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抗战时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建筑史突变性地由兴盛期进入萧条期,整体上建筑活动停滞,城市与建筑遭受战争破坏,但1937-1942年间上海、天津租界区仍有少量建筑活动;全国性抗战期间陪都重庆等城市有所发展;1931年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城市,尤其是长春开展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
     论文定位于研究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与伪满洲国国都“新京”(长春)城市发展,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
     论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及既有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界定了论文中“抗战时期”和“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等基本概念。
     论文回顾抗战时期以前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史,包括重庆1891年开埠、1921年设商埠督办、1927年重庆建市等时期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建设史;以及长春宽城子老城、俄国宽城子铁路附属地、“满铁”铁路附属地、商埠地等区域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建设史。
     论文首先剖析抗战时期重庆和长春城市政治地位的突变,及其引发的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变化。其次以相关历史文献,尤其是当时颁布的城市建设法规为资料源,论述抗战时期重庆和长春不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包括城市建设管理机构的变迁、城市规划与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最后论述抗战时期源于不同政治目的、不同投资渠道、不同建设法规和规划控制的重庆和长春不同的城市发展进程。
     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一、抗战时期中国国家层面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这主要体现于当时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建设法规;伪满洲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建设法规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地区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法规体系的补充。二、抗战时期是重庆和长春城市发展史的重要阶段,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渐趋完善,城市规划与建筑法规体系逐渐建立,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促进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和制度化;三、抗战时期重庆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在以开辟防空袭、防火的通道为起点的现代城市道路网建设,为现代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长春在制定城市规划后开始城市建设,资金运作较为成功,城市中心区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实施,但是定位于伪满洲国国都的城市建设随伪满洲国灭亡而失去发展依托,使城市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新研究观念与创新研究方法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50838007)。
The Mukden Incident in1931signaled the outbreak of local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July7Incident of1937signaled the outbreak of national Anti-Japanese War. Because of that,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transformed suddenly from its heyday to a slum, with overal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stagnating and cities and buildings being devastated by wars. However, during the period of1937to1942, there were still a small amou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Tianjin concession area. During national Anti-Japanese War, some cities such as the then alternate capital Chongqing had enjoyed certain development. After1931, the Japanese invaders carried out activities of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in particular, in Changchun.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city developments, during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of Chongqing, then alternate capital, and Changchun (then called Xinjing), the capital of the puppet Manchucho. It will also make studies of city planning of China's cities as well a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system.
     In light of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exis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author determines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nd gives definitions to such basic concepts as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and "management system on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looks back on the cit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ongqing and Changchun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includ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history of those periods such as Chongqing'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1891, establishment of commercial port supervision institution in1921, and founding of the city Chongqing in1927. It also includes the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history of areas like Kuanchengzi old town in Changchun, Kuanchengzi railway dependent territory of Russia, Manchuria railway dependent territory, and some commercial ports.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sudden changes of political status of Chongqing and Changchu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s in economy, culture, population,etc. Second, based on resources of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especially the city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issued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different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 of Chongqing and Changchu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ncluding changes of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city planning,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systems.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nd Changchun due to different political purpose, varied investment channels, and various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and planning control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Major innovative research results are:firs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system at the national level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which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a series of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formulated and issued at that time.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issued by the puppet Manchucho helped promote city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orth-eastern area to certain degree, and they were complementary to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systems. Second,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wa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ongqing and Changchun when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gradually perfected themselve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systems were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 helped promote city construction to be more modern and institutionalized. Third, the achievements of Chongqing's city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were demonstrated mainly in its modern city road network starting from opening up channels for air defense and fire prevention,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modern city development. After drawing out its city planning programs, Changchun started its city construction. Due to successful operations of money,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entral area was implemented in a rather short time. However, as the city construction was aimed at building the capital of the puppet Manchucho, it lost its very supporting basis along with the demise of the puppet Manchucho, leading to the consequence of unsustainable city development.
     The thesis is one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innovated idea and method, which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50838007)
引文
1何一明.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318.
    2[民国]蒋公毅著.陷京三月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34.
