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失落”的故事——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辛格最大的特色是他坚持
    采用意第绪语进行创作。但他的小说艺术,特别是短篇小说艺
    术也很有研究价值。
    “现代”小说是辛格短篇中的一类,指的是与犹太人的现
    代生活处境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作品。
    失落家园的怅惘是辛格的一部分“现代”小说中抒发的主
    要情绪。这一情绪反映在创作文本上,即体现为辛格对类似于
    故乡旧景的事物的细腻描写。
    美国式现代文明与古犹太文明之间的冲突,是辛格的“现
    代”小说的主题之一,对此辛格往往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加以表
    现。
    辛格的另一部分“现代”作品,反映了犹太文明在美国社
    会环境下受到的戕害,并以笔下的两种人物象征犹太传统的两
    种失落方式。
    辛格塑造的一种人物为我们指出:严肃的犹太知识分子在
    现代社会里只能是无根的飘泊者。
    辛格的“现代”小说中多用第一人称叙事,是与飘泊者无
    法掌握自身命运相契合的。
    辛格“现代”短篇多用断片式情节和不确定的结尾,以暗
    合于现代犹太人生活的无序性和前途的渺茫。
    辛格另有一部分和传统犹太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品,
    更能代表他的艺术性和民族性,是谓“犹太”小说。
     39
    
    
    在“犹太”小说中,辛格创造了一个依靠回忆和想象建构
    起来的犹太奇迹世界。犹太民族和辛格一起在那里找回了自
    信。
     辛格喜欢表现灵异题材,或某种超于生活之上的力量。这
    是同他主张在文学中有超于文学自身的追求——探索生活相
    对应的。
     辛格借三种角色来表现犹太民族的三种人生状态。其中
    的追索者,代表了犹太族知识分子对终极意义的探求。其中的
    “准英雄”,表现了虔诚质朴的犹太民众的理想生活状态。 而
    激情魔鬼,则表现了人的本性的内在激情和民族的内在活力。
     辛格认为,文学就是讲故事,提供感性的“形象和事实”
    是第一位的。辛格故事有几种讲述方式,最有特色的是像民间
    文学那样,由讲述者直接出场讲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就给我
    们提供了看“故事”的双重视角,使作品具有了双重的价值。
     在辛格看来,情节有趣、富有悬念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文
    学应使人愉悦。相应地,辛格运用了一系列手段来增进情节的
    紧张感,如开篇奇迹的预览、“魔鬼”和“长话短说” 的运用
    等。
     总而言之,辛格的“犹太”小说比他的“现代”作品更为
    符合他本人的创作理念,艺术上也更具特色。
     辛格沉淀在现代文学洪流的底层,却仍然取得了非凡的艺
    术成就。辛格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在现代有发人深省的意
    义。
I. B. Singer was an important Jewish-American writer. His
    short works are quite perfect.
     ‘Modern fictions’, here is used to name one part of Singer’s
    works that are linked with the condition of modern Jewish life.
     The main sentiment in some ‘modern fictions’ is feeling lost
    without contacting with the Jewish native place.
     One of the themes in those ‘modern fictions’ is the
    confliction between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Jewish
    civilization.
     Some ‘modern’ works reflect that how badly Jewish was hurt
    by modern civilization.
     One kind of characters in the ‘modern fictions’ shows that
    serious Jewish intellectuals can’t find their root in modern time.
     Most of Singer’s ‘modern fictions’ are narrated by the
    first-narrator, which can be related to the floaters’ uncontrollable
    fate.
     Broken plots and unfinished ends are used to hint the
    disordered life and uncertain future of modern Jew.
     The other part of Singer’s works, which were related tightly
    to the Jewish tradition are more excellent than those ‘modern’
    works. Here we call them ‘Jewish stories’.
     In the Jewish stories, Singer created a ‘Jewish miracle world’
     41
    
    
    based on his memory and imagination, from which Singer as well
    as the Jewish nation found their confidence.
     Singer liked to add some magical things or something beyond
    the daily life into his productions, so that those could go beyond
    literature itself.
     Jewish Probers, who are probing into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
    Jewish Heroes, who are performing the ideal life condition of the
    Jewish nation. Jewish Satans, who discover the enthusiasm inside
    the Jew.
     Literature is just telling stories, said Singer. We are just
    telling stories in literature, which asks us to show figures and
    events firstly. Who is the story teller? Singer had several ways to
    tell a story. The form of ‘story’ has its double-value.The more
    exciting the story is designed, the better the fiction is.
     In the modern time, we can learn much from Singer’s sense
    of literature, as well as his successful practice.
引文
1、数据引自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吉林教育出
    版社,1996 年 4 月第一版,P397
     2、Harvard Guide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ing ,
    Danniel Hoffman ed. ,
     3、这是辛格自己开的一个玩笑,他说意第绪语不是完全
    没有出路的,到世界人口达到一千亿的时候,总会有研究生因
    找不到论文选题来翻意第绪语的故纸堆。见于《“冰山”理论:
    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一版,P116
     4、“永远不再”是爱伦·坡诗歌《乌鸦》中的名句
     5、《玩笑》,诸葛霖译,《辛格短篇小说集》,外国文学出
    版社,1980 年 9 月第一版,P192
     6、《皮包》,诸葛霖译,《辛格短篇小说集》,外国文学出
    版社,1980 年 9 月第一版,P272
     7、引用马克·谢克纳的说法。见于《犹太作家》,林凡译,
    【美】丹尼尔·霍夫曼主编,《美国当代文学》,中国文联出版
    公司,1984 年 7 月第一版,P293
     8、见荷兰学者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
    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第一版,P142
     9、辛格的这种见解见于他对加拿大黛安娜·库柏·克拉
    克的谈话。《“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
    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36。文学观念发展到今
     32
    
