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青岛棉业研究(1897~193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888年,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棉纺织工厂,近代民族棉业发展就此揭开序幕。1894年的甲午战争对民族棉业影响深远。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取了大量战争赔款及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棉纺织业从此成为日本在华投资的重点。青岛腹地植棉条件优越,棉货销售市场广阔,但因其为德国势力范围,日人只能通过棉货贸易方式与中国民族资本争夺市场份额,无法将纱厂直接移建于此。德占青岛期间,中日两国棉利之争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德人对青岛及其腹地的利源挖掘具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他们不仅对青岛和胶济铁路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拨付了巨额帝国财政,还在此注入了西方近代社会的文化精神特质,使其成为“模范”的殖民地。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口岸腹地间贸易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德占当局推行了分余润与华商的商贸策略,以求联华制日;在政治领域,德人与山东地方政府达成部分妥协与合作。此举对口岸与腹地间的贸易往来及山东推行近代化事业都有积极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无暇顾及东亚殖民地,日本趁机利用地缘优势和英日同盟关系对德宣战,并很快占据了青岛和胶济铁路,东亚的“德——日——华”三足鼎立关系就此瓦解。一战后期,强势的日本在胶州湾兴建了一批近代化棉纺织企业。德人在口岸及腹地兴建的基础建设为日资棉纺织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构筑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优化,进而获取更大剩余价值,日商除加快棉制品生产外,还在腹地开设货栈,倾销棉纱,积极推广棉种改良工作。面对日商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和突如其来的商机,中国实业精英当仁不让,周学熙、潘复等人多方筹资在青岛、济南等地创建了民族棉纺织工厂。北京政府和山东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鼓励植棉、振兴土纱土布等捍卫利权的措施。青岛及其腹地就此成为中日棉战的新战场。这样,中日棉战范围由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到青岛及其腹地。中日两国在青岛、济南等地的棉制品销售之争推动了山东美棉种植业,棉花商品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
     1923年,中国政府收回了青岛和胶济铁路主权,但大量利权滞留在日人手中,青岛及胶济铁路的优势为中日双方所共有。由于中资企业在资金、技术上处于劣势,青岛棉货利源多半操于日商之手。为挽回利权,中国政府将推广美棉种植、提升原棉价格作为遏制日商获取棉业链条利润的重要手段。1924年后,青岛腹地战乱频仍,自然灾害持续不断,中国政府美棉推广工作遭受挫折,青岛与腹地间的棉货贸易也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和张宗昌祸鲁而大为减退。
     国民政府取建立后,中国棉业受到空前重视。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振兴棉业的政策法律,筹设了棉业统制委员会、中央棉产改进所等专门机构,并在全国发起了棉业合作运动,国家棉业形势明显好转。青岛市长沈鸿烈为了挽回棉业利权,积极进行工商保育工作,在李村、高密、安丘等地附设植棉试验场、分场,以扩人美棉种植区。在政府支持下,青岛华资纱厂顶住众多日资企业的竞争,捍卫了棉业利权,成为近代中国弱势民族资本成功发展的典范。
     在青岛、济南棉纺织业崛起的同时,山东棉花种植业也在韩复榘、张鸿烈等政界人物的积极作为下获得了长足进步。山东棉花种植的崛起首先得益于韩复榘对城乡治安秩序的整饬;其次得益于山东交通、县政及乡村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再次得益于韩氏对构建“独立经济体系”的努力。1930年代,梁漱溟、于鲁溪等人在邹平推行的美棉种植及运销合作事业,是近代中国美棉推广和运销事业的典范。随着邹平模式的推广,山东棉花品质及声誉快速提升。这有力地支持了青岛、济南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青岛、济南华资棉纺织业的进步反过来又刺激和推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兴起,进而形成了以铁路为载体的邹平(种植)——济南(运销)——青岛(纺纱)——潍县(织布)——周村(印染)的棉业链条运转格局。在这一产业链带动下,青岛及其腹地经济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青岛棉业进步及口岸腹地间棉货贸易的推进对山东城乡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一,推广植棉使更多的农民告别旧时田园生活,主动融入到由机器大生产构建的棉业链条中。随着棉业链条的转动,青岛的资本主义经营理念、意识形态开始向腹地逐次渗透。这对推动山东区域近代化是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其二,为提高棉花品质、扩大种植范围,一大批新知识精英从城市回归到乡村,发起了棉业合作运动,这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复兴;其三,各级政府为取缔棉花搀水、搀杂弊病和规范棉花交易市场,采取了诸多干预手段,这有助于增强国家对乡村的重视和建设。
     竞争能促进行业发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外部竞争很快就会丧失活力。与日本棉界持续不断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岛棉业的进步。空前的民族危机和产销困难迫使青岛及其腹地棉业人士积极探求合乎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努力捍卫棉业利权,进而达到了迟滞日本经济渗透的效果。抵制日纱、日布运动是民族资本与日商资本竞争的重要内容。这种运动要最终取得胜利单靠热情不行。提高企业经营理念和创新能力才是民族正确的抉择。
The first modern machine cotton spinning factory was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in1890, which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national cotton and kapok industry in China. The first Sino-Chinese War of1894had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our national cotton and kapok industry. Japan got plenty of war indemnity and the right of investing and building factories in China through "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 and from then on, the cotton and kapok textile industry became one of Japan's key investments in China. Qingdao, with its superior cotton planting and marketing conditions, was an ideal place for cotton and kapok textile industry and attracted Japan greatly. However, Qingdao was in Germany's sphere of influence then, so what Japan could do was to input the cotton and kapok product but could not directly build textile factories there. During Germany's occupation of Qingdao, cotton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as mainly abou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Germany had the overall situ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rategic judgment to excavate Qingdao and its natural resources. Not only did they appropriate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and make detailed plans to aid the construction of Qingdao and the Jiaoji railroad, but also they injected the Western cultural and mental traits into Qingdao, thus turning it into a "model colony". The completion of Jiaoji railroad (1904) greatly promoted the port-hinderland trade exchanges. In the economical domain, German authority tried to ally China to resist Japan by sharing extra profits with Chinese businessmen; In the political domain, German also achieved partial compromise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Shandong local authority, which ha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ort-center trade exchanges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Shandong.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Germany had no time and mind any longer in its far-east colonies. Japan together with its UK alliance declared war to Germany, and then occupied Qingdao by using its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Th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of "Germany-Japan-China" in East Asia disintegrated in light of this. At the end of the war, Japan built one batch of modernizing cotton and kapok textile enterprises in Jiaozhou Bay. The Germany-constructed infrastructure had greatly facilitated the Japanese-invested cotton and kapok textile industry in Qingdao.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industrial chain link and to optimize the industry to gain great surplus value, besides speeding up cotton and kapok production, Japan also opened lots of cotton stores in the hinderland, dumped cotton yarn, and promoted the cotton seed improvement work. Facing the aggressive competition from Japan and the overnight business opportunity, the Chinese industry elites didn't pass on responsibilities, for example, Zhou Xuexi and Pan Fu tried all their best to finance constructing national cotton textile factories in Qingdao, Jinan and many other places. The defensive polices of encouraging cotton planting and boosting local cloth were put in place by Bei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Shandong local authorities. Qingdao and the center in light of this became a new battlefield for China and Japan in cotton and kapok competition. Thus, the cotton war expanded from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o Qingdao and the center. The competition stimulated and impelled cotton and kapok production in Shandong countryside, and improved the cotton-planting commercialization.
     In192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ok back Qingdao and the railroad sovereignty, but the massive economic rights and interests were still detained in Japanese hands. Because the Chinese-invested enterprise were in inferiority in funds and technology,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cotton goods in Qingdao were still held by Japanese businessmen. In order to reclaim the economic rights and interests, Chinese government promoted the planting of American cotton and increased price of raw cotton, as a main method to curb Japanese profits in cotton and kapok industry. After1924, the Qingdao center chaos caused by war and the natural disasters were frequ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uffered the setback in American cotton and kapok promotion. In addition, cotton trade exchanges between Qingdao and the center also greatly decreased due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onflicts and Zhang Zongchang calamity.
     After the Kuomintang took power, China's cotton industry got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issued a series of cotton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and laws and established related agencies to set up their control of the cotton industry, along with launching a cooperative movement, so the cotton industry had a much improved surrounding. Sheng Honglie, the mayor of Qingdao, actively carried ou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ervation work to rescue the cotton industry. With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 the national mill-factories withstood the competition of many Japanese companies, defended the cotton industry and succeeded in national cotton industr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tton-plant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also made the great strides with the support of Han Fuqu and Zhang Honglie. This progress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first, the improvement of law and order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seco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last, Han's efforts to build an independent economy. With the promotion of Zouping mode, Shandong greatly improved cotton quality and reputation, which strongly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extile industry in Qingdao and Jinan and in turn stimulated and promoted progress in the rise of the related manufacturing sectors. In the last, the cotton chain came into being with railway as the carrier, which included Zouping (plant)-Jinan (marketing)-Qingdao (spinning)-Wei County (cloth)-Zhoucun (dyeing). Driven by this industrial chain, economy in Qingdao and the hinterland developed in a sound and smooth w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otton industry and the frequent cotton goods trading between port and center had manifold impact on Shandong rural society. First,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made more farmers quit their old pastoral life, taking the initiative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by the cotton plant industry. With the cotton chain rotation, Qingdao capitalist operational conception and ideology began to penetrate into the interior land,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Second, in order to improve cotton quality and expand the planting areas, a large number of new elites from the cities went back to the countryside and launched a cooperative movement in the cotton industry, and this revival of the rural economy had a positive meaning. Thir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ok plenty efforts to ban watering, adulteration and regulate the cotton market, which helped call for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ompeti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ustry. An industry without external competition will soon lose vitality. With the Competition from Japanese cotton industry, the business continued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cotton industry in Qingdao. Unprecedented national crisis,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difficulties forced the hinterland of Qingdao and the cotton industry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line with their own efforts to defend the cotton industry, thus achieving the hysteretic effect against penetration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But it had to say that the success was with the mistakes, for example, resistance to Japanese yarn and cloth was irrational in some extent. Boycott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business ideas and creativity in order to get the final victory.
引文
①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236、237页。
    ② 黎名郁:《中国棉业问题》,王云五、李圣五主编:《丝业与棉业》,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03-109页。
    ③ 萧立:《中国棉纱问题之研究》,《商学期刊》第6号,1932年,第1、21页。
    ① 中共青岛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历史系编:《胶济铁路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2-113页。
    ②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68-288页。
    ③ 李仁溥:《中国古代纺织史稿》,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277页。
    ④ 汪敬虞:《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黄逸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72、766、775页。
    ⑤ 汪敬虞:《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09-511页。
    ① 杜恂诚:《日本在旧中国的投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页。
    ② 吕伟俊等:《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221、407-413页。
    ③ 吕伟俊:《韩复榘统治下的山东税收》,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7页。
    ④ 胡汶本、秦治新等:《帝国主义与青岛港》,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9、92页。
    ⑤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383-393页。
    ⑥ 林举白:《近代南通土布史》,大丰县大中印刷厂1984年版。
    ⑦ 程莉:《近代实业家周学熙研究》,合肥工业人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198页。
    ⑧ 张生:《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1927-1937)》,南京出版社2001年版,第88-92页。
    ① 路安:《青岛近现代史》,青岛出版社2001年,第151-152页。
    ② 唐致卿:《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章。
    ③ 吴松弟主编:《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山东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54、256、262页。
    ④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4、379页。
    ⑤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
    ① 宋志东:《近代山东商人的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文化》,山东大学2008届博士学位论文,第202、203页。
    ② 周飞:《技术传播体系与社会变迁——1901~1937年山东棉花种植业研究》,山东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第139-144页。
    ③ 胡静:《1923-1937年间日本对山东的经济侵略》,曲阜师范大学2003届硕士学位论文,第8-12页。
    ④ 注:1926年青岛输往日奉的细绒棉、次白棉及红棉共计12520担,1927年为73934担,此后数量锐减,1930年为15029担,到1934年复降至33担,1935年为2880担,1936年为37020担,([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58-60页。)
    ① 陈诗启:《甲午战前中国农村手工棉纺织业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成长》,黄逸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2页。
    ② 从翰香:《关于中国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16页。
    ③ 黄逸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附录,第981-1054页。
    ① 任银睦:《清末民初青岛城市发展与腹地农村社会经济》,陈红民主编:《中华民国史新论(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卷)》,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27、126页。
    ② 徐元基:《大纯纱厂概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编:《近代中国》第14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③ 王明所、范开庆:《近代上海市郊传统织布业的变迁——以南汇棉纺织土布业为例》,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编:《近代中国》第14辑。
    ④ 林刚:《试论列强主导格局下的中国民族企业行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
    ⑤ 董权甫、刘申之:《曹锟家族与天津恒源纺织有限公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内部资料),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版,第96、97页。
    ⑥ 王翔:《近代冀南棉纺织手工业的兑变与延续》,《历史档案》2007年第2期。
    ⑦ 刘晖:《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史学月刊》2008年第7期。
    ① 佳宏伟:《大灾荒与贸易(1867-1931)——以天津口口岸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② 林时民:《从清末的棉纺织业看官督商办制度》,《食货月刊》复刊第11卷,第1期,1981年。
    ③ 刘素芬:《烟台对外贸易分析:1867-1919》,《食货月刊》复刊第12卷,第8期,1982年。
    ④ 旗田巍著、李永炽译:《华北农村看青的边界》,《食货月刊》复刊第6卷,第5期,1976年。
    ⑤ [日]平冈小太郎:《华北棉花问题》,《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9期,1936年。
    ⑥ [日]加藤弥尔:《中国之棉业》,《农商公报》第65期,1919年12月,著译门。
    ① [日]驹井德三:《中国棉花改良之研究》,《农商公报》第72期,1920年,著译门。
    ②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1947年印。
    ③ [日]中村哲著,陈应年、王炎、多田正子译:《东亚近代史理论的再探讨》,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6、、57、85页。
    ④ [美]彭慕兰著,马俊亚译:《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2、94页。
    ⑤ [美]彭慕兰著,史建云译:《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附录。
    ⑥ [美]彭慕兰:《工业化前夕的政治经济与生态:欧洲、中国及全球性关联》,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0、22-24页。
    ① [美]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3、139、140页。
    ② [美]史蒂芬:《合作社之机能组织》,《棉运合作》第1卷第6期。
    ③ [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④ [美]柯文著、杜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0、241页。
    ⑤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反抗——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213页。
    ①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511页。
    ② [美]A.J.艾玛:《胶州湾的获取(1894-189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① 王轶群:《青岛染织行业的历史概况》,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青岛台东印刷厂1989年印制,第142页。
    ① 胡竞良:《关于棉业的史料》,《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21-24页。
    ② 张谦吉:《中国棉花生产概况》,《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101页。
    ③胡竟良:《关于棉业的史料》,《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23页。
    ④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一、二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57、607、657、707页。
    ⑤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三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1、304页。
    ⑥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五卷,中山人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4、236、337、365页。
    ① 张谦吉:《中国棉花生产概况》,《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103、106、107页。
    ② 王善佺:《中棉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第45期,1924年2月,第9-11、13页。
    ③ 严中平:《各国在华棉货之开辟及其争夺(1838-1913)》,吴晗等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12月,第326、327页。
    ④ [美]林达·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203页。
    ⑤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6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⑥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33页。
    ⑦ 陈诗启:《甲午战前中国农村手工棉纺织业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成长》,载黄逸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398页。
    ① Table No.3——Import Trade.Comparative Table of the principal Articles of Import,for the Years 1895 to 1899,China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1——Statistical Series:Nos.3 and 4.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For The Year 1899.Part 1.——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41 ST/35TH Issue,Published by order of the guspeccror gcucctor of customs,p75;p7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27册,第123、125页。
    ② 严中平:《各国在华棉货之开辟及其争夺(1838-1913)》,吴晗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12月,第328页。
    ③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年)》第3卷,第365页。
    ④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年)》第4、5卷,第24、209、286页。
    ⑤ 卜凯:《中国土地利用》,金陵大学经济系1937年版,第17页。
    ⑥ 《上海大关则例》,9a,转引自[美]林达·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第213页。
    ⑦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83、1139页。
    ① 严中平:《各国在华棉货市场之开辟及其争夺(1838-1913年)》,《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12月,第341页。
    ② 李文海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2编,近代工业卷(上),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③ 《工艺局教养局会详筹办织布事宜公文并批》,卷十八,工艺三,第二十五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6辑,甘厚慈辑《北洋公犊类纂》卷十八——卷二十五(光绪三十八年刊本),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第1357页。
    ④ 《天津道详委赴沪试纺棉花拟归工艺局筹办建厂文并批》,卷十八,工艺三,第二十六、二十七页,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6辑,甘厚慈辑《北洋公犊类纂》卷十八——卷二十五(光绪三十八年刊本),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第1359、1360页。
    ⑤ 李文海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2编,近代工业卷(上),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⑥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9页。
    ① 严中平:《各国在华棉货市场之开辟及其争夺(1838~1913年)》,《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12月,第382页。
    ②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270页。
    ③ 严中平:《各国在华棉货市场之开辟及其争夺(1838~1913年)》,《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12月,第382页。
    ④ 德国外交文件,第14卷第1期,第171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0辑;宓汝成编:《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册),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第395、396页。
    ① 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36页。
    ② 杨恺龄辑:《孙慕韩(宝琦)碑传手札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续编第45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第132、133页。
    ③ Sepp Hollweck,Der Chinese Aus Tirol, Verlagsanstalt Athesia GmbH,Bozen,2003, p116.
