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的文人结社非常盛行,这对于社团史、地域文化史、文学史都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但是目前对于明清时期文人结社的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结社研究,亟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学界集中讨论的明清江南地区的文人社团尚不足四十个,本人经过查找资料,又考查出近三百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江南地区的八股文社、家族结社、遗民结社、耆老结社,同时还对文人结社与文学的关系、关于复社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的意义、现状、可据资料以及研究设想,并且对文章所涉及的“江南”及相关概念作了界定。
     全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总体论述了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的情况,分别对结社的渊源、发展状况、社团的地域分布及结社的一般活动形式进行了研究。
     第二章至第五章为第二部分,分别论述了几种典型的文人结社,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认识江南文人结社的内涵。第二章研究的是八股文社:在梳理了明清江南文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影响文社的科举等诸因素以及文社的影响、意义。第三章以家族为视野,考察了明清江南家族与文人结社的关系:首先概述了江南家族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家族对结社的促进因素,再次论述了家族结社的类别、特点及意义。第四章研究了明清江南的怡老诗社:首先解释怡老诗社的概念,然后介绍江南怡老诗社概况,再分别论述怡老诗社的兴盛原因、活动特征,并进而对怡老诗社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第五章研究的是清初遗民结社:在考证了明遗民结社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遗民结社的特点、活动内容,并以莲社《顽潭诗话》为代表,分析了遗民结社的文学创作。
     第六章为第三部分,研究文人结社与文学群体的关系,在不考虑社团活动差异性的前提下,综合考察了文人结社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分别以诗歌、古文、词作为社团文学倾向的划分依据,概述了江南地区基于文人结社而发展起来的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文学群体;其次,论述了文人结社与文学流派的关系;再次,以基于云门诗社而发展起来的梁溪诗派为个案研究,旨在从微观的角度探讨文人结社与文学流派之间的联系。
     鉴于复社的特殊性及研究现状,将复社作为特殊的个案进行研究,是为附论部分。该部分主要分析了与复社有关的三个问题:其一是复社的形成过程;其二是对复社兴起因素的再探讨,客观分析了张溥及其他数人对复社兴起的作用;其三论述了复社的构成及其与各分社的关系。
     在综合研究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论述了明清江南文人结社在结社史上的地位,揭示了其对地域史、文学史、文化史的意义以及对民国初年文人结社的影响。综而言之,明清江南文人结社是江南士人诗化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逝去的风雅。
Scholars’Societies were very popular in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Region (Jiangnan) in Ming-Qing Dynasty. These Societies ha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reginal culture and scholar-society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existing academic research of such Societies is still somewhat inelegant and limited. With a focus on the specific geographical region, the thesis represents further research findings and analysis on the subject.
     The existing research statemen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more than 40 Scholars’Societies in the Region in Ming-Qing Dynasty. However, through acquiring vast stores of dry information,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at there were nearly 300 such Societies existed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time period. Based o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ose Societies into groups, such as the Eight-Part Essay Society, The Family-Based Society, Adherents’Society and Seniors Scholars’Society, and analy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author also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ch Societies and literature, and worked over some issues regarding the Fu Society.
     Prefac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significance, status quo, related data and tentative plan of the research. The term of“South of Yangtze River Region (Jiangnan)”and related concepts and terminologies, which concern the research considerably, are also defined in this session.
     The body of this thesis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ree sessions:
     The first session is the first chapter. It is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Ming-Qing Jiangnan scholars’Societies. The content discourses upon the Societies’geographic locations,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and their style of literacy activities.
     The second session includes Chapter II through Chapter V. In this session, the author aimed at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everal typical scholars Societies, analyze and discourse their characteristics from various angles. Chapter II focuses on the Eight-part Essay Society. Base on carding at the historical developing clew of such Society during Ming-Qing period, this chapter discusses how societal factors,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system of china, had impacted and influenced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 Taking family kinship as a leading clue, Chapter III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lars’Societies. Firs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fundamental status and structures of Jiangnan families, and then analyze the family factors on the Societies’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Moreover, the type of the society,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family-bound are also discussed. Chapter IV studies the Ming-Qing Jiangnan old Poetry Society. First, the chapter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and concepts of the old poetry, following by an introduction of such Society. Secondly, the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osperity reasons,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ety, and thus appraises the works of the Society members. Chapter V focuses on the Society of Adherent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Base on the general profile research of this type of Society, the chapter discourses the crea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y styles of the specific Society. Taking the Lotus Society Wantanshihua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works of the Society of Adherents of Ming Dynasty.
     Chapter VI makes the third session.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lars’Societies and other literary groups. Without counting on the differences in activity styles of these Societies, the author gives an overall inspec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ocieties and literature.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further separates the Societies into several groups by their creative writing tendencies,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genres such as poetry, essay and Ci. Based on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groups, in term of how their creative works contributed to the Societies of Jiangnan in Ming-Qing Dynasty; Secondly,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eties and literature genres. Taking the Liangxi Poetry genres developed from the Cloud Gate Society as a typical case,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literary genre and the Societies and their members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Give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Fu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research status quo of this Society, the thesis takes the Society as a special case to study.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finding of this part has been arranged as an affiliated session. As a whole, this session analyzes and discourses three issues concerned with the Fu society. These three issues include the processes of the formation; societal factors of such forma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Zhang-pu and several other people; and the Society’s construction and relationships in between the branches.
     Base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case analysis, the thesis discourses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Jiangnan Scholars’Societies in literature societies formation during Ming-Qing Dynasty, and reveals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developing, literature evolution, and regional cultural transitions. Moreover, the thes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sustaining impact of these Scholars’Societies to the later Early Republican Scholars’Societies. In conclusion, Jiangnan Scholars’Societies of Ming-Qing were a way of poetic life in that time, and the way of life was a gone literary elegance.
引文
1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第8页,中华书局,1982。
    1参见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2参见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五十八《地理五》,第1983页,中华书局,1977。
    3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五,中华书局,1981。
    1本表参考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第6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笔者将原表列于吴江县的太湖厅、靖湖厅调整至吴县,另外增加了镇江府的内容。
    1这种命名方式参考了郭绍虞先生《明代的文人集团》。郭先生在该文中,对无法知晓社名的文人团体往往冠以“某某结社”,如魏学礼诸人结社、邵景尧诸人之结社、朱大启诸人之结社等等。《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班固《汉书》,第2145页,中华书局,1962。
    2司马迁《史记》,第2083页,中华书局,1959。
    1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九《遂园诗序》,清康熙冠山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世说新语?文学》,刘义庆《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世说新语?言语》,刘义庆《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无名氏《莲社高贤传》,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4顾炎武《日知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参见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第162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参见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4304页,中华书局,1975。
    1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51—52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参见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以上诗社,参见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顾钱塘德辉”,第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海虞诗征》卷二十八,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本。
    3《题元人墨迹》,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五十一,四部丛刊本。
    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吴洪”条,第2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先生西涯李公之门人,筮仕户曹,与杭世卿兄弟及杨名父、王阳明辈八人结吟会于京师,时称才子。”见《凤山诗集?附录》,俞宪选辑《秦氏三府君集》,1929年味经堂木活字本。
    3冯煦纂《民国重修金坛县志》卷九之四“于汉翔”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参见郭绍虞《明代文人结社年表》,《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第57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参见蒋海澄辑《沧浪亭新志》卷四《石刻》,民国十七年刻本。
    3参见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团》,《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第531—5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参见何宗美《明清之际文人结社研究》,第18—22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威、俞时修、顾清纂《正德松江府志》卷二十八《人物三》载:“嘉言少好学,与袁海叟、陆京仪、陆达夫、陈主客伯仲结诗社,呼为小友。”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上海书店,1990。
    3何宗美《北郭诗人辨——兼论元末明初三大诗人群体》,《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
    4参见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团》,《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第534—535页。欧阳光、史洪权《北郭诗社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
    5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18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礼部志稿》卷二十四《考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胡应麟《诗薮·续编一》,第530,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参见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三二《集文二》,道光四年刻本。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祝参政颢”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十三《艺文一》,光绪六年刻本。
    4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二,道光十九年刻本。
    
    1何三畏《曹宪副定庵公传》,《云间志略》卷四,《中国史学丛书三编》第49册,第869页,台湾学生书局,1987。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邢参”条,第30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瓶花斋集》卷六,续修四库全书本。
    4可参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之《弘治君臣》,中华书局,1977。
    5参见《明史》卷七十《选举志》,第1698页,中华书局,1974。
    1还有人说复社成员达3200人以上。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贵池吴次尾应箕亦社中人也,尝编《复社姓氏》为前后卷,而其孙铭道又为之《礼(补)录》一卷,所载共三千二十五人,而吾邑有六十七人焉。”第30页,中华书局,1983。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王豫《江苏诗征》卷四十三,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2李光祚修、顾治禄等纂《乾隆长洲县志》卷二十四《人物四》,乾隆十八年刻本。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钱止葊辑《道光吴门补乘》卷五《人物补》,道光十三年刻本。
    2参见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卷上“吴泰来”,第89页,齐鲁书社,1988。
    3金福曾、熊其英等纂修《光绪吴江县续志》卷二十一《人物六?文苑上》,光绪五年刻本。
    4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一,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
    
