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科研诚信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诚信是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科研诚信的实现,关系到科学事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关系到科研活动能否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也关系到以科学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的提高。本文从当代各国科研发展的现实出发,以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科研诚信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文章探讨了科研诚信的基本内涵和逻辑基础;阐述了科研诚信问题的表现类型,分析了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科研诚信的实现原则和实现机制;针对当代中国科研诚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akes the honesty as the foundation.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we can easily find the science spirit, to strive for realism and to be devoted to the pursuit of truth, is the inexhaustible sou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During the cour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earchers should adhere to scientific value criterion as well as the specification of ethic and the system of research activities. However, since the 1980s, many events which violat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orality and institutions appeared in the world,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events make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ecome the focus increasingly and reflect on research activity itself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pos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misconduction.
     By applying the document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has researched systematically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logical foundatio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origin, the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of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gave the deep research for the problem of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Firstly, the paper has researched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logical foundation, it has formed the theatrical mold of researching-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aning and the character, comparing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referring the definitions of different sociology in east and wes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n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fined the subject of i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ferred to some value and ethic standard,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 such as to seek the truth from the fact, to be honest, to refuse the deception. All of these should be abid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dministrator (including the organizer) in the course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social activit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paper has interpreted some problems of science existence, such as the reason, the mea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essentiality,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hinks the essence of integrity of science research are the expectation and suspicion for the standard should be observed by scientific studying worke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The integrity is one kind of anticipation. Becaus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involve numerous aspects and links, it need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ubject regarded the striving for the truth as the foundation and abides by the integrity to maintain the legality of science. Simultaneously,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lso one kind of suspicion. Becaus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is practiced by the concrete person, so the scientific worker can accept the value and the standar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it is difficultly for the scientific worker to follow them steadfastly. They maybe violate the integrity and do ha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watching and domina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Secondly,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and origin of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Generally,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cludes several stages, such as the topic application, the project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stage, the achievement publication, the result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miscondu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violated the guideline of researching on the good faith maybe happen in each stage. In this paper, it takes the pha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s the clue. The paper sorts out the basic problem of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lyzes the misconduc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such as the cheating behavior in topic application stage, the illegal behavior in project evaluation stage, the fake behavior in research stage, the misconduct in achievement publication stage, the skullduggery in result evaluation stage and so on.
     Simultaneously, the paper has deeply analyzed the origin of these questions. The problem of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mainly caused by two factors, namely, the person and the environment. Looking from the individual angl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meet the pressure caused by wanting to get the occupation approval, to obtain the research funding to continue studying the task, to pursue the fame and fortune; from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ystem of self-regulation system, which lacked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seen from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editorial and publishing, some flaws are existed in the above ways, 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the editorial staff also are out of duty; from the point of society, the society proposes some economical factors inducing the appearance of the misconduct, for example, som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sk the researcher to carry out the inflexible research target.
     Thirdly,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rea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is problem from two aspects, such as the realization principle and the mechanism. From the point of principle,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which unifies the autonomy and the heteronomy.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development, the paper thinks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be reached by researcher’s autonomy, namely, today, we can realize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y the common spirit nature and its internal safeguard mechanism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 of autonom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c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researchers to turn to external force to restrain the scientific misconduct. The sum of a variety of ways to achieve scientific integrity is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To set up the system of realization of scientific integrity, we must put it in the big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paper think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nnot do without the self-discipline of research subject, the restraint and the supervision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itor managem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public monitor.
     Fourthl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suggestions and th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se questions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build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ure. In reform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build good honest atmosphere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o sharpe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utonomy ability; We should chang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guidance and the appraisal mechanism of unit system of the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we shoul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stablish integrity archives; we should set up the special agency to process the misconduct; we should lessen the improper interferences caus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to guarantee the fair assign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and to improve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research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we should display the controlling function of the public opin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formanter’s interest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China. In the way of building the cul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paper we should get out of the erroneous zone of academic evaluation purely taking the paper quantity as the evaluation of indicator, we should eliminate the wrong idea of equivalent evaluation on different natures; we should be to play down the radical colo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ust succeed.
