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孙中山民族思想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革命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和业绩是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民族主义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受其早年成长经历、海外游学经历以及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产生的。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反满”到“五族共和”、建立统一多民族的独立民主国家的过程。
     “反满”不是狭隘的种族复仇主义,而是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内涵。从“反满”到“五族共和”的发展,受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派的影响极大,是在与立宪派的论战中、并受边疆危机的刺激而逐渐形成的。“五族共和”具有给予各民族政治上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经济和文化教育上使各少数民族得到国民政府支持的平等发展权利,宗教上的信仰自由权利等多方面的内涵,并且在边疆危机、国家面临分裂的严峻形势下,要求各民族抛弃偏见与仇视,相见于诚,使国家真正得以统一,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同时,立足于建立独立民族民主国家这一基点,孙中山还提出了“联俄”乃至联合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主政治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对于促进各民族对统一民族国家的认同,以及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国家主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局限性是缺乏一贯明确的反帝主张。
Sun Yat-sen is an outstanding modern Chinese political activist, revolutionist, the forerunner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his ide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is a monu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Nationalism thought hold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un Yat-sen's ideology. Sun Yat-sen's nationalism ideology is growing by early experiences, as well as overseas travel experience of Wester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and arising from the stimulation of the national crisis. It develops from a purely "anti-Man" to "republic of five national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multi-ethnic democratic country.
     "Anti-Man" is not a narrow ethnic revenge, but has a double meaning of national revolution and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from "anti-Man" to "republic of five nationalities" was great affected by Kang Youwei and Liang qichao, etc, and stimulated by the border crisis. "Republic of five nationalities" calls for equality rights of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for all ethnic groups, and support from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econom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r its development,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many other connotations. And in the grim situation of border crisis, it requested all ethnic groups to abandon prejudice and hatred, so that the state can be truly unified. It reflect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un Yat-sen's national ideology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poin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national democratic countries, Sun Yat-sen also proposed "association with the Russia" and even association with all the oppressed nations to struggle against imperialist.
     Sun Yat-sen's nationalist think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democratic characteristics, obvious practicality, and has a strong independence. It has an irreplaceable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reunific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recognition, as well as safeguarding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sovereignty of our country. Its limitation is the lack of a clear anti-imperialist stand.
引文
[1]聊大伟《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此处所引专著仅列出题目与作者,出版社与出版年月请参见文末参考文献。
    [1]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族研究》,1981年第6期。
    [2]李光灿《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新建设》,1956年第12期。
    [3]彭英明《从“反满”到“五族共和”》,《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
    [4]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新华文摘》,2007年7月。
    [5]聊大伟《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9月。
    [6]郭世佑《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别论》,《清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族研究》,1981年第6期。
    [2]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3]胡岩《“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西藏研究》,1995年第1期。
    [1]《中国革命史》,见《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9页。
    [1]《伦敦被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2页。
    [2]《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页。
    [3]《在日本日华学生团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页。
    [4]《拟创立农学会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页。
    [5]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9页。
    [6]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页
    [1]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8页。
    [2]【日】宫崎寅藏《孙逸仙传》,《建国月刊》第5卷,第4期。
    [3]《与刘成禺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7页。
    [4]《<太平天国战史>序》,《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8页。
    [5]《中国革命史》,《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3页。
    [6]《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15页。
    [1]《复翟理斯函》,《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页。
    [2]《在香港大学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5页。
    [3]《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59页。
    [4]桑兵著,《试论孙中山的国际观与亚洲观》,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5]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9页。
    [6]康德黎等著.郑名中、陈鹤侣译,《孙逸仙与新中国》,上海: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版。转引自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9页。
    [7]《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页。
    [1]《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页。
    [2]《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
    [3]胡汉民编《总理全集》第1集,上海: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915页。
    [4]《在欧洲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0页。
    [1]《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9页。
    [2]《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9页。
    [3]《檀香山兴中会盟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页。
    [4]胡汉民编《总理全集》第一集,上海: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915页。
    [1]《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北京:《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2]《祭明太祖文》,《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5页。
    [3]《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北京:《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2页。
    [1]《中国存亡问题》,《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1页。
    [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页。
    [3]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0页。
    [1]《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北京:《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9页。
    [2]《驳保皇报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4页。
    [3]《支那保全分割论》,《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0页。
    [4]《支那保全分割论》,《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1页。
    [6]《致港督卜力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2页。
    [7]《伦敦被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1页。
    [1]《伦敦被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1页。
    [2]《香港兴中会章程》,《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页。
    [3]《伦敦被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1页。
    [4]《伦敦被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1页。
    [5]《致郑藻如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6]《农功》,《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7]《与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孙中山伞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2页。
    [8]《伦敦被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1页。
    [1]《与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2页。
    [2]《支那保全分割论》,《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0-221页。
    [3]《驳保皇报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4页。