    1参见曹允源等纂修《民国吴县志》卷七十四下《列女十一》,民国二十二年苏州文新公司排印本。
    2束允泰《曲阿文社烬余序》,胡为和、孙国钧纂修《丹阳县续志》卷二十《艺文》,1927年刻本。
    
    1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23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高启《高青丘集》卷三《送唐处敬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张球修、汤成烈纂《武进阳湖合志》卷二十三《人物文学》,光绪五年刻本。
    1参见杭建伟《无锡科举与科举家族》,《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12月。
    2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34—36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叶梦珠《阅世编》卷六《赋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参见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第4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资料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附表2《明、清两代南直隶各府州田赋数征麦米数》,第4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陈和志修、沈彤纂《乾隆震泽县志》卷三十八《杂录二?旧事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童隽《江南园林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三,第156页,中华书局,1985。
    
    1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六,中华书局,1987。
    2《嘉定四先生集序》,唐时升《三易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3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第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六,中华书局,1959。
    5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孙植”,第34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参见《明代的文人集团》,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参见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第五章第二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苏州府志》卷一三二《集文二》,道光四年刻本。
    2张树森《丹阳县志》卷二十《文苑》,光绪十一年重修,鸣凤书院藏本。
    3参见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二十七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4汪祖绶等修、熊其英等纂《青浦县志》卷十九《人物三》,光绪五年刻本。
    5吴馨等修、姚文枏等纂《上海县续志》卷二十一《游寓》,1918年刻本。
    1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二,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2陈和志修、沈彤纂《乾隆震泽县志》卷三十八《杂录?旧事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钱福《鹤滩稿》卷一,明万历三十六年沈氏梅居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沈德潜年谱》“康熙四十六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5洪亮吉《洪亮吉集?洪北江先生年谱》“三十一年乙酉”条,中华书局,2001。
    6《苹花社消寒诗课》,同治六年刻本。
    
    
    1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九,清康熙冠山堂刻本,四库存目丛书本。
    2参见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杂记》,同治十年刊本。
    3参见江标辑《黄荛圃先生年谱》“道光三年癸未”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4秦松龄《苍岘山人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
    5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三十四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1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三十八,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2张献翼《处实堂集》卷七《跋西园雅集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沈鲁《斯文会觞咏图序》,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十三《艺文一》,光绪六年刻本。
    4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秦旭”,第17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杂记》,同治十年刊本。
    6秦瀛《小岘山人文集》卷六,嘉庆丁丑城西草堂本,续修四库全书本。
    7王应奎《海虞诗苑》卷十三,乾隆二十四刻本,古处堂藏本。
    8杨开第、姚光发等修《华亭县志》卷二十四《杂志》,光绪五年刻本。
    
    
    1沈德潜《归愚文续》卷九《二弃草堂燕集序》,教忠堂本。
    2《续碧山吟社诗并序》,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三十三,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1陶澍《沧浪五老图咏序》,蒋海澄辑《沧浪亭新志》卷四《石刻》,民国十八年刻本。
    2曹允源等纂修《民国吴县志》卷三十九下《第宅园林二》,民国二十二年苏州文新公司排印本。
    
    1童隽《江南园林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梁章钜《沧浪亭志?艺文下》,道光七年刻本。
    2徐有贞《云岩雅集记》,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三二《集文二》,道光四年刻本。
    3陶宗仪《说郛》卷七十五下《洛中耆英会》,中国书店出版社,1986。
    4钱福《丁巳肇游别记》,钱福《鹤滩稿》卷一,四库存目本。
    1沈鲁《斯文会觞咏图序》,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十三《艺文一》,光绪六年刻本。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4参见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5明清时期的社约还有很多,且各具特色:有义社约,参见陈確《陈確集》卷十七载有《南湖宝纶阁社约》、《南湖义社约》,第398—399页,中华书局,1979。有月会约、文房约、簋约、颂酒社约、放生会约等,均参见丛书集成续编第87册,上海书店,1994。
     1尤侗《真率会约》,丛书集成续编第87册,第813—814页,上海书店,1994。
    
    1唐汝询《编篷后集》卷十五《雅社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第210页,《东林本末(外七种)》,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缪朝荃《安道公年谱》“崇祯十二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1尤侗《真率会约》,丛书集成续编第87册,第813—814页,上海书店,1994。
    2唐汝询《编篷后集》卷十五《雅社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9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钱谦益《遵旨回话疏》,《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方苞在《钦定四书文》的《凡例》中说:“明人制义体凡屡变,自洪、永至化、治百余年中,皆恪遵传注体,会语气谨守绳墨尺寸不逾,至正、嘉作者始能以古文为时文,融液经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似在说明洪武时已有八股文。卢前认为“八股文则始于明成化之世”。(《八股文小史》,第1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商衍鎏认为“宪宗成化以后,经义文始定用八股。”(《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78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何三畏《曹宪副定庵公传》,《云间志略》卷四,《中国史学丛书三编》第49册,台湾学生书局,1987。按,何宗美在其《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中认为最早的文社是昆山顾鼎臣的邑社,笔者认为,此社早于邑社。
    3《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9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4郑钟祥、张赢修、庞鸿文纂《光绪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人物九?文学》,光绪三十年活字本。
    1张傅元、余梅年《归有光年谱》,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9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董正位修、盛符升等纂《康熙昆山县志》卷十七《文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雅尔哈善等修、习儒等纂《乾隆苏州府志》卷六十《人物十四》,乾隆十三年刻本。
    5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一○《显考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达观瞿府君行状》,续修四库全书本。
    1扬振藻修、钱陆灿等纂《康熙常熟县志》卷二十《文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135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团》,《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第59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李延昰《南吴旧话录》,第26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李维祯《大泌山房集》卷二十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6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第64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7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第50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8《江苏研究》,1935年7.1卷3期,第2页。
    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第64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邵松年辑《海虞文征》卷四,光绪三十一年鸿文书局石印本。
    3计东《改亭文集》卷十《上太仓吴祭酒书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4朱倓《明季社党研究》第163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四年。
    5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四十《杂识》,光绪七年刻本。
    6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四,雍正元年储掌文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7陈延恩等修,李兆洛等纂《江阴县志》卷十七《人物?文苑》,清道光二十年刊本。
    8徐喈凤修《宜兴县旧志》卷八《文苑补遗》,光绪八年重刻本。
    1潘天成《铁庐集》卷二《吴青可先生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除了秋水社、江上九子社外,几社之前的昙花五子社、小昙花社及几社流派求社、景风社、雅似堂社、赠言社、昭能社、野腴楼社、东华社、西南得朋会等都是当时著名的文社。朱丽霞认为几社也不是复社的分支,而是独立于复社之外的一个始终以科举为重要目的指向的文社。参见朱丽霞《明清之际松江几社的兴衰》,《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清世祖实录》卷一三二,第1016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4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5王豫《江苏诗征》卷七十,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6参见洪亮吉《洪亮吉集?卷施阁文乙集》卷五《文学吕先生墓表》,中华书局,2001。
    7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三十四年乙亥”条,北图珍本年谱丛刊。
    8徐喈凤修《宜兴县旧志》卷八《文苑》,光绪八年重刻本。
    1储掌文《云溪文集》附录,乾隆三十六在陆草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严昌堉《篢濉肪硎模窆浜I涎鲜显ɡ资遗庞”尽?
    3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同治十年刊本。
    4严荣编《述庵先生年谱》“乾隆十三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5博润修、姚光发等纂《续松江府志》卷二十四《古今人传》,光绪十年刻本。
    6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同治十年刊本。
    7博润修、姚光发等纂《续松江府志》卷二十四《古今人传》,光绪十年刻本。
    8参见阮升基《重刊宜兴县志》卷八《人物?文学》,光绪八年重刻本。
    9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二十三《流寓》,同治十年刊本。
    10吴馨等修、姚文枏等纂《上海县续志》卷十八《人物》,1918年刻本。
    11博润修、姚光发等纂《续松江府志》卷二十五《古今人传》,光绪十年刻本。
    12吴馨等修、姚文枏等纂《上海县续志》卷三十《杂记三》,1918年刻本。
    
    
    1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六十九《选举一》,第1675页,中华书局,1974。
    2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选举二》,第1693页,中华书局,1974。
    3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选举二》,第1694页,中华书局,1974。
    1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三节《乡试之考法》,对明清科举考试的具体要求有详细解说。第72页至第93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对八股文字数的规定也有特殊情况,清康熙四十一年九月,“疏奏监生庄令舆、俞长策,试卷作五经文字,与例不合,但事关崇文雅化,理合奏闻,应夫庸议。上曰:‘所作五经文字,若俱浮泛不切,自不当取中,若能切题旨,文理明顺,一日书写二万余字,实为难得,庄令舆、俞长策,著俱授为举人,准其会试。嗣后作五经文字,不必禁止,作何定例,著九卿詹事科道议奏。”(《清圣祖实录》卷二○九,第126页)不久,又对五经文字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九卿等遵旨议复,嗣后乡会试作五经文字者,应于额外取中三名,若佳卷果多,另行题明酌夺。五经文字草稿不全,免其贴出。二场于论、表、判外,添诏、志各一道。头场备多页长卷,有愿作五经者,许本生禀明,给发从之。(《清圣祖实录》卷二一○,康熙四十一年十月,第130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第1380页,中华书局,1983。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参见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三十四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4参见《沈德潜年谱》“康熙四十四年”条,教忠堂本。
    5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257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江标辑《黄荛圃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2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六十九《选举一》,第1675页,中华书局,1974。
    3清代屡禁结社,但从笔者的考证来看,文人结社并没有因禁社而消亡,但文社确实受禁社影响而低迷,故本节所论以明代为主。
    4国子监位于京师,不在江南范围之内,故不列。
    5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六十九《选举一》,第1686页,中华书局,1974。
    