     In China, the documentation which researches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very rare.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tries her best to study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holist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such a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the logical foundation, the performance, the origin, the realization of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as well as how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research integrity issues, which has certain exploratory and the innovation in theory and also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s in reality.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and the limitation of ability, some viewpoints of analysis in paper also have the insufficiency, which will be researched deeply in the future.
引文
①[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265页。
    ①Nicholas H. Steneck著,曹南燕等译:《科研伦理入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②吴寿乾:《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及其防范》,《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③[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267页。
    ①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0年4月9日。
    ②[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267页。
    ①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②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0年4月9日。
    ③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0年4月9日。
    ①[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第373页。
    ②转引自盛华根:《论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和分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参见加斯顿:《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学》,《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1986年第5期。
    ①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科研管理》2004年第3期。
    ①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科研管理》2004年第3期。
    ②黄宇李战国:《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0期。
    ①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科研管理》2004年第3期。
    ①夏澍耘:《中国古代诚信源流考》,《光明日报》2002年4月9日。
    ①夏澍耘:《中国古代诚信源流考》,《光明日报》2002年4月9日。
    ②夏澍耘:《中国古代诚信源流考》,《光明日报》2002年4月9日。
    ①郑少珍:《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内涵及其特点》,《求索》2004年第2期。
    ②郑少珍:《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内涵及其特点》,《求索》2004年第2期。
    ③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0页。
    ④唐国战:《诚信内涵研究综述》,《社科纵横》2005年第4期。
    ①涂永珍:《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3期。
    ②涂永珍:《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3期。
    ①苏盾著:《中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市场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35页。
    ②徐国栋:《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③苏盾著:《中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市场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37页。
    ④涂永珍:《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3期。
    ①涂永珍:《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3期。
    ②涂永珍:《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3期。
    
    ①唐贤秋:《关于诚信的若干问题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05年第5期。
    ①蒋旭:《我国诚信问题研究综述》,《兰州学刊》2005年第6期。
    ②冀春贤:《从多维视角看现代诚信的内涵》,《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③蒋旭:《我国诚信问题研究综述》,《兰州学刊》2005年第6期。
    ①徐国栋:《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②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二题》,《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
    ③唐国战:《诚信内涵研究综述》,《社科纵横》2005年第4期。
    ①蒋旭:《我国诚信问题研究综述》,《兰州学刊》2005年第6期。
    ②蒋旭:《我国诚信问题研究综述》,《兰州学刊》2005年第6期。
    ①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①李桂花等编著:《自然辩证法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页。
    ②蒋美仕唐莉:《论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③蒋美仕唐莉:《论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①李桂花等编著:《自然辩证法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页。
    ②[澳]布里奇斯托克等著,刘立等译:《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③李红李强:《科学建制化的研究综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④转引自李红李强:《科学建制化的研究综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参见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4期。
    ①李桂花等编著:《自然辩证法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165页。
    ②盛华根:《论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和分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
    ①吴述尧:《同行评议方法论》,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②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撰,苗德岁译:《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43页。
    ①盛华根:《论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和分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
    ①转引自[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217页。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46页。
    ①巴伯著,顾昕等译:《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1年9月第1版,第6页。
    ②巴伯著,顾昕等译:《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1年9月第1版,第6页。
    ③M.Bridgstock等著,刘立等译:《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6页。
    ④魏屹东著:《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页。
    ①贝尔纳著伍况甫等译:《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59年9月版,第6页。
    ②贝尔纳著伍况甫等译:《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59年9月版,第5页。
    ③[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第362页。
    ①曹南燕:《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②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53页。
    ③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撰,苗德岁译:《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7页。
    ④巴伯著,顾昕等译:《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1年9月版,第22页。
    ⑤巴伯著,顾昕等译:《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1年9月版,第8页。
    ①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54页。
    ②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98页。
    ③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撰,苗德岁译:《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9页。
    ④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1页。
