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党报副刊的困境与出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以及中国报业改革大潮的兴起,科技发展促进了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尤其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网络媒介对包括党报在内的纸质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个报业市场面临重重困境,尽管党报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待遇”,但仍然难以摆脱整个报业都必须面对的媒介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困境。
     本论文较为系统地对党报副刊加以研究,论文创造性地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分析造成当前党报副刊困境的原因,从当前党报副刊生存的行业环境、自身优势、社会心理、读者基础、历史经验等关系到党报副刊再次振兴的要素探讨入手,通过对《人民日报》、《广州日报》这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党报副刊的剖析,总结出党报副刊再次振兴的途径或策略,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党报副刊必须从观念、经营、内容、栏目设置、编辑业务、版面形式等六个方面加以创新与突破,为学界研究党报副刊提供学理上的思考,为业界振兴党报副刊提供了借鉴经验。
Since 1990,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ocial changes and innovation in news industry has created a powerful network. As a result, the network is presenting a great impact upon the traditional news industry. Despite of many favorable policies given by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s, Party Organs still trapped in the corner of fierce competition.
     This thesis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supplements of China’s Party Organs. Combining the theories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News Editing and Psychology, it tries to find out the essential factors that baff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ements of China’s Party Organs.
     With an analysis on the supplements of People’s Daily and Guangzhou Daily and an study on industry environments, self-advantage, social psychology, reader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s,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rules that needed to reclaim the vitality of the supplements of the country’s Party Organs, and provides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for further studies and renaissance of the Party Organ supplements.
引文
①《晨报》的《晨报副刊》、《时事新报》的《学灯》、《民国日报》的《觉悟》、《京报》的《京报副刊》.
    
    ① 陈诏,《解放日报》副刊《朝花》的原编辑.
    ② 丁振海,中国副刊研究会会长.
    ③ 冯 并.中国文艺副刊史 [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46-86.
     ① 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 [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3-17.
    
    ① 郑东兴 陈仁凤. 报纸编辑学教程 [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1.389-395.
    ② 田建平.当代报纸副刊研究 [M] 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① 郑东兴 陈仁凤.报纸编辑学教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22.
    ② 樊俊峰.新时期如何办好党报副刊 [J].运城学院学报,2005,(10):87-88.
    ③ 裴秀青 张金锁.突出特色办副刊 [J].新闻爱好者,2004,(9):34.
    ④ 束学山.报纸副刊的兴衰与走向 [J].中国记者,2005,(10) :88-89.
    ⑤ 薛 平.论新形势下党报副刊的走向 [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3):142--144.
    ①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6.
    ② 出自于冯并在《中国文艺副刊史》中对《辞海》中关于副刊定义的评价。华文出版社 2001 第 1 页.
    ③ 余家宏 宁树藩 徐培汀 潭启泰.新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88.
    ④ 冯 并.中国文艺副刊史 [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4
    ①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6-197.
    ② 余家宏 宁树藩 徐培汀 潭启泰.新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88.
    ③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6.
    ④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对党报的党性做出如下的解释: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报工作的长期经验,党报的党性的内涵应包括:1、以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观察世界,对客观实践做出科学解释。2、正确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3、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坚持真理,坚持真实性,不说假话。5、坚定地同一切错误的和反动的思想进行斗争。6、服从党的组织领导,具有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见《新闻学大辞典》第十二页。
     ① 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 [M]. 华文出版社,2001.43-44.
     ① 佚名.透析"报纸消亡论" [EB/0L].世界媒体实验室. http://media.icxo.com/htmlnews/2006/05/12/848714_0.htm 2006-05-12/2007-04-03.
    ① 刘建明.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 [EB/0L]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4312816.html, 2006-04-19/2007-04-02.
    ② 佚名.调查称读者对网络新闻比报纸更有耐心报纸 [EB/0L].报纸,行业研究,慧聪网 http://info.research.hc360.com/2007/03/30083533692.shtml,2007-03-29/2007-04-02.
