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因权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基因权利是基于基因之上产生的新的综合性的基本人权。它发轫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植根于基因利益的诉求,导源于对人性尊严的保障。从权利属性上讲,基因权利属于基本人权。基因权利是一束新兴的权利,主要包括基因隐私权、基‘因平等权、基因财产权、基因知情权、基因人格权等。对基因权利的保障主要包括宣言保障、立法保障、司法保障。
     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界定基因的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基因是gene的中文音译,亦即“基本因子”。是指负责遗传的一小段DNA,通过这一段DNA可以制造出各种蛋白质并进行各种反应,以完成生命过程。基因是每一种生物机体最重要的组成功能单位,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现象。作为法学研究对象的基因主要是将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为人们带来损益、需要借助立法加以保护的自然资源来研究的。基因组(genome),或称为基因体,则是只一个生物中完整的DNA组合。基因资讯是存在每个人的细胞核中,是基因或DNA所揭露与承载的遗传资讯。每个人的基因信息都是独特的,基因资讯具有预测性、遗传性、永久性。
     第二章分析基因科技发展与基因权利的产生。一切权利的产生都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离开了经济条件,权利就无从产生,更不可能得到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法律意识的变化。人权思想的提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发展引起基本权利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环境产生新的渴望,这可能导致新的权利被提出,基因科技发展导致基因权利被提出。基因权利作为新兴权利,需要证成。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导致法律调整的范围日益扩大;基因利益产生权利诉求;对人性尊严的保障最终导致了新的权利的诞生。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基因权利的法律性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基因权利是否应当存在有三种看法:肯定论、否定论以及怀疑论。笔者赞同肯定论。所谓基因权利是基于基因之上产生的新的综合性的基本权利。基因权利的主体非常广泛,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体主体。权利的客体是基因,具体的说主要是基因资源与基因信息。基因权利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因隐私权、基因平等权、基因财产权、基因人格权、基因专利权等,它是综合性的权利。基因权利是一束权利,并具有基本权利的一般特征,具体表现在:基因权利具有固有性、基因权利的母体性、主体的普遍性等。
     第四章阐述了基因权利的具体形态。主要包括基因隐私权、基因人格权、基因财产权、基因知情权等。本章分别阐述了基因隐私权、基因财产权、基因知情权、基因人格权的主体、客体、内容。
     第五章论述基因权利的保障。主要包括宣言保障、立法保障与司法保障。
The right of gene is that mounts new comprehensiveness fundamental right coming into being owing to the gene. It commences an undertaking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ealing establishing gene benefit asking, originate from the guarantee to human nature dignity. From right on the attribution, the right of gene belongs to fundamental right. The right of gene is a bunch of right new and developing, includes privacy right of gene, equal right of gene, ownership property of gene, the right of gene to be informed, gene personality right etc. mainly. The guarantee to gene right includes legislative protection, judicial protec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not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defin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genes in the legal point. Gene in Chinese word is the transliteration of gene, which mean "fundamental factor". It inherits a small section of DNA, through which one DNA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proteins and various reactions to complete the life course.Each gene,called life cod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iving organisms functional units, recording and transferring the organism's genetic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the organism's birth, old age, sickness and death and all life phenomena.
     Gene, as the subject of legal research, needs the legislation to protect as natural resources.Because the gene has certain economic value and can bring profit and loss for the people. Genome is one complete DNA combination in one organism. Genetic information, which is in everybody cell nucleus, is the genetic informations exposed and carried by gene or DNA. Each person's genetic information is unique and the information is predictive, genetic, permanent. It leads to discrimination problem, protect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 It will be a burning problem to prevent abusing and misusing genetic information, and genetic discrimin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e of gene rights. Emergence of every rights are under the economic condition.Any deviation from the economic condition,the rights can neither come out nor achieve.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change of people's awareness of law,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human rights, lead to changes in fundamental righ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environment bringing forth new desire, which may cause new right propos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technology has just derived the right of gene.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at the gene right is basic human right.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views in the academia of China that whether the gene rights should be exist:affirmative, negativism and skepticism theory. The author definitely agrees with the former. The so-called gene rights can be a new comprehensive basic right that produced on the basis of gene.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the subject to the right of gene,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individual subject and collective subject. The object to the right of gene, specifically contends mainly genetic resources and genetic inform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right of gene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right are mainly genetic privacy, genetic equality, genetic property rights, the right to personality genes, gene patents, etc. As the emerging rights, gene rights needs justific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can widen the range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the interest of gene will produce claims of right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dignity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the birth of new rights. The right of gene is a bunch of rights and emerging one, and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human rights, specifically reflects that the right of gene has the inherent nature, the rights of the parent gene, the quality of subjective universality.
     Chapter four described the core of the gene rights, including genetic privacy, genetic personality right, genetic property rights, genetic right to information, the subject, objects, content of right to personality genes.
     Chapter five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f gene. It mainly includes legislative protection, judicial protec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protection.
