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军人法律地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军人法律地位是指军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综合表现。军人法律地位决定了军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位置,制约着军人的政治待遇和生活质量,影响到军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着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乃至长治久安。明确军人法律地位,即严格规范军人应尽职责,同时给予军人相应较高待遇,对于激励军人爱岗敬业、英勇善战,确保军队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对于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奉献、忧患尚武、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和国家法治建设进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阐释军人法律地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历史和比较法的视角,坚持辩证和实证分析法,研究了军人法律地位的含义和构成,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历史以及外国古代和当前构建军人法律地位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着重分析了我国当代军人法律地位的文本规定、实然状态、存在问题及原因,对完善我国军人法律地位有关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阐述本文研究范围和主题。军人法律地位是军事法的构成要素和重要基石,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军事法体系,增强军人荣誉感、责任心和能力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军人法律地位由军人权利和军人义务构成,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直接关系着军人权利、军人义务的具体规定以及军人社会地位的形成,最终影响到军人权利的有效维护和军人义务的切实履行。通过对军人权利与军人义务关系的全面分析,摒弃了“军人义务重心说”和“军人权利本位论”两种认识,提出军人权利与军人义务对应平衡关系说,指出,以牺牲生命为最高代价的军人义务具有不可补偿性,只有通过给予较多权利进行尽量平衡,才能体现公平、正义的现代法治理念。
     第二章进行我国军人法律地位的历史考察。通过分析我国古代主要朝代军人法律地位的变迁轨迹,指出,军人法律地位在历史上常常陷入高—低—高的怪圈,不断重复着同样的教训。还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军至今军人法律地位的发展变化,指出,这支军队屡创奇迹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它的军人法律地位制度设计科学、合理、民主,不仅执行严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明确了军人的义务和职责,更确立了“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的制度,使初中级军官和广大士兵的权益得到了根本的、平等的维护,切实做到了“上下同欲”、“官兵一致”,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官兵众志成城、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历史证明,军人过高的法律地位,这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不长,如五代和清朝,会产生骄兵悍将,导致政权不断更迭或战斗力很快下降;军人过低的法律地位,这是承平日久、一个王朝中后期常发生的事,则会导致国家无力应对内忧外患,只能走向灭亡;军人恰当而较高的法律地位,才能激励一支军队争强好胜,保证一个政权长久稳固。
     第三章分析了外国军人法律地位的历史沿革和现今状况。比较历史上其他强国的兴衰,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是有规律可循的。军人法律地位高、较好地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军队,战斗力就强,反之,则弱,而且强弱总是在不断转化变换之中,这和人们对军人地位的认识特别是和平时期军人法律地位的构建有重要关系。现代许多国家汲取历史经验,更加注重用法制手段维护军人权利、明确军人职责,从而确保军人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地位。一些国家在提高军人物质待遇、关注军人家庭生活、保障军人复转安置、完善军人权益救济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四章开展对我国当代军人法律地位的文本规定、实际状态的分析,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探讨。从我国法律文本来看,当代军人在法律上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相应的发言权、重要法律有“优待军人”的规定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更,特别是一些人对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的客观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对军人的地位作用不能正确看待,加之相关法律法规或过于宽泛或不配套,导致许多优待军人的文本规定难以很好落实,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军人地位下降、适龄青年从军热情不高、军队吸引和保留人才比较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本文对我国当代军人法律地位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现实生活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差距,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剖析,认为认识的偏差、制度的瑕疵以及军地的隔阂等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
     第五章探讨了我国当代军人法律地位的基本定位和制度完善。该部分以历史和比较法研究成果为借鉴、参考,以实证分析结论为根据、条件,对我国军人法律地位的基本定位进行了厘清,认为要达成并强化“军人是着军装的公民”、“军人是履行特殊使命的公务员”的共识,为进一步明确军人权利、军人义务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提出了制定“军人地位法”的构想,分析了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原则。对构建军人法律地位特别是重构军人权利制度体系进行了思考和设计,认为要坚持权利义务对应平衡理念,健全维护军人政治地位法规,调整提高军人物质待遇法规,创新保障军人社会和文化权益法规,努力形成具有我国、我军特色,符合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趋势,确保军威长盛、国泰民安,科学先进的军人权利义务法律体系。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is shaped by the rights and duties born by servicemen according to the law.It influences the social status of servicemen,political status and standard of living.It affects the attractiveness and combat capabilities of armed forces.It also influences social harmony,wellbeing,peace and stability of a country.Nail down the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standardize obligation of them and,at the same time,give them better welfare are very important to inspire their line of duty,heroism and carrying out the historical mission in new era.It also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constructing well-to-do society and forming atmosphere of dedication,warrior and solidarity.
