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武满彻晚期乐队作品的音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武满彻(1930-1996)是日本现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在国际乐坛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他创作的三百多部音乐作品中,晚期乐队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深刻体现出武满彻执著于追求艺术的超越性与永恒性,表达他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感悟与沉思,彰显其对当下文化问题的独到之思。
     本文共分为五章,外加前言和尾声。前言主要阐明论文的缘起和意义,对武满彻以及其晚期作品进行了总体概述,并简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论述了晚期乐队作品中的和声。和声是其音响的本质性因素。该章包括四小节:和声的纵向维度、和声的横向维度、和声的分层结构以及调性。第二章论述了晚期乐队作品中的织体,也包括四小节:织体的多变性、织体的统一性、织体的具体表现形态以及织体间的横向运动。这一章与第三章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第三章的引入部分。第三章论述晚期乐队作品中的音色,这一章是全文的重点,分为八个方面来论述:管弦乐的编制、音色叠加技术、音响的“底色”、音色的“蒙太奇”技术——音色切换技术、多彩的出音法对音色渲染作用、高潮或高点的音色处理技术、音色节奏以及音色整体布局研究以及音色结构力。论文的第四章主要论述晚期乐队作品中的结构、节奏节拍和力度速度。最后一章论述了晚期乐队作品的美学思维,这是全文的升华部分,着重论述武满彻美学思维的具体表现形态、美学思维的源泉以及乐队作品中的意境之美。
     论文尾声部分论述了研究武满彻晚期乐队作品对我们当下创作的现实意义,并提出我们当下的创作需要回归本土立场、回归生命意识的观点。
Toru Takemitsu (1930-1996) is a representative contemporary Japanese composer who is well-known and influential in the music world. Among his over 300 music works, especially the orchestra pieces in the later period, transcendence and eternity of arts are the main themes, expressing his understanding and meditations of the nature, world and life, with his unique thought over the current culture issues.
     The article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in addition to the foreword and epilogue. The foreword outlines the foundation and value of the article,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oru Takemitsu and his later period’s works. I also simply state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in this part.
     In Chapter one, I present his harmonic thought of his orchestra works in his later period, which is the essence of his acoustics thought. There are four sections altogether: the symphonic lognitudinal dimension, the symphonic transverse dimension, the layer structure and melody thought of the harmonics. In Chapter two, I study the texture thought of his later period orchestra works, including the levity of the texture, the consolidation of texture, the form of the texture and the transverse movement among the texture. This chapter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and leads readers to chapter three. The focus of chapter three is the timbre thought of his later period orchestra works, which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topic. It consists of eight sections: the composition of orchestra, the technique of the timbre reiterative, the grounding of the acoustics, the montage technique of the timbre, the transference of the timb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aspirate methods to the timbre, the timbre management technique of peak, timbre rhythm and its whole distribution, and the timbre structure.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the rhythm and speed in his later period orchestra. As for Chapter five, readers can learn the aesthetics of orchestra’s acoustics thought in his later period, which is the exalt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In this chapter I research the forms and sources of his aesthetics, and the artistic beauty in the orchestra.
     The epilogue is on the research’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our music composition at present, with a result that our creation should regress to the native and the life consciousness.
引文
1选自『武満徹著作集1』——「武満徹の想像力」(《武满彻的想象力》)大江健三郎著,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二月二五日発行,P.17。
    
    3选自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usic,September 1995,p.310-311。
    4选自American Record Guide Go to Journal Record ,May-June 2001,p.186-187。
    5选自American Record Guide Go to Journal Record ,September-October 2002, Tribute to Takemitsu.,p.52。
    6选自classical music REVIEWS,Stereo Review Go to Journal Record ,July 1998,p.84。
    7选自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Go to Journal Record,September 1997, p.278。
    8选自Asian Music Go to Journal Record ,Fall 2002-Winter 2003,Contemporary Indonesian Composition: Elastic-Edged Experimentalism,p.111-153。
    9选自Current Musicology Go to Journal Record ,Fall-Winter 1999,Review-Essay: Beyond Duality: Stasis, Silence, and Vertical Listening, p.487-517.
