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学习网络及其构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人类发展史上,出现了一种关于社会形态的全新概念,即学习型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习型社会己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的改变,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终身学习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信息社会的终身学习者,应当学会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其中既包括传播知识、信息的各种媒体,又包括传播知识、技能的各种空间。而社会也应该为实现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梦想,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适应于学习型社会学习的特点,相应的社会学习服务设施和手段急需丰富和完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习者能在任何他们觉得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这些社会学习的服务设施和手段就是笔者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网络。
     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对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作了很多工作,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相当多的成果问世。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学习网络却缺乏必要的认识。要么把社会学习网络与终身教育体系混为一谈,认为社会学习网络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要么忽略了社会学习网络的存在,认识不到社会学习网络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和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社会学习网络的内涵与特征没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笔者对于社会学习网络的研究有了一点微薄的进展,得到以下主要认识:
     (1)本文界定的社会学习网络是指由国家或者社会组织及其成员设立的,可以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传播知识、信息的各种媒体以及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各种空间)的学习网络系统。
     (2)社会学习网络的特征包括开放性、全员覆盖性、手段现代化、整体性、多元化及公益性。
     (3)社会学习网络的组成包括: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各级文化馆、文化站;各级图书馆和书店;各类青少年宫及老年活动中心;各类媒体;家庭、社区、组织等。
     (4)社会学习网络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作用;对终身教育体系的补充作用;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保障作用;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激励作用四个方面。
     (5)本文指出,社会学习网络的构建应该坚持以下五个原则,即整体规划原则;重点建设原则;运用现代化手段原则;投资多元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6)本文强调,在社会学习网络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下列四个问题,即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对社会学习网络构建的投入;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对社会学习网络的建设步伐;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平台的打造;在加快学习网络对外开放程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Twenty century 60's, a new form of society came into being, named the learning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specially as the coming of an epoch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 learning societ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human society. With the change of the learning form and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way and the method which people learn in the learning society also changed, the concept of long-life learning is emerging. To adapt to the learning society, all learners need to use multiform learning resources, including various media for transmitt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nd various places. Society needs to provide abundant learn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meet learners’needs.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ities of learning society, there will be enough society learning service facilities and methods so that it can guarantee that learners could learn at any time and places they feel convenient. These service facilities and methods are so-called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While writing this paper, a large amount of interrelated literature is used. There are so many overseas or home scholars who have made deep research of learning society and long-life education system. They have even introduced many productions in those fields. But so far, nearly no one has made an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so people are lack of this essential knowledge. They are always made confusion with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and long-life education system, or they will ignore the existe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This confusion of cognition i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personalities of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After a detailed study,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obtained:
     First,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in this paper is a learning system that is founded by nations, social organizations or their members; it can provide every social member multiform learning resources other than schooling.
     Second, the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has its personalities, such as lifelong, on-limits, for everyone, modern, holistic, multiplex, and non-commercial.
     Third, the society learning network includes: museums and art exhibitions, culture palaces, libraries and book stores, teenagers’palaces and senior citizen’s palaces, media, families, communities, organizations etc.
     Forth, its effects are that it’s the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ng learning society, it’s the complementary of long-life education system, it’s a guarantee of learners, independent learning, it’s an inspirit of realizing one’s value.
     Fifth, there are five principles to be obeyed, such as holistic layout, chief construction, modern methods, and multiplex investment, human-based.
     Sixth, there are four aspects to be noticed, such as increase investment based on improving cognition, quicken construction based on holistic layout, construct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modern long-distance education network, exerting their usages based on fastening its opening.
引文
1刘东建. 人的全面发展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4, 4 .
    2 段慧兰.构建完备的社区教育网络,《湖南社会科学》2000.4
    3张慧霄.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 1.
    4张慧霄.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 1.
    5《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李晚莲. 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4,3 .
    7《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李晚莲. 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4,3 .