    ④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总第27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①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45、46页。
    ② 《日报中之青岛焦点谈》,《申报》1918年8月28日。
    ③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46-49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49-51页。
    ②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48-50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档案出版2007年版,第32页。
    ① 青岛市档案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95、17、113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48-50页。
    ③ 《日报中之青岛焦点谈》,《申报》1918年8月28日。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396、397页。
    ⑤ 田龄、王忠春:《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其实施》,《史学月刊》2007年第9期。
    ⑥ [德]艾华慈(F riedbert E wertz)著,雷赞灵译:《圣福若瑟神父语录》,中国河北信德社2003年印,序言第1页。
    ⑦ 《会订青岛设关征税办法》(抄件),青岛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47,目录号1,卷号483,第74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06、5、45-46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35页。
    ③ 《胶澳总督府致德国首相封·毕洛夫的函》,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357、358,395、396页。
    ① 高治枢:《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7-9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12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63、64、66、67页。
    ④ 余逊齐:《山东产业调查记(续)》,《中华实业界》第2卷第10期,1915年,第17页。
    ⑤ 《光绪三十三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6册,台北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⑥ 高治枢:《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3、4页。
    ⑦ 《光绪三十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0册,第169页。
    ①《光绪三十三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6册,第233页。
    ②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54、55页。
    ③高治枢:《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8页。
    ④《光绪二十九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8册,第143页。
    ⑤[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1-13页。
    ⑥高治枢:《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3页。
    ⑦《光绪三十一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2册,第214页。
    ⑧《光绪三十二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4册,第422页。
    ⑨易天爵:《青岛之对外贸易》,《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青岛市工商状况,第91页。
    ⑩《胶澳杂讯》,《大公报》1923年1月25日。
    11丁振璜:《一年来青岛各业之概况》,《实业统计》第1卷第1号,1933年,第1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35页。
    ② [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第21页。
    ③ [美]赫尔曼·费希尔著,[奥]雷立柏译:《奥古斯丁·韩宁镐主教传——一位德国人在华工作53年》斯泰尔(Steyl)1940版,台北圣家会编辑小组编、至洁有限公司2006年印,第156、157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02、145、146页。
    ⑤ 《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致帝国首相的函》,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103页。
    ⑥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722页。
    ⑦ 《光绪三十三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6册,第12页。
    ⑧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75、76页。
    ① 抚瑟:《青岛回顾记》,《大中华杂志》第1卷第4期。
    ② [美]赫尔曼·费希尔著、[奥]雷立柏译:《奥古斯丁·韩宁镐主教传——一位德国人在华工作53年》,第156页。
    ③ 《山东铁路公司菲舍尔致山东巡抚周馥的信》,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73页。
    ④ 杜宝田:《交通部调查胶路委员报告》第43期(1924年刊印),第86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75、76页。
    ⑥ 宓汝成编:《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续编第40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第382、383页。
    ⑦ 袁荣叟:《胶澳志·交通志》,卷6,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61页。
    ⑧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8-183页。
    ⑨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63、64、65页。
    ① 《光绪二十八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6册,第133、134页。
    ② 《光绪二十八年胶海关对外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6册,第133页。
    ③ 《光绪二十七年胶海关对外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1948)》第34册,第125页。
    ④ [日]乙嘱託班:《膠濟鐡道調查報告:總務、經理關係》北支産業調查類書第5編第4號第1號(機秘:以印刷代謄寫),1937年,第163页。
    ⑤ 宓汝成编:《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0辑,第382页。
    ⑥ 《光绪二十七年胶海关对外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4册,125页。
    ⑦ 《光绪二十八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总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6册,第129页。
    ⑧ 《光绪三十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0册,第172页。
    ⑨ 《光绪三十一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2册,第211、210、209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468、469页。
    ② 《光绪三十三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6册,第231-233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32、142、143页。
    ④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国家图书馆2009年版,第565页。
    ⑤ 《论胶济铁路与德国权力之关系》,《东方杂志》第2卷第6期,1905年,第61页。
    ⑥ 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① 赵德三:《在济南公园演讲》,《接管胶济铁路记(上)》,1920年代初刊物,第27页。
    ②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44页。
    ③ [日]山口信雄:《青島戰記》,朝日新聞固合資會社1915年發行,第24頁。
    ④ 芥舟:《德意志之经济》,《大中华杂志》第2卷第6期,1916年6月,第28、29页。
    ⑤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50页。
    ⑥ [日]山口信雄:《青島戰記》,第231页。
    ① 抚瑟:《青岛回顾记》,《大中华杂志》第1卷第4期,1915年4月,第1页,总第795页。
    ② 《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于民事管理致帝国首相的函》,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102页。
    ③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50页。
    ④ 施锡铨:《博弈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
    ⑤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77页。
    ⑥ 《日报中之青岛焦点谈》,《申报》1918年8月28日。
    ⑦ [美]A.J.艾玛:《胶州湾的获取(1894-189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4辑,第65页。
    ⑧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32页。
    ⑨ 《胶州总督府致德国首相封·毕洛夫的函》,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78页。
    ⑩ 《胶州总督府就胶州置民事管理致帝国首相的函》,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101、102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36页。
    ② 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57页。
    Hollweck,Der Chinese Aus Tirol, Verlagsanstalt Athesia GmbH,Bozen,2003,p61-62.
    ④ 《德国公使巴兰德致总署照会》,廉立之、王守中编:《山东教案史料》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243页。
    ⑤ 《滋阳县民众公呈》,廉立之、王守中编:《山东教案史料》,第244、245页。
    Hollweck,Der Chinese Aus Tirol, Verlagsanstalt Athesia GmbH,Bozen,2003,p104-105.
    ⑦ 《总署致法国公使李梅照会》(1888年4月),廉立之、王守中编:《山东教案史料》,第228页。
    Hollweck.Der Chinese Aus Tirol, Verlagsanstalt Athesia GmbH,Bozen,2003,p14-125.
    ⑨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217页。
    ① [德]周华德著、薛保纶译:《天国的拓荒者》,天主教圣言会1996年印行,第121-123页。
    ② [美]赫尔曼·费希尔著、[奥]雷立柏译:《奥古斯丁·韩宁镐主教传——一位德国人在华工作53年》,第187页。
    ③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编著:《中国清代外债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746页。
    ④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大中华杂志》第1卷第4期,1915年4月。
    ⑤ 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515页。
    ⑥ 《山东铁路公司菲舍尔致山东巡抚周馥的信》,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一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73页。
    ⑦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1编,总第65、66、67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13页。
    ②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68页。
    ③ 《山东巡抚周馥致山东铁路总公司菲舍尔的信》,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一—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67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188页。
    ⑤ 《北洋大臣袁等会奏胶搞两处撤退德兵订立善后条款折》(十二月),颜世清、杨毓辉、胡献琳编:《光绪乙巳(三十一)年交涉要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1年影印,第32-36页。
    ①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反抗——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第497页。
    ② 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656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350、396、78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74页。
    ⑤ 《北洋大臣等会奏济南自开商埠先拟开办章程折(正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颜世清、杨毓辉、胡献琳编《光绪乙巳(三十一)年交涉要览》,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印行,第41页。
    ⑥ 天津图书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53页。
    ⑦ 《署东抚胡咨中德会议接修小清河叉路合同请核准施行文》,颜世清、杨毓辉、胡献琳编《光绪乙巳(三十一)年交涉要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第237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36、137页。
    ② 周建候:《提倡改良中国农业意见书》,《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23页。
    ③ 阿里文:《1902-1911年报告》,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09-111页。
    ④ 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l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5页。
    ⑤ 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编:《鲁案中日联合会议纪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1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第30页。
    ⑥ 《光绪二十七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4册,第127页。
    ⑦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76、77页。
    ⑧ 章乃炜译:《美国近五十年制棉业进步略述》,《商务官报》第35册,1909年,第28、29页。
    ① E.Ohlmer:Kiaochow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99, China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1——Statistical Series:Nos.3 and 4.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For The Year 1899.Part 1.——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41ST/35TH Issue, Published by order of the guspeccror gcucctor of customs,p8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27册,第128页。
    ② Chefoo.B.——Special Tables. Table No.1.——Import Trade. Comparative Table of the Principal Articles of Import, for the Years 1891 to 1890:China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1——Statistical Series:Nos.3 and 4.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For The Year 1899.Part 1.——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41ST/35TH Issue, Published by order of the guspeccror gcucctor of customs,p5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1册,第117页.
    ③ 《光绪二十七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4册,第125页。
    ④ Comparative Table of the Principal Articles of Import,1899 to 1905,China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for the 1905,p8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1册,第290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179页。
    ⑥ 《光绪二十八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6册,第131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223页。
    ② Principal Articles imported through the Maritime Customs,1899 to 1908,,China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for the 1908,p14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7册,第304页。
    ③ 《宣统三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57册,第242、243页。
    ④ [日]木村雄平:《山東商工案内餯》青島濟陽路杏城1933年發行,第13頁。
    ⑤ 《中华民国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60册,第237、238页。
    ① 张谦吉:《中国棉花生产概况》,《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据其它资料,1860年时中国已有棉花输出,见《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8-10期合刊,1930年8月,第39页。
    ② 《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8-10期合刊,1930年8月,第39页。
    ③ 《中国棉业之外人观察》,《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1卷第1期,1919年。
    ④ 《调查报告——日本贸易情形》,《商务官报》第24册,1909年,第19、20页。
    ⑤ 张谦吉:《中国棉花生产概况》,《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111、112页。
    ⑥ 《山东棉业之调查》,《农商公报》第12期,1915年,选载门,近闻,第27、28页。
    ① 《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8-10期合刊,1930年8月,第39、40页。
    ② 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丛刊第9种:《近二十年来中日贸易及其主要商品》,商务印书馆1936年发行,第99、111页。
    ③ 张谦吉:《中国棉花生产概况》,《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113、114页。
    ④ 杨志洵:《英国棉工业》,《商务官报》第11册,1909年,第32页。
    ⑤ 严中平:《各国在华棉货市场之开辟及其争夺(1838-1913)》,吴晗等编:《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12月,第370、378页。
    ⑥ 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95-1949))》,第180-182页。
    ⑦ 李文海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近代工业卷(下),第109页。
    ① 《光绪二十八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总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6册,第132页。
    ② 《光绪二十九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8册,第143、144页。
    ③ 译中国公论西报:《棉业之统计》,《商务官报》第25册,1910年,第34、35页。
    ④ 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59~1949)》,对外贸易出版社1986年版,第182、174页。
    ① 曹文麟:《张吝庵(謇)实业文钞》卷一,第九页。
    ② 《弁言》,《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1卷第1期,1919年9月,第1页。
    ③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缓征值百抽十之税并请改存储关栈章程疏》,《光绪政要》,第23卷,第19-21页。
    ④ 《农工商部奏陈历年办理棉业情形并拟现在办法折》,《东方杂志》第4卷第5期,1907年,实业,第84页。
    ⑤ 《调查报告——日本贸易情形》,《商务官报》第24册,1909年,第18-20页。
    ⑥ 《农工商部奏陈历年办理棉业情形并拟现在办法折》,《东方杂志》第4卷第5期,1907年,实业, 第83、84页。
    ① 季君勉:《棉作改良概要》,《农事月刊》第4卷第4号,1925年,第28、29、44页。
    ② 《整理棉业之筹备》,《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1卷第1期,1919年9月,第188、189页。
    ③ 周志俊:《回忆先父周学熙》,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30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页。
    ④ 《中华民国五年通商口岸华洋贸易情形总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 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72册,第24、25页。
    ① 仲均安译述:《山东试种洋棉简法》,上海农学会1897年,第3、4页。
    ②Kiaochow Trade Report,China——Trade Returns,1909,p17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9册,第350页。
    ③ 《本部奏棉花图说编辑成书呈览折》,《商务官报》第24册,公牍,1910年,第4页。
    ④ 《中华民国五年通商口岸华洋贸易情形总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72册,第23、24页。
    ① 陈训昶:《山东之棉业(续前)》,《农商公报》第66期,1920年1月,著译门,第4页。
    ② 《东亚劳埃德报》1912年4月19日,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354页。
    ③ 《青岛商会1913年的报告》,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211页。
    ④ 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95-1949)》,第141、142、144页。
    ⑤ 陈训昶:《山东之棉业(续前)》,《农商公报》第66期,著译门,1920年1月,第7页。
    ⑥ 《列强在华纺织霸权之逐鹿》,《国际贸易周报》第3卷第1号,1932年,第1页。
    ⑦ A G Jones, "An Outline of the aim and History of An Experiment Made in Shantung to Start a Cotton Industry - 1893-1897,Records of The Second Shantung Missionary Conference at Wei-hien,18
    98,Shanghai,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899该文章发表在The Chinese Recorder(Vol.ⅩⅩⅩ,1899) pp.228-231.
    ① Records of the First Shantung Missionary Conference at Ching Chow Fu.1893,p28.
    ② 陶飞亚、刘天路:《基督教会与近代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③ 章乃炜:《近数年之外国贸易》,《商务官报》第26册,1909年,第26页。
    ④ 冯承钧:《世界棉丝茶商务调查》,《商务官报》第33册,1909年,第11页。
    ⑤ 《中外棉纺织业之大势》,《农商公报》第6期,1914年11月,第14、17页。
    ⑥ [日]加藤原弥著、棉业处编译:《中国之棉业》,《农商公报》第54期,1919年1月,著译门,第47页。
    ⑦ 觉僧:《南通农业概谈节要》,《中华实业界》第2卷第8期,1915年,第3页。
    ⑧ 许文泉:《高阳织工参观记》,《中华实业界》第2卷第8期,1915年,第3页。
    ⑨ 《东方杂志》第2卷第11期,1905年,实业,第198页。
    ⑩ 《山东全省实业表》,清宣统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11 《宣统乐陵县乡土志》山东国文报馆,1909年,商务。
    ① 《光绪滋阳县乡土志》,1906年抄本,物产。
    ② 《济南汇报》第29期,“海岱丛谈”,转引自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292页。
    ③ 《山东种植美国木棉之成效》,《东方杂志》第3年第3期,调查第一,中国调查录,1906年,第26页。
    ④ 《农商部批》第1021号,《政府公报》第1931号,1921年7月10日,总第175册,第255-256页。
    ⑤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294、295页。
    ⑥ 济宁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济宁工运史资料——济宁市工运史大事记专辑(1881-1987)》第三辑(内部资料),济宁市第一印刷厂1992年印,第19、21页。
    ⑦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294页。
    ⑧ 《税务处令》,《政府公报》第1535号,1920年5月23日,总第157册,总第253、254页。
    ⑨ 顾毓口:《中国手工业问题》,《县市行政讲习所第八期训练·学术讲演》,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2、2、2)案卷号11,第74页。
    ⑩ 《水力纺线之发明》,《农商公报》第5卷第5期,1918年12月,选载门,近闻,第25页。
    11 《列强在华纺织霸权之逐鹿》,《国际贸易周报》第3卷第1号,1932年,第1页。
    12 译英国财政报:《东亚棉业之竞争》,《商务官报》第28册,1910年,参考资料,第30页。
    13 《光绪三十四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8册,第225、226页。
    ① 译东邦协会会报:《论中国纺织业》,《商务官报》第23册,1910年,参考资料,第28、29、34页。
    ② 《中华民国五年通商口岸华洋贸易情形总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72册,第25、26页。
    ③ [美]朱·弗登博格、[法]让·梯若尔著,黄涛、郭凯等译:《博弈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2页。
    ④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91、92页。
    ⑤ 李文海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近代工业卷(下),第97、96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19、36、87、182、338、403页。
    ② 《光绪三十三年烟台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6册,第223页。
    ① 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59-1949)》,第143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575、655页。
    ③ 《中外棉纺织业之大势》,《农商公报》第6期,1914年,调查门,第14页。
    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2卷,读书·生活·知新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69-376页。
    ⑤ [德]胶督署翻译官谋乐辑:《青岛全书》,青岛印书局1912年版,第209页。
    ⑥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341页。
    ⑦ 《光绪二十九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8册,第148页。
    ⑧ 《光绪三十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0册,第173页。
    ⑨ 《光绪三十二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4册,第421页。
    ⑩ 《光绪三十三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6册,第233页。
    ① [德]胶督署翻译官谋乐辑:《青岛全书》,第209、202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613、695页。
    ③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形》,《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撰述,第16、17页。
    ④ 杜恂诚:《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兼评韦伯(中国的宗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⑤ 汪杨时、赵吟龙:《两年来我国农业状况与救济》,《实业统计》第2卷第5号,1934年10月,第127页。
