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清真饮食产业的发展引人注目,小到清真牛肉拉面,大到脍炙人口的清真南北大菜肴,逐渐从祖国的大西北民族地区走向全国,甚至进入国际市场,清真饮食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但随即产生了对清真饮食业发展不利的诸多问题,进而引发了民族矛盾,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研究清真饮食文化,为中国清真饮食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解决清真饮食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是本论文写作的初衷。论文以我国西北甘肃省的兰州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周边的青海、宁夏省区作为田野调查点,用翔实资料和研究理论探讨了清真饮食文化的内涵,指出了当前清真饮食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
     论文共计六章内容。其中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缘由及其意义加以概述,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本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笔者的文化体验给与了说明;第二章“伊斯兰教与清真饮食文化的关系”,从伊斯兰文明、文化禁忌、清真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对所论主题进行写作铺垫和文化外围阐释,并对清真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和总结。第三章“甘肃省穆斯林民族与清真食品行业的发展”,从研究群体的人口分布与清真食品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图解与分析。第四章主要研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清真食品市场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清真食品不清真”。重点探讨了这一问题存在各种原因,进而认为这些问题将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从而危及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第五章和六章主要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了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以及建立清真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法制保护平台的有效途径。这两章充分运用田野调查的翔实材料和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具体分析了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清真食品行业管理的滞后性和不科学性。重点阐述了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的执法现状和清真食品管理中的执法困境及其解决方法等。“结语”部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指出,文化是产业发展的源泉,是产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的清真食品产业植根于两大文明体系——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的结合之中,这种结合不仅为清真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和极具适应性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而且搭建了中国清真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之桥。
     本文以笔者多年的田野调查点——兰州市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和总结了甘肃省清真饮食产业消费的若干特点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笔者借此研究,更希望清真食品问题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并建议改革五花八门的清真食品条例和出台全国性的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为中国清真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The development of Halal Food industry had caught eyes of all walks of life, Since the "Open-the-door and economic reform" policy was adopted before thirty years.Halal Food,from its mini item as beef-noodles to well-known series of dishes, have been spreading from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to all over the country,even into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industry of Halal Food met its summit of prosperity.Yet every cloud has its silver lining -- many problems arisen which had quite unfavorable influence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alal Food industry,and even resulted in racial conflicts,which great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national minority communitie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provide solutions to som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lal Food industry by researching Halal Food culture and some spe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ory in Halal Food industry.This research project takes two cities,the capital city of Gansu Province and Linxia--Mecca of China as it is called among Muslims in China,as the surveying targets,expounded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Halal Food culture with detailed data,basi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Halal Food industry,and proposing some thinking of solutions.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6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Preface",is focusing on some explanations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objective of the topic,the reason and meaning of selecting this topic,sorting ou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researching this topic,and has made some explanations to the procedure of this research,giv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writer as well.The second chapter is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lam and Halal Food culture.It startes with researching and studying of Islamic civilization,cultural taboo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Halal Food culture, establishing som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impl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lal Food culture.Chapter Three is mainly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both Muslim race and Halal Food profession in Gansu Province.It studied,by outdoor surveying,the spreading of Muslim communities and the prevailing situation of Halal Food industry,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Chapter Four is focusing on the most typical problem existing in Halal Food industry which was resulted from the marketing process during these thirty years of economic reform--that is "Halal Foods are not perfectly halal".It researched out the most reasons why such phenomenon exists.The writer holds that if such problems unsolved in a long run, many other problems will surely follow as derivatives,which might have unfavorable influence ov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social stability. Chapter Five to Six are mainly focusing on exploration of solutions to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from the legal point of view,trying to provide a platform with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Halal Food industry.These two chapters specifies and analyzes,with outdoor survey and random data collection together with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dopted in some other countries,the lagging nature and non-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Halal Food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rketing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To unify the various regulations for administration of Halal Food profession and to legislate the national-integrated regulation for administration of Halal Food profession is becoming an urgent demand for National Congress.Chapter Seven is the last chapter and it is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e thesis.The writer points out that the culture is the resources of industry and its spiritual backbon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The Halal Food Industry in China is deeply rooted in two civilization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Islamic culture and Confucian culture of China.This integration is not only providing the power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alal Food industry in China,making it into numerous variety, and it is just bridging Halal Food industry onto International Halal Food Market as well.