    3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华北、华中和华东日占区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发展。当时日本的傀儡政权之一—汪伪政权也建立了城市规划与建设机构,在上海制定了城市规划的核心法规——《上海市区划暂行条例》,在北京编制了《北京都市计划大纲》,虽然实际城市建设未曾展开,但制度法规的制定和建立间接地对中国城市建设制度化起到一定作用。参见牛锦红著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96-197.
    4何一明.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335.
    1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日本殖民地文化研究会编伪满洲国的真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5.
    2王希亮.关于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C]//袁成毅,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67-189
    3何一明.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344-380
    2刘庭华著.中国抗日战争论纲1931-1945[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7
    3刘国光.中外城市知识辞典[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143.
    4张仲敏主编.城市建设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56.
    1孙倩著.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85.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88
    3牛锦红著.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绪论19.
    1张瑾.权利、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D]南京:南京,1999
    2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3参见谢旋.抗战时期以御灾防卫为契机的陪都重庆旧市区改造[J].华中建筑:2010(6)
    1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
    1杨秉德著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25
    1参见郭建.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196.
    2参见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城市类型综合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第6章第4节.
    3王俊雄.国民政府时期南京首都计画之研究[D].台湾:国立成功大学,2002
    4涂文学“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为中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5魏枢.《大上海》启示录——近代上海华界都市中心空间形态的流变[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何流,文超祥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7(36)
    1转引自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74
    2转引自周勇主编.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16.
    1转引自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36.
    2朱之洪等修,向楚等编.民国巴县志:建置(再版)[M].成都:巴蜀书社,1992.转引自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459.
    1参见陆远权.开埠通商与重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4):26.
    2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6.
    3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6.
    1周勇、刘景修译编.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161.
    2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53.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773.
    2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29.
    3参见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731.
    4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29.
    1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12.
    1参见张瑾.权利、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D].南京:南京,1999.
    2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845.
    3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773
    1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7.
    2谢璋.重庆新旧市场之改建[J/OL]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月刊:杂录,1927(3):4-5http://www.dachengdata.com/search/search.action?kanpian=2&field=1&sw=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月刊
    3这里“新市场”即现在的新市区概念,后亦称为新市区,范围特指老城区通远门以西,“由临江门沿嘉陵江达牛角沱,由南纪门沿扬子江达兜子背,袤广近三十方里,”下文出现的“新市场”均特指该区域,不再一一解释。
    4参见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7.
    5转引自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732.
    1参见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29.
    2重庆商埠新市场管理局暂行简章[J/OL].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月刊:规章,1927(2):1-2.http://www.dachengdata.com/search/search.action?kanpian=2&field=l&sw=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月刊
    3朱之洪等修,向楚等编.民国巴县志:市政(再版)[M].成都:巴蜀书社,1992.
    2参见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773.
    2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9-10.
    3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9-10.
    1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0.
    2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58.
    3重庆市城市建设局.重庆市政环卫建设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20.
    1重庆市城市建设局.重庆市政环卫建设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180.
    2转引自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731.
    1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31.
    2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29
    1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56.
    2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56.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25.
    1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51.
    2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53.
    1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55.
    1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62.
    2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78.
    1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396.
    2转引自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397.
    3转引自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397.
    1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1-83.
    2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397.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内部出版物],1983:140.
    1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6.
    1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398.
    2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43.
    3转引自[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15.
    4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省的进步-满蒙与满铁[M].大连:满洲日报社印刷所,1928:84.
    1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44.
    1加藤与之吉1894年从东京大学土木专业毕业、曾任新泻县土木课长、后进入满铁任工程师、1914年至1923年期间任满铁土木课长、1923年离任.
    2根据1932年(昭和七年)十字屋出版部编的“长春及附近地图”(比例尺1:12000)说明.注:1922年后,满铁附属地的街路名称全部日本化,日本街名—般主干道称“通”:次干道称“町”
    1[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3.
    2[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7
    3[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42.
    4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46.
    5[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37.
    1参见[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43.
    2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48.
    1转引自夏德政主编.长春市志·土地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16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1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40.
    3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5.
    4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10.
    5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401.
    6转引自夏德政主编.长春市志·土地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16.
    1李海善主编.长春市志·政府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87.
    1转引自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29.
