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战略选择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烟草工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1949年以前,我国烟草工业基本为外国资本所垄断,国外进口的新产品和外国资本在华生产的产品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接收外商烟厂和公私合营等政策措施,我国烟草工业很快恢复了生产经营活动。特别在1982年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以来,我国烟草工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烟草行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全国有近5000万人的就业与生活同烟草行业密切相关。例如我国烟叶生产广泛分布于全国22个省的约500多个县,每年有300多万家种植农户,涉及超过1500万农村人口;卷烟工商企业就业职工约50万人,卷烟零售商户约490万户,其中多数是个体商户。同时,烟草行业还带动了包括烟草机械、烟用丝束、香精香料、各类烟用纸张及烟标印刷等辅助材料加工在内的相关产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采用计划方式管理我国烟草行业,烟叶和烟草制品价格的制定和调整权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随着市场经济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各级政府逐渐放松了对烟叶和烟草制品的管制。20世纪中后期,企业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定价权,由于烟草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再加上卷烟产品的高盈利性,企业的价格行为日趋活跃,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了对价格的管理。然而,我国烟草行业的企业结构状况基本仍然表现为小企业过多,生产布局分散,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因此,我国烟草品牌也面临着数量多、影响力小、竞争力弱等问题。作为世界上仍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国家之一,烟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划和管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导致了我国烟草行业完全市场化进程的延缓。
     21世纪以来,针对卷烟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的状况,国家烟草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推进烟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伴随着烟草工业企业的大力整合,烟草品牌的整合取得了较大成绩。从我国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来看,今后烟草企业的并购及重组将会继续推进,而烟草市场将会维持基本稳定的状态,烟草企业也会更加重视卷烟品牌的整合与扩张。
     烟草行业不但为国民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还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相关农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既有着生态资源、市场资源、原料资源和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有着质量、规模、集中度、竞争,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劣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烟草行业税收的依赖,市场化生产与计划额度分配制度的不协调,烟叶收购价格的刚性,以及烟草市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和品牌建设的滞后等等,是目前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尽管我国烟草的产销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就数量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烟草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尚不是烟草强国。。
     依据本文对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烟草行业核心发展战略主要应当包括竞争战略、品牌战略、多元化战略,以及标准化战略等。促进烟草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则主要应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烟草行业的税制改革,包括彻底取消烟叶税、将烟草业涉及到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单列、改变烟草消费税的征收环节、由“从价计征”改为“从量计征”、调整中央地方税收返还机制等;二是加强烟草行业销售网络建设,包括妥善处理销售网络建设中的关系、构建烟草行业物流配送网络、关注零售客户网络建设,以及做好网络销售组合等;三是提高烟草行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具体包括烟叶生产和烟草企业两大领域;四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烟叶资源市场,主要应包括产区规划的合理化和生产技术的普及化;五是重组和兼并烟草企业,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联合重组优势企业、实现品牌整合和联营,以及加大海外市场的投资等等;六是建立高素质的烟叶技术推广队伍和新型烟农队伍;七是加快进入国际烟草市场的步伐;八是实行基于信息化的全流程管理;九是构建和谐烟草,即注重烟草文化的建设,实行人本管理,实现和谐发展。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交代研究背景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主要以国外的政府经济规制和企业战略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介;第三部分为烟草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以及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四部分为烟草行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审视和存在问题分析,我们进行了SWOT分析并基于此分析总结了我国烟草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第五部分为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分析,包括全球烟草工业现状、全球烟草行业政策与管制,以及全球烟草工业竞争者分析等,最后对我国烟草工业在世界上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六部分为烟草行业核心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对竞争战略、品牌战略、多元化和标准化战略进行了研究;第七部分为促进我国烟草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主要包括了烟草行业税制改革、销售网络建设、社会化服务、烟叶资源市场统一、烟草企业重组和兼并、烟叶技术推广、全流程管理,以及构建和谐烟草等七个方面。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国烟草行业的战略环境所进行的审视与分析,在现有的研究中并不多见。国内有关烟草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较少,而已有的一些研究一般都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探讨,从烟草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不多。更进一步地,就我国烟草行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的更少,而我们在本文中基于目前我国烟草行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就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全面分析与探讨;二是本文从现行经营战略和应当采取的核心战略分析入手,给出了比较充分合理的对策建议。关于垄断性行业的改革一直是国民经济管理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基于对我国烟草行业的经营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梳理与把握,提出了从税收制度、销售网络,到企业兼并与重组,再到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与环节的具体建议,这是已有研究所没有能够充分涵盖的。因此,这部分内容虽然属于前文分析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逻辑上连贯和分析的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有关烟草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不足。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started at about100years ago. Before the liberation, the Chinese tobacco industry is monopolized by foreign capital, and new foreign products and foreign products produced in China account for around70%of the market shar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soon returned to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by receiving the foreign factory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Especially from the implement of national tobacco monopoly system in1982,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got a rapid speed of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At present, the tobacco industry of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ector of the economy, the country has nearly50000000people's jobs and liv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obacco industry. For example, China tobacco production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22provinces, about500counties, each year more than300thousand farmers, involving more than15000000of rural population. There are about500000workers employed by the cigarette business. The most of about4900000cigarette retailers are individual busi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tobacco industry has led the tobacco machinery, cigarette tow, flavor spices, all kinds of cigarette paper and printing auxiliary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 price management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had been always in government's plan in1980s; the government controlled the price of tobacco and tobacco products. Along with market economy idea gradually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various governments gradually relaxed the control on tobacco and tobacco product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wentieth century, enterprises gradually have the independent pricing power, because the tobacco market is a seller's market, coupled with the high profitability of cigarette products, the price action of the enterprise is active with each passing day, but also appeared a few problems, so the State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strengthened the price management. However, the enterprise structure condition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is still disperse, i.e. too many small businesses, production layout is dispersive, integral competition ability is not strong. Long-term since, our country tobacco brand is also faced with the problem about quantity, small scale, and weak competitiveness. As one of the countries that still practiced tobacco monopoly system in the world, China's tobacco enterprises M&A and industry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re having extremely close relationship.