    10选自American Music Go to Journal Record ,Fall 2005 , Book Reviews: Locating East Asia in Western Art Music,p.395-397。
    11选自Asian Music Go to Journal Record Fall,2002Winter- 2003,p.111-153。
    12选自Music Reviews: Orchestral and Ensemble Music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Go to Journal Record,September 1993,p.387-388。
    13选自http://www.amazon.co.jp,对《water dreaming武满澈长笛作品集》的评论。
    14选自『言い難き嘆きもて』,大江健三郎著,岩波書店,2001年11月版,P.121。
    
    15选自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Go to Journal Record,September 2002,p.59-61。
    16选自American Record Guide Go to Journal Record May-June 1997,p.55-56。
    17王萃于2007年4月18日15:00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作关于武满彻音乐的学术报告——“传统与现代、东洋与西洋——谈武满彻的音乐创作”。
    18选自『武満徹著作集1』——「樹の鏡、草原の鏡」(《树之镜、草原之镜》),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二月二五日発行,P.229。
    19选自The Music of Toru Takemitsu ,Peter Bur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武满彻的音乐》,彼德·布特著),2001版,P.28-29。
    21理论源于专著《调性、无调性、泛调性》,鲁道夫·雷蒂著,郑英烈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22选自《调性、无调性、泛调性》,鲁道夫?雷蒂著,郑英烈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P.25。
    23选自总谱《大海》前言,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P.8。
    24选自日本《音乐爱好者》杂志,1976年3月号。转引自中央音乐学院董立强博士论文《武满彻音乐创作的理念与实践》P.30。
    25选自《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德]瓦尔特·基泽勒著,杨立青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P.51。
    26选自《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德]瓦尔特·基泽勒著,杨立青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P.51。
    27选自《我的音乐语言的技巧》,梅西安著,连宪升译,张昊、陈其钢校阅,中国音乐书房,1992年3月版,P.123。
    28选自《我的音乐语言的技巧》,梅西安著,连宪升译,张昊、陈其钢校阅,中国音乐书房,1992年3月版,P.124。
    29选自《美的心灵》,东山魁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P.18-19。转引自《东方艺术与美学》,邱紫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P.305-306。
    30选自《管弦乐配器法教程——第一卷》(文字部分),杨立青编著,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内部资料,1991年9月,P.135。
    31选自《管弦乐配器法教程——第一卷》(文字部分),杨立青编著,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内部资料,1991年9月,P.135。
    32选自《世界名曲欣赏—欧美篇》,杨民望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年三月第一版,p.191。
    33选自《远离家园——20世纪管弦乐之旅》的文字说明,【英】西蒙·拉特尔著,莫难等译,普罗艺术,P.25。
     36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大海》总谱前言,2002年四月第一版,P.8。
    37选自『武満徹著作集1』——「十一月の階梯——《November Steps》に関するノオト」(《十一月的阶梯——关于该曲的笔记》),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二月二五日発行,P.188。
    38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中指出结构的五大类原则为: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39选自《传统作曲技法》,赵晓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P.85。
    44选自『武満徹著作集1』——「十一月の階梯——《November Steps》に関するノオト」(《十一月的阶梯——关于该曲的笔记》),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二月二五日発行,P.188。
    45选自『武満徹著作集1』——「樹の鏡、草原の鏡」(《树之镜、草原之镜》)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二月二五日発行,P.227。
    46选自The Music of Toru Takemitsu ,Peter Burt著(《武满彻的音乐》,彼德·布特著),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P.51。
    47选自《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多利亚地平线>的音乐结构——兼论音色在现代音乐中的表现和结构力作用》,童昕著。
    48选自『武満徹著作集1』——「十一月の階梯——《November Steps》に関するノオト」(《十一月的阶梯——关于该曲的笔记》),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二月二五日発行,P.188。
    50选自《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越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P.20-21。
    51选自Confronting Silence(《面对沉静》),武满彻著,Fallen Leaf P.ress ,1995,P.102。