    2转引自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59.
    3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市十年建设计划序.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
    1参见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871.
    2注:经济中心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工业、商业、金融、交通,以及信息交流等最为发达,能反映该地区经济全貌,作为该地区经济联系的枢纽,并对该地区其它城市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引自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25
    1抗战建国纲领[G]//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52.
    2周勇主编.重庆抗战史1931-1945[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349.
    3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28.
    1注:《重庆通史》第1230页为48,重庆工厂占大后方比例为479%。如果各地工厂数无误的话,经计算应为47,47,重庆工厂占大后方比例为48.9%。
    2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34
    1另据《四川经济地图集》调查的结果,1945年,四川全省工业资本为7.178亿元,重庆为6亿,占83.36%,大大高于此数。转引自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31.
    1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879
    2数据来源: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17.
    3注:《近代重庆城市史》第141页上为76.76,计算有误,应为7667.
    1周勇主编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1248.
    2参见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299-300
    1参见自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301
    2周勇主编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1061.
    1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315.
    2参见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083
    1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大事记[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10
    2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088-1089
    1参见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51
    2参见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094-1097.
    3注:即使用畜力、人力为动力的大车、板车、木船运输。
    4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099-1100
    1参见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101-1102
    1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700
    2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872
    3转引自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91
    1注:《重庆通史》第873页上为“巴县青木关”
    2注:《重庆通史》第873页上为“重庆市内”。
    1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158.
    1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日本殖民地文化研究会编.伪满洲国的真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
    1王承礼主编.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79.
    2参见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日本殖民地文化研究会编.伪满洲国的真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4
    1参见王承礼主编.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93-94
    1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69.
    2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70-171
    1参见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二年):26-27
    1参见杨宇编著长春近代建筑图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111-149
    1参见杨宇编著.长春近代建筑图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111-149
    2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30.
    3谢学诗着.伪满洲国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4-325
    1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30.
    1参见杨宇编著.长春近代建筑图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73-106.
    2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33
    3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33.
    1杨宇编著.长春近代建筑图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142
    2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34.
    3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34
    4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34.
    1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75.
    1顾万春主编.长春市志·人口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62
    1顾万春主编.长春市志·人口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65.
    1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25.
    1谢振民主编.中华民国立法史(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84.
    2牛锦红著.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43.
    3牛锦红著.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43.
    4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3
    5南京国民政府.建筑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41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84.
    1吴华甫是复旦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归国的工学博士
    2重庆市政府组织规则[J/OL]重庆市政府公报,1939(1):21-23.http://res4.nlc.gov.cn/home/search.trs?method=advSearch&resourceid=3&resourceid=5&resourceid=4
    3参见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774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774-776.
    2南京国民政府.都市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41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98-102.
    3唐润明.重庆市建设方案[J]档案史料与研究:2002(3):48-49.
    4唐润明.重庆市建设方案[J].档案史料与研究:2002(3):48-49
    2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3.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776.
    1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编.首都计划[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227.
    2关于抗日战争前颁布的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相关法规观点参见何流,文超祥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7(36)
    1南京国民政府.都市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41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98-102.
    1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第32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8.
    2南京国民政府.收复区城镇营建规则[J/OL]国民政府公报,1945:896-946http://res4.nlc.gov.cn/home/search.trs?method=showDetailMulti&resourceid=4&id=Y-100006
    3何流,文超祥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7(36):43
    1何流,文超祥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7(36):43.
    1注:这里的“郊外市场”即指“新市区”,后文为防混淆,仍保持“郊外市场”称谓,不做修改。
    7参见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编.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四次大会记录[c].重庆: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1941(民国 30年):35.
    1南京国民政府.技师登记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5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264-265.
    1资料来源:重庆市档案馆,卷宗名称:重庆市参议会,档号:0054*1*251,馆室代号:451030,责任者:重庆市工务局。
    2参见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1.
    2卷宗名称:重庆市政府,档号:0053*25*228,馆室代号:451030,《为呈重庆市工务局营造业登记章程草案、管理营造业规则》,责任者:重庆市工务局
    1卷宗名称:重庆市政府,档号:0053*25*228,馆室代号:451030,《为呈重庆市工务局营造业登记章程草案、管理营造业规则》,责任者:重庆市工务局
    2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28-330.
