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似曾相识雁归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940年前后出现了一批带有明显的第一人称回溯性叙事特征的追忆作家自己家庭身世、童年生活和见闻的小说——追忆体小说,主要包括萧红的《家族以外的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后花园》,端木蕻良的《科尔沁前史》、《初吻》、《早春》和骆宾基的《幼年》等。由于这些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命名、范围界说都很模糊,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对广义的“追忆小说”和“追忆体小说”进行界定,并对它们与“自叙传”小说的关系作必要的辨析。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对三个重要作家——萧红、端木蕻良和骆宾基的追忆体小说做发生学的个案研究。他们在不同创作心态下选择回忆的是哪一部分,遗忘省略的是哪一部分,都影响到不同小说的个性化风格。第三部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评价追忆体小说是对40年代主流战争叙事的一种丰富,它们对早期追忆体小说鲁迅的《故乡》和《社戏》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体式”,对中国叙事学的贡献。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m Literature, there emerged a type of novels of which point of view is the first person with the character of reminiscent narration; and the subject matters are about the writers' families and childhood. This type of novels, which are called reminiscent style novels, include Jiazu yiwaide ren(Man out of Family), Hulanhe zhuan (Biography of Hulan River), Xiaocheng sanyue(March in the Town), Hou huayuan(the Back Yard), Kerqin qianshi(Prehistory of Kerqin), Chu wen(the First Kiss), Zao chun(Early Spring), You ma/i(Childhood), etc.
    Because both the name and the range of subjects of these novels are obscure, in the first part, the article makes the definitions of reminiscent novels in a broad sense and the reminiscent style novels, and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Autobiographical novels and the reminiscent one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individual cases of reminiscent style novels by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Xiao Hong, Duanmu Hongliang and Luo Binji with the method of the science of origination. What they recollected and what they forgot in different moods affected their individualized styles, hi the third part, the article makes an assess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history, that the reminiscent style novel is a complement of the main stream war narration in 1940s; and these novels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early ones: Gu xiang(Rometovm) and She xi(Land theatre) by Lu Xun. As a special style, they also contribute to Chinese narratology.
引文
1.张毓茂、阎志宏(编)《萧红文集》(3卷本),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文集》(4卷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3.骆宾基《幼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
    4.陈学勇(编)《凌叔华文存》(上下卷),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5.[法]M.普鲁斯特著,李恒基等译《追忆似水年华》,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6.[美]葛浩文《萧红评传》,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7.骆宾基《萧红小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王观泉(编)《怀念萧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铁峰《萧红文学之路》,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版。
    10.钱理群(主讲)《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1.文天行《火热的小说界》,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2.黄俊英(编选)《小说研究史料选》,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3.吴晓东《阳光与苦难》,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
    14.赵园《论小说十家》,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5.[爱尔兰]塞·贝克特等著,沈睿等译《普鲁斯特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6.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程光炜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杨义《杨义文存·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中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杨义《杨义文存·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0.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21.刘世剑《小说叙事艺术》,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法]热拉尔·热奈特著,史忠义译《热奈特文论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5.南帆《文学的维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26.刘雨《艺术经验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法]加斯东·巴什拉著,刘自强译《梦想的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