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对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实施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课程改革最终会落实到教材的改革,因为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发了许多新教材,新教材实施的实施现状如何?是否很好的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是否更有利于广大教师的教和学呢?这既需要课程研究者的理论分析,更需要通过广大师生实际使用后提供的反馈信息予以验证。本研究即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本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检索、文本分析等方法,对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实施现状,从多个维度对广大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第二、三部分分别是教师、学生使用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现状调查及结果的统计。结果表明: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也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但编写体系和栏目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多数教师担心某些重要内容的删减和应用问题(或情境)过多,将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发展;虽然教师和学生赞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但实际教学、学习方式变化不大: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习题数量,层次,结构有待改进。第四部分对调查结果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数学课程标准》本身的恰当性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研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The curriculum reform finally can be fulfilled by the reform of theteaching material, because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carrier ofcurriculum, and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 of the achievement of thecurriculum goal and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Now there are manykinds of new teaching material for the refor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curriculum. What is the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teachingmaterial? Whether has it reflecte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ell?Whether has it truly manifested the idea, the goal and the guidingideology of this new curriculum reform? Whether is it more advantageousto general teachers' teaching and to the students' study? In order toconfirm these problems, it needs not only the curriculum researcher'stheoretical analysis, but als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gener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seques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we take the means of demonstration researchprimarily, complemented by theory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we takethe way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survey, document review andtext analytic. We investigated the implementation actuality of the newjunior high school math teaching material published by East China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Company by surveying a lot of teachersand pupils. We analyzed the reason for the result, and putted forwardsome proposal.
     The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which includes the aim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vestigation, documentreview, and the means taken in the paper. The status quo that the teachersand the students use the new math teaching material is arranged in chapter two and chapter thre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Theteaching material has manifested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also conformsto student's mathematics cognition rule, but the compilation system andthe column establishment pending further consummates; The mostteachers worried certain important contents deletion and applicationquestion (or situation) excessively many, will affect student's successorstudy and the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approve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study way which the newcurriculum initiates, but the field research, the study way change is notbig; The student studies the burden to be heavy, exercise quantity, thelevel, the structure awaits improvements.In the fourth chapter, combiningwith the《The Criterion of Math Curriculum》, we analyzed the results,probed in some problem of《The Criterion of Math Curriculum》andputted forward some propos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
引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主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5] 钟启泉、崔允郭、吴刚平.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6] 数学教材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7月
    [7] 数学教材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7月
    [8] 数学教材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
    [9] 数学教材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八年级上册)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6月
    [10] 数学教材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1月
    [11] 数学教材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12月
    [12] 数学教材组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月
    [13]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14] (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第四版。
    [15]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第6次
    [16] 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11
    [17] 斯蒂芬*J*鲍尔.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18] (美)丹尼尔·科顿姆著.教育为何是无用的[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9
    [19] 莱斯利·P·斯特弗 杰里*普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12
    [20] 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 [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3
    [21] 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9
    [22] 张奠宙.数学教育经纬[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9
    [23] 张楚廷.数学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4] 郑毓信.数学文化学[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5]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6] 钟善基,丁尔升,曹才翰.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27] 田中,徐龙炳,张奠宙.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研究探索[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5
    [28] 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5
    [29] 沈翔.数学新题型研究[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5
    [30] 张国祥、卢兰磬.孺慕乐仪: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5
    [31] 张国杰、王光明.数学教育研究与写作析评上[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5
    [32] 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
    [33] 孔启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
    [34] 李俊.中小学概率教与学[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5
    [35] 杜玉祥.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5
    [36] 徐斌艳.学生算法概念建构中的认知结构研究[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 2003,5
    [37] 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5
    [38] 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 湖南师大出版社 2006,1
    [1]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设想 学科教育[J],1999年4月.
    [2] 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数学通报[J],2002年第4期
    [3] 张奠宙.数学系改革的若干设想.数学教育学报[J],1999年第1期
    [4] 戴宇,赵胜敏.急待改革的高师数学专业.数学教育学报[J],2001年第1期
    [5] 孙名符,宋晓平.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理念 数学教育学报 [J],2001年第3期
    [6] 黄翔.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几个问题.数学教育学报[J],2000年第4期
    [7] 龚运勤.增强课程意识 深化课程改革.当代教育论坛[J],2004年第5期
    [8] 龚运勤.对初中数学新课程几个问题的反思怀化学院学报[J],2006年第5期
    [9] 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教育研究[J],2005年第7期
    [10] 杨启亮.走出课程评价的两难困境 教育研究[J],2005年第9期
    [11] 石鸥.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教育研究[J],2005年第9期
    [12] 陈昌平.有关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一些思考 数学教学[J],2003年第6期
    [13] 郑毓信.教材编写与理论研究的密切结合 数学教育学报[J],2004年第4期
    [14] 孔凡哲,马云鹏.论数学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教育学报[J],2004年第2期
    [15] 吕林海.关于数学新课程中教材编写的理论透视与建议 数学通报[J],2004年第11期
    [16] 张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2004年第3期
    [17] 张斌贤.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研究[J],2005年第12期
    [18] 宋广文.论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研究[J],2005年第7期
    [19] 张建跃.对数学课程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课程教材教法[J],2005年第6期
    [20] 张奠宙.陈省身教授谈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J],2005年第1期
    [21] 吴丽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数学通报[J],2006年第3期
    [22] 高维宗.立体几何新旧两种教材的教学比较 数学通报[J],2006年第5期
    [23] 张景中.我们这样编湘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 数学通报[J],2006年第3期
    [24] 刘媚.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中学数学教材在试行中的问题分析 数学通报[J],2006年第2期
    [25] 朱文芳.俄罗斯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 数学通报[J],2006年第1期
    [26] 吴勇盆.对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数学通报[J],2006年第3期
    [27] 宁连华.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数学通报[J],2006年第4期
    [28] 曲长虹.TIMSS数学测试结果发人深省数学通报[J],2006年第5期
    [29] 胡典顺,田正勇.对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通报[J],2006年第2期
    [30] 王跃红.数学形式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数学通报[J],2006年第3期
    [31] 韩裕娜.对高中实验教材中一些问题的商榷 数学通报[J],2006年第1期
    [32] 张英伯.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和我国平面几何课本的历史演变 数学通报 [J].2006年第1期
    [33] 曲元海.初中生学习统计量理解水平的调查分析 数学教育学报[J],2006年第1期
    [34] 刘猛.意识形态科学化与教育学研究者的“宿命” 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6年第1期
    [35]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6年第1期
    [36] 张济洲.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教育革命” 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6年第1期
    [37] 叶立军.也谈数学教育的国际接轨 数学教育学报[J],2006年第2期
    [38] 于晓鹃.发展数学教师知识的若干策略 数学教育学报[J],2006年第2期
    [39] 黄晓学,史可富数学教育贵在尚识 数学教育学报[J],2006年第2期
    [40] 徐利治.数学美学与文学 数学教育学报[J],2006年第2期
    [41] 姜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学报[J],2006年第2期
    [42] NCTM. Curriculum and e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1989
    [43] Nunts T. Street Mathematics and School Mathematics. New York: Cambridge Press, 1993
    [1] 张建跃.数学课改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
    [2] 张有德,宋小平.儒家教育思想与数学学习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
    [1] 任丹凤 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
    [2] 罗明武“2061计划”教材分析法的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3)
    [3] 邓小莉 “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对比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