    ⑤[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撰,刘华杰译:《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3页。
    ①[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撰,刘华杰译:《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4页。
    ②马佰莲:《西方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理论透析》,《文史哲》2002年第2期。
    ③马佰莲:《西方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理论透析》,《文史哲》2002年第2期。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81页。
    ②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5页。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90页。
    ②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和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
    ③蒋劲松:《理智的魔鬼或狂妄的天使:科学是否需要监督和制衡》,《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1期。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8页。
    ②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90页。
    ①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和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
    ②王国崇:《对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③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23页。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0-11页。
    ②马佰莲:《西方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理论透析》,《文史哲》2002年第2期。
    ①[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265页。
    ①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识与防范》,《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第1期。
    ②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李富斌严重剽窃行为的处理公告”,《科技日报》1993年1月14日。
    ①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②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①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教育与现代化》1993年第4期。
    ②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教育与现代化》1993年第4期。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21页。
    ②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教育与现代化》1993年第4期。
    ③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识与防范》,《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第1期。
    ④转引自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教育与现代化》1993年第4期。参见R.J.Gullis,”Statement”,Nature,P265,P764,1977.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30页。
    ②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教育与现代化》1993年第4期。
    ③Charles Lipson著,郜元宝李小杰译:《诚实做学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32页。
    ④[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撰,刘华杰译:《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62页。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242页。
    ②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教育与现代化》1993年第4期。
    ①彼德·A·劳伦斯:《学术论文产出的‘政治经济学’》,《科学时报》2003年4月3日。
    ②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37-148页。
    ③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教育与现代化》1994年第4期。
    ①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①方舟子:《未来十年的中国科技图景》,《科技潮》2009年第11期。
    ②张九庆:《科研越轨行为的界定与表现形式》,《企业技术开发》2003年第2期。
    ③袁建湘:《科技奖励中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①熊万胜:《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动因分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第3期。
    ②熊万胜:《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动因分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第3期。
    ③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与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
    ①赵红州:《科学能力引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
    ②卢艳君金俊歧:《科研越轨行为成因的社会学解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4期。
    ③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与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
    ①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与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
    ②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0年4月9日。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7页。
    ①刘秋华:《科研不端行为的社会学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1期。
    ②刘秋华:《科研不端行为的社会学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1期。
    ③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识与防范》,《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第1期。
    ④刘秋华:《科研不端行为的社会学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1期。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②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③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④卢艳君金俊岐:《科研越轨行为成因的科学社会学解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4期。
    ①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②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①[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273页。
    ②[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273页。
    ③施莼甘辉亮张阵阵:《浅谈科研诚信与科技期刊的责任》,《海军医学杂志》2009年第2期。
    ①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①[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273页。
    ①曹南燕:《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②曹南燕:《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①李醒民:《科学的精神与价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②曹南燕:《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①曹南燕:《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②卢艳君金俊岐:《科研越轨行为成因的科学社会学解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4期。
    ①彼得·A·劳伦斯:《论文产出的经济学》,《科学时报》2003年4月3日。
    ①沈海燕黄奇:《自律与他律:科研不端行为的德道和法律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3、4期。
    ①[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第363页。
    ②[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第363-376页。
    ①[美] 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第363页。
    ②[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第423页。
    ①马向真:《科学家越轨行为的多维分析与道德防范》,《学海》2004年第6期。
    ①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和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
    ②蒋劲松:《理智的魔鬼或狂妄的天使:科学是否需要监督和制衡》,《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1期。
    ③马向真:《科学家越轨行为的多维分析与道德防范》,《学海》2004年第6期。
    ①贝尔纳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71页。
