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以屈辱的方式迈进了近代。此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大举侵略和中国政府的软弱应对使得中国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与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性任务。能否解决这两大历史性任务,检验着中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势力,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在中国社会中立足,成为他们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试金石。
     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曾经用不同的方式试图救民于苦难之中,挽救国家的命运,但都先后失败,无力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崭新的发展前景,从而也确立了自己在国家中的合法性地位,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立志于长期执政的政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执政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遭遇过挫折,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用自己执政的辉煌成就证明了自己长期执政的合法性。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的历史新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继续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前进,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用自己坚实的行动和能力证明自己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证明自己继续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追求长期执政为出发点,以寻求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为主题,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程和执政的合法性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如下结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赢得长期执政的地位,能够赢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
     引言主要说明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新意和研究方法。
     论文第一章试图阐述合法性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进过程,对相关的合法性理论作了简要的阐述、分析,总结它们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进行第二章的研究做好理论基础。
     论文第二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论文第三章研究了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执政合法性的历史过程,论述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的合法性的重视以及如何构建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论文第四章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上总结巩固执政合法性的经验,试图挖掘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合法性的规律。
     论文第五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当今执政的现状,在分析现状和长期执政面临的合法性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执政活动中如何做才能够赢得继续执政的地位,赢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得出了论文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赢得长期执政的地位,能够赢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The Opium War in1840, opened the prelud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China took a step in the form of humiliation in modern times. Since then,the massive invasion of the imperialist countries and the Chinesegovernment's weak response to had China gradually reduced to a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And m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the national become the two historic tasks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Cansolve the two historic tasks, test the various political forces of Chinesesociety, determines whether they can stand out in Chinese society, becomethe litmus test for whether they have legitimacy.
     China's peasantry, the landlord class and bourgeoisie had tried tosave Chinese people in suffering, in different ways to save the fate ofthe country, but had all failed, unable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of Chinese socie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founded in1921,revolutionized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China. Trials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creatively put the marxism basic principle combined withthe actual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d the laws ofthe Chinese revolution, led the Chinese people after28years of arduousstruggle, established in1949,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ver thehistory of China's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for the countryand the people created new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also establishedhimself in legal position in the country, become the core of leadershipof the state and peopl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committed to the ruling party for along time. After the socialist system established, developing socialist,finally realizing the communism, is the goa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Ruling in more than60year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encountered setbacks, have also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th its ruling achievements proved to long-termin power and legitimacy. Standing 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nation show bright prospects for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realizing the great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even after a long period of hard struggle. Continue to rally lead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must continue to take concrete action and ability to provehe can lead th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vival of Chinese nation,to prove himself to continue 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uling as thestarting point for a long time, to seek long-term ruling legitimacy asthe theme, using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methods of text analysis, the ruling over a long period of history and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investigat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as the ability to win long-term-ruling status, to win the 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This paper consists of preface, text and epilogue.
     Introduction mainly illustrates the paper selected topicsignificanc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ideas,research new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paper tries to expound the evolution process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legitimacy, and makes a briefelabora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lated theory, analysis, summaryof thei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China, for the secondchapter research theoretical basis.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paper is expounded from the angle of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s ruling status, illustrat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ing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process, thisto the attention of the 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and how to build the 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paper,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Party's long-term ruling in China,tries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s ofconsolidate ruling legitimacy and trying to consolidate the legitimacy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mining law.
     The fifth chapter of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current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the 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elaborat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how to do to win to stay in power position, winthe 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Conclusion part of the paper is summarized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has the ability to win long-term-ruling status, to win thelong-term-ruling legitimac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the abilityto lead the Chinese nation unity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the great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引文
①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②李君如:《李君如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97页
    ③李君如:《李君如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98页
    ①Bo Zhiyue:“China’s Model of Democracy”, I1n02t e r n Baoti oZhniayul eJ ournal of ChinaStudies,Vol.1, No.1, January2010,第102页
    ②Bo Zhiyue:“China’s Model of Democracy”, I1n02t e r n Baoti oZhniayul eJ ournal of ChinaStudies,Vol.1, No.1, January2010,第117页
    ③[德]海克·霍尔比格:《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重构:决定因素、进展和局限》,吕增奎主编:《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④[德]海克·霍尔比格:《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重构:决定因素、进展和局限》,吕增奎主编:《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①[美]约瑟夫·格利高里·迈哈内:《通往和谐之路——马克思主义、儒家与和谐观念》,吕增奎主编:《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7页
    ②[日]藤野彰:《从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看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吕增奎主编:《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38-49页
    ③[俄]Д.A斯米尔诺夫:《“三个代表”思想——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新阶段》,吕增奎主编:《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51-62页
    ①[美]陈捷:《中国民众政治支持的测量与分析》,安佳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页
    ③[德]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第9页
    ①[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吕增奎、王新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②[英]彼得·诺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周艳辉主编:《增长的迷思: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③[英]彼得·诺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周艳辉主编:《增长的迷思: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4页
    ④[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吕增奎、王新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⑤[德]舒耕德:《中国的信任与合法性》,吕增奎主编:《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
    ⑥[美]何汉理:《对中国可能出现的危机的再思考》,周艳辉主编:《增长的迷思: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329页
    ①[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吕增奎、王新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②[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吕增奎、王新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③[德]舒耕德:《中国的信任与合法性》,吕增奎主编:《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④[美]史蒂芬·C·安格尔:《合宜的民主集中制》,吕增奎主编:《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①郭亚丁:《政党差异性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41-42页
