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在继承全部近代哲学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彻底的革命性变革,颠覆了近代以来哲学家们的全部批判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对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审视和解读,在人类宗教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释了宗教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宗教批判的革命性转向。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基石,对宗教本质和宗教发展历史的探究,必须考察宗教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宗教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和变迁,探究宗教现象的发展演进和变化历程与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之间的现实联系。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对当时的客观社会现实问题和宗教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和研究的思想结晶,表明了马克思致力于人类社会的解放事业而奉献毕生精力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宗教问题上的反映。
     宗教批判是西方近代哲学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确证信仰与理性、神性与人性的关系既成为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近代西方哲学家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由少年时代的宗教虔诚信仰者、中学作文时期表达出的反宗教情结,到大学时代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崇拜和青年黑格尔派时期萌发的唯心主义宗教立场,最后发展到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宗教批判思想的确立。
     就马克思本人思想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看,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批判主要集中体现在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有关文献中,后期的批判主要立足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宗教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正是通过宗教批判实现了其哲学思想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从宗教领域的异化现象中发现了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异化现象,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了解和体悟以及对费尔巴哈关于人和宗教的关系的阐释以及异化问题的探究,论述了必须用人的社会本质、人的社会活动和人的社会实践去揭示宗教的本质和人的宗教感情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了改变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要求。马克思指出:“宗教的本质是现实的、社会的人的本质。宗教感情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要把社会现实、社会事物、人的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阐释彻底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是一个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过程,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强调必须要摆脱人们对物的依赖性从而构建人的独立性以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具有历史主体性的特征,是一种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共产主义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消灭异化劳动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运动,是社会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运动的目的是要彻底改变那种与人相异化、相对抗的社会关系,是这种社会关系包括各种生产关系重新回归与人、为人支配的客观状态。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它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的理想,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正是以宗教批判作为切入点,揭示了人在现实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自我异化现象,阐释了宗教批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马克思实践批判的理论前提。共产主义思想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理论,它具有过程性和历史性的特征,这种过程性和历史性只有在现实社会的矛盾运动和发展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释和说明。
     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取得的理论成果可以视为对于西方传统的宗教批判方式的彻底变革,即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从而确立了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在西方宗教批判史上的重要理论地位。我们应当以西方宗教批判思想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为基本线索,解读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将宗教归结为全部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重新对宗教本身进行批判和解构。宗教绝不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而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宗教是劳动异化后人们生产活动的副产品,从而将对于宗教的批判由理性领域推进到社会生产领域,实现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要实现人们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类的真正幸福,仅对宗教进行理论上的批判不可能消灭宗教,只有通过社会革命唤起人民的觉悟,摧毁宗教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社会世俗基础。因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他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说明要消灭潜伏在人们“自我意识”中的“幽灵”、“怪影”和“怪想”,就必须依靠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造成这种现存状况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本身,从而彻底铲除宗教赖以生存的世俗根源,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
     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但是,在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缺乏实事求是的研究,因此,我们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的发展史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把握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转变历程和历史唯物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的形成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更加准确完整地加以理解和掌握,为党和政府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宗教政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Marx's critical theory of religion achieved a complete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the inheritance of all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modern philosophy. It subverted all the critical thought of the philosophers since the modern times and use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view and methodology to examine and analyze religious phenomena and religious issues scientifically.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man explained the religious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objective laws in the religious history of mankind, achieving the revolutionary shift of religious criticism.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re the cornerstone of Marx's Critique of Religion theor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igion n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elig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substantial foundation on which religious phenomena occur, and the progress and change of social substantially living standards in each religious development stages,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religious phenomenon during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re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on material ownership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by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status
     Marx’s religious criticism theory is the thought crystallization to the social reality, religion's thoughtful mind. This is Marx's commitment to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life-long dedication to the ideological theory of reflection on religion. It is also an embodiment of Marx’s great intelligence and outstanding social insight.
     The critique of religi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 and rationality, divine and human nature becomes both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a major problem that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ers have to solv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religious critical has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devout religious follower in the boyhood, emotion against religious in the secondary period, worship to Hegel's philosophy at college age during the Young Hegelians idealism religious , and finally built science religious criticism on a found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own thinking, Marx's critique of religion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of Marxism in his youth, his later criticism is mainly for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reality. Marxist critique of relig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hilosophical criticism and all other critical prerequisite and he achieved his revolutionary change of philosophy by critique of religion. Max finds the alienation in the areas of economic life from the alienation in the religion. By means of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the Feuerbach’s materialism and Feuerbach’s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relig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alienation, Max expounds that we must use man's social essence, soci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to reveals the essence of religion and realistic basis of religious sentiment, putting forward social practice demands to change the objective world.