     By illustration and analysying,this thesis made the two cities--Lanzhou and Linxia as the writer's outdoor surveying viewpoint,taking them as typical cases,and made detailed analysis and further study,concluded out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Halal Food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which was put forwarded by the writer and expected to have much attention from other researchers and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引文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2]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168页
    [1]王岱舆:《正教真诠·正道章》
    [1]高潮:《潜力巨大的全球清真食品市场》,来源于中穆网http://www.2muslim.com
    [1]白剑波:《清真饮食指南·序》,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1]周海瑞主编:《清真食品管理管理概述》,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1]葛忠兴主编:《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理论与对策》,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53页
    [2]周志忠:2006年10月02日23时37分,来源于人民网http://news.tom.com
    [1]Dawson,Dynamics of world History,P128
    [2]克里斯托弗·道森著,长川某译:《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1页
    [5]最早由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提出。世界三大宗教河系是:先知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觉者型宗教:印度教-佛教;哲人型宗教:道教-儒教。
    [1]GH·詹森:《战斗的伊斯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页
    [2]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348页
    [3]《古兰经》(四:103)
    [1]《古兰经》(二:185)
    [2]《古兰经》(十:14)
    [1]唐君毅:《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人生出版社1958年版,转引自张嵘《新儒家视界下的伊斯兰文明》,载《回族研究》2004年第4期
    [2](巴基斯坦)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著,吴云贵等人译:《伊斯兰教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3]《古兰经》(二:168)
    [4]《古兰经》(五:4)
    [1]季羡林:《东方文化史话》,黄山书社1987年版
    [2]杨文炯:《伊斯兰教与中世纪伊斯兰文明的勃兴》,载《西北史地》1999年第4期
    [3]《古兰经》(十二:76)
    [4]《古兰经》(六:105)
    [1]均为“圣训”。
    [2]转引自卓新平:《宗教起源纵横谈》,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6页。
    [3](美)马吉德·法赫里著,陈中耀译:《伊斯兰哲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4](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纳忠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69页
    [5]贺雄飞等主编:《世界教育艺术大观》,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46页
    [6]杨文炯:《伊斯兰教与中世纪伊斯兰文明的勃兴》,载《西北史地》1999年第4期
    [7]《古兰经》(四九:13)
    [1]赫伯特·戈特沙尔克著,阎瑞松译:《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7页
    [2]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Vol I P624.
    [3]<美>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版,第26页
    [4]<美>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版,第2页
    [5](英)赫·乔·韦尔斯著,吴文澡等人译:《世界史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77页
    [6]郭应德著:《阿拉伯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6页
    [7](美)尼克松著,《抓住时机》,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161页
    [3]西里尔·E布莱克编,杨豫译:《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1]赫伯特·戈特沙尔克著,阎瑞松译:《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页
    [2](美)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页
    [1]金泽:《宗教禁忌》,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7页
    [2]吴泽霖:《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第669页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73页
    [1]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1]杨文炯:《关于犹太、伊斯兰民族禁食猪肉习俗新探》,载《西北民族学院报》1992年第2期
    [2]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01页
    [1](宋)蔡绦:《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93年版
    [2](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二,中华书局2007年版
    [1]马曼丽主编:《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9页
    [1]王铭铭:《逝去的繁荣》,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5页
    [1]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2]揭侯斯:《揭文安公集》(卷十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3][清]金天柱著,海正忠点校:《清真释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5页
    [4]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页
    [1]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66页
    [2]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11页
    [3]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08页
    [4]马注著,余振贵点校:《清真指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3页
    [5]马注著,余振贵点校:《清真指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31页
    [6][清]金天柱,海正忠点校:《清真释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2页
    [7](清)马复初:《汉译道行究竟》下卷,成都敬畏堂,清光绪27年刻本
    [8]杨文笔、李华:《回族“清真文化”浅论》,载《首届中国回族学高级论坛》2006年于兰州大学
    [1]引自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6页
    [2]季鸿昆:《我国当代饮食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烹饪研究》1994年第4期
    [3]林乃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2页
    [4]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王刘刘:《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初探》,载《中国烹饪研究》1997年第4期
    [2]华英杰、吴英敏、余和祥:《中华膳海》,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版
    [3]蔡晓梅、司徒尚纪:《中国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载《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第5期
    [4]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1]孙補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博士论文,导老师徐万邦,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完成时间2004年,未刊稿)
    [2]孙中山:《建国方略》,载《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
    [3]王蒙:《汉语与文化》,载《报刊文摘》2004年2月9日第2版
    [1]刘晓芬:《论中华饮食文化的地位特征》,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郑昌江:《中国菜系及其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5页
    [3]参见张中旺:《中国北方饮食文化及分区研究》,载《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陈涓《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载《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4]姚伟钧:《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载《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3期
    [5]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宋蜀华:《论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杨文炯:《经济文化类型与饮食文化》(未刊稿)
    [1]【唐】杜佑:《通典·边防九》及《唐会要》卷100
    [2]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零四,引唐人房千里的《投荒录》(又名《投荒杂录》)
    [3]【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二,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五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4]【南宋】岳珂:《呈史》卷十一,《番禺海獠》
    [5](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五三,《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四库全书本
    [6]吴鉴:《重立清真寺碑》,载《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宁夏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页
    [1](明)马愈:《马氏日抄》,丛书集成初编本
    [1]【明】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123页
    [2]【明】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123页
    [3]【明】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123页
    [1]【明】费宏等纂修:《大明武宗毅皇帝》,卷67
