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本论文着眼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社会公平的核心要义、社会和谐与经济协调,基于战略角度提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运用专家访谈、系统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探索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提供模式,从历史、现实、国际等视角全方位地把握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服务及其均等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战略,以满足全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需求,尽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体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研究结果认为:
     1、体育作为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要素之一,是宪法赋予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下位权利,具有一元特征,其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目的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人人应该均等的享有其基本服务和保障。
     2、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其均等化供给方式已经或正在朝着充分挖掘市场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纯公共体育产品依靠政府来提供;准公共体育产品主要由政府直接提供,同时以较低的价格鼓励消费,缓和不足。
     3、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一套系统工程,应明确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主体,科学划分职能边界和职责范围,探寻区域结合点和互补性,从合作与决策、沟通与协调、执行与监督等机制进行创新和整合,纠正横向趋同、纵向初步的结构偏差,实现博弈的纳什均衡。
     4、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处于初创阶段,重点衡量地区差异,包括一级指标1项、二级指标1项、三级指标3项及其所辖17项四级指标,归属投入类、产出类和结果类测试维度。
     5、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已形成了以竞技体育为品牌、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综合服务为优势、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但地区差距很大,均等化水平总体较低,且呈现出先降后升、波浪式的发展趋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公众现实的体育需求矛盾突出。
     6、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地区均等化程度与城市化、现代化程度紧密相连,惯性较强,投入均等化程度高,产出均等化程度低,绩效整体东部优于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始终保持着第一军团的战略地位,总体推进过程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在短时期内很难实现大幅度的跨越。
The people livelihood question is not only the basic problem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but also countries administr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Focuses on the society fair cor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ket economy, society coordinate with economy harmonious, on the strategic angle the text shows the equ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of our country, by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 systematic analysis, application analysis and standardiz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grey relevant analysis etc, explores the equal offering mode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grasps public sports service and its equ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systematiclly, on the angles of history, reality, world, etc. mak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strategy, in order to meet public sports demand of the whole society members, forms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which benefits the whole people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s people share the achievement of spor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mmonly. The result shows:
     1、as one element of people existence, development and live, sports is the next one under citizen life and health right given by the constitution, has one characteristic, its essence lies in human self-creation, purpose lies in people freedom, overal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everyone should enjoy its basic service and guarantee equally.
     2、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overnment main functions, its equil supply way has already developed toward pluralistic direction that market and social forces excavated to participate together fully. The pure public sports products rely on the government to offer; The half public sports products are offered by the government mainly, at the same time, consumption at lower price are encouraged, in order to release insufficient
     3、It is a systematic engineer that public sports sevice of area equal developing, we should define the supply subject to the public sports products, divide the function border and the scope of offical duty scientifically, Explore area combin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novate and combine from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rion and policy,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execution and supervision etc., correct the horizontal convergent and preliminary vertical structure deviation, realize the NASHEN equilibrium of playing chess.
     4、it is at the initial stage to the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of equ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the index system measure regional disparity mainly, include 1 first class index,1 second index,3 third indexs and 17 Affiliated fourth indexes, belong to the testing type of input, output and result.
     5、It has already formed the pluralis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qu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vice of our country, in brand of athletic sports, based on mass sports, regards integrating service as the advantage. But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s obvious, equil degree of overal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ower, also shows the wavy developing trend of rising after lowering, it is outstanding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and the demand of public realistic sports.
     6、It is linked to urbanization, modernization for the equil degree of regional public sports service of our country closely, inertia is relatively stronger, the input equal degree is high, the output equil degree is low, the east whole achievement is superior to the middle and west, the region develope unevenly. Beijing, Shanghai, Tianjin, three municipalities remain the first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legion throughout, it needs a long-term accumulation in course of the equil advance overallly, it is also very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leap by a large margin within short-term.
引文
1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2):66.
    2周明海.民生的关注与追寻——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J].兰州学刊,2008(4):87-91.
    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促进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宏观经济研究,2008(5).
    4中国财政学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58):1-36.
    5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8):50,52
    6刘德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制度因素及实现路径: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8(4):12-20.
    7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8邓蓉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J].资料通讯,2007(5):14-18.
