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向平凡的“大多数”致敬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时常有人称其为“多金时代下的好人”。他既有着“第六代”导演们共同的特征,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当今这个被商业大片逐渐充斥,人情日趋淡漠,底层社会相对被忽视、被遗忘的时代,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纪实风格的热衷,对小城镇的情怀和对底层影像的关注。贾樟柯以面对生活的原生态的叙事方式,体现了我们的普通民众目前的生存状态和现实生活的背景。让人们看到奢华浮靡背后底层人群的另类命运,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新纪元。研究贾樟柯的电影特色是透视当代中国社会真实现状、了解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结合电影相关理论,对贾樟柯电影特色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文章首先结合作者电影的相关理论,阐释了贾樟柯电影的主题特色,即对小城镇空间,小人物的关注等等,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来自社会背景、个人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文章第二章主要从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来详述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特色,并分析了其成因。小城镇空间的底层影像是贾樟柯影片的主体。贾樟柯始终热衷于小城镇的叙事空间,以底层影像作为表达对象,用沉稳、低调的开放式叙事方式,书写生活在时代背景下的特定人群的沉默与愤怒、梦想与绝望、生存与死亡的现实状况,进而营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别样的影像中国。并通过长镜头的诗意写实和整体影调色彩、声音的变化,用生活中最真实的原始状态的粗糙情节,展现出底层小人物的悲悯生活,阐释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诉求,充满了悲悯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
     文章第三章讲述了贾樟柯电影创作的意义,指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对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和电影格局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进一步的了解贾樟柯及其电影作品,完善我国电影理论,推动我国电影事业的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Jia Zhangke as"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s and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ten known as a" golden era". He has a"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s hav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personality. In today's world is full of commercial area gradually, people are becoming indifferent to, the bottom society relatively neglected, forgotten era, Jia Zhangke's movies have always maintained the documentary style of passion, to the small town feelings and the underlying image focus. Jia Zhangke face the life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narrative approach, we present background of ordinary people's lives and real life, let people see luxury floating wind behind the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the alternative destiny, reflects the profound humanistic care, create a new era of Chinese film creation. Studying Jia Zhangke on film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reality is a perspect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film development statu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is combination of film theory, film of Jia Zhangke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 and research. Firstly, combined with the movie related theory, explains Jia Zhangke movie theme, namely to the small town space, little attention and so on, analyses the causes of its formation is mainly from the social background, personal growth experience, the unique aesthetic,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oretical influence factor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from the narrative skills and artistic features to expand Jia Zhangke movie narrative feature. Small town space of the underlying image is Jia Zhangke film body. Jia Zhangke has always been keen on the narrative space of small towns, to the underlying image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object, calm, low-key open narrative writing, liv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specific populations of silence and anger, dreams and despair, life and death of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n create a true and unique image of china. And through the lens of poetic realism and the overall tone color, voice changes, with life in the most true to the original state of the rough plot, showing the bottom figures sympa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fe, ordinary people in the lowest level of their life, full of compassion for the rich humanism.
     The third chapter tells the story of Jia Zhangke's film creation significance, pointed out that Jia Zhangke's film creation on China's film industry and film pattern chan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inally, and this study can hope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Jia Zhangke and the movie work, perfect our country film theory, promote China's film industry new development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引文
[1]金丹儿、孙晓东.传统意识与现代性之纠缠[J].当代电影,2006年第19期
    [2]林旭东、张亚漩、顾峥编:贾樟柯电影故乡三部曲之<站台>[Μ].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3] [5] [6] [8] [15][45]赵坤.用镜头雕刻时光:析贾樟柯电影对时间的处理[J].电影评介.2012年第2期,第4、5页.
    [4]刘蕊.小人物的世界:对贾樟柯电影叙事主题的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412卷第1期.
    [7]林旭东.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见贾樟柯著贾想.[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45页.
    [9]张凤铸.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Μ].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191页.
    [10]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Μ]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第183页.
    [11][49]杨佩芬.樟柯电影特征探索.[J]大众文艺,2009年,第39、40页.
    [12]车文博主编.《弗洛依德主义原著选辑》.[Μ]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9.第149页.
    [13]彭玲著.影视心理学.[Μ]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6.第196页.