    [2]【明】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希真正答》,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8页
    [1]【明】王岱舆著,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123页
    [2]白剑波著:《情真饮食文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3]《清仁宗实录》,卷154
    [4]周海瑞主编:《清真食品管理概述》,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1]引自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2页
    [1]引自林同奇:《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文化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2]引自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6页
    [3]参见伯尔曼,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
    [4]马自强:《从清真食品现状看未来》,载《中国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汇编》,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编,2004年,第211页
    [1]参见国家民委政法司编:《起草<国务院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参考资料汇编》(上),内部刊物:202,196,181,184-185,190页
    [1]引自桂希江:《浅谈有关清真食品的几个问题》,载《甘肃穆斯林》2005年第1期,第26-27页。
    [1]参考:《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和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基础知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版
    [1]周海瑞主编:《清真食品管理管理概述》,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页
    [1]列宁:《列宁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46页
    [1]参见国家民委政法司编:《起草<国务院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参考资料汇编》(上),内部刊物:202,196,181,184-185,190页
    [2]引自桂希江:《浅谈有关清真食品的几个问题》,载《甘肃穆斯林》2005年第1期,第26-27页
    [1]怀特著,曹锦清等译:《文化科学》,浙江人民出版1988年版,第188页
    [2](美)E·西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1]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
    [2]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584-586页
    [1]费孝通:《临夏行》,载《瞭望》1987年第23期
    [2]费孝通:《行行重行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65页
    [3]东噶仓·才让加:《近年来回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商贸活动述论》,载《回族研究》1997年第4期
    [4]《临夏回民在青藏高原显身手》,载《光明日报》1997年7月3日,第8版
    [1]费孝通:《行行重行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68页
    1、白剑波著:《清真饮食指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周海瑞主编《清真食品管理管理概述》,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3、葛忠兴主编《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理论与对策》,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清真食品认证管理贸易知识读本》,宁夏出版社出版
    5、吴俊著:《清真食品经济》,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6、《国内外清真食品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汇编》,法律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7、任百尊主编:《中国食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年第1版。
    8、李自然:《生态文化与人—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9、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全六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10、王利华著:《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11、李士靖主编:《中华食苑》(全十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12、鲁克才主编:《中华民族饮食风俗大观》,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13、王学泰著:《华夏饮食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8月第一版。
    14、王增能著:《客家饮食文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15、邱国珍著:《中国传统食俗》,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16、王仁湘著:《饮食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17、徐万邦、祁庆富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王增能著:《客家饮食文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19、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0、[日]中山时子《中国饮食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1、王铭铭《社区的历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3、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出版社1997年版。
    2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5、(美)保罗蒂利希《文化神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26、宋蜀华主编《民族学与现代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梁钊韬、陈启新、杨鹤书编著《中国民族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8、王铭铭《想象的异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9、F.普洛格、D贝茨《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0、(美)帕克等《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1、熊坤新《民族伦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2、洪泉湖等著《两岸少数民族问题》,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版。
    33、杨逢泰等编《民族主义文集》,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3年版。
    34、金炳镐《民族理论政策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5、杨群《民族学概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36、费孝通《费孝通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37、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8、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9、(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40、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年版。
    41、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年版。
    42、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43、(美)E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5、王威海编著《韦伯:摆脱现代社会两难困境》,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46、王铭铭著《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1997年版。
    47、(英)布林莫利斯《宗教人类学》,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48、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代》,上海翻译出版社1996年版。
    49、(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50、张志刚、斯图尔德主编《东西方宗教伦理及其他》,中国翻译出版社1997年版。
    51、陈筠泉、刘奔主编《哲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2、卓新平《宗教理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3、(日)吉田帧吾《宗教人类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4、(日)池田大作、(英)B威尔逊《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5、张声作《宗教与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6、(日)池田大作、(英)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
    57、卓新平《世界宗教与宗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58、《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9、《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0、《西北伊斯兰教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61、李兴华等人选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2、《回族史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3、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4、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溯源》,宁夏人民出版1995年版。
    65、马通《甘肃回族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66、杨怀中《回族史论稿》,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7、勉维霖主编《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8、余振贵《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9、邱树森主编《中国回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0、李兴华等著《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1、林松、和龚《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今日中国出出版社1992年版。