    53选自『武満徹著作集1』——「夢」(《梦》),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二月二五日発行,P.343。
    54选自《艺境》,宗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P.163。
    55选自『武満徹著作集3』——「夢の引用」(《梦的引用》),武満徹著,谷川俊太郎、船山隆編纂,新潮社,二〇〇〇年五月一〇日発行,P.450。
    56选自Confronting Silence(《面对沉静》)武满彻著,Fallen Leaf P.ress 1995,P.102。
    57选自Confronting Silence (《面对沉静》)武满彻著,Fallen Leaf P.ress 1995,P.61。
    
    58选自《东方艺术与美学》,邱紫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P.301。
    59选自《东方艺术与美学》,邱紫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P.302。
    60选自《东方艺术与美学》,邱紫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P.315-316。
    批志趣相同的作家和诗人,共同发起了意象主义诗歌运动。以后,他又成为现代派诗歌的理论家,1910-1920年,庞德成为伦敦文学界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人物。二战期间,因为替法西斯宣传而名誉扫的。庞德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著作是长诗《诗章》,早在1905年开始创作,直到1969年发表110-117首残篇,没有结尾。这首诗气魄恢宏,全诗没有连贯的叙述,而是将当代和古代、欧洲和东方交融在一起,对全部的人类文明进行了一次审视。《诗章》中夹杂希腊语、拉丁语等18种语言,风格玄妙晦涩。对整个现代欧美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上述信息选自《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辞典》,章宏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P.226-228)。
    62选自《西方文论史》,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P.336-337。
    63选自《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辞典》,章宏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P.38。
    64选自《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美】梅·弗里德曼著,申雨平曲素会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P.19。
    65选自《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美】梅·弗里德曼著,申雨平曲素会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P.120,。
    66《芬内根们的觉醒》(Finnegans Wake),是乔伊斯最后一部小说,创作与1939年,主要叙说主人公伊尔威客一夜之中的梦呓,是一篇“梦呓小说”。书中大量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并利用词的谐音来取得滑稽的效果,18种语言文字混合,从语言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其中的意象随着梦思而飘逸变幻,不能用意识把握。
    67“移情说”是西方著名的审美学说,基本涵义就是在审美过程中,主体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等注入或者倾注到自然对象上,使无生命的自然物体具有了人的色彩,这样,人对外界审美过程中,使自己对象化,获得了自由。黑格尔为“移情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显示了绝对精神,或者说,绝对精神借助于外在物质而得到实现,决定事物是否为美,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理念”或者精神,简言之,是人的精神才赋予自然以美感的。这种学说有其合理性,但是,它夸大了主观的作用,片面强调了主体对客体的生发作用。
    
    68选自论文《论东方审美‘同情观’》,邱紫华著,选自《文艺研究》,1993年第5期。
    69选自《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越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P.82-86。
    70选自《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越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P.91-102。
    71选自论文《武满彻印象——“我是蓝领”》黄琼著选自《音乐爱好者》1998年第5期。
    72今道友信,日本著名美学家。1922年生于东京,1955年后,历任巴黎大学、威尔兹堡大学讲师,九州大学、东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东方的美学》、《关于爱》、《关于美》。
    73选自《东方的美学》,今道友信著,蒋寅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P.276。
    74选自《艺境》,宗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三版,P.141。
    75铃木大拙,日本著名哲学家,禅学大师。1870年生于日本石川县,1966年7月去世。本名为铃木贞太郎,大拙是他的居士名。年轻时开始学禅,1897年留美。铃木大拙著述丰富,《禅论三卷》、《大乘佛教概论》是其代表作。他极力向西方介绍禅宗,使西方第一次真正认识东方思想的精髓,对世界思想影响颇深,因此被称为“世纪第一禅者”和“东方的圣人”。
    76选自《禅与日本文化》,铃木大拙著,陶刚译,三联书店,1989年6月第一版,P.8。
    77选自《日本问题研究》中的论文《诚-物之哀-空寂闲寂幽玄——探讨日本传统美意识的形成以及连续性》,许启伟刑雪艳著,2007年第2期,
    78选自《禅与日本文化》,铃木大拙著,陶刚译,三联书店,1989年6月第一版,P.4-5。
    79选自《新音乐——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英国]布林德尔著,黄枕宇译,2001年5月第一版,P.237。
    80选自《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越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P.193-194。
    81选自《世纪之交的文化风景》,.周宪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P.106。
    