引文
1、李龙主编:《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李龙主编:《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颜阙安著:《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
    8、谈大正著:《生命法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倪正茂主编:《生命学论要—— 2007年“生命科技发展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张爱燕,李燕著:《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萧淑芬著:《基本权基础理论之继受与展望》,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
    13、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孙勇如主编:《遗传学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15、章波等编著:《人类基因研究报告》,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16、倪正茂,陆庆胜等著:《生命法学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刘银良著:《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叶俊荣等著:《天平上的基因——民为贵、gene为轻》,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
    19、李雅萍主编:《生技法律解码》,书泉出版社2005年版。
    20、李振山著:《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之保障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
    21、徐亚文著:《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萨斯赛:《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23、肖平主编:《工程伦理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版。
    24、陈昌曙著:《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5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6、张乃根等主编:《克隆人:法律与社会》(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15-116页。
    27、邱仁宗著:《生死之间——道德难题与生命伦理》,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年版。
    28、《民主、人权、正义——苏俊雄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
    29、《自然辩证法研究》第18卷第1期。
    30、易继明主编:《中国科技法学年刊》(2005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苏永钦主编:《部门宪法》,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
    32、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3、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
    34、 张田勘著:《基因时代与基因经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
    34、易继明著:《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自由——科技法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沈铭贤著:《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上海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毛汉光著:《中国人权史:生存权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东北工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编著:《科学技术史简论》,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出版社1979年版。
    38、程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9、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汪习根主编:《司法权论——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目标模式、方法与技巧》,武汉大学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杨长贤、蔡坤旺、林美吟、陈俊寰著:《生物科技与法律——美国生技发明专利案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钱乘旦、徐浩明著:《大国通史·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43、刘文龙著:《大国通史·墨西哥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44、吕一民著:《大国通史·法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45、厉以宁著:《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6、江国华著:《宪法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47、吴庚著:《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三民书局2004年版。
    48、李振山著:《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社2000年版。
    49、高宣扬:《德国哲学的发展》,天地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版。
    50、洪德钦主编:《欧洲联盟人权保障》,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2006年出版。
    51、法治斌、董保城著:《宪法新论》,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
    52、法治斌著:《人权保障与释宪法制——宪法专论(一)》,月旦出版社1993年版。
    53、陈慈阳著:《宪法学》,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
    54、李惠宗著:《宪法要义》,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
    55、许志雄、陈铭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现代宪论》,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
    56、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7、郑贤君著:《基本权利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58、杨奕华著:《法律人本主义——法理学研究诠论》,汉兴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版。
    59、浦忠成著:《原住民的神话与文学》,台原出版1999年版。
    60、刘长秋、刘迎霜著:《基因技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1、王家福、刘海年、李林主编:《人权与21世纪》,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2、张军著:《宪法隐私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3、蔡定剑著:《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4、杨海坤主编:《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编写组:《国际人权法教程》(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李燕著:《医疗权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张翔著:《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8、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9、复旦人权研究中心主编:《复旦人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0、《现代国家与宪法——李鸿禧教授六秩华诞祝贺论文集》,月旦出版社1997年版。
    71、陈晓枫主编:《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2、朱福惠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3、朱福慧主编:《宪法学原理》,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74、刘茂林著:《中国宪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5、焦宏昌主编:《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6、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7、徐显明主编:《公民权利义务通论》,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78、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9、莫纪宏主编:《宪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80、《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词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1、杨春福著:《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2、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
    83、《公法学与政治理论——吴庚大法官荣退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
    84、翁岳生教授祝寿论文编辑委员会:《当代公法新论》(中),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
    8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7、高桂云主编:《生命伦理学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8、何建志著:《基因歧视与法律对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9、罗玉中主编:《科技法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0、罗大华、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新编》,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91、邱格屏著:《人类基因的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2、张宝珠、刘鑫:《医疗告知与维权指南——知情同意权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版。
    93、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4、杨立新著:《人格权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5、王泽鉴著:《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6、王泽鉴著:《民法总则》(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7、 陈新民著:《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上、下),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
    98、 许宗力著:《宪法与法治国行政》,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55页。
    99、 肖金明主编:《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100、 莫纪宏著:《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7页。
    101、 杨成铭主编:《人权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370页。
    102、 吴汉东主编:《高科技发展与民法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 许志雄、陈铭详、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现代宪论》,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
    104、 秦前红著:《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5、 江国华著:《立法:理想与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恩格斯著:《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
    7、[斯里兰卡]G.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8、[罗]柯普·阿波斯托尔著:《当代资本主义》1979年中文版。
    9、[加]许志伟著:《生命伦理对当代生命科技的道德评估》,朱晓红编,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德]马尔库塞:《单面人》,张伟译,载于上海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编:《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1、[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第二版),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2006版。
    13、[德]康德著:《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4、[德]J.哈贝马斯著:《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德]卡尔·拉伦茨著:《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6、[德]G拉德布鲁赫著:《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8、[德]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9、[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著:《伦理学体系》,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德]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林荣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2、[法]皮埃尔·费迪达等著:《科学与哲学的对话Ⅱ》,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23、[法]莱昂·狄骥著:《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郑戈、冷静译,辽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4、[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5、[奥]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杨善华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奥]汉斯·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7、[日]卢部信喜原著,高桥和之增订:《宪法》,林来梵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日]山田卓生:《私事与自己决定》,日本评论社1987年版。