     By explaining academic bases of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and using methods of dialectic and demonstration,the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definition of legal status in history and comparative law of view,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failures in history and present in constructing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and analyzes enacted law, realistic station,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legal status of our servicemen in modern time and giving some suggestions.There are 5 parts in this paper.
     In the first part,bounds and issue of the paper are defined.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is an element of military law and a part of battle effectiveness.It is very important in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military law, building up honor sense,responsibility and ability.Rights and duties constitute legal status of a serviceman.The aware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rights and dut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regulate them,and then,influences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performance of duties of servicemen.By analyzing this relationship,we know that the duties and rights of a serviceman should keep in equilibrium better than duties central or rights central theory.And also point out that in peacetime,sacrificing life,regards as the most sacrificial form of duties,can't be compensated,so only offering more rights to balance them,the idea of modern law,fairness and justice can be embodied.
     The second part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We can find a strange phenomenon by analyzing the alternate orbit of the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in different dynasties of ancient China.That is, there exists a strange circle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servicemen,a circle of high-low-high,and the same story repeated again and again. Meanwhile,this part analyses the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from the founding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pointing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is armed forces to win time and again lies in the science,reasonableness and democracy of the system of the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It contains not only the strict "Three disciplines,eight attentions",which defines the duty and obligation of each servicemen,but also the "Three democracies" (political democracy,economic democracy and military democracy), which serves the basic interests of junior/mid-level officers and soldiers, and reaching the goal of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 are of one mind", "unity between officers and soldiers",thus,it prompts the militancy disregarding their lives between officers and soldiers.History shows that too high status of a servicemen,such as existed in "five dynasties" and Qing dynasty,would stimulate the appearance of pride warriors and ferocious commanders,and to be worse overthrowing the thrones;on the other hand,an over-low status of servicemen would bring about long period of peace,however,it would also bring about the weakness of dealing with both the domestic disorder and foreign invasion,the regime would die out. In conclusion,only proper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can arouse the force to fight and guarantee a long-lasting stable political power.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servicemen's legal status.Comparing the ups and downs of other big powers in history,the paper finds out astonishing similarities and rules.The combat capability of an army is mighty in countries whose servicemen's legal status is high and their duties,power and rights are consolidated,vise versa.Moreover,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 are always convertible, depending on people's knowledge of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and especiall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during peacetime.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history,many modern states vindicate the rights of servicemen and clarify their duties in legislation,so as to insured the upper position of servicemen in society.Therefore,PLA could learn a lots in improving the benefits of servicemen,paying attentions to their family,securing re-employment of veterans,perfecting their relief channels and so on from other armed forces.
     After that,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the current legal status of PLA servicemen by studying the text provis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induce and investigate existing problems,and offer suggestions.In China,servicemen enjoy a high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tus and have a voice in political arena,some important laws stipulate "a special treatment to servicemen" However,becau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ransi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especially some people's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of the disequilibrium of the world and lack of vigilance against potential threats, some persons can't give a correct perception on the status of PLA servicemen.Relevant legislations are far from perfect.All these lead to many text provisions of "give special treatment to servicemen" fail to keep pace with time,and implemented hardly,actual social status of servicemen are declining,of right age staff have little enthusiasm to join the army, attracting and keeping talents are difficult for the army.All of these restricted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PLA,brought serious potential trouble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This part induc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in our modern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especially the gap between real status and legal provisions in aspects of politics,economy,society,cultures and so on.It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deviations in ideological cognition,flaws in institutions and estrangement between military and civilian are all important causes leading to situations above mentioned.
     At last,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 base,essential position and institution amelioration of our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Ba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history and comparison of and the analysis of demonstr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 precondition of our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The paper expatiates that the innovative theory of CCP especial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disciplinarian of military construction,the developmental current of modern legal civilization and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 have directive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d worthiness.The paper defines the position of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emphasizes that the servicemen are citizen dressed in uniform and servicemen are special civil servants,establishes the idealistic basis about the rights and the duties of servicemen,designs the system of the legal status of servicemen especially the system of rights of servicemen. The paper insists that the rights and the duties should be balanced,the laws about vindicating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servicemen should be supplemented, the laws about increasing the salary of servicemen should be adjusted,the laws about the social guarantee and allocation after quitting from the army of servicemen should be innovated,the laws about the cultural right of servicemen should be ameliorated.The paper advocates a legal system should be formed,which bears national characters,in accord with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legal civil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ensures mightiness of army,richness of nation and security of people.
