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创业板市场之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营中小企业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维持日常运营和长远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的困境。针对这样融资难及资金紧张的局面,参照外国的经验,设立创业板市场是一个有效解决的方式。
     本文通过对创业板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推导出基于创业板市场面向的是高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特质,创业板市场整体及其上市企业都潜藏着比主板股票市场更大更多的风险的观点,同时,根据我国对创业板市场的筹建设想,提出了我国将设立的创业板市场中特殊的风险:创设方式风险、市场流动性不足风险和企业风险。
     针对这些特殊风险,本文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角度出发,研究相应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首先,分析学术界、国内外法律对风险的认知和定义,开创性的论证,综合总结建议风险的法律定义。接着,对风险防范的理论进行探究,开创性地论证并建构风险防范法律原则,以作为各个风险防范理论的最底层基础。
     对于创业板市场创设方式风险,本文建议保留中小企业板及其原有上市资源,并新设创业板市场,同时通过划定创业市场体系的方式,以化解此特殊风险。对于创业板市场流动性不足风险和企业风险,本文有系统整理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并与世界主要几个创业板市场比较分析以取长补短。其中,本文建议借鉴外国最新的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制度框架,加上风险预警机制法律规范化、企业风险管理师法律规范化和董事风险防范义务法律规范化之观点,建构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本文认为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才能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使创业板市场真正成为高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实现解决这类企业资金需求的预期目标,同时又能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
Nowadays the privat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the gigantic force to the growth of our economy. They take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economy. This is important to the persistent and healthy growth to our economy. However,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high-tech and fast growth ones, are in face of a plight of capital needs in operation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For the sake of solving this problem, establishment of venture market is an effective way i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from overseas countri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enture markets, this disser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ies and verification of facts, found that the venture market as a whole and its listed companies have greater and more potential risks than the main stock market as thes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and fast growth companies therein. Also, this dissertation found out the special risks of the venture market namely, formation risk, market liquidity risk and enterprise risk, according to the blue print of the Venture Market in our country.
     Dealing with these special risks,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d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system from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interest legal point of view. First, it analyzed the perception to and definitions of risk in the field of academy and law in both overseas countries and our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ith creative arguments, it suggested a definition of risk in law. Second, it studied the risk prevention theories and then creatively argued and built up the legal principle of risk prevention as the bottom layer of those theories.
     In respect of the formation risks of the Venture Market, this dissertation suggested retaining the existing Small and Medium Board and its listes companies.The Venture Market should be established separately. Together with the established means of Venture Market System, it is dissolved this special risk. In respect of the market liquidity risk and enterprise risk of the Venture Market, this dissertation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the risk prevention legal system of the stock market in our country and then compared it with some distinctive venture markets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take the good and drop the bad. Among them, it suggested tak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gal system of the successful venture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our own for preventing market liquidity risk. Besides, this dissertation suggested tak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latest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and framework, legalized risk alertness system, legalized enterprise risk manager system, and legalized director’s risk prevention oblig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isk prevention legal system for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our Venture Market.
     This dissertation opined to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risk prevention legal systems so as to protect the investors’interest and to make the Venture Market become a real capital platform for the high-tech and fast growth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is not only suits the needs of capital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realizes their expected targets, but also perfects the legal system of capital markets of our country.
引文
2 Ofek, E., Richardson, M., Dotcom Mania: The Rise and Fall of Internet Stock Prices, NBER Working Paper 8630,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December 2001, p. 30.
    3 在 2000 年春季末,有超过 300 亿美元的科技股股票锁定期到期,见 Ofek, E., Richardson, M., Dotcom Mania: The Rise and Fall of Internet Stock Prices, NBER Working Paper 8630,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December 2001, p. 29.
    4 Sornette, D., Why Stock Markets Crash,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p.269.
     6 刘猛:《走向创业板》,见《新财富》,2004 年 6 月号,总第 38 期,第 51-63 页。
    7 陈峥嵘:《分步推进过程中的第一步》,《资本市场》2004 年 7 月刊,第 39 页。
    8 详见注 78。
    9 Rasch, S., Special Stock Market Segments for Small Company Shares in Europe-what went wrong? ZEW Discussion Paper No. 94 -13.
    10 Aggarwal, R., Angel, J.J.,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x Emerging Company Marketplace, Georgetown University School of Business, Working Paper, April 1998.
    11 Abbanat, R., Feasibility Study: A Pan-European Market for Technology Growth Compani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eptember 2004.