    ②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③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④苏青:《科技工作者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①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②李正风:《再论科学的规范结构》,《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5期。
    ①[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19页。
    ②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撰,苗德岁译:《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③转引自[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第422页。参见:艾伦·格雷格,《对当代医学的挑战》(Challenges to Contemporary Medicine, New York: Columbia Un),第115页。
    ①马向真:《科学家越轨行为的多维分析与道德防范》,《学海》2004年第6期。
    ①姚利民:《论学术腐败及其治理》,《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①蒋美仕唐莉:《论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中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①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科技导报》2006年第8期。
    ①姚利民:《论学术腐败及其治理》,《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①刘军仪王晓辉:《促进科研诚信:美国科研道德建设的经验》,《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②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③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科技导报》2006年第8期。
    ④黄军英:《国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年第4期。
    ⑤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①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②蒯强:《法国倡导科研诚信和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措》,《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5期。
    ①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②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页。
    ①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259页。
    ②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60页。
    ③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①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②刘军仪王晓辉:《促进科研诚信:美国科研道德建设的经验》,《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③刘军仪王晓辉:《促进科研诚信:美国科研道德建设的经验》,《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④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科技导报》2006年第8期。
    ⑤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科技导报》2006年第8期。
    ①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科技导报》2006年第8期。
    ②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科技导报》2006年第8期。
    ①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②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4期。
    ①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著,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5页。
    ②杨光飞:《“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6期。
    ③杨光飞:《“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6期。
    ①杨光飞:《“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6期。
    ①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落: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3期。
    ①王国崇:《对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①汪俊吴勇:《制度框架下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第5期。
    ②李泽彧:《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
    ③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和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
    ④黄育馥:《美国专业人才的学术教育》,《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①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科研管理》2004年第3期。
    ②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科研管理》2004年第3期。
    ①施莼甘辉亮张阵阵:《浅谈科研诚信与科技期刊的责任》,《海军医学杂志》2009年第2期。
    ①方舟子:《未来十年的中国科技图景》,《科技潮》2009年第11期。
    ①张立:《中国科研诚信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社科纵横》2008年第10期。
    ②牛忠志:《理论研究应该如何为治理科技研究不端作贡献》,《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2期。
    ③云鹏:《学术失范及成因分析》,《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①汪俊吴勇:《制度框架下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第5期。
    ①汪俊吴勇:《制度框架下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第5期。
    ①汪俊吴勇:《制度框架下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第5期。
    ②汪俊吴勇:《制度框架下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第5期。
    ③汪俊吴勇:《制度框架下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第5期。
    ④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科研管理》2004年第3期。
    ①王国崇:《对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①王国崇:《对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②王国崇:《对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①田大山:《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与道德因素》,《科技导报》2009年第7期。
    ①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断与防治》,《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1期。
    ①盛华根:《科学不端行为控制程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②盛华根:《科学不端行为控制程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网站: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尚勇副部长就《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答中国政府网问,2010年5月18日。
    ①黄军英:《国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年第4期。
    ①柳华文等:《刍议学术不端行为及其监督惩戒》,《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第3期。
    ②古德宝等:《中美学术监督典型机构运行体系的对比及经验借鉴》,《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8期。
    ③古德宝等:《中美学术监督典型机构运行体系的对比及经验借鉴》,《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8期。
    ①姚利民:《论学术腐败及其治理》,《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②古德宝等:《中美学术监督典型机构运行体系的对比及经验借鉴》,《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8期。
    ①张三香张福增秦晋芳:《论学术环境污染之根治对策》,《晋阳学刊》2003年第1期。
    ②方舟子:《未来十年的中国科技图景》,《科技潮》2009年第11期。
    ③邹承鲁王志珍:《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光明日报》2004年7月9日。
    ①转引自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识与防范》,《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第1期。参贝约翰·齐曼:《元科学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7-98页。
    ①蒲慕明:《大科学与小科学》,《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
    ②蒲慕明:《大科学与小科学》,《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
    ③方舟子:《未来十年的中国科技图景》,《科技潮》2009年第11期。
    ①方舟子:《未来十年的中国科技图景》,《科技潮》2009年第11期。
    ②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科研管理》2004年第3期。
    ③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④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①蒲慕明:《大科学与小科学》,《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
    ②蒲慕明:《大科学与小科学》,《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
    ③师昌绪:《是到了该重视基础研究的时候了》,《新华文摘》2005年第20期。