    ① 《山东种植美国木棉之成效》,《东方杂志》第3年第3期,调查第一,中国调查录,1906年,第27、28页。
    ② 《山东实业谈》,《农商公报》第1期,1914年,选载门·近闻,第5页。另见:《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附录,第11、12页。
    ③ 《光绪三十四年胶州口华洋贸易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48册,第231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24页。
    ① 《宣统二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54册,第268页。
    ② 《山东巡抚孙宝琦奏汇报农林工艺情形折》,《商务官报》第30册,1910年,公牍,第7页。
    ③ 译辽东新报:《山东物产志》,《商务官报》第30册,1910年,参考资料,第31页。
    ④ 庄维民、刘因全:《近代山东通商口岸的贸易经济》,《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2辑,第48页。
    ⑤Kiaochow Trade Report,China.——Trade Returns,1910,p19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52册,第383页。
    ⑥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24页。
    ⑦ 《宣统三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57册,第240页。
    ⑧ 《山东种植美国木棉之成效》,《东方杂志》第3年第3期,调查第一,中国调查录,1906年,第28页。
    ⑨ 余逊齐:《山东产业调查记》,《中华实业界》第2卷第9期,1915年,第6-7页。
    ⑩Kiaochow Trade Report,China——Trade Returns,1913,p39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61册,第510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72页。
    ② 《奖励植棉暨纺织业说》,《东方杂志》第9卷第3号,内外时报,1912年,第26、27页。
    ③ 刘阶平:《山东商业性农作物的研析》,《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4期,1936年7月,第61页。
    ④ 杨熙光:《山东种植美棉之经过与将来》,《中华农学会报》第3卷第10号,1922年7月,第60页。
    ①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70页。
    ② 抚瑟:《青岛回顾记》,《大中华杂志》第1卷第5期,1915年5月,总第1039页。
    ③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70页。
    ① 杜宝田:《交通部调查胶路委员报告》第43期,专件,1924年,第83页。
    ② 谭书奎:《胶济铁路之过去与现在》,《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附录,第18页。
    ③ 杜宝田:《交通部调查胶路委员报告》第43期专件续,1924年,第76页。
    ④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74、75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56页。
    ⑥ 《青岛船坞建设之情况》,《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1,调查,第134页。
    ⑦ 青岛工业调查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28,案卷号65,目录号2。
    ⑧ 潜园:《青岛纺织业之状况与希望》,《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4卷第1期,1923年1月,第29页。
    ⑨ 高枢治:《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3贝。
    ①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75页。
    ② 抚瑟:《青岛回顾记》,《大中华杂志》第1卷第5期,1915年5月,总第1041、1042页。
    ③ 中日联合委员会编:《鲁案中日联合会议纪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1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第30页。
    ④ 杜季均藏:《胶济铁路接收四周年纪念》,1927年,第19页。
    ⑤ 宫子谦:《青岛建筑业的历史沿革》,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四辑)》,第132-133页。
    ⑥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76、77、79页。
    ⑦ 山东交涉署编:《鲁案期内日人各种设施报告册》(1921年5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1039,案卷号381,第7页。
    ⑧ 杜宝田:《交通部调查胶路委员报告》第51期,1924年,第44、45页。
    ① 高枢治:《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撰述,第9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731、730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210、211页。
    ④ 刘阶平:《山东商业性质农作物的研析》,《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4期,1936年7月,第61、62页。
    ⑤ 余逊齐:《山东产业调查记(续)》,《中华实业界》第2卷第10期,1915年,第8页。
    ⑥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144-145页。
    ⑦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80页。
    ⑧ 潜园:《青岛纺织业之状况与希望》,《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4卷第1期,1923年1月,第30页。
    ① [日]中原松雄:《青島の紡織業》,《經濟俱樂部》第10卷第5號,1940年,第5頁。
    ② 潜园:《青岛纺织业之状况与希望》,《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4卷第1期,1923年1月,第30、31页。
    ③ 穆藕初:《试验移植美棉纺纱能力之报告》,《申报》1919年4月10日。*另据资料,到1934年青岛已有大小棉纺织企业15家。见《民国二十三年在华日商纱厂统计》,《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
    ① 《山东之棉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04、128、129页。
    ② 《纺织工业之近况谈》,《大公报》1923年1月18日。
    ③ 黎名郁:《中国棉业问题》,王云五、李圣五主编:《丝业与棉业》,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55、57页。
    ④ 潜园:《青岛纺织业之状况与希望》,《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4卷第1期,1923年1月,29、30页。
    ⑤ [日]滿鐵產業部:《北支那經濟綜觀》,日本評論社1939年版,第125頁。
    ⑥ 庄维民、刘大可:《门本工商与近代山东》,第372页。
    ⑦ 《考察胶济路沿线工商状况之随记》,《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附录,第3、4页。
    ① 谭秉文:《吾国纺织业之危机及其政策》,《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1935年3月31日,撰述,第51、52页。
    ② 参见,《山东潍县之织布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调查,第55-57页。
    ③ 高向杲:《山东棉商应注意得几件事》,《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撰述,第14、15页。
    ④ 《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十九年调查)》,《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第9页。
    ① 高枢治:《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6-7页。
    ② 袁荣叟:《胶澳志·食货志·商业》,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第81页。
    ③ 姜培玉:《山东经贸史略》,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年版,第222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17页。
    ⑤ 潜园:《青岛纺织业之状况与希望》,《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4卷第1期,1923年1月,第32页。
    ⑥ 朱耒:《战后之经济战争与农业政策》,《殖产协会报》第3卷,1920年2月,第4页。
    ⑦[日]驹井德三著、钱穟孙译:《中国棉花改良之研究》,《农商公报》第69期,1920年,著译门,第1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17页。
    ② [日]驹井德三著、钱穟孙译:《中国棉花改良之研究》,《农商公报》第69期,1920年,著译门,第6页。
    ③ [日]驹井德三著、钱穟孙译:《中国棉花改良之研究(续)》,《农商公报》第72期,1920年,著译门,第15页。
    ④ 《民国八年棉产调查报告》,《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1卷第2期,1919年12月,第225页。
    ⑤ 余友林等修、王照青篡,《高密县志》卷七,实业,1935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
    ⑥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27页。
    ⑦ 《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附录,第12页。
    ⑧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2、3页。
    ① 叶德备:《张店棉情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3号第2卷,1931年6月30日,调查,第12页。
    ② [美]彭慕兰:《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③ [日]山崎百治:《支那物產綜覽——實地調查统統計研究》,粟田害店(株式舍社)1942年發行,第98页。
    ④ 田中玉题:《山东之农业概况》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附设山东农业调查会1922年编印,济宁道,第8-9页、第22页、第66页;胶东道,第29、30页。
    ① [日]驹井德三著、钱統孙译:《中国棉花改良之研究》,《农商公报》第72期,1920年,著译门,第13、14页。
    ② 注:十年后的1933年,青岛的日本在华纺织间业会发起设立了山东棉花改良会,9家日资纱厂及和顺泰、瑞丰等六七家日本棉花经销商为基本会员,中资的华新纱厂及复成信等棉花商行也加入其中。次年,该会就从朝鲜购入“金子棉”良种35000斤,以张店为中心,在胶济铁路沿线及高苑、博兴等地推广。此后两年又扩展至临清、高唐、夏津、武城、章丘、高密及沂水等县。1936年,日本外务省又指派其驻济南总领事西田耕一,“具体负责棉花改良事务”,见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392、393页。
    ① 《德还青岛中国如何始可收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1038,案卷号385,第10页。
    ② [日]山口信雄:《青島戰記》,第213頁。
    ③ [美]徐国琦:《中国与犬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第92页。
    ④ [日]山口信雄:《青島戰記》,第213頁。
    ⑤ [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92、122、136、150、151页。
    ⑥ 天津编译中心编:《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0页。
    ⑦ 参见上海市档案馆编:《颜惠庆日记》第二卷,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第69、71页。
    ① 管象复:《改正胶济铁路运率意见书》,1922年7月,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1038,卷案号2287,宗一,第5号3件。
    ② 谭书奎:《胶济铁路之过去与现在》,《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附录,第18页。
    ① 密保高桥藏相提倡中日经济同盟案之内容由(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馆藏档案:馆藏号03-18-026-03-001,全宗:北洋征服外交部,宗:中日日商务,册:日人高桥藏相提倡中日经济同盟案,第4-8页。
    ② 逊之:《中日贸易之观察》,《商业月报》第14卷第10号,1934年10月,第5页。
    ③ 受百:《外商来华设厂问题》,《商业月报》第1卷第4号,1921年4月,第1页。
    ①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93页。
    ② 《华盛顿会议解中决山东悬案条约》,督办鲁案善后事宜公署秘书处编:《鲁案善后月报特刊》,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编第31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印行,3、4页。
    ③ 中共青岛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组、山东大学历史系:《胶济铁路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1页。
    ④ 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编:《鲁案中日联合会议纪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编第31辑,第14页。
    ⑤ 袁荣叟:《胶澳志·沿革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141、124、125、132、138页。
    ⑥ 《日本对二十一条之绝对态度》,《大公报》1923年1月27日
    ① [美]戴维·阿古什著,董天民译:《费孝通传》,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页。
    ② 《青岛日本设警察交涉之经过》,《大公报》1923年1月27日。
    ③ 《日使催询我国在青岛负责人》,《大公报》1923年1月29日。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56页。
    ① 《胶澳杂讯》,《大公报》1923年1月25日。
    ② 杜宝田:《交通部调查胶路委员报告》第43期,1924年,专件,第58页。
    ③ 《胶济路黑幕重重》,《大公报》1923年1月29日。
    ④ 《胶济路完全收回之近闻》,《大公报》1923年2月4日。
    ⑤ 《胶济路局长行将更换》,《大公报》1923年2月4日。
    ① 《胶济路现状之报告》,《大公报》1923年4月3日。
    ② 杜季均藏:《胶济铁路接收四周年纪念》,1927年,第61、62页。
    ③ 《胶澳杂讯》,《人公报》1923年1月25日。
    ④ 又铭:《青岛劳动概况》(1924年6月),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37页。
    ⑤ 杜季均藏:《胶济铁路接收四周年纪念》,1927年,第43页。
    ⑥ 《胶澳电气公司之内部争执》,《大公报》1923年1月1日。
    ① 《风雪中济南公园之国民大会》,《大公报》1923年1月16日。
    ② 《青岛接受后之暗潮》,《大公报》1923年1月6日。
    ③ 劳乃宣:《青岛尊孔文社建藏书楼记》,桐乡卢氏校刻:《桐乡劳先生(乃宣)遗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6辑,文海出版社印行。
    ④ 张华腾:《试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兼论北洋集团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史学集刊》2007年第6期。
    ⑤ 邓正来、[美]杰弗里·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页。
    ⑥ 袁荣叟:《胶澳志·序言》,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总第1页。
    ① 《胶济铁路最近之运输概况》,《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青岛市工商概况,第85页。
    ② 《中华民国六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9)》第76册,第512页。
    ③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纺织品公司棉布商业史组编:《上海市棉布商业》,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9页。
    ④ 之一:《论推广植棉为补救中国棉业第一要策》,《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5卷第2期,1924年6月,第2、3页。
    ⑤ [日]加藤原弥:《中国之棉业》,《农商公报》第54期,1919年,著译门,第42、43页。
    ①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② 《山东棉业之调查》,《农商公报》第12期,1915年,选载门,近闻,第29页。
    ③ 叶舜如:《述山东之纺织业》,《商业月报》第17卷第3号,1937年3月,第1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01页。
    ⑤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第5页。
    ⑥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160页。
    ⑦ 《全国棉纺厂调查报告》,《棉业月刊》第1期第4卷,1937年4月,第599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37-349、345页。
    ② 何炳贤:《大学丛书——中国的国际贸易》(下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26页。
    ③ 交通部姻台港务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59-1949)》,第182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199-211、301、302、324
    ① 注:鲁丰纱厂本计划在济南和临清两处建厂,但因“军事发生,省垣戒严,建筑计划致碍进行。(《鲁丰纱厂兴筑》,《农商公报》第25期,1916年,选载门,近闻,第33页。)
    ①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山东工商报告》,1931年,第10-12页;《本厅调查济南鲁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姓名、股数表暨整理股东领息换票办法》,《山东实业公报》第11期,1932年,特载,第1页。
    ② 谭志清:《我所知道的靳云鹏和靳云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内部发行),文史资料出版社1963年版,第238页。
    ③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山东工商报告》,1931年,第13-31页。
    ④ 《调查潍县昌乐益都临淄周村织机数目及经济状况报告》,《山东实业公报》第4期,1931年,调查,第3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24页。
    ① 《调查潍县昌乐益都临淄周村织机数目及经济状况报告》,《山东实业公报》第4期,1931年,调查,第1、2页。
    ② 《山东潍县之织布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31口,调查,第64、67-70 页。
    ①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5册,第715、716页。
    ② 之一:《论我国纺织公司今后宜兼纺细纱》,《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2卷第3期,1921年5月,第9页。
    ③ 《纺织工业之近况谈》,《大公报》1923年1月18日。
    ④ 朱煦昌:《美国棉业报告》,《农商公报》第131期,1925年,报告,第18页。
    ⑤ 江沛、王先明主编:《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182页。
    ⑥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1947年印,第1、4页。
    ⑦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223页。
    ⑧ 《改良推广全国棉作计划书》,《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2卷第4期,1921年9月,第1、7页。
    ⑨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1921,p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9)》第90册,第30页。
    ① 安维润:《蒲台县美棉产销合作社联合会预备会祥记》,《山东合作》第4卷第1、2期合刊,1935年8月,论述,第25页。
    ② 周建候:《提倡改良中国农业意见书》,《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21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209页。
    ④ 《山东农事试验场成绩报告》,《农商公报》第12期,1915年,报告门,特别报告,第30页。
    ⑤ 陈训昶:《山东之棉业》,《农商公报》第64期,1919年,著译门,第5页。
    ⑥ 《山东棉业之调查》,《农商公报》第12期,1915年,选载门,近闻,第28页。
    ⑦ 《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附录,第11页。
    ⑧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1页。
    ⑨ 杨熙光:《山东种植美棉之经过与将来》,《中华农学会报》第3卷第10号,1922年,专载,第60-62页。
    ⑩ 安维润:《蒲台县美棉产销合作社联合会预备会祥记》,《山东合作》第4卷第1、2期合刊,1935年8月,论述,第25页。
    ①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1页。
    ② 《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附录,第11页。
    ③ 叶德备:《胶济铁路沿线棉业调查报告》,《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调查,第1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209页。
    ⑤ 田中玉题:《山东之农业概况》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附设山东农业调查会1922年编印,济南道,第1、6、60、64、75、78页。
    ⑥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形》,《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月,撰述,第16页。
    ⑦ 《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附录,第11、12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28页。
    ② 《鲁北十县农业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公报》第13期,1930年1月,调查,第22页。
    ③ 刘阶平:《山东商业性农作物的研析》,《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4期,1936年7月,第61页。
    ④ 之一:《论推广植棉为补救中国棉业第一要策》,《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5卷第2期,1924年,第5、6页。
    ⑤ 《最近五年中国棉产统计》,《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8卷第3期,1930年,第6页。
    ⑥ 陈训昶:《山东之棉业》,《农商公报》第64期,1919年,著译门,第4、5页。
    ① 陈训昶:《山东之棉业》,《农商公报》第66期,1920年1月,著译门,第1-4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28、337页。
    ② 杜季均藏:《胶济铁路接收四周年纪念》,1927年,第76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24、357页。
    ④ 封慕孚:《最新改良棉种捷法》,《殖产协会报》第5期,1922年5月,学艺,第10、11页。
    ⑤ 王养光:《今后之棉作试验场》,《中华农学会报》第44期,1923年9月,杂篡,第50页。
    ⑥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形》,《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16页。
    ⑦ 《济南商业将不可收拾》,《申报》1928年9月5日。
    ⑧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形》,《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16页。
    ① 赵煊:《贵农主义》,《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16、19页。
    ② 陈秀朋:《救国之本在农业》,《农事月刊》第4卷第3号,1925年。
    ③ [美]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328页。
    ④ [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11页。
    ⑤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621页。
    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⑦ 赵亲:《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工人运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论文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65页。
    ⑧ 姜培玉:《山东经贸史略》,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
    ⑨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启动与抉择》第2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1页。
    ① 本书编写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4版,第103页。
    ② 《中国棉纺工业及其营业状况》,《大中华杂志》第2卷第6期,1916年6月,选报,第13页,总第1507页。
    ③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6、79、75、123页。
    ④ 董权甫、刘申之:《曹锟家族与天津恒源纺织有限公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内部资料),第94页。
    ⑤ 翁长钟:《中国自产之染料》,《中华实业界》第3卷第4期,1916年,第4页。
    ① 朱耒:《战后之经济战争与农业政策》,《殖产协会报》第3卷,1920年2月,第2页。
    ②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270页。
    ③ 青岛市工商联史料组:《青岛金融业史略》,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25、26页。
    ④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第25、26、29、31页。
    ⑤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402、417页。
    ① [日]木村雄平:《山東商工案内錄》青島濟陽路杏城1933年發行,第43、16頁。
    ② [日]松崎雄二郎:《青岛島組合要覽》青島日本商工會議所编1942年印,第189頁。
    ③谭秉文:《吾国纺织业之危机及其政策》,《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1日,撰述,第52、53页。
    ④李文海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近代工业卷(下),第127页。
    ⑤松崎雄二郎:《青島組合要覽》第189頁。
    ① 董权甫、刘申之:《曹锟家族与天津恒源纺织有限公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内部资料),第96页。
    ② [日]中村哲:《东亚近代史理论的再探讨》,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8页。
    ③ 宜:《民国八年上半年棉纱贸易情形》,《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1期,1919年9月,第195页。
    ④ 《震寰纱厂遭受帝国主义掠夺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内部发行)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版,第76页。
    ⑤ 黄师让:《裕大华企业四十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第10、11页。
    ⑥ 董权甫、刘申之:《曹锟家族与天津恒源纺织有限公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第85页。
    ⑦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217页。
    ⑧ 《纺织工业之近况谈》,《大公报》1923年1月18日。
    ⑨ 《列强在华纺织霸权之逐鹿》,《国际贸易周报》第3卷第1号,1932年7月,第1页。
    ⑩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309、310页。
    11 宜:《民国八年上半年棉纱贸易情形》,《华商纱厂联会季刊》第1期,1919年9月,第194、195页。
    12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296页。
    ①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第9页。
    ② 《山东重要城镇成立商号年份统计表》、《山东重要城镇成立工厂年份统计表》,《山东工商报告》,山东省政府实业厅1931年编印。
    ③ 《战后之贸易与国际经济战》,《大中华杂志》第2卷第6期,1916年6月,总第1327~1328,1332~1333页。
    ④ 《青岛政治经济情况》,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38页。
    ① 仲琅:《欧战期间乘机发展实业问题》,《大中华杂志》第2卷第11期,1916年11月,总第2557页。
    ② 刘寿生、刘梅生:《震寰纱厂遭受帝国主义掠夺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版,第76页。
    ③ 高枢治:《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9页。
    ④ 陶祖侃:《财政问题》,《人中华杂志》第2卷第7期,1916年7月,总第1598、1599页。
    ① 叶:《过渡时代之实业政策》,《大中华杂志》第1卷第11期,1915年11月,总第2240、2238页。
    ② 谷永清、张海林:《试论张謇政治转型时期的“新思维”》,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2期,第73页。
    ③ Tai Ping Heng, "The Christian Church and Rural Reconstruction",The Chinese Recorder 1921,p701.