    12 王开国:《建设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战略构想》,《投资与证券》,2001 年第(3)期。
    13 刘普生、黄德科:《论二板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 年第 5 期。
    14 吴崎石:《我国二板市场的企业风险》,《经济师》,2002 年第 1 期。
    15 王国刚著:《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1 月版。
    16 吴文军著:《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年 5 月版。
    17 王力著:《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 1 月版。
    18 杨雪著:《二板市场的风险防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 7 月版。
    19 金晓斌、吴淑琨、罗培新等:《创业板制度创新法律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期法律课题,2005 年 4月 15 日。
    21 张育军:《关于设立我国创业板的思考》,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编:《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第 12 页。
    22 Barnock G., Doran A., Going Public A Report on the Market is Unlisted Securities (Special Report No.224), London, The Economist Publications Limited, 1985, p.7.
    23 金小刚:《创业板是什么——中国创业板启蒙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年 8 月版,第 14-15 页;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创业板市场前沿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第 4-5 页。
    24 成思危在 2000 年 12 月 12 日在“中国资本市场高级论坛”上说纳斯达克市场是孪生式的,见王国刚著:《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1 月版,第 28 页。
    25 《今日证券》2002 年 5 月 23 日报道,见中国网:http://china.com.cn/chinese/chuangye/149488.htm. 浏览时间:2006 年 9 月 21 日。
    26 成思危:《分三步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议》,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编:《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第 408 页。
    27 刘纪鹏:《二板市场的回顾与展望》,见《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7 月版,第 45-56 页;张宁:《建立什么样的二板市场》,见《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第 437-441 页;隆武华:《透视创业板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 11月版第 214 页。
    28 李恒光:《恰当的定位、合理的模式选择及方案设计——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思考》,《辽宁财专学报》,2001 年第 5 期,第 6 页。
    31 来源: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网:http://www.nrcstd.org.cn/NewsCenter/NewsDetail.php?ChannelID=86&NewsID=793,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于 2006(第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的讲话,浏览时间:2006 年 10 月 25 日。
    32 《中国证券报》,2000 年 10 月 17 日,见王国刚著:《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1 月版,第 32 页。
    33 来源:中金在线网站 http://sc.stock.cnfol.com/050917/123,1455,1449032,00.shtml. 《著名股份制和公司问题专家刘纪鹏称:深交所就是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浏览时间:2006 年 10 月 25 日。
    34 Gupta, Y. P., & Chin, D. C. W., Strategy making and environment, An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perspective, Technovation, 13(1), 1933, pp.27-44.
    35 Gupta, Y. P., & Chin, D. C. W., Strategy making and environment, An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perspective, Technovation, 13(1), 1933, pp.157-159.
     36 谢科范、罗险峰、胡继灵等著:《企业生存风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年 8 月版,第 205 页。
    37 中国科学技术部:《2005 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情况报告》,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网站:http://www.chinatorch.gov.cn/yjbg/200610/100.html. 浏览时间:2006 年 10 月 19 日。
    38 Heirman, A., Clarysse, B., Do Intangible Assets and Pre-Founding R& D Efforts Matters for Innovation Speed in Start-ups?, Vlerick Leuven Gent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4/04, p.15.
    39 参看本文第一章第二节。
    4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编:《2006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第 73 页。
    41 国信证券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及融资战略》,1999 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届会员研究成果。谢科范、罗险峰、胡继灵等著:《企业生存风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年 8 月版,第 145-152页。
    42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2005 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简报》,2006 年第 14 期(总第 275 期),2006 年 1 月 6 日,第二节。发改委是用由国家经贸委财经司与国家统计局工交司联合推出的GEP 评价方法,统计出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指数大于 1。该评价方法以企业时间财务指标为直接依据,建立起包括发展状况、获利水平、经济效率、偿债能力和行业成长性五大类指标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在方法上运用二维判断法来设立规范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考察企业的成长轨迹,考察企业连续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43 吴铭:《中小板公司主营收入平均增长近四成》,《中国证券报》,2006 年 4 月 26 日。
    44 吴铭:《中小板公司净利润增长 25.16%》,《中国证券报》,2007 年 2 月 28 日。
    45 Sougiannis,T., “The Accounting Based Valuation of Corporate R & D”,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69,No.1 (Jan., 1994), pp.44-68, at p.65。
    46 Bottazzi, L., and Rin, M.D., Europe’s ‘New’Stock Markets, Innocenzo Gasparini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218, July 2002, p.13 and Table 8.
    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2005 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简报》,2006 年第 14 期(总第 275 期),2006 年 1 月 6 日,表 8。
    48 根据 Bottazzi, L.和 Rin, M.D.的研究,于 1996 年至 2000 年期间,在销售和资产方面,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主板上市公司都比相应国家的新市场上市公司大约四十倍,见 Bottazzi, L., and Rin, M.D., Europe’s
    ‘New’Stock Markets, Innocenzo Gasparini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218, July 2002, p.11.