    
    天,谁也不会幼稚到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辛格称自己不否认
    作品的自传性成分,是因不怕因为描写自己的生活而获得一个
    不良的道德名声,以此作为现代派非个人化的主张的反驳,实
    际上暴露了他对现代文学理论认识的浅薄,然而这并不阻碍他
    成为一个优秀作家。
     10、见于辛格答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问,《“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13
     11、见于辛格对美国评论家凯瑟·波利特的谈话,《“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8
     12、见于辛格答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问,《“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崔道怡等编译,工人
    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4
     13、见于辛格答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问,《“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17
     14、见于辛格对美国评论家凯瑟·波利特的谈话,《“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9
     15、“真正的作家都在探索生活”,见辛格对加拿大黛安
    娜·库柏·克拉克的谈话。《“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
    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33
     16、犹太启蒙运动,指 19 世纪中叶在东欧兴起的以理性主
    义思潮为核心的犹太文学启蒙运动
     33
    
    
    17、犹太人自视为上帝的子民,但向上帝进行挑战却是始
    自亚当、约伯的典型犹太传统
     18、见于《犹太作家》,林凡译,【美】丹尼尔·霍夫曼主
    编,《美国当代文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年 7 月第一
    版,P293
     19、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给小人物的定义,他以吉
    姆佩尔为这类小人物的典型, 这无疑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见于《“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
    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1
     20、《傻瓜吉姆佩尔》,诸葛霖译,《辛格短篇小说集》,外
    国文学出版社,1980 年 9 月第一版,P2
     21、《傻瓜吉姆佩尔》,诸葛霖译,《辛格短篇小说集》,外
    国文学出版社,1980 年 9 月第一版,P9
     22、见于辛格答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问,《“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1
     23、“所有的圣人都是孩子。” 见辛格对加拿大黛安娜·库
    柏·克拉克的谈话。《“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
    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39
     24、马克·谢克纳评论辛格有魔性的情欲描写是种性畸形,
    他评价这一倾向时用的词就是俗艳。见于《犹太作家》,林凡
    译,【美】丹尼尔·霍夫曼主编,《美国当代文学》,中国文联
    出版公司,1984 年 7 月第一版,P299
     25、辛格有关为人民写作的见解,见于辛格对美国评论家
    凯瑟·波利特的谈话,《“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
     34
    
    
    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7
     26、见辛格对加拿大黛安娜·库柏·克拉克的谈话。《“冰
    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35
     27、见于辛格对美国评论家凯瑟·波利特的谈话,《“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7
     28、见于辛格答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问,《“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12
     29、见于辛格对美国评论家凯瑟·波利特的谈话,《“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5
     30、《文学作品分析》,茨维坦·托多罗夫,王泰来等编译
    《叙事美学》,重庆出版社,1987,P27
     31、
     《弄妖术的人》,诸葛霖译,《辛格短篇小说集》,外国
    文学出版社,1980 年 9 月第一版,P63
     32、见辛格对美国评论家凯瑟·波利特的谈话,《“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6
     33、见于辛格答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问,《“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21
     34、见于辛格答美国记者哈罗尔德·弗兰德问,《“冰山”
    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35
    
    
    8 月第一版,P113
     35、见辛格对加拿大黛安娜·库柏·克拉克的谈话。《“冰
    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崔道怡等编译,工人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P139
     36
    
    
    参 考 文 献
     1、City Scriptures: Modern Jewish Writing, Murray
    Baumgarte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2、Harvard Guide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ing ,
    Danniel Hoffman ed., i979 ,
     3、Writing Our Lives: Autobiographies of American Jews ,
    1890-1990, Seven J. Rubin ,ed. , Philadelphia ,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1991
     4、Contemporary American-Jewish Literature , Critical
    Essays ,Irving Malin ,e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1973
     5、The Jew in American Literature , Sol Liptzen , Bloch
    Publishing Company , 1966
     6、【美】丹尼尔·霍夫曼主编,《美国当代文学》,中国文
    联出版公司,1984 年 7 月第一版
     7、崔道怡等编译,《“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工人
    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
     8、傅景川著,《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4 月第一版
     9、董衡巽主编,《美国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一版
     10、【荷】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
    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第一版
     11、刘洪一著,《犹太精神》,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37
    
    
    一版
    12、辛格,《辛格短篇小说集》,诸葛霖译,外国文学出版
    社,1980 年 9 月第一版
    13、辛格,《傻瓜吉姆佩尔》,刘兴安、张镜译,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81 年 1 月第一版
    14、辛格,《童爱》,孙强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年 7
    月第一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