引文
[1][瑞士]约米尼著:《战争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40页。
    [2]唐·李贺:《南园》。
    [3]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4]唐·杜甫:《兵车行》。
    [1]公方彬:《晴天里爆一声:咱们的军队》,载《中国青年》1993年第8期。
    [1]沈宗灵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第40页。
    [2]张恒山著:《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5页。作者把法律规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规则适用的条件,也可以说是义务、权利的条件;第二个部分是义务、权利规定,是法律规则的主要部分;第三个部分是指违反义务的行为;第四个部分是关于违反义务的处理规定。
    [3]杨福坤、王文成主编:《依法治军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第164页。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第750页。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第749页。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第97页。
    [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警衔制度,也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32条规定,再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具体办法的。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警官警衔制度的具体办法》中,许多制度也是或“比照”、或“按照”、“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的。
    [1]参见曾志平:《“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的若干概念辨析》,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左传·成公十三年》。
    [3]《孙子兵法·计篇》。
    [4]顾颉刚著:《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85页。
    [5]参见王垶编译:《老子新编校译》,辽沈书社 1990年版,第410页。西方社会甚至到现代也有相似的看法。如美国军事社会学家即称:“除了在战争时期,军队被看作是必然的祸害。”(查尔斯·H·科茨、罗兰·J·佩里格林著,北京大学国防学会译:《军事社会学》,国防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第67页。)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98页。
    [2]参见[日]青井和夫著,刘振英译:《社会学原理》,华夏出版社 2002年版,第65页。
    [3]参见余子明主编:《国防法学》,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179页。
    [4]参见余子明主编:《国防法学》,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179页;许江瑞、方宁著:《国防法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437页:“军人的法律地位,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地位。它表明军人作为特殊社会主体在国防活动中的位置,即军人所承担特殊的义务和享有特殊的权利的实际状态。它涉及军人义务与军人权利两个基本问题。”可以看出,两者定义基本一致。
    [1]参见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93年版,第120页。
    [1]张文显著:《法的一般理论》,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第167页。
    [2]《法学词典》(增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年版,第48页。
    [3]孙国华主编:《法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第450-451页。
    [4]北京大学法律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388页。
    [1][美]L.亨金著,信春鹰等译:《权利时代》,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7年版,第26页。
    [1]张文显先生在《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80页)一书中介绍了目前国外、当然也是国内影响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与主导性的八种权利本质学说,即资格说、主张说、自由说、利益说、法力说、可能说、规范说、选择说。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第1130页。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第1131页。
    [1]参见郑传锋:《论军人保险质的规定性》,载《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参见汪宝康、邱飞:《军人权益的概念和特征》,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6期。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137页。
    [1]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研究所编:《军事法论丛》第四辑,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2]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研究所编:《军事法论丛》第四辑,海潮出版社 2006年版,第6页。
    [3]“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18页。
    [1]吴其昌:《金文名象疏证》(一),载《武汉大学文哲季刊》1936年5卷3期。
    [2]羌族历史上相当骠悍,唐朝在镇压黄巢起义时出了大力的李克驼就是羌族。
    [3]《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美姑县巴普区调查》,转引自冯敏《凉山彝族服饰艺术》,载《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4]徐宗元著:《帝王世纪缉存》,中华书局 1964年版,第15页。
    [1]参见《中国军事通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71页。
    [2]《左传·成公十三年》。
    [3]参见《中国军事通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26页。
    [4]参见《中国军事通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26页。
    [5]参见《中国军事通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28页。
    [6]参见《中国军事通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15页。