    1叶梦珠《阅世编》卷二《学校一》,第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参见柳诒徵《江苏书院志初稿》,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郑钟祥、张赢修、庞鸿文纂《光绪常昭合志稿》卷十四《学校?附书院》,光绪三十年活字本。
    1张居正《张太岳集》卷三十九《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续修四库全书本。《礼部志稿》卷二十四《考法》:“万历三年,换给提学官勅谕:(一)圣贤以经术垂训,国家以经术作人,若能体认经书,便是讲明学问,何必又别标门户,聚堂空谈。今后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昔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迹,以需他日之用。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因而起奔竞之门,开请托之路。违者提学官听巡按御史劾奏,游食人拿问解发。”(《礼部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六十九《选举一》,第1690页,中华书局,1974。按,清代沿明制,也设社学,但入学年龄有所提前,“社学,乡置一区,择文行优者充社师,免其差徭,量给廪饩。几近乡子弟十二岁以上令入学。义学,初由京师五城各立一所,后各省、府、州、县多设立,教孤寒生童,或苗、蛮、黎、瑶子弟优异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一百○六《选举一》,第3119页,中华书局,1977。
    3以上书院内容参见柳诒徵《江苏书院志初稿》,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秦兰枝等编纂《锡山秦氏宗谱》卷首《续辑锡山秦氏宗谱序》,同治十二年刻本。
    5董正位修、盛符升等纂《康熙昆山县志》卷十五《名臣下》,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叶绍袁《自撰年谱?续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1张浦《七录斋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2参见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第266页,中华书局,2004。
    3参见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第267页,中华书局,2004。
    4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文章》,第18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9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六十七《瞿太公墓版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十五《瞿元初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十《陈确庵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唐处士时升”,第5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唐处士时升”,第5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十《陈确庵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王应奎《海虞诗苑》卷二,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古处堂藏板。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侯峒曾《倡率文会文移》,《侯忠节公全集》卷十八,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2赵昕修、苏渊纂《康熙嘉定县志》卷十四《名宦》,上海书店,1991。
    3王祖畲纂修《宣统太仓州志》卷十二《名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参见李景峰修《嘉庆溧阳县志》卷十三《人物志?儒林》“史忠琇”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参见王恩俊《复社研究》《附录一》,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按,朱丽霞在其《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一书中对几社仕清成员有误读,其云:“据王屋粗略统计,鼎革后,几社士子入仕清廷的有30多人。”(第42页)其所据材料原文为王豫《江苏诗征》:“王屋云:顺治丙申于里中创诗会,所刻《棠溪诗选》,凡已仕者不与,如玠右、天石、六益、日千、律始、胜时等三十余人。”这里所说的玠右(王光承)、天石(金是瀛)、日千(吴骐)等人均为明遗民,并未仕清,棠溪诗社是一个遗民诗社,所云30多人是指参与棠溪诗社的人数而不是仕清人数。
    4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5严讷《严文靖公集》卷十《赠礼部尚书瞿文懿公神道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6严讷《严文靖公集》卷五《明赵州守巫磵沈公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7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十五《瞿元初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八八《张溥本传》,第7404页,中华书局,1974。
    
    1王鏊《震泽集》卷十三《吴宽神道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吴伟业《诰赠奉议大夫秘书院侍读徐君坦斋墓志铭》,《梅村家藏稿》卷四十五,四部丛刊本。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十八,中华书局,1985。
    1夏允彝《岳起堂稿序》,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卷首,嘉庆间王昶辑刻本。
    2王豫《江苏诗征》卷五载:“朗星,清姿玉立,神致翩翩,不为纨绮态。同邑钱方明尝举文社,曰‘临社’,社中如西泠陆丽京、茂苑汤卿谋、尤展成、松陵吴羽三、疁城黄蕴生、侯研德皆一时名硕,君与同里陆振宣幼于、薄明远之亦与焉。”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3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三十四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4吴馨等修、姚文枏等纂《上海县续志》卷三十《杂记三》,1918年刻本。
    5全祖望《鲒埼亭外编》卷十一《钱蛰庵徵君述》,《全祖望集汇?ⅰ罚虾9偶霭嫔纾?000。
    6我这里视几社为独立于复社之外的一个文社,参见朱丽霞《明清之际松江几社的兴衰》一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3期。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参见何三畏《云间志略》卷二十二《黄宪副谷城公传》,台湾学生书局,1987。
    
    1艾南英《天傭子集》卷一《答陈人中论文书》,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罗时进《论八股文长期沿用的文化机制》,《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江国霖《制义丛话序》,梁章钜著、陈居渊校点《制义丛话》,上海书店,2001。
    1王祖畲纂修《宣统太仓州志》卷九《学校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转引自王凯符《八股文概说》,第66页,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
    2方苞《钦定四书文?凡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高塘《论文集钞?杂条》,转引自王凯符《八股文概说》,第67页,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
    4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一○《显考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达观瞿府君行状》,续修四库全书本。
    
    1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第35页,中华书局,1983。
    2储欣《唐宋大家全集录总序》,《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参见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卷一《刻归太仆先生举业全书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唐处士时升”,第5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陈乃乾等撰《明徐闇公先生孚远年谱》,第1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1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五《王氏族谱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王昶《春融堂集》卷三十七《世谱前录小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3《诸氏族谱序》,洪亮吉《洪亮吉集》卷一,中华书局,2001。
    4刘祺编纂《武进西营刘氏清芬录》卷首序,民国十二年尚絅草堂排印本。
    
    1《京江张氏家集》卷首《例言》,松荫堂刊本。
    2参见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第102—104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参见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第112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刘祺编纂《武进西营刘氏清芬录》卷首《绪言》,民国十二年尚絅草堂排印本。
    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7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恽宝惠等修《毗陵恽氏家乘》卷一《祖训》,民国三十八年铅印本。
    2周荄辑《毗陵周氏家集?先德小识》,民国十七年本。
    3潘承谋等纂修《大阜潘氏支谱》卷一八,光绪三十四年松麟庄石印本。
    4蒋彤《丹棱文钞》卷四《答邹润庵书》,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1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十“名臣?王文恭事略弟九龄鸿绪”条,岳麓书社,1991。
    2叶梦珠《阅世编》卷五《门祚一》,第1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八,道光十九年刻本。
    2钱止葊辑《道光吴门补乘》卷五《人物补》,道光十三年刻本。
    3参见《京江张氏家集》,松荫堂刊本。
    
    1徐乾学《张公九徵行状》,《京江张氏家集》卷八,松荫堂刊本。
    2秦瀛《秋窗课读图记》,秦毓钧辑《锡山秦氏文钞》卷七,民国十九年咏烈堂铅印本。
    3潘菽辑《潘氏续修宗谱》,1928年如在堂刻本。
    4屠亮衢等修《毗陵淹城屠氏族谱》卷二《家范?勉学》,1926年敦木堂木活字印本。
    
    1秦世铨、秦曙邨编纂《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卷二《家训》,1921年活字本。
    2《京江张氏家集》卷七,松荫堂刊本。
    3《京江张氏家集》卷七,松荫堂刊本。
    
    1《京江张氏家集》卷八,松荫堂刊本。
    2《京江张氏家集》卷五,松荫堂刊本。
    3资料来源: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第5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参见徐茂明《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2侯学愈辑《续梁溪诗钞》卷首范廷铨衡伯《题辞》,民国九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3参见谢国桢《顾炎武与惊隐诗社》,《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
    
    1钱谦益辑《石田先生事略》,沈周《石田先生诗钞》卷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秋吟草序》,叶庆元纂修《吴中叶氏族谱》卷五九《艺文》,宣统三年东洞庭山刻本。
    3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二,道光十九年刻本。
    1转引自郝丽霞《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及成因》,《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月。
    2王世贞《明故承事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都事静庵王公墓志铭》,《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一百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曹允源等纂修《民国吴县志》卷七十九《杂记二》,民国二十二年苏州文新公司排印本。
    4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十五《第宅园林一?吴县》,光绪九年江苏书局刻本。
    5何三畏《云间志略》卷十七《陆大参敬斋公传》,《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台湾学生书局,1987。
    1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八七《王世贞传》,中华书局,1974。
    2参见郑钟祥、张赢修、庞鸿文纂《光绪常昭合志稿》卷四十二《第宅》,光绪三十年活字本。
    3参见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卷四十八《第宅园林三》,道光四年刻本。
    4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三,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5钱止葊辑《道光吴门补乘》卷五《人物补》,道光十三年刻本。
    6钱止葊辑《道光吴门补乘》卷五《人物补》,道光十三年刻本。
    
