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行政规划的法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规划作为行政主体实现行政职能的重要途径,在行政权日益扩大的今天,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行政规划又往往与拆迁、补偿等社会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行政规划的法治化,对于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对于切实有效约束公权力、保障私权利,对于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和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法学者对行政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我国一些行政法学者已开始将行政规划纳入研究视野,但是学者们对行政规划的认识不一,对包括概念在内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都远没有达成共识。行政规划可谓是近年来行政法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提。
     本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拘束性规划为研究视角对行政规划的概念和性质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行政规划中极为重要的程序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进行了探讨。
Nowaday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s day by day, the administrative plan, a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pla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demolition, compensation and other social issues. To achiev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la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public resources, for the effective constraint of the powe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ivate rights, for impelling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e according to law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the rule of law.
     Administrative law scholars began to study the administrative plan not long ago.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some of our administrative law scholars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administrative plan, the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administrative plan and also some of its basic issues, including the concept. Administrative plan can be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issu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recent years. Doing research on some basic issues of administrative plan and achieving consensus on them, to some extent, is the premise for further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erative pla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nature of administrative plan,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e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rocedure and judicial review mechanisms of administrative plan.
引文
1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66页。
    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3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修订六版),(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315页。
    4[韩]金东熙:《行政法1》(第9版),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41页。
    5[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6页。
    6[日]南博方:《行政法》,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
    7关于“行政规划”与“行政计划”的辨析,本文第2章第4节会详细述及。
    8[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2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80页
    9[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2页。
    10[日]南博方:《行政法》,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
    11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63条。
    1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
    13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8页。
    14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395页。
    15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16[日]南博方:《行政法》,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
    17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50页。
    18吴信华:“行政计划与计划确定程序”,载于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540页。
    19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392页。
    20朱新力主编:《行政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87页。
    21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43页。
    22[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23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页。
    24[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页。
    25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26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395页。
    27[日]南博方:《行政法》,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7-78页。
    28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
    29[日]南博方:《行政法》,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7-78页。
    30[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2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81页。
    31参见罗传贤:《行政法概要》(增订二版),(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172页。
    32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563页。
    33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47页。
    34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883-886页。
    35参见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136页。
    36参见文正邦、胡晓磊:《行政规划基本问题分析》,载于《时代法学》2007年第5卷第2期。
    37文正邦、胡晓磊:《行政规划基本问题分析》,载于2007年4月《时代法学》第5卷第2期。
    38[韩]金东熙:《行政法1》(第9版),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40页。
    39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修订六版),(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316页。
    40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36页。
    41林纪东:《行政法》(修订三版),(台湾)三民书局1988年版,第434页。
    4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903页。
    43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50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7页。
    45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392页。
    4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47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48参见Jay M·Feinman:,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49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页。
    50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66页。
    5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52[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页。
    53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98页。
    54[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页。
    55参见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修订六版),(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319页;陈志华:《行政法概要》,(台湾)三民书局2007年版,第316-317页。
    56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74页。
    57参见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3条。
    58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77页。
    59李惠宗:《行政法要义》,(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432页。
    60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82页。
    61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54页。
    62张思思:《行政规划基本问题的法学分析》,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3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8页。
    64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392页。
    65参见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章第2节。
    66参见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64条。