    9王家永.公共财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探讨[J].财会研究,2007(10):4-5.
    10田志华.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探[J].财会研究,2008(8):12-13.
    11陈海威,田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5):2.
    12龚金保.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顺序[J].财政研究,2007(10):33-35.
    13唐亚林.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思考[J].学术界,2008(1):62-69.
    14郭宏宝.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评价与实际应用[J].当代财经,2008(3):29-33.
    15钟振强,宋丹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5-47.
    16程其练,张军献,周美芳,洪燕燕,郭晓琴.再谈体育俱乐部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与谢亚龙先生商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17-119.
    17刘波,邹玉州.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目标定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5):24-25.
    18王学实,汤起宇.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5):4-5.
    19王亚飞.对公共体育:社会伦理向度的哲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20冯国有.利益博弈与公共体育政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7(7):62-64.
    2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22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6.
    23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472,475.
    24曹可强,徐箐,俞琳.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2008(2):32-36.
    25肖林鹏.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0-12.
    26刘艳丽,姚从容.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报,2004(5):16-18.
    27张洪武,陈元欣,李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602.
    28黄晓.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5-8.
    29郇昌店,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9-11.
    30 Samuelson,Paul 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36(11):387-398.
    31James M,Buehanan.An Econmic Theory of Clubs[J].Eeo-nomics,1965,32(21):1-14.
    32刘波,邹玉州.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目标定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5):24-25.
    33张晋武,张献国,岳凤霞.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1):48.
    34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视角[J].浙江经济,2008(8):59~61.
    35焦述英.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及其实现路径选择[J].中国人才,2009(1):18.
    36娄成武,尹涛.论政府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作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22-26.
    37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38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12.
    39曹可强,徐箐,俞琳.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2008(2):32-36.
    40尹维增,张德利.对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责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1):46.
    4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42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472,475.
    43黄晓.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5~8.
    44[日本]蓧田基行.体育思想史[M].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印,1973(6):48
    45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8.
    46张新中,牟延林.学校体育的体育权制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366.
    47范成文,钟丽萍.权利的召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以来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8(3):78.
    48王才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8(2):22.
    49[日本]蓧田基行.体育思想史[M].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印,1973(6):49.
    50[美]克鲁斯克·杰克逊.公共政策词典[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930.
    51胡庆山,等.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52[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36.
    53布特.和谐体育:体育本质的回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9.
    54王才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8(2):21.
    55田志华.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探[J].财会研究,2008(8):12-13.
    56 http://finance.qq.com/a/20090919/000046.htm
    57王瑞芬,丁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收入再分配[J].浙江经济,2008(4):60.
    58秦椿林,等.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866-867.
    59全国体育总会.2007年公益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EB/OL]. http://law. lawtime. cn/d666782671876. html/pos=1,2007-10-11.
    60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7-28.
    61叶麒麟.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J].岭南学刊,2009(1):102.
    62姜晓萍,邓寒竹.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32.
    63白亭义.“无为而治”思想演绎下的公共服务建设——以优化政府管制问题为着力点[J].社会发展.
    64安体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1.
    65石丁,李高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时代的要求[J].经济与管理,2009(1):20.
    66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29.
    67胡鞍钢.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指标[N].江苏经济报,2007-2-13(A01).
    68刘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动我国 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Z].刘鹏局长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作工作报告,2009(1).
    69张新中,牟延林.学校体育的体育权制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367.
    70王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理念与模式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55.
    71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212048/n1213375/1222576.html
    72中改院编.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0).
    73王家永.公共财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探讨[J].财会研究,2007(10):4-5.
    74常修泽.人的三层含义与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 中改院编《政府转型与社会再分配》[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
    75胡瑞仲.管理潜规则[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6):45.
    76王莹.财政均等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6.
    77肖林鹏.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3-26.
    78王庆伟,任海.陕西、甘肃两省关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问题调查报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2.
    79张新萍.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7(1):5-8.
    80贾文彤.体育的规则之治——一个法律社会学视角[J].体育学刊,2007(1):20-21.
    81王东升.论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与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7(6):50~51,57.
    82朱国平.也说体育改革——兼议举国体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9~20.