    29、[日]阿部照哉等著:《宪法》(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日]大沼保昭著:《人权、国家与文明:从普遍主义的文明到文明相容的人权观》,王志安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31、[日]大须贺明著:《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日]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法源论)》,黄尊三、萨孟武、陶汇曾、易家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34、[美]杰里米·里夫金著:《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付立杰、陈克勤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36、[美]路易斯·亨金著:《权利的时代》,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37、[美]路易斯·亨金、阿尔伯特·J·罗森塔尔编:《宪政与权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38、[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9、[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清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0、[美]戴维·破普诺:《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美]罗纳德·德沃金著:《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到的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2、[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3、[美]罗科斯·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4、[美]柯洛茨克(Andene Judith Klozko)著:《复制人的迷思——生殖复制vs. 医疗复制》,师明睿译,天下远见出版公司2004年版。
    45、[美]保罗·布莱斯特、桑福·列文森、杰克·巴尔金、阿基儿·阿玛编著:《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陆符嘉、周青风、张千帆、沈根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美]斯泰伯格、寇斯利:《生物及技术与遗传工程辞典》,严瑞鸿译,台湾猫头鹰出版社1995年版。
    47、[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8、[美]列维·施特劳斯著:《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49、[美]杰里米·里夫金著,付立杰等译:《生物技术世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0、[美]理查德·T·德·乔治著,李布译:《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美]爱蒂斯·布朗·魏伊丝著,汪劲等译:《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3、[美]路易斯·亨金、阿尔伯特·J·罗森塔尔编:《宪政与权利》,三联书店1996年版。
    54、[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5、[美]阿丽塔·L.艾伦、理查德·c.托克音顿:《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冯建妹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6、[英]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7、[英]J.D·贝尔纳著:《科学的社会功能》,陈体芳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8、[英]让-弗兰西斯·马蒂编著:《伦理观解读人类基因组》,申宗侯、瞿涤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9、[英]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60、[英]亚当·库博主编:《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61、[英]沃克主编:《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62、[英]戴雪著:《英宪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3、[比]亨利·皮朗著:《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乐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蔡维音:《人体基因科技研究所衍生智慧财产权之归宿原则》,载于《成大法学》2003年第6期。
    2、韩缨:《利益的分配与平衡:人类基因权利问题浅议》,载于《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3、陈姵先:《立法防制职场基因歧视之必要性与合宪性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学研究所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4、李卫文:《改变世界的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载《生物学杂志》,2001年第2期。
    5、王庭光:《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伦理问题》,载《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2期。
    6、范建得、戴华:《生物技术对伦理、法律与社会的影响及妥善的因应策略》,载《国家政策季刊》1993年第3卷第3期。
    7、张文贞:《当代科技遇上宪法:宪政主义的危机与转机》,载《月旦法学杂志》1994年第116期。
    8、牛惠之:《科技法律议题之研究》,载《月旦法学杂志》1994年第116期。
    9、苏力:《法理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10、孟宪平:《科技法发展对人权的双重影响及解蔽思路》,载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1、孔幼真:《论科学技术进步对人权发展的影响》,载于《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6期。
    12、张文贞:《中断的宪法对话:宪法解释在宪法变迁脉络的定位》,载于《台大 法律论丛》,2003年第32卷第6期。
    13、毛建儒:《科学功利主义》,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2期。
    14、祝学华、王鼎:《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管理、立法及启示》,载于《科技与法律》2001年第1期。
    15、贺更行:《克隆人:无所适从的人生》,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3期。
    16、李步云:《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载于《法学研究》1991年第4期。
    17、德里克·贝勒费尔德、罗杰·布朗斯沃德:《人的尊严、人权和人类遗传学》,韩德强、郝红梅编译,载于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邱仁宗:《高新生物技术化伦理问题》,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5期。
    19、徐宗良:《当代生命伦理与人权》,载于复旦人权研究中心主编:《复旦人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周志宏:《复制人与生物科技之法律规范》,载于《月旦法学杂志》第35期。
    21、陈叔倬:《原住民人体基因研究之伦理争议与立法保障》,载于《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0年第6期。
    22、李崇僖:《基因隐私保护之法理规范》,载于《台湾法学杂志》第91期。
    23、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载于《宪政时代》1992年第18卷第1期。
    24、余信达:《从人性尊严与伦理道德之定位探索基因相关技术之可专利性》,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5年7月,第123期。
    25、李文、王坤:《基因隐私及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载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6、徐显明:《对人权普遍性与人权文化之解析》,载于《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
    27、滕丽、王刚:《我国隐私权隐私权立法探索》,载于《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
    28、松进茂记:《论自己决定权》,莫纪红译,载《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3期。
    29、郭自力:《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权保障》,载于《法学家》2000年第2期。
    30、李崇僖:《原住民基因研究之伦理课题与规范初探》,载于《国立台湾大学法学论丛》2007年第36卷第3期。
    31、曾淑瑜:《论基因歧视》,载于《华网法粹》2007年第39期。
    32、吕建斌:《基因、伦理及法律问题》,载于《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1期。
    33、李崇僖:《人体基因研究之伦理规范问题初探》,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34、胡瓷红:《法律与基因的对话——生命法学的现实问题研究》,载于《公法研究》2002年。
    35、赵振江,刘银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法律问题研究》,载于《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
    36、宋佩珊:《简介美国反基因歧视法的必要性——从2008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的经验谈起》,载《科技法律透析》2008年第8期。
    37、牛惠之:《跨国人体实验相关伦理与法律问题》,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38、姜萍、殷正坤:《人体研究中的知情同意问题研究综述》,载于《哲学动态》2002年第12期。
    39、刘宏恩:《评日本基因资料库之相关伦理规范与制度设计——以其组织运作及告知同意问题之处理文讨论核心》,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40、赵西巨:《人体组织提供者法律保护模式之构建》,载于《科技与法律》2008年第2期。
    41、尚志红《论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的法律保护》,载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42、杨秀仪:《谁来同意?谁做决定?》http://www. med8th.com/humed/2/20031 115sltyszjd.htm,2006-04-01.
    43、黄玉烨:《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的法律思考》,载于《法商研究》2002年第6期。
    44、刘雪斌:《权利分析——一种伦理学的视角》,载于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5、胡锦光:《论公民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原则》,载于《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46、于沛霖:《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之法律关系解读》,载于《中国法学年会法理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下卷)。
    47、范进学:《论权利的制度保障》,载于《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
    48、金亮新:《人权保障的公益诉讼分析》,载于肖金明主编:《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49、左卫民、朱桐辉:《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载于《法学》2001年第4期。
    50、肖蔚云:《宪法是审判工作的法律依据》,载于《法学杂志》2002年第3期。
    51、童之伟:《人权入宪的价值》,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4期。
    52、王振民:《我国宪法可否进入诉讼》,载于《法商研究》1995年第5期。
    53、郭道晖:《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载于《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54、邱格屏:《人类基因财产权分析》,载于《学术论坛》2008年第6期。
    55、许志雄:《人权的“光”与“影”》,载于《月旦法学杂志》第44期,1999年1月,第53页。
    56、周刚志、张小罗:《法治理念的回归与超越——法律教育的法治意义探析》,载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57、唐淑美:《刑事DNA资料库之扩增与隐私权之探讨》,载于《东海大学法学研究》2005年第23卷。
    58、程修明:《胎儿与生命权保障主体性间之宪法论证难题》,载于《东吴法律学.报》2002年第13卷第2期。
    59、刘银良:《由美国及国际法之观点谈生物技术发明的科专利性及其道德限制》载于《东吴法律学报》2000年第12卷12第2期。
    60、陈志忠:《胚胎宪法地位之研究》,载于《东吴法律学报》2007年第18卷第3期。
    61、杨秀仪:《病人、家属、社会:论基因年代病患自主权可能之发展》,载于《台湾大学法学论丛》2002年第31卷第5期。
    62、陈英铃:《生物学与生殖学的宪法界限》,载于《台湾大学法学论丛》2004 年第33卷第3期。
    63、焦兴铠:《工作场所基因测试在美国所引起之就业歧视争议》,载于《台湾大学法学论丛》2006年第35卷第6期。
    64、雷文玫:《解构我国胚胎保护规范体系》,载于《台湾大学法学论丛》2004年第33卷第4期。
    65、周娜:《生物技术与法律:基因的法律问题》,载于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7-18.
    66、王少杰:《基因伦理道德探析》,载于《学术论坛》2003年第1期。
    67、王少杰:《论基因权》载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68、王少杰:《专利的神话-基于基因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69、王少杰:《论基因时代知识产权的法理革命》,载于《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70、王少杰:《论基因资源及其法律保护》,载于《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71、王少杰:《对我国基因保护的几点法律思考》,载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72、秦义龙:《基因专利浅谈》,载于《当代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73、孙皓琛:《基因研究中主要法律问题之探讨》,载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报·研究生法学》2002年第10期。
    74、孙东雅:《人体基因图谱与隐私权若干问题研究》,载于《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5、熊蕾、汪延:《令人生疑的国际基因合作研究项目》,载于《瞭望》2001年第13期。
    76、王素娟:《由人类基因组图谱公布引发的对隐私权问题的思考》,载于《法学杂志》2001年第2期。
    77、诸程骏、刘俊:《人类基因资源提取的跨国保护-基于哈佛大学在安徽的基因研究项目的个案分析》,载于《法学》2002年第11期。
    78、王迁:《生物法律论基因歧视现象引发的法学课题-“基因歧视”法律问题专题研究之一》,载于《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3期。
    79、王德彦:《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知情权》,载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18卷第5期。
    80、鲁德格·霍内菲尔德:《科学和伦理:面临生物学、基因技术和医学挑战我们肩负的责任》,载于单继刚、甘绍平、容敏德主编:《应用伦理:经济、科技与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Lori B. Andrew:The Gene Patent Dilemma:Balancing Commerical Incentives with Health Needs, Houston Journal of Health Law & Policy,2002, Biotechnology Symposium.