    ①段立斌:《科学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1][美]Nicholas H. Steneck.曹南燕等译.科研伦理入门:ORI介绍负责任研究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科研委员会.苗德岁译.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澳]布里奇斯托克等.刘立等译.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日]山崎茂明著.杨舰,程远远,严凌纳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美]Charles Lipson.郜元宝,李小杰译.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刘华杰译.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7][美]丹尼尔·贝尔.王宏周等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8][英]M·戈德史密斯,A·L·马凯主编.赵红州蒋国华译.科学的科学——技术时代的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9][美]伯纳德·巴伯.顾昕等译.科学与社会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0][美]罗杰·G·牛顿.武际可译.何为科学真理——月亮在无人看它时是否在那儿[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11][美]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朱进宁,方玉珍译.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12][英]贝尔纳.何况甫等译.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3][英]约翰·齐曼.曾国屏,匡辉,张成岗译.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14][美]唐纳德·肯尼迪.阎凤桥等译.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5][美]R.K.默顿.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6][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7][美]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8][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9][英]A.N.怀特海.何钦译.科学与近代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0]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21][美]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M],1988.
    [22][英]约翰·齐曼.元科学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5][美]伯纳德·巴伯.科学的社会运行[M].顾欣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6][美]R.K.默顿.科学社会学散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7]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8]庄序莹主编.公共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9]刘莘主编.诚信政府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0]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31]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2]朱新力.行政违法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33]许文惠.行政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4]曹昌祯.中国科技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5]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6]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7]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38]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39]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0]苏盾.中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1]张光明,张宝杰,张盼月.成为合格的科学家——理工科研究生入门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2]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3]蒋美仕,雷良,周礼文,杨如.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44]方舟子.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5]李醒民.科学的精神与价值[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6]何亚平.科学社会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47]吴光宗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48]李汉林.科学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9]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0]张华夏.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1]傅静.科技伦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2]杨玉圣.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53]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54]周寄中.科学-社会学:人类两大体系的交叉[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55]路甬祥主编.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一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6]吴国盛主编.大学科学读本[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7]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8]魏昕,博阳.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9]赵红州.科学能力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60]杨守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61]魏屹东著.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
    [63]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64]李桂花等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65]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6]吴述尧.同行评议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7]陈其荣.自然辩证法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8]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9]Jerry Gaston. The reward system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Science[M], A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1978.
    [70]A.J.Conyers.The Long Truce–How Toleration Made the World Safe for Power and Profit [M].Spence Publishing Company,2001.
    [71]Ron Westrum.Technologies and Society-The Shaping of People and Things[M].Wadsworth,1991.
    [1]潘晴燕.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探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8.
    [3]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4]赵俊芳.论大学学术权力[D].长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6.
    [5]张万玉.关于社会诚信问题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6]董玮.巴尔的摩案再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7]侯越.论宽容失败在我国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D].南宁:广西大学,2007
    [8]段立斌.科学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08.
    [9]余艳辉.大学学者学术越轨的反思与改进.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
    [10]于江平.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社会学学院,2003.
    [11]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2]吴善超.当前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13]石玮.试析我国的科研不端行为[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14]史孝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5]刘学坤.现代性视野下大学学术不端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6]黄晓燕.论中国当代科学家的道德责任[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
    [17]朱月晨.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博弈分析[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6.
    [18]杨进军.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5.
    [1]曹南燕,吴寿乾.研究诚信的体制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0).
    [2][美]尼古拉·斯丹尼克(曹南燕译).促进研究诚信:定义、当前的认识和未来方向[J].科技与法律,2009(2).