    3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0.
    4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0.
    5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0.
    2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四次大会纪录[C]重庆: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1941(民国30年).
    1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1
    3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1-332
    4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1-332
    1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1-332
    2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331-332
    1参见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685-687.
    2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三十六年):10.
    3参见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216.
    1唐润明.重庆市建设方案[J].档案史料与研究:2002(3):48-49.
    2唐润明.重庆市建设方案[J].档案史料与研究:2002(3):48-49.
    3重庆市城市建设局.重庆市政环卫建设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37.
    4唐润明.重庆市建设方案[J].档案史料与研究:2002(3):48-49
    5重庆市档案馆,卷宗名称:重庆市政府,档号:0067*1*1154,题目:重庆市实行地方自治三年计划大纲。
    6参见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184.
    2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94.
    1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
    2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237.
    1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1988:18.
    2重庆市城市建设局.重庆市市政环卫建设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21-22.
    3在1939年10月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市政府施政报告》中称“太平巷”,在《工务局报告》之决议案中称“火巷”,两者意思相同。引自不同文献者则保留原文的不同称谓。
    4转引自唐守荣。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82.
    1重庆市档案馆全宗号0067,目录号5/657,重庆疏散委员会训令总字第760号“1939年5月24日对重庆疏散委员会的训令”。
    2参见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67*1*1533,馆室代号:451030,《廿八年开辟太平巷工作报告——重庆市疏散市民建造房屋及减少空袭损失开辟火巷之建议》,责任者:重庆疏散委员会工程组
    3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重庆,1988:19
    1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1988:22-23.
    2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1988:22-23
    3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29
    1南京国民政府.都市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41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98-102.
    1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重庆,1988:19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59
    2见1939年10月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市政府施政报告第23条:扩展暨修筑市区郊外马路工程。
    3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重庆,1988:19
    4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60
    2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485
    3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323
    4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485.
    1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171-173.
    2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171-173.
    2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96.
    3参见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322.
    1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171-173.
    1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15.
    1何智亚.重庆老城[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147.
    2参见何智亚.重庆老城[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151.
    1建筑文化考察组编著.抗战纪念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214.
    1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67*1*1533,馆室代号:451030,《廿八年开辟太平巷工作报告》第一节,责任者:重庆疏散委员会工程组.
    1参见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89.和欧阳桦.重庆近代城市建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68-269.
    1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28.
    2参见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734.
    3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735.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734-735.
    2这里25所的数据参考自《抗战时期的陪都沙磁文化区》第37页,与《重庆通史》第1291页“到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的数据有差异。应该是数据来源不同的原因造成。
    l重庆市沙坪坝地方志办公室编.抗战时期的陪都沙磁文化区[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39-40.
    1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150.
    1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216.
    2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151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92.
    2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83.
    1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475.
    2重庆市公用事业局.重庆市公用事业志[M].重庆:重庆市公用事业局,1990
    1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03.
    2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77.
    1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01.
    2数据参见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63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62.
    1转引自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内部出版物],1988:33
    1转引自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内部出版物],1988:33-55.
    2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80
    3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92
    4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序)[R].重庆:[出版者不详],1947(民国36年)
    1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92
    2满洲国经济建设要纲[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97-104.
    3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计划法[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124):3-4.
    1参见国都建设局官制[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80-82
    2国都建设局局长.国都建设局分科规程[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74):12-13.
    3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计划咨问委员会官制[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82-83.
    4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计划咨问委员会官制[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82-83.
    5[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9.
    1注:关屋悌藏于1921年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满铁工作,后任奉天地方事务所所长,43岁时任副市长。
    2新京特别市官制官制[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
    1杨家安,莫畏.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1.
    2国都建设局局长.国都建设局分科规程[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74):12-13.
    1杨家安,莫畏.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4.
    2注:相贺兼介在1938年7月23日成为大陆科学院研究官后,于两日后辞职回到满铁。
    1伪满洲国政府建筑局官制[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275-278.
    1参见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计划法[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124):3-4
    2参见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计划法施行令[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124):4
    3参见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计划法施行令[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124):4.