    82选自《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朱良志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p1。
    83选自《叙述的狂欢和审美的变异》,南志刚著,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P.263。
    84选自《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P.5。
    1.Peter Burt The Music of Toru Takemitsu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rst Published 2001
    2.Toru Takemitsu,Confronting Silence, Califomia:Fallen Leaf Press 1995
    3.Toru Takemitsu,My perception of time in traditional Japanese music Contemporary Music Review,1987,Vol.l,P9-13
    4.James Siddons,Toru Takemitsu:A Bio-Bibliography Greenwood Press 2001
    5.Masakata Kanazawa,ToruTakemitsu,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1980,Vol.18,
    6.『音楽の余白』武満徹著新潮社1977
    7.『日本20世紀の作曲』音乐之友社1999
    8.武田明伦“向存在的深渊坠落的旅途一武满彻初期主要作品”载武满真榭齐藤慎尔编
    9.『武满徹の世界』集英社1997
    10.『言い難き嘆きもて』大江健三郎著岩波書店2001
    11.『武満徹著作集1』武満徹著新潮社2000
    12.『武満徹著作集2』武満徹著新潮社2000
    13.『武満徹著作集3』武満徹著新潮社2000
    14.『武満徹著作集4』武満徹著新潮社2000
    15.『武満徹著作集5』武満徹著新潮社2000
    16.『武満徹?響きの海へ』船山隆著音楽之友社1998
    17.『作曲家○人と作品シリーズ武満徹』楢崎洋子著音楽之友社2005
    18.『日本古典音楽探究』蒲生郷昭著出版芸術社
    19.ピーター·バート『武満徹の音楽』小野光子訳著音楽之友社
    20.『音楽探し20世紀音楽ガイド』小沼純一著洋泉社1999
    21.『間の美学―日本的表現』末利光著三省堂選書
    22.『武満徹と三善晃の作曲様式-無調性と音群作法をめぐって』楢崎洋子著音楽之友社
    23.小沢征爾、武満徹『音楽』新潮社(新潮文庫)1981年
    24.『音·ことば·人間』武満徹、川田順造岩波書店、1980年
    1.Bambarger Bradley Keeping score,Billboard - The International Newsweekly of Music, Video and Home Entertainment (4 April 1998) Go to Journal Issue p25。
    2.Boswell Lilise Music Reviews: "Piéce pour piano et quatuorácordes," by Olivier Messiaen, and "Rain Tree Sketch II--In Memoriam Olivier Messiaen, for Piano," by Toru Takemitsu,Notes -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Go to Journal Record ,September 1995,p310-311。
    3.Dexter Diane Takemitsu: "Flute Music",American Record Guide May-June 2001 p186-187。
    4.Fine Elaine "Hika" ,American Record Guide Go to Journal Record,July-August 2002 ,p209-210。
    5.Hicken Steve Reviews: Books - "Confronting Silence" American Music Teacher Go to Journal Record,June-July 1996, p76-78。
    6.Miller Richard Reviews: "Locating East Asia in Western Art Music," Music Theory Spectrum-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Music Theory Go to Journal Record ,Spring 2006 ,p127-131。
    7.Ross Alex Musical Events: Toward Silence - The Intense Repose of Toru Takemitsu ,The New Yorker Go to Journal Record February 2007, p81-82。
    8.Stanton Geoffrey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Go to Journal Record ,June 1996 p1184-1185。
    9.Whitehouse Richard Reviews Books - "The Music of Toru Takemitsu" Go to Journal Issue p133-135。
    10.Yang, Mina Book Reviews: "Locating East Asia in Western Art Music" American Music Go to Journal Record,Fall 2005 p395-397。
    11.『日本舞踊の「間」について』増子博調『山野研究紀要』(来源http://ci.nii.ac.jp/naid/110000033897/)
    12.篠田正浩が語る武満徹「音楽の越境者」(来源http://phoenixhall.jp/sponsor/series/2007/5/)
    13.立花隆「武満徹について」,『文学界』1992年11月号
    14.立花隆「武満徹について」,『文学界』1993年2月号
    15.立花隆「武満徹について」,『文学界』1993年3月号
    16.宝玉正彦「美の現場·山口勝弘」,『日本経済新聞』1989年2月18日
    1.本尼迪克特(美)《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2.彼得·斯·汉森(美)《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上·下)孟宪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3.D.约翰·惠特尼·霍尔(美)《日本》邓懿周一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戴维·考克斯(英)《德彪西的管弦乐曲》廖叔同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6.耿波《徐复观心性与艺术思想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7.今道有信(日)《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李心峰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199l年。