    72、南文渊《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3、张永庆、马平,刘天明《伊斯兰教与经济》,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4、马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5、杨启辰、杨华主编《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和现吠》,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6、马明良《伊期兰文化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7、高惠珠《阿拉伯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8、李佩伦《绿野沉思》,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9、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0、李膺主编,高永久、马方著《当代甘肃民族社会问题》,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81、《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82、《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宣传手册》,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83、《甘肃民族工作五十年》,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4、阮西湖主编《都市人类学》,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85、吴鼎福《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6、王旭 黄柯可《城市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7、柯兰君李汉林主编《都市里的村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88、王友三主编《中国宗教史》,齐鲁出版社1991年版。
    89、张鸿雁《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0、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与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1、刁培萼《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2、刘迎胜《丝路文化-草原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3、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94、马曼丽《中国西北边疆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5、卢勋 杨保隆主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96、杨建新主编《各民族共创中华丛书》,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97、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版。
    98、哈经雄滕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9、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0、[美]沃纳·赛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02、[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与应用》,刘燕南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03、[美]利贝尔·鲁宾等《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黄晓兰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04、[美]凯瑟琳·米勒《组织传播》,袁军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05、王永雄《结构博弈》,华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6、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
    107、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8、王政挺《传播:文化与理解》,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09、周毅《传播文化的革命》,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0、[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1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13、陆扬等《大众文化与传播》,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114、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115、[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116、郝时远《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17、[美]约翰·R.霍尔等《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周晓红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出版。
    118、[美]贝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出版。
    119、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20、陈兰山《永不驻足—浅谈三宝双喜现象》,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21、叶南客《边际人—大过渡时代的转型人格》,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12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123、[美]帕克等《城市社会学》,宋俊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
    124、许英《城市社会学》,齐鲁书社出版2002年出版。
    125、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编《社区与功能—派克、布郎社会学文集及学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26、[英]马凌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127、[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28、[美]文森特·帕里罗等《当代社会问题》,周兵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29、[美]乔纳森·特钠《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册,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出版。
    130、[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131、张继焦《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与创业》,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出版。
    132、[法]E·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林宗锦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33、[英]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34、杨志玖《元代回族史稿》,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35、马平《人类学视野中的回族社会》,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36、[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年出版。
    137、[英]布朗《社会学方法》,夏建中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138、[英]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139、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
    140、王铭铭《西方与非西方》,华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41、王铭铭《漂泊的洞察》,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142、[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余碧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出版。
    143、[美]唐钠德·L·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郭凡译,文物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4、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5、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
    146、[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147、[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148、徐杰舜《人类学的世纪坦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49、[美]塞缪尔·亨廷顿等《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
    150、[日]青井和夫《社会学原理》,刘振英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151、[法]张日铭《唐代中国与大食穆斯林》,瑶继德等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152、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族事变》,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出版。
    153、杨成志《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4、阮西湖《20世纪后半叶世界民族关系探析-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5、阮西湖《加拿大民族志》,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6、阮西湖《澳大利亚民族志》,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7、黄淑娉《黄淑娉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8、龚佩华《龚佩华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9、容观 《容观 人类学民族学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60、凌纯声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161、中国回族学会编《回族学论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回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62、中国回族学会编《回族学论坛——回族学与21世纪中国》,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163、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164、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165、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166、周传斌《雪泥鸿爪——回族文化与历史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67、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168、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民族群认同》,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