    9 万秀梅、程宏利,学习型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当代图书馆》2005.9
    10李峰,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1.
    11 于莹、李立新,老年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展,《中国老年报》2005.12
    12 石宪明,对建立地(市)级老年教育网络初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0
    13关颖,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研究》2001.6
    14 谭世芬、侯洁,依托网络 变革学习 ,《经济论坛》2003.17
    15 巩其庄、郭长征,大教育引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7
    16 李叔益.探索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新途径——“以学校为依托 建设学习型家庭”课题报告,《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1
    17 R.M.Huntchins, 1968,The Learning Society [M],New York:Basic Books.
    18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7
    19 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20 宋浩、张福萍等.构建开放学习型社会的技术支撑平台,《实践探索》2004.7 上
    21 何吉成, 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组织”[J]《山西科技》1998.4
    22 周欣悦.对发展新型学习网络的构想,《中国电化教育》2003.6
    23 胡慧平,新经济,呼唤学习化,《每月聚焦》2001.7
    24 张慧霄,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思考,《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
    25 何吉成,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组织”[J]《山西科技》1998.4
    26 郝琰.图书馆,学习化社会的读书中心,《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2
    
    27王旖旎.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 《中国远程教育》2002.7
    28杜金亮,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0, 4
    29 钱爱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教育与职业》,2001.9
    30 成京联,能力本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核心,《中国成人教育》2000.1
    31 庞跃辉.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5
    
    32 江均霖、林勇、江海,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33 蒋玉凤,重在拓展人的生命空间——对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文化思考[J]《桂海论丛》2004.1
    34 宋浩、胡新生、曾仲培,构建实用、高效的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中国远程教育》2003.1
    35 央吉,论多媒体教育网络与教学《青海教育》2002.4
    36王佑镁.信息技术与学习变革[J]《现代教育技术》2003.1
    1、 刘东建. 人的全面发展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4. 4。
    2、 段慧兰.构建完备的社区教育网络,《湖南社会科学》2000.4。
    3、 张慧霄.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
    4、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李晚莲. 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3 。
    6、 万秀梅、程宏利,学习型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当代图书馆》2005.9。
    7、 李峰,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1。
    8、 于莹、李立新,老年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展,《中国老年报》2005.12。
    9、 石宪明,对建立地(市)级老年教育网络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0。
    10、 关颖,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研究》2001.6。
    11、 谭世芬、侯洁,依托网络 变革学习,《经济论坛》2003.17。
    12、 巩其庄、郭长征,大教育引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7。
    13、 李叔益.探索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新途径——“以学校为依托 建设学习型家庭”课题报告,《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1。
    14、 R.M.Huntchins, 1968,The Learning Society [M],New York:Basic Books。
    15、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7。
    16、 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17、 宋浩、张福萍等.构建开放学习型社会的技术支撑平台,《实践探索》2004.7 上。
    18、 何吉成, 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组织”[J]《山西科技》1998.4 。
    19、 周欣悦.对发展新型学习网络的构想,《中国电化教育》2003.6。
    20、 胡慧平,新经济,呼唤学习化,《每月聚焦》2001.7。
    21、 何吉成,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组织”[J]《山西科技》1998.4。
    22、 郝琰.图书馆,学习化社会的读书中心,《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2。
    23、 王旖旎.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2.7。
    24、 杜金亮,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0. 4。
    25、 钱爱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教育与职业》2001.9。
    26、 成京联,能力本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核心,《中国成人教育》2000.1。
    27、 庞跃辉.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5。
    28、 江均霖、林勇、江海,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29、 蒋玉凤,重在拓展人的生命空间——对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文化思考[J]《桂海论丛》2004.1。
    30、 宋浩、胡新生、曾仲培,构建实用、高效的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中国远程教育》2003.1。
    31、 央吉,论多媒体教育网络与教学《青海教育》2002.4。
    32、 王佑镁.信息技术与学习变革[J]《现代教育技术》2003.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