    8.今道有信(日)《东方的美学》蒋寅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
    9.刘小枫主编,《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学林出版社,1997年。
    10.鲁道夫,雷蒂(奥)著,郑英烈译:《调性·无调性·泛调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11.鲁涛《影视语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12.铃木大拙(日)《通向禅学之路》葛兆光译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
    13.铃木大拙(日)《禅与日本文化》陶刚译三联书店1989年。
    14.李建权编《日本精神》,新华出版社2007年。
    15.梅西安著,连宪升译《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中国音乐书房(台湾),1992年。
    16.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17.邱紫华主编《东方艺术与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19.森特·佩尔西凯蒂(美)著,刘烈武译:《二十世纪和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
    20.童忠良《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21.汪成用《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况》,《音乐艺术》,1982年增刊。
    22.韦·唐维尔(英)著,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译:《二十世纪和声的演变》(内部资料),1988年。
    23.星旭(日)《日本音乐简史》李春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
    2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5.叶渭渠《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26.叶渭渠《日本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7.杨立青《梅西安作曲技法初探》,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
    28.杨立青《乐思乐风》,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
    29.姚恒璐《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0.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1.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2.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3.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1.陈±森《论全音阶和弦的音程色彩特征》,《交响》,1997年第4期。
    2.华萃康《用全功能、全色彩理论论证“音轴体系”》,《音乐探索))1991年第4期,
    3.康建东、冶鸿德《浅析20世纪音乐分析法中的线性思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罗·尼科尔斯(英),顾连理译《梅西安论音乐创作》,《国外音乐资料》,1980年4月。
    5.罗杰·尼科尔斯(英),韦郁巩译《梅西安——罗杰·尼科尔斯与这位作曲家的谈话》,《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79年第3期。
    6.刘康华《二十世纪的中心和音技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7.梅西安、松平赖则《鸟、神、色和日本》,金继文译,《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79年第3期。
    8.松平赖则(日),金继文译《鸟、神、色和日本——梅西安与松平赖则的谈话》,《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79年第3期。
    9.山冈知博(日)《明治百年与传统音乐》,金继文译,《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2年第4期。
    10.山本邦山(日)《现代音乐与邦乐家》,金继文译,《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2年第4期。
    11.T.P.伯杰(美)《日本音乐对西欧音乐的影响》,吴名译,《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2年第1期。
    12.汤浅让二(日)《现代音乐的精神结构》,肖斌译,《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1年第1期。
    13.《武满彻与尹伊桑的对谈》,金继文译,《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4年第4期。
    14.杨青《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的线条艺术》,《人民音乐》,2001年第7期。
    15.杨立青《现代音乐记谱法的沿革及其分类问题》,《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3期。
    16.杨立青《信仰、直觉与理念高度统一的世界——谈梅西安的创作思想》,《人民音乐》,1988年第12期。
    17.杨燕迪《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一、二、三、四、五、六)》,《音乐艺术》,1995年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 1996年第1期、第2期。
    18.周文中(美)《亚洲音乐与西方作品》,叶纯之译,《音乐译文》,1982年第3期。
    19.诸井诚(日)等《谈以日本传统素材进行作曲的意义》,金继文译,《世界音乐》,1985年第1期。
    20.郑中、童忠良《论梅西安色彩和弦的音级集合特征——兼论音级集合中的孪生结构》,《音乐研究》,2003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