    49 根据 Bottazzi, L.和 Rin M.D.的研究,上市公司在法国新市场、意大利新市场和德国新市场在 1996 年 3 月至 2001 年 12 月期间的成立年份(中位数)是约 8 年,但有些短至 2 个月,引自 Bottazzi, L., and Rin M. D., Europe’s ‘New’ Stock Markets, Innocenzo Gasparini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 218,July 2002, p.7 and Table 8.
    50 根据 Rydqrist 和 Hogholm 于 1995 年的研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期欧洲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成立年期中位数是 26 年,引自 Bottazzi, L., and Rin, M.D., Europe’s ‘New’Stock Markets, Innocenzo Gasparini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 218,July 2002, p.7.
    51 Jorion, P. Value at Risk (2nd ed.), McGraw Hill, New York, 2001, p.85.
    52 周战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引论》,见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 3 月版,第 6-7 页。
    53 陈劲、景劲松著:《驭险创新——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年 9月版,第 20 页。
    54 同注 53,第 21 页。
    55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Legal/Reputation Risk, 参考网址:www.chicagofed.org/banking_information/legal_reputational _risk.cfm. 浏览时间:2006 年 7 月 20 日。
    56 姚刚主编:《21 世纪中国证券市场风险与防范》,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年 1 月版,第 3 页。王力采纳姚刚的定义,见王力:《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 1 月版,第 178 页。
    57 冯果、罗小详:《二板市场风险防范的若干法律思考——兼评送审中的<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例>及<实施细则>》,见《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7,第 1 页。
    58 同注 53,第 21 页。
    59 同注 53,第 25 页。
    60 Knight, F.H.,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Hart, Schaffner, and Marx, 1921, p.233.
    61 同注 60。
    62 澳大利亚 Dangerous Substances Act 2004, Section 6 (2) (a) and (b).
    63 澳大利亚 Dangerous Substances Act 2004, Section 15 (2).
    64 澳大利亚 Dangerous Substances Act 2004, Section 15 (1).
    65 澳大利亚 Dangerous Substances Act 2004, Section 16 (2).
    66 Rosenberg v. Percival (2001) 205 CLR 434.
    67 205 CLR 434 at 453.
    68 邓妍:《大庆联谊:首例共同诉讼案终审判决——中国股市系统风险首次形成司法定义》,见《财经新闻》,2004 年 12 月 27 日—2005 年 1 月 2 日,第 9 版。
    69 《量化系统风险难题亟待破解》,《中国证券报》,2006 年 9 月 28 日。
     74 方原:《设计“创业板市场”中小板酝酿过渡》,《21 世纪报道》,2006 年 4 月 12 日。
     77 朱慈蕴:《论证券交易所与会员公司的法律关系——两者关系法律构造的问题点》,载于《法商研究》,2001 年第 3 期。
    79 Kyle, A.S., Continuous A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 Econometrica, Vol.53, No.6 (November, 1985), 1315-1365, at pp.1330-1331.
    80 Harris, L.E., Liquidity, trading rules, and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s, New York University Salomon Center Monograrph Serie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0-4, 见刘逖:《如何衡量流动性:理论与文献综述》,上海证券交易所,第 3 页。
    81 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股票市场的研究采用宽度、深度、弹性和即时性来衡量市场流动性,见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绩效报告 2006 年度》,2007 年 3 月,第 2 页。
     82 同注 10,p.13,例如 Spectrum Signal Processing Inc., Media Logic, Colonial Data Technologies 等。
    83 同注 10,p.11。
    84 吴冲锋等:《深圳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见张育军主编:《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 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版,第 1237 页。
    85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绩效报告 2006 年度》,2007 年 3 月,第 7 页和第 24 页。
    89 谢科范著:《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版,第 95-124 页。
    90 欧洲投资银行编:《创新、技术和金融》(论文集),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 年版,第 41 页,见林汉川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年 12 月版,第 501 页。
    91 Booz, Allen & Hamilton ,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s, Chicago, IL, 1968, pp.11-12; Hopkins, D. S. & Bailey, E. L., “New Product Pressure”, The Conference Board Record Research 8 (June 1971), pp.16-24. In Crawford, C. M. , Marketing Research and the New Product Failure Rate, Journal of Marketing, (April 1977), p.51.
    92 Griffin, A., and Page, A.L., PDMA Success measurement project: recommended measures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success and failure, 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3, 478-496, 1996.
    93 Comin, D., Philippon, T., The Rise in Firm-Level Volatilit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1388, May 2005, p.17.