    ④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人民在政治上摆脱了日本人的束缚”,经济上“解脱了日本人的垄断,但又增加了英美帝国主义经济的侵入。……市场上形成了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霸局面。”见,张凌云整理:《解放前的青岛五金商业》,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第119页。
    ⑤ 顾峤若:《华西棉业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调查,第10页。
    ⑥ 《民元以来煤油入口值量统计》,《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工商业统计,第12页。
    ① 高枢治:《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3页。
    ② 沈鸿烈:《本会成立日沈市长演说词》,《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本会会务,第34页。
    ③ 张鸿烈:《山东一年来之交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撰述,第6页。
    ④ [缅]昂山素姬:《自由、发展与人的价值》,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85页。
    ① 《列强在华纺织霸权之逐鹿》,《国际贸易周报》第3卷第1号,1932年,第1-3页。
    ② 何炳贤:《人学丛书——中国的国际贸易》(下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784页。
    ③ 张士元:《改良山东棉种方法谈》,《山东农矿公报》第15期,1930年3月,附录,第1页。
    ① 《十九年棉纺业之经过状况》,《商业月报》第11卷第3号,1931年3月,第1页。
    ② 赵镜元:《一九二九年美国与东亚贸易概观》,《商业杂志》第5卷第5号,1930年5月,第7页。
    ③ 徐仲迪:《我国棉花产销合作事业的重要性》,《棉运合作——发刊号》,1936年,第4页。
    ④ 胡又新:《棉价起伏之因素》,《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5页。
    ① [日]梨本祐平:《北支の農經濟》,白楊社1939年版,第173頁。
    ② 逊之:《中美贸易之观察下》,《商业月报》第14卷第4号,1934年4月,第4页
    ③ 邹秉文:《过去一年间中国农产物之输出入》,《中华农学会报》第84期,1931年,第45、43、48页。
    ① 胡又新:《棉价起伏之因素》,《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3、4页。
    ② 《二十三年度对外贸易总结》,《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28页。
    ③ 胡又新:《棉价起伏之因素》,《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3-6页。
    ① 黎名郁:《中国棉业问题》,《东方杂志》第28卷第18号,1931年,第36页。
    ② 受百:《救济纺织业刍议》,《商业月报》第14卷第5号,1934年5月,第1页。
    ③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19页。
    ④ 胡又新:《棉价起伏之因素》,《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6页。
    ⑤ 《洛夫博士来济指导农棉各场及讲演纪录》,《山东实业公报》第16期,1932年10月,专载,第1页。
    ⑥ 逊之:《中日贸易之观察》,《商业月报》第14卷第10号,1934年10月,第3页。
    ① 《日本在华贸易机关之调查》,《贸易周报》第1卷第21号,1931年11月,第161~165页。另见:《贸易周报》第1卷第24号,1931年12月,第185页。
    ② 《日本辅助发展对华贸易之金融机关》,《贸易周报》第1卷第24号,1931年12月,第161-165贝。
    ①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24、26、27页。
    ② 《中国在世界市场之地位及所以自处之道》,《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4期,1930年12月,撰述,第1页。
    ③ 《世界各国纱锭织机统计与人口之比例表》,《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85页。
    ④ 《洛夫博士来济指导农棉各场及讲演纪录》,《山东实业公报》第16期,1932年10月,专载,第10页。
    ⑤ 《山东棉业之改良推广意见书》,《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附录,第13-16页。
    ① 《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成立纪》,《银行周报》第18卷第41期,1934年,第11、12页。
    ②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14、116、117页。
    ③ 《财政部统税局暂定棉纱统税办法》,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47,目录号1,案卷号825号。
    ④ 《山东实业公报》第16期,训令,第3页,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敌伪资料-5-192。
    ⑤ 甘祠森:《述美国棉业在世界之地位》,《商业月报》第14卷第12号,1934年12月,第4页。
    ① 本会统计室:《全国棉纺织厂调查报告》,《棉业月刊》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第581页;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注:关于中央棉业统制委员会成立的时间,《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治委员会工作报告及事业进行步骤》的资料显示10月15日,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6),第50页。
    ②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6页。
    ③ [日]加滕原弥著、棉业处编译:《中国之棉业(续前)》,《农商公报》第65期,1919年12月,著译门,第16页。
    ④ 汪杨时、赵吟龙:《两年来我国农业状况与救济》,《实业统计》第2卷第5号,1934年10月,第117页。
    ① 《棉花搀水搀杂之弊害及其检验方法》,《棉运合作》第1卷第6期,1936年6月,第6、7页。
    ②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呈》第314号,《山东实业公报》第4期,1931年11月,呈文,第37页。
    ③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总报告》(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专刊第1种),1935年,弁言(叶元鼎),第2页。
    ④ 顾树华:《改进棉花检验之刍议》,《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撰述,第83页。
    ①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总报告》,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专刊第1种,1935年,序文(刘维炽),第1页。
    ②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仪》,《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15、116页。
    ③ 《取缔棉花搀水搀杂暂行条例》,《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3期,1935年,第22、23页。
    ① 《中央及豫省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于郑州设查验专员》,《棉业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3月,第456、457页。
    ② [日]姬野德一編:《最新對華經濟資料》第4輯,東京日支問題研究會刊1937年印,第96、243頁
    ① 巫茂材:《赴山东邹平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举行棉花分级之经过》,《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附载,第(i)1页。
    ②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16页。
    ③ 巫茂材:《赴山东邹平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举行棉花分级之经过》,《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附载,第(i)4页。
    ④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10页。
    ⑤ 吴文伟译:《日商纱厂在华活跃状况》,《棉业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3月,第362页。
    ⑥ 方铭竹译:《信用合作社概论》,《乡村建设半月刊》第5卷第20期,1936年6月,译述,第1页。
    ⑦ 汪警石:《我国棉花近年生产运销之状况》,《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5期,1937年5月,第117页。
    ① 黎名郁:《中国棉业问题》,王云五、李圣五主编:《丝业与棉业》,第101、106、109页。
    ② [日]乙嘱託班:《北支農業·合作社調查報告(續):河北、山東出張報告》北支·產業調查類書第2编第1卷續(耭横秘:以印刷代謄寫),1937年,第27頁。
    ③ [日]小岛精一:《華北經濟讀本(新版)》,1939年,第192页。
    ④ 吴华宝:《运销合作之四大要点》,《棉运合作——创刊号》,1936年1月,第17页。
    ⑤ 邹秉文:《我们的责任:在陕西棉产改进所谈话》,《棉运合作——创刊号》,1936年1月,第20页。
    ⑥ 叔雍:《合作社的业务人才》,《棉运合作》第1卷第6期,1936年6月,第1页。
    ⑦ 《各机关合组中国合作年鉴编撰委员会》,《棉运合作》第1卷第6期,1936年6月,第3页。
    ⑧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239页。
    ① 张由良:《河南棉产改进所棉业经济股民国二十四年份工作报告》,《棉运合作》第1卷第8期,1936年8月,第21、25页。
    ② 《邯郸棉讯》,《棉运合作——创刊号》第1卷第1期,1936年1月,第2页。
    ③ 《陕棉改进所联合小学教师推进棉业教育》,《棉运合作》第1卷第6期,1936年6月,第9页。
    ④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5、3、4页。
    ⑤ 《我国棉作改良后外棉在华销路将绝迹》,《中国实业》第1卷第8期,1935年8月,第1573(21)页。
    ⑥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32页。
    ① 逊之:《中日贸易之观察(三)》,《商业月报》第14卷第10号,1934年10月,第6、66、67页。
    ② 马资固:《棉花运销合作社销售问题之研究》,《乡村建设》第6卷第16期,1937年5月1日,第1页。
    ③ 《1934-1935年一季世界纺用棉花供给统计》,《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83页。
    ①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28、29、35页。
    ② 蒋叔雍:《产销合作与农产改进》,《棉运合作》第1卷第3期,1936年3月,第11、12页。
    ① 叔雍:《合作教育》,《棉运合作》第1卷第7期,1936年7月,第1页。
    ② 叔雍:《谈谈领袖操纵》,《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1页。
    ③ [美]史蒂芬:《合作社之机能组织》,《棉运合作》第1卷第6期,1936年6月,第2、4页。
    ④ 叔雍:《合作社的业务人才》,《棉运合作》第1卷第6期,1936年6月,第1页。
    ⑤ 朱富藻:《一年来陕西颌阳区棉花产销合作社之工作经过》,《棉运合作——创刊号》,1936年1月,第26页。
    ① 叔雍:《目前我们要做的工作》,《棉运合作》第1卷第3期,1936年3月,第1页。
    ② 朱富藻:《一年来陕西颌阳区棉花产销合作社之工作经过》,《棉运合作——创刊号》,1936年1月,第26页。
    ③ 陈则中:《中国棉产之概况》,《中华实业界》第3卷第1册,1916年,第2、3页。
    ④ 张谦吉:《中国棉花生产概况》,《殖产协会报》第1卷,1917年,第108-111页。
    ⑤ 舜如:《浙省棉产之观察》,《商业月报》第14卷第10号,1934年10月,第1页。
    ⑥ 秦心农:《提倡国货与振兴棉业》,《商业杂志》第4卷第1号,1929年1月,第6页。
    ⑦ 汪杨时、赵吟龙:《两年来我国农业状况与救济》,《实业公报》第1卷第5号,1934年,第128、129页。
    ① 《中国棉产改进统计会议提案摘录》,《山东农矿厅报告》第2卷第6期,附录,第8、9页。
    ① 《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沿革及现状》,《中国实业》第1卷第1期,1935年,第157、158页。
    ② 《实业部直辖棉业试验场组织条例》.《山东实业公报》第15期,1932年,中央法规,第3]
    ③ 汪杨时、赵吟龙:《两年来我国农业状况与救济》,《实业公报》第1卷第5号,1934年,第128页。
    ④ 刘澍霖:《参加中央冬季作物讨论会及棉作讨论会中华棉产改进会年会报告》,《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69、73页。
    ⑤ 吴振钟:《防治棉蚜之研究》,《棉业月刊》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第502页。
    ① 孙恩磨:《发刊辞》,《棉运合作——创刊号》第1卷第1期,1936年1月,第1页。
    ② 吴振钟:《防治棉蚜之研究》,《棉业月刊》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第501页。
    ③ 吴福桢:《中国棉虫之分布及民国二十三年棉虫发生情形》,《中国实业》第1卷第8期,1935年8月,第1502(2)-1503(3)页。
    ④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15页。
    ① 《中央棉产改进所棉业经济系民国二十四年工作概况》,《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12-16页。
    ② 刘仲廉:《我国经济建设鸟瞰》,《商业月报》第17卷第7号,1937年7月,另见,《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成立纪》,《银行周报》第18卷第41期,1934年,第12页。
    ③ 《棉花输出交易国别价格表》,《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8、9、10期合刊,1930年,撰述,第40页。
    ④ 《山东棉业之改良推广意见书》,《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附录,第14页。
    ⑤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2、3页。
    ⑥ 汪警石:《我国棉花近年生产运销之状况》,《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5期,1937年5月,第103页。
    ① 君铮:《农谚(种棉)》,《乡民教育》第2卷第12期,1935年6月。
    ② 张小农:《棉花救国》,《乡民旬刊》第1卷第6期,1934年1月,读者园地。
    ① 陶镕成:《中国纺织工业的危机及其生产部门的对策》,《中国实业》第2卷第1期,1936年1月,2422页。
    ① 王凯:《十九年来中国工商实业的回顾》,《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4期,1930年12月,撰述,第7页。
    ② 陶镕成:《中国纺织工业的危机及其生产部门的对策》,《中国实业》第2卷第1期,1936年1月,第2423页。
    ③ 何炳贤:《人学从书——中国的国际贸易》(下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767、784页。
    ④ 《上海市政府为丝光棉业同业公会请救济棉织业案致国民政府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版,第1页。
    ① 《国民党中执委秘书处为湖北省执委会呈武昌各纱厂日货倾销造成生产过剩暨救济办法致实业部函》,《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6),第11页。
    ② 《银行界放款救济纱业》,《银行周报》第17卷第20期,1933年,国内要闻,第7页。
    ③ 《棉麦借款续志》,《银行周报》第17卷第24期,1933年,国内要闻,第1、2页。
    ④ 陶镕成:《中国纺织工业的危机及其生产部门的对策》,《中国实业》第2卷第1期,1936年1月,第2423、2429页。
    ⑤ 荣德生、穆藕初:《改良国际税法之舆论》,《申报》1918年12月1日。
    ⑥ 李炳郁:《中国关税自主与棉业之关系》,《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6卷第2期,1925年,第13、15页。
    ⑦ 黎名郁:《中国棉业问题》,王云五、李圣五主编:《丝业与棉业》,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60页。
    ① 陈国栋:《中国纺织工业衰落之面面观》,《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6卷第3期,1925年,第16页。
    ② 雷锡璋:《中国纱厂之过去现在与将来》,《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7卷第3期,1928年,第3页。
    ③ 文松:《近代中国海关洋员述略——以五任总税务司为主》,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227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9页。
    ⑤ 《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66页。
    ⑥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19页。
    ⑦ [日]中村哲著,陈应年、王炎、多田正子译:《东亚近代史理论的再探讨》,第59页。
    ⑧ [美]费正清著、张沛、张源、顾思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354页。
    ⑨ [日]田邊勝正:《支那の農業經濟》,經濟全書,16,日本評論社,1942年,第106頁。
    ① 汪警石:《我国棉花近年生产运销之状况》,《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5期,1935年5月,第117页。
    ② 《去年全国对外贸易概况》,《银行周报》第20卷第4期,1936年1月,国内要闻,第3-5页。
    ③ 胡又新:《棉价起伏之因素》,《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5页。
    ④ 《花旗银行档案》第434卷,第54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461页。
    ⑤ 《花旗银行档案》第435卷,第66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第462页。
    ⑥ 丁振璜:《一年来青岛各业之概况》,《实业统计》第1卷第1号,19331年4月,第2页。
    ⑦ 蒋迪先:《民国二十四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19页。
    ⑧ 吴文伟译:《日商纱厂在华活跃状况》,《棉业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3月,第362页。
    ⑨ 《花旗银行档案》第439卷,第45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第469页。
    ⑩ 胡又新:《棉价起伏之因素》,《棉运合作》第1卷第5期,1936年5月,第5页。
    ① [日]姬野德一编:《最新對華經濟資料》第4辑,第92頁。
    ②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07页。
    ③ 钱昌照:《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始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内部发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6-28页。
    ④ [日]田邊腾正:《支那の農業經濟》,經濟全書(16),第241、242頁。
    ⑤ 《蒋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国内农业新,第103页。
    ⑥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之意义及其实施》,《银行周报》第20卷第29期,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专号,第3页。
    ① 彭家礼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总述》,《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8月,第8、9、19、20页。
    ② 林森:《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8月,第24页。
    ③ 孙啸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之农村经济问题》,《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6期,1936年9月,第15、26页。
    ④ 逊之:《中日贸易之观察(三)》,《商业月报》第14卷第10号,1934年10月,第5页。
    ① 蒋迪先:《二十三年及二十二年全年全国进出口棉货统计》,《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69、77页。
    ② 吴文伟译:《日商纱厂在华活跃状况》,《棉业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3月,第345页。
    ③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23、29-31页。
    ④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07页。
    ⑤ [日]小岛精一:《華北經濟讀本(新版)》,東京千倉書房,1939年,第99页。
    ⑥ 《沪中日纱厂买进国棉数量益增》,《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54页
    ⑦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31页。
    ⑧ 吴鼎昌题:《民国廿五年全国实业概况》,实业部统计处1937年编印,第4、7页
    ⑨ 《二十三年及二十二年全年全国进出口棉货统计》,《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80页。
    ①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24、26页。
    ② [日]姬野德一编:《最新封華經濟资料》第4辑,第12頁。
    ③ 蒋迪先:《二十三年及二十二年全年全国进出口棉货统计》,《棉业》第1卷第6期,1937年4月,第71页。
    ④ 吴文伟译:《日商纱厂在华活跃状况》,《棉业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3月,第345页。
    ⑤ 忻平:《从上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17、318页。
    ⑥ [日]平冈小太郎:《华北棉花问题》,《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9期,1936年12月,第207、208页。
    ⑦ 青应飞:《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心问题》,《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6期,1936年9月,第28页。
    ① 江国熙:《统制中国棉业刍议》,《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7期,1937年7月,第131、132页。
    ② [美]费正清著、张沛、张源、顾思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349~350、353页。
    ③ 张衍学:《在沈鸿烈身边十一年》,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沈鸿烈生平轶事》,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3页。
    ① 张万里:《沈鸿烈及东北海军纪略》,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沈鸿烈生平轶事》,第54、55页.
    ② 王第荣:《沈鸿烈辞职与青岛各界的挽留》,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沈鸿烈生平轶事》,第110-112页。
    ③ 陈四益:《方正的滑稽》,《领导文萃》2010年第4期。
    ④ 王超凡:《沈鸿烈与青岛民族工商业》,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沈鸿烈生平轶事》,第104页。
    ⑤ 青岛档案馆海关资料62号28-30页印本,青岛市档案馆:《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92页。
    ⑥ 《沈市长召集中学校长会议之演词》,《青岛教育》第1卷第1期,1933年5月1日,第5页。
    ① 王第荣:《沈鸿烈的市政建设规划》,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沈鸿烈生平轶事》,第93、95页.
