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际环境法的主体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际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主体与传统的国际法主体有所不同。由于国际环境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法律学科,最为重要的是当代国际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仅以国家、国际组织者作为国际环境法的主体,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无法调整、规范复杂的国际环境关系。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论述了国际环境法的相关理论,对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中尚存争议的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是否成为国家环境法的主体。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国际法学界一个争议的热点问题,并且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将越来越多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承担起全球环境治理的重任,使其在良性氛围下运作,是本文讨论的一个重点。国际环境法的立法本质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国际环境法最后得以保障实施也是多元主体追求公共利益,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的过程。全世界国际法学者,应该看到传统国际法理论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不足,应把国际环境法这门科学的体系逐渐完备起来,一些重要的理论诸如主体理论已经不适用环境保护的需要,亟待完善。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讨论的国际环境法的主体,提出自己的观点: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应该有所调整,顺应时代的发展。笔者更赞同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主体地位理论之争的有限肯定说,认为国际法主体是不断发展的理念,一个开放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和有限范围内承认某些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地位。赞同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理论之争的肯定论,认为通过用立法逐渐导向跨国公司的行为,将其在全球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给予法律上的认可,对于破坏环境的跨国公司给予惩罚。
     国际环境法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其更加注重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就是说,由原来的“国家中心主义论”逐渐向“多中心论”发展,各种非国家行为主体在不同层次之问互相合作,互相联系在全球环境问题上发挥作用。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s an independent law department, the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main body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Due to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is a comprehensive and borderline legal discipline,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particularit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ly on nat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ers as the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obviousl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ituation, unable to adjust and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method, analysis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to discuss the related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disput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ubject status.
     The main aspect is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s)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s the main body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The problem itself is a controversial hot issue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s also a very real problem, how to make more and mor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y resources together, to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make its operations under the benign atmosphere, is a major point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legislation essence need multivariate main body participation in governance,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so as to protect the final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 is also the pursuit of public interest,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 of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law scholars all over the world, you should see a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law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be the science system gradually perfect, some important theories such as the subject theory has not apply the nee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be perfec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proposed own viewpoint:the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should be adjus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 more agree with the subject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ory of limited must be said, believe that international law is the concept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an ope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dmitted that some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limited range of the subject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gree with the subject status of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eory dispute KenDingLun, think through legislation gradually guide the behavior of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y, in its contribut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ll give legal recognitio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give punishment for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is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 is that th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of pluralism and diversity, that is, from "national centralism theory" to "academic" development, the mutual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non-state behavior subject, contact each other to play a role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引文
1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1詹姆斯N·罗西瑙:《血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见马丁·休逊等编《走向全球治理理论》,纽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参见[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95—496页。
    1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页
    1 Peter Willetts eds. The Conscience of the World:The Influen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Nation System. London:C.Hurst,1996.
    1参见赵霏:《绿色的动力量》,《现代传播》2001年第6 期
    2参见蔡拓:《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1盛红生、贺兵:《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三者”》,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384页。
    1朱莉.费希尔,邓胜国等译:《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39页。
    1高毅:《世界自然基金会》,载于《环境教育》,2001年第5期
    1霍淑红:《环境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行为的制约者》,《科学与研究》2004年10期
    1黄河:《跨国公司与当代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
    1彭海艇、任荣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环境实践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
    1李爱玲:《论跨国公的社会责任》,《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许健:《国际环境法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万霞:《国际环境保护的法律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林灿铃:《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戚道孟土编:《国际环境法》,中国方止出版社2004年版。
    [5].[希]亚里十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6].王曦.国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69.
    [7].朱启武:《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8].陈致中编:《国际法案例》[M].北:法律出版社,1998.
    [9].[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泽.江西人民 出版社2001年版
    [10].李踪:《当代国际书断》,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泽.2000年版,
    [12].滕藤、郑玉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3]. (英)克里斯托弗.卢茨:《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徐凯泽,山东人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蔡拓:《国际关系学》,南开人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张洪贵:《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浙江人学出版社2004
    [16].饶戈平:《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北京人学出版社年版。2005年版
    [17].王圣诵:《国际关系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8].俞止梁:《当代国际关系导论》,复口.人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万以诚、万妍选编:《新文明路标》,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马骥聪.国际环境法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21].王维:《人.自然.可持续发展》,首都师范人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李楠明:《价值十体性—主体性研究的新视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3].王杰、张海滨、张志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人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陈慈阳.环境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56
    [25].马骥聪.环境资源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
    [26].李耀芳.国际环境法缘起.中山大学出版社
    [27].黄河.跨国公司与当代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
    [28].曾朝晖:《跨国品牌失败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康祥顺:《跨国公司的成功之道》经理管理出版社社2005年版。
    [30].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十权》,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31].程墟:《全球化与国家土权—比较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2].梁西:《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3].李浩培:《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10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4].[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95—496页。
    [35].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文汇报》,2004年11月15
    [36].赵霏:《绿色的动力量》,《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37].蔡拓:《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38].黄品:《跨国公司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世界环境》2000年第2期.
    [39].王晓冬、马玮:《论国际法主体的新发展》,《求索》2005年第4期。
    [40].王葆青:《跨国公司对全球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论前沿》第17期。
    [41].彭海艇、任荣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环境实践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
    [42].黄德明:《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影响》,载《江汉论坛》,2000(6)。
    [43].黄仁伟、刘杰:《国家土权新论》,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山东人学博士学位论文
    [44].文同爱,李凝.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时代法学。2006(2)
    [45].诸韬韬,朱作鑫,陆超南.论国际环境法中的非政府组织。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46].黄世席.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探讨。当代法学。2000(5)
    [47].刘培峰.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几个问题[J].学海,2005(5):49
    [48].王彦志.非政府间组织兴起与国际经济法的合法性危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2)
    [49].孙茹.国际非政府组织[J].国际资料信息,2003,(1):32-33
    [50].何艳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J].环境保护,2002,(12):23-26
    [51].李尊然.论跨国投资者母国与东道国的环境责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
    [52].杨鸣.跨国公司环境侵权法律责任研究[c].大连海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53].闫淑丽.跨国公司环境侵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c].西南政法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54].李文文.跨国公司环境侵权法律责任研究[c].中国政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5].王爽 荣华.论跨国公司环境侵权的法律调整路径[j].商业经济
    [56].段海英跨国公司承担社社会责任的路径分析.[j].法制与经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