    [4]《在槟榔屿对侨胞的演说》,陈旭麓等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46页。
    [5]《在槟榔屿对侨胞的演说》,陈旭麓等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1]《与斯韦顿汉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5页。
    [2]《在槟榔屿对侨胞的演说》,陈旭麓等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3-44页。
    [3]《在檀香山正埠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7页。
    [4]《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伞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4-255页。
    [5]《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6-297页。
    [1]《与日本驻香港领事中川恒次郎的谈话》,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3页。
    [2]《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6页。
    [3]《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2页。
    [4]《同盟会宣言》,《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页。
    [1]《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2]《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8页。
    [3]《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4]《“民报”发刊词》,《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5]《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9页。
    [6]《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3页。
    [7]《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4页。
    [1]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胡岩《“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西藏研究》,1995年第1期。
    [3]《支那保全分割合论》,《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3页。
    [1]《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6-297页。
    [2]康有为《辨革命书》,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1卷上,第215页。
    [3]康有为《辨革命书》,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1卷上,第210-211页。
    [4]《政治学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见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二册,文集第十三,第74-76页。
    [1]张枬、王忍之主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1卷下,第872页。
    [2]《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1]《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0页。
    [3]《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页。
    [1]《致黎元洪等电》,《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88页。
    [2]《致贡桑诺尔布等蒙古各王公电》,《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8页。
    [3]《在北京蒙藏统一政治改良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30页。
    [4]《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40页。
    [5]《在北京八旗生计会等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50页。
    [6]《在张家口各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51页。
    [1]《在太原各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70页。
    [2]《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8-439页。
    [3]《致贡桑诺尔布等蒙古各王公电》,《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8页。
    [4]《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5页。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0页。
    [6]《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40页。
    [1]《在北京蒙藏统一政治改良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0页。
    [2]《在北京广济庙与旗人的淡话》,《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69页。
    [3]《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39页。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1页。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0页。
    [2]《复高翼圣韦亚杰函》,《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6页。
    [3]《北京回教俱进会欢迎会上的演说》,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
    [4]《令教育部准佛教会立案文》,《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7页。
    [5]《北京回教俱进会欢迎会上的演说》,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5-66页。
    [6]《在广州耶稣教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61页。
    [7]《在北京基督教等六教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47页。
    [1]《在北京湖广会馆学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22页。
    [2]《在北京湖广会馆学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24页。
    [3]《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23页。
    [4]《中国国民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5]《辛亥革命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85页。
    [6]《教育部关于中华民族大同会创设蒙回藏师范学校请拨开办费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79页。
    [7]《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65页。
    [8]《在香港与<士蔑西报>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67页。
    [9]《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65页。
    [10]《在广东省署宴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31页。
    [1]《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
    [2]《在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3页。
    [3]《在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4页。
    [4]《支那现势地图》,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8页。
    [5]《在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4页。
    [1]《建国方略》,《孙中山伞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1页。
    [2]《在北京报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3页。
    [3]《在北京报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4页。
    [4]《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90页。
    [1]《在北京报界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5页。
    [2]《在北京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6页。
    [3]《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迎会上的演说》,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8页。
    [4]《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页。
    [1]《批财政部呈送兴农等银行则例文》,《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5页。
    [2]《批黄兴等呈》,《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94页。
    [3]《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2页。
    [4]《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4页。
    [5]《在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4-385页。
    [6]《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4页。
    [1]《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90页。
    [2]《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迎会上的演说》,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7-58页。
    [3]《在南昌李都督欢宴会上的演说》,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0页。
    [4]《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迎会上的演说》,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8页。
    [5]《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迎会上的演说》,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0页。
    [6]《在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4页。
    [1]《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19页。
    [2]《在上海答<文汇报>记者问》,《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2页。
    [3]《在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9-340页。
    [4]《在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9页。
    [5]《在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8页。
    [1]《致黄兴书》,《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6页。
    [2]《中华革命党总章》,《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7页。
    [3]《辞大元帅职通电》,《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1页。
    [1]《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80页。
    [2]《与<伦敦被难记>俄译者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6页。
    [3]《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革新党呼吁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7页。
    [4]《致鲁赛尔函》,《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8页。
    [5]《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9页。
    [6]《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电》,《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00页。
    [7]陈旭麓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129页。
    [8]但是,在1921年8月28日,孙中山给齐契林复函中称“这是从苏俄所收到的第一封而且唯一的一封信”(《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书》,《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91页),而 另有说法为孙中山“并未收到此函”(见陈旭麓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129页),因此,此信的真实性还有待于考查。
    [1]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25页。
    [2]《齐契林致孙中山的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3]《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书》,《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91-593页。