    ② 《教育部视察专员郭有守先生来青视察各校经过》,《青岛教育》第1卷第7期,1933年12月,第1页。
    ③ 《社会局储局长与沧口乡劳谈话》,《青岛市乡村建设月刊》第1卷第2期,1932年,第148、149页。
    ④ 《教育局雷局长与李村区乡劳谈话》,《青岛市乡村建设月刊》第1卷第2期,1932年,第149页。
    ⑤ 《公安局戚秘书询问前后韩家村乡老谈话》,《青岛市乡村建设月刊》第1卷第2期,1932年,第150、151页。
    ⑥ 《工部局邢局长与九水区乡老谈话》,《青岛市乡村建设月刊》第1卷第2期,1932年,第第153页。
    ⑦ 《市长召集各乡区办事处职员训话纪录》,《乡村建设月刊》第1卷第1期,1932年,第4页。
    ⑧ 杨元中:《“国士”沈鸿烈先生》,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沈鸿烈生平轶事》,第67页。
    ⑨ 赵琪:1925年7月~1929年4月任青岛商埠总办,1938年1月~1943年4月任青岛维持会会长、市长。
    ① 丁振璜:《二十年度青岛输出贸易的概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23-26期合刊,1932年6月1日,第12页。
    ② 龙和:《二十二年青岛各业之概况》,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编:《实业统计》第2卷第2号,1937年2月,第161页。
    ③ 《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撰述,第4、5页。
    ④ 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市工商业概览》,1932年7月,绪论,第1、2页。
    ⑤ 上海银行调查处:《近三年来我国重要商埠之内国贸易——青岛(1)》,《银行周报》第20卷第2期,1936年1月,第19、20页。
    ⑥ 《民国二十四年海关中外贸易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118册,第345页。
    ⑦ 《民国二十五年中外贸易概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120册,第397页。
    ⑧ 上海银行调查处:《近三年来我国重要商埠之内国贸易—青岛(2)》,《银行周报》第20卷第3期,1936年1月,本期要目,第20、21页。
    ① 《外人在华商业投资概观》,《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撰述,第68、69页。
    ② 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市工商业概览》,1932年刊印,绪论,第1、2页。
    ③ 龙和:《青岛之棉纱、花生、货币近报》,《实业统计》第4卷第1号,1936年,第99页。
    ④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63-66、27页。
    ① 《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1期第1号,1933年12月31日,撰述,第6、7页。
    ② 《青岛市钱业最近三年营业状况》,《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83页。
    ③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431页。
    ④ 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编:《实业统计》第2卷第2号,1934年,第163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62、376页。
    ① 《山东工商报告》,山东省实业厅1931年编印,第1、14、313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76、385、387、386页。
    ③ 山东省立第二棉场:《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十九年调查)》,《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调查,第13页。
    ④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18-20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9页。
    ⑥ 施宜云:《中日纱业之新趋势》,《商业月报》第10卷第4号,1937年4月,第3页。
    ①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42、46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74、389页。
    ③ 《全国棉纺厂调查报告》,《棉业月刊》第1期第4卷,1937年4月,第599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79、384、364、365、371页。
    ②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86、83页。
    ③ 姜培玉编著:《山东经贸史略》,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版,第320-322页。
    ①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72~74、77、87、89页。这27家公司中,日资棉行共13家,资本4950000元,中资棉行14家,资本757000元。中资棉行仅及日方的15.30%。(另见:《青岛棉商调查表》,《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4号,1936年12月31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11页。)
    ② 董志道:《青岛工业鸟瞰》,《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2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211、317、335页。
    ④ 《青岛市棉纱火柴面粉卷烟及食盐产销状况》,《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89页。
    ⑤ 李襄丞:《《本会第二次组织本市工厂调查团会员报告》,《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本会会议,第1页。
    ⑥ 李文海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近代工业卷(中),第402、403页。
    ⑦ 姜培玉编著:《山东经贸史略》,第320、321页。
    ⑧ 王轶群:《青岛染织行业的历史概况》,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第141页。
    ① 李士魁:《青岛市的工厂检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8页
    ② 董志道:《青岛工业之鸟瞰》,《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青岛市工商状况,1935年6月,第2、3页。
    ③ 青岛市工商联:《实业家陈孟元与阳本印染厂》,山东卷编审委员会:《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第598、599页。
    ④ 王弟荣:《青岛化学工业发展历史》,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青岛市台东印刷厂1988年印,第52、53页。
    ① 《民国二十三年在华日商纱厂统计》,《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77、78页。
    ② 《本会第二次组织本市工厂调查团调查工厂之经过》,《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本会会务,第57、58页。
    ③ [日]平冈小太郎:《华北棉花问题》,《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9期,1936年12月,第207页。
    ④ 董志道:《青岛工业之鸟瞰》,《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2、3页。
    ⑤ 《青岛工业进展之种种》,《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31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7页。
    ①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第1页。
    ②邢汝铁、贺洪伟:《社会主义改造使青岛华新纱厂走上康庄大道》,《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第498、499页。
    ③[日]滿鐡天津事務所調查裸:《山東紡織業の概況》,天津1936年版,第28、29頁。
    ④[美]朱·弗登博格、[法]让·梯若尔著,黄涛、郭凯等译:《博弈论》,第15、16页。
    ⑤《山东省政府财政厅训令第289号》,《山东财政公报》第5卷第11期,1934年,命令,第7、8页。
    ①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32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96页。
    ③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概况和华北棉纺织业一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文员会编《工商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第9页。
    ④ [日]小岛精一:《華北經濟議本》,第115-120頁。
    ⑤ [日]磯部和大:《北支經濟大觀》,满洲日日新闻社,1938年8月,第85-88頁,转引自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387页。
    ⑥ [日]满擞北支經濟调查所:《北支那工埸實態調查報告書(青島支部)》,1940年,第44-50頁。
    ⑦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391-392、285-286页。
    ⑧ 王云五、李圣五编《丝业与棉业》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00页。
    ①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第9页。
    ② 青岛市工商联:《在日本纱厂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华新纱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1988年,第143页。
    ③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56页。
    ④ 青岛市工商联:《在日本纱厂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华新纱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42页。
    ⑤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57页。
    ①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第8、10页。
    ② 王轶群:《青岛染织行业的历史概况》,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1989年,第143页。
    ③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61页。
    ④ 王轶群:《青岛染织行业的历史概况》,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第143页。
    ①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62、163页。
    ② 《大康纱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399-400页。
    ③ 《1918-1919年青岛地区日工资表》,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494页。
    ① 《民国十三年来青岛之工资率》,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495页。
    ② 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498页。
    ③ 工商部:《国内主要各城市工业工人人数工资辑工时统计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5),第758、759页。
    ④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第325页。
    ⑤ 《1920-1924年全国物价表》、《1924-1928年青岛物价表》,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492、493页。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第340页。
    ⑥ 参见吴玉林主编:《中国人口——山东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80页。
    ⑦ 又铭:《青岛劳动概况》(1924年6月),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36页。
    ① 《回忆当年作工情况》,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409、408、406页。
    ②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223、225页。
    ③ [日]吉坂俊满:《日本国内纱厂与在华纱厂劳动条件比较表》,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449-504页。
    ① 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407-409页。
    ② 董志道:《青岛工业之鸟瞰》,《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1-3页。
    ③ 上海银行调查处:《近三年来我国重要商埠之内国贸易—青岛(1)》,《银行周报》第20卷第2期,1935年1月,本期要目,第20页。
    ① 《青岛市社会局业务特刊(1933-1934年)》,民国年间印制,第2编,农工商行政,第124页。
    ② 绪旃:《二年来青岛市保育工商业之概况》,《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第81-83、85页。(另见,沈鸿烈:《青岛市近来之经济建设实况》,《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2期,1937年2月,第239页。)
    ③ 《青岛市社会局业务特刊(1933-1934年)》,第1编,总务行政,第27、233页。
    ④ 《本会第二次组织本市工厂调查工厂之经过》,《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本会会务,第69页。
    ⑤ 《本会(工商学会)成立日沈市长演说词,》《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本会会务,第34页。
    ⑥ 《胶海关监督公署公函》总字第241号,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47,目录号1,案卷号827。
    ⑦ 《青岛市的工厂检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11页。
    ① 沈鸿烈:《市长出席工商学会第19次理事会驯话》,《青岛工商季刊》第4卷第1号,1936年3月31日,本务会议,第14页。
    ② 《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附设第一商品研究场十九年概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4期,1930年12月,撰述,第14、16、17、21页。
    ③ 《本局农产商品研究场分给棉种规则》,《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附录,第25、27页。
    ④ 叶德备:《胶济铁路沿线棉业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0日,调查,第2、5页。
    ① 《本会李村植棉试验场1年来之经过》,《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0日,本会会务,第42、43页。
    ② 叶德备:《胶济铁路沿线棉业调查报告》,《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0日,调查,调查,第1、32页。
    ③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58页。
    ④ 叶德备:《青岛工商学会植棉试验场业务概况》,《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3号,撰述,第7-9页、14页。
    ⑤ 《本务理事会议纪录》,《青岛工商季刊》第4卷第1号,1936年3月31日,本务会议,第2页。
    ① 《本会提倡植棉》、《本会棉业改良委员会工作之一班》,《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口,本务会议,第24、25页。
    ② 余友林等修、王照青篡《高密县志》卷七,实业志,1935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第4、9、7、10页。
    ③ 《本会李村植棉试验场一年来之经过》,《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0日,本会会务,第43页。
    ④ 叶德备:《张店棉情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49、145贝。
    ① 叶德备:《工商学会植棉试验场二十三年工作概况》,《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31日,撰述,第123,136-138页。叶德备:《青岛工商学会植棉试验场业务概况》,《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3号,1935年9月30日,撰述,第6、7页。
    ② 《本会棉场加聘技师》,《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31日,本务会议,第17页。
    ③ 万群:《棉业改良委员会之工作种种:安丘县棉业调查报告书》,《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调查,第37、39页。
    ④ 《安丘第二分场工作报告》,《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3号,1935年9月30日,本会会务,第23页;《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份各农场工作报告》,《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4号,1935年12月30日,本会会务,第17页。
    ⑤ 《本会所属棉业改良委员会工作之种种》,《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4号,1935年12月30日,本会会务,第12页。
    ⑥ 叶德备:《青岛工商学会植棉试验场棉作简报》,《青岛工商季刊》第4卷第1号,1936年3月31日,撰述,第85页。
    ① 《斯字棉繁殖场(或称经济棉场计划书)》,《本务理事会议纪录》,《青岛工商季刊》第4卷第1号,1936年3月31日,本务会议,第8、9页。
    ② 叶德备:《鲁东棉业推广区域农情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4卷第4号,1936年12月31日,撰述,第12页。
    ③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58页。
    ④ [日]中原松雄:《青岛の纺鐡業》,《經濟俱樂部》第10卷第5號,1940年,第51页。
    ⑤ [日]小岛精一:《華北缓濟議本(新版)》,第153頁。
    ⑥ 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31、32页。
    ⑦ 佳宏伟:《大灾荒与贸易(1867-1931)——以天津口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① 施锡铨:《博弈论》,第6页。
    ② 吕伟俊:《韩复榘》,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7、68页。
    ③ 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敌伪政治档案案卷》全宗号:资,目录号5,《山东省政府公报》第103期,第25页。
    ④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100、185页。
    ① 《济垣商业》,《大公报》1928年9月1日。
    ② 梁漱溟:《中国之经济建设(续)——乡村建设理论第三段》,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乡村建设》第6卷第16期,1937年5月1日,第1页。
    ③ 吕伟俊:《韩复榘》,第92、93页。
    ④ 《山东省政府公报》第189期,1932年,第65、61、62页。
    ⑤ 《鲁省经济力渐苏》,《大公报》1934年10月2日。
    ⑥ 《财部调查鲁省财政,列举应革事项》,《大公报》1935年3月24日。
    ① [澳]C.P.菲茨杰拉尔德:《为什么去中国——1923-1950在中国的回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② (无名),第80、105、64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538,案卷号2396。
    ③ 《民国八年棉产调查报告》,《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1卷第2期,1919年12月,第225页。
    ④ 《津浦铁路工务段韩浦总段12月份段务会议议事录》,第28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538,案卷号2845。
    ① 《鲁北十县农业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公报》第13期,1930年1月,调查,第53、55页。
    ② 《各县工作报告》,《山东建设行政周报》第24期,1929年,报告,第100、101页。
    ③ 《各县建设局工作报告》,《山东建设行政周报》第25期,1929年,报告,第64页。
    ④ 《各县工作报告》,《山东建设行政周报》第26期,1929年,报告,第96、95页。
    ⑤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631页。
    ⑥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论上》,农业编,1933年12月,第20页。
    ⑦ 吕伟俊:《韩复榘》,第154、155页。
    ⑧ 《山东省政府公报》第353期,1935年9月22日,第43页。
    ⑨ 张鸿烈:《山东生之经济建设》,《实业部月报》第2卷第1期,1937年1月,第16页。
    ⑩ 马广博:《县政建设的基本问题》,载《县市行政讲习所第八期训练:学术讲演》,第48、49、50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92,案卷号11,目录号2(2、2、2)。
    ① 《发展鲁省经济》,《大公报》1935年3月9日,第3张第10版。
    ② 张鸿烈:《山东电话事业概述》,《山东建设半月刊》第2卷第3期,1936年,论著,第1页。
    ③ 《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6年,计划,第39页。
    ④ 吕伟俊:《韩复榘》,第123页。
    ⑤ 《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二十四年八月份行政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5年,报告,第93页。
    ⑥ 吕伟俊:《韩复榘》,第258页。
    ⑦ 记者:《全国工商会议记》,《商业月报》第10卷第11号,1930年11月,第33页。
    ⑧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训令第1314号》,《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4年,第54、55页。
    ⑨ 《山东各业工厂调查统计表》,1933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28,目录号2案卷号71,《山东各业工厂调查统计表》,1933年。
    ① 张鸿烈:《山东省之经济建设》,《实业部月报》第2卷第1期,1937年1月,第16、17页。
    ② 吕伟俊:《韩复榘》,第257、258、254、255页。
    ③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1、62页。
    ① 张方显庭:《中国经济之症结》,《大公报》1936年2月17日。
    ② 《鲁北十县农业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公报》第13期,1930年1月,调查,第10页。
    ③ 张鸿烈:《山东公路运输发展之概况及今后改进之计划》,《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6期(1936年),论著,第1-4页。
    ① 《青威航车路线勘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青岛市工商状况,第54页。
    ② 《山东一年来之交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撰述,第3、4页。
    ③ 《青岛港之现在与将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撰述,第25页。
    ④ 《鲁省各河联运》,《大公报》1932年10月7日。
    ⑤ 张鸿烈:《山东电话事业概述》,《山东建设半月刊》第2卷第3期,1937年2月1日,论著,第2-4页。
    ⑥ 《山东一年来之交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撰述,第5、6页。
    ⑦ 延仲:《山东省之商业区域》,《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1页。
    ① 吕伟俊:《韩复榘》,第306-308页。
    ② 《山东财政公报》第4卷第3期,1932年,报告,第2-3页。
    ③ 《山东民国日报》1936年1月13日。
    ④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第65页。
    ⑤ [日]南满洲鐡路株式舍社调查部、水谷國一著:《北支晨村概沉调查報告(三)——潍縣第一區高家樓棱村》,满鐡调查研究资料第17编、北支經濟調查所编(北支調查资料第17輯),南滿洲鐡路株式會社1940年版,第19、18頁。
    ⑥ [日]梨本祐平:《北支農業經濟》,第284页。
    ① 《泰勒(J.R,Tayler)论中国的乡村运动》,《乡村建设》第4卷第7、8期合刊,1934年10月,转载,35、36页。
    ② 梅思平:《中国五个实验县的比较》,《乡村建设》第4卷第12期,1934年11月21日,第9页。
    ③ 梁漱溟:《精神陶錬要旨》,《乡村建设》第4卷第7、8期合刊,1934年10月11日,第8、9、4页。
    ④ 张筱珊:《写在农展专号的前面》,《乡村建设——农品展览专号》第6-10期合刊,1932年1月1日,第7页。
    ⑤ 杨效春:《写给准备入乡工作的同学》,《乡村建设》第4卷第12期,1934年11月21日,第12、13页
    ⑥ 李竞西:《参加乡村工作讨论记》,《乡村建设》第4卷第10、11期合刊,1934年11月11日,第24、25页。
    ⑦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442页。
    ① 《邹平实验县合作社概况述略》,《乡村建设》第4卷第10、11期合刊,1934年11月11日,第16、17页。
    ② 吕伟俊:《韩复榘》,第234、237页。
    ③ 《本院农场二十四年七月份工作报告》,《乡村建设半月刊》第5卷第20期,1935年6月,工作纪实,第2页。
    ④ 《青岛商品检验局王承钧先生讲稿》,《乡村建设——农品展览专号》第6-10期合刊,1932年1月1日,第11、12页。
    ⑤ 梅思平:《中国五个实验县的比较》,《乡村建设》第4卷第12期,第10、11页。
    ① 《鲁第一行政区将改为新政实验区》,《人公报》1935年3月23日。
    ② 《鲁新政实验区举行县长会议》,《大公报》1935年3月27 日。
    ③ 《大公报》1935年4月15日。
    ④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261、541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4页。
    ① 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敌伪资料5-192,《山东实业公报》第16期,1932年10月,专载,第15页。
    ②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385页。
    ③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317、395页。
    ④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392、393页。
    ⑤ 吕伟俊:《韩复榘》,第235页。
    ⑥ 陈士元:《改良山东棉种方法谈》,《山东农矿公报》第15期,1930年3月,附录,第1页。
    ⑦ 《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附录,第11页。
    ⑧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训令第115号》,《山东农矿厅公报》第1期,1928年10月31日,第55页。
    ① 1931年,山东省农矿厅改称实业厅,1934年称建设厅,[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1、5页。
    ②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训令第115号》,《山东农矿厅公报》第1期,1928年10月31日,第55页。。
    ③ 《山东省农矿厅训令第113号》,《山东农矿厅报》第6期,1929年5月31日,第21页。
    ④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呈第319号》,《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呈文,第15页。
    ⑤ 《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二十五年九月份行政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6年5月1日,第99页。
    ⑥ 刘阶平:《山东商业性质农作物的研析》,《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4期,1936年7月,第61、62页。
    ①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对外贸易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54、655页。
    ②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4页。