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authorities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cigarette industry enterprise, many, small, and scattered, aimed at promoting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among tobacco enterprises. Accompanied by the tobacco industry enterprises to integrate, tobacco brand integration gained greater success. From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of tobacco enterprises will continue to advance, and the tobacco market will maintain the basic stability of the state, tobacco enterprise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cigarette brand integration and expansion.
     The tobacco industry not only has accumulated great wealth for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also eased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promoted the rela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for the state.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has advantages about ecological resources, market resources, material and soci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problems about quality, size, concentration, competition, and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After joining the WTO,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is also facing favorabl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severe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l government relies on the tax from tobacco industry, market production and planned quota allocation system is not harmonious, the rigidity of purchasing price of tobacco leaf and tobacco market,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rand building of the lag and so on, are the important restriction factors of current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although our country tobacco production and sales volume can account for1/3of the world, in any case is a tobacco country, but still not be powerful nation of tobacco.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rand building and marketing strategy is still a big gap.
     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 we think, the co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should mainly include competitive strategy, brand strategy,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s well as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Th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obacco industry are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first is to push the tax reform of tobacco industry; th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the tobacco industry market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the third is to improve the tobacco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level of social services, including tobacco production and tobacco enterprises; the fourth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national tobacco resource market; the fifth is the reorganization and merger of tobacco enterprise; the sixth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quality tobacco technology promotion team and new farmer troop; the seventh i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ntering into the international tobacco market; the eighth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management based on information; the ninth is to build a harmonious tobacco, pay attention to culture construction, carrying out humanism management, the realiza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tobacco industry, including the history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bacco industry, and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obacco industry development's SWOT analysis,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the third part i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nalysis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inclu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lobal tobacco industry, the policy and regulation of the global tobacco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competitive analysis, at last the world position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were evaluate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search on the co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mainly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on strategy, brand strategy, diver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strategic; the fifth part is the main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including the tax system reform about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the sales network construction, social services, the unified market tobacco resources,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and mergers, the promotion of tobacco leaf technology,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tobacco etc.
引文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744页.
    ②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10228_402705692.htm,2011-2-28.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3-744.
    ②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10228_402705692.htm,2011-2-28.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211.
    ②夏雨.年度观察:回首“十一五”展望“十二五”——2010年中国烟草总结与展望[EB/OL]. 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analysis/wu/201012/201012883853_439920.shtml,2010-12-29.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233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3-746.
    ②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2页.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2011-9-23.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210页.
    ②“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二五”晨曦初露[EB/OL]. http://www.tobaccochina.com/zt/2010end/first.html,2011-9-23.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调整卷烟分类标准的通知[Z].北京:国家烟草专卖局,2009.
    ①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Z].北京:广电总局,2011.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卷烟工业跨省联合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R].北京: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2008.
    ②邢忠敏.2009年年度行业要闻[EB/OL] http://www.echinatobacco.com/101588/101728/101750/48714.html,2011-9-24.
    ③刘世强.2010年年度行业要闻[EB/OL] http://www.echinatobacco.com/zhongguoyancao/2011-01/06/content_244341.htm,2011-01-06.
    ④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第238页.