    ③ 中马清福 著 崔保国 艾勤径 高扬 译.报业的活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3.
    ①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A].北京:新华出版社.50.
    ② 李瑞英.媒体形态转型期已到 报业要紧抓发展先机 [N].光明日报,2006-04-12(2).
    ③ 杨磊 孙业.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J].新闻记者,2001.(8).
    
    ① 孙岩.省委机关报的舆论监督功能调查 [A].中国新闻年鉴(1999),中国新闻年鉴社编辑出版.
    ② 赵旭雯.使地市党报副刊健康发展有序 [J].今传媒,2002.(12):28 .
    
    ① 时统宇.爱情的温床与色情的土壤·追问副刊 [J].青年记者,2006.(3).
    ② 周奇.地市党报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40.
     ① 鲍海波 孙宏伟.当代报纸副刊的生存困境及其思考[N]. 新闻大学,2004,( 冬):80.
     ① 郑兴东 陈仁凤 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89-395.
    ② 出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于 1948 年 8 月在《关于城市办报方针的指示》一文。载周奇 地市党报概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 P140 1998 年 4 月第 1 版.
     ① 黄升民 丁俊杰.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 [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9.132-133.
    ① 刘海健.以读者为本:广州日报订户再创新高 [EB/0L].中华传媒网, http://chinese.mediachina.net/index_news_view.jsp?id=84931 2006-12-28/2007-04-02.
    ② 卓宏勇.出门先看报 看报看党报:厦门日报》探索特区党报新路 [EB/0L]. 媒体安都, http://www.mediaundo.com/blog/A10230-24/index.html.
    ③ 陈保平.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优势策略 [J]. 传媒, 2007.(1).
    ① 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② 今后本报努力的方向 [N] 申报·时评栏 1932 年 11 月 30 日.
     ① 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 [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299.
    ① 袁鹰在《风云侧记:我在人民日报副刊的岁月》一书中有一章题为“胡乔木和《人民日报》副刊”,其中谈到了《大地》副刊的来由.
     ① 薛国林.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 [J].新闻大学, 2003.(春):59.
     ① 孙飞翔.报纸副刊:大胆探索开创新“黄金时代” [N]. 嘉兴日报,2006-10-27.
     ① 见广州日报副社长赖南池在“跨世纪党报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新闻年鉴》,2000 年卷,前引书,第 163-164 页.
    ① 见《人民日报》的《国际专刊》[N] 2005-05-09 第 7 版.
    ② 见《人民日报》的《新农村周刊》[N] 2007-04-01 第 5 版.
    ③ 陈平原.名家纵论纸上风云终结副刊时代?EB/0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51190/51453/3637653.html 2005-08-23/2007-03-28.
    ① 刘海贵.当代新闻作品导读·新闻消息卷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
    ② 广州日报.斯人已去 笑声长留——马季纪念专辑 [N].广州日报, 2006-12-21.A2-4.
    ③ 广州日报.广东“老水军”的老故事 [N].广州日报, 2006-12-21.A33 版.
    ④ 因纯文艺性副刊的时效性要求与一些专刊、周刊相比要弱些,所以本文主要强调专刊、周刊的新闻性.
     ① 见《人民日报》2005 年 5 月 3 日“大地副刊”.
     ① 郑休白.党报副刊如何创新与发展 [J]. 新闻实践, 2006.46.
    ② 郭运德.副刊与报纸文化的品位 [EB/0L].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51190/51453/3619639.html 2005-08-16/2007-04-04.
     ① 徐百柯.孙伏园走了,副刊死了[N].中国青年报,2004.
    [1] 陈 诏.笔耕岁月:副刊编辑杂忆 [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 冯 并.中国文艺副刊史 [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3] 王文彬.中国的报纸副刊 [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4] 郑东兴 陈仁凤.报纸编辑学教程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田建平.当代报纸副刊研究 [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6]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7] 余家宏 宁树藩 徐培汀 潭启泰.新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88.