    2、SACGT, A Public Consulation on Oversight of Genetic Tests, Summary,2000.
    3、Walters L, Palmer JG:The ethics of human gene therapy, Beauchamp TL. Walters Led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 Belmont, 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9.
    4、Alexander M. Capron, Patricia A. King, Steven Goldberg & Lawrence Gostineds. Law, Science and Medicine, New York:Foundation Press,1996.
    5、Alexander M. Capron et al, supra note 11,at 334-337.
    6、David Friedman, id. Technology affects laws by altering the cost of violating and enforcing legal rules.
    7、Michel Foucault: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trans. by Alan Sheridan,Random House,1977.
    8、Max Rheinstein:On Law in Economy and Society,ed.,trans. by Edward Shils and Max Rheinstie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4.
    9、Neil postman:Technopoly: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93.
    10、Roger Brownsword:Stem Cells and cloning:Where the Regulatory Consenus Falls,39 New Eng.L.Rev.535,2005.
    10、Molly A. Holman, Stephen R. Munze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Genes and Gene Fragments:A Registration Solution for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Iowa Law Review,2000,(3).
    11、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Human Genome and Human Rights,1997;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on Human Genetic Data,2003.
    12、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Bioethics and Human Rights,2005.
    13、Roger Brownsword, Ahren Torts Seminar:Genomic Torts:An Interest in Human Dignity as Basis for Genomic Torts,42 Washburn L.J.413,2003.
    14、J.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15、Philip Reilly:Legal Issues in Genetic Medicine, i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Genetics 655,656. David L. Rimoin, J. Micheal O'Connor,& Read E. Pyeritz eds.,1997.
    16、Anita L.Allen:Genetic Privacy:Emerging Concepts and Values, in Genetic Secrets:Protecting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IN THE Genetic Era 73, Mark A. Rothstein ed.1997.
    17、MichaelLemonick & Dick Thompson:Racing Ti Map Our DNA, TIME, Jan.11, 1999,
    18、George J.Annas, Genetic Privacy:There Ought to be a law,4 Texas Review OF Law & POLITICS 7,1999.
    19、North American Regional Committee:Human Genome Diversity Project, "Proposed Model Ethical Protocol for Collecting DNA Samples" 33 Houston Law Review,1431-1473,1997.
    20、Scott Burris, Lawrence Gostin & DeborahTress: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of Genetic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Muin J. Khoury ed.,2000.
    21、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HR 493 EAS-101、103、105,2008.
    22、Rothstein:Mark A.2008, "Is GINA Worth he Wait"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and Ethics,Spring,2008.
    23、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HR 493 EAS-102、201、202、 206,2008.
    24、Jungreis, Rivka:"Fearing Fear Itself:The Proposed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of 2005 and Public Fears About Genet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Policy 2007.
    25、Lawernce O. Gostin:Public Health Law and Ethics-A Reader 2002.
    26、Laura M.Ivey:Case Comment:Moore vs.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Patients'. Rights in the Biotechnological Market, in Georgia Law Review, Vol.25,1991.
    27、Lori B. Andrews:The Gene Patent Dilemma:Balancing Commercial Incentives With Health Needs, Houston Journal of Health Law & Policy,2002,(2).
    28、Kelly S. Erbes:Identification of The Unknown Soldier and the Fight For The Right to Anonymity;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Implications of a National DNA Database, ClevelandStateLawReview 1999.
    29、Germam National Ethics Council:Genetic Diagnosis before and during Pregnancy.RerrievedDecember 16,2005.http://www.ethikrat.org/english/publicat ions/Stn_PID_engl.pdf.
    30、Roberton John:Children of Choice:Freedom and the New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Princeti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31、Laurie, Graeme:Genetic Privacy,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2、Chadwick, Ruth et.al.:The Ethics of Genetic Screening.Boston:Kluwer Academic 1999.
    33、Lorib. Andrews:Genetic:eithics, law and policy, American case book series 2002.
    34、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68.
    35、lori Andrew et al. Genetics:Ethics, Law and Policy, MN; West group 2003.
    36、McGee, Glenn:The Perfect Baby:Parenthood in the New World of Cloning and Gentetics. Oxford,U.K.:Rowman & Little field 2000.
    37、Human Embryology and Fertilisation Authority, Outcome of the Public Consulation on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Retrieved December 16,2005. from http://www.hfea.gov.uk/home.
    38、Russell Korbkin with Stephen R.Munzer:Stem Cell Century-law and Policy Breakthrough Technolog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39、Nancy Lee Jones Allson M. Smith:Genetic information:Leagal and Law Enforcement Issues, Novinka York 2005.
    40、Rachels, James:The end of life:Euthanasia and Moralit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41、Professor W.L.:" Privacy", California Law Review 48,1960.
    42、Rothstein,M.A.:Genetic Secrets-Protecting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in the Genetic Era, 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3、Schrodinger,Erwin:What is life?:the Physical aspect of the living cell with Mind and Matter & Autobiographical Sketch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44、Singer Peter:Practical Ethics.1st ed.1979; 2nd ed.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45、Rorty, Richard:Hope Place of Knowledge, The Pragmatic Tradition in Philosophy. Academica Sinica 1999.
    46、Richard Gold:"Owning our bodies:An Examination of Property Law and Biotechnology", San Diego Law Review 1995.
    47、Jayaraman, K. S.:Gene-Hunters Home In on India, Nature, may 2,1996.
    48、Timothy P. Linkkila & Timothy E.Tracy:"Biotechnology process patents:Is Special Legislation Needed?" Risk Health, Safety & Enviorament 177, Spring 1994.
    49、Reid G Adler:"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oratorium on Animal Patenting ", Harv. J. L & Tech, Volume 1, spring Issue,1988.