    ⑤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211.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548页.
    ②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573页.
    ③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1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0-231.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197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233页.
    ①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2010-2011年中国烟草制品业年度授信政策指引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2011.16-17.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1-639.
    ②2008年从奥驰亚集团完全独立出来,现为除中国烟草总公司之外的世界第一大跨国烟草公司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211.第744页.
    ①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2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3-744,第852页.
    ②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211.852-853.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2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2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1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4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4页.
    ②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4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5页.
    ①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743页.
    ②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853页.
    [1][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美]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美]鲍尔斯.江艇等译.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美]罗默.王根蓓译.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王志伟译.宏观经济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刘伟.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业重组:以烟草业为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陶明.专卖体制下的中国烟草业——理论、问题与制度变革,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9]张艳.放松规制——中国烟草产业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10]胡德伟,毛正中.中国烟草控制的经济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1]李保江.专卖、竞争与烟草发展——真实世界的烟草经济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12]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8),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13]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年鉴(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4]万斌.新中国烟草专卖制度成本收益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15]董建江,张艳.成长——中国烟草行业过渡式转型,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16]陈树勋.论烟草行业的规模经济与发展战略问题,《烟草科技》,1987年第3期。
    [17]沈江彪.对烟草行业深化改革的几点看法,《党政论坛》,1988年第6期。
    [18]褚时健.克服烟草行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上海企业》,1989年第7期。
    [19]肖茂员.略论“限制吸烟法”对烟草行业的影响及其对策,《企业经济》,1989年第12期。
    [20]宗文.近年来控制烟草行业盲目发展的财政措施简介,《财政》,1990年第5期。
    [21]廖必均.谈进一步发展云南烟草行业,《经济问题探索》,1990年第5期。
    [22]张小康,李晓莉.谈我国烟草行业管理,《中国城市金融》,1990年第5期。
    [23]李树成.关于发展烟草行业成人教育的探讨,《成人教育》,1992年第4期。
    [24]汪世贵、卢业广.我国烟草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预测》,1992年第5期。
    [25]陈树勋.论90年代我国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烟草学报》,1992年第7期。
    [26]吴建荣,罗光伟.我国烟草行业经营环境与经营策略研究,《管理工程学报》,1994年第11期。
    [27]李喜岷.烟草行业科技进步的需求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1992年第12期。
    [28]褚时健.世界烟草行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1992年第12期。
    [29]黄永东.广东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
    [30]谢军.谈支持云南省烟草行业的发展,《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第12期。
    [31]编辑部.烟草行业“九五”发展思路,《中国投资与建设》,1996年第10期。
    [32]吕建军.加大省网建设促进烟草行业发展,《河南科技》,1996年第10期。
    [33]张登武.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管理世界》,1996年第11期。
    [34]杨逸文.对烟草行业联产联销的效率分析,《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第4期。
    [35]赵承信.香烟功过与中国烟草行业的改革,《前进论坛》,1997年第12期。
    [36]贺俊.烟草行业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华东经济管理》,1997年第12期。
    [37]王华.烟草行业市场集中度与绩效的实证分析,《江苏统计》,1998年第1期。
    [38]席亮文,陆建南.多角化经营 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广西商业经济》,1998年第4期。
    [39]张建平.计算机视觉在烟草行业中的研究及应用展望,《烟草科技》,1998年第4期。
    [40]刘伟,张文丽,冯全福.对烟草行业中青年科技人员群体特征及导向作用的思考,《中国烟草学报》,1998年第6期。
    [41]新言.广西烟草行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探讨,《广西商业经济》,1999年第2期。
    [42]冯文.烟草行业基层班子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43]唐瓷龙.销售网络为烟草行业树立新形象,《上海商业》,1999年第5期。
    [44]王献生.积极推动我国烟草行业跨世纪可持续发展,《中国烟草学报》,1999年第 6期。
    [45]王映刚.“入世”后对烟草行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国经贸导刊》,1999年第12期。
    [46]臧卫东.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烟草行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烟草学报》,1999年第12期。
    [47]王映刚.烟草行业加入WTO的利弊分析与对策探讨,《中国烟草学报》,2000年第3期。
    [48]刘吉球.烟草行业用人制度改革之我见,《人事与人才》,2000年第3期。
    [49]吴健安.中国烟草行业为何“大而不强”,《思想战线》,2000年第4期。