     Marx pointed out: "Religion is the essence of reality, of human nature and of society. Religious affections are products of society. Social person belongs to certain social form. The social reality, social issues and human sensibility must be understood as a human perceptual activity and practice. The philosophers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different ways, but the problem is to change the world.”Marx'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nterpretation is completely beyond the materialism of Feuerbach. Marx's Critique of Religion aims to achiev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and the realization that ma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s not an illusory process, but a real process, It based on the history facts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tressed the need to get rid of man’s dependence on things, so that to construct their own independen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Marx believe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the communist mov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historical subject, is a self-abandon and self-transcendence. Communism is a movement based on highly develop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elimination of alienated labor and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of production movement,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its own contradic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s to completely change the kind of people compared with the alien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to confront is that of social relations, including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o re-return to the people, the objective state of human domination. Communism as a theory is both a practical activity and a beautiful ideal for future society, the ultimate aim is to achieve human freedom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religion criticism was a start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 thought, exposing people’s self-alienation in the reality of material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t explains the religious criticism, philosophical criticism, political criticism 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criticism, and established the theory of Marx's practice critical prerequisite. Communist ideology a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mportant theory of human liberation, has a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rocess and history only in the real contradictions of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o get the real explanation and description.
     Marx's Critique of Relig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vol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criticism of religion, namely from the rational criticism to the practice criticism, thus it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t theory status of Marx’s in religious criticism among the history of western religious criticism. We should take the thought and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religious criticism as a basic clues, explaining Marx starting from man's sensuous activity and make all religion interpreted as a social ideology, and also re-critique and deconstruction of this religion itself. Religion is not the product of human reasion, but is a product of social practice. Religion is by-product from people’s productive activity after the labor alienation, so the criticism of religion in rational transform into the field of social production, from a practical critique of rational criticism to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Marx and Engels argued that to achieve the complete liberation of people the real happiness of mankind, only a theoretical critique of religion can not eliminate religion. only through the social revolution to arouse people’s awareness, destroying the social secular basis which the religion rely on .Because "consciousness of all forms and product is not can use spirit of critical to destroy, nor can they melt by in the 'self-awareness' or 'and' to 'phantom' and 'strange strange shadows to' to eliminate, and only through the actual overthrow this idealism fallacy by the reality that produced the social relations, can they destroy". TO eliminate the potential in peopl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ghost" and "strange shadow" and "strange think", we must rely on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to overthrow by violence caused by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existing situation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class system itself. Thus it can eradicate the secular roots of religious surviva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ue liberation of mankind, and achieve the ideal communist society
     Marx’s critical theory of relig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s philosophy, and a guide for correctly knowing and handling religious problems for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feature.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is a lack of study of Marx’s critical theory of religion based on rea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combine the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ritical religious theory;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ange history of Marxist religious criticism ideological and forming proces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ritical theory of religion. We should also formulate socialistic religion policies and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ervice that fit for the situation of China by a further accurate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Marxism critical theory of religion.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6-97
    
    1张清康:《略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区别》,《许昌学院学报》[J]1983年第1期。
    2陈荣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南昌大学学报》[J]1983年第2期。
    3王晓榕:《论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的视角转变》,《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J]2007年第5期.
    
    1牛苏林:《人对世界的宗教掌握及其方式——兼论马克思的宗教理解》《中州学刊》.[J]2005年第3期.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3.
    2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哲学变革》.《哲学研究》[J]2006年第7期.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2-43.
    2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0.
    1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0—8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8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6.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2恩格斯.《乌培河谷来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9.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6-698.
    3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 [M].何光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385.
    1 David Mclellan: Marxism and Religion. London : [ M].Themacmillan Press .1987:1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3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83.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4.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3.
    1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 [M]何光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8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1刘小枫.《20世纪宗教哲学文选》[M].上海:三联书店.1991:251.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
    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2.
    1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1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9.
    1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26.
    1 Donald Kagan.Steven Ozment.Frank M.Turner. [M]《The Western Heritage》Third Edi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3:39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6.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13.