    94 同注 36,第 146 页。
    95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 年 6 月版,第 252-253 页。
    97 Breuer, Eingriffsm?glichkeiten uach dem chemkaliengesetz, in: Gesellschaft für Rechtpolitik Bd.3, 1986,s.155(168), 见郭淑珍:《科技领域的风险决策之研究——以德国法为中心》,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年 6 月,第 39-40 页。
    99 Ross, S.A.,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 (May 1973): 134-139, at 138.
    100 Walsh, J.P., Seward, J.K., On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rporate Control Mechanism,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 15: 421-458.
    101 衣长军:《公司治理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见《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年
    9 月第 5 卷第 3 期,第 89 页。
    102 Donaldson, L., The Ethereal Hand: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o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0, Vol.15, No.3, 369-381, at 377.
    103 Davis, J.H., Schoolman, F.D., Donaldson, L., Toward a Stew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Vol.22, No.1, 20-47, at 43.
    104 Blair, M. M., Ownership and Control: Rethi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5, p.p. 238-274.
    105 Bradley, M., Schipani, C. A., Sundaram, A.K., & Walsh, J.P., The Purposes and Accountability of the Corpor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Corporate Governance at a Crossroads, 62 Law & Contemporary Problems 9, p. 44.
    106 Cadbury Commission,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 December 1992, paragraphs 1.8 and 2.5.
    107 同注 106, paragraphs 4.31, 4.32 and 5.16.
    108 同注 106, paragraph 4.39.
    109 杨小舟:《解析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见《新理财》,2004 年第 3 期,第 41 页。
    110 Committe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Final Report, January 1998, paragraph 3.2.
    111 同注 110, paragraphs 1.16 and 2.20.
    112 同注 110, paragraph 1.17.
    113 同注 110, paragraph 2.20.
    114 Combined Code of the Committe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Summary of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 52, 53.
    115 Combined Code of the Committe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s C.2 and C.2.1.
    118 孙国华著:《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 年 10 月版,第 11 页。
    119 林喆著:《法律思维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年 8 月版,第 333 页。
    120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版,第 226-228 页。
     122 [澳]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周伟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0 月版,第 191 页。
    123 同注 122,第 237-238 页。
    124 孙国华著:《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 年 10 月版,第 127-131 页。
    125 [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林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6 月版,第 23 页。
    126 [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李贵方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 月版,第 120 页。
    127 [美]理查德·A·爱波斯坦:《简约法律的力量》,刘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版,原书序第 5 页。
    128 莫菲:《中国科技证券谢幕之路:三大缺陷脱垮“早产儿”》,《21 世纪经济报道》,2006 年 3 月 13日。
    129 封思贤:《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见《当代经济管理》,2006 年 2 月号(第 28 卷第 1 期)。
    130 《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倒计时》,见《财经时报》,总第 682 期,2006 年 10 月 9 日。
    131 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月版,第 7-8 页。
    132 Dworkin, R.,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2nd Impression), 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1978, p.22.
    133 硬案是指在某一件案件中,当时的法律规则的应用并不明确。
    134 周旺生著:《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 9 月版,第 47 页。
    135 董玉庭:《法律原则价值论》,见《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4期。
    136 李可:《论法律原则的生成》,见《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 年 4 期。
    137 有学者更称,诚实信用原则应成为证券市场的首要原则。于莹:《证券市场与诚实信用原则》,见《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 年第 1 期。
    138 魏振瀛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9 月版,第 23 页;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 年 5 月版,第 48-54 页。
    139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刍论》,见《法商研究》,1998 年第 6 期。
    140 张守文:《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2 期。
    141 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 9 月版,第 166-173 页。
    142 苏惠祥、邱本编:《经济法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年 8 月版,第 83-100 页。
    143 李昌麟编:《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 年 11 月版,第 58-59 页。
    144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见于《证券法》第 3 条;诚实信用原则见于证监会 2006 年 5 月 17 日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 5 条。
    145 孙鹤鸣:《浅议经济法属性的证券法基本原则》,见《经济师》,2002 年第 5 期。
    146 顾肖荣:《准确理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见《政治与法律》,1999 年第 2 期;沈四宝、沈建中:《试论制定<证券法>基本原则及对市场的影响》,见《国际贸易问题》,1999 年第 3 期。
    147 徐明主编:《证券法律制度研究》,百家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第 18-26 页。
    149 美国《1933 年证券法》第 6 节(a) 和 (b)款。
    150 美国《1933 年证券法》第 8 节(a), (b) 和 (e)款。
    151 SEC Rules, Rule 11 Ac1-4.
    152 SEC Rules, Rule 11 Ac1-1.
    153 SEC Rules, Rule 200.
    154 Gener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17 CFR Part 240), Rule 10a-1(a)(1)(ⅰ)(A)&(B).
    155 SEC Rules, Rule 200.
    156 美国《纳斯达克规则》,规则 3350。
    157 Smith,J.W., Selway, J.P., Mclormick, D.T.,The Nasdaq Stock Market: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rrent Operation, NASD Wording Paper 98-01, August 24, 1998.