    1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卷四十七《第宅园林二》,道光四年刻本。
    2魏坤《闾邱诗集?大小雅堂诗集序》,见顾嗣立《闾邱诗集》,四全书存目丛书本。
    3参见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十三《第宅园林二》,光绪六年刻本。
    4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七,道光十九年刻本。
    
    1邵宝《容春堂后集》卷七《絅庵李先生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吴伟业《清河家法述》,《吴梅村全集》,第6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吴曾羽”条,第65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吴传业《复社纪事》,《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第60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金福曾修、张文虎纂《光绪南汇县志》卷二十二《杂志》,光绪五年刻本。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二,道光十九年刻本。
    1何三畏《曹宪副定庵公传》,《云间志略》卷四,《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台湾学生书局,1987。
    2王豫《江苏诗征》卷四十,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3诗见王豫《江苏诗征》卷四十,道光元年焦山海西诗征阁刻本。
    1洪亮吉《洪亮吉集?卷施阁文乙集》卷五,中华书局,2001。
    2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三十八《艺文》,光绪七年刻本。
    
    1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一,道光十九年刻本。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九,清康熙冠山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光绪十年(1884),潘遵祁与当地六位老人倡七老会,地点在苏州吴县。潘遵祁云:“甲申立夏后一日,松窗娑罗花开,怡园主人携尊花下举七老会即席呈和。”见潘奕隽等撰《佛香酬唱集?二集》,1922年刻本。
    3清康熙、雍正、乾隆间,丹待有春草堂社。据张学林介绍,春草堂社当为前后二期。其《春草堂社集》诗云:“江乡重文燕,盛事缅在昔。羊彭春望篇,木末饯春什。何(雍南)程(千一)及孙髯(月潭),先后称巨擘。我生已弗逮,犹喜沾余液。章(江蓠)夏(晓堂)继中兴,江干称寓客(余子)。豪吟振交翠(亭名),法酝倾寒碧(仲默斋名)。先公执牛耳,群从参末席(诸从兄及宗侄声夏)。杨(石滨)周(静植)最晚出,列坐如湜籍。余时厕其间,一一交履舄。夫何散云烟,转眼成陈迹。浮沉三十年,归来亦头白。枌榆敦古处,吟社喜重辟。婆娑三五老,过从兴尤剧。只爱日暄花,浑忘驹过隙。九十倏已分,计刻弗满百。曷不秉烛游,胡为远行役。”(《京江张氏家集》卷三,松荫堂刊本。)该社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张玉书之弟张恕可创立,后期为恕可之子张学林复创,于中可见张氏家族在此社中的作用。
    4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一,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
    1徐喈凤修《宜兴县旧志》卷八《文苑补遗》,光绪八年重刻本。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叶梦珠《阅世编》卷五《门祚一》,第11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4参见陈乃乾,陈洙《徐闇公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5参见朱丽霞、罗时进《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1《请敕命事诰》,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张傅元、余梅年《归有光年谱》,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版。
    3雅尔哈善等修、习儒等纂《乾隆苏州府志》卷六十《人物十四》,乾隆十三年刻本。
    4《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一“秦朴”条载:“秦朴,字物初,瑞五公曾孙,古貌博学,有文章。尝与同邑翟厚诸人作真率会,衣冠文物,表于乡里,号抱拙生。”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道光十九年刻本。
    5吴宽《封承德郎户部主事秦公墓志铭》载:“公……讳霖,号卑牧子。……公中岁始得子,曰金,……金竟登进士第,……以金三载考最,蒙恩封承德郎户部主事。……康强无恙,与里中名士结碧山吟社,赋诗饮酒为乐。”见吴宽《匏翁家藏集》卷六十五,四部丛刊本。
    6《碧山吟社志》:“弘、正间,社会既辍之后,旧社未复之,先司徒凤山秦公归自留都,乃邀宗伯二泉邵公、都事心泉吕公、少参惠岩顾公与其弟少参松阁公、司徒之族兄长史藕塘公、山人陈石村氏,结诗会山中,亦以碧山吟社名,然止就诸公之别墅,如二泉精舍、凤谷行窝、惠岩小筑次第举会,盖亦慕修敬之风而一寄焉。”见顾光旭《梁溪诗钞》卷六,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7徐阶云:“碧山吟社在惠山之麓,其始作于封武昌太守修敬秦翁。翁殁,而据于邑豪某。后六十年,翁曾孙从川先生始克之,葺其堂若榭,以与乡缙绅顾宪副洞阳、王签宪仲山、华学士鸿山、王侍御石沙,赋诗其中。”见徐阶《重复碧山吟社记》,俞宪选辑《秦氏三府君集?从川集》附录,1929年味经堂木活字本。
    8“秦釴,字中实,又字亮甫,邑诸生。少能文章,与兄大音先生俱以气节相砥砺,名在《复社姓氏录》。”见顾光旭《梁溪诗钞》卷十三,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9“启祯间,先生(指高世泰)与潘熊苑汝麟、朱商珍琏、成二鸿梁、诸禾斋景濂、秦大音镛、黄存是钟谐、龚佩潜廷祥、顾若公焘、周公西梦华、乐振之韶、严佩之穀,称征社十二子。”见顾光旭《梁溪诗钞》卷十三,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1“秦釴,字中实,又字亮甫,邑诸生。……又明季‘听社’十七子,无锡共十五人,公与弟小匡先生锳皆与焉。小匡先生亦工文,一时有‘秦氏三君’之目。”见顾光旭《梁溪诗钞》卷十三,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2“涯臻诗社凡九人,华淑、吕自咸、孙汉广、秦德滋、秦伊、秦德淇、黄传祖、黄芝、钱星客。”见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卷八,道光十九年刻本。
    3参见侯学愈辑《续梁溪诗钞》卷首范廷铨衡伯《题辞》,民国九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4分别参见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三十四;《梁溪诗钞》卷三十三;《梁溪诗钞》卷三十,乾隆五十九年刻本。按,秦东田所提及时间与前面顾建元诗序有矛盾,乾隆己卯(1759)为二十四年,诗社成立时间在庚寅(1770),为三十五年,据秦东田所记,复倡吟社成立内容与顾记相近,则秦记时间有误。
    5“范镜堂,字功甫,岁贡生。性孝友,操守诚笃,工制举文,教授乡里,弟子著籍甚众。尝与张晓帆、秦姚臣、许静山、侯翔千诸文士结文社,多倡和之作。”见侯学愈《续梁溪诗钞》卷十五,民国九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1叶绍袁《叶天寥自撰年谱》“万历十八年”载:“先是袁司马公卜居湖渚,烟波相望,文坛酒社,日夕共之。”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2“三月二十日,佺结一社,聚族会文,余名曰蔚社?奔渡茉兑短炝茸宰昶?续谱》“崇祯十七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3参见郝丽霞《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与成因》,《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月。
    4转引自郝丽霞《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与成因》,《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月。
    1王豫《江苏诗征》,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2吴伟业《太仓十子诗序》,《吴梅村全集》,第6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秦瀛《胶山安氏诗序》,《小岘山人文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
    
    1侯学愈辑《梁溪文续钞》卷首《叙》,民国三年游艺斋聚版印。
    2侯学愈《续梁溪诗钞》卷十六,民国九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1裴大中等修、秦湘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一《儒林》,光绪七年刻本。
    2秦瀛《书大音先生集后》,《小岘山人文集》卷六,嘉庆丁丑城西草堂本,续修四库全书本。
    3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四十《杂识》,光绪七年刻本。
    4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前集》,道光十九年刻本。
    