    1熊家利:《闵采尔不是一位好的革命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1988年第1期。
    1 H.J.Lehmann general editor . [M].Luther’s Works.Vol.46.Philadelphia.1967:50.
    
    1 H.J.Lehmann general editor .Luther’s Works.Vol.46.Philadelphia.1967:50.
    2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492.
    
    1 H.J.Lehmann general editor .Luther’s Works.Vol.44.Philadelphia.1967:125.
    2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6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0.
    
    1〔美〕威利斯顿·沃尔克.孙善玲等.基督教会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
    2鲁普·德鲁里.马丁·路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2.
    3鲁普·德鲁里.马丁·路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2.
    1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611.
    2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19卷) [M] .台北.1977:17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1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58.
    2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20.
    3休谟: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145.
    1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10.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卷上)[M].贺麟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55-56.
    1《斯宾诺莎书信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283.
    2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2009:165.
    1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2009:176.
    1《费希特全集》.第3辑第1卷[M ].斯图加特.1968:193-194.
    2《费希特全集》第1辑第2卷[M ].斯图加特. 1965:67.
    3《费希特全集》第Ⅰ辑第3卷[M ].斯图加特.1966:203.
    4《费希特全集》第Ⅰ辑第5卷[M ].斯图加特. 1977:231.
    5《费希特全集》第Ⅰ辑第8卷[M ].斯图加特. 1991:213.
    1《费希特全集》第Ⅰ辑第8卷[M ].斯图加特. 1991:6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5-22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1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4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4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4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57.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86.
    2《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5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2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3.
    5秦佳:《找寻马克思宗教思想的演进轨迹》.《南通职业大学学报》[J]2002.(1) .
    1李士菊和郝瑞斌:《学生时代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变化——从〈中学毕业作文〉到〈博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1(2).
    2聂锦芳:《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马克思中学文献解读》《求是学刊》[J].2004(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49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8.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89.
    1《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36.
    2《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36.
    3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格雷培(1839年7月12-2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11.
    1恩格斯:《风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4.
    2恩格斯:《乌培河谷来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99.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3-234.
    2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M].吉洪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48.
    3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当代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
    4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译.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76.
    1城塚登:《若きマルクスの思想》[M]勁草書房.1975:11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6.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78.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4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4-31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19.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1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9.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6.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66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89.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43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89-190.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9.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7.
    2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 [M].何光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38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87.
    6 David Mclellan: Marxism and Religion. London : [M] Themacmillan Press. 1987:19.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4.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3.
    2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 [M]何光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87.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1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 [M].何光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38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0.
    3吴苑华.杨楹:走向现实的人道主义.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6(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2《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2.
    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3.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3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3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36.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49.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83.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52-1253.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7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89.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7.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
    1黑格尔:《逻辑学——哲学全书-第一部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3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1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7.
    3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 [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385.
    4 David Mclellan: Marxism and Religion. London . [M] Themacmillan Press.1987:1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1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8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6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667.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4.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3.
    4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 [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87.
    5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0-4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70.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7.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42、46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1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编》,第1—3卷,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6.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高文新:《欧洲哲学史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8.陆杰荣:《哲学境界》,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0.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黄海德张禺东:《宗教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
    22.张禹东杨楹:《宗教与哲学精神-文化生活图式的两重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版。