    1参见首都警察厅建筑工场科编纂.建筑法规类纂[M].新京:满洲土木建筑业协会,1939(康德6年):79-83
    1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局土地建筑物出售及出租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9-22..
    2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局土地建筑物出售及出租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9-22.
    3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局土地建筑物出售及出租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9-22.
    4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局土地建筑物出售及出租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9-22..
    5伪满洲国政府国都建设局管理国有土地商租暂行办法[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145):7
    6伪满洲国政府.新京特别市商埠租建规则[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228):7-9
    7伪满洲国政府新京特别市商埠租建规则[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228):7-9.
    8伪满洲国政府新京特别市商埠租建规则[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228):7-9.
    1伪满洲国政府.关于限制使用国都建设计划区域内土地之件[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273):1.
    1注:《关于满洲国城市规划要纲》未找到原件,相关内容参考李百浩1997年的博士论文《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p174所得。
    2注:以上2个文件均未找到原件,相关内容参考李百浩1997年的博士论文《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p174所得。
    1参见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197.和[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208-211
    1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54-58.
    1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54-58.
    2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54-58.
    3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54-58.
    4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54-58.
    1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委员会官制[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98.
    2伪满洲国政府.官衙建筑计划委员会官制[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96.
    3参见首都警察厅建筑工场科编纂.建筑法规类纂[M].新京:满洲土木建筑业协会,1939(康德6年):9-20.
    1注:因原件未找到,以李百浩1997年的博士论文《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第199页至第200页内容为依据.
    1[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9.
    1伪满洲国政府.上木工程取缔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26-128.
    2伪满洲国政府.土木工程取缔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26-128
    3伪满洲国政府土木工程取缔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26-128
    4伪满洲国政府土木工程取缔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26-128.
    1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建筑细则[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1628):361.
    2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建筑细则[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1628):362.
    1伪满洲国政府.都邑计划法建筑细则[J].伪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1628):375.
    2伪满洲国政府.土木建筑业统治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73-74.
    1伪满洲国政府.土木建筑业统治法施行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75-77.
    2伪满洲国政府.土木建筑业统治法施行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75-77.
    3伪满洲国政府.土木建筑业统治法施行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75-77.
    4参见伪满洲国政府临时土木建筑公事调整法[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27-128
    5伪满洲国政府.临时土木建筑公事调整法施行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18-121
    1伪满洲国政府临时土木建筑公事调整法施行规则[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8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118-121.
    2参见[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205
    1注: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档案馆,仅找到1936年3月修正版,故以此版展开讲述。
    1参见伪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建设局建筑指示条项[M].长春:[内部出版物],1936:4-9.
    2参见伪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建设局建筑指示条项[M].长春:[内部出版物],1936:10
    1参见伪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建设局建筑指示条项[M]长春:内部出版物,1936:10-11.
    2参见伪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建设局建筑指示条项[M].长春:内部出版物,1936:12-14.
    1李海善主编.长春市志·政府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9
    2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9.
    3参见李海善主编长春市志·政府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31-32.
    1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25-126.
    2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201.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87.
    2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87-88.
    1注:这两块附属地初期因行政独立,未归属新京特别市。
    1周国艳,于立主编.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3.
    1新京特别市公署官房编.国都新京[M].长春:[出版者不详],1942(康德9年):137.转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37.
    2注:该段内容参见满洲国政府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大新京[M].新京:满洲国政府国务院国都建设局总务处,1933(大同2年):17.
    3注:该段内容参见满洲国政府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大新京[M].新京:满洲国政府国务院国都建设局总务处,1933(大同2年):17.
    2参见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98-99.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93.
    2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93.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94.
    2参见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93.
    3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203.
    1参见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98.
    1秀岛乾.集团住区に就て[J].建筑学会论文集:1943(30):93.
    1参见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228.
    2参见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7.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内部出版物],1983:144-145.
    1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404.
    1[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2.
    2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5.
    3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83.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54.
    2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53-54.
    3[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8.
    1参见[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116-117.
    1盖新肇主编.长春市志·城市供水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37.
    1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231.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86.
    2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86.