    [1]1976年河南安阳发掘出一座未遭盗掘的商王室墓葬,随葬物中有大量青铜器和代表军权的斧钺,上面的铭文显示墓主为“妇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也是当时最显赫的将领,是现在发现的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大量的甲骨文都记载了妇好出战的事。妇好不仅为王前驱,征兵统军作战,而且为王主持过不少重要祭典。“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两件大事都能参与,可见其受宠信程度和作为高级将领的崇高地位。(参见王志明著:《商代军事》,解放军出版社 1992年版,第194页。)
    [2]参见《中国军事通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42页。
    [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周礼·夏官》。
    [1]《左传·成公四年》。
    [2]《诗·周南》。
    [3]《孟子·腾文公上》。
    [4]《左传·成公四年》。
    [1]《尉缭子·原官》。
    [2]《商子·错法》:“行赏而兵强者,禄爵之谓也,禄爵者兵之实也。以故人君之出禄爵也道明,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故禄爵之所道,存亡之机也。”根据此主张,秦国建立了20级的军功授爵制,不问贵贱凭军功获、递升,获爵者享受政治、经济及犯罪减刑等特权,还可以用来赎免奴隶身分。秦《军爵律》、《中劳律》对此有详细规定。
    [3]“圉”音“语”,圉人,即撑管理养马的人。 出特点,即没有包括其他文明中的四个十分重要的阶层:僧侣、贵族、军人和奴隶。国外学者认为,排除世袭贵族并不奇怪,因为这些人虽然在前帝国时期的中国占有极重要地位,但在帝国体制下,除皇帝本人以外,他们很少被允许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他们一度占有的主导地位,被称为“士”的士大夫阶层取代。但排除军人阶层比较令人费解,因为虽然帝国的军队主要从农民征召,毕竟还有一个职业军人核心。对此,这些学者就从“儒家对战争的反感”来解释,认为儒家相信一个真正具有良好秩序的国家不应该有一个军人阶层;军人被排除于传统的社会等级之外的真正原因是,人们相信,军人阶层的存在是一个秩序良好国家的反常表现,因此不应被承认为一个单独的社会集团。
    [1]《中国军事史》编写组著:《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解放军出版社 2006年版,前言第5页。
    [2]《商子·农战》。
    [3]《商子·赏刑》。
    [1]李开元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43页。
    [2]《韩非子·定法》:“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而为医、匠也。”
    [1]参见《三国志》。
    [2]《中国军事史》编写组著:《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解放军出版社 2006年版,第214页。
    [1]《北史·隋本纪》。
    [2]《唐律疏议·擅兴》。
    [3]《唐六典·尚书兵部》。
    [1]《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
    [2]参见余子明著:《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解放军出版社 2005年版,第214-216页。
    [1]参见余子明著:《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解放军出版社 2005年版,第216-219页。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3。
    [1]《明史》卷七二《职官志》。
    [2]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五。
    [1]参见陈表义、谭式玫著:《明代军制建设原则及军事的衰败》,载《暨南学报》1996年第2期。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65页。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年版,第326页。
    [3]参阅《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根据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有关资料翻印,1957年版。
    [1]《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329-330页。
    [2]转引自周士禹、李本公主编:《优抚保障》,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年版,第7页。
    [3]转引自周士禹、李本公主编:《优抚保障》,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年版,第7页。
    [4]转引自周士禹、李本公主编:《优抚保障》,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年版,第8页。
    [5]《苏维埃中国》,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根据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有关资料翻印,1957年版,第110页。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版,第329页。
    [2]《认真执行优抗条例》,载《解放日报》1943年2月9日。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版,第113页。
    [1]《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参见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辑》(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年版,第216页。
    [2]赵翠生、潘红:《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探微》,载《武警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陕北行政区烈军干属子女入学办法草案》,参见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科院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4辑,档案出版社 1991年版,第132页。
    [1]兵士种别之名,可能为重装兵及轻装兵。
    [2]参见夏勇、汪保康著:《军事法学》,黄河出版社 1990年版,第68页。
    [3][苏]康·格·费多罗夫著,叶长良、曾宪义译:《外国国家和法律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32-33页。
    [4]《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法分册)》,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2页。
    [5]北京大学法律系宪法教研室资料室编:《宪法资料选编》(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年版,第223页。
    [1]周健主编:《外国法制史》,海潮出版社 1998年版,第36页。
    [2]参见《伟大的罗马,衰败的罗马》,http://group.hexun.com/histroy/.
