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和平崛起”思想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思想。“和平崛起”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学术界广泛地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向度和视角出发,探讨了“和平崛起”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之间的传承关系,论述了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时俱进的科学成果,这对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崛起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的正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旨在说明“和平崛起”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和平崛起”思想是中国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即将崩溃论”的回应和消除。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和平崛起”思想的科学内涵。
     (1) “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核心。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实现崛起的关键所在。
     (2) 稳定是“和平崛起”的前提。中国“和平崛起”不仅需要世界总体和平环境,更需要练好内功即保持国内稳定,加快发展。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全力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3) 机遇是“和平崛起”的条件。进入新世纪头15~20年,是重要国际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4) 创新是“和平崛起”的根本。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崛起必须立足自身,走创新之路,坚持“外圆内方”。“外圆”指继续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内方”指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这本身就是创新。
     第三部分努力探究“和平崛起”思想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1) “和平崛起”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时俱进的成果。马克思
    
    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和平崛起”思想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在对外政策领域的具体化。“和平崛起”思想的提出,是通过外交途径向世界
    表明我们的政策,其目的就是优化国际环境,更有利于中国以生产力为中心,提
    高综合国力,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因此,这在对外政策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和平崛起”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世界观,与西方主要
    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弱肉强食”的发展道路和新帝国主义的世界观有着根本区别。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弱到强都是以武力的方式,走的都是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
    发展道路,体现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特点。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势力独一无
    二,“新帝国主义论”在国际政治论坛甚嚣尘上。其目的不仅要攫取深厚的经济
    利益,还表现为对国际政治权力欲望的追求。中国不能走西方大国“弱肉强食”
    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独特发展“范示”,
    这就是以和平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崛起。
     (4)“和平崛起”思想继承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精神,突破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框架和所谓一个大国崛起必
    然导致战争的历史循环论。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二个后兵大国的崛起,往
    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其主要原因就是后兴大
    国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实行对外扩张、争夺霸权以谋
    求国家利益的道路。这一切验证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传统现实主义学派的主张,
    即强调用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权力越强大,国家利益的触角就伸得越宽越远。该
    理论为强权政治利用,成为强权外交的理论。“和平崛起”思想强调以和平的方式
    崛起,这不仅继承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而且表
    明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
    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
    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Premier Wen Jiabao gave a speech at Harvard University entitled " Cast your eyes to China" on 10 December, 2003. For the first time Chinese top-level leader put forward the idea " Peaceful Rising". The raising of this idea attract wide attention and debate of the media as well as academic circles in and out of China. This essay probes into the backgrou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of Marxist Theory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explores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Marxist theory and advancing with the time. It has the magnific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ense to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rising.
引文
1.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第四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3.第二版.
    2.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5.
    3.(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
    5.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6. Joe Studwell, The China Dream: The Quest for the Last Great Market on Earth,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2.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第一版.
    8.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第二版.
    9.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第二版.
    10.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11.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5.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17.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8.P.肯尼迪.没有永久的霸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1.
    20.冯特君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国际政治文献选读.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8.
    21.(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10.
    2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3.张季良主编.国际关系学概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6.
    24.黄硕风.综合国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25.梁守德等.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11.
    26.(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9.
    
    
    27.冯特君等.国际政治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
    28.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
    29.(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30.(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990.
    31.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10.
    32.陈岳.中国国际地位分析.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9.
    33.杨清涛王秀峰余丽.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10.
    34.恩格斯—奥托·岑皮尔.变革中的世界政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35.(美)肯尼迪·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
    36.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38.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39.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9.
    40.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41.(美)罗伯特·基欧汉等主编.国际化与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42.畅征编著.国际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
    43.王正毅.世界体系论与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
    44.(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5.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6.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