    1参见李海善主编.长春市志·政府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31-32.
    2《国都新京》康德七年版,第100页,转引自[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43
    1参见[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30-131.
    1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7.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30-131.
    2盖新肇主编.长春市志·城市供水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6-7.
    1参见[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9.
    1参见[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6.
    1新京特别市公署官房编国都新京[M].长春:[出版者不详],1942(康德9年):198.转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40
    2新京特别市公署官房编.国都新京[M].长春:[出版者不详],1942(康德9年):198.转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40-141.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41-142.
    1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8.
    2杨家安,莫畏.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3.
    1参见刘威.伪满建国初期的建筑文化变迁——以《满洲建筑杂志》为中心[J].史学集刊:2011(6):112-116
    2参见首都警察厅建筑工场科编纂.建筑法规类纂[M].新京:满洲土木建筑业协会,1939(康德6年):65-75
    3杨家安,莫畏.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3.
    1肖朝光主编.长春市志·公路交通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2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M].长春,1935(康德2年):92-92.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33-134.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长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长春文史资料第2辑[M].长春:[出版地不详],1983:133-134.
    1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lJl.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102.
    2[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8.
    1参见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长春:[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102-103.
    2伪新京特别市长官房编.国都新京[M].长春:满洲事情案内所,1940:12转引自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2.
    1参见伪满洲国政府助成国都建设贷款损失补偿法施行令[G]//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第7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
    1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87.
    1、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J].1940(1)-1945(789),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
    2、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统计月报[J].1931(1)-1948(136),南京: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
    3、四川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四川省政府公报[J].1931(1)-1942(352),成都:[出版者不详].
    4、重庆市秘书处.重庆市政府公报[J].1939(1)-1943(51),重庆:重庆市秘书处.
    5、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市政统计月报[J].1944(1)-1945(2),重庆:重庆市政府.
    6、刘世善.重庆市政月刊[J].1944,1(1)-19442(6),重庆:重庆市政府秘书处.
    7、[不详].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月刊[J].1927(1)-1927(10),重庆:[出版者不详].
    8、市政评论社.市政评论[J].1934,1(合订本)-1949,11(3-4),上海:[出版者不详].
    9、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录[C].重庆: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1939(民国28年)
    10、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第四次大会纪录[C]..重庆: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秘书处,1941(民国35年).
    11、重庆市政府编.重庆要览[M].重庆:重庆市政府,1945(民国34年).
    12、陆思红编.新重庆[M]、昆明: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39(民国28年).
    13、周俊元编著.陪都要览[M].上海:祝左纯,1943(民国32年)
    14、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R].重庆:[内部出版物],1936(民国25年).
    15、徐百齐编.中华民国法规大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民国26年)
    16、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编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R].重庆:[内部出版物],1947(民国36年)
    17、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编.内政法规汇编地政类[G].重庆: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1940(民国39年)
    18、内政部编.内政法规汇编地政类[G].重庆:内政部,1934(民国23年).
    19、伪国务院总务厅情报处.满洲国大系-都市(特别市)篇[J].新京:[出版者不详],1935(康德2年)
    20、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省的进步-满蒙与满铁[M].大连:满洲日报社印刷所,1928
    21、满洲国政府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大新京[M].新京:满洲国政府国务院国都建设局总务处,1933(大同2年).
    22首都警察厅建筑工场科编纂建筑法规类纂[G].新京:满洲土木建筑业协会,1939(康德6年)
    23、[责任者不详].满洲帝国概览[M].长春:[发行人、时间不详]
    24、国务院统计处编纂.统计上的满洲帝国[M].新京:中央宣抚小委员会,1935(康德2年)
    25、满洲帝国临时国都建设局编国都建设纪念式典志[M].新京:[不详],1938(康德5年)
    26、国务院国都建设局编.国都建设事业关系法令书式集览[M].新京:[不详],1934(康德元年)
    27、新京特别市公署编.新京市政概要[M].新京:川口印刷所新京工厂,1934(康德元年)
    28、新京特别市长官房庶务科编纂.国都新京[M].新京:株式会社满洲事情案内所,1940(康德7年)
    29、伪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建设局建筑指示条项[M].长春:[内部出版物],1936
    30、伪国务院国都建设局.国都建设计划区域内各种用途地域建筑物及用途许可准则[M].长春:[内部出版物],1933
    31、重庆市政府.重庆市政府郊外市场建筑监理办法.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53*2*1275,1941.