    [8] 中马清福 著 崔保国 艾勤径 高扬 译.报业的活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 周奇.地市党报概论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10] 方汉奇 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1] 黄升民 丁俊杰.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 [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12] 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3] 刘海贵.当代新闻作品导读?新闻消息卷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4] 童 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5] [美] 马斯洛 著 成明 译.马斯洛人本哲学 [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16] 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17] 徐培汀 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8] 刘 鹏.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9] 石西民 范剑涯.新华日报的回忆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0] 李白坚.中国新闻文学史 [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21] 王 敬.延安《解放日报》史 [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3] 丁振海.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选 [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24] 方汉奇 丁淦林 黄瑚 薛飞.中国新闻传播史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5] 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2005.
    [26] 纪 宁.媒介新动向 [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27] 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8] 朱月昌.广播电视广告学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29]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A].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30] 杨 磊 孙 业.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J].新闻记者,2001,(8).
    [31] 鲍海波 孙宏伟.当代报纸副刊的生存困境及其思考 [J].新闻大学,2004,(冬).
    [32] 陈保平.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优势策略 [J].传媒,2007,(1).
    [33] 薛国林.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 [J].新闻大学,2003,(春):59.
    [34] 郑休白.党报副刊如何创新与发展 [J].新闻实践,2006,( 2):46.
    [35] 徐 芳.中国报纸副刊的逻辑始点及现状点击 [J].新闻大学,2002,(春):47-50.
    [36] 邹陶嘉.论新时期报纸副刊发展的五大关系 [J].新闻界,2005,(3):127-128.
    [37] 陶喜红.浅论大众化副刊的几个辩证关系[J].新闻爱好者,2004,(7):47.
    [38] 樊俊峰.新时期如何办好党报副刊 [J].运城学院学报,2005(10):87-88.
    [39] 赵旭雯.使地市党报副刊健康发展有序 [J].今传媒,2002.(12):28.
    [40] 时统宇.爱情的温床与色情的土壤?追问副刊 [J].青年记者,2006.(3).
    [41] 徐百柯.孙伏园走了,副刊死了 [N].中国青年报, 2004-11-17.
    [42] 孙 岩.《省委机关报的舆论监督功能调查》[A] 中国新闻年鉴(1999),中国新闻年鉴社编辑出版.
    [43] 中国新闻年鉴.2000 年卷,前引书,第 163-164 页.
    [44] 人民日报?国际专刊.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 [N] . 2005-05-09(7).
    [45] 广州日报.私人已去 笑声长留:马季纪念专辑 [N]. 广州日报 2006-12-21(A2-4).
    [46] 李瑞英.媒体形态转型期已到 报业要紧抓发展先机 [N].光明日报,2006-04-12(2).
    [47] 刘建明.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 [EB/0L] .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4312816.html,2006-04-19/2007-04-02.
    [48] 刘海健.以读者为本:广州日报订户再创新高 [EB/0L].中华传媒网 http://chinese.mediachina.net/index_news_view.jsp?id=84931,2006-12-28/2007-04-02.
    [49] 慧聪网.调查称读者对网络新闻比报纸更有耐心报纸 [EB/0L].慧聪网 http://info.research.hc360.com/2007/03/30083533692.shtml ,2007-03-30/2007-04-02.
    [50] 卓宏勇.出门先看报 看报看党报:厦门日报》探索特区党报新路 [EB/0L].媒体安都. http://www.mediaundo.com/blog/A10230-24/index.html,2007-04-03/2007-04-03.
    [51] 郭运德.副刊与报纸文化的品位 [EB/0L].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51190/51453/3619639.html, 2005-08-16/2007-04-04.
    [52] 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0L]. http://tech.sina.com.cn/focus/cnnic18/,2006-07-19/2007-04-04.
    [53] 陈平原.名家纵论纸上风云终结副刊时代?[EB/0L].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51190/51453/3637653.html, 2005-08-23/2007-03-2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