    ②邱敦红:《全面看待中共执政的合法性》,环球时报,2011年7月4日,第15版
    ③李君如:《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页
    ④蕫怀杰:《马克思主义政治合法性观之探析》,《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第13-15页
    ⑤林尚立:《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结构》,学习时报,2001年1月1日,第3版
    ①吴文勤:《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困境及其化解》,《理论视野》,2011年第7期,第58-59页
    ②邱敦红:《全面看待中共执政的合法性》,环球时报,2011年7月4日,第15版
    ③胡鞍钢等:《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①王邦佐等:《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201页
    ②罗峰:《嵌入、整合与政党权威的重塑----对中国执政党、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140页
    ③俞可平:《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页
    ①邱敦红:《全面看待中共执政的合法性》,环球时报,2011年7月4日,第15版
    ②胡小君:《执政党与当代中国选举发展----增强执政合法性的视角》,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③虞维华、张洪根:《社会转型时期的合法性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
    ④阎孟伟:《国家的性质、职能及其合法性———从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11年第2期,第54-55页
    ①黄锦奎:《论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党政治学与执政政治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2-93页
    ②谢永梅:《论执政党的合法性之源》,《岭南学刊》2002年第4期,第26-27页
    ③刘建军、周建勇、严海兵:《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1921--201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④闾小波:《党内民主需制度救济》,环球时报,2012年6月15日,第14版
    ①[德]马克思·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47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②齐涛:《中国传统政治检讨》,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227页
    ①《尚书》,慕平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86页
    ②《尚书》,慕平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1页
    ③《尚书》,慕平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8页
    ④齐涛:《中国传统政治检讨》,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227页
    ⑤《孟子》,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06页
    ⑥齐涛:《中国传统政治检讨》,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230页
    ⑦齐涛:《中国传统政治检讨》,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230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页
    ②刘望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页
    ①《论语》,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2页
    ②《孟子》,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04页
    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汉书》第一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②《荀子·王霸》,转引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③《论语》,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2页
    ④《论语》,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9页
    ⑤《孟子》,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②[汉]刘向:《新序》,李年华译注:《新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页
    ③《尚书》,慕平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83页
    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一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770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页
    ②齐涛:《中国传统政治检讨》,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231页
    ③《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④《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①[中国台湾]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219-224页
    ①[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胡利平等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①[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胡利平等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①《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页
    ①林伯渠:《荏苒三十年》,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0日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
    ②《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
    ①《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7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③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①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8页
    ②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页
    ②《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88-289页
    ③《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72-274页
    ④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136页
    ①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6页
    ①[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
    ①[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赵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①[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赵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①《宋庆龄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
    ②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页
    ③[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赵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1页
    ①[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赵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5页
    ②[美]伊·卡恩:《毛泽东的胜利与美国外交官的悲剧》,徐隋林、刘润生编译,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页
    ①转引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前言第2页
    ②转引自秦立海:《民主的追求》,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第2版
    ②[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胡利平等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8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页
    ①《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②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35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2页
    ③[美]伊·卡恩:《毛泽东的胜利与美国外交官的悲剧》,徐隋林、刘润生编译,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①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4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35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⑤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第222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4-1439页
    ①[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页
    ②[美]约翰·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程宗家译、刘雪芬校,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前言第1-3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
    ①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69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35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218页
    ⑤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9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初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初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37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215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人民日报,1974年4月11日,第1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3页
    ①《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1页
    ①韩延龙、常兆儒:《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6页
    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73页
    ①《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8页
    ①《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6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
    ④参见《中国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7页
    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3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6页
    ③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①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34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7),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4页
    ②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39页
    ③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39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0-70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62-563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342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342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316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18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30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4页
    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18-11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5页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1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②[美]傅高义:《当中国进入“发展起来以后”》,温宪译,人民日报,2013年3月9日,第9版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50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55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①参见2010年、2011年、2012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2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①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②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276页
    ①吴忠民:《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98-103页
    ②苏超:社科院发布《反腐倡廉蓝皮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2月20日,第4版
    ①张明澎:《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中国“政治人”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80-285页
    ②[法]基佐:《欧洲文明史》,程洪逵、沅芷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74页
    ①[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杨歧鸣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54页
    ②沈丁立:《中国如何强而不霸》,环球时报,2013年3月22日,第14版
    ①[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沈澄如、张华青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5页
    ⑧《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⑨[美]费孝通:《我这一年》,人民日报,1950年1月3日,第5版
    ①《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②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3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页
    ④[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32页
    ⑤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②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61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④[美]大卫·科兹、费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曹荣湘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13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页
    ②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第1版
    ③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
