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愈益彰显其独特的作用。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也正是他们想要有所作为、渴望有所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代价,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从社会发展来看,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往往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突显出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作为一种现代观念和现代能力渗入人心,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评价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国家政策来看,早在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正式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并自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视野,之后,1995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4年,国家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文件,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做出具体规定与指示,2005年1月,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展和完善。
     全面审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教育实效性来看依然堪忧,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寻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获取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必然选择。有发展才有进步,才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获取生命活力的源泉。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选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为视角,探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高完善及发展建设问题。论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并就时代发展中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予以瞻望。
     第一,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文章从概念入手,对“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界定。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展开分析,从时间维度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质性维度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本身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由传统到现代,不断获取时代新质的飞跃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仅是时间上的更迭,而主要更是本质上的逾越。
     第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心理观,分析了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观念。马克思主义心理观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心理观的核心,社会历史性是马克思主义心理观的本质特性,而西方三大经典理论则是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专业理论根源,对于我们更好地透视人们的心理世界,不断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同时,文章还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这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现实依据与历史借鉴。
     第三,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走向生活的教育内容发展、显隐结合的教育方式发展三个方面。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诉求;走向生活的教育内容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和现实展现,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婚恋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以显为主、显隐结合的教育方式是体现教育理念发展,承载教育内容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选取了高校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与发展、大学生寝室心理场的积极建构三个方面。
     第四,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具体表现为本土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与综合化发展三向瞻望。在本土化发展趋势中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传统文化心理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继承与超越、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民族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主要从专业化理念、专业化队伍建设、规范化职业资格认证、科学的教育评估等方面筹划;综合化发展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和运行的综合化发展。
     最后,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探讨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理论方略:以人为本,开展教育发展性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出击,建设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并重,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心理促进;以队伍建设为契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地位。
Since the midst of the 1980s, alo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ontinual deepening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undergraduates have been enduring more and more mentality stress. The voice of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abilities on mental health is higher and higher day by day.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egan to come into our sight and to evidently play its' particular role. The undergraduate is a colony carried so much expecta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ir parents. In some meaning, the undergraduate's psychological problem is also the price they must pay for their sense of achievements. Besides the undergraduate themselve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lessening the unnecessary price. In the view of social developing, the attention on mental health is always coming out 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ization. Because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would always pursue better life quality, mental health not only means without psychological disease, but also is a modern concept and ability. Modern society is a society full of talents competition, which based on the competition in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whose quality would become the important index when evaluating the train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alents of this century. As the national policy, the CCCPC officially used the item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at was brought into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ome Ideas about further Reinforcing and Improving Work in Moral Education on Aug 31, 1994. After that, the government continually promulgated relative policy in which made concrete regulation and instruction on the work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1995, 1999, 2001, 2002 and 2004.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Ideas about further Reinforcing and Improving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Jan 2005. The file specifie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n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struggle to advance the working level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umm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Completely surveyed its developing status quo,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relaxing the students' mental stress and optimizing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these two decades. It seemed that its educationally actual effect was not very satisfactory yet because there were a good many problems on educational concept, educational content, educational method, educational arm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So it is the only choice for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to seek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when keeping in realizing its' self-value and getting its' meaning to exist in this developing era. Advancement relies on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headspring for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to continuously get vigor.
     Just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 this dissert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bes into its advancement, consumm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 It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realistic gis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analys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it looks forward the main up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is developing era.
     Above all,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sign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tar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it determines the concept of the following items: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analyses the sign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Viewed in the time dime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 historical course; Viewed in the essential dime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leap course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itself from lowness to high level, from straggling to advancement, tradition to modernness, in which obtains new essence of the era continu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supersession in the time, but mainly the transcendency in essence.
     secondly, this dissertation analyses and sums up the thoughts of the Marxism mentality concept and the concep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in the West. Marxism mentality concept is the scientific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mentality concept) its core is practice and its essential trait is that the society is historic. But these Three Glassics Theories from the West are the springhead of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seeking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ir meaning of guidance in theory and meaning of reference are irreplaceable for us to perspective people's inner world better and to promote the consum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tinuously. Simultaneously, the dissertation retrospects and concludes the developing course and the experience and apocalypse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at both home and abroad, which is the actual found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bucking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Thirdly) this dissertation expatiates the main content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ich consis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al no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fe-trended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method combined by the dominance and the recessiveness. Thereinto,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al notion is the essence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life-trended educational content is the concrete requirements and actual exhibition of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al notions;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y education, the network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e life education, the career planning direction and so on. That the educational method is mainly the dominant though combined by the recessive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embo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of carr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chooses three factors, that's, the merit ori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psychology consultation, th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 a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field in the undergraduate dormitory.