    [3][美]威廉·A·布兰彼得.美国科学政策的法律和历史基础[J].科学学研究,2005(3)
    [4]李奇.美国大学学术诚信问题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06(5).
    [5]董建龙.各国加强学术诚信管理的举措及其启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1).
    [6]王艳.美国的科研诚信:联邦政府的作用[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1).
    [7]蒯强.法国倡导科研诚信和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措[J].复旦教育论坛,2007(5).
    [8]吴善超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J].中国科技论坛,2007(6)
    [9]曾原.国内外科研信誉管理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8(2).
    [10]袁建湘.科技奖励中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及对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7).
    [11]夏劲,冯斌.学术腐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
    [12]唐振平,徐刚,雷炳炎.学术腐败探源及其防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3]曹南燕.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14]王芳.科研诚信软环境思考[J].科技论坛,2003(6).
    [15]汤曾.浅议学术诚信[J].广西社会科学,2004(3).
    [16]杨方.诚信内涵解析[J].道德与文明,2005(3).
    [17]张晓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1999(3).
    [18]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别与防范[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
    [19]盛华根.论科学活动中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分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
    [20]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二题[J].法学研究,2002(4).
    [21]徐国栋.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1(6).
    [22]刘军宁.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J].领导文萃,2004(7).
    [23]赵晖.官员问责制之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实行[J].长白学刊,2006(2).
    [24]赵晖.我国政府问责的制度性障碍及其消解[J].江苏社会科学,2009(1).
    [25]余三定.新时期学术规范讨论的历史性评述[J].新华文摘,2005(5).
    [26]杨玉圣.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J].社会科学论坛,2005(8).
    [27]王卫芳.论学术道德失范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3(6).
    [28]张之沧.中国的科学界亟待补课[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
    [29]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科学学研究,2002(2).
    [30]曹南燕.大学科研中的诚信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1]刘娟,许为民.加强学生教育道德教育规范研究生的科研行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
    [32]曹南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哲学研究,2000(1).
    [33]王平.同行评议中的制度性越轨行为.自然辩证法通讯[J].2000(4).
    [34]蒋美仕,李玲,杨维.美国联邦政府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政策演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6).
    [35]李真真.转型中的中国科学: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J].科研管理,2004(3).
    [36]张三香,张福增,秦晋芳.论学术环境污染之根治对策[J].晋阳学刊,2003(1).
    [37]方舟子.未来十年的中国科技图景[J].科技潮,2009(11).
    [38]吴寿乾.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及其防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
    [39]朱伯芳.我国应大力加强应用研究[J].新华文摘,2004(20).
    [40]盛华根.论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和分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
    [41]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断与防治[J].大学教育科学,2010(1).
    [42]古德宝,张苗,等.中美学术监督典型机构运行体系的对比及经验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07(8).
    [43]郑少珍.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内涵及其特点[J].求索,2004(2).
    [44]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J].中国软科学,2007(11).
    [45]唐国战.诚信内涵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05(4).
    [46]涂永珍.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J].伦理学研究,2004(3).
    [47]唐贤秋.关于诚信的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5(5).
    [48]蒋旭.我国诚信问题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5(6).
    [49]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落: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
    [50]刘李明,冯云翔.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J].学术交流,2003(7).
    [51]冀春贤.从多维视角看现代诚信的内涵[J].郑州大学学报,2004(1
    [52]杨光飞.“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6).
    [53]朱作言.同行评议与科学自主性[J].中国科学基金,2004(5).
    [54]蒋美仕,唐莉.论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J].中南大学学报,2009(5).
    [55]李红,李强.科学建制化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6).
    [56]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3(4).
    [57]盛华根.论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界定和分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
    [58]卫兴华,焦斌龙.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J].教学与研究,2003(4).
    [59]马佰莲.西方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理论透析[J].文史哲,2002(2).
    [60]刘莘,邓毅:行政法上之诚信原则刍议[J].行政法研究,2002(4).