    169、[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70、王铭铭《逝去的繁荣——一座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171、黄树民《林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素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
    172、崔传义《中国农民流动观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173、天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政策法规选编》,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174、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
    175、[英]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76、施琳《经济人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77、徐杰舜等主编《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178、张学强《西北回族教育试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179、[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西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80、潘乃谷等主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上、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181、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82、马复员《新时期的陕西回族》,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183、喇秉德等编《青海回族史料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18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185、王鉴《民族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186、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87、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88、佟洵编著《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89、王希隆主编《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190、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191、杨桂萍《马德新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
    192、张承志《以笔为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93、孙晓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194、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出版。
    195、李希《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同心县回族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
    196、宋志斌等《一个回族村的当代变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197、高发元主编《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回族——通海纳古镇》,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198、冯骥才《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学林出版社2000年出版。
    199、阮西湖《人类学研究探索:从“世界民族”学到都市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0、西安市伊斯兰教文化研究会编《伊斯兰教文化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201、伍贻业主编《南京市回族 伊斯兰教史稿》,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2000年出版。
    202、[日]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鲁忠慧译,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203、马塞北主编《清实录穆斯林资料辑录》(上、中、下三卷四册),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204、王怀德等《经堂教育——伊斯兰教育的民族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05、[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6、张承志《文明的入门:张承志学术散文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
    207、韩敏等《陕西回民起义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208、冯增烈等《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研究》,三泰出版社1990奶奶出版。
    209、[美]P·K·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余兴安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210、石奕龙《应用人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211、纳日碧力戈等《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2、武文《文化学论纲——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解读》,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213、腾星等主编《西部开发与教育发展博士论坛:40余名博士、教授研究员对西部的思考与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4、董艳《文化环境与双语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出版。
    215、周蔚等《人类文化启示录——20世纪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成果》,学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
    216、余振贵等《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7、许宪隆《诸马军阀集团与西北穆斯林社会》,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8、[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出版社200年出版。
    219、邓伟志等《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20、[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221、石奕龙等《文化理论与族群研究》,黄山书社2004年出版。
    222、[美]马尔库斯等《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王铭铭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
    223、周晓红主编《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224、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宗教志》,西安出版社2000年出版。
    225、李刚《陕西商帮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26、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
    227、方汉文《比较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28、沈林《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
    229、沈林《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
    230、薛文波《薛文波文集133雪岭重泽》卷3。
    231、《呼和浩特回族史料》编辑委员会编《呼和浩特 回族史料(第一、二、三、四、五、六集),1989、1990、2000、2001、2003、2004年·呼和浩特。
    232、《呼和浩特回族史》编辑委员会编《呼和浩特回族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33、王军《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民族出版社2002年出版。
    234、腾星《族群、文化与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出版。
    235、马戎《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236、马宗宝《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汉民族关系》,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37、束锡红等《西北回族社区现代化实践的新探索》,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238、代林《呼和浩特回族武林人物》,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史志办公室1987年出版。
    239、韦陪春主编《伊斯兰教在扬州》,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240、伍贻业主编《南京市回族 伊斯兰教史稿》,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2000年出版。
    242、白寿彝主编《中国回回民族史》(上、下册),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
    243、Dru.C.Gladney 《Muslim Chinese: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published by Council East Asian Studies,Harvard University,and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 1991,1996.
    244、Dru.C.Gladney 《Ethnic identity in China: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published by Orlando,Hardcourt Brace and Company in 1998.
    245、Maris Boyd Gillette,Between Mecca and Beijing:Modernization and Consumption Among urban Chinese Muslims,published b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n2000.
    246、Maria Jaschok and Shui Jingjun,The History of women's mosques in Chinese Islam,First Published in 2000 by Curzon Press.
    247、Jonathan N.Lipman,Familiar strangers:A History of Muslims in Northwest China,Publishied b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in 1997。
    248、Raphael Israeli,Muslims in China:A Study in Cultural confrontation,London:Curzon press in 1979。
    249、Michael Dillon,China's Muslim Hui Community:Migration.Settlement and Sects,First Published in 1999 by Curzon Press.
    250、Dru C.Gladney,Dislocation China:Muslims,Minorities,and Other Subaltern Subject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n 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