     Moreover,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main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In detail, the tendency shows three perspectives respect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originality, specialization, and comprehensiv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aboriginality,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ombined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y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oughts with the times spirit, the 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combined the psychology consultation theory in the West with china's situation. As to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pecialization,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maps out the specialization concept, the specialized army construction, the standardized authentic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qualific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omprehensivization mainly shows in the factor of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theoretic strategy how to construct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every particular, the strateg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e people-orient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ose subject is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al expansibility, initiatively constructing the all-wave service network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self-fulfillment and the social merit when thinking much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motion of the ideological morality making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of the army's construction.
引文
① 张大均主编,《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5-66页
    ① 申荷永、高岚著:《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2页
    ① 论文检索:中国期刊网,检索词:心理健康教育,检索时间:2007年4月9日
    ②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③ 吴汉德著,《大学生心理健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页
    ④ 张继如著,《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14页
    ⑤ 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⑥ 申荷永、高岚著,《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06页
    ① 张耀灿,《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05/07.08
    ② 纳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9
    ③ 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0-112页
    ④ 申荷永、高岚著,《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60
    ① 石云霞,《关注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② 袁立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③ 李晓波等,《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江苏大学学报,2005/12
    ④ 金崇芳,《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其调适》,《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5
    ① 蔡立彬,《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② 黄希庭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③ 段鑫星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④ 张大均、邓卓明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一、二、三、四年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① 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 余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何以能够从事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事心理咨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2006/6
    ③ 马莹华,《专业化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中国临床康复》,2004/33
    ① 朱营周,《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河南社会科学,2003/3
    ② 张旭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系统的构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③ 龙晓东,《简论以发展为主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代大学教育,2004/2
    ① 邓如陵,《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教育探索》,2005、3
    ② 林孟平,《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3
    ③ 王鑫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2
    ④ 孟新,《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国农业教育》,2003、6
    ⑤ 陈晚清,《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
    ⑥ 黄希庭、郑涌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91页
    ① 李晓凤著,《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3页
    ① 李晓凤,《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7页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613页
    ①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3月,第16页
    ①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页
    ②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③ 陈会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河南教育,1998/12
    ①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3月,第16页
    ① 郑杭生,《“警惕‘类发展困境’——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10
    ① 申荷永 高岚著,《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3页
    ①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88-89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90页
    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89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
    ② 《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页
    ③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31页
    ④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4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7页
    ② 《心理学百科全书》,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第237页
    ③ 林京耀等著:《马克思恩格斯认识论的形成和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66-167页
    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1页
    ⑤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87页
    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7页
    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5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17页
    ⑤ 马斯洛著,林方等译,《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9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7页
    ②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1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第459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3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8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0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2页
    ⑤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83页
    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2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60页
    ⑧ 王双桥:《人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③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8页
    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22页
    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4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87页
    ③ 《心理学百科全书》,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第26-27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172页,
    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6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页
    ③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87页
    ② 《列宁全集》第32卷,1957年版,第181页
    ③ 《列宁全集》第32卷,1957年版,第83页
    ①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三卷),长春出版社,1998,116-117
    ① 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31-58页
    ② 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③ 转引自: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57页
    ① 马建青,《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5-216页
    ① 马建青,《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5页
    ② 转引自: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30页
    ① 申小莹主编,《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4页
    ① 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5月,第52页
    ② 王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25-26页
    ① 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5月,第54页
    ② 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01页
    ① 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01-102页
    ① 转引自,王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27页
    ② 王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28页
    ① 肖泯婵,《在整合中发展——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化趋势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5/5
    ② 肖泯婵,《在整合中发展——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化趋势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5/5
    ①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4页