    [4]《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6页。
    [5]欧阳军喜《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472页。
    [2]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496页。
    [3]《致列宁函》,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03-404页。
    [4]《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页。
    [5]《复加拉罕电》,《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6页。
    [6]《复加拉罕电》,《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7页。
    [7]《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7页。
    [1]《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8页。
    [2]《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0页。
    [3]《在广州大本营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5页。
    [4]《复苏联代表加拉罕电》,《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0-131页。
    [5]《要靠党员成功,不专靠军队成功》,《孙中山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76页。
    [6]《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孙中山伞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9页。
    [7]《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94页。
    [1]《中国国民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2]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748页。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8页。
    [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9页。
    [1]《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7页。
    [2]《对于中国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页。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5页。
    [4]《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8页。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5页。
    [2]《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8页。
    [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8页。
    [4]《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8页。
    [5]《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0页。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8-189页。
    [1]《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上),1956年版,第87页。
    [2]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698页。
    [3]《<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4]《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4页。
    [5]《孙逸仙宣言》,《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8-529页。
    [6]《中国国民党党纲》,《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页。
    [7]《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5页。
    [8]《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5页。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6页。
    [2]《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6页。
    [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3页。
    [4]《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3页。
    [5]《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1页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6页。
    [7]《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0页。
    [8]《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3页。
    [1]《在摩轩号舰对幕僚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16页。
    [2]陈锡棋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9页。
    [3]《在广州全国学生评议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8页。
    [4]《在广州全国学生评议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8页。
    [5]《与外国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页。
    [6]《在上海招待新闻记者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8页。
    [7]《与外国记者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页。
    [8]《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7页。
    [9]《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0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页。
    [10]《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孙中山全集》第1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7页。
    [1]《致全党同志书》,《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1页。
    [2]《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8页。
    [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9页。
    [4]《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8页。
    [5]《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7页。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3页。
    [7]《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6页。
    [8]《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0页。
    [9]《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3页。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1页。
    [2]《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65页。
    [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3页。
    [4]《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8-389页。
    [1]《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52页。
    [1]《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0-311页。
    [2]《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2页。
    [3]《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6-297页。
    [4]《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4-325页。
    [5]《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9页。
    [1]《<国民恳亲大会纪念册>序》,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2]《中国国民党党纲》,《孙中山全集》第7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页。
    [1]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0日。
    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单位合编《孙中山全集》(全1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1986年版。
    2、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3、郝盛潮、陈旭麓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孙中山选集》(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6、(美)韦慕庭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林家有《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黄明同,卢昌健《孙中山经济思想:中国建设前瞻者的思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9、黄明同《孙中山建设哲学:中国现代系统思维的开启及运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邵德门主编《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美)孙穗芳《我的祖父孙中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沈渭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毛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王兴业《孙中山与中国近代话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苏爱荣、刘永为《孙中山研究总目》,北京:团结出版社,1990年版。
    16、尚明轩《孙中山传》,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17、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孙中山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中、下),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18、金冲及主编《孙中山研究论文集》(上、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1、罗炳良编《孙中山建国方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第一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1997年版。
    23、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下),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版。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胡岩《“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西藏研究》,1995年第1辑。
    2、郭世佑《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思想别论》,《清史研究》,1999年第4期。
    3、李克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述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何志明《“五族共和”思想对民族地区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5、冯祖贻《论孙中山后期的民族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6、李育民《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国家构想》,《史学月刊》,2002年第2期。
    7、杨贻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研究》,《学术论坛》,2004年第1期。
    8、郭世佑《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9、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0、耿云志《怎样认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北京日报》,2006年11月20日。
    11、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1期。
    12、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0 月10日。
    13、欧阳军喜《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4、聊大伟《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5、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6、李成勋《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战略构想》,《学术月刊》,1999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