    83尹亭,郑勇.我国体育体制转型期的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6):8~10.
    84梁晓龙.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体育科研,2006(3):9~19.
    85卢元镇.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6(6):4.
    86张本华.从体育功能的多重性探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15.
    87唐建倦,邹卫国,周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与市场机制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6.
    88刘转青,黄莹莹,李林,等.东欧各国转轨期体育变革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55~56.
    89宣振海.简论中国体育改革面临的若干文化问题[J].理论观察,2000(2):55-57.
    90韩坤,于可红.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创新动因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1):6-8.
    91邹国防.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时期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7.
    52[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Robbins),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5.
    93颜佳华.公共行政的价值选择与观念转型:以和谐社会为视野[J].新华文摘,2007(18):8.
    94姜晓萍,邓寒竹.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35.
    95马俊.和工人谈谈体育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6:8
    96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49-1981)[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7.
    97人民体育出版社.总路线照规下的农村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10.
    98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135.
    99杨文轩,卢元镇,胡小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3.
    100苗治文,秦椿林,李伟等.我国群众体育效率与公平的实现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8(5):26.
    101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19.
    102陈宁,周挺.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1.
    103李凤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家,2005(3):49-51.
    104刘青.政府体育事业职能界定[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05蒲志强,平永忠,王江.对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史研究相关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57.
    106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教体艺厅[1999]10号文件.
    107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17.
    108杨文轩,卢元镇,胡小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2.
    109张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体育”发展概况[J].体育文化导刊,2004(3):65-66.
    110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44.
    111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214.
    112郭宏宝.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评价与实际应用[J].当代财经,2008(3):29-33.
    113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6.
    114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
    115刘艳丽,姚从容.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报,2004(5):16-18.
    116奥斯本,盖布勒.政府改革—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看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54.
    117[英]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2.
    118[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8.
    11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7.
    120李和中.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2007,(7).
    121[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20.
    122布鲁斯·吉利.中国向地方保护主义开战[J].编译参考,2001(9).
    123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1).
    124[美]曼库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三联书店,1996:71.
    125[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2:202.
    126石亿邵、王克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特征及问题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127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版),2000:1.
    128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8-9.
    129胡荣涛,等.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61-267.
    130李德.善治与和谐——对政府治理视野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W”模式的探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2):43.
    131沈荣华.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东北师大学报,2007(10):96.
    132安体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1.
    133 http://www.chinaorg.cn/zt/zt/2009-04/15/content 5322153.htm
    134 http://www.gdsports.net/html/gzzd/index.html
    135 http://www.hangzhou.gov.cn/main/tszf/zfjg/baseinfo.jsp?id=35
    136 http://tiyu.nanhai.gov.cn/article.asp?id=172
    137赵丽光,杨吉春.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的行为缺失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1.
    138刘琼莲.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角色[J].东南学术,2009(1):104-105.
    13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2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40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2-103.
    141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170-177.
    142谢庆奎,等.中国政府体制分析[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85.
    143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1998:24-25.
    147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6):79.
    148徐同文.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89.
    149于晨.积极构建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Z].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于晨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发言,2009(1).
    150彭薇.“健身服务”如何更好惠泽百姓——解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体育篇》[N].解放日报综合新闻,2008-4-26(第006版).
    151郝中实.市政府召开专题会确定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长王岐山主持会议[N].北京日报,2006-1-26(第001版).
    152蒋彦鑫,吕佳瑜.5万人居住区人均配套公建要过3M2市规划委公布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增加并提高社会福利设施指标[N].新京报 时政,2006-4-15(第A06版).
    153夏文.“厦门市标准基层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指标”审查通过离家500米内就有社区服务中心[N].中华建筑报城镇建设,2007-6-5(第009版).
    154吴建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推进“健康重庆”建设[Z].重庆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建华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发言,2009(1).
    155许悦.强化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1):38.
    156谭卫国.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塑造——以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9(1):35.
    157曹彧.提供优质社会体育公共服务——访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公冶民[N].中国体育报社体家园,2008-12-1(第005版).
    [1]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2):66.
    [2]周明海.民生的关注与追寻——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J].兰州学刊,2008(4):87-91.
    [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促进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宏观经济研究,2008(5).