    158 SEC Rules, Rule 200.
    159 美国《纳斯达克规则》,规则 336。
    160 美国《1934 年证券交易法》第 15A 节。
    161 美国《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 101-108 节。
    162 美国《1934 年证券交易法》第 10A 节。
    163 美国《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 404 节。
    164 美国公司治理基本结构是以《美国模范商业公司法》为蓝本,然后各州都订立自己的公司法。
    165 美国《纳斯达克规则》规则 IM4350 和 IM4350-4。.
    166 美国《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 301 节。
    167 美国《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 404 节。
    168 美国《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 302、304 节。
    169 英国《2000 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第 72,73 和 87 条,附录 9。
    170 Financial Serrices Authority,Short Selling,Discussion Paper 17,October 2002,pp.9-17.
     171 London Stock Exchange, A Guide to AIM Tax Benefit, January 2006, pp.2-9.
    172 英国《另类投资市场公司上市规则》第 1 条,英国《另类投资市场保荐人规则》第 14 条,附件 3,AR5。
    173 英国《另类投资市场保荐人规则》第 14-17 条,附件 3。
    174 英国《另类投资市场保荐人规则》第 19 条。
    175 英国《2006 年公司法》第 475 条、第 489 条。
    176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170-172 条。
    177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3 条。
    178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5 条,第 24 条,第 36 条。
     179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第 17.92 至 17.99 条。
    180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第 5.05 条。
    181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附录 15,第 A.2 条。
    182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附录 15,第 C.2 条。
    183 香港又将“Audit Committee”翻译成“审核委员会”。
    184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第 5.28 条,附录 15 第 C.3 条。
    185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第 5.15 条。
    186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第 5.20 条。
    189 《证券法》第 7 条、第 9 条、第 11 条、第 71 条、第 178 条;《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 4 条、第 15 条、第 24 条、第 25 条。
    190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7 条、第 57 条、第 61 条。
    197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第 5 条,第 28 条,第 29 条。
    198 《公司法》第 38 条、第 47 条、第 54 条、第 123 条。
    199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 52 条、第 54 条。
    200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的网站:http://www.coso.org//publications/executive-summary-integrated-framework.htm. 浏览时间:2005 年 8 月 28日。
    204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 52 条、第 54 条。
    205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 27 条。
    206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 31 条。
    207 资料引自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参考网址:http://www.p5w.net/zdhd/zxqylt/news/200612/t645123.htm.浏览时间:2007 年 2 月 3 日。
    208 来源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详见:http://www.szse.cn/Web/Article/2006/01/24/0927092336C8166.aspx. 浏览时间:2007 年 4 月 11 日。
    209 资料引自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参考网址:http://www.p5w.net/zdhd/zxqylt/news/200612/t644940.htm.浏览时间:2007 年 2 月 3 日。
    210 2006 年 12 月 1 日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称适时“推出创业板”,见《21 世纪经济报道》,2006 年 12 月 4 日。
    213 《天津有意启动创业板》,《中国产经新闻》,2006 年 11 月 27 日。
    214 资料引自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参考网址:http://www.p5w.net/zdhd/zxqylt/news/200612/t645123.htm.浏览时间 2007 年 2 月 28 日。
    215 参考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参考网址:http://www.nrcstd.org.cn/NewsCenter/NewsDetail.php?ChannelID=86&NewsID=793. 浏览时间 2007 年 2 月28 日。
    217 郭建、赵英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见《商场现代化》,2006 年 2 月总第 459 期,第 78 页。
    218 同注 116,第 20 页。
    219 怡安网址:http://www.aon.com/us/busi/risk-management/risk-consulting/ent-risk-mgmt/rem-faq.jsp. 浏览时间:2007 年 1 月 4 日。
    220 参考网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enterprise-risk-management. 浏览时间:2007 年 1 月 10 日。
    222 宋明哲编著:《现代风险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年 2 月版,第 13 页。
    223 赵若龙:《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跛腿”》,见《法人》第 5 期(总第 28 期),2006 年 5 月 5 日,第 66页。
    226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11 号——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说明书》第 14条、第 15 条。
    228 王洪波、宋国良著:《风险预警机制——在躁动和阵痛下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必备的生存工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
    229 张耘著:《非上市高技术企业产权交易与价值评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
    230 阎达五主编:《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 月版。
    231 张鸣、张艳、程涛著:《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年 4 月版。
    233 同注 229,第 244-265 页。
    234 同注 230,第 164-165 页。
    235 吴海霞、邢春华、孙婵娟:《运用信号分析法建立我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金融论坛 2004 年第 6 期。
    236 同注 230,第 165 页。
    237 王洪波、宋国良著:《风险预警机制——在躁动和阵痛下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必备的生存工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第 272 页。
    238 同注 229,第 243 页。
    239 在大陆法系中也被称为善意行事义务(Duty to Act in Good Faith), 又可翻译为“善管义务”、“谨慎义务”等。在很多英美普通法判例中,法官不单提及“Duty of Care”,很多时候都一起提到“Duty of Care, Diligent and Skill”, 而英美法官一般以“Duty of Care”涵盖“Duty of Care, Diligent and Skill”,例如罗默(Romer)法官在著名的 Re City Equitable Fire Insurance Co. Ltd (1925) Ch 407 一案对“Duty of Care”的阐述,即涵盖三者。
    240 德国《股份公司法》第 93 条。
    241 (1742) 2 Atk 400.