    1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卷二,中国书店影印,1990。
    2诗见归庄《归庄集》卷一,第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沈德潜《张石帆诗序》,《京江张氏家集》卷六,松荫堂刊本。
    2徐喈凤修《宜兴县旧志》卷八《文苑》,光绪八年重刻本。
    3储掌文《云溪文集》附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二宋唱和春词序》,彭宾《彭燕又先生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与卧子书》,李雯《蓼斋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3吴伟业《宋辕生诗序》,《吴梅村全集》,第68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吴伟业《宋子建诗序》,《吴梅村全集》,第66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参见王英志《随园女弟子概论》,《江海学刊》1995年第6期。
    1参见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第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潘奕隽等撰《佛香酬唱集二集》,1922年刻本。
    2张恺《碧山吟社记》,俞宪选辑《秦氏三府君集?修敬集附录》,1929年味经堂木活字本。
    3梁章钜修《沧浪亭志》卷六《杂缀》,道光七年刻本。
    4张球修、汤成烈纂《武进阳湖合志》卷二十三《人物?文学》,光绪五年刻本。
    5沈鲁《斯文会觞咏图序》,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十三《艺文一》,光绪六年刻本。
    1参见沈鲁《斯文会觞咏图序》,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十三《艺文一》,光绪六年刻本。
    2邵圭洁《心泉连先生墓志铭》,《北虞先生遗文六卷》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杂记》,同治十年刊本。
    4《修敬集》附录《碧山吟社记》,俞宪选辑《秦氏三府君集》,1929年味经堂木活字本。
    5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杂记》,同治十年刊本。
    6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四十三《艺文一》。
    1何三畏《曹宪副定庵公传》,《云间志略》卷四,《中国史学丛书三编》第49册,台湾学生书局,1987。
    2归有光《请勅命事略》,《震川先生集》卷二十五,上?偶霭嫔纾?981。
    3邵圭洁《从叔父秋岩府君墓志铭》,《北虞先生遗文六卷》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严讷《严文靖公集》卷五《明赵州守巫磵沈公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莫如忠《故中宪大夫四川按察司副使春山富公行状》,《崇兰馆集》卷二十,四库存目丛书本。
    6何三畏《莫方伯中江公传》,《云间志略》卷十五,《中国史学丛书三编》第49册,台湾学生书局,1987。
    7何三畏《曹宪副定庵公传》,《云间志略》卷四,《中国史学丛书三编》第49册,台湾学生书局,1987。
    8唐时升《三易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9王应奎《海虞诗苑》卷三,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古处堂藏本。
    10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二十七《宦绩》,光绪五年刻本。
    1陈溥《安道公年谱》“康熙十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2张球修、汤成烈纂《武进阳湖合志》卷二十三《人物?文学》,光绪五年刻本。
    3杨开第、姚光发等修《华亭县志》卷二十四《杂志》,光绪五年刻本。
    4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九《遂园诗序》,清康熙冠山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顾汧《凤池园诗集》卷首《凤池园诗集自序》,四库未收书辑刊。
    6汪祖绶等修、熊其英等纂《青浦县志》卷十九《人物三?文苑传》,光绪五年刻本。
    7陶煦纂辑《光绪周庄镇志?人物》,光绪八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刻本。
    
    1沈德潜《归愚文续》卷九《二弃草堂燕集序》。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2洪亮吉《洪亮吉集?卷施阁文乙集》卷五,中华书局,2001。
    3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三十八《艺文》,光绪七年刻本。
    4《京江张氏家集》卷四《九老会诗(并序)》,松荫堂刊本。
    5沈德潜《沈德潜年谱》“乾隆三十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6参见钱载《箨石斋诗集》卷三十一《敬承会诗并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7顾建元《续碧山吟社诗并序》,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三十三,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8程其玨等修、张云望等纂《光绪娄县续志》卷十六《人物》,光绪五年刻本。
    9张球修、汤成烈纂《武进阳湖合志》卷二十二《人物?宦绩》,光绪五年刻本。
    1张球修、汤成烈纂《武进阳湖合志》卷二十六《人物?文学》,光绪五年刻本。
    2周之桢辑《垂虹诗胜》卷八,民国四年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3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杂记》,同治十年刊本。
    4赵怀玉《亦有生斋诗集》卷三十二,续修四库全书本。
    5博润修、姚光发等纂《松江府续志》卷二十四《古今人传》,光绪十年刻本。
    6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遗事》,同治十年刊本。
    7杨开第、姚光发等修《华亭县志》卷二十四《杂志》,光绪五年刻本。
    8蒋海澄辑《沧浪亭新志》卷四《石刻》,民国十八年刻本。
    9周之桢辑《垂虹诗胜》卷三,民国四年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10博润修、姚光发等纂《松江府续志》卷二十六《艺术传》,光绪十年刻本。
    11潘奕隽等撰《佛香酬唱集?二集》,1922年刻本。
    1何宗美在郭绍虞先生《明代的文人集团》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明代怡老诗社共37家(参见何宗美《明代怡老诗社综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这37家之中,属苏、松、常、镇四府的诗社,所列不足5家。
    
    1归有光《请勅命事略》,《震川先生集》卷二十五,上?偶霭嫔纾?981。
    2王应奎《海虞诗苑》卷三,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古处堂藏本。
    3梁章钜《沧浪亭志》卷六《杂缀》,道光七年刻本。
    4沈德潜《沈德潜年谱》,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5周之桢辑《垂虹诗胜》卷八,民国四年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6陶煦纂辑《光绪周庄镇志》卷二,光绪八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刻本。
    7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8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9参见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上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第8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严震直”,第4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沈德潜《沈德潜年谱》“乾隆二十四年”条,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本。
    
    1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九《遂园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第1420页,中华书局,1974。
    
    1参见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九十八《乐五?乡饮酒》,中华书局,1977。
    2陈基《夷白斋稿》外集卷下《跋西园雅集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陈溥《安道公年谱》“康熙十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4徐喈凤修《宜兴县旧志》卷八《文苑》,光绪八年重刻本。
    5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卷四十九《第宅园林四》,道光四年刻本。
    6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杂记》,同治十年刊本。
    7王祖畲纂修《宣统太仓州志》卷十八《人物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8沈德潜《沈德潜年谱》“乾隆三十年”条,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1王祖畲纂修《宣统镇洋县志》卷九《人物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赵怀玉《亦有生斋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3博润修、姚光发等纂《松江府续志》卷二十四《古今人传》,光绪十年刻本。
    4张恺撰《正德常州府志续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严昌堉《篢濉肪硎耍窆浜I涎鲜显ɡ资遗庞”尽?
    1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五,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2秦松龄《甲戌上巳玉峰徐健庵司寇果亭中允盛诚斋侍御再举耆年会同诸公燕集遂园各赋二章拈兰亭为韵》,《苍岘山人集》卷五,四库未收书辑刊。
    3参见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九,此次社集,其写有《十三日鹤沙招饮园中》、《十四日秦望山庄为耆年之会各赋
    七言六韵》、《十六日却非送至郡城同饮鹤沙宅》等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周之桢辑《垂虹诗胜》卷二,民国四年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5参见钱载《箨石斋诗集》卷三《敬承会诗并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6陶煦纂《光绪周庄镇志》卷二,光绪八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刻本。
    1尤侗《真率会约》,丛书集成续编第87册,第813—814页,上海书店,1994。
    2唐时升《记八老人社诗》,《三易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3王应桂《甲子花朝吾园中集百岁翁三人作九老会主人赋诗纪事用作长歌鸣盛》,严昌堉《海藻》卷十八,民国间海上严氏渊雷室排印本。
    
    1张恺《正德常州府志续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唐时升《三易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3严昌堉《篢濉肪硎耍窆浜I涎鲜显ɡ资遗庞”尽?
    
    1陶煦纂《光绪周庄镇志》卷二,光绪八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刻本。
    2秦松龄《苍岘山人集》卷五,四库未收书辑刊。
    3钱仲联编《清诗纪事》顺治朝卷,第192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1王豫《江苏诗征》卷一○○,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2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五,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3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卷三十二《杂记》,同治十年刊本。
    4此三首诗均出自陶煦纂《光绪周庄镇志》卷二,光绪八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刻本。
    1《鲒埼亭集外编》卷六《湖上社老晓山董先生墓版文》,全祖望著、朱铸禹汇?ⅰ度嫱阈<ⅰ罚?海古籍出版社,2000。
    2参见李绪柏《明清广东的诗社》,《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3侯方域《壮悔堂文集遗稿》,《雪园六子社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4杨凤苞《秋室集》卷一《书南山草堂遗集后》,续修四库全书本。
    1金福曾修、张文虎纂《光绪南汇县志》卷二十二《杂志》,光绪五年刻本。
    2由于该社严格控制入社者身份,奴仆不许入社,并因此引发奴变,社员严而杰全家遇难。参见金福曾修、张文虎纂《光绪南汇县志》卷二十二《杂志》,光绪五年刻本。
    3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第60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邵松年辑《海虞文征》卷二十五,光绪三十一年鸿文书局石印本。
    5陈瑚《顽潭诗话》卷首,续修四库全书本。
    6陈溥《安道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7参见《水村读书社约序》、《讲学纪事序》,陆世仪《桴亭先生文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
    1杨凤苞《秋室集》卷一《书南山草堂遗集后》载:“迹其始于庚寅,终于甲辰。”续修四库全书本。“庚寅”指顺治七年(1650),“甲辰”指康熙三年(1664)。
    2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第6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卓尔堪《明遗民诗》卷十二,中华书局,1961。
    4徐喈凤修《宜兴县旧志》卷八《侨寓》,光绪八年重刻本。
    5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第66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四十《杂识》,光绪七年刻本。
    2何宗美据《皇明遗民传》卷四“朱鹤龄”条,亦认为此次文宴为诗会。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309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第6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潘陆曾与顾有孝在吴江结诗社。
    4陈延恩等修,李兆洛等纂《江阴县志》卷十八《人物?侨寓》,清道光二十年刊本。
    5汪士沦编、王葆心补《茶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1陶煦纂辑《光绪周庄镇志?人物》,光绪八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刻本。
    2丁元正修、沈彤纂《乾隆吴江县志》卷二十九《人物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陈瑚《确庵文稿》,四库禁毁书丛刊。
    