    ③ 《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27、28、29、30期合刊,1932年7月,公牍,第1页。
    ①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27、4、5页。
    ② 《洛夫博士来济指导农棉各场及讲演纪录》,《山东实业公报》第16期,1932年10月,专载,第25页。
    ③ 《山东实业公报》第17期,1932年11月,本省法规,第1、5、7页。
    ④ 《青岛商品检验局购置棉花仪器研究棉花品质品级》,《大公报》1934年10月8日。
    ⑤ 安维润:《蒲台县美棉产销合作社联合会预备会祥记》,《山东合作》第4卷第1、2期合刊,1935年8月,论述,第25页。
    ⑥ 《鲁组织农业推广委员会》,《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7月,第111页。
    ⑦ 《山东省第一区农场工作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4期,1935年6月15日,第29、41页。
    ⑧ 汪警石:《我国棉花近年生产运销之状况》,《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5期,1937年5月,第103页。
    ① 《山东省建设厅订定检验棉产办法》,《乡村建设半月刊》第5卷第3期,1935年,乡运消息(9),第4、5页。
    ② 《鲁省改良棉麦》,《大公报》1934年10月8日。
    ③ 《山东省立农业实验所工作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4期,1936年6月15日,第29页。
    ④ 《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二十四年九月份行政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6年5月1日,第99页。
    ⑤ 《屠稍祯先生讲词》,《山东合作》第3卷第10-12期合刊,1935年2月,说词,第26页。
    ⑥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6页。
    ⑦ [日]南满洲鐡道株式會社稠查部,水谷國一著:《北支晨村概沉调查報告——惠民县第一匾和平乡孫家廓》满鐡调查研究资料第八辑(北支调查资料第14辑),南满洲鐡道株式會社1939年版,第24、
    25頁。
    ⑧ 《民国二十四年山东各县棉产概况》,《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7月1日,第213、214页。
    ⑨ 《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7月1日,第109-116页。
    ⑩ 《二十三年全国棉产第一次估计报告》,《商业月报》第14卷第9号,1934年9月,国内外经济月
    ① 陈俊人、姬宏纲等:《济南中国银行25年份农村贷款报告》,1937年,第11、13、16页。
    ② 吴振钟:《防治棉蚜之研究》,《棉业月刊》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第502页。
    ③ 逊之:《国产棉花检验概况》,《商业月报》第16卷第9号,1936年9月,第2页。
    ④ 受百:《中日棉业之提携》,《商业月报》第17卷第4号,1937年4月,第2页。
    ⑤ 逊之:《国产棉花检验概况》,《商业月报》第16卷第9号,1936年9月,第2页。
    ⑥ 吕伟俊:《韩复榘》,第281页。
    ⑦ 《发展鲁省经济》,《大公报》1935年3月9日,第3版,
    ⑧ 《上海银行投资四十万救济鲁省农业抑郁建厅订立合同》,《大公报》1935年3月23日。
    ⑨ 《鲁建设厅与中行继续合作办理棉农贷款》,《大公报》1935年4月19日。
    ⑩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431页。
    ① 《民国二十二年海关中外贸易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114册,第190页。
    ② 《民国二十五年中外贸易概论》,《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120册,第396、397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97页。
    ④ 蒋迪先:《民国二十三年棉业之回顾》,《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33、34页;逊之:《1936年棉花产量估计》,《商业月报》第16卷第10号,1936年10月,第4、5页;杨德惠:《经济开发中华北棉产的现状》《商业月报》第16卷第12号,1936年12月,第4、5页。*注:1950年,山东棉花产量为2295650担,1952年棉花产量为2623600担,较1950年增12.5%。年均约6.25%.低于1933-1936年间的增率。资料来源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5页。
    ⑤ 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调查,第23、25页;另见:《列强在华纺织霸权之逐鹿》,《国际贸易周报》第3卷第1号,第2页。
    ⑥ 董志道:《青岛工业之鸟瞰》,《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青岛市工商状况,第1页。
    ① 《调查潍县昌乐益都临淄周村织机数目及经济状况报告》,《山东实业公报》第4期,1931年11月,调查,第1-3页。
    ② 《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十九年调查)》,《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第9页。
    ③ 《济南仁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国内工商状况,第1页。
    ④ 张瑞君、张丽:《成通纱厂的发展之路》,山东卷编审委员会:《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第472页。
    ① 苗永明、苗淑菊:《从“实业救国”梦想的破灭到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回忆我们的父亲苗海南》,山东卷编审委员会:《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第413、414页。
    ② 《鲁棉纱业》,《大公报》1935年3月11日。
    ③ 《大公报》1935年3月25日。
    ④ 交通部烟台港务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第155、156页。
    ⑤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91页。
    ⑥ 交通部烟台港务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第173、174页。
    ⑦ 许檀:《清代山东周村镇的商业》,《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
    ① 叶舜如:《述山东之纺织业》,《商业月报》第17卷第3号。
    ② 光廷署:《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311页。
    ③ 余友林等修、王照青篡:《高密县志》卷七,实业,第十二、十三页。
    ④ 济宁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济宁工运史资料——济宁市工运史大事记专辑(1881-1987)》第三辑(内部资料),第31、32页。
    ⑤ 叶舜如:《述山东之纺织业》,《商业月报》第17卷第3号。
    ⑥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311、434、458、459页。注:机织工人生产能力约当手织工人的4倍,机纺工人约为手工工人的80倍。(见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第267页。)
    ① 叶舜如:《述山东之纺织业》,《商业月报》第17卷第3号,1937年3月,第5页。
    ②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707、708、713、733页。
    ③ [日]南满洲鐡路株式舍社調查部、水谷國一著:《北支震村概况调查报告(三)——潍县第一區高家樓村》,满鐡調查研究资料第17编、北支经濟調查所编(北支調查资料第17辑),第56、61页。
    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页。
    ① 《调查潍县昌乐益都临淄周村织机数目及经济状况报告》,《山东实业公报》第4期,1931年11月,调查,第2、3页。
    ② 《济南染织工业·工业第二种》,山东省国货陈列馆1930年代编印,第63页。
    ① 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28-30日。
    ② 公英:《山东潍县之金融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调查,第38页。
    ① 《鲁省经济界之危机》,《银行周报》第17卷第16期,1933年5月2日,国内要闻,第10页。
    ② 《二十二年度之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国内工商状况,第6-7页。
    ③ 周子西:《对于改进工业之我见》,《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撰述,第32、33页。
    ④ 《山东潍县之织布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31日,调查,第56页。
    ⑤ 公英:《山东潍县之金融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调查,第37页。
    ⑥ 姜明隆:日特机关对成大纱厂的控制与榨取》,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济南日特机关罪行录》,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148页。
    ⑦ 《济南染织工业》工业第二种,山东省国货陈列馆1930年代编印,第13页。
    ① 李东木:《应时代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王振强:《东元盛染厂的新生》,山东卷编审委员会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第440、441、479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6页。
    ③ 《山东潍县之织布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31日,调查,第60-62页。
    ④ 《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6期,1936年了月15日,第15页。
    ⑤ [日]南满洲鐡路株式舍社调查部、水谷國一著:《北支農村概沉调查報告(三)——潍县第一區高家
    ① 许为民、杜执符、陈希栋:《潍县裕鲁颜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编审委员会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第555页。
    ② 《考察胶济路沿线工商状况之随记》,《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附录,第3-6页。
    ③ 《山东潍县之织布业》,《青岛工商季刊》第4号第2卷,1936年6月30日,调查,第62、63页。
    ④ 《山东各业工厂统计表》1933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28,目录号2,案卷号71。
    ①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二年来山东省私营企业概况》,山东卷编审委员会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第62页。
    ② 《调查报告:日本贸易情形》,《商务官报》第24册,1909年,第19页。
    ③ 《山东省实业厅训令》第343号,《山东实业公报》第19期,1933年1月,训令,第44页。
    ①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训令》第434号,《山东实业公报》第19期,1933年1月,训令,第65页。
    ②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商业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1-32页。
    ③ 《山东省政府训令》总字第1164号,《山东省政府公报》第206期,1932年11月,第65页。
    ④ 宋志东在其博士论文《近代山东商人的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文化》说:“当时,山东省政府命令国货陈列馆等机构设立国货批发所,省政府的职员一律穿国货布服,规定凡销售商以外货冒充国货者,将被判处极刑”,宋志东未刊博士论文,第103页。
    ⑤ 《山东省政府财政厅训令》第2147号,《山东财政公报》第5卷第9期,1934年6月,命令,第21页。
    ⑥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商业志》,第32页。
    ⑦ 《山东民国日报》,1934年12月2日。
    ⑧ 吕伟俊:《韩复榘》,第210页。
    ⑨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商业志》,第36页。
    ⑩ 宋志东:《近代山东商人的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文化》,未刊博士论文,第103页。
    ① 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第214页。
    ②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6、389页。
    ③ [日]小岛精一:《華北經濟讀本(新版)》,第153頁。
    ④褚凤仪:《鲁鄂苏鲁四省棉产分析》,《实业统计》第2卷第4号,1934年,第22页。
    ⑤ [日]小岛精一:《華北經濟讀本(新版)》,第99页。
    ⑥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11页。
    ⑦ [日]小岛精一:《華北經濟讀本(新版)》,第11页。
    ⑧ 交通部烟台港务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59-1949)》,第156、157页。
    ⑨ [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沈中琦等译:《上海时代》,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⑩逊之:《国产棉花检验概况》,《商业月报》第16卷第9号,1936年9月,第2页
    ① 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23、25页。
    ② 逊之:《1936年棉花产量估计》,《商业月报》第16卷第10号,1936年10月,第1页。
    ③ 温之英:《最近纱花粉麦市价激涨的检讨》,《商学季刊》第1卷第2号,1936年,第81页。
    ④ 冯了明:《非常时期之棉纺业》,《商业月刊》第16卷第6号,1936年6月,第1页。
    ⑤ 《裕元纺纱厂势将出于拍卖一途》,《大公报》1935年3月25日。
    ⑥ 《恒源纱厂有复工讯》,《大公报》1935年4月17日。
    ① [日]華北棉產改進舍山東省分會:《民國三十年事業成绩要览》,第2、81、105、31~41、73-75、58-59頁。
    ② [日]《華北建設史》,残卷,著者出版年代1942年后,具体时间不详,(产经)第270、271、273、269頁。
    ③ [日]山崎百治:《支那物產综览——實地調查统記研究》,粟田書店(株式會社)1942年發行,第289、303、294頁。
    ④ 潘经五:《从五福织布厂到大福织布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 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第168-169页。
    ⑤ 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第二编,近代工业卷(上),第863页。
    ⑥ 《山东省公司一览表》、《山东省核准登记工厂一览表》,《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36年5月15日,第167-180页。
    ⑦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2卷,第61页。
    ① 山东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对外贸易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0页。
    ① 高克亭:《伟大的创举,光辉的胜利:对山东省资本主义公交企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回顾》,山东卷编审委员会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第363、364页。
    ② 1935年中国境内华资棉纺织厂共有布机20926台,年产布9039987匹;外厂21908台,年产棉布14425450匹,合计产布23465437匹,合234654370丈,计2346543700市尺,人口按4.5亿人算,人均5.21市尺市尺。见,《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治委员会关于救济棉业提案》(1935年6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6),第106页。按严中平统计,若以长度计,人均机制市布4码,人均手织布10码,两者合计14码;若以面积则机制棉布4方码,手织布6方码。1码=0.9144米=2.7432市尺;1方码=0.8361平方米=7.4884平方尺。又可换算成:人均机制棉布长度7.525市尺,人均手织棉布27.432市尺,两者合计为34.96市尺;人均机制棉布面积29.95平方市尺,人均手织棉布44.93平方市尺,两者合计为74.88平方市尺。在山东,1935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治委员会调查过67个棉织大县,年产手织棉布数量为17360100匹,全省估计可达20000000匹,手制布与机织布按10:4计算,机制布800000000匹,两者合计2800000000匹=2.8亿丈=28亿市尺。此时山东人口是38000000人,人均棉布为73.68市尺(注:1935年,中国机织棉布1596000000码,手织棉布3977000000码,合计5573000000码;折合成面积分别机制布1541000000方码,手织机布2319000000方码,两者合计3860000000方码),(数据来源:《中国棉纺织史稿》,第258、314页;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2辑,第68页。)关于山东人口,实业部统
    ① 《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报告》第2卷第6期,1831年3月,附录,第9、10页。
    ② 《本处一年来之经过情形》,《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1页。
    ③ 王美轩:《山东省棉业调查概况(1930年5月)》,《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21页。
    ④ 《山东之棉业》,《山东建设行政周刊》第23期,1929年9月,第116-118页。
    ⑤ 《鲁北十县农业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厅公报》第13期,1930年1月,调查,第4、5、24、25页。
    ① [美]彭慕兰著,马俊亚译:《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第81页。
    ② [日]平冈小太郎:《华北棉花问题》,《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9期。
    ③ 《山东棉业报告》,《山东农矿厅报告》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附录,第9-11、13页。
    ④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一年来工作成绩暨未来施政之策划》,《山东省农矿公报》第1卷第17期,1930年5月,特载,第3页。
    ⑤ 《鲁北十县农业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公报》第1卷第13期,调查,1930年1月,第22页。
    ⑥ 《山东省农矿厅训令》第103号,《山东农矿公报》第1卷第6期,1929年5月31日,第20页。
    ⑦ 《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7期,1931年4月,中央法规,第23页。
    ① 《山东省立棉业试验场12月份工作报告》,《山东农矿公报》第13期,报告。
    ②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一年来工作成绩暨未来施政之策划》,《山东省农矿公报》第1卷第17期,1930年5月,特载,第1页。
    ③ 《山东省农矿厅兴办本省棉业进行计划大纲》,《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计划,第5-8页。
    ④ 《提议订购美棉种籽分发各县试种以资推广请公决案》,《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提案,第7页。
    ① 《拣选棉种要诀》,《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8期,1931年5月,第8-9页。
    ② 《山东省农矿厅兴办本省棉业进行计划大纲》,《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计划,第8页。
    ③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呈》第277号,《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呈文,第第1页。
    ④ 《山东省立第一棉业试验场中华民国二十年四月份工作报告表》,《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8期,1931年5月。
    ⑤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训令》第1640号,《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7期,1931年4月,训令,第54页。
    ⑥ 张鸿烈:《山东省之经济建设》,《实业部月报》第2卷第1期,1937年1月,第17页。
    ⑦ 《鲁省设立植棉指导所》,《棉业月刊》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棉业要闻,第622页。
    ① 《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7月1日,第109-116页。
    ① 《民国二十四年山东各县棉产概况》,《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7月,第212-215页。
    ② 《山东省建设厅二十五年农业推广计划大纲》,《山东建设半月刊》第2卷第3期,计划,1937年2月1日,第15-17页。
    ① 《山东省建设厅棉作改良场二十五年春季棉农训导工作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2卷第3期,1937年2月1日,第53-55、58页。
    ② 崔景祺:《改进山东棉业意见书》,《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7期,1931年4月,第8、9页。
    ③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各县棉产统计表》,《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7月1日,统计,第225、321页。
    ④ 《民国二十四年山东各县棉产统计表》,《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7月1日,第217、225页。
    ⑤ 《山东省建设厅棉作改良二十五年春季棉农训导工作报告》,《山东建设半月刊》第2卷第3期,1937年2月1日,报告,第51、52页。
    ⑥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训令》第434号,《山东实业公报》第19期,1933年1月,训令,第65页。
    ① 陈俊人、姬宏纲等:《济南中国银行25年份农村贷款报告》,1937年,第3页。
    ② 杨熙光:《山东种植美棉之经过与将来》,《中华农学会报》第3卷第10号,1922年7月,专载,60页。
    ③ 《山东省棉作改良场工作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4期,1936年6月15日,第23-27页。
    ④ 张鸿烈:《山东省之经济建设》,《实业部月报》第2卷第1期,1937年1月,第17页。
    ① 《山东省立第二棉业试验场中华民国二十年四月份工作报告表》,《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8期,1931年5月。
    ② 《山东省立第二棉业试验场中华民国二十年五月份工作报告表》,《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9期,1931年6月。
    ③ 《山东省立第二棉业试验场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份工作报告表》,《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7期,1931年4月。
    ④ 《鲁鄂棉种起运在途》,《棉业》第1卷第6期,1935年4月,第101页。
    ⑤ 《邯郸棉讯》,《棉运合作》,创刊号,1936年1月,第2页。
    ⑥ 《山东棉第二次产量估计》,《棉运合作》,创刊号,1936年1月,第7页。
    ⑦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训令》第2711号,《山东实业公报》第17期,1932年11月,训令,第1页。
    ⑧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训令》第954号,《山东实业公报》第10期,1932年4月,训令,第16页。
    ⑨ 钱子范:《美棉推广与乡农学校》,《乡村建设》第3卷第2期,1933年8月,第6页。
    ① 《山东省立第二棉业试验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份工作报告表》,《山东实业公报》第19期,1933年1月。
    ② 《山东省立第二棉业试验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份工作报告》,《山东实业公报》第20期,1933年2月。
    ③ 刘澍霖:《参加中央冬季作物讨论会及棉作讨论会中华棉产改进会年会报告》,《棉业》第1卷第7期,1935年5月,第73页。
    ④ 尹聘三:《江苏省立麦作试验场三年来脱字棉推广概况》,《棉业月刊》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专载,第574页。
    ⑤ 《国立青岛大学农学院农产任济民先生演说词》,《乡村建设——农品展览专号》第1卷第6-10期合刊,1932年1月,第12、13页。
    ⑥ 《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6年7月1日,第109-116页。
    ① 张鸿烈:《山东省之经济建设》,《实业部月刊》第2卷第1期,1937年1月,第18-20页。
    ② 巫茂材:《赴山东邹平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举行棉花分级之经过》,《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附载,第1-4页。
    ① 《山东邹平县棉运事业将加扩充》,《棉运合作》第1卷第3期,1936年3月,第8页。
    ② 杨效春:《写给准备入乡工作的同学》,《乡村建设》第4卷第12期,1934年11月,第19页。
    ③ 《本院第一年进行概况》,《乡村建设》第1卷第11-12期,1932年1月21日,第32-36页。
    ① 钱子范:《美棉推广与乡农学校》,《乡村建设》第3卷第2期,1933年8月1日,第1-14页。
    ②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第三届概况报告》,《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C,业务经营,第31、32、34页。
    ① 《棉花运销合作的路向》《乡村建设半月刊》第5卷第16-17期,1936年5月1日,行进计划纲要,补白,第4页。
    ①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联合会章程》,《乡村建设》第4卷第1期,1934年8月1日,附载。
    ①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第五届概况报告》,《乡村建设》第6卷第17-18期合刊,1937年6月1日,第8页。
    ② 《邹平实验县——美棉运销合作》,《大公报》1934年9月26日。
    ③ 《考察胶济路沿线工商状况之随记》,《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附录,第10-13页。
    ④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联合会两次棉苗贷款》,《乡村建设》第4卷第4期,1934年9月1日,本院纪事,第16页。
    ⑤ [日]乙嘱託班:《北支農業·合作社调查報告(續):河北、山東出張报告》北支·崖業调查類害第2編第1卷續(機秘:以印刷代謄寫),1937年,第39页。
    ①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第三届概况报告》,《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第1-3页。
    ② 巫茂材:《赴山东邹平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举行棉花分级之经过》,《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附载,第1页。
    ③ [日]乙嘱託班:《北支農業·合作社调查辍告(續):河北、山東出張報告》北支·產業調查類書第2编第1卷續(楼秘:以印刷代謄寫),第38页。
    ④ 《本院农场二十三年八、九月份工作报告》,《乡村建设》第4卷第22期,1935年4月1日,第30、31页。
    ⑤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第三届概况报告》,《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b,组织与训练,第17页。
    ⑥ 巫茂材:《赴山东邹平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举行棉花分级之经过》,《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附载,第4页。
    ⑦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大会讨论开办纺织工厂》,《人公报》1935年3月18日。
    ⑧ 巫茂材:《赴山东邹平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举行棉花分级之经过》,《乡村建设》第4卷第19-21期合刊,1935年3月21日,附载,第4页。
    ⑨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27页。
    ① [日]乙嘱託瓿班:《北支農業·合作社调查报告(續):河北、山東出張報告》北支·產業調查類害第2编第1卷續(機秘:以印刷代膳寫),第17页。