    50、Julian David Forman:A Timing Perspective on the Utility Requirement in Biotechnology Patent Applications, Albany Law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51、Simon Davies:Europe to U. S..No P rivacy, No T rade. W iredM agazine,1998, (5).
    52、Patricla Kuszler:Genetic technologies and the law:case and materials,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7.
    ①参见罗玉中主编:《科技法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②[英]A.J.M.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4页。
    ③[英]米尔恩著:《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
    ④2009年4月,小谢、小周、小唐通过了佛山市的公务员考试。在之后的体检中,他们被认定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体检不合格而被拒录。2009年12月29日,小谢等3名参加当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向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起诉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1月5日,法院正式立案。因基因而引发的诉讼,这在中国尚属首例。此案将成为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熟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此表现出深切的关注和担忧——歧视患者可能扩展为歧视致病基因携带者,这将是社会难承之重。资料来源:http://news.qq.com/a/20100113/001066.htm
    ①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①周刚志、张小罗:《法治理念的回归与超越——法律教育的法治意义探析》,载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②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①参见颜阙安著:《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②参见谈大正著:《生命法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
    ①参见孙勇如主编:《遗传学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75页。
    ②参见杰里米·里夫金著:《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付立杰、陈克勤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③参见张爱燕,李燕著:著《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④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52页。
    ⑤倪正茂,陆庆胜等著:《生命法学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页。
    ① Lori B. Andrew:The Gene Patent Dilemma:Balancing Commerical Incentives with Health Needs, Houston Journal of Health Law & Policy,2002, Biotechnology Symposium.
    ②参见韩缨:《利益的分配与平衡:人类基因权力问题浅议》,载于《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③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换言之,可以把等位基因理解成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组成的一对基因,控制着某一相对性状。参见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407页。
    ④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49页。
    ① SACGT, A Public Consulation on Oversight of Genetic Tests, Summary, p.2,2000.
    ①参见李振山著:《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之保障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378页。
    ②参见李雅萍主编:《生技法律解码》,书泉出版社2005年版,第90-94页。
    ①参见叶俊荣等著:《天平上的基因——民为贵、gene为轻》,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170页。
    ②参见叶俊荣等著:《天平上的基因——民为贵、gene为轻》,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4页。
    ①这种心脏病因在心电图上显现长QT波形态而得名。
    ②参见何建志著:《基因歧视与法律对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③刘银良著:《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①参见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36-4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页。
    ②恩格斯著:《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5页。
    ③参见孟宪平:《科技法发展对人权的双重影响及解蔽思路》,载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半,第143-145页。
    ②[比]亨利·皮朗著:《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史》,乐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6页。
    ①孔幼真:《论科学技术进步对人权发展的影响》,载于《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6期。
    ②参见沈铭贤著:《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上海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19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72页。
    ④参见孟宪平:《科技法发展对人权的双重影响及解蔽思路》,载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①参见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229页。
    ②参考孔幼真:《论科学技术进步对人权发展的影响》,载于《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6期。
    ①转引自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第477页。
    ②孟宪平:《科技法发展对人权的双重影响及解蔽思路》,载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③参见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第477页。
    ①G.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②参见G.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116页。
    ③张文贞:《中断的宪法对话:宪法解释在宪法变迁脉络的定位》,载于《台大法律论丛》,2003年第32卷第6期。
    ①毛汉光著:《中国人权史:生存权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②参见东北工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编著:《科学技术史简论》,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出版社1979年版。
    ③参见[罗]柯普·阿波斯托尔著:《当代资本主义》1979年中文版,第345页。
    ④参见毛建儒:《科学功利主义》,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2期。
    ①参见G.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②G.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40-41页。
    ③参见G.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④参见张文贞:《当科技遇上宪法——宪政主义的危机与转机》,载于苏永钦主编:《部门宪法》,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792页。
    ①参见李雅萍主编:《生技法律解码》,书泉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②参见叶俊荣等著:《天平上的基因——民为贵、gene为轻》,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6页。
    ①参见谈大正著:《生命法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②参见王庭光:《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伦理问题》,载《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2期。
    ③参见倪正茂,陆庆胜等著:《生命法学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379页。
    ④参见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67页。
    ①参见叶俊荣等著:《天平上的基因——民为贵、gene为轻》,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①萨斯赛著:《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62页。
    ②参见叶俊荣等著:《天平上的基因——民为贵、gene为轻》,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4页。
    ①[美]戴维·破普诺著:《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22页。
    ②转引自陈昌曙著:《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页。
    ③参见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83页。
    ①参见肖厚国:《当代生物技术下民事主体的困境》,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5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②参见张乃根,[法]米雷埃·德尔马斯-玛尔蒂主编:《克隆人:法律与社会》(第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15-116页。
    ① Walters L, Palmer JG:The ethics of human gene therapy. Beauchamp TL. Walters Led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bioethics. 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9.
    ②邱仁宗著:《生死之间——道德难题与生命伦理》,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年版,第127页。
    ③“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国三位科学家杭城话基因》,载于《文汇报》2001年8月28日报道。
    ④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载于《文汇报》2000年11月9日。
    ①参见蔡宗珍:《宪法、国家权力与人性图像——以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术之合宪问题为中心》载《民主、人权、正义——苏俊雄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435页。
    ②参见葛秋萍、殷正坤:《基因技术于生死观的重新审视》,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第18卷第1期,第54页。
    ③参见倪正茂,陆庆胜等著:《生命法学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页。
    ④参见李卫文:《改变世界的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载于《生物学杂志》,2001年第2期。
    ①参见李震山著:《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之保障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280-281页。
    ②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①参见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②参见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①[法]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2页。
    ②[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17页。
    ③参见程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4页。
    ①转引自李振山著:《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②高宣扬著:《德国哲学的发展》,天地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96页。
    ③转引自颜上咏,唐淑美:《欧洲生物科技指令与人权》,载于洪德钦主编:《欧洲联盟人权保障》,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2006年出版,第203-204页。参见Kant, Immanuel (1948),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J.Paton. London Huchinson Press,1948.
    ①参见李惠宗著:《宪法要义》,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80-83页。
    ②转引自德里克·贝勒费尔德、罗杰·布朗斯沃德:《人的尊严、人权和人类遗传学》,韩德强、郝红梅编译,载于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22页。
    ①参见许志雄、陈铭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现代宪论》,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53-54页。
    ② Molly A. holman, Stephen R. Munze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Genes and Gene Fragments:A Registration Solution for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Iowa Law Review,2000,(3).