    [4]中国财政学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58):1-36.
    [5]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8):50,52.
    [6]刘德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制度因素及实现路径: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8(4):12-20.
    [7]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8]邓蓉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J].资料通讯,2007(5):14-18.
    [9]王家永.公共财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探讨[J].财会研究,2007(10):4-5.
    [10]田志华.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探[J].财会研究,2008(8):12-13.
    [11]陈海威,田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5):2.
    [12]龚金保.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顺序[J].财政研究,2007(10):33-35.
    [13]唐亚林.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思考[J].学术界,2008(1):62-69.
    [14]郭宏宝.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评价与实际应用[J].当代财经,2008(3):29-33.
    [15]钟振强,宋丹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5-47.
    [16]程其练,张军献,周美芳,洪燕燕,郭晓琴.再谈体育俱乐部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与谢亚龙先生商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17-119.
    [17]刘波,邹玉州.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谈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目标定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5):24-25.
    [18]王学实,汤起宇.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5):4-5.
    [19]王亚飞.对公共体育:社会伦理向度的哲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20]冯国有.利益博弈与公共体育政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7(7):62-64.
    [2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22]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6.
    [23]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472,475.
    [24]曹可强,徐箐,俞琳.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2008(2):32-36.
    [25]肖林鹏.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0-12.
    [26]刘艳丽,姚从容.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报,2004(5):16-18.
    [27]张洪武,陈元欣,李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602.
    [28]黄晓.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5-8.
    [29]郇昌店,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9-11.
    [30]Samuel son, Paul A.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36(11):387-398.
    [31]James M, Buehanan.An Econmic Theory of Clubs[J]. Eeo-nomics,1965,32(21):1-14.
    [32]张晋武,张献国,岳凤霞.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1):48.
    [33]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视角[J].浙江经济,2008(8):59-61.
    [34]焦述英.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及其实现路径选择[J].中国人才,2009(1):18.
    [35]娄成武,尹涛.论政府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作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22-26.
    [36]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12-14.
    [37]尹维增,张德利.对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责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1):46.
    [38][日本]蓧田基行.体育思想史[M].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印,1973(6):48.
    [39]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8.
    [40]张新中,牟延林.学校体育的体育权制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366-367.
    [41]范成文,钟丽萍.权利的召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以来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8(3):78.
    [42]王才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8(2):21-22.
    [43][日本]蓧田基行.体育思想史[M].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印,1973(6):49.
    [44][美]克鲁斯克·杰克逊.公共政策词典[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930.
    [45]胡庆山,等.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6][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36.
    [47]布特.和谐体育:体育本质的回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9.
    [48]http://finance.qq.com/a/20090919/000046.htm
    [49]王瑞芬,丁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收入再分配[J].浙江经济,2008(4):60.
    [50]秦椿林,等.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866-867.
    [51]全国体育总会.2007年公益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EB/OL].http://law. lawtime. cn/d666782671876. html/pos=1,2007-10-11.
    [52]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7-28.
    [53]叶麒麟.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J].岭南学刊,2009(1):102.
    [54]姜晓萍,邓寒竹.中国公共服务30年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32-35.
    [55]白亭义.“无为而治”思想演绎下的公共服务建设——以优化政府管制问题为着力点[J].社会发展.
    [56]安体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1.
    [57]石丁,李高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时代的要求[J].经济与管理,2009(1):20.
    [58]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29.
    [59]刘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动我国 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Z].刘鹏局长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作工作报告,2009(1).
    [60]王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理念与模式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55.
    [61]http://www. sport, gov. cn/n16/n1077/n1467/n1212048/n1213375/1222576.html
    [62]中改院编.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0).
    [63]常修泽.人的三层含义与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 中改院编《政府转型与社会再分配》[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
    [64]胡瑞仲.管理潜规则[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6):45.
    [65]王莹.财政均等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9):6.
    [66]肖林鹏.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3-26.
    [67]王庆伟,任海.陕西、甘肃两省关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问题调查报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2.
    [68]张新萍.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7(1):5-8.
    [69]贾文彤.体育的规则之治——一个法律社会学视角[J].体育学刊,2007(1):20-21.