    ② 《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第五届概况报告》,《乡村建设》第6卷第17-18期合刊,1937年6月1日,第4、5、9页。
    ③ 《鲁乡村建设院扩充农事试验》,《大公报》1934年9月29日。
    ④ 青岛市政府印制:《乡村建设月刊》第1卷第1期,1934年8月,发刊词,第1、2页。
    ⑤ 陈序经:《乡村建设运动》,大东书局1946年印,第11页。
    ① 《山东省棉花产量研究调查表(美棉)》,[日]華北棉產改進會山東省分會:《民國三十年事業成績要览》,第149頁。
    ②张辰龙:《在自由与民主之间保持张力》,刘军宁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34页。
    ①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第38页。
    ② 褚凤仪:《鲁鄂苏鲁四省棉产分析》,《实业统计》第2卷第4号,1934年;崔景祺:《改进山东棉业意见书》,《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7期,1931年4月,第8、9页。
    ③ [美]彭慕兰著、马俊亚译:《腹地重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第91、74-76页。另见《本院县政建设实验区菏泽实验县三年进行计划》,《乡村建设》第2卷第27-29期合刊,1933年5月11日,第4页。
    ④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商业志》,第411、412页。
    ⑤ 王仙:《山东之棉产》,《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20、118页
    ① 《鲁棉业改良会拟定工作计划》,《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4号,1934年12月31日,国内工商状况,第9-11页。
    ①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18页。
    ② 山东省立第二棉场:《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十九年调查)》,《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调查,第2、13页。
    ③ 1934年,山东棉花产量约1000000担,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26页。12%是依据这一数字推算得来的。
    ④ 《小清河流域各县棉产运销概况表》,《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调查,第10页。
    ① 马广博:《县政建设的基本问题》,《县市行政讲习所第八期训练》,学术讲演,第52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92,案卷号11,目录号2(2、2、2)。
    ② 李达编:《中国产业革命概观》,昆仑书店1929年印行,第16、23、25、27页。
    ③ [日]崎村茂树:《北支農村經濟の諸課題》,國际經濟早學會編:《北支經濟开发の根本問题》,刀江害
    ①王仙:《山东之棉产》,《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16、117页。
    ②[日]南满洲鐡道株式會社调查局,倉持搏著:《山東省臨清縣農村實態调查報告——臨清躲第二區大三里莊に於けゐ棉作事情调查を中心 じ こ て》满调查研究资第86辑北支經濟调查所编(北支调查资料第44辑)南满洲鐡道株式舍社1944年版,第108、109页。
    ③[日1]南满洲鐡道株式舍社調查部,水谷國一著:《北支晨村概況调查報告——惠民县第一區和平鄉孫家廟》满鐡稠查研究資料第八辑(北支调查资料第14辑),第161、194頁。
    ④陈俊人、姬宏纲等:《济南中国银行25年份农村贷款报告》,1937年,第17-18页。
    ⑤《山东省建设厅二十五年份农业推广计划大纲》,《山东建设半月刊》第2卷第3期,1937年2月1日,计划,第15页。
    ① 许文泉:《高阳织工参观记》,《中华实业界》第2卷第8期,1915年,第3、4页。
    ② 《日人纺织厂罢工事件与五卅事件以及各地的动荡》,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331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06页。
    ④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12、134、137、155、165、187、193、451、643、684、697、706页。
    ⑤ 《鲁北十县农业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公报》第13期,1930年1月,调查,第17、18页。
    ⑥ 山东省立第二棉场:《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厅报告》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
    ① 《山东之棉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04、128、129页。
    ② 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26页。
    ③ 《鲁省经济力渐苏》,《大公报》1934年10月2日。
    ①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49页。
    ① 延仲:《山东省之商业区域》,《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11、12页。
    ② 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20、21页。
    ③ 田中玉题:《山东之农业概况》,1922年,第3页。
    ④ 逊之:《国产棉花检验概况》,《商业月报》第16卷第9号,1936年9月,第2页。
    ⑤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416、417页。
    ⑥ 《山东之棉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04、128、129页。
    ⑦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13页。
    ⑧ [日]满鐡调查部:《北支棉花综览》,日本評論社,1940年10月版,第345頁。
    ⑨ 高向杲:《山东棉商应注意得几件事》,《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济南分处周年概况,撰述,第13、14页。
    ⑩ 叶元鼎、马广文:《吾国重要棉市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调查,第103页。
    ①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18、19页。
    ②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49、17页。
    ③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19页。
    ④ 王美轩:《山东全省棉业调查概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24页。
    ⑤ 廷杰:《山东棉花及其产销情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20页。
    ① 王美轩:《山东省棉业调查概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23页。
    ② 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417、418页。
    ③ 王美轩:《山东省棉业调查概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第23、24页。
    ④ 山东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2辑,第71页。
    ⑤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53页。
    ① 《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二十年九月份行政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6年5月1日,第101页。
    ②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19页。
    ③ 叶德备:《张店棉情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3号第2卷,1935年6月30日,第149页。
    ④ 郑肇:《山东之棉纺工业》,《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调查,第26页。
    ⑤ 王仙:《山东之棉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04、128页。
    ⑥ 叶德备:《张店棉情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49页
    ⑦ 《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19年调查)》,《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第7-9页。
    ⑧ 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淄博经济史料》,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18、219页。
    ①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8、3页。
    ② 逊之:《国产棉花检验概况》,《商业月报》第16卷第9号,1936年9月,第2页。
    ③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分编》,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第79页。
    ④ 王仙:《山东之棉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28、129页。
    ⑤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46-48页。
    ⑥ [日]满鐡北支事務局調查部:《北支主要都是商品流通事情》第八编,《青岛》,大连,1939年版,第66-67頁。
    ① 金城银行天津调查部:《山东棉业调查报告》,1936年,第151、160页,转引自庄维民、刘大可《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第418、419页。
    ② 王仙:《山东之棉业》,《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29页。
    ③ [日]南满洲鐡道株式舍社調查局,倉持搏著:《山束省臨清县農村實態调查報告——臨清县第二區人三里莊に於けゐ棉作事情调查を中心じ こ て》满鐡调查研究資料第86辑北支經濟调查所编(北支调查资料第44辑),第4、5、13頁。
    ④ 王仙:《山东之棉产》,《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30页。
    ⑤ [日]渡部诚:《山东棉业概况》,第46、47页。
    ⑥ [美]张灏著,崔志海、葛夫平译:《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① 辜鸿铭著、杨华清译:《中国人的精神》,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3、55页。
    ②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一、二卷,第61页。
    ③ [美]戴维·阿古什著,董天民译:《费孝通传》,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116页。
    ④ 《考察胶济路沿线工商状况日程》,《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附录,第16页。
    ⑤ 高向杲:《山东棉商应注意得几件事》,《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0年1月,撰述,第14页。
    ⑥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第53、63页。
    ⑦ 王美轩:《山东省棉业调查概况》,《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0年1月,第23页。
    ⑧ 《商业月报》第14卷第11号,1934年11月,国内外经济月志,第4、7页。
    ① 叶元鼎、马广文:《吾国重要棉市调查》,《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1号,1935年3月31日,调查,第103页。
    ② 舒联莹:《高唐棉业调查报告》,《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3号,1934年9月30日,调查,第154、155页。
    ③ 《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19年调查)》,《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调查,第3、8、13页。
    ④ 水钧韵:《草帽鞭改良事宜》,《商务官报》第14册,1909年。
    ⑤ 《光绪二十七年胶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4册,第125页。
    ⑥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第529页。
    ⑦ 《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成立纪》,上海银行周报社发行:《银行周报》第18卷第41期,1934年10月,国内要闻,第11页。
    ① 《调查报告:日本贸易情形》,《商务官报》第24册,1909年。
    ② 叶谦吉:《评立法院<取缔棉花搀水搀杂条例>》,《大公报》1934年9月19日。
    ③ 《调查报告:日本贸易情形》,《商务官报》第24册,1909年。
    ④ 《青岛商会1911年的报告》,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第167页。
    ⑤ 叶谦吉:《评立法院<取缔棉花搀水搀杂条例>》,《大公报》1934年9月19日。
    ⑥ 《山东省政府公报》第182期,1932年6月5日,第19、20页。
    ⑦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呈》第314号,《山东实业公报》第4期,1931年10月,呈文,第37页。
    ⑧ 《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成立纪》,《银行周报》第18卷第41期,1934年10月,国内要闻,第11-13页。
    ⑨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治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二编,1936年,中央所取缔工作,第一章,大事记,第1页。
    ① 《中央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成立纪》,《银行周报》第18卷第41期,1934年10月,国内要闻,第12、13页。
    ② 张鸿典:《棉花产销合作社业务经营之合理化的研究》,《棉运合作——创刊号》第1卷第1期,1936年1月,第6页。
    ③ 《山东省政府公报》第353期,1935年9月,第42页。
    ④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总报告书》,1935年,成立报告,视察,第30-31页,。又:《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二编,1936年,中央所取缔工作,第一章,大事记,第3页。《银行周报》记载,山东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分所为高唐、馆陶、蒲台和曹县。笔者认为记载不确。(见:《中央搀水搀杂取缔所成立纪》,《银行周报》第18卷第41期,1934年10月,第11、12页。)
    ① 《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二十四年九月份行政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6年5月,第99页。
    ②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三编第四章,山东省取缔工作,第12-14页,1936年。
    ③ 《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3期,1936年6月1日,第185-187页
    ④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1936年,绪言,第1页。
    ⑤ 《山东省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民国二十四年全年查验数量表》,《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6年5月1口,第191、194、199页。
    ① 上海银行调查处:《近三年来我国重要商埠之内国贸易—青岛(2)》,《银行周报》第20卷第3期,1936年1月28日,本期要目,第21页。
    ① 逊之:《国产棉花检验概况》,《商业月报》第16卷第9号,1936年9月,第5页。
    ① 《本处一年来之经过情形》,《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济南分处周年概况,撰述,第1页。
    ② 高向果:《过去的一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济南分处周年概况,撰述,第12页。
    ③ 《本处一年来之经过情形》,《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1931年1月,济南分处周年概况,撰述,第1-5、9、10页。
    ① 王美轩:《山东省棉业调查概况1930年5月》,1931年1月,《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第15期,第23、24页。
    ②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1935年,成立报告,视察,第35页。
    ③ 山东省立第二棉场:《小清河流域棉产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厅报告》第2卷第6期,1931年3月,调查,第13页。
    ① 《山东省政府训令实字》第5300号,《山东省政府公报》第182期,1932年6月,第18页。
    ②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1935年,实施报告,山东省取缔工作,第14页。
    ③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二编,1936年,中央所取缔工作,第八章,视察,第64、62页。
    ④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三编,1936年,第四章,山东省取缔工作,第29页。
    ①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1935年,成立报告,视察,第35-36页。
    ②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二编,1936年,中央所取缔工作,第八章,视察,第58页。
    ③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1936年,实施报告,山东省取缔工作,第5页。
    ④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二编,1936年,中央所取缔工作,第八章,视察,1第57、64页。
    ⑤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三编,1936年,第四章,山东省取缔工作,第15、18、19页。
    ⑥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1935年,成立报告,视察,第37-38页。
    ①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1935年,实施报告,山东省取缔工作,第14页。
    ② [美]朱·弗登博格、[法]让·梯若尔著,黄涛、郭凯等译:《博弈论》,第322、323页。
    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70页。
    ④ [美]戴维·阿古什著,董天民译:《费孝通传》,第119页。
    ⑤ 钱子范:《美棉推广与乡农学校》,《乡村建设》第3卷第2期,1933年8月11日,第5页
    ⑥ 《山东省政府建设厅二十年十月份行政报告》,《山东省建设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6年5月1日,第104、105页。
    ⑦ 《鲁北十县农业调查报告》,《山东农矿公报》第13期,1930年1月,调查,第39、45页。
    ① 《山东省政府农矿厅训令》,第1655号,《山东农矿厅公报》第2卷第7期,1931年4月,训令,第59页。
    ② 注:彭慕兰的这一论点值得商榷。当时的植棉知识精英杨熙光在1922年撰写的文章中说,山东有东临、武定和曹州3块区域,各棉区“均宜美棉。”(见杨熙光:《山东种植美棉之经过与将来》,《中华农学会报》第3卷第10号,1922年7月,第60页。)1935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编印的《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记载:曹县、武城、定陶、菏泽、巨野、郓城、鄄城、单县等鲁西南8县棉产可达752779亩,年产净棉132830担,分销商丘、徐州、济宁。政府检验“势力所不能及”,曹县也应添设分所,管辖8县棉花交易。1934年山东省取缔棉花搀水搀杂工作报告,也提到黄河以南、津浦路以西的曹县、菏泽、巨野、定陶、单县、鱼台为著名产棉县份,“全省三大棉区其最著名者为鲁西、次为鲁北鲁南。”(见《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工作总报告》,1935年,成立报告,视察,第37页;实施报告,山东省取缔工作,第3页。)1936年山东省棉花搀水搀杂取缔所在制定来年计划时,也提到在菏泽设立区分所,查验曹县、定陶及巨野三县的棉花。(见《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3编,1936年,第4章,山东省取缔工作,第33页。)
    ① 兼士:《国民生存之大问题》,《大中华杂志》第1卷第8期,1915年8月,第1、2页。
    ② 受百译:《抵制日货之成绩》,《银行周报》第12期第36号,总第567号,1928年9月,世界经济要闻。
    ③ 《十六年匹头市况之变迁》,《商业杂志》第3卷第4号,1928年4月,第1页。
    ④ 田海舫:《对日经济绝交工商业之责任及合作之必要》,《商业杂志》第1卷第10号,1928年,商人俱乐部,第1页。
    ⑤ 《石岛分关致荣成县政府公函》,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47,目录号1,案卷号824。
    ⑥ 受百译:《抵制日货之成绩(上)》,《银行周报》第12期第36号,总第567号,1928年9月18日,第13页。
    ⑦ 受百译:《抵制日日货之成绩(下)》,《银行周报》第12卷第37号,总第568号,1928年9月25日,第11页。
    ① 仲廉:《本年上期中日贸易之激增》,《银行周报》第12卷第33号,总第564号,1928年8月28日,世界经济要闻,第9页。
    ② 《日武官论上海日本纱厂》,《银行周报》第17卷第20期,1933年5月30日,第5页。
    ③ 《调查:上海市场之日本匹头》,《国际贸易周报》第3卷第3号,1932年8月10日,第2页。
    ④ 《山东省实业厅训令第343号》,《山东实业公报》第19期,1933年1月,训令,第65页。
    ⑤ 李丞襄:《本会第二次组织本市工厂调查团会员报告》,《青岛工商季刊》第2卷第1号,1934年3月31日,本会会务,第5页。
    ⑥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289、290、291页。
    ⑦ 萧立:《中国棉纱问题之研究》,《商学期刊》第6号,1931年7月,第4页。
    ①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3、384页。
    ② 《华商纱厂危机未已》,《银行周报》第17卷第24期,1933年6月27日,国内要闻,第11页。
    ③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90、391、393页。
    ④ [日]乙嘱託班:《北支金融調查報告》北支·產業调查颧害第2编第2卷(機秘:以印刷代謄寫)1937年版,第71、73、75、77、79頁。
    ⑤《日武官论上海日本纱厂》,《银行周报》第17卷第20期,1933年5月30日,国内要闻,第5页。
    ⑥穆藕初:《为风传棉业借款事致周缉之书》,《申报》1920年3月14日。
    ① 王警宇:《我对于抵制日货的感想》,李文杨等主编:《中国百年作文纵览》,文心出版社2001年版,第98-99页。
    ② 冯柳堂:《对国货的新希望》,《商业杂志》第3卷第8号,1928年8月,国货栏,第1、2页。
    ③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449页。
    ④ 张孟昭:《推销本纱之根本方策》,《商业杂志》第4卷第8号,1929年8月,第页。
    ⑤ 《日武官论上海日本纱厂》,《银行周报》第17卷第20期,1933年5月,第5页。
    ⑥ 《棉织品委员会决议增进出口法》,《国际贸易周报》第3卷第10号,1932年9月28日,第11、12页。
    ① 禅愚:《考察日本棉业报告书》,《华商纱厂联合会半年刊》第9卷第2期,1931年12月,第12页。
    ② 《日武官论上海日本纱厂》,《银行周报》第17卷第20期,1933年5月30日,第5页。
    ③ 裴锡颐:《国货推销问题》,《商业月报》第14卷第1号,1934年1月,第3页。
    ④ 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16、17页。
    ⑤ 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76页。
    ① [日]加藤日吉:《最近中国罢工情况》,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296、297、299页。
    ② 黎名郁:《中国棉业问题》,王云五、李圣五主编:《丝业与棉业》,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45页。
    ③ 《日人在青岛日商凋敝,我方经济绝交渐见成效》,《贸易周报》第1卷第20号,1931年11月9日,第154页。
    ④ 董希尧:《国难声中之一部分实业拉杂谈》,《青岛工商季刊》第1卷第1号,1933年12月31日,撰述,第34、35页。
    ⑤ 许纪霖、朱政惠编:《史华慈与中国》,吉林出版集团责任公司,第13页。
    ⑥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443页。
    ⑦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第561页。
    ①朱仙舫:《国难新年中策进纺织业之建议》,《商业月报》第12卷第1号,1932年1月,第1页。
    ②《商业月报》第1卷第4号,1921年4月,附载,第3-5页。
    ③李培恩:《庚子后之中日贸易》,《商业杂志》第3卷第8号,1928年8月,第9页。
    ① 《最近五年之中日贸易》,《银行周报》第20卷第4期,本期要目,1936年2月4日,第11、13-15页。
    ② 谷正纲:《从申新七厂事件说到中国的纱业》,《中国实业》第1卷第4期,1935年4月,第575页。
    ③ 《一年来中国之经济》,《银行周报》第20卷第44期,1936年11月10日,国内要闻,第1页。
    ④ 方显庭:《中国经济之症结》,《大公报》1936年2月17日
    ① 张惠康:《中国工业国外贸易问题》,《青岛工商季刊》第3卷第2号,1935年6月30日,撰述,第64页。
    ② 吴文伟译:《日商纱厂在华活跃状况》,《棉业月刊》第1卷第3期,1937年3月,第348页。
    ③ [日]加藤日吉:《最近中国罢工情况》,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295页。
    ①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55-157页。
    ② 《实业统计》第2卷第2号,1934年,第166页。
    ③ [日]满鐡天津事務所调查裸:《山東紡織業の概况》,1936年,第23-25页。
    ④ 《山东工商报告》山东省政府实业厅1931年编印,第12-13页。
    ⑤ [日]加藤日吉:《最近中国罢工情况》,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惨案史料》,第304页。
    ① 之一:《纱厂工潮之原因及消弭法》,《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6卷第2期,1925年,第11页。
    ②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第10页。
    ③ 青岛市工商联:《在日本纱厂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华新纱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43-145页。(另见《华新纱厂职工补习学校设施概况》,《青岛教育》第1卷第9期,1934年2月1日,计划报告。)
    ④ 周志俊:《青岛华新纱厂和华北棉业一瞥》,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工商经济史料集粹》第1辑,第20页。
    ① 青岛市工商联:《爱国实业家周志俊的生平》,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61页。
    ② 《山东省政府实业厅训令》第2265号,《山东实业公报》第15期,1932年9月,训令,第7-9页。
    ③ 《山东工商报告》山东省政府实业厅1931年编印,第13页。
    ④ 潜园:《工人之生计与工资》,《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7卷第1期,1928年,第7页。
    ① 《山东工商报告》山东省政府实业厅1931年编印,第19、20页。
    ② 周颂康:《振兴棉业与棉花市场之统制》,《商专季刊》第6期,1935年4月,第5、6页。
    ① 青岛市工商联:《在日本纱厂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华新纱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47页。
    ② 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济南市档案馆编《济南的接管与社会改造》,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页。
    ③ 方宗鳌:《我国金融枯竭之原因》,《商学季刊》第1卷第1期,1930年1月,论著,第1、2页。
    ④ 王轶群:《我所知道的义聚合钱庄》,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第167页。
    ⑤ 龙和:《二十二年青岛各业之概况》,《实业统计》第2卷第2期,1934年4月,第162页。
    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470页。
    ① “教育之不普及,为吾国普遍现象,如与内地各省较,则鲁省固已属进步矣!”(见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下》,1933年12月,社会部分,教育,第1页。
    ② 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7页。
    ① 奎喧:《棉业界之出路》,《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第7卷第2期,1928年,第1页。