    [1]《世界知识年鉴》(1998-199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591页。
    [2][美]道格拉斯·默里、保罗·维奥蒂:《各国防务政策之比较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226页。
    [1]美国1998年《国防报告》明确提出:“生活质量是维持战备状态的重要保证”,美军把招募、培训和待遇当作美军人员管理的“三大支柱”。德国军队也把“关怀和福利”列为军队建设的重要保证措施。
    [2]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30页。
    [3]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78-180页。
    [4]王乾、李援朝:《美国兵役制度的特点》,载《外国军事学术》1997年第3期。
    [1]吴学永:《德国军事制度述论》,载《外国军事学术》2000年第10期
    [2]田小文:《俄罗斯军人社会保障综述》,载《外国军事学术》1999年第5期。
    [1]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27-136页。
    [2]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02-203页
    [3]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55-158页。
    [1]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36页。
    [1]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54页。
    [2]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35页。
    [1]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84-88页。
    [2]王飞凌著:《走进西点军校》,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版,第177页。
    [3]王乾、李援朝:《美国兵役制度的特点》,载《外国军事学术》1997年第3期。
    [4]参见总参谋部训练部编写的《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
    [1]William S.Friedlander,Family Law For Military Personnel:The Federal Servicemembers Civil Relief Act Provides Special Protections for Members of the Armed Forces.To Advocate Effectively for Your Military Clients in the Everyday Matters of Family Law,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42-SEP Trial 22.
    [2]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32-33页。
    [3]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24页。
    [4]田小文主编:《外国兵役制度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90页。
    [5]《美国统一军事司法法典》第15条规定:“各级指挥官和行使指挥权的准尉,有权在本条规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之内行使不经审判的处罚权”,但“对于请求接受军事审判法庭审判而不受不经审判的处罚的军人,不能依照本条处罚”。英国军法称“不经审判的处罚”为“即决处理”,规定:指挥官在即决处理之前,须给被告以选择军事法庭审判的机会,被告一旦选择由军事法庭审判,则不得即决处理;对于可以即决处理而指挥官已提交其上级要求军事法庭审理的案件,上级可发回指挥官即决处理;指挥官对不足驳回又不能即决处理的案件,或对可以即决处理但不应即决处理的案件,应按法定程序移交军事法庭审理。加拿大军法称“不经审判的处罚”为“即决审判”,其内容与英、美类似,其军法规定:被告未选择军事法庭审判时,指挥官有权审理;被告选择军事法庭审判的,上级指挥官不得即决审判。
    [1]陈新民著:《军事宪法论》,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246-253页。
    [2]田友方:《法国军事司法制度改革述评》,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8期。
    [1]如,《北京青年报》2008年3月25日报道:北京市统计局昨天发布公告,2007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9867元,其中,证券业、管道运输业、银行业、航空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和为企业融资服务的其他金融活动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低于2万元的行业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农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北京市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一个正团职干部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部队大多数营、连、排干部的收入水平。
    [2]张苹著:《中国军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107页。
    [1]罗平飞:《中国历代军人退役安置》,载《中国军事科学》2002年第1期。
    [2]张苹著:《中国军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9页。
    [1]蔡震荣著:《行政法理论与基本人权之保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9年版,第5页。
    [1]参见城仲模著:《行政法之基础理论》,台湾三民书局1988年版,第5页;陈新民著:《行政法学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51页;[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于安著:《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25页;高家伟:《论德国行政法的基本观念》,载《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3期。我国也有学者将称之为“法律要件原则”。参见胡建淼著:《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评述》,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69页;应松年、袁曙宏主编:《走向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页。
    [2]参见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第42页。
    [3]参见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41-43页。
    [1]莫纪宏著:《论人权的司法救济》,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1]参见王树茂、郭光银著:《军队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思考》,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7期。
    [2]参见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简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1年版,第812页。
    [1]如,2004年以来,某部为维护军人家庭合法权益,先后向地方发函57封,回函只有21封,回函率不到50%。参见郗振彦:《维护基层官兵家庭合法权益探析》,载《中国军法》2007年第1期。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3页。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1074页。
    1.《中国军事史》编写组著:《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2.图们主编:《军事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3.陈学会主编:《军事法学》,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4.夏勇、汪保康著:《军事法学》,黄河出版社,1990年版。
    5.方宁、许江瑞编著:《军事法学教程》,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张建田著:《中国军事法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薛刚凌、周健主编:《军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周忠海著:《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陈群著:《中国兵制简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邹波、李晓编著:《美国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12.张建田、仲伟钧、钱寿根编著:《中国军事法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李保忠著:《中外军事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4.李佑标等著:《军事法学原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15.付义清著:《军人待遇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朱建新、郭飞、纪海涛著:《军官制度比较与改革》,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编著:《国家军制学》,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王铁崖主编:《战争法文献集》,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19.林纪东等著:《宪法戒严与国家动员论》,台湾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20.陈新民著:《军事宪法论》,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0年版。
    21.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06年印刷)。
    23.周健著:《军事法论纲》,海潮出版社,2000年版。
    24.莫纪宏著:《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6.《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8.《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29.《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0.军事科学院计划组织部编译:《论战争与军事科学——国外二十二种百科全书军事条目选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1.周健、田胜利、贾延孝著:《战时军事行政法》,海潮出版社,2004年版。
    32.王如勇著:《国防行政执法浅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杨福坤、朱阳明主编:《军事法学词典》,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4.李辉亿著:《制度均衡与制度演进——中国军人收入分配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5.薛刚凌主编:《中国军事法论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6.郭春涛主编:《军人军属维权指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7.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史庆璞著:《美国宪法与政府权力》,三民书局,2001年版。
    39.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0.梁必骎主编:《军事哲学》(修订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1.《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2.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3.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联合出版。