    242 (1977)N.Z.L.R.225.
    244 (1742) 2 Atk 400.
    245 11 Aka.191 (1847).
    246 (1925) 1 Ch. 407.
    247 (1925) Ch.407, 427-430.
    248 Gower, L.C.B., Prentice D.D., Petlet B.G.,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 ed.), Sweat & Maxwell, 1992, p.587.
    249 (1899) 1 Ch 393.
    250 (1966), in Hamilton R. W.,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4th ed.), West Publishing Co., 1996, p.381.
    251 (1899) 2 Ch 392.
    252 (1899) 2 Ch 392, 435. 其后,利佛里(Neville)法官在 Re Brazilian Rubber Plantation and Estates Ltd. (1911) 1 Ch 425, 437 中支持此种意见。
    253 488 A.2d 858 (Del.1985).
    256 新西兰《公司法》第 137 条。
    257 Re Hilltop Group Ltd (in liq); Lawrence v Jacobson (2001) 9 NZCLC 262, 477; Fatupaito v Bates (2001) 3 NZLR 386 (HC); Mason and Meltzer as liquidators of Global Print Strategies Limited (In liquidation) v Lewis and Anor (2006) NZCA 55 (30 March 2006).
    258 (2001) 3 NZLR 386 (HC).
    259 Lower v Traveller & Anor (2005) NZCA 187 (26 Judy 2005) para 87.
    260 (1988) 4 NZCLC 64,317, per Eichelbaum J.
    261 (2005) NZCA 187 (26 Judy 2005) para 79.
    262 (2006) NZCA 55 (30 March 2006).
    263 (1994) 1 HKLR 95.
    264 《公司法》第 150 条、第 153 条。
    265 澳大利亚公司董事学院网站:www.companydirectors.com.cn. 浏览时间:2006 年 9 月 2 日。
    266 加拿大董事学院网站:www.icd.ca. 浏览时间:2006 年 9 月 2 日。
    267 香港董事学会网站:www.hkiod.com. 浏览时间:2006 年 9 月 2 日。
    1.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2003 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2. 王国刚著:《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1 月版。
    3. 吴文军著:《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年 5 月版。
    4. 王力著:《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 1 月版。
    5. 杨雪著:《二板市场的风险防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 7 月版。
    6. 金晓斌、吴淑琨、罗培新等:《创业板制度创新法律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期法律课题,2005 年 4 月 15 日。
    7. 金小刚:《创业板是什么——中国创业板启蒙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年 8 月版。
    8.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创业板市场前沿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
    9. 隆武华著:《透视创业板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版。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所:《2005 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 年 1 月 6 日。
    11.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05 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情况报告》。
    12. 谢科范、罗险峰、胡继灵等著:《企业生存风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8 月版。
    13.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编:《2006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14. 国信证券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及融资战略》,1999 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届会员研究成果。
    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2005 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简报》,2006 年第 14 期(总第 275 期),2006 年 1 月 6 日。
    16. 陈劲、景劲松著:《驭险创新——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年 9 月版。
    17. 姚刚主编:《21 世纪中国证券市场风险与防范》,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年1 月版。
    18.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绩效报告 2006 年度》,2007年 3 月。
    19. 证监会编著《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5 年)。
    20. 谢科范著:《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版。
    21. 欧洲投资银行编:《创新、技术和金融》(论文集),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年版。
    22. 林汉川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年 12 月版。
    23.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 年 6 月版。
    24. [美]COSO,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版。
    25. 孙国华著:《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 年 10 月版。
    26. 林喆著:《法律思维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年 8 月版。
    27.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 [澳]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周伟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 月版。
    29. [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林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年 6 月版。
    30. [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李贵方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1 月版。
    31. [美]理查德?A?爱波斯坦:《简约法律的力量》,刘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版。
    32. 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月版。
    33. 周旺生著:《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 9 月版。
    34. 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 年 5 月版。
    35. 魏振瀛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9 月版。
    36. 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 9 月版。
    37. 苏惠祥、邱本编:《经济法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年 8 月版。
    38. 李昌麟编:《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 年 11 月版。
    39. 徐明主编:《证券法律制度研究》,百家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
    40. 宋明哲编著:《现代风险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年 2 月版。
    41. 王洪波、宋国良著:《风险预警机制——在躁动和阵痛下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必备的生存工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
    42. 张耘著:《非上市高技术企业产权交易与价值评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1 月版。
    43. 阎达五主编:《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月版。
    44. 张鸣、张艳、程涛著:《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年 4 月版。
    1. Sornette, D., Why Stock Markets Crash,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Jorion, P. Value at Risk (2nd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