    ② 厉钧:《由奢侈说到节约运动之意义与实施》,《实业部月刊》第1卷第9期,1936年12月,第176页。
    ③ [缅]昂山素姬:《自由、发展与人的价值》,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第186页。
    ④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第385、393页。
    ⑤ 《山东民国日报》1935年9月10日、1934年12月2日;《公报》第429期,1937年3月21日。
    ① 马亮宽:《何思源选集》,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61页。
    ② 张绍书:《对于山东省教育厅现行教育机关会计规程的几个贡献》,《商学季刊》第1卷第4期,1930年12月,评坛,第1页。
    ③ 吕伟俊:《韩复榘》,第244页。
    ④ [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等译:《上海时代》,第508页。
    ⑤ 齐鲁大学:《齐大旬刊》第6卷第3期,1935年9月30日,第19页。
    ⑥ [缅]昂山素姬:《自由、发展与人的价值》,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98年版,186页。
    ⑦ 《德意志之山东经营》,录生活日报译论,《东方杂志》第10卷第11号,内外时报,1914年,第8页。
    ① 《山东省政府训令》第1372号,《山东省政府公报》第103期,1930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资,目录号5,敌伪政治档案案卷。
    ② 《山东省政府训令》第1385号,《山东省政府公报》第103期,1930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资,目录号5,敌伪政治档案案卷。
    ③ 吕伟俊:《民国山东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3页。
    ④ 《唐东山视察山东报告》,《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二编,1936年,中央所取缔工作,第八章,视察,第65页。
    ① 《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第二编,1936年,中央所取缔工作,第八章,视察,第59-63页。
    ② 梅思平:《中国五个实验县的比较》,《乡村建设》第4卷第12期,1934年11月21日,第10、11页。
    ③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81、582页。
    ④ [日]驹井德三著、钱穟孙译:《中国棉花改良之研究》,《农商公报》第69期,1920年,著译门,第1页。
    ① 刘维炽:《中国实业前途之危机》,《中国实业》第1卷第1期,1935年1月1日,第192、193页。
    ② 陶镕成:《中国纺织工业的危机及其生产部门的对策》,《中国实业》第2卷第1期,1936年1月,第2421、2422页。
    ③ 《日纺织同业会天津支部成立》,《棉业月刊》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第625、626页。
    ④ [日]小岛精一:《華北经濟讀本(新版)》,第150頁。
    ⑤ 《日拟统制华北经济——三人纺织会社向华北投巨资》,《银行周报》第20卷第6期,1936年2月18日,国内要闻,第6、7页。
    ① 青岛市工商联:《在日本纱厂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华新纱厂》,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第145-147页。
    ② [德]余凯思著、孙立新译《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反抗——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第214页。
    ③ [缅]昂山素姬:《自由、发展与人的价值》,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第186页。
    ④ 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第557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28,目录号2,案卷号72。全宗号九二,案卷号11,目录号2(2、2、2)。全宗号二八,目录号(2)案卷号71全宗号28,案卷号65,目录号2。全宗号(2、2、2)案卷号11。全宗号五三八,案卷号2396、2845。全宗号一○三八,案卷号385,全宗号1038,卷案号2287,宗一,第5号3件全宗号一○三九,案卷号381。
    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资,目录号5,敌伪政治档案案卷。
    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四七,目录号1,案卷号483、824,825、827。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馆藏档案全宗:北洋政府外交部,宗:中日商务,馆藏号03-18-026-03-001。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财政经济(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
    青岛市档案馆编:《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1897~1914年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档案出版2007年版。
    《东方杂志》,1904-1930年。
    《商务官报》,1909-1910年。
    《农商公报》,1910、1914、1915、1920、1925年。
    《政府公报》,1912~1921年。
    《大中华杂志》,1915~1916年。
    《中华实业界》,1915~1916年。
    《殖产协会报》,1917、1920、1922年。
    《申报》,1918-1928年。
    《华商纱厂联合会季刊》,1919~1925、1928、1930年。
    《中华农学会报》,1922~1924、1931年。
    《大公报》,1923、1928、1932-1936、1962年。
    《山东农矿厅公报》,1928-1932年。
    《商业杂志》,1928-1930年。
    《银行周报》,1928、1933、1934、1936年。
    《山东建设行政周报》,1929年。
    《商业月报》,1930~1932、1934、1936~1937年。
    《山东省政府公报》,1930、1932、1933、1935年。
    《商学季刊》,1930、1936年。
    《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1930~1931年。
    《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1931~1932年。
    《山东实业公报》,1931-1933年。
    《华商纱厂联合会半年刊》,1931年。
    《山东工商报告》,1931年。
    《贸易周报》,1931年。
    《国际贸易周报》,1932年。
    《乡村建设》,1932~1937年。
    《山东财政公报》,1932、1934年。
    《青岛市工商业概览》,1932年。
    《乡村建设月刊》,1932、1933年。
    《青岛教育》,1933年。
    《青岛社会局业务特刊》,1933~1934。
    《实业统计》,1933~1936年。
    《青岛工商季刊》,1933~1936年。
    《山东民国日报》1934~1935年。
    《齐大旬刊》,1935年。
    《商专季刊》,1935年。
    《中国实业》,1935年。
    《青岛市乡村建设半月刊》,1935年。
    《棉业》,1935年。
    《山东合作》,1935~1936年。
    《山东省建设半月刊》,1935~1937年。
    《棉运合作》,1936年。
    《实业部月刊》,1936、1937年
    《棉业月刊》,1937年。
    《公报》,1937年。
    《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39年。
    督办鲁案善后事宜公署秘书处编:《鲁案善后月报特刊》,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印行。
    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编:《鲁案中日联合会议纪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印行。
    《齐鲁晚报》2011年4月1日。
    劳乃宣:《青岛尊孔文社建藏书楼记》,桐乡卢氏校刻:《桐乡劳先生(乃宣)遗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6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印行。
    桐乡卢氏校刻:《桐乡劳先生(乃宣)遗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6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印行。
    杨恺龄辑:《孙慕韩(宝琦)碑传手札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
    陈云:《陈云文稿选编(1949-1956)》,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黄逸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天津图书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马亮宽:《何思源选集》,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沈鸿烈生平轶事》,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李文杨等主编:《中国百年作文纵览》,文心出版社2001年版。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天津编译中心编:《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上海市档案馆编:《颜惠庆日记》第二卷,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
    梁漱溟:《梁漱溟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光绪政要》,第23卷。
    田中玉题:《山东之农业概况》,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附设山东农业调查会1922年编印。
    杜宝田:《交通部调查胶路委员报告》第43期,1924年印。
    胶济铁路局:《接管胶济铁路记(上)》,1927年版。
    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市工商业概览》,青岛市社会局1932年印。
    光廷署:《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上、下》,1933年印。
    青岛市社会局编:《青岛社会局业务特刊(1933-1934)》,青岛市社会局1934年印。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总报告书》,1935年印。
    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棉花搀水搀杂取缔事业第二期工作总报告》,1936年印。
    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丛刊第9种:《近二十年来中日贸易及其主要商品》,商务印 书馆1936年发行。
    卜凯:《中国土地利用》,金陵大学经济系1937年版。
    吴鼎昌题:《民国廿五年全国实业概况》,实业部统计处1937年编印。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57年版。
    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内部发行),中华书局1961年版。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4辑(内部发行),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版。
    颜世清、杨毓辉、胡献琳编《光绪乙巳(三十一)年交涉要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印行。
    宓汝成编:《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
    廉立之、王守中编:《山东教案史料》,齐鲁书社1980年版。
    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4年。
    山东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青岛惨案史料》,工人出版社1985版。
    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859-1949)》,对外贸易出版社1986年版。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6辑,甘厚慈辑《北洋公犊类纂》卷十八——卷二十五(光绪三十八年刊本),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87年印。
    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3辑1988年版。
    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工商业委员会工商史料工作委员会编:《青岛工商史料》,第4辑1989年版。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
    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淄博经济史料》,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济南日特机关罪行录》,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编著:《中国清代外债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济宁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济宁工运史资料——济宁市工运史大事记专辑(1881-1987)》第三辑(内部资料),济宁市第一印刷厂1992年印。
    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济南市档案馆编《济南的接管与社会改造》,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
    殷梦霞、李强:《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
    李文海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近代工业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光绪滋阳县乡土志》,1906年抄本。
    《宣统乐陵县乡土志》,山东国文报馆,1909年。
    余友林等修、王照青纂,《高密县志》1935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
    袁荣叟:《胶澳志》,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1辑,山东人们出版社1984年版。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史志资料》198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商业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对外贸易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达编:《中国产业革命概观》,昆仑书店1929年印行。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华恕:《中国的棉花生产问题》,《新建设》1955年第5期。
    胡克和罗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日殖民者对青岛港的侵略》,《山东大学学报》1959年第2期。
    贺天成:《我国植棉历史概况》,《历史教学》1959年第4期。
    彭雨新:《从丝棉手工业的变化看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我国原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光明日报》1961年8年2日。
    李永采:《解放战争时期的济南仁丰纱厂》,《山东省志资料》1962年第4期。
    孔令仁:《从仁丰纱厂看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侵蚀》,《大众日报》1962年7月21日。
    陈义方:《我国手工纺机和织机的改进》,《大公报》1962年9月7日。
    卜大乾:《帝国主义在华设立纺织厂的经过》,《大公报》1962年9月19日。
    卜大乾:《我国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初步发展》,《大公报》1962年9月25日。
    卜大乾:《双重打击下的民族资本纺织工业》,《大公报》1962年10月9日。
    卜大乾:《民族危机时期的纺织工业》,《大公报》1962年10月23日。
    汪敬虞:《从上海机器织布局看洋务运动》,《新建设》1963年第8期。
    何谨言:《从一包棉纱变成“百万富翁”(上海荣丰线厂)》,《光明日报》1965年6月7日。
    陈忠宝:《从上海一家棉纺织厂看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的》,《文汇报》1965年7月16日。
    旗田巍著、李永炽译:《华北农村看青的边界》,《食货月刊》复刊第6卷第5期,1976年。
    汪子春:《漫话我国的植棉史》,《植物杂志》1977年第1期。
    施向群:《胶济铁路修筑始末》,《人民铁道》1979年2月25日。
    王金章:《当年德国侵略中国的铁证——胶济铁路修筑概况》,《青岛日报》1980年12月16日。
    林时民:《从清末的棉纺织业看官督商办制度》,《食货月刊》复刊第11卷,第1期,1981年。
    刘素芬:《烟台对外贸易分析:1867-1919》,《食货月刊》复刊第12卷,第8期,1982年。
    胡汶本、秦治新等《帝国主义与青岛港》,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吕伟俊:《韩复榘》,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姜培玉:《山东经贸史略》,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年版。
    郑昌淦:《明清农村商品经济》,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杜恂诚:《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兼评韦伯<中国的宗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吕伟俊:《民国山东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施锡铨:《博弈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路安:《青岛近现代史》,青岛出版社2001年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启动与抉择》第2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生:《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1927-1937)》,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吕伟俊等著:《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齐鲁书社2002年版。
    徐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陈红民主编:《中华民国史新论(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卷)》,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2003年版。
    胡静:《1923-1937年间日本对山东的经济侵略》,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元基:《大纯纱厂概说》,《近代中国》第14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王明所、范开庆:《近代上海市郊传统织布业的变迁——以南汇棉纺织土布业为例》,《近代中国》第14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江沛、王先明主编:《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刘大可、庄维民著:《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齐鲁书社2005年版。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2005年版。
    王先明主编:《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1876-194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文松:《近代中国海关洋员述略——以五任总税务司为主》,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版。
    吴松弟主编:《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山东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程莉:《近代实业家周学熙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李玉:《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辜鸿铭著、杨华清译:《中国人的精神》,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王翔:《近代冀南棉纺织手工业的兑变与延续》,《历史档案》2007年第2期。
    林刚:《试论列强主导格局下的中国民族企业行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
    张华腾:《试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兼论北洋集团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史学集刊》2007年第6期。
    许檀:《清代山东周村镇的商业》,《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
    田龄、王忠春:《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其实旅》,《史学月刊》2007年第9期。
    周飞:《技术传播体系与社会变迁——1901-1937年山东棉花种植业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佳宏伟:《大灾荒与贸易(1867-1931)——以天津口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宋志东:《近代山东商人的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文化》,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刘晖:《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史学月刊》2008年第7期。
    许纪霖、朱政惠编:《史华慈与中国》,吉林出版集团责任公司2008年版。
    谷永清、张海林:《试论张謇政治转型时期的“新思维”》,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2期。
    [英]仲均安译述:《山东试种洋棉简法》,上海农学会1897年。
    [德]胶督署翻译官,谋乐辑:《青岛全书》,青岛印书局1912年版。
    [德]赫尔曼·费希尔著、雷立柏译:《奥古斯丁·韩宁镐主教传——一位德国人在华工作53年》斯泰尔(Steyl)1940版(台北圣家会编辑小组编、至洁有限公司2006年印)。
    [日]渡部诚:《山东棉花概况》,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1947年印。
    [美]戴维阿古什著,董天民译:《费孝通传》,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一二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三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四五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美]张灏著,崔志海、葛夫平译:《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德]周华德著,薛保纶译:《天国的拓荒者》,天主教圣言会1996年印行。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缅]昂山素姬:《自由、发展与人的价值》,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版。
    [美]柯文著、杜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日]中村哲著,陈应年、王炎、多田正子译:《东亚近代史理论的再探讨》,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美]朱·弗登博格、[法]让·梯若尔著,黄涛、郭凯等译:《博弈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美]艾华慈著,雷赞灵译:《圣福若瑟神父语录》,中国河北信德社2003年印。
    [美]彭慕兰著,史建云译:《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澳]C.P.菲茨杰拉尔德:《为什么去中国——1923~1950在中国的回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美]彭慕兰著,马俊亚译:《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日]松本重治著,曹振威等译:《上海时代》,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美]林达·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邓正来、[美]杰弗里·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著,顾速、董方译:《中国政治》,凤凰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费正清著,张沛、张源、顾思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Records of the First Shantung Missionary Conference at Ching Chow Fu.1893.
    A G Jones,"An Outline of the aim and History of An Experiment Made in Shantung to Start a Cotton Industry -1893-1897,Records of The Second Shantung Mission——ary Conference at Wei-hien,1898,Shanghai,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899.
    The Chinese Recorder(Vol.ⅩⅩⅩ,1899).
    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1894——1937.
    Tai Ping Heng, The Christian Church and Rural Reconstruction",The Chinese Recorder 1921.
    David D.Buck,Urban Change in China: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sinan,Shantung.1840-1949 Madison,wis:Univ. of Wisconsin pr,1978.
    Ku Hungming: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Tianjin Educationpress House 2007.
    [日]山口信雄:《青島戰記》,朝日新聞合資會社1915年發行。
    [日]木村雄平:《山東商工案内錄》青岛濟陽路杏城1933年發行。
    [日]满鐡天津事務所調查課:《山東紡織業の概況》,天津1936年版。
    [日]小岛精一:《莘北經濟讀本》,東京千倉書房1937年版。
    [日]姬野德一编:《最新对華經濟资料》第4輯,東京日支問題研究會刊1937年印。
    [日]乙嘱託班:《膠濟鐵道調查報告:總務、經理關係》北支·產業調查類書第5編第4卷第1號(機秘:以印刷代謄寫)1937年版。
    [日]乙嘱託班:《北支農業·合作社調查報告(續):河北、山東出張報告》北支·產業調查類書第2編第1卷續(機秘:以印刷代謄寫)1937年版。
    [日]乙嘱託班:《北支金融調查報告》北支·產業調查類書第2編第2卷(機秘:以印刷代謄寫)1937年版。
    [日]國際经濟學會編:《北支經濟開發の根本問題》,刀江書院1938年版。
    [日]崎村茂榭:《北支農村經濟の諸課題》,國際經濟學會編:《北支经濟開發の根本問題》,刀江書院1938年版。
    [日]满鐵產業部:《北支那经濟綜觀》,日本評論社1939年版。
    [日]小岛精一:《華北經濟讀本(新版)》,東京千倉書房1939年版。
    [日]梨本祐平:《北支の農業經濟》,白楊社1939年版。
    [日]满鐡北支事務局調查部:《北支主要都是商品流通事情》第八编,《青島》,大连,1939年版。
    [日]南满洲鐡道株式會社調查部,水谷國一著:《北支農村概況調查報告——惠民縣第一匾和平鄉孫家廟》满鐡調查研究資料第八輯(北支調查資料第14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年版。
    [日]滿鐡調查部:《北支棉花綜覽》,日本評論社,1940年10月版。
    [日]滿鐡北支經濟調查所:《北支那工場實態調查報告書(青島支部)》1940年版。
    [日]中原松雄:《青岛の紡鐡業》,《经濟俱樂部》第10卷第5號1940年版。
    [日]南滿洲鐡路株式會社調查部、水谷國一著:《北支農村概況調查報告(三)——潍縣第一區高家樓村》,滿鐡調查研究資料第17編、北支經濟調查所編(北支調调查資料第17辑),南满洲鐡路株式舍社1940年版。
    [日]華北棉產改造舍山東省分舍:《民國三十年事業成績要覽》,(内部资料,年代1941年后,具体时间不详,藏于山东省图书馆外文部。)
    [日]松崎雄二郎:《青島組合要覽》,青岛日本商工會議所編1942年印。
    [日]田邊腾正:《支那の農業經濟》,經濟全書,16,日本評論社1942年版。
    [日]山崎百治:《支那物產綜覽——實地调查統計研究》,粟田書店(株式會社)1942年發行。
    [日]《莘北建設史》(残卷,著者已无,出版年代1942年后,具体时间不详,现藏于山东省图书馆外文部)。
    Sepp Hollweck,Der Chinese Aus Tirol, Verlagsanstalt Athesia GmbH,Bozen,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