    67[日]南博方:《行政法》,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
    68我国台湾地区“立法院议案关系文书院总字1584号”“行政程序法草案”。
    69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75页。
    70陈慧雅:《行政规划程序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1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233页。
    72需要指出的是,行政拘留是最重的行政处罚,但由于中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行政拘留目前还不适用听证程序,但行政拘留适用听证程序是必然的趋势。
    73《行政许可法》第46条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该法第47条第1款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74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88页。
    75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76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78页。
    77张千帆、赵娟、黄建军:《比较行政法:体系、制度与过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27页。
    78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572页。
    79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572页。
    80[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二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7页。
    81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79页。
    82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版,第602页。
    83郭庆珠:《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空间探讨》,载于《学术论坛》2008年第1期。
    84[韩]金东熙:《行政法1》(第9版),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42页。
    85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407页。
    86参见[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二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5页。
    87参见[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二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6-270页。
    88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779页。
    89参见王青斌:《论行政规划的司法审查》,载于《当代法学》2010年第4期。
    90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779页。
    91[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二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51页。
    9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89页。
    93[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94参见[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95[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96林合民、李震山、陈春生、洪家殷、黄启祯:《行政法入门》,(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3页。
    97叶俊荣:《行政程序与一般法律原则》,台湾经社研究报告1007,第234页。转引自黄学贤:《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研究》,载于《法学》2002年第5期。
    98参见台湾地区“经建会”版“行政程序法”草案第128-129条,“法务部”版第167-168条。
    99[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100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4—418页:林腾鹞:《行政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版,第478-480页;[韩]金东熙:《行政法1》(第9版),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44-145页。
    101江必新:《论公益诉讼的价值及其建构》,载于《人民法院报》,2009年11月29日,第5版。
    102参见“金奎喜诉杭州市规划局案”,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 detail.php?id=92767,2003年11月29日发表。
    103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6-67页。
    104[印]M·P·赛夫:周伟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3]马怀德:《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5]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罗豪才、湛中乐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8]胡建淼:《行政行为基本范畴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朱新力主编:《行政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张千帆、赵娟、黄建军:《比较行政法:体系、制度与过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3]林纪东:《行政法》(修订三版),(台湾)三民书局1988年版。
    [14]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5]林合民、李震山、陈春生、洪家殷、黄启祯:《行政法入门》,(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版。
    [16]罗传贤:《行政法概要》(增订二版),(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17]罗传贤:《行政程序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
    [18]李惠宗:《行政法要义》,(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版。
    [19]陈志华:《行政法概要》,(台湾)三民书局2007年版。
    [20]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修订六版),(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
    [21]林腾鹞:《行政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版。
    [22]李震山:《行政法导论》,(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版。
    [23]李惠宗:《行政程序法要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
    [24]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修订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刘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
    [26]陈敏:《行政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版。
    [27][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韩]金东熙:《行政法1》(第9版),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30][德]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刘飞译,何意志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1][印]M·P·赛夫:周伟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2][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二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4][日]室井力主编:《日本现代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5][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6][日]南博方:《行政法》,杨建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7][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8][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39]Jay M·Feinman:,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0]Montesquieu:,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Ronald Dworki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86.
    [42]Jeremy Waldr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江必新:《论公益诉讼的价值及其建构》,载于《人民法院报》,2009年11月29日,第5版。
    [2]应松年:《政府职能的演变与行政规划》,载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姜明安:《行政规划的法制化路径》,载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胡锦光:《论对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载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1期。
    [5]廖义男:《计划确定程序规范之探讨》,上海东亚行政法研究会论文,1998年。
    [6]杨海坤:《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构想》,载于《法学评论》2003年第1期。
    [7]王青斌:《论行政规划的司法审查》,载于《当代法学》2010年第4期。
    [8]文正邦、胡晓磊:《行政规划基本问题分析》,载于《时代法学》2007年第5卷第2期。
    [9]郭庆珠:《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空间探讨》,载于《学术论坛》2008年第1期。
    [10]程宏:《浅论行政计划》,载于《唯实》2004年第7期。
    [11]黄学贤:《我国行政计划立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载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2]黄学贤:《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研究》,载于《法学》2002年第5期。
    [13]黄学贤:《行政计划比较研究》,载于《东吴法学》1999年第2期。
    [14]刘宗德:《现代行政与计划法制》,载于《政大法学评论》1992年第45期。
    [15]吴信华:“行政计划与计划确定程序”,载于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16]林明锵:《行政计划法论》,载《台大法学论丛》,第25卷第3期。
    [17]王青斌:《行政规划的法制化研究》,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7年。
    [18]李凌波:《行政规划研究——原理探究与实证分析》,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9]陈慧雅:《行政规划程序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0]张思思:《行政规划基本问题的法学分析》,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7]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
    [8]我国台湾地区“行政院”:“行政计划拟定、确定、修订及废弃办法草案”。
    [9]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
    [10]日本《土地收用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