    44.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5.《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史美珩著:《古典兵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7.曾尔恕主编:《外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瞿同祖著:《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49.《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雷海宗著:《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1.甘雨沛,何鹏著:《外国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52.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53.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54.端木正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5.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6.熊志勇著:《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7.高锐著:《中国上古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58.刘树德、王庐生、宋刚编著:《外军政治工作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
    59.谭冬生、雷渊深著:《战争动员学》,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0.方宁、许江瑞、姜秀元著:《军事法制教程》,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李保忠著:《中外军事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2.夏勇、周健、徐高著:《军事行政法律行为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63.许江瑞、赵晓东著:《军事法教程》,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张山新主编:《军事法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5.中央军委法制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规选编(1949—2002)》,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
    66.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7.《世界各国法律大典》总编译委员会主持编译:《美国法典·军事法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8.朱文溥著:《美国军法发展史与现行制度》,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
    69.侯宜杰选注:《新民时代——梁启超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70.张万年主编:《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1.姜海如著:《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72.军事法学研究会编:《军事法制建设研究》,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73.军事法学研究会编:《国防法立法理论研究》,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
    74.王海运、马永葆审校:《俄罗斯国防法规选编》,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年版。
    75.周健著:《中国军事法的传统》,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
    76.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7.龚祥瑞著:《比较宪法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78.江必新著:《行政法制的基本类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9.罗豪才、吴撷英著:《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80.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1.曾庆洋、姚文怀主编:《新时期军事斗争与法律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2.郝万禄著:《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3.张东江、聂和兴著:《当代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4.余子明著:《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85.王名扬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6.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87.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8.杨福坤、王文成主编:《依法治军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9.余子明主编:《国防法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0.张苹著:《中国军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1.刘继贤、刘铮主编:《新军事变革与军事法制建设》,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92.应松年、薛刚凌著:《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3.丛文胜主编:《人民军队法制建设八十年》,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4.田胜利、丁汝坚编著:《军人权益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95.方宁主编:《军人的一般权益》,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6.方宁主编:《军人的特殊权益》,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7.欧阳国华、梁开理主编:《军人待遇法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8.鲍世修著:《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基石》,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
    99.宋云霞主编:《军事法概论》,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
    100.杨福坤、张春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1.黄林异、王小鸣主编:《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2.《老子》。
    103.《论语》。
    104.《史记》。
    105.《尉缭子》。
    106.《周礼注疏》。
    107.《孙子兵法》。
    108.《吴子兵法》。
    109.《淮南子》。
    110.[美]查尔斯·H·科茨,罗兰·J·佩里格林著,北京大学国防学会译:《军事社会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1.[德]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争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2.[德]K·茨威格特等著,潘汉典等译:《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3.[英]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14.[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辽海出版社,1996年版。
    115.[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16.[日]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17.[美]伯纳德·施瓦茨著,徐炳译:《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118.[日]和田英夫著,倪健民、潘世圣译:《现代行政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119.[日]大庭脩著,林剑明等译:《秦汉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0.[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21.[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22.[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6年版。
    12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4.[英]J·F·C·富勒著,绽旭译:《战争指导》,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125.[瑞士]A·H·若米尼著,刘聪译:《战争艺术概论》,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1月北京第2版。
    126.[日]鸦饲信成:《日本公务员法》,曹海科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7.[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28.[美]丹尼斯·H·朗著,陆震纶,郑明译:《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9.[美]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0.[美]拉塞尔·韦格利著,丁志源等译:《美国陆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131.[美]查尔斯·H·科茨,罗兰·J·佩里格林著,北京大学国防学会译:《军事社会学》,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32.[法]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译:《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33.[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34.[英]戴维·肖特著,许绶南译:《罗马共和的衰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135.[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贾士蘅译:《英国史》(上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86年版。
    136.[德]鲁道夫·冯·耶林著,胡宝海译:《为权利而斗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137.杰弗里·帕克等著,傅景川等译:《剑桥战争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8.[美]费正清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下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9.[美]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0.[苏]A·Г·戈尔内主编,何希泉、高瓦译:《军事法学》,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141.[英]M·J·C·维尔著,苏力译:《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版。
    142.[美]莱尔·T·阿尔弗森,杰罗姆·巴伦,托马斯·迪恩斯著,刘瑞祥等译:《美国宪法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3.[美]凯瑟·波恩修订,涂俊峰、李文、黄谦、蔡世川译:《美国陆军军官指南》(第48版),总参谋部军训部,2003年版。
    144.[美]罗伯特·拉什修订,许斌、杨军译:《美国陆军军官指南》(第6版),总参谋部军训部,2003年版。
    145.[美]L.亨金著,信春鹰等译:《权利时代》,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146.[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王明毅,冯兴元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7.John H.Reese,Richard H.Semen,Administrative Law:Principles and Practice,homson West,2003.