    [14]李军.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另类:论贾樟柯电影.[J]学术探索,2010年12月,第6期.
    [16]孙健敏.经验世界中的影像选择.贾樟柯.贾想.[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第84页.
    [17] http.//baike.baidu.com/view/357740.htm
    [18]朱日坤,万小刚.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Μ]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第12页.
    [19]安兴.寻找摄像机的角色:贾樟柯访谈录. [J]北京文学.1999年第1期.第106页.[20]贾樟柯.贾言贾语.我所喜欢的十部影片.网易影视频道,2001?01?21.
    [21]黄会林,彭吉象,张同道.电影艺术导论[Μ].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55.
    [22] [29]张彦、刘素玉等.贾樟柯的纪实风格研究.[J]青年记者.2010年11月中,49.
    [23] [37] [40]臧路.贾樟柯电影叙事风格研究.[D]中国知网.15、16
    [24]林少雄.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77页.
    [25] [26]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14、115页.
    [27]李娜.个人化叙事、纪实风格与基层空间书写:贾樟柯导演研究.[D]中国知网,2008年6月,第59页.
    [28]蔡园园.另类叙事:贾樟柯地下电影的叙事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30]林旭东、张亚漩、顾峥编.贾樟柯电影故乡三部曲之<站台>.[Μ]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第190页.
    [31]王志敏主编.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Μ]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第332页.
    [32]庄燕青.从<小武>看起:关于贾樟柯影像的个案研究.[J]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第48页.
    [33]陈军.乡下人进城影像中的文学叙述:论贾樟柯的<小武>与<世界>.[J]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第171页.
    [34]张国庆.贾樟柯和表弟韩三明塑造好人:挖煤工当上国际影帝.[J]女性天地.2008年第3期,第13页.
    [35] [美」肯特?琼斯.不合时宜.王卓异译,见林旭东、张亚漩、顾峥.贾樟柯电影<任逍遥>.[Μ]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36]朱芳芳.贾樟柯电影创作探微.[J]电影文学2006年,第11期,第18页.
    [38]郭静.我的摄影机不撒谎:浅析贾樟柯电影的纪实性美学.[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第91页.
    [39]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8613725.html
    [41]陈和.真实美学的中国化解读:贾樟柯的电影作者简介[J]电影评介.2008年,第7期,第22页.
    [42]周志淩.贾樟柯电影的文化品格.[J]电影评介.2009年,第3期,第4页.
    [43]刘蕊.小人物的世界:贾樟柯电影叙事主题的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44]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第31页.
    [46]巴赞.电影是什么.[Μ].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47]格非.贾樟柯等著.一个人的电影[Μ」.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第79页.
    [48]http.//baike.baidu.com/view/1031388.htm ?
    [50]巴赞.电影是什么.[Μ].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51]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电影的本性[Μ」.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第3页.
    [52]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Μ〕.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69、70页.
    [53]褚亚男.贾樟柯电影简论.美与时代.2005年4月下,第84页.
    [54]贾樟柯VS颜峻:我们时代的影像与声音,转引自地下电影网站贾樟柯专题展,http.//www.dixia.net.
    [5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556709.html?an=0&si=3
    [56]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771677.
    [1]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Μ].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2]巴赞.电影是什么[Μ].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3]克里斯蒂安?梅茨朱著、刘森尧译.电影的意义[Μ],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林淑琴译.一个导演的故事[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Μ].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6]格非、贾樟柯等著.一个人的电影[Μ].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7] [美]肯特?琼斯.不合时宜[Μ].王卓异译.见林旭东、张亚漩、顾峥.贾樟柯电影??任逍遥[Μ].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
    [8]林旭东、张亚漩、顾峥编.贾樟柯电影??小武[Μ].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
    [9]张凤铸.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Μ].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朱日坤、万小刚.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Μ],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1]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
    [12]贾樟柯著.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
    [13]车文博主编.弗洛依德主义原著选辑[Μ].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彭玲著.影视心理学[Μ].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黄会林、彭吉象、张同道.电影艺术导论[Μ].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版.