    1陈瑚《确庵文稿》,四库禁毁书丛刊。
    2杨开第、姚光发等修《华亭县志》卷十七《人物》,光绪五年刻本。
    
    
    1杨凤苞《秋室集》卷一《书南山草堂遗集后》,续修四库全书本。
    2参见谢国桢《顾炎武与惊隐诗社》,《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
    3王豫《江苏诗征》卷四十三,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1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二《阳羡燕集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2《清世祖实录》卷一三二,顺治十七年正月,第1016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版。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4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潘柽章《松陵文献》卷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693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2李先荣修、徐喈凤纂《宜兴县旧志》卷八,嘉庆二年增补康熙刻本。
    
    1钱谦益《确庵集序》,陈瑚《确庵文稿》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邵宝《跋碧山吟社诗卷》,《容春堂集?续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盟鸥溆笔谈》云:“予在京口与吴朴庄辈结七子吟课,一时称盛。朴庄殁,复得杨时庵继之。”见张学仁《京江耆旧集》卷十,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3参见谢桂荣、吴玲《侯方域年谱》“清顺治九年”条,《许昌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
     1潘柽章《松陵文献》卷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9册,第693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1陈和志修、沈彤纂《乾隆震泽县志》卷十八《人物六?节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陈溥《安道公年谱》“顺治四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2陈溥《安道公年谱》“顺治十一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3陆世仪《桴亭先生文集》卷三《讲学纪事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1归庄《归庄集》,第2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陈和志修、沈彤纂《乾隆震泽县志》卷三十八《杂录二?旧事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参见归庄《归庄集》附录一《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亭林诗集》卷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第333页,中华书局,1983。
    
    
    1归庄《归庄集》,第13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第6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
    4归庄《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序》,《归庄集》卷三,第18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329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雅尔哈善等修、习儒等纂《乾隆苏州府志》卷六十五《人物十九》,乾隆十三年刻本。
    1陈瑚《顽潭诗话》卷下收有王育《辛亥孟夏同昆山归玄恭李萼青暨存斋菊斋寒溪桴亭过鸿逸道兄春星草堂饮梅树下分得寒字》,续修四库全书本。
    2陈瑚《顽潭诗话·附录》,续修四库全书本。
    3陈瑚《顽潭诗话》卷首,续修四库全书本。
    1陈瑚《顽潭诗话》卷末,续修四库全书本。
    1邵雍《击壤集》卷十《插花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1459页,中华书局,1959。
    
    1王昶《春融堂集》卷三十九《邹晓坪午风堂诗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2沈德潜《沈德潜年谱》,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1沈德潜《沈归愚文钞》卷十二,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2沈德潜《沈归愚文钞》卷十二《徐龙友遗诗序》,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3沈德潜《归愚诗钞》卷三,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4王应奎《海虞诗苑》卷十六,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古处堂藏本。
    1金福曾、熊其英等纂修《光绪吴江县续志》卷二十一《人物六·文苑上》,光绪五年刻本。
    2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卷一百二《人物二十八·文苑七》,道光四年刻本。
    3周之桢辑《垂虹诗胜》卷八,民国四年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4周之桢辑《垂虹诗胜》卷八,民国四年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5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卷上“王廷魁”,第72页,齐鲁书社,1988。
    1陈延恩等修,李兆洛等纂《江阴县志》卷十七《人物·文苑》,清道光二十年刊本。
    2沈德潜《沈德潜年谱》“康熙五十七年”条,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3张学仁《京江耆旧集》卷八,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4《张石帆诗序》,《京江张氏家集》卷六,松荫堂刊本。
    5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卷上“吴泰来”,第89页,齐鲁书社,1988。
    1王鸣盛《京江七子诗钞原序》,《续丹徒县志》卷十八《艺文二》。
    2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卷上“吴泰来”,第90页,齐鲁书社,1988。
    3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卷上“曹仁虎”,第95页,齐鲁书社,1988。
    4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李南涧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5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六《瓯北集集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6王鸣盛《序》,王昶《春融堂集》卷首,续修四库全书本。
    7王鸣盛《序》,王昶《春融堂集》卷首,续修四库全书本。
    
    1参见严迪昌《清诗史》,第70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2张玉藻、高觐昌纂修《续丹徒县志》卷十八《艺文二》,光绪五年刻本。
    3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三十三《文苑》,光绪五年刻本。
    4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三十二《儒林》,光绪五年刻本。
    1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三十三《文苑》,光绪五年刻本。
    2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三十三《文苑》,光绪五年刻本。
    3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三十三《文苑》,光绪五年刻本。
    4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三十三《文苑》,光绪五年刻本。
    5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卷三十三《文苑》,光绪五年刻本。
    6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卷上“王豫”,第172页,齐鲁书社,1988。
    7王豫《江苏诗征》卷六十三,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1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条,北京图书馆藏年谱珍本丛刊。
    2顾嗣立《依园诗集序》云:“岁戊辰,嗣立卜筑秀野草堂,以著书为业,而兄适以饥驱出门。”顾嗣协《依园诗集》卷首,四库未收书辑刊。
    3顾嗣立《依园诗集序》,顾嗣协《依园诗集》卷首,四库未收书辑刊。
    4张大受《依园诗集序》,顾嗣协《依园诗集》卷首,四库未收书辑刊。
    
    1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2沈德潜《归愚诗钞》卷十五《顾秀野太史招集妙岩亭(立夏前一日)》,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3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三十五年丙子”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1顾嗣立《闾邱年谱》“康熙三十四年乙亥”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2顾嗣立《寒厅诗话》第29条,丁福保编《清诗话(上)》,第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沈懋真《寒厅诗话·跋》,丁福保编《清诗话(上)》,第9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顾嗣立《寒厅诗话》第1条,丁福保编《清诗话(上)》,第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顾嗣立《寒厅诗话》第53条,丁福保编《清诗话(上)》,第9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顾嗣立《寒厅诗话》第30条,丁福保编《清诗话(上)》,第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四《七弟君宜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二《答杨明扬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四《溧阳会业初编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总序》,清康熙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二《答杨明扬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6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7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8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吴之彦《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序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五《周濋芹遗稿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储大文《在陆草堂文集序》,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储掌文《云溪文集》附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储欣云:“吾邑中订秋水社,罗诸文士,择其尤,吴其、雷清闻、卢象观幼哲、黄义时宓,公与焉。是时,独其年齿最少,余始与为同社交甚欢。”见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三《陈检讨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曹鸣云:“余少时即熟闻荆溪在陆先生名,每读其文,心向往之,知先生不从时文中作生活者,恨未一识其面。及年二十五六,时吉水醒斋李公督江南提学,余赴澄江科试,乃得从先生游,接其容,亲其风旨,信所谓有道而文者也。时常镇两郡立中孚社,推先生祭酒,后生小子莫不仰止高山。”见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首《序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参见储方庆《遁庵文集》卷首《序一》、《序二》,四库未收书辑刊。
    5参见储方庆《遁庵文集》卷首《序三》,四库未收书辑刊。
    
    1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三,中华书局,1965。
    2储掌文《云溪文集》附录《云溪公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黄玉衡《存砚楼二集序》,储大文《存砚楼二集》,四库未收书辑刊。
    
    1唐孙华《序》,王时翔《小山诗文全稿》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王恪《序》,王时翔《小山诗文全稿》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王吉武《序》,王时翔《小山诗文全稿》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王时翔《小山词自跋》,《小山文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王时翔《画空词引》,《小山文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沈起元《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一,唐圭璋《词话丛编》本。
    
    1王时翔《日余游艺三集题辞》,《小山文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王时翔《跋鹤汀词》,《小山文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3宣统《太仓州志》卷二十《人物四》。
    1王时翔《别花人语序》,《小山文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参见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顾师轼纂《吴梅村先生年谱》“顺治十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9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时嘉定潘士英子实读书马鞍东比麓野鹤轩,结为文社,时则有吴中英纯甫、沈世麟玄郎、张鸿子宾、季龙伯子升、方元儒思鲁、陈敬纯吉甫,而纯甫故尝主盟坛坫者,乃于是年南宫下第,抵家二日辞世。”孙岱编《归震川先生年谱》“嘉靖十七年”条,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3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嘉定四君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王世贞《归太仆赞并序》,归有光《震川先生集》附录,第97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吴佥都维岳》,第4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八七《文苑三?王世贞传》,中华书局,1974。
    
    1王葆心《古文辞通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见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卷二《南直?苏州府》,中国书店,1990。
    3王摅《芦中集(起乙亥正月,尽丁丑六月)》卷十,四库未收书辑刊。
    4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李雯《蓼斋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1参见《陈忠裕公自撰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2彭宾《彭燕又先生文集》卷二《二宋倡和春词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一《张助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之《甲前集》“白羊山樵张简”条,第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唐文恪抑所公传》,何三畏《云间志略》卷二十二,台湾学生书局,1987。
    4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5沈德潜《沈德潜年谱》“康熙四十六年”条,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1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三十,四部丛刊本。
    2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第13—14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参见张凤翼《处实堂集》卷七《跋西园雅集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唐汝询《编篷后集》卷十五《雅社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三《林六长虞山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第31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虞山诗约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虞山诗约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王锦、杨继雄修、言如泗纂《乾隆常昭合志》卷九《人物二》,光绪二十四年重刻本。
    4沈德潜《归愚诗钞余集》卷七,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5费善庆纂《民国垂虹识小录》卷三,清末民初本。
    1侯学愈辑《续梁溪诗钞》卷首范廷铨衡伯《题辞》,民国九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1严绳孙《秋水集》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
    2顾贞观《征纬堂诗》卷首序,四库未收书辑刊。
    3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四十《杂识》,光绪七年刻本。
    4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陈朝喈诗序》,四库未书收辑刊。
    5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碧山诗序》,四库未书收辑刊。
    6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65。
    1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顺治朝卷,第1817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二十,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1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二《文苑》,光绪七年刻本。
    2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今集》卷一,道光十九年刻本。
    3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二《文苑》,光绪七年刻本。
    1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邹黎眉诗序》,四库未书收辑刊。
    2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青梧集序》,四库未书收辑刊。
    3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邹黎眉诗序》,四库未书收辑刊。
    