    ①例如: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Human Genome and Human Rights,1997;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 on Human Genetic Data,2003;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Bioethics and Human Rights,2005.
    ①参见法治斌、董保城著:《宪法新论》,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页。
    ②转引自蔡宗珍:《宪法、国家权力与人性图像——以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术之合宪问题为中心》载《民主、人权、正义——苏俊雄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446页。
    ③参见陈慈阳著:《宪法学》,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482页。
    ④ Roger Brownsword,Stem Cells and cloning:Where the Regulatory Consenus Falls,39 New Eng.L.Rev.535(2005).
    ①参见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②[德]鲁德格·霍内菲尔德:《科学和伦理:面临生物学、基因技术和医学挑战我们肩负的责任》,载于单继刚、甘绍平、容敏德主编:《应用伦理:经济、科技与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2页。
    ③参见陈慈阳著:《宪法学》,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486页。
    ④郑贤君著:《基本权利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39页。
    ①参见徐宗良:《当代生命伦理与人权》,载于复旦人权研究中心主编:《复旦人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6页。
    ②参见周志宏:《复制人与生物科技之法律规范》,载于《月旦法学杂志》第35期,第49-52页。
    ③参见陈叔倬:《原住民人体基因研究之伦理争议与立法保障》,载于《生物科技与法律研究通讯》2000年第6期,第7页。
    ① News Release, "ckground on Rthical and Sampling Issue Rai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October 2002, http//www.genome.gov/10005337.
    ②例如,各原住民大多有关于其祖先起源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隐含的意义使他们对自己与自然界关系的认知基础,但人类学式的基因研究是建立在否定这个神话化传说的基础上,因此当然无法获得原住民的信任和支持。参考浦忠成著:《原住民的神话与文学》,台原出版1999年版。
    ③参见法治斌、董保城著:《宪法新论》,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页。
    ①参见刘长秋、刘迎霜著:《基因技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122页。
    ② Roger Brownsword, Ahren Torts Seminar:Genomic Torts:An Interest in Human Dignity as Basis for Genomic Torts,42 Washburn L.J.413(2003).
    ③参见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一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载于《宪政时代》1992年第18卷第1期,第6页。
    ④余信达:《从人性尊严与伦理道德之定位探索基因相关技术之可专利性》,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5年7月,第123期,第182页。
    ⑤贺更行:《克隆人:无所适从的人生》,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3期。
    ①参见祝学华、王鼎:《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管理、立法及启示》,载于《科技与法律》,2001年第1期。
    ②参见徐宗良:《当代生命伦理与人权》,载于复旦人权研究中心主编:《复旦人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③参见张乃根:《克隆人与人权》,载于复旦人权研究中心主编:《复旦人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198、202页。
    ④张军著:《宪法隐私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①参见李步云:《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载于《法学研究》,1991年第4期。
    ①参见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9页。
    ②参见张翔著:《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6页。
    ④转引自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2页。
    ⑤[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40页。
    ⑥参见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①参见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②[美]罗科斯·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14-515页。
    ④张光杰、徐品飞:《人权是什么——三种阐释与一个回答》,载于复旦人权研究中心主编:《复旦人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⑤[奥]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杨善华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页。
    ①王少杰:《论基因权》,载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②李文、王坤:《基因隐私及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载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①颜阙安著:《鼠肝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②颜阙安著:《鼠肝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37-38页。
    ①保罗·布莱斯特、桑福·列文森、杰克·巴尔金、阿基儿·阿玛编著:《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陆符嘉、周青风、张千帆、沈根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10-712页。
    ①保罗·布莱斯特、桑福·列文森、杰克·巴尔金、阿基儿·阿玛编著:《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陆符嘉、周青风、张千帆、沈根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68-969页。
    ②保罗·布莱斯特、桑福·列文森、杰克·巴尔金、阿基儿·阿玛编著:《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陆符嘉、周青风、张千帆、沈根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7-1529页。
    ①高桂云主编:《生命伦理学教程》,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①倪正茂、陆庆胜著:《生命法学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7页。
    ②王少杰:《论基因权》,载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③饶明辉:《基因上的权利群论纲》,中国私法网:http://www.privatelaw.net.cn/new2004/shtml/20040518-213320.htm,2010年1月29日。
    ①参见杨春福著:《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7页。
    ②颜阙安著:《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38-39页。
    ③转引自颜阙安:《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①转引自[英]让-弗兰西斯·马蒂编著:《伦理观解读人类基因组》,申宗侯、瞿涤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②参见[英]让-弗兰西斯·马蒂编著:《伦理观解读人类基因组》,申宗侯、瞿涤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页。
    ③参见李燕著:《医疗权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④徐显明:《对人权普遍性与人权文化之解析》,载于《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
    ①参见张光杰、徐品飞:《人权是什么——三种阐释与一个回答》,载于复旦人权研究中心主编:《复旦人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①参见邱格屏:《人类基因的权利主体分析》,载于倪正茂、刘长秋主编:《生命法学论要——2007年生命科技发展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3-219页。
    ①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页。关于基本权利概念还有:许崇德教授认为基本权利是“由国家根本法规定的,是公民必不可少的也即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0页。焦宏昌教授认为:“公民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规定的,那些首要的、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与义务。”焦宏昌主编:《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页。朱福惠教授认为:“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是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那些权利和义务。”朱福惠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页。蔡定钦先生认为:“基本权利是公民最重要的那些权利,在公民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构成普通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的基础。”蔡定钦:《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207页。刘茂林教授认为:“基本权利是指公民成其为公民不可缺少的权利。”刘茂林:《中国宪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②李龙主编:《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①吴庚著:《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三民书局2004年版,第910页。
    ②参见徐显明主编:《公民权利义务通论》,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133页。
    ③参见郑贤君著:《基本权利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30-31页。
    ④杨海坤主编:《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⑤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3页。
    ⑥李参见震山著:《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利之保障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9-11页。
    ①芦部信喜著:《宪法》,林来梵、凌维慈、龙绚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②萧淑芬:《基本权之概念》,载萧淑芬著:《基本权基础理论之继受与展望——台日比较》,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32-36页。
    ③木通口阳一编:《讲座宪法学3——权利的保障》,有斐阁1994年版,第15-16页。转引自萧淑芬:《基本权之概念》,第35页。
    ④吴庚著:《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三民书局2003年9月修订版,第85-89页。
    ⑤韩大元主编:《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页。
    ⑥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75页。
    ⑦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147页。
    ⑧夏正林著:《社会权规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
    ①参见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②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③林来梵著:《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④莫纪宏主编:《宪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83页。
    ⑤[英]沃克主编:《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26页.