    3. Knight, F.H.,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Hart, Schaffner, and Marx, 1921.
    4. Blair, M. M., Ownership and Control: Rethi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5.
    5. Cadbury Commission,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 December 1992.
    6. Committe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 Final Report, January 1998.
    7. Dworkin, R.,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2nd Impression), 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1978.
    8. Gower, L. C, B., Prentice D.D., Petlet B.G.,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 ed.), Sweat & Maxwell, 1992.
    9. Hamilton R. W.,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4th ed.), West Publishing Co., 1996.
    1. 刘猛:《走向创业板》,见《新财富》,2004 年 6 月号,总第 38 期。
    2. 陈峥嵘:《分步推进过程中的第一步》,见《资本市场》,2004 年 7 月刊。
    3. 王开国:《建设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战略构想》,见《投资与证券》,2001 年第(3)期。
    4. 刘普生、黄德科:《论二板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见《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 年第 5 期。
    5. 吴崎石:《我国二板市场的企业风险》,见《经济师》,2002 年第 1 期。
    6. 张育军:《关于设立我国创业板的思考》,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编:《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
    7. 《今日证券》2002 年 5 月 23 日报道,见中国网:http://china.com.cn/chinese/chuangye/149488.htm.
    8. 成思危:《分三步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议》,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编:《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7 月版。
    9. 刘纪鹏:《二板市场的回顾与展望》,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编:《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
    10. 张宁:《建立什么样的二板市场》,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编:《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
    11. 李恒光:《恰当的定位、合理的模式选择及方案设计——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思考》,见《辽宁财专学报》,2001 年第 5 期。
    12. 徐冠华:《发展中国特色的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促进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中的发言,见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网:http://www.nrcstd.org.cn/NewsCenter/NewsDetail.php?ChannelID=86&NewsID=793.
    13. 《著名股份制和公司问题专家刘纪鹏称:深交所就是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见 中 金 在 线 网 站http://sc.stock.cnfol.com/050917/123,1455,1449032,00.shtml.
    14. 中国科学技术部:《2005 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情况报告》,见火炬高技术产 业 开 发 中 心 网 站 :http://www.chinatorch.gov.cn/yjbg/200610/100.html.
    15. 吴铭:《中小板公司主营收入平均增长近四成》,见《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月 26 日。
    16. 吴铭:《中小板公司净利润增长 25.16%》,见《中国证券报》2007 年 2 月28 日。
    17. 周战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引论》,见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 3 月版。
    18. 冯果、罗小详:《二板市场风险防范的若干法律思考——兼评送审中的<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例>及<实施细则>》,见《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 7 月。
    19. 邓妍:《大庆联谊:首例共同诉讼案终审判决——中国股市系统风险首次形成司法定义》,见《财经新闻》,2004 年 12 月 27 日-2005 年 1 月 2 日。
    20. 《量化系统风险难题亟待破解》,见《中国证券报》,2006 年 9 月 28 日。
    21. 方原:《设计“创业板市场”中小板酝酿过渡》,见《21 世纪经济报道》,2006 年 4 月 12 日。
    22. 孔翔、阙紫康:《多层次证券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选择》,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编:《创业板市场文集(1999-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7 月版。
    23. 朱慈蕴:《论证券交易所与会员公司的法律关系——两者关系法律构造的问题点》,见《法商研究》2001 年第 3 期。
    24. 刘逖:《如何衡量流动性:理论与文献综述》,上海证券交易所。
    25. 吴冲锋等:《深圳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见张育军主编:《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 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版。
    26. 郭淑珍:《科技领域的风险决策之研究——以德国法为中心》,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年 6 月。
    27. 衣长军:《公司治理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见《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年 9 月第 5 卷第 3 期。
    28. 杨小舟:《解析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见《新理财》,2004 年第 3 期。
    29. 莫菲:《中国科技证券谢幕之路:三大缺陷脱垮“早产儿”》,见《21 世纪经济报道》,2006 年 3 月 13 日。
    30. 封思贤:《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见《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 2 月号(第 28 卷第 1 期)。
    31. 《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倒计时》,见《财经时报》,总第 682 期,2006 年10 月 9 日。
    32. 董玉庭:《法律原则价值论》,见《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4 期。
    33. 李可:《论法律原则的生成》,见《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 年第 4 期。
    34. 于莹:《证券市场与诚实信用原则》,见《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 年第 1期。
    35.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刍论》,见《法商研究》,1998年第 6 期。
