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冯契自由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导论 分析了冯契自由理论在广义认识论背景下的基本要点。指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构成冯契自由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以现实之道还治现实”这一广义认识论主旨,构成了冯契自由理论体系展开的逻辑主线。
     第一章 对冯契自由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将其分为自由问题的萌发、自由论域的转换和自由理论体系的建立等阶段。并对冯契自由理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思想的演变,作了简略地概述。
     第二章 对广义认识论背景下的自由理论作了总的概述。广义认识论将自由和智慧相结合,自由成为广义认识过程所要指向的最终目标。广义的认识过程以实践为基础,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为目标。在冯契这里,实践既指向物质生产领域,也指向伦理、道德领域,这是对康德的伦理、道德实践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物质生产的实践概念的综合。自由就是自我在“以现实之道还治现实”的广义认识过程中,支配自然和成为自由个性。自我构成了“取得”和“还治”的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的广义认识主旨虽然脱胎于金岳霖的知识论主旨,却不同于金岳霖反对知识论或哲学以人类或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第三章 探讨了冯契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的理解。本章指出,冯契以物质这一范畴来统一自在之物与为我之物,从而将自由和必然统一了起来,这就超越了康德将本体与现象二分所导致的自由和必然的割裂。而冯契以物质作为世界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克服了康德之后的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以超越的精神来统一思维与存在所导致的目的论的偏差。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也就是本然界化为事实界、可能界和价值界。一切价值都是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展开。这既是对金岳霖提出的本然界、事实界、可能界理论的继承,也是对近代西方价值论积极成果的吸取。认识论和价值论取得了统一。冯契现实可能性范畴的提出,自由就不仅意味着要认识必然,而且要把握可能。现实是势有必至与势无必至的统一,这是人的自由的前提。
     第四章 对自我——自由的主体进行了考察。自我是身心的统一体。冯契这里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观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形质神用的思想。这既克服了唯意志论无身自我的抽象理解,又超越了机械决定论将精神过程等同于物质过程的不足。而冯契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性思想是对康德“统觉”思想的吸取,同时又给予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解释。自我意识作为主体意识构成了自我的同一性,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
    
    提升为自由意识。这就不同于近代西方自笛卡尔之后这样一种哲学路线,
    即仅在纯粹精神的领域内建立自我意识的自明性。冯契以历史实践唯物主
    义为基础,克服了“心即性”的理性主义和“生之为性”的经验主义对立,
    吸取了中国哲学史上的成性说与复性说的合理因素,把人性理解为从天性
    到德性的自由发展过程。这样,自我就具有改变自身本质、性格的自由。
     第五章对自由是理想的实现进行了分析。本章指出,冯契理想范畴
    的提出是对马克思劳动者的观念(构成劳动过程的目的)思想的发展。而
    冯契自由是理想的实现,理想是人格的主观体现的思想,克服了黑格尔以
    理念作为自由的最终根据所导致的目的论的缺陷。冯契通过区分马克思对
    必然王国一一自由王国这对范畴的两种用法,克服了对自由王国的彼岸性
    的理解,主张自由的目标和自由之路的统一。这既不同于金岳霖将自由规
    定为逻辑终点,自由被置于现实世界彼岸的形上理解;也不同于萨特将自
    由规定为逻辑起点,主张自由的宿命论思想。另外,冯契继承了马克思的
    异化理论,但与马克思以异化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
    的必然实现不同,冯契的异化理论主要是用来说明人的自由的实现问题。
     第六章从真、善、美等领域对冯契的自由理论进行了考察。从认识
    论说,人发展了自由的智慧。将冯契对智慧的理解区分为思辨的理解与实
    践的理解。在实践的理解中,智慧作为真理性认识是和价值联系在一起,
    认识包括认知与评价,智慧包括科学和哲学。这就克服了近代科学主义与
    人文主义的对立,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从伦理学说,
    人发展了自由的德性。冯契强调自由的道德行为是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的
    统一。这就超越了冯友兰在道德领域以理性自觉消解意志自愿的不足。.在
    冯契这里,实践精神是理性与意志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其最高境界是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这就与康德对实践精神进行抽象的逻辑规定有了差
    别。从美学说,人发展了自由的美感。美与真善是相联系的,冯契批评了
    康德区分自由美和依存美,割裂了美与真善的联系。在自由的审美活动中,
    通过个性化的感性形象,既使自然得到美化,也培养了美的个性。在冯契
    这里,自由虽然可以区分为真、善、美等不同领域,但彼此决不是完全割
    裂的。知情意、真善美统一于理想化为现实的精神自由中。认识论、伦理
    学和美学是相统一的。
     第七章对冯契的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进行了研究。本章指出,平民
    化的自由人格是普通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这就不同于古代那种高不
    可攀、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的被神圣化的圣人理想。平民化?