    [16]艺术学编委会.影像思考??电影与电影史[Μ].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17]王斑.全球化阴影下的历史与记忆[Μ],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林旭东、张亚漩、顾峥编:贾樟柯电影故乡三部曲之<站台>[Μ].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
    [19]彭吉象著:影视美学[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王志敏主编.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Μ].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21]林旭东、张亚漩、顾峥编.贾樟柯电影故乡三部曲之<任逍遥>[Μ].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
    [2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电影的本性[Μ].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1]杨佩芬.贾樟柯电影特征探索[J].《大众文艺》,2009年第19期.
    [2]金丹儿、孙晓东.传统意识与现代性之纠缠[J].《当代电影》,2006年第19期.
    [4]刘蕊.小人物的世界???对贾樟柯电影叙事主题的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12卷第1期.
    [5]谢晓霞.论贾樟柯的底层形象[J].《当代文坛》, 2008,4 .
    [6]李军.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另类???论贾樟柯电影[J].《学术探索》,2010年12月,第6期.
    [7]安兴.寻找摄像机的角色???贾樟柯访谈录[J].《北京文学》,1998年第106页.
    [8]林少雄.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
    [9]蔡园园.另类叙事??贾樟柯地下电影的叙事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0]庄燕青.从<小武>看起??关于贾樟柯影像的个案研究[J].《影视评论》,2009年第17期.
    [11]陈军.乡下人进城影像中的文学叙述???论贾樟柯的<小武>与<世界>[J].《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12]张国庆.贾樟柯和表弟韩三明塑造好人???挖煤工当上国际影帝[J].《女性天地》,2008年第3期.
    [13]朱芳芳.贾樟柯电影创作探微[J].《电影文学》,2008年第13期.
    [14]郭静.我的摄影机不撒谎???浅析贾樟柯电影的纪实性美学[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15]陈和.真实美学的中国化???解读贾樟柯的电影作者简介[J].《电影评介》,2010年第10期.
    [16]曹清华.空间、权力与表达—贾樟柯的意义「J」.《书城》,2009年第7期.
    [17]周志淩.贾樟柯电影的文化品格[J].《电影评介》,2009年第4期.
    [18]褚亚男.贾樟柯电影简论[J].《美与时代》,2005.4下.
    [19]赵坤.用镜头雕刻时光??析贾樟柯电影对时间的处理[J].《电影评介》,2009年第16期.
    [20]张彦、刘素玉等.贾樟柯的纪实风格研究[J].《青年记者》,2010年11月中.
    [21]臧路.《贾樟柯电影叙事风格研究》[D].中国知网.
    [22]吴莉.小人物的史诗:贾樟柯电影的叙事艺术研究[Δ].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3]李娜.个人化叙事、纪实风格与基层空间书写???贾樟柯导演研究[D].中国知网,2008,6.
    [24]朴春植.论王朔小说的电影改编[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5]谢晓霞.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与现实主义问题[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6.
    [26]魏佳妮.城镇生活变迁的记录和表现者???贾樟柯电影创作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5.
    [27]郭春燕.贾樟柯与第六代导演的平民化审美风格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9.
    [28]王万尧.一叶一乾坤???贾樟柯的光影世界[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3.
    [29]丁鹏.小城镇人的精神历变[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7.
    [30]王英杰.电影作者论视阈中的贾樟柯电影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5.
    [31]赵焕.论贾樟柯电影的美学追求[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
    [32]黄佼.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3]颜海洲.大时代普通人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贾樟柯电影艺术[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9.
    [34]李阳.当代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现象研究[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5]蒋诗洁.关于青春成长的自传式影像???后五代导演影片的叙事分析[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6]苏蕾.商业化: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7]喻慧冉.底层电影的叙事模式和价值诉求[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8.
    [38]林小彬.小城镇影像与个人化历史记忆???贾樟柯电影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6.
    [39]林琳.迷恋真实的世界[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10.
    [40]马权威.数字长镜头的美学嬗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6.
    [41]司苦.华语游民电影的文学叙事研究一以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为例[D].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2]王小芬.贾樟柯电影作品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6.
    [43]吴青青.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 1、《小山回家》,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实验电影小组. 2、《小武》、《站台》,长春电影制片厂银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3、《世界》,欢乐英雄深圳音像公司出版发行. 4、《任逍遥》,山西金镭、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5、《三峡好人》,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星汇娱乐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6、《二十四城计》,上海电影制片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