    36. 张守文:《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2 期。
    37. 孙鹤鸣:《浅议经济法属性的证券法基本原则》,见《经济师》,2002 年第5 期。
    38. 顾肖荣:《准确理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见《政治与法律》,1999 年第 2 期。
    39. 沈四宝、沈建中:《试论制定<证券法>基本原则及对市场的影响》,见《国际贸易问题》,1999 年第 3 期。
    40. 《天津有意启动创业板》,《中国产经新闻》,2006 年 11 月 27 日。
    41. 郭建、赵英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见《商场现代化》,2006 年2 月总第 459 期。
    42. 赵若龙:《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跛腿”》,见《法人》,第 5 期(总第 28 期),2006 年 5 月 5 日。
    43. 韩瑞芸:《魏国雄升任工行首席风险官》,见《21 世纪经济报道》,2006 年9 月 15 日。
    44. 吴海霞、邢春华、孙婵娟:《运用信号分析法建立我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见《金融论坛》,2004 年第 6 期。
    1. Ofek, E., Richardson, M., Dotcom Mania: The Rise and Fall of Internet Stock Prices, NBER Working Paper 8630,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December 2001.
    2. Rasch, S., Speicial Stock Market Segments for Small Company Shares in Europe-what went wrong? ZEW Discussion Paper No. 94 -13.
    3. Aggarwal, R., Angel, J.J.,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x Emerging Company Marketplace, Georgetown University School of Business, Working Paper, April 1998.
    4. Abbanat, R., Feasibility Study: A Pan-European Market for Technology Growth Compani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eptember 2004.
    5. Barnock G., Doran A., Going Public A Report on the Market is Unlisted Securities (Special Report No.224), London, The Economist Publications Limited, 1985.
    6. Gupta, Y. P., & Chin, D. C. W., Strategy making and environment, An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perspective. Technovation, 13(1), 1933, pp.27-44.
    7. Heirman, A., Clarysse, B., Do Intangible Assets and Pre-Founding R& D Efforts Matters for Innovation Speed in Start-ups?, Vlerick Leuven Gent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4/04.
    8. Sougiannis, T., The Accounting Based Valuation of Corporate R & D,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69,No.1 (Jan., 1994), pp.44-68.
    9. Bottazzi, L., and Rin, M.D., Europe’s ‘New’Stock Markets, Innocenzo Gasparini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218, July 2002.
    10.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Legal/Reputation Risk, 参考网址:www.chicagofed.org/banking_information/legal_reputational _risk.cfm。
    11. Kyle, A.S., Continuous A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 Econometrica, Vol.53, No.6 (November, 1985), 1315-1365.
    12. Harris, L.E., Liquidity, trading rules, and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s, New York University Salomon Center Monograrph Serie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0-4.
    13. Crawford, C. M., Marketing Research and the New Product Failure Rate, Journal of Marketing, (April 1977).
    14. Griffin, A., and Page, A.L., PDMA Success measurement project: recommended measures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success and failure, 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3, 478-496, 1996.
    15. Comin, D., Philippon, T., The Rise in Firm-Level Volatilit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1388, May 2005.
    16. Ross, S.A.,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 (May 1973): 134-139.
    17. Walsh, J.P., Seward, J.K., on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rporate control mechanism,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 15: 421-458.
    18. Donaldson, L., The Ethereal Hand: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o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0, Vol.15, No.3, 369-381.
    19. Davis, J.H., Schoolman, F.D., Donaldson, L., Toward a Stew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 Aco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Vol.22, No.1, 20-47,.
    20. Bradley, M., Schipani, C. A., Sundaram, A.K., & Walsh, J.P., The Purposes and Accountability of the Corpor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Corporate Governance at a Crossroads, 62 Law & Contemporary Problems 9.
    21. Combined Code of the Committe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22. Smith,J.W., Selway, J.P., Mclormick, D.T.,The Nasdaq Stock Market: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rrent Operation, NASD Wording Paper 98-01, August 24, 1998.
    23. Financial Serrices Authority,Short Selling,Discussion Paper 17,October 2002.
    24.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网 站 :http://www.coso.org//publications/executive-summary-integrated-framework.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