    ② 王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32-33页
    ①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思想教育研究》,2005/3
    ①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思想教育研究》,2005/3
    ② 张凤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层干预模式浅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
    ① 姚本先,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3/2
    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④ 韩庆祥,科学发展观笔谈,解读“以人为本”,光明日报,2004、04、27
    ① 杨叔子,《是育人,而非制器》,高等教育研究,2001/2
    ② 樊富珉、陈启芳,《香港高校学生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① 叶一舵著,《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3月
    ① 张耀灿等著,《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62页
    ①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第23页,网络出版社时间:2004/09/08
    ① 王亦君,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07年01月05日09:55,http://campus.chinaren.com/20070105/n247434890.shtm
    ② 于英杰,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发布时间:2007年01月05日09:53,http://campus.chinaren.com/20070105/n247434781.shtml
    ① 苏霍姆林斯基著,张金长等译,《关于爱的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4页
    ① 苏霍姆林斯基著,张金长等译,《关于爱的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7页
    ②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32页
    ① 鹿鸣,《新的网络疾病:网络成瘾症》,社会,2000(6):22-24
    ② 蓝燕,“6.4%大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www.people.com.cn, 2001/10/17
    ③ 史克学,《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① 李红革,《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意识分析—来自湖南五所高校的统计调查报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③ 罗素著,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1页,
    ① 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60页
    ② 樊富珉、王建中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5页
    ① 杨眉编著,《健康人格心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② 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43页
    ① 赵颂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04/3
    ① 陈德明,“不了解职业,怎能规划”,中国大学生就业网(http://www.job168.edu.cn),2005、05、13
    ① 罗元,《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05
    ② 汪海燕主编,《走进阳光地带——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7页
    ① 叶一舵,《论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价值参与”》,《心理学》,2002年3期
    ② 樊富珉、王宏宇,《论心理辅导的哲学基础》,《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③ 叶一舵,《论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价值参与”》,《心理学》2002年3期
    ① 丁立西,《学校心理咨询价值观干预问题的必要性及基本策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② 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72页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①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30—240页
    ① 西南师范大学夏海鹰博士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研究》,第51-52页,资料来自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
    ② 西南师范大学夏海鹰博士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研究》,第61页,资料来自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
    ① 靳玉乐:《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8页
    ①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
    ② 孙思忠等,《关于案例教学的哲学思考》,《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①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① 转引自:申荷永著,《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第152页
    ② 申荷永著,《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第42-44页
    ③ 郑希付,《心理场理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① 江光荣著,《人性的迷失与复归》,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7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② 郭勤,《大学生宿舍管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1/4
    ③ 陈青萍,《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中国学校卫生,2002
    ① 申荷永著,《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第217-222页
    ① 吴琪、程义锋,《马家爵的三重世界》,《三联生活周刊》,2004、3、22
    ② 申荷永,《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6—252页
    ① 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5/04
    ① 姚本先,《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中国林业教育》,1995/05
    ① 本图参考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图”编制:《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第96页
    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255页
    ② 陈钧,《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论稿》,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③ 《尝试“人生发展设计”,拓展主流德育途径》,光明日报第10版,2005年7月15日
    ① 王札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18-223页
    ② 鲁洁,《试论德育功能的转变》,教育研究,1993/5
    ③ 郑永廷,《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1995/5
    ① 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
    ① 钟友彬,《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疗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1页
    ① 郑涌、马建青、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11
    ② 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347页
    ① 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387页
    ① 张人骏,《咨询心理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年,第2页
    ① 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事心理咨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②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70页
    ① 曾屹丹,《价值观冲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渝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3卷第4期
    ② 梁宝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第2期:577-581
    ① 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6期
    ② 张海焘,《中国哲学的精神——冯友兰文选》,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③ 冯天渝、周积明,《中国古文化的奥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8页
    ④ 佐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第1期
    ① 周萍,《析中国传统心理治疗之特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5月,第2卷第3期
    ① [德]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5-21页
    ② 张坤,《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现状》,《心理学探新》,2005年第1期
    ① 司马云杰著,《文化价值论》,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页
    ② [美]贝拉等,《心灵的习性》,三联书店,1991年
    ①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3月
    ② 加德纳·墨菲,约瑟夫·柯瓦奇,林方、王景译,《近代心理学导刊》,北京商务印务书馆,1980年版,第19页
    ① 马建青,《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页
    ① [美]Gerald 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第317页
    ② 何敏慧,《心理咨询职业化发展及现状》,《上海精神医学》,2006/1
    ① 王宏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6
    ①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学术报告(2006年12月哈尔滨)
    ① 江光荣老师、雷伍明老师、马建青老师访谈笔录
    ① 江光荣,《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13卷第1期
    ① 王殿春,《心理咨询职业定位与高校应对策略分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7-8:刘科荣、罗品超,《论高校心理咨询兼职队伍的能力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② 林孟平,《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心理学报,1999/9
    ① 参考: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教育专业发展”条目,学苑出版社,1989年,第553页
    ② 转引自:林孟平,《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3
    ① 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① 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② 转引自:林孟平,《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3
    ① 江光荣,《美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证制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
    ① WHP,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Services, TRS No.409, 1969
    ②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539页
    ③ 张大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第297页
    ① 张大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第302—313页
    ① 王建中主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292页——《高校心理咨询辅导机构规范化运作初探》,集美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② 王殿春,《心理咨询职业定位与高校应对策略分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7-8
    ① 石国兴,《英国心理咨询的回眸、展望和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
    ① 王建中主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5,第293页
    ①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2002/1
    ① 马建青,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与特点,思想教育研究,1989/5
    ① 雷伍明老师、江光荣老师、郭兰老师的访谈;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思想教育研究,2005/3:《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经验交流资料;葛宝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于成学 任燕,《建立“三早”工作体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功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① 李明忠,《美国一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6/1