    148.Michael Asimov,Arthur Earl Bonfield,Ronald M.Levin,State and Federal Administrative Law,West Group,1998.
    149.Black's law dictionary,8th ed.,Bryan A.Ganer,editor in chief,St.Paul,Min.West publishing Co.2004.
    150.Tomes,Jonathan P.Servicemember's legal guide:everything you and your family need to know about the law Mechanicsburg,PA:Stackpole Books,2001.
    151.Alexander Hamilton,James Madison,John Jay,The Federalist Papers,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
    1.图们:《论我国军事法制建设》,载《中国法学》,1990年第4期。
    2.朱阳明、宋丹:《建议将有关军事的立法纳入<立法法>范围》,载《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3期。
    3.宋丹:《对我国军事立法权限划分的几点认识》,载《中外法学》,1992年第2期。
    4.朱建业:《新时期军事法制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载《中国军法》,2000年第1期。
    5.李昂、周健、赵晓东:《中国军事法的历史演进》,载《中国军事科学》,1998年第3期。
    6.田龙海、王迎曙:《我国军事审判权的理论定位》,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7.王黎红:《军事法律关系的特征》,载《法学杂志》,1991年第2期。
    8.姜鲁鸣:《军队干部收入水平的合理定位问题》,载《后勤学术》,2005年第2期。
    9.荔万俊:《关于创制军人待遇法的几点思考》,载《中国军法》,2005年第2期。
    10.郝万禄、李秀朋、侯云翔:《应加快军人生活待遇的立法进程》,载《中国军法》,2004年第5期。
    11.张建田:《论新刑法中“军法从严”原则的体现》,载《中国军法》,1997年第6期。
    12.张建田:《关于我国军事司法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3.吕永波:《军人退役安置保障制度的改革设想》,载《中国军法》,2004年第4期。
    14.肖凤城:《论“法即程序”》,载《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15.肖凤城:《我国军队职能的拓展与军事法的发展》,载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军事法研究中心编《科学发展观与军事法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4月。
    16.周健、曾志平:《探寻军事法展开的逻辑基础》,载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军事法研究中心编《科学发展观与军事法制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4月。
    17.刘克鑫:《尊重和保障军人的权益》,载《中国军法》,1998年第6期。
    18.张作农:《现役军官退役制度缺陷探析》,载《政工导刊》,2007年第2期。
    19.李月军:《20世纪中国三种文武关系模式与国家现代性的成长》,载《当代中国研究》,2005年第2期。
    20.胡世洪:《国外近年军事法若干问题研究述略》,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1.王书道:《军事法价值初论》,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2.陈斯喜、刘松山:《宪法确立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经过》,载《法学》,2001年第2期。
    23.夏勇:《军事法概念与大军事法观》,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5期。
    24.许炎:《行政救济法上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再思考》,载《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25.俞正山:《创新:21世纪初期的中国军事法学》,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 年第6期。
    26.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一)》,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27.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范式的反思》,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28.易延友:《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省察》,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29.杨韧、李剑:《军事法研究进路的批判性建设》,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0.徐世平:《各国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概述》,载《环球嘹望》,1997年第2期。
    31.城仲模:《公务员惩处制度之研究》,载《月旦法学》(台湾地区),1998年第1期。
    32.肖子策:《公务员双重身份划分研究》,载《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5期。
    33.黎军:《从特别理论关系的变迁谈我国对公务员救济制度的完善》,载《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34.邝少明:《论公务员的含义与范围》,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5.毛国辉:《军事法:法学与军事学冲突之解决与建构——兼与杨韧、李剑同志商榷》,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6.李佑标:《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研究》,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37.王伟贤,刘柬良:《政治现实主义视野中的军事法》,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8.曾志平:《军事法体系建构新探》,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9.段余应:《各国文官制度行政体制改革新态势》,载《中国行政管理》,1997年第1期。
    40.唐皇凤:《公务员制度的变异与控制——对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情况的反思》,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1.张山新:《军事法概念新解》,载《当代法学》,2006年第1期。