    32、内政部.公私建筑审查规则.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53*2*1457,1941.
    33、重庆市工务局.重庆市城新两区道路系统图.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53*14*163,1941.
    34、重庆市工务局.为呈重庆市工务局营造业登记章程草案、管理营造业规则.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53*25*228,1939.
    35、重庆市工务局.重庆市工业技师技副开业规则.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54*1*251,1939.
    36、重庆市工务局.管理营造业规则.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61*15*4373,1939.
    37、重庆市工务局.重庆市工务局工作报告.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53*3*80,1941-1942.
    38、重庆市工务局.重庆市工务局工作报告.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67*1*948,1939.
    39、重庆疏散委员会工程组.廿八年开辟太平巷工作报告.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67*1*1533,1939.
    40、重庆市工务局.有关设计、开辟太平巷文件.重庆:重庆市档案馆.档号:0067*5*657,1939.
    41、戝藤腾藏.大同元年三月九日纪念发行——长春及附近地图1:12000.大阪:十字屋出版部编,1932(课题组收藏)
    42、土屋高一.康德七年最新“新京”市街地图1:12000长春:三重洋行,1940(课题组收藏)
    43、长春市政府工务局绘制.长春市街图1:20000.长春:中国文化服务社长春分社印,[不详,应在1946-1949间](课题组收藏)
    1、线装书局.伪满洲国地方政府公报汇编第34册[G].北京:线装书局,2009
    2、李茂杰主编.伪满洲国政府公报全编[G].北京:线装书局,2009
    3、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法规[G].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2.
    4、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G].合肥:黄山书社,1999.
    5、重庆市城市建设局修志办公室.重庆市政建设志资料选辑第一辑[G].[出版地不详],1988
    1、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一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2、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编.重庆建筑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3、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市志第七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4、重庆市市中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编重庆市市中区城市建设志[M].重庆:内部书刊
    5、重庆市市中区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编.重庆市市中区文化艺术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6、朱庆钧主编,重庆市沙坪坝地方志办公室编.抗战时期的陪都沙磁文化区[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
    7、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重庆市市中区区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8、重庆市城市建设局.重庆市政环卫建设志[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9、重庆市交通局交通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重庆公路运输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10、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市志·总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1、顾万春主编.长春市志·人口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12、肖朝光主编.长春市志·公路交通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13、盖新肇主编.长春市志·城市供水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4、李淑华主编.长春市志·邮电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15、李海善主编.长春市志·政府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16、夏德政主编.长春市志·土地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7、赵德让主编.长春市志·文物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18、杨照远,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春市志·建筑业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城市类型综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M].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谢振民主编.中华民国立法史(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牛锦红著.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5、胡纹主编.城市规划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李百浩,郭建著.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7、何一民著.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8、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1840-1949)[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9、张承安编著.城市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10、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杨秉德著.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2、[德]迪特马尔·赖因博恩著.19世纪与20世纪的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3、周国艳,于立主编.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4、张京祥编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5、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图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6、杨嵩林.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重庆.背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17、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18、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19、周勇,刘景修译编.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0、唐守荣主编.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21、建筑文化考察组编著.抗战纪念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2、张铸.我的建筑创作道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3、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抗战时期重庆的经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24、周勇主编.重庆抗战史1931-1945[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5、隗瀛涛主编.重庆城市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26、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编著.重庆大事记[M].成都: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
    27、何智亚.重庆老城[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
    28、欧阳桦.重庆近代城市建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9、周开庆.民国川事纪要下册[M].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1974
    30、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编.陪都遗址寻踪[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31、邓又萍.陪都溯踪[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2、杨筱.探寻陪都名人旧居[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3、廖庆渝.重庆歌乐山陪都遗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4、刘豫川等编,杨铭等译.重庆旧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5、[日]越沢明著,欧硕译.伪满洲国首都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6、[日]越沢明著,黄世孟译.中国东北都市计划史[M].台北:大佳出版社,1989