    ② 肖旻婵,《在整合中发展——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化趋势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5/5
    ③ 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① 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
    ② 罗晓露,《大学生创造力、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模型建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00页,资料来源于国家图书馆
    ① 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第13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1、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2、199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3、1995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5、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6、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
    7、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8、2005年初,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1、《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13、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5、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6、林剑著,《人的自由的哲学思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7、龙静云著,《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18、秦在东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骆郁廷著,《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张耀灿等编著,《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孟伟等著,《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
    22、张云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3、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24、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5、何怀宏著,《公平的正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26、刘铁芳著,《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7、朱小蔓著,《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8、王坤庆著,《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29、孙彩平著,《教育的伦理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30、扈中平著,《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31、范宝舟著,《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32、舒志定著,《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林出版社2004年
    33、姚大志著,《人的形象——心理学与道德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
    34、秦光涛著,《意义世界》,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5、王双娇著,《人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36、许明主编,《文化发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7、张青兰著,《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8、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39、黎德化著,《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与灵魂拯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40、张楚廷著,《大学人文精神构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1、胡德海著,《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42、李晓凤 佘双好编著,《质性研究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42、秦龙著,《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43、熊哲宏著,《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44、申荷永著,《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45、葛鲁嘉著,《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46、彭运石著,《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47、高申春著,《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48、刘翔平著,《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49、申荷永著,《心理场论》,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
    50、申荷永、高岚著,《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5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52、莫雷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3、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54、樊富珉 王建中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2006年
    55、黄希庭、郑涌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6、黄希庭、郑涌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57、马建青著,《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58、马建青等著,《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5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60、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61、潘菽著,《心理学简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62、高觉敷著,《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62、朱宝荣著,《心理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63、王建中主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64、张进辅主编,《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5年
    65、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出版社1989年
    66、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7、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68、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69、胡启先、易法建等著,《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70、叶一舵编著,《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
    71、江光荣著,《班级社会生态环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72、江光荣主编,《选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3、张继如著,《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
    74、贺淑曼、蔺桂瑞著,《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
    75、段鑫星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76、张大均、邓卓明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7、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78、黄训美编著,《大学生心理保健》,人民出版社2001年
    79、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80、邢莹、吴敏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81、胡振开编著,《应用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82、李蔚编著,《心理健康与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83、吴汉德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84、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5、吴来苏编著,《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86、徐建军编,《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87、五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88、朱建军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89、邱鸿钟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年
    90、陶国富主编,《大学生网络心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
    91、张小远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
    92、樊富珉等主编,《香港高校学生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93、潘玉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94、[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张金长等译,《关于爱的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95、[美]内尔·诺丁斯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96、[美]丹尼斯·库恩著(Dennis Coon),郑纲等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97、[美]Cerald Corc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98、[美]弗兰克丁·布鲁诺著,王晶译,《通向心理健康的7条路》,上海文化出版1988年
    99、[美] Jocllen Patterson,Lee Williams等著,《家庭治疗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100、[美]弗兰克·戈布尔著,吕明等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01、[美]马斯洛著,林方等译,《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
    102、[美]马斯洛著,许国声等译,《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年
    103、[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4、[美]托马斯·A·哈里斯,《我行——你也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
    10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左晓斯等译,《单面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6、[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107、[奥]阿德勒著,李心明译,《挑战自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年
    108、[奥]阿德勒著,《理解人性》,陈刚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9、[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0、[德]鲁道夫·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111、[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2、[德]埃里希·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60页
    113、[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
    114、[英]亚当·斯密著,韩巍译,《道德情操论》,西苑出版社2005年
    115、[瑞士]H·B·丹尼什著,陈一筠译,《精神心理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1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118、 Taylor S. E. 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 Janurry
    119、Howard Gardner. The Mind's New Science: A History of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rblishers.1985
    120、 Gerald Core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otm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86
    121、 J. M. Whiteley,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 Research press, 1986
    122、 Rogers, C. R.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therapeutic personality chang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