    1严绳孙《秋水集》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
    2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陈朝喈诗序》,四库未书收辑刊。
    3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四《严中允传》,四库未收书辑刊。
    4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吴修龄诗序》,四库未收书辑刊。
    1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二《文苑》,光绪七年刻本。
    2秦瀛《小岘山人文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
    3顾贞观《征纬堂诗》卷首序,四库未收书辑刊。
    4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第262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5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第2799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6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第280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7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顺治朝卷,第192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8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顺治朝卷,第192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9秦松龄《苍岘山人文集》卷二《谷园诗序》,四库未书收辑刊。
    1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第262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杨海明《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中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3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第262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1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顺治朝卷》,第192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秦瀛《苍岘山人集序》,秦松龄《苍岘山人集》卷首,四库未收书辑刊。
     1参见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康熙朝卷,第280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1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171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1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首,《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96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4陆世仪《复社纪略》卷末,《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87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计东《改亭集》卷十《上太仓吴祭酒书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2雅尔哈善等修、习儒等纂《乾隆苏州府志》卷七十八《杂记一》,乾隆十三年刻本。
    
    1张采《知畏堂文存》卷八,四库禁毁书丛刊。
    2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九,四库禁毁书丛刊。
    3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
    1张溥《七录斋集》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
    2关于应社成立时间,学界大多主张始于天启甲子(1624),如郭绍虞《明代文人结社年表》、陆树楠《三百年来苏省结社运动史考》。也有说应社成立于天启五年,张采《题杨子常唐市十景诗序》载:“唐市系虞乡子常杨子聚庐焉。同时娄有两张子,距七十里,声相应,趾相错也。岁乙丑,定应社,故会于市之凤基园。市有老名士子洽许子,实与社集,江南百数人。”(见邵松年辑《海虞文征》卷四,光绪三十一年鸿文书局石印本)“岁乙丑”指天启五年(1625),则应社或成立于是年。
    3雅尔哈善等修、习儒等纂《乾隆苏州府志》卷第七十八《杂记一》,乾隆十三年刻本。
    