    ①《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4-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③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79页
    ①吴忠民:《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③吴忠民:《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⑤[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扬等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7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①李君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34-337页
    [1]尚书[Z].慕平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2]孟子[Z].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3]论语[Z].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4]孟子[Z].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5]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汉书第一册[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6][汉]刘向:新序.李年华译注:新序全译[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7]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一册[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8]黄宗羲全集第一册[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毛泽东选集1-4[M]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刘望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3]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5]列宁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8]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9]宋庆龄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1]毛泽东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24]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7]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8]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9]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0]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6]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9]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0]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2]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4]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2]李君如.李君如文集[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吕增奎主编.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美]陈捷.中国民众政治支持的测量与分析[M].安佳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5][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王新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6]周艳辉主编.增长的迷思:海外学者论中国经济发展[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7]吕增奎主编.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8]黄锦奎.论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党政治学与执政政治学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9]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林尚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1]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3]邢贲思,金钊.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4]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5]权伟太.执政党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16]虞维华,张洪根.社会转型时期的合法性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17]郭亚丁.政党差异性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8]胡鞍钢,胡联合.转型与稳定:中国如何实现长治久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9]施雪华.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0]沈远新.中国转型期的政治治理:若干问题与趋势[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1]李君如.当代中国政治走向[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22]王邦佐等.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3]甘剑斌.全球视野中的政治合法性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24]罗峰.嵌入、整合与政党权威的重塑----对中国执政党、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考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5]胡小君.执政党与当代中国选举发展----增强执政合法性的视角[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6]王长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27]王智.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变迁----以执政党为中心的政党-政府-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2010.
    [28]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史概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9]刘建军,周建勇,严海兵.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1921--201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30]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增订本)[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31]俞可平: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C].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2]胡鞍钢,等: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3][德]马克思·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4]齐涛.中国传统政治检讨[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
    [35][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6]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7][中国台湾]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38][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M].胡利平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9][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M].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40][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胡国成,赵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1]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42][美]伊·卡恩.毛泽东的胜利与美国外交官的悲剧[M].徐隋林、刘润生编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
    [43]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4]秦立海.民主的追求[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
    [45]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46]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47][美]约翰·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M].程宗家译,刘雪芬校.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48]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9]韩延龙,常兆儒.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0]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1]中国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52][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53]吴忠民.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54]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55]张明澎.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中国“政治人”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6][法]基佐.欧洲文明史[M].程洪逵、沅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7][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杨歧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58][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沈澄如,张华青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9][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60][美]大卫·科兹,费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M].曹荣湘,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1]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2][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扬,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1]Bo Zhiyue.“China’s Model of Democracy”[J]. I1n02t e r n BaotioZhniayul eJ ournal of China Studies,Vol.1, No.1, January2010.
    [2][德]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9).
    [3]蕫怀杰.马克思主义政治合法性观之探析[J].宁夏党校学报,2006,6(13-15).
    [4]吴文勤.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困境及其化解[J].理论视野,2011,7(58-59).
    [5]阎孟伟.国家的性质、职能及其合法性———从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谈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11,2(54-55).
    [6]谢永梅.论执政党的合法性之源[J].岭南学刊,2002,4(26-27).
    [1]潘世伟.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执政党建设的教训及规律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张延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3.
    [3]贾小明.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3.
    [4]殷书良.论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5]戴立兴.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6]何芹.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7]王建文.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成长[D].博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6.
    [8]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于延晓.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研究-----以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为进路[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7.
    [10]赵中源.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多维探析[D].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11]李晖.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2]林松柏.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8.
    [13]厉有国.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14]刘武根.执政伦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
    [15]叶旺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Bruce Dickson.中国政治变迁的压力以及政权延续的来源[EB/OL].http://www.cssm.gov.cn/view.php?id=30001.
    [2]邱敦红.全面看待中共执政的合法性[N].环球时报,2011-07-04(15).
    [3]林尚立.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结构[N].学习时报,2001-01-01(3).
    [4]闾小波.党内民主需制度救济[N].环球时报,2012-06-15(14).
    [5]林伯渠.荏苒三十年[N].解放日报,1941-10-10.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N].人民日报,1949-9-3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1974-4-11(1).
    [8][美]傅高义.当中国进入“发展起来以后”[N].人民日报,2013-3-9(9).
    [9]盛若蔚.全国党员总数8260.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402.7万个[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0701/c1001-18417196.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10228_402705692.htm.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20222_402786440.htm.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30221_402874525.htm.
    [13]马建堂就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EB/OL].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etail.jsp?searchword=%BB%F9%C4%E1%CF%B5%CA%FD&channelid=6697&record=5.
    [14]苏超.社科院发布《反腐倡廉蓝皮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2-20(4).
    [15]沈丁立.中国如何强而不霸[N].环球时报,2013-3-22(14).
    [16][美]费孝通.我这一年[N].人民日报,1950-01-03(5).
    [17]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1-23(1).
    [18]孙政才代表.重庆力争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06/c_124425192.htm.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
    [20]美学者给奥巴马对华政策支招[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1/12/c_124222050.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