    [70]王东升.论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与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7(6):50-51,57.
    [71]朱国平.也说体育改革——兼议举国体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9-20.
    [72]尹亭,郑勇.我国体育体制转型期的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6):8-10.
    [73]梁晓龙.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体育科研,2006(3):9-19.
    [74]卢元镇.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6(6):4.
    [75]张本华.从体育功能的多重性探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15.
    [76]唐建倦,邹卫国,周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与市场机制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6.
    [77]刘转青,黄莹莹,李林,等.东欧各国转轨期体育变革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55~56.
    [78]宣振海.简论中国体育改革面临的若干文化问题[J].理论观察,2000(2):55-57.
    [79]韩坤,于可红.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创新动因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1):6~8.
    [80]邹国防.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时期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7.
    [81][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Robbins),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5.
    [82]颜佳华.公共行政的价值选择与观念转型:以和谐社会为视野[J].新华文摘,2007(18):8.
    [83]马俊.和工人谈谈体育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6:8.
    [84]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49-1981)[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7.
    [85]人民体育出版社.总路线照规下的农村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10.
    [86]郝勤.中国体育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17,19,44,135,214.
    [87]杨文轩,卢元镇,胡小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2-143.
    [88]苗治文,秦椿林,李伟等.我国群众体育效率与公平的实现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8(5):26.
    [89]陈宁,周挺.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1.
    [90]李凤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家,2005(3):49-51.
    [91]刘青.政府体育事业职能界定[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92]蒲志强,平永忠,王江.对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史研究相关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57.
    [93]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教体艺厅[1999]10号文件.
    [94]张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体育”发展概况[J].体育文化导刊,2004(3):65-66.
    [95]奥斯本,盖布勒.政府改革—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看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54.
    [96][英]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2.
    [97][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8.
    [98]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7.
    [99]李和中.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2007,(7).
    [100][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20.
    [101]布鲁斯·吉利.中国向地方保护主义开战[J].编译参考,2001(9).
    [102]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1).
    [103][美]曼库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三联书店,1996:71.
    [104][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2:202.
    [105]石亿邵、王克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特征及问题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106]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版),2000:1.
    [107]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8-9.
    [108]胡荣涛,等.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61-267.
    [109]李德.善治与和谐——对政府治理视野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W”模式的探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2):43.
    [110]沈荣华.政府问公共服务职责分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东北师大学报,2007(10):96.
    [111]http://www. chinaorg. cn/zt/zt/2009-04/15/content_5322153. htm
    [112]http://www. gdsports. net/html/gzzd/index. html
    [113]http://www. hangzhou. gov. cn/main/tszf/zfjg/baseinfo. jsp?id=35
    [114]http://tiyu.nanhai.gov. cn/article.asp?id=172
    [115]赵丽光,杨吉春.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的行为缺失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1.
    [116]刘琼莲.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角色[J].东南学术,2009(1):104-105.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2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18]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2-103.
    [119]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170-177.
    [120]谢庆奎,等.中国政府体制分析[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85.
    [121]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1998:24-25.
    [122]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29.
    [123]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6):79.
    [124]徐同文.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89.
    [125]于晨.积极构建上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Z].上海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于晨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发言,2009(1).
    [126]彭薇.“健身服务”如何更好惠泽百姓——解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报告·体育篇》[N].解放日报综合新闻,2008-4-26(第006版).
    [127]郝中实.市政府召开专题会确定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长王岐山主持会议[N].北京日报,2006-1-26(第001版).
    [128]蒋彦鑫,吕佳瑜.5万人居住区人均配套公建要过3M2 市规划委公布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增加并提高社会福利设施指标[N].新京报 时政,2006-4-15(第A06版).
    [129]夏文.“厦门市标准基层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指标”审查通过离家500米内就有社区服务中心[N].中华建筑报城镇建设,2007-6-5(第009版).
    [130]吴建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推进“健康重庆”建设[Z].重庆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建华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发言,2009(1).
    [131]许悦.强化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1):38.
    [132]谭卫国.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塑造——以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9(1):35.
    [133]曹或.提供优质社会体育公共服务——访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公冶民[N].中国体育报社体家园,2008-12-1(第005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