    37、杨家安,莫畏.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8、吴晓松.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9、谢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M].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0、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日本殖民地文化研究会编.伪满洲国的真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1、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2、王魁喜.近代东北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43、[日]草柳大藏著.满铁调查部内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44、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东北通史[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45、王承礼主编.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46、马平安著.近代东北移民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9
    47、刘凤楼,李贵忠主编.长春旧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8、杨宇编著.长春近代建筑图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49、旅顺博物馆编.满铁旧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0、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51、钟翀编著.旧城胜景——日绘近代中国都市鸟瞰图[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1、郭建.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路中康.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张瑾.权利、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D].南京:南京,1999
    5、王宁飞.战时陪都重庆防空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6、谢晶.重庆市抗战时期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李东芝.近代重庆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1876-1949)[D].重庆:西南大学,2007
    8、郑涛.抗战时期重庆市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9、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
    10、刘亦师.近代长春城市发展历史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11、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12、莫畏.伪满洲国“新京”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3、涂文学.“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为中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4、王俊雄.国民政府时期南京首都计画之研究[D].台湾:国立成功大学,2002
    15、魏枢.《大上海》启示录——近代上海华界都市中心空间形态的流变[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6、朱振通.童寯建筑实践历程(1931-1949)[D].南京:东南大学,2006
    17、蒋春倩.华盖建筑事务所研究(1931-1952)[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二)[G]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2、汪坦编.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G].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汪坦.张复合主编.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G].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张复合主编.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G].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何流,文超祥.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7(36)
    6、牛锦红.民国时期(1927-1937年)城市规划机制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9)
    7、刘亦师.“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辨[J].建筑学报:2010(6)
    8、谢旋.抗战时期以御灾防卫为契机的陪都重庆旧市区改造[J].华中建筑:2010(6)
    9、常云平,何多奇.论重庆大轰炸期间的人口变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6)
    10、欧阳桦,欧阳刚.山地道路的交叉形态[J]重庆建筑:2005(8)
    11、余庸.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改定重庆为中国抗战陪都的原因[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5,10(3)
    12、张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模式”对重庆的冲击[J].史学月刊:2000(3)
    13、陆远权.开埠通商与重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4)
    14、李东芝,李宏伟.抗日战争与重庆城市近代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6(2)
    15、杨宇振.论近代城市建设发展研究的多维因子——以近代重庆城市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2005,20(1)
    16、郑涛.抗战时期重庆市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6)
    17、李百浩.1945年前日本近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与特点[J].城市规划汇刊:1994(5)
    18、吴晓松.东北移民垦殖与近代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5(2)
    19、刘亦师,张复合.20世纪30年代长春的现代注意活动[J].新建筑:2006(5)
    20、范小鸥.长春近代城市规划解析[J].规划师:2008,24(3)
    21、莫畏,侯幼彬,张成龙.长春伪满洲国“新京”建筑样式[J].新建筑:2007(5)
    22、李百浩,郭建.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4)
    23、莫畏.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的尴尬——关于伪满洲国“新京”的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6)
    24、梁江,刘泉,孙晖.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形态探源[J].城市规划学刊:2006(4)
    25、刘危.伪满建国初期的建筑文化变迁——以《满洲建筑杂志》为中心[J].史学集刊:2011(6)
    26、范世奇.评伪满洲国“新京”总体规划[J]华中建筑:1989(2)
    27、艾凤巍.近代长春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
    1、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2、超星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网)http://www.ssreader.com
    3、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http://www.nlc.gov.cn
    4、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http://www.cadal.zju.edu.cn/QuickSearch.action
    5、重庆档案信息网http://jda.cq.gov.cn/
    6、长春档案信息资源网:http://www.ccda.gov.cn/ccda/Default.dll?ShowTemplet&temid={696EF74A-633A-4E9D-AF08-2299000243EA}
    7、浙江网络图书馆http://www.zjelib.cn/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http://shac.net.cn
    9、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dachengdata.com/search/toReallndex.action:jsessionid=50847743B4FBBEC92B95427D2DF77C48
    10、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6%B0%E4%BA%AC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