    ⑥参见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①张军著:《宪法隐私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②参见张军著:《宪法隐私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③[英]亚当·库博主编:《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38-339页。
    ④[日]卢部信喜原著,高桥和之增订:《宪法》,林来梵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⑤参见许志雄、陈铭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现代宪论》,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71页。
    ①莫纪宏主编:《宪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83页。
    ②国际人权法教材编写组:《国际人权法教程》(第一卷、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9-91页。
    ③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①《现代国家与宪法——李鸿禧教授六秩华诞祝贺论文集》,月旦出版社1997年版,第821页。
    ②参见张军著:《宪法隐私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①[英]A·J·M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② Philip Reilly:Legal Issues in Genetic Medicine, i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Genetics 655,656. David L. Rimoin, J. Micheal O'Connor,& Read E. Pyeritz eds.,1997.
    ①参见颜阙安著:《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126页。
    ②参见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第432-433页。
    ③ Anita L.Allen:Genetic Privacy:Emerging Concepts and Values, in Genetic Secrets:Protecting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in the Genetic Era 73, Mark A. Rothstein ed.1997.
    ①参见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第435页。
    ② Anita L.Allen:Genetic Privacy:Emerging Concepts and Values, in Genetic Secrets:Protecting 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in the Genetic Era 33, Mark A. Rothstein ed.1997.
    ③阿丽塔·L.艾伦、理查德·C.托克音顿著:《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冯建妹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④参见滕丽、王刚:《我国隐私权隐私权立法探索》,载于《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
    ①参见李振山:《论宪法意义下之集体权》,载《公法学与政治理论——吴庚大法官荣退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182页。
    ② North American Regional Committee, Human Genome Diversity Project, "Proposed Model Ethical Protocol for Collecting DNA Samples" 33 Houston Law Review,1431-1473(1997).
    ①参见李崇僖:《原住民基因研究之伦理课题与规范初探》,载于《国立台湾大学法学论丛》2007年第36卷第3期。
    ①参见颜阙安著:《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②参考林子仪:《基因资讯与进隐私权——从保障隐私权的观点论基因资讯的利用与法的规制》,载于翁岳生教授祝寿论文编辑委员会:《当代公法新论》(中),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712页。
    ①参见刘银良著:《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2-74页。
    ①参见[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②刘长秋、刘迎霜著:《基因技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①参见何建志著:《基因歧视与法律对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①参见刘银良著:《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0页。
    ②参见罗玉中主编:《科技法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5页。
    ③参见陈姵先:《立法防制职场基因歧视之必要性与合宪性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学研究所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
    ①参见曾淑瑜:《论基因歧视》,载于《华网法粹》2007年第39期,第204页。
    ②胡瓷红:《法律与基因的对话——生命法学的现实问题研究》,载于《公法研究》2002年,第348页。
    ③参见罗大华、刘邦惠主编:《犯罪心理学新编》,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④参见刘长秋、刘迎霜著:《基因技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①参见吕建斌:《基因、伦理及法律问题》,载于《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1期。
    ②参见陈姵先:《立法防制职场基因歧视之必要性与合宪性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学研究所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9页。
    ①参见李崇僖:《基因隐私保护之法理规范》,载于《台湾法学杂志》第91期,第71一85页。
    ②基因型是指生物体DNA中的所有基因,包括不同的对偶基因,能表现的或不能表现的基因。
    ③对偶基因是指相同基因的各种形式中的一种,单一基因可能有1-100中不同的对偶基因存在,对偶基因可能指个体在但以基因的氮碱基排序不同,也可能是团体细胞内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的差异。由于对偶基因不同,造成遗传突变以及基因表现上的差异,故族群中的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特征。参考M.L.Steinberg &S.D.Cosloy,严瑞鸿译:《生物及技术与遗传工程辞典》,台湾猫头鹰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
    ①参见李崇僖:《人体基因研究之伦理规范问题初探》,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② Scott Burris, Lawrence Gostin & DeborahTress: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of Genetic Information:Ethical and Legal Neponses to Social Risk, in genetic and public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527,527-546, Muin J. Khoury ed.,2000.
    ①参见赵振江,刘银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法律问题研究》,载于《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
    ②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HR 493 EAS§101、103、105(2008).
    ③ HIPA是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签署的《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
    ④ Rothstein, Mark A.2008. "Is GINA Worth he Wait"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and Ethics, Spring,2008:176.
    ①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HR 493 EAS§102、201、202、206(2008).
    ② Jungreis, Rivka.2007. "Fearing Fear Itself:The Proposed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of 2005 and Public Fears About Genet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Policy.2007:224-232.
    ③ Jungreis, Rivka.2007. "Fearing Fear Itself:The Proposed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of 2005 and Public Fears About Genet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Policy.2007:233-234.
    ①在Sutton v. United AirLines, Inc.案中,原告孪生姐妹由于未矫正的视力不符合航空公司的健康要求,航空公司拒绝她们成为公司的飞行员。在孪生姐妹依据《美国残疾人法》提出诉讼时,被告航空公司辩称,原告在“减轻的状态(mitigated state)”下,并不存在严重限制其主要生活能力的损伤。最高法院并没有采纳“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关于“损伤应当在没有被减轻的状态下考虑”的解释,而是主张法院应当考虑眼镜对她们状态的影响。
    ② Jungreis, Rivka.2007. "Fearing Fear Itself:The Proposed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of 2005 and Public Fears About Genet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Policy.2007:235-239.
    ③参见宋佩珊:《简介美国反基因歧视法的必要性——从2008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的经验谈起》,载《科技法律透析》2008年第8期。
    ①参见李振山著:《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之保障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409-411页。
    ①参见李雅萍主编:《生技法律解码》,书泉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3页。
    ②参见赵振江,刘银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法律问题研究》,载于《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
    ①Lawemce O.Gostin:Public Health Law and Ethics-A Reader,312-319(2002).