In the introduction, I point out the outline of FengQi's theory of freedom with broad sence epistemology in the background. FengQi takes practical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s his basic research method of the theory of freedom. "Applying to the reality what got from the reality" is the substance of broad sence epistemology and is the logistic thread of FengQi's theory of freedom.
    In chapter one, I study the historical progross of FengQi's theory of freedom. I divide it into the stage of the raising of the question of freedom, the changing of the discussing realm of freedom and the foundding of the theory of freedom. And I make a discription of the change of FengQi's freedom ideas in the progress of history.
    In chapter two, I make a summary of FengQi's theory of freedom with broad sence epistemology in the background. Papers points out broad sence epistemology unifies freedom and wisdom, and freedom becomes the eventual aim of the process of broad sence cognition. The process of broad sence cognition bases on practice, and it takes knowing the world and knowing the self as it's aim. In the eyes of FengQi, practice includs the field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the field of ethic,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Kant's ethical practice and Marxism's material production's practice. Freedom is to dominate nature and become free personality in the process of broad sence cognition. The self becomes the subject of the cognizant activity.
    In chapter three, I discuss FengQi's comprehens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freedom and necessity. FengQi unified thing-in-itself and thing-for-us with the category of matter, and unified freedom and necessity finally. FengQi has transcended Kant's idea that dissevers freedom and necessity for the dimidiation of noumenon and phenomenon. Thing-in-itself to be turned into thing-for-us is the nature world to be turned into the sphere of facts, and to be turned into the sphere of possibilities and the sphere of values. All values a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for pursuing freedom. FengQi has assimilated Jinyuelin's theory of the nature world, the sphere of factsand, the sphere of possibilities and the theory of axiology. FengQi unified epistemology and axiology, and pointed out freedom not only need to cognize necessity, but also need to master the possibilities. The reality is the union of the necessity and contingency, this is the precondition of freedom.
    In chapter four, I study the self as the subject of freedom. The self is the union of the body and the mind. FengQi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the body being noumenon, the midn being phenomenon in the base of practical materialism. So FengQi has overcomed voluntarism's comprehension of the self as no body, and has transcended determinism's thought of equal the spirit 's activity to matter's activity. FengQi's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inherited Kant's thought of apperception, and he developed it in the base of practical materialism. The self-awareness as the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makes up of the identity of the self. The self-awareness gradually becomes the free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it differs from this philosophy route that establishes the self-awareness in the province of pure spirit after Descartes in occidental modern times. I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FengQi overcomed the conflicts between rationalism and experimentalism, and assimilated the reasonable factors of theory recovering nature and theory of chieving nature. FengQi claims that human nature is the course of nature character to be turned into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self is the free to change itself essence or character.
    In chapter five, I analyze the thought that freedom is to realize the ideal. FengQi's thought of ideal is the advance of Marx's idea that labourer's idea comes into being the aim of the process of work. In FengQi's eyes freedom is to realize the ideal and the self is the subject of the ideal. He has overcomed the shortcoming of Hegelian' teleology that freedom is based in the Ideal. FengQi distin
引文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92年
    《庄子译诂》,杨柳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荀子集解》,王先谦撰,中华书局1997年
    《朱子语类》(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理论·方法·德性——纪念冯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编,学林出版社1996年
    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冯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冯契:《智慧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冯契:《智慧的探索·补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冯友兰:《贞元六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
    郝立新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
    金岳霖:《论道》,商务印书馆1985年
    金岳霖:《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高瑞泉:《天命的没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5卷),吉林人民出版社。
    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
    柳宗元:《柳河东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罗志希:《科学与玄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二、三、六、十册),岳麓书社
    魏源:《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76年
    熊十力:《新唯识论》,中华书局1999年
    杨国荣:《理性与价值》,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三联书店1997年
    杨国荣:《科学的形上之维——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形成与衍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杨国荣:《善的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郁振华:《形上的智慧如何可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郁建兴:《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学林出版社2000年
    殷海光:《殷海光文集》(第2卷),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79年
    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张君劢等著:《科学与人生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张世英:《自我实现的历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赵修义 童世骏:《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阿克顿:《自由史论》,译林出版社2001年
    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
    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学林出版社2000年
    别尔嘉耶夫:《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商务印书馆1997年
    杜威:《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D·D·拉裴尔:《道德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费·季·阿尔希普采夫:《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
    享利·E·阿利森:《康德的自由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年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商务印书馆1996年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洛斯基:《意志自由》,三联书店1992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
    马克思·舍勒:《价值的颠覆》,三联书店1997年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年
    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
    斯宾诺莎:《神、人及其幸福简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商务印书馆1996年
    叔本华:《自然界中的意志》,商务印书馆1997年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W·考夫曼:《存在主义》,商务印书馆1995年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商务印书馆1976年
    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约翰·科廷汉:《理性主义者》,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