    [50]何大昭,何翔.1999-2000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及“十五”发展展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51]李保江.影响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背景条件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6期。
    [52]王坤明.试论中国烟草行业的战略性调整,《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53]杨国如.烟草行业现代企业标准化问题探索与思考,《烟草科技》,2000年第7期。
    [54]编辑部.烟草行业分析报告,《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第7期。
    [55]杨小平等.关于烟草行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思考,《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第8期。
    [56]陈晋东等.烟草行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烟草科技》,2002年第8期。
    [57]陈建明,崔志明.烟草行业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第6期。
    [58]王彦亭,陈晋东.烟草行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与测算,《中国科技产业》,2002年第6期。
    [59]陈立鹏.中国烟草行业经营管理体制发展特征与趋势,《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10期。
    [60]何昌福.中国烟草行业的规制与竞争,《经济界》,2003年第9期。
    [61]赵升.我国烟草行业卷烟销售网络的建设,《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10期。
    [62]王良杰.烟草行业成本领先战略的路径选择,《财会通讯》,2004年第1期。
    [63]徐乐群,蒋明青.客户关系管理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第4期。
    [64]王树文.我国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分析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 第9期。
    [65]赵永泰,葛茜,李勤.对陕西烟草行业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66]钟芸香.我国烟草行业应对WTO的对策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67]叶克林.入世后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取向,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68]宋艳.浅论发展烟草行业电子商务,《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69]黄波,李兴华.我国烟草行业集中度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70]徐晓伟.烟草行业的价格改革述评,《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4期。
    [71]张国华.烟草行业的市场调研,《市场研究》,2005年第2期。
    [72]韦红泉.烟草行业的体制困境,《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2期。
    [73]王树文,张永伟,郭全中.加快推进中国烟草行业改革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2期。
    [74]张蕴萍、蒋海岩.日本烟草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启示,《理论学刊》,2005年第9期。
    [75]汪娟,熊伟.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7期。
    [76]蒋小燕,杨逸文.烟草行业供应链的信息化再造,《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年第12期。
    [77]李景武.烟草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市场营销导刊》,2006年第2期。
    [78]冯献华,罗婉容.对我国烟草行业集中度的分析与探讨,《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2期。
    [79]司马炎,胡智辉.中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研究与政策建议,《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80]王海燕.广义质量标准下的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
    [81]郭承来.当前中国烟草行业风险分析,《国际金融》,2006年第10期。
    [82]李巍,王营.对提升中国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全国商情》,2007年第4期。
    [83]王嘉慧.烟草行业的五力模型分析,《当代经济》,2007年第6期。
    [84]丛慧颖.烟草行业的博奕,《现代经济信息》,2007年第8期。
    [85]朱武刚,宋德舜.我国烟草行业的问题与发展,《经营与管理》,2007年第8期。
    [86]籍涛.论烟草产业的政府管制一一基于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分析框架,《社科纵横》,2008年第1期。
    [87]董彩凤,刘永明.烟草行业电子商务之路,《电子商务》,2008年第4期。
    [88]杜树坤.新形势下烟草行业人才发展战略探索,《现代商业》,2008年第4期。
    [89]郑雄志.烟草行业实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与探讨,《中国烟草学报》,2008年第6期。
    [90]杨硕,杨纪青.中国烟草行业年产量演化路径与模型预测,《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7期。
    [91]王咏梅,阳雄波.烟草行业体制改革与正确对待利益调整,《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第7期。
    [92]秦江顺.论烟草行业内部管理监督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财务与金融》,2008年第8期。
    [93]张勇.烟草行业物流成本的管理方法探讨,《管理观察》,2008年第9期。
    [94]李晓海,刘国栋.提高我国烟草行业品牌竞争力的途径,《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9期。
    [95]李江.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信息化纵横》,2008年第11期。
    [96]黄英华,黄英梅,李宝香.中国烟草行业的市场定位及其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中国烟草学报》,2008年第12期。
    [97]陈昊雯,杨一端,陆振华.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98]赵志忠,温玉.关于烟草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12期。
    [99]陈通,张永开,张燕冰.烟草行业品牌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及政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12期。
    [100]陈通等.政府规制视角下的烟草行业改革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9期。
    [101]王军.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析,《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10期。
    [102]王春丽.简析烟草行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及发展方向,《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10期。
    [103]韩冰洁.烟草行业重组过程中政府角色分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104]霍晨.从经济波动看烟草行业平稳发展,《中国烟草学报》,2009年第6期。
    [105]蒋云凤.中国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市场营销导刊》,2009年第6期。
    [106]席那顺.试论烟草行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北方经济》,2009年第5期。
    [107]许力平.中国烟草行业的“反哺悖论”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08]张志龙.烟草行业市场结构优化与体制改革,《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4期。