    23.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赵广明:《理念与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5.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2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2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宗教问题著作选编及讲解》,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干部培训中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9.吕大古:《西方宗教说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0.施船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相关动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1.牛苏林:《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理解》,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2.张志刚:《宗教研究指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4.吴晓明、王德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罗秉祥、万俊人:《宗教与道德之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6.高长江:《宗教的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早期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8.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年版。
    39.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0.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赵林《黑格尔宗教哲学》,武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4.杨寿堪:《黑格尔哲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5.杨学功:《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刘艳:吉林大学博士论文《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耶酥传)研究》。
    47.谢地坤:《费希特的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8.仰海峰:《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9.罗燕明:《马克思思格斯思想研究(1833—1844)》,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2年版。
    50.《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文选》,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62年版。
    51.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3.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4.康德:《康德论上帝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56.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5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58.黑格尔:《法哲学原则》,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9.黑格尔:《宗教哲学讲座·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0.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化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61.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王大庆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2.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选集》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3.保尔森:《伊曼内尔·康德的生平与学说》(英译本),1902年版。
    64.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5.斯宾语莎:《神权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66.斯宾语莎:《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7.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68.笛卡尔:《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69.洛克:《人类理解论》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70.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1.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72.霍尔巴赫:《神圣的瘟疫》,载于《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73.《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74.休漠:《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75.托马斯·陶伦斯:《上帝与理性》,唐文明、邬波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76.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77.《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78.科林·布朗:查常平译,《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9.谢林:《先验主义体系》,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80.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81.司退斯:《黑格尔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82.马利宁等:《黑格尔左派批判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83.施特劳斯:《耶稣传》第1卷,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4.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5.亨利希·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86.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人性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7.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8.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9.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90.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1.尼特:《宗教对话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2.克来门:《劝勉希腊人》,三联书店,2002年版。
    93.汉斯·昆:《世界伦理构想》,三联书店,2002年版。
    94.埃文斯·普理查德:《原始宗教理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5.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宗教》,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96.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7.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98.卢克曼:《无形的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9.兹维·罗森:《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鲍威尔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0.威尔逊:《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1.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2.洛斯基:《意志自由》,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103.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1995年版。
    104.别尔嘉耶夫:《自我认识》,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105.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106.卡尔·洛维特:《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教》,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107.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宗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
    108.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9.斯达克、芬克:《信仰的法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0.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1.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2.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3.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14.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5.科尔纽:《马克思和思格斯传》,三联书店,1963年版。
    116.列夫。舍斯托夫:《思辨与启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7.雅斯贝尔斯:《新人道主义的条件与可能》,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18.罗森:《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鲍威尔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
    1.卓新平:《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宗教》2010年第7期。
    2.刘志刚:《从宗教思想来源谈马克思的宗教观》,《理论界》2009年第2期。
    3.方立天:《新拓展新突破——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
    4.陈荣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奠基之作》,《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
    5.李淑梅:《人类解放:消除对政治国家、宗教和金钱的崇拜——读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
    6.陈荣富:《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世俗化理论——兼评伯格的“非世俗化”理论》,《学术月刊》2007年第10期。
    7.李晓敏:《浅析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学术交流》2010年第6期。
    8.罗晓颖:《马克思对普鲁塔克的“宗教论战”——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2-3解读》,《现代哲学》2010年第3期。
    9.陆树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
    10.吕大吉:《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宗教观理论概说——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背景之二》,《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
    11.方立江:《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特点与原则》,《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2.刘春晓:《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基督宗教的革命性》,《学术研究》2009年第11期。
    13.叔贵峰:《三十年来马克思宗教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6期。
    14.胡文会:《近五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述评》,《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
    15.李琳:《当代视域中马克思宗教批判观的方法论价值》,《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6.龚学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4期。
    17.裴飚:《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4期。
    18.张志刚:《再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意义》,《中国宗教》2009年第8期。
    19.李琳:《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思想的批判与超越——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7期。
