从CCTV10看电视媒体的专业化选择”,《广告大观》,2005年第11期上旬刊。
    62罗霆:“从美国有线电视业看专业频道的运营”,《现代传播》第118期。
    63赵瑜:“专业频道的迷思与突围——2005中国传播论坛,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现象,研讨会综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8期。
    64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65程刚:“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建构”,《艺术研究》,2006年第3期。
    66熊仕顺:“试论‘迎合观众’与‘引导观众’的关系”,《东南传播》,2007年1期。
    67熊仕顺:“试论‘迎合观众’与‘引导观众’的关系”,《东南传播》,2007年1期。
    69尹蔚虹、程春玲、王海:“分众时代与专业频道”,《新闻前哨》,2003年第9期。
    70孟洋:“高度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从CCTV10看电视媒体的专业化选择”,《广告大观》,2005年第11期上旬刊。
    71同上。
    72资料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09开年收视简报》,2009年4月。
    73宋祖华、李程骅、戴文红:“试论传媒品牌战略”,《新闻爱好者》,2006年第12S期。
    74资料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75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品牌定位研究报告》,2009年7月。
    76资料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发展研究部《艺术人文频道2010年上半年收视简报》,2010年9月。
    77于丹:《形象 品牌 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2月,第215至219页。
    78王彩平、池建新、李洁:《频道先锋—电视频道运营攻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34页。
    79马国伟、沈德新:“专业频道的包装运作”,《中国记者》,2003年12月15日。
    80于丹:《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2月,第209至214页。
    81李德刚:《Discovery席卷全球的背后》,2002年11月28日,来源:清华大学网http://www.tsinghua.edu.cn
    82陈刚:《解密DISCOVERY——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1月,第25页。
    83同上,第17页。
    84刘竹筠:“从CCTC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85陈刚:《解密DISCOVERY——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1月,第55页。
    88同83,第135页。
    89来源:国家地理频道官方网站http://www.natgeo.com.cn。
    90谢颖、王平:“从CCTV10的成功看专业频道的假日编排策略”,《媒介经营》,2006年第11期。
    91陈刚:《解密DISCOVERY—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1月,第5至12页。
    92王彩平、池建新、李洁:《频道先锋—电视频道运营攻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39页。
    93刘竹筠:“从CCTV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94刘竹筠:“从CCTV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95陈刚:《解密DISCOVERY—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1月,第21页。
    96王彩平、池建新、李洁:《频道先锋—电视频道运营攻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49页。
    7王彩平、池建新、李洁:《频道先锋—电视频道运营攻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38页
    98来源:《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2年7月2日,法规网。
    99王彩平、池建新、李洁:《频道先锋—电视频道运营攻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39页。
    100邵培仁、章东轶:《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75页。
    101刘竹筠:“从CCTV-10透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1日。
    102邵培仁、章东轶:《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444页。
    103于丹:《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2月,第254页。
    104邵培仁、章东轶:《媒介管理学经典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444页。
    105张海潮:《电视节目整合评估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页。
    106同上,第18页。
    107张海潮,《电视节目整合评估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7页,第19页。
    108同上,第26页。
    109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94页
    110来源:《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方案》,中央电视台总编室,2002年6月,第16页。
    111《“品牌化”改革再传捷报央视收视份额突破40%》,2006年1月24日,来源:央视国际www.cctv.com。
    12戚晓通:“我眼中的绿色收视率和绿色收视率体系”,来源:中国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