    [109]王坤明.我国烟草行业政府规制体制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10]马越.论我国烟草行业地方保护现象的体制原因与消解对策,《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11]朱梦棣.建立现代烟草行业新机制,《新远见》,2009年第2期。
    [112]杨骞、刘华军.中国烟草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
    [113]杨建宇.论烟草行业管理与指标分配方式的改革,《管理观察》,2009年第1期。
    [114]苏丽.浅议烟草行业纳税筹划,《财经界》,2010年第11期。
    [115]袁桂玲,刘艳.烟草行业对标规范体系初探,《西部财会》,2010年第8期。
    [116]钱伟东,饶建国.我国烟草行业并购现状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7期。
    [117]徐传谌,王健男,刘凌波.中国烟草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讨,《知识经济》,2010年第8期。
    [118]郭斌.浅析我国城市零售业态的发展对烟草行业的影响,《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第5期。
    [119]李西平,马伟,邓丽杰.烟草行业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对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20]王艳.烟草行业市场调研览要,《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5期。
    [121]杨一端,范晓钟.烟草行业营销队伍的薪酬管理,《经济导刊》,2010年第4期。
    [122]邓丽杰.关于烟草行业卷烟品牌培育的思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23]江涛,邹平.专卖体制下烟草行业统一分销模式设计,《烟草科技》,2010年第3期。
    [124]邓丽杰,王安民.关于烟草行业营销渠道的思考,《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第2期。
    [125]许海洋,黄畅.从烟草行业“工商分离”看组织结构变革理论的现实应用,《经济导刊》,2010年第2期。
    [126]李满园,张文义.标准化生产进程对烟草行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9期。
    [127]商耀辉.浅谈如何深化我国烟草行业预算管理,《现代商业》,2011年第8期。
    [128]刘新贤.国民经济对烟草行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第7期。
    [129]年志远,徐迟.中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8期。
    [130]吕德勋.烟草行业应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自律,《中国外资》,2011年第8期。
    [131]杨圣明.烟草行业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海商业》,2011年第4期。
    [132]曹航.中国烟草行业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3期。
    [133]孙颖慧.烟草行业品牌战略管理,《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第4期。
    [134]梁樑,赵洪顺.我国烟草行业适度竞争的特征及实现路径,《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35]陈谦.烟草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营销,《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11期。
    [136]赵家锐.建立烟草行业学习型企业文化,《重庆与世界》,2011年第12期。
    [137]张严柱,吕阳.我国烟草行业的市场结构及绩效,《中国农业会计》,2011年第12期。
    [138]周昕.关于烟草行业统计分析的几点思考,《市场研究》,2011年第12期。
    [139]周劲峰.对烟草行业管理问题的探讨,《商业经济》,2012年第1期。
    [140]Donley T. Studlar. Tobacco control:comparative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2.
    [141]Gary Becker, Michael Grossman, Kevin Murph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igarette Addi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3):396-418.
    [142]Gary Becker, Kevin Murphy. A Theory of Rational Addic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96 (4):675-700.
    [143]Fritz Laux, Addiction as a Market Failure:Using Rational Addiction Results to Justify Tobacco Regulation.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0,19 (4):421-437.
    [144]David Cutler, Jonathan Gruber, Raymond Hartman, Mary Beth Landrum, Joseph Newhouse, Meredith Rosenthal.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the Tobacco Settlement.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2002,21 (1):1-19.
    [145]David Merriman. Do Cigarette Excise Tax Rates Maximize Revenue? Economic Inquiry,1994,32 (3):419-428.
    [146]Mark Showalter. Firm Behavior in a Market with Addiction:The Case of Cigarette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99,18(4),409-427.
    [147]Jeffrey Wasserman, Willard Manning, Joseph Newhouse, John Winkler. The Effects of Excise Taxes and Regulations on Cigarette Smoking.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91,10 (1):43-64.
    [148]Kip Viscusi. The Govern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Insurance Costs of Smoking.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99,42 (2):575-609.
    [149]Daniel Sumner. Measurement of Monopoly Behavior:An Application to the Cigarette Indust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1010-1019.
    [150]Theodore Keeler, Teh-wei Hu, Michael Ong, Hai-Yen Sung. The US National Tobacco Settlement:The Effects of Advertising and Price Changes on Cigarette Consumption. Applied Economics,2004,36(15):1623-1629.
    [151]Paul Barnett, Theodore Keeler, Teh-wei Hu. Oligopoly Struct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Cigarette Excise Taxe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5,57 (3):457-470.
    [152]Tom Diamond.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Tobacco Industry: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and Statistical Review,1990-2004. London:The Scarecrow Press,2005.
    [153]Linda Waverley Brigden, Joy de Beyer. Tobacco Control Policy:Strategies, Successes, and Setbacks. 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