    20.吴星辰:《从吸收到批判——论马克思的宗教观及其内涵》,《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1.唐晓峰:《社科院宗教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2期。
    22.刘仲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新贡献》,《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3.董立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挥宗教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理论界》2008年第7期。
    24.牛苏林:《马克思主义宗教史学的历史名篇——“德国农民战争”与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
    25.王志军:《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理解模式与实质》,《现代哲学》2007年第6期。
    26.李士菊:《由“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再到“经济批判”——马克思创立科学无神论的艰苦历程》,《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1期。
    27.王晓榕:《论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的视角转变》,《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8.吴之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9.何虎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3期。
    30.陈立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1.罗晓颖:《从伊壁鸠鲁的愤怒到普罗米修斯的誓言——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宗教批判背景分析》,《现代哲学》2007年第3期。
    32.黄力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与宗教的文化价值》,《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33.徐长福:《马克思的宗教观及其省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34.白刚:《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双重使命》,《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6期。
    35.庞晓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当代意义》,《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6.张树华:《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几点认识》,《前沿》2006年第7期。
    37.刘丽:《马克思宗教批判走向——把宗教批判变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
    38.叔贵峰:《对马克思宗教观的人性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39.李宏伟:《全球化、宗教及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戴维·麦克莱伦教授访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0.王智勇:《论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及其哲学主题的转换》,《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
    41.张贤勇:《解释:读出与读人——马克思中学毕业宗教作文阅读札记》,《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
    42.张宪:《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当代基督宗教人文主义——兼论宗教异化和异化的消除》,《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
    43.李士菊:《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发展的文本解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44.李东清:《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第3期。
    45.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46.牛苏林:《人对世界的宗教掌握及其方式——兼论马克思的宗教理解》,《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47.陈荣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学习“引导适应论”的一点体会》,《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4期。
    48.卜祥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宗教批判维度——鲍威尔的“宗教异化论”浅析》,《求索》2004年第3期。
    49.牛苏林:《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州学刊》2001年第4期。
    50.龚学增:《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发展五十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51.王肖燕:《马克思和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的形成简论》,《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4期。
    52.牛苏林:《马克思与(论宗教与艺术)》,《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53.卜样记:《公正评价鲍威尔关于基督教起源问题研究》,《福建论坛》2004年第6期。
    54.卜样记:《马克思经济批判的哲学境域》,《哲学动态》2006年第5期。
    55.卜祥记:《马克思思想历程的最初理论环节——对施特劳斯与鲍威尔关于基督教哲学基础的批判性分析》,《学术月刊》2004年第11期。
    56.胡建:《从施特劳斯到青年马克思》,《理论学习月刊》1989年第6、7期合刊。
    57.王礼平:《西美尔与马克思宗教社会观比较》,《复旦学报》2002年第1期。
    58.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哲学研究》2005年8期。
    59.杨楹:《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视域中的“宽容”》,《华侨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60.杨楹:《解读“宗教”的新视角——宗教思维方式探究》,《学术界》2000年第4期。
    61.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东南学术》2006年第5期。
    62.杨楹:《哲学:在神圣与世俗之间》,《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
    63.黄海德:《牟宗三先生“三统”说探析》,成都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4.黄海德:《泉州地区宗教文化特征论略》,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65.黄海德:《道教之“道”的哲学意蕴与中华文明》,《东南学术》2005年第5期。
    66.王福民:《论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哲学研究》2006年第9期。
    67.黄颂杰:《论西方哲学的宗教和神学之品性》,《哲学研究》2000年第9期。
    68.李皖章:《论鲍威尔宗教批判的特色》,《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69.李利安:《如何准确定义宗教》,《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70.郑继先:《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在基督教神学动向中的表现》,《世界宗教研究》1979年第1辑。
    71.王兆星:《青年黑格尔派的形成及其宗教批判》,《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72.陆杰荣:《论马克思的“事件”思考方式及其当代意义》,《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73.贺来:《论人与哲学的内在循环关系》,《学术月刊》1999年第7期。
    74.贺来:伊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
    75.俞吾金:《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复旦学报》2005年第1期。
    76.赵义良、崔唯航:微口何理解马克思的人学革命》,《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
    77.郝立新、张伟:《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
    78.林剑:《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的思考》,《哲学研究》2003年第11期。
    79.杨学功:《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从哲学形态转变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复旦学报》2005年第2期。
    80.王志军、刘玉东:《论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理论探讨》2004年第6期。
    81.贾英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82.王晓升:《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解答》,《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83.齐鹏:《人的感性解放与精神发展》,《哲学研究》2004年第4期。
    84.杨耕:《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学术月刊》2004年第1期。
    85.叶险明:《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哲学的现实基础》,《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
    86.张宪:《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当代基督宗教人文主义——兼论宗教异化和异化的消除》,《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
    87.白刚、张荣艳:《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双重使命》,《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6期。
    88.罗伟虹:《试论马克思宗教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过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第3期。
    89.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哲学变革》,《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
    90.刘仲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新疆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91.张清康:《赂论马克思主义宗教与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区别》,《许昌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1.William James: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Macmillian Publishing Co.Inc..First Collier Books Editior.1961.
    2. David Mclellan: Marxism and Religion. London . Themacmillan Press. 1987.
    3.Ninian Smart:The world's religions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Horton Harris :David Fridrich Strauss And His Theology .Cambridge At University Press.1973.
    5.The Life of jesus :Critically Examined .David Friedrich Strauss . Tranaslated by George Eliot , Thoemmes Press ,1998.
    6. Robert bruce mullin:Miracles and the modern religious imaginatio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96.
    7.E.Durkhiem:The Elementary Forms of Religious Life .New York.1926.
    8.Perry, Michael:Religion in Politics. Constitutional and Moral Perspectives.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9.Pual Tillichi:Theology of Culture.Oxford.1959.
    10.Adam Yuet Chau:Miraculous Response . Doing Popular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2006.
    11.A.N.Whitehead: Religion in the making . New York . The Macmillan Company:1926.
    12.Argyle:Michael. Religious Behavior. New York . Routledge. 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