    [61]蒋劲松.理智的魔鬼或狂妄的天使:科学是否需要监督和制衡[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
    [62]王国崇.对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4(1).
    [63]马佰莲.西方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理论透析[J].文史哲,2002(2).
    [64]常亚平,蒋音播.高校学者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6).
    [65]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科学学研究,2002(1).
    [66]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J].教育与现代化,1993(4).
    [67]师昌绪.是到了该重视基础研究的时候了[J].新华文摘,2005(20).
    [68]张九庆.科研越轨行为的界定与表现形式[J].企业技术开发,2003(2).
    [69]袁建湘.科技奖励中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70]熊万胜.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动因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3).
    [71]田大山.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与道德因素[J].科技导报,2009(7).
    [72]赵万里,邢润川.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分析与对策[J].未来与发展,1993(6).
    [73]刘秋华.科研不端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1).
    [74]卢艳君,金俊岐.科研越轨行为成因的科学社会学解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4).
    [75]施莼,甘辉亮,张阵阵.浅谈科研诚信与科技期刊的责任[J].海军医学杂志2009(2).
    [76]曹南燕.科学活动中的利益冲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77]刘军仪,王晓辉.促进科研诚信:美国科研道德建设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J].2010(5).
    [78]沈海燕,黄奇.自律与他律:科研不端行为的德道和法律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
    [79]陈丽君,王重鸣.中西方关于诚信的诊释及应用的异同与启示[J].哲学研究,2002(8).
    [80]蒋劲松.理智的魔鬼或狂妄的天使:科学是否需要监督和制衡[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
    [81]马向真.科学家越轨行为的多维分析与道德防范[J].学海,2004(6).
    [82]云鹏.学术失范及成因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83]苏青.科技工作者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J].中国科技论坛,2007(6).
    [84]牛忠志.理论研究应该如何为治理科技研究不端作贡献[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85]李正风.再论科学的规范结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5).
    [86]汪俊吴勇.制度框架下科研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9(5).
    [87]姚利民.论学术腐败及其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2002(4).
    [88]孟伟.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应对科研不端行为[J].科技导报,2006(8).
    [89]董建龙任洪波.国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07(4).
    [90]黄军英.国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4).
    [91]蒯强.法国倡导科研诚信和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措[J].复旦教育论坛,2007(5).
    [92]李泽彧.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1998(5).
    [93]张立.中国科研诚信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社科纵横,2008(10).
    [94]田文岳中厚.浅谈科研行为规范的管理[J].中国科学基金,2008(2).
    [95]俞涛.试论科学不端行为的犯罪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96]钱振华,颜锋.科研不端行为纠偏模式初探[J].科学学研究,2009(6).
    [97]黄宇,李战国.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
    [98]微木.请关注科技界的“包工头”现象[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1).
    [99]蒲慕明.大科学与小科学[J].新华文摘,2005(2).
    [100]Sam.Schweber. Physics. Community and the Crisis in Physical Theory [J]. Physics Today,1993(46).
    [101]Juan Migule Campnario.Consolation for the Scientist: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publish papers that are later highly-cited[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1993(4).
    [102]Culliton B J.Dingell V Baltimore[J].Science,1989.
    [103]Mary Frank Fox.Publication Productivity among Scientists:a critical Review[J].Social studies of scidnce,1983(2).
    [104]Friedly J.How Congressional Pressure Shaped the Baltimore Case[J],Science,1996.
    [105]Peter Hall,Rosemary C.R.Taylor.Political Science and Three Institutionalism[J].Political Studies.1996(6).
    [1]邹承鲁,王志珍.质量比数量更重要[N].光明日报,2004-7-9.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李富斌严重剽窃行为的处理公告.科技日报,1993-1-14.
    [3]彼德·A·劳伦斯.学术论文产出的‘政治经济学’[N].科学时报2003-4-3.
    [4]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4-9
    [5]夏澍耘.中国古代诚信源流考[N].光明日报,2002-4-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