    ②牛惠之:、《跨国人体实验相关伦理与法律问题》,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②参考邱格屏著:《人类基因的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①参见张宝珠、刘鑫著:《医疗告知与维权指南——知情同意权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②参见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8页。
    ③参见李振山著:《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社2000年版,第277页。
    ④参见[日]松进茂记:《论自己决定权》,莫纪红译,载《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3期,第11页。
    ⑤[日]山田卓生著:《私事与自己决定》,日本评论社1987年版,第3页。
    ⑥参见李燕著:《医疗权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页。
    ⑦参见刘长秋、刘迎霜著:《基因技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①参考邱格屏著:《人类基因的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②参见姜萍、殷正坤:《人体研究中的知情同意问题研究综述》,载于《哲学动态》2002年第12期。
    ①《我国首例人兔结合方法克隆人胚》,载于《文汇报》2001年10月9日。
    ②转引自刘宏恩:《评日本基因资料库之相关伦理规范与制度设计——以其组织运作及告知同意问题之处理讨论核心》,载于《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①参考赵西巨:《人体组织提供者法律保护模式之构建》,载于《科技与法律》2008年第2期。
    ②转引自尚志红《论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的法律保护》,载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③参见杨立新著:《人格权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7页。
    ④参见[日]松井茂记:《论自己决定权》,莫纪红译,载于《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3期。
    ⑤[日]山田卓生著:《私事与自己决定》,日本评论社1987年版,第3页。
    ⑥张军著:《宪法隐私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李振山著:《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元照出版社2000年版,第290-291页。
    ②蔡定剑著:《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
    ③参考张爱燕、李燕著:《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④张爱燕、李燕著:《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①转引自颜阙安著:《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论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194页。
    ①杨秀仪:《谁来同意?谁做决定?》http://www. med8th.com/humed/2/20031115sltyszjd.htm,2006-04-01.
    ②摘自《伦理学》: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ethics/
    ③ Laura M.Ivey, Case Comment:Moore vs.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Patients'Rights in the Biotechnological Market, in Georgia Law Review, Vol.25:489,1991,at 489.
    ③参见王泽鉴著:《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①参考邱格屏著:《人类基因的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142页。
    ② Kelly S. Erbes:Identification of The Unknown Soldier and the Fight For The Right to Anonymity;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Implications of a National DNA Database, ClevelandStateLawReview,1999.
    ②参见黄玉烨:《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的法律思考》,载于《法商研究》2002年第6期。
    ①参见法治斌、董保城著:《宪法新论》,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页。
    ②刘雪斌:《权利分析——一种伦理学的视角》,载于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134页。
    ③参见李惠宗著:《宪法要义》,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④参见法治斌、董保城著:《宪法新论》,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②参见李龙主编:《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15页。
    ③See David Friedman, id. Technology affects laws by altering the cost of violating and enforcing legal rules.
    ①参见Michel Foucault,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trans. By Alan Sheridan,Random House,1977, pp.34-35.转引自苏力:《法理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②参见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③参考李龙主编:《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19页。
    ① On Law in Economy and Society,ed. By Max Rheinstein,trans. By Edward Shils and Max Rheinstie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4, p.354.转引自苏力:《法理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②参见易继明主编:《中国科技法学年刊》(2005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③参见谈大正:《公平与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载于倪正茂、刘长秋主编:《生命法学论要-2007年生命科技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①参见苏力:《法理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②参见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46-448页。
    ③张爱艳、李燕著:《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④易继明著:《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自由——科技法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⑤[美]罗纳德·德沃金著:《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①参见G.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
    ②[日]穗积陈重著:《法律进化论(法源论)》,黄尊三、萨孟武、陶汇曾、易家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③ See Alexander M. Capron, Patricia A. King, Steven Goldberg & Lawrence Gostineds. Law, Science and Medicine 334-337, New York:Foundation Press,1996.
    ③参见张文贞:《当科技遇上宪法——宪政主义的危机与转机》,载于苏永钦主编:《部门宪法》,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775页。
    ⑤ Alexander M. Capron et al, supra note 11, at 334-337.
    ①程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②参见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
    ③参考李龙主编:《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①参见李步云:《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载于《法学研究》1991年第4期。
    ②参见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③ Jerome J. Shestack:The Jurisprudence of Human Rights. Cited in Theodor Meron:Human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p74.
    ④胡锦光:《论公民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原则》,载于《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⑤转引自杨春福著:《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页。
    ①参见陈新民著:《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上),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5-12页。
    ②参考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0-351页。
    ①[美]路易斯·亨金著:《权利的时代》,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57页。
    ②[美]路易斯·亨金、阿尔伯特·J·罗森塔尔编:《宪政与权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14页。
    ③参觅法治斌、董保城著:《宪法新论》,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①维德B·乌卡索维克著:《人权与环境问题》,载[斯里兰卡]C·G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231页。
    ②王家福、刘海年、李林主编:《人权与21世纪》,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③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12-13页。
    ①参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0-351页。
    ①参见李步云:《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载于《法学研究》1991年第4期。
    ②参见于沛霖:《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之法律关系解读》,载于《中国法学年会法理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下卷),第869页。
    ①参见许志雄:《人权的“光”与“影”》,载于《月旦法学杂志》第44期,1999年1月,第53页。
    ②参见许志雄:陈铭详、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著:《现代宪论》,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36页。
    ③参见许志雄:《人权的“光”与“影”》,载于《月旦法学杂志》第44期,1999年1月,第53页。
    ①参见苏永钦主编:《部门宪法》,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762页。
    ②参见李振山著:《多元、宽容与人权保障——以宪法未列举权之保障为中心》,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①参见陈新民著:《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上),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①参考刘长秋、刘迎霜著:《基因技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8-91页。
    ②参考张爱燕、李燕著:《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7-78页。
    ①参见郑贤君著:《基本权利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②范进学:《论权利的制度保障》,载于《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
    ③[英]戴雪著:《英宪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页。
    ④参见许宗力著:《宪法与法治国行政》,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55页。
    ⑤参考金亮新:《人权保障的公益诉讼分析》,载于肖金明主编:《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
    ⑥莫纪宏著:《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7页。
    ①参见金亮新:《人权保障的公益诉讼分析》,载于肖金明主编:《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页。
    ②参考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
    ①汪习根著:《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
    ②[德]威廉·冯·洪堡著:《论国家的作用》,林荣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页。
    ③参见左卫民、朱桐辉:《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载于《法学》2001年第4期。
    ①参见张翔著:《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8页。
    ②法院可否直接适用宪法规定是我国宪法学界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产生,根本上是因为我国缺乏有效的宪法监督机制,而学界所提的建立宪法监督机制的建议也无法实现。参见肖蔚云:《宪法是审判工作的法律依据》,载于《法学杂志》2002年第3期。
    ③参考张翔著:《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4-85页。
    ①参见吴庚著:《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三民书局2004年版,第318-334页。
    ②参见童之伟:《人权入宪的价值》,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4期。
    ③参考张翔著:《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6-87页。
    ①参见张翔著:《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17页。
    ②许宗力著:《宪法与法治国行政》,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70-17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