    42.田龙海、包遵耀:《中美军事审判权比较》,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43.谢丹:《军事审判权的若干理论问题》,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44.汪保康、丁郁:《战时军纪的价值定位》,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5.田友方:《战时军事司法立法的三个理论前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 年第5期。
    46.安永勇、张保平:《论刑法一般原则在军事刑法中的实现》,载《武警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47.刘剑萍:《实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载《武警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48.刘新英:《论加强军人权益立法》,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3期。
    49.汪宝康、邱飞:《军人权益的概念和特征》,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6期。
    50.李佑标:《论军人合法权益的概念和特点》,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3期。
    51.毛国辉:《军事法人权保障之审视与检讨》,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2.沈光芹:《论军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发展》,载《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2期。
    53.赵翠生、潘红:《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探微》,载《武警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54.郑大诚:《“国防二法”之评估》,载《国家发展研究》第二卷第二期,2003年6月。
    55.陈健民、何子伦:《论军人人身自由之惩罚与保障》,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政分析》,宪政(研)091-037号,2002年8月12日。
    56.颜锦标:《美国“文武隔阂”问题之探析》,载《复兴岗学报》(台湾),2003年第77期。
    57.Captain Wojciech Z.Kornacki,What Every Soldier and Legal Assistance Attorney Should Know About Servicemembers Group Life Insurance,2006-NOV Army Law.
    58.Catherine M.Brennan,Servicemembers Civil Relief Act:A Primer For Creditors,40-DEC Md.B.J.32.
    59.Devin R.Odell,The Servicemembers Civil Relief Act and Domestic Relations Cases,35-JAN Colo.Law.31.
    60.Joseph C.Chapelle,Legal Primer For Advising The Deployed Servicemember,34Res Gestae 494.
    61.Lieutenant Colonel J Thomas Parker,Servicemembers Civil Relief Act(Scra) And Uniformed Services Employment and Reemployment Rights Act(Userra)Amendments And Updates,2005-MAR Army Law.22.
    62.Major John P.Jurden,Recent Cases Regarding Division of Military Retired Pay When the Servicemember Elects to Receive Disability Compensation,2006-JUL Army Law.30.
    63.Major Samuel W.Kan,Setting Servicemembers Up for Success:Buying A Home,A Legal And Financial Analysis,2006-NOV Army Law.1.
    64.Michael D.Schag,Finding Your Way Around the Servicemembers Civil Relief Act,95 Ill.B.J.76.
    65.Patrieia O.Jungreis,Pushing the Feres Doctrine A Generation too Far:Recovery for Genetic Damage To The Children Of Servicemembers,32 Am.U.L.Rev.1039.
    66.Rebecca Blasco,Slayers and Soldiers:the Validity and Scope Of the Slayer's Rule Under the Family Servicemembers' Group Life Insurance Act,82 Wash.L.Rev.967
    67.Col.George C.Thompson,The Servicemembers Civil Relief Act,48-SEP Res Gestae 13.
    68.Thomas M.Gallagher,Servicemembers' Rights Under the Fetes Doctrine:Rethinking 'Incident to Service' Analysis,33 Vill.L.Rev.175.
    69.W.Michael Seganish,Employment and Reemployment of Servieemembers,Reservists And National Guard,40-DEC Md.B.J.24.
    70.William Brook Lafferty,The Persian Gulf War Syndrome:Rethinking Government Tort Liability,25 Stetson L.Rev.137.
    71.William S.Friedlander,Family Law For Military.Personnel:The Federal Servicemembers Civil Relief Act Provides Special Protections for Members of the Armed Forces.To Advocate Effectively for Your Military Clients in the Everyday Matters of Family Law,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42-SEP Trial 22.
    72.W.Michael Seganish,Civil Litigation Involving Persons in the Military,39-AUG Md.B.J.5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