    
    1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二《杨子常四书稿序》,四库禁毁书丛刊。
    2王应奎《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古处堂藏板。
    3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3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4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杨廷枢”条,第6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陆树楠《三百年来苏省结社运动史考》,《江苏研究》1935年第3期,第3页。
    2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三《治娄文事序》,四库禁毁书丛刊。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1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三章《复社及其思想、学术与文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3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复社纪事》,第60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4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第60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张溥《七录斋》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
    2张溥《七录斋》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
    3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五八《熊开元传》,第6668页。中华书局,1974。
    4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复社纪事》,第6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董含《三冈志略》卷一《逆臣草檄》,四库未收书辑刊。
     1沈德潜《归愚文续》卷十一《书〈三冈志略〉后》,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1钱谦益《遵旨回话疏》,《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9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
    4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5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6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4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5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6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7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四,第60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按,应社之名实得之于常熟杨彝所居之处的应亭,前文已述及,此处“名其社为应社”当为广应社。
    3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孙淳”条,第64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杨风苞《秋室集》卷五《孙孟朴沈圣符纪略》,续修四库全书本。
    2计东《改亭集》卷十《上太仓吴祭酒书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3杨彝《复社事实》,雅尔哈善等修、习儒等纂《乾隆苏州府志》卷第七十八《杂记一》,乾隆十三年刻本。
    4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3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5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孙淳”条,第64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张溥《七录斋集》卷三《国表序(代张受先)》,四库禁毁书丛刊。
    2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卷四《国表四选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3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吴曾羽”条,第65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4计东《改亭集》卷十《上太仓吴祭酒书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1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本。
    2陆世仪《复社纪略》,《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1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分别参看朱倓《明季社党考》、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之《几社始末》、陆树楠《三百年来苏省结社运动史考》。
    1“后雪苑社”为候方域于清顺治年间续创。参见谢桂荣、吴玲《侯方域年谱简编》,《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2以上内容参见王恩俊《复社研究》第56页。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3参见蒋逸雪《张溥年谱》,第129页,齐鲁书社,1982。
    4侯方域《壮悔堂遗稿?雪园六子社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1参见谢桂荣、吴玲《侯方域年谱简编》“天启七年”条,《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2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四十《杂识》,光绪七年刻本。
    3裴大中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卷四十《杂识》,光绪七年刻本。
    4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近稿》卷三《確园社稿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2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近稿》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3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近稿》卷四《震社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1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存稿》卷一《洛如社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2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第132页,中华书局,1982。
    1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第51页,中华书局,1983。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0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4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三,《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5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三,《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53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2吴伟业《复社纪事》,《东林本末(外七种)》,第182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参见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第164—168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33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杨凤苞《秋室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本。
    2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东林本末(外七种)》,第210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1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3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
    4朱丽霞认为“松江几社既非复社分支,亦非从属于复社,而是与复社相应生辉,较复社有更长久的生命活力和学术影响的文人社团。”朱丽霞《明清之际松江几社的兴衰》,《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5参见王恩俊《复社研究》,第59页,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1参见曹炳麟纂修《民国崇明县志》卷十二《人物?文苑》,上海书店,1991。
    2参见严昌堉《篢濉肪硎澹窆浜I涎鲜显ɡ资遗庞”尽?
    3柳亚子《金缕曲》,杨天石、王学庄《南社史长编》,第12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3.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5.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
    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
    7.《礼部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清世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9.《清圣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10.雅尔哈善等修、习儒等纂《乾隆苏州府志》,乾隆十三年刻本
    11.宋如林等修、石韫玉纂《道光苏州府志》,道光四年刻本
    12.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光绪九年江苏书局刻本
    13.李光祚修、顾诒禄等纂《乾隆长洲县志》,乾隆十八年刻本
    14.扬振藻修、钱陆灿等纂《康熙常熟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5.王锦、杨继雄修、言如泗纂《乾隆常昭合志》,光绪二十四年重刻本
    16.郑钟祥、张赢修、庞鸿文纂《光绪常昭合志稿》,光绪三十年活字本
    17.董正位修、盛符升等纂《康熙昆山县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金吴兰等修、汪堃等纂《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光绪六年刻本
    19.曹允源等纂修《民国吴县志》,民国二十二年苏州文新公司排印本
    20.郭琇修、屈运隆纂《康熙吴江县志》,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21.陈和志修、沈彤纂《乾隆震泽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2.丁元正修、沈彤纂《乾隆吴江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3.金福曾、熊其英等纂修《光绪吴江县续志》,光绪五年刻本
    24.王祖畲纂修《宣统太仓州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5.王祖畲纂修《民国镇洋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6.陶煦纂辑《周庄镇志》,光绪八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刻本
    27.钱止葊辑《道光吴门补乘》,道光十三年刻本
    28.陈威、俞时修、顾清纂《正德松江府志》,上海:上海书店,1990
    29.宋如林修、孙星衍等纂《松江府志》,嘉庆二十二年刊本
    30.博润修、姚光发等纂《松江府续志》,光绪十年刻本
    31.杨开第、姚光发等修《华亭县志》,光绪五年刻本
    32.汪祖绶等修、熊其英等纂《青浦县志》,光绪五年刻本
    33.张仁静修、钱崇威等纂《青浦县续志》,民国二十三年刊本
    34.吴履震《五茸志逸》,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63
    35.叶廷春修、俞樾等纂《上海县志》,同治十年刊本
    36.吴馨等修、姚文枏等纂《上海县续志》,1918年刻本
    37.崔廷镛修、黄厚本等纂《光绪金山县志》,光绪四年刻本
    38.谢庭薰修、陆锡熊纂《乾隆娄县志》,乾隆五十三年刻,民国重印本
    39.程其玨等修、张云望等纂《光绪娄县续志》,光绪五年刻本
    40.金福曾修、张文虎纂《光绪南汇县志》,光绪五年刻本
    41.赵昕修、苏渊纂《康熙嘉定县志》,上海:上海书店,1991
    42.曹炳麟纂修《民国崇明县志》,上海:上海书店,1991
    43.何三畏《云间志略》,《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台湾学生书局,1987
    44.张恺《正德常州府志续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5.于琨、陈玉璂纂修《常州府志》,光绪十二年活字本
    46.陈延恩等修、李兆洛等纂《江阴县志》,清道光二十年刊本
    47.裴大中等修、秦湘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光绪七年刻本
    48.李先荣修、徐喈凤纂《宜兴县旧志》,嘉庆二年增补康熙刻本
    49.徐喈凤修《宜兴县旧志》,光绪八年重刻本
    50.阮升基《重刊宜兴县志》,光绪八年重刻嘉庆本
    51.张球修、汤成烈纂《武进阳湖合志》,光绪五年刻本
    52.冯煦纂《民国重修金坛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53.何绍章等修、吕耀斗等纂《丹徒县志》,光绪五年刻本
    54.张玉藻、高觐昌纂修《续丹徒县志》,民国十九年刻本
    55.凌焯修、徐锡麟纂《丹阳县志》,光绪十一年鸣凤书院刻本
    56.胡为和、孙国钧纂修《丹阳县续志》,1927年刻本
    57.丁兆基、汪国凤纂修《金坛县志》,光绪十一年活字本
    58.李景峰修《嘉庆溧阳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59.梁章钜修《沧浪亭志》,道光七年刻本
    60.蒋海澄辑《沧浪亭新志》,民国十八年刻本
    61.费善庆纂《民国垂虹识小录》,清末民初本
    62.孙岱编《归震川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63.张傅元、余梅年《归有光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64.陈溥《安道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65.缪朝荃《安道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66.谢桂荣、吴玲《侯方域年谱》,《许昌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
    67.顾师轼纂《吴梅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68.汪士沦编、王葆心补《茶村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69.陈子龙《陈忠裕公自撰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70.陈乃乾等撰《明徐闇公先生孚远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71.蒋逸雪《张溥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2
    72.陈乃乾、陈洙《徐闇公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73.叶绍袁《叶天寥自撰年谱?续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74.顾嗣立《闾邱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75.沈德潜《沈德潜年谱》,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76.严荣编《述庵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77.江标辑《黄荛圃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78.潘菽辑《潘氏续修宗谱》,1928年如在堂刻本
    79.叶庆元纂修《吴中叶氏族谱》,宣统三年东洞庭山刻本
    80.秦世铨、秦曙邨编纂《无锡陡门秦氏宗谱》,1921年活字本
    81.文含纂辑《文氏族谱续集》,民国十八年典石丛书本刻本
    82.秦淑曾等编纂《锡山秦氏宗谱》,同治十二年刻本
    83.刘祺编纂《武进西营刘氏清芬录》,民国十二年尚絅草堂排印本
    84.潘承谋等纂修《大阜潘氏支谱》,光绪三十四年松麟庄石印本
    85.屠亮衢等修《毗陵淹城屠氏族谱》,1926年敦木堂木活字印本
    86.尤侗《真率会约》,丛书集成续编第87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
    87.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88.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89.刘义庆《世说新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90.王应奎《柳南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
    91.黄宗羲《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
    92.梁章钜《楹联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87
    93.梁章钜著、陈居渊校点《制义丛话》,上海:上海书店,2001
    94.梁章钜《浪迹丛谈续谈三谈》,北京:中华书局,1981
    95.陶宗仪《说郛》,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6
    96.陆容《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
    97.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59
    98.李延昰《南吴旧话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9.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0.叶梦珠《阅世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1.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长沙:岳麓书社,1991
    102.王士禛《居易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3.朱保烱、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4.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5.丁福保编《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06.袁枚《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07.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8.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109.胡应麟《诗薮》,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10.顾炎武《日知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1.陆世仪《复社纪略》,《东林本末(外七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12.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113.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
    114.无名氏撰《莲社高贤传》,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115.王葆心《古文辞通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16.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117.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18.童隽《江南园林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119.柳诒徵《江苏书院志初稿》,赵所生、薛正兴主编《中国历代书院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1995
    120.杨天石、王学庄《南社史长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21.顾光旭《梁溪诗钞》,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122.侯学愈辑《续梁溪诗钞》,民国九年锡成公司铅印本
    123.侯学愈辑《梁溪文续钞》,民国三年游艺斋聚版印
    124.王豫《江苏诗征》,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125.张学仁《京江耆旧集》,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126.王应奎《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刻本,古处堂藏本
    127.《海虞诗征》,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本
    128.邵松年辑《海虞文征》,光绪三十一年鸿文书局石印本
    129.周之桢辑《垂虹诗胜》,民国四年吴江费华萼堂刻本
    130.潘柽章《松陵文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131.王昶《湖海诗传》,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132.严昌堉《篢濉罚窆浜I涎鲜显ɡ资遗庞”?
    133.秦毓钧辑《锡山秦氏文钞》,民国十九年咏烈堂铅印本
    134.秦彬初辑、秦殿栋等选辑《锡山秦氏诗钞》,道光十九年刻本
    135.俞宪选辑《秦氏三府君集》,1929年味经堂木活字本
    136.《京江张氏家集》,松荫堂刊本
    137.周荄辑《毗陵周氏家集》,民国十七年本
    138.恽宝惠等修《毗陵恽氏家乘》,民国三十八年铅印本
    139.潘奕隽等撰《佛香酬唱集》,1922年刻本
    140.《苹花社消寒诗课》,同治六年刻本
    141.卓尔堪《明遗民诗》,北京:中华书局,1961
    142.陈基《夷白斋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3.高启《高青丘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44.王鏊《震泽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45.吴宽《匏翁家藏集》,四部丛刊本
    146.邵圭洁《北虞先生遗文六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47.严讷《严文靖公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48.钱福《鹤滩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49.邵宝《容春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0.张凤翼《处实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151.张居正《张太岳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52.归有光《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3.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4.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5.李维祯《大泌山房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56.莫如忠《崇兰馆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57.唐时升《三易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158.唐汝询《编篷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59.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续修四库全书
    160.张溥《七录斋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161.张采《知畏堂文存》,四库禁毁书丛刊
    162.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嘉庆间王昶辑刻本
    163.艾南英《天傭子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
    164.瞿式耜《瞿忠宣公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65.侯峒曾《侯忠节公全集》,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166.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67.侯方域《壮悔堂遗稿》,续修四库全书本
    168.陆世仪《桴亭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69.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70.钱谦益《牧斋有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71.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72.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四部丛刊本
    173.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
    174.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75.彭宾《彭燕又先生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76.李雯《蓼斋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177.陆世仪《桴亭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78.陈瑚《顽潭诗话》,续修四库全书本
    179.陈瑚《确庵文稿》,四库禁毁书丛刊
    180.王摅《芦中集》,四库未收书辑刊
    181.潘耒《遂初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
    182.潘天成《铁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3.董含《三冈志略》,四库未收书辑刊
    184.徐乾学《憺园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85.秦松龄《苍岘山人集》,四库未收书辑刊
    186.严绳孙《秋水集》,四库禁毁书丛刊
    187.顾汧《凤池园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
    188.顾贞观《征纬堂诗》,四库未收书辑刊
    189.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90.顾嗣立《闾邱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91.顾嗣协《依园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
    192.张大复《梅花草堂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93.王时翔《小山诗文全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94.钱载《箨石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95.计东《改亭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96.全祖望著、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97.沈德潜《归愚诗钞》,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198.沈德潜《归愚诗钞余集》,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199.沈德潜《归愚文钞》,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200.沈德潜《归愚文钞馀集》,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201.沈德潜《归愚文续》,乾隆二十九年教忠堂刻本
    202.储欣《在陆草堂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本
    203.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204.储掌文《云溪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05.储大文《存砚楼二集》,四库未收书辑刊
    206.储方庆《遁庵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
    207.洪亮吉《洪亮吉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
    208.张惠言著、黄立新校点《茗柯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09.蒋彤《丹棱文钞》,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210.王昶《春容堂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11.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12.杨风苞《秋室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13.赵怀玉《亦有生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14.王芑孙《渊雅堂全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15.方苞《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16.方苞等编《钦定四书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7.秦瀛《小岘山人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218.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19.朱倓《明季社党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四年
    220.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
    221.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22.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23.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24.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
    225.[日]小野和子著、李庆、张荣湄译《明季党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26.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北京:中华书局,2008
    227.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28.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29.朱丽霞《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30.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31.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
    232.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33.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34.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35.王凯符《八股文概说》,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
    236.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37.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238.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39.陆树楠《三百年来苏省结社运动史考》,《江苏研究》1935年7.1卷3期
    240.郭松林《复社初探》,《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
    241.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242.杨海明《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中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243.王英志《随园女弟子概论》,《江海学刊》1995年第6期
    244.眭骏《问梅诗社述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245.李绪柏《明清广东的诗社》,《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246.何宗美《明代怡老诗社综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47.徐茂明《士绅的坚守与权变: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家风与心态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248.罗时进《论八股文长期沿用的文化机制》,《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49.欧阳光、史洪权《北郭诗社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
    250.杭建伟《无锡科举与科举家族》,《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12月
    251.郝丽霞《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与成因》,《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月
    252.朱丽霞、罗时进《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253.朱丽霞《明清之际松江几社的兴衰》,《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54.王恩俊《复社成员的家世及其影响》,《史学集刊》2007年1月
    255.罗时进《清代江南文化